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实验报告组员:学号: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V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EWB软件绘制出如图1.7的西勒振荡器实验电路。
2. 按图设置各个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并做好记录3. 改变电容C 6的值,观察频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4.改变电容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5.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4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1):直流通路图(2)交流通路图2、改变电容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f的值如下:3、C4 0.033μF 0.33μF 0.01μFC6(pF)270 470 670 270 470 670 270 470 670F(Hz)494853.5 403746.8 372023.8 32756.8 32688.2 32814.4 486357.7 420875.4 373357.2(1)、当C4=0.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2.0208=494853.5HZ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2)、当C4=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30.5280=32756.8HC6=470uF时,f=1/T=1000000/30.5921=32688.2HZC6=670uF时,f=1/T=1000000/30.4744=32814.4HZ(3)、C4=0.01时:当C6=270uF时,f=1/T=1000000/2.0561=486357.7HZ当C6=470uF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当C6=670uF时,f=1/T=1000000/2.6784=373357.2HZ2、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Rp(KΩ)50 40 30 20 10 0F(HZ)403746.8 416666.7 420875.4 425170.1 422582.8 529553.3 (1)、当Rp=50k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2)、当Rp=40k时,f=1/T=1000000/2.4000=416666.7HZ(3)、当Rp=30k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4)、当Rp=20k时,f=1/T=1000000/2.3520=425170.1HZ(5)、当Rp=10k时,f=1/T=1000000/2.3664=422582.8HZ(6)、当Rp=0k时,f=1/T=1000000/2.3280=529553.3HZ总结:由表一可知,当C4较大(既为0.33PF)时,不管C6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真。
实验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集成运算放大器μA741二极管电阻瓷片电容若干
三、实验原理
振荡电路有RC正弦波振荡电路、桥式振荡电路、移相式振荡电路和双T网络式振荡电
路等多种形式。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RC桥式振荡电路
1.电路分析
RC桥式振荡电路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同相放大电路组成,图中RC选频网络形成
正反馈电路,决定振荡频率fo, R、R,形成负反馈回路,决定起振的幅值条件。
两个二极管起稳定作用(如波形)
该电路的振荡频率
(1)起振幅值条件
(2)式中R,=R +15k +3k,若加二极管,此时R, =R +15k +3k/rj
此时rg为二极管的正向动态电阻
2.电路参数确定
(1) 确定R、R,
电阻R和R,应由起振的幅值条件来确定,由式(2)可知R,≥2 R 通常取R,=(2.1-2.5) R,
这样既能保证起振,也不致产生严重的波形失真。
(2) 确定稳幅电路
通常的稳幅方法是利用A,随输出电压振幅上升而下降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稳幅。
图中稳幅
电路由两只正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D2和3kQ
电阻并联组成,利用二极管正向动态电
阻的非线性以实现稳幅,为了减小因二极管特性的非线性而引起的波形失真,在二极管两端
并联小电阻Rz。
实验证明,取R_≈rj时,效果最佳。
四、实验内容
1.根据图形连接好电路,填写如下表格
五、思考题及实验心得:
在RC桥式振荡电路中,若电路不能起振,应调整哪个参数?
若输出波形失真应如何调整?。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 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1.100M 示波器 一台2.高频信号源 一台3.高频电子实验箱 一套三、实验电路原理1.基本原理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的。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此实验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分为正弦波振荡器与非正弦波振荡器。
此实验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b V bE cE -1L 2L f V bV '+-图 2-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原理电路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b V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构成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F V 。
当开关K 接“2”时,信号源b V 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F V 的一部分b V '。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内容清晰)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模块 3 1块2、频率计模块 1块3、双踪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块四、基本原理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14(1210CC C L f +=π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32.04702202203311≈+=+C C 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五、实验步骤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篇一:电子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一: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实验结果: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图1-3图1-41.3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图1-51.4思考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解: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正弦波振荡器设计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设计报告一、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工作频率在20~100MHz范围内选择,器件和电路类型自选。
使用Multisim进行仿真。
二、设计思路1.振荡器要满足振荡平衡条件、起振条件、稳定条件。
2.第八章学习了LC正弦波振荡器(包括三端式振荡器和互感耦合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相对而言,对三端式振荡器掌握较为熟练,故选择此类。
3.三端式振荡器要满足振荡的三个条件,须遵守“射同基反”原则,同时满足振幅条件。
4.三端式振荡器包括电容式三端振荡器和电感三端式振荡器。
两者相比,电容式三端振荡器具有输出波形好、频率稳定度好的优点,故选择此类。
5.课本上介绍了多种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其中Siler电路克服了前面各电路的缺陷,具有诸多优点,且在实际中应用较多,故选择此种电路。
三、电路图四、电路原理1.图中R2、R3提供固定偏置,调节R6提供起振条件,R1、C7提供自给偏置,C6、C7、C8为隔直电容,C1、C2、C3、C4、L1组成的回路提供正反馈,满足“射同基反”原则。
2.反馈系数β≈C1/C2=1/2。
振荡频率≈1/{2π×[L1(C3+C4)]}½=35.588MHz。
3.反馈系数与频率的调节互不影响。
由于C4与L1并联,所以C4的大小不影响回路的接入系数。
4.调节C4对振幅稳定度影响较小,但对振幅大小影响很明显。
振荡回路中的电容大小对振荡频率的大小影响更明显。
五、仿真结果输出波形为35.319MHz正弦波,在要求范围内,且与计算结果(35.588MHz)相差不大,波形有微弱失真。
六、问题讨论1.电路启动后,必须要调节一下滑动变阻器R6,振荡器才可以起振。
因此,此振荡属于硬自激。
2.在不加可变电容C5时,波形振幅变化很大,且波形失真严重,出现削底情况。
可能是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的不合适,或是电路噪声过大,加上可变电容C5大大改变了电路性能。
3. 当发射极所连的电阻R 1和电容C 7过大时,调节滑动变阻器起振后,又很快停振了。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探究其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重新引入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有震荡放大器电路和LC 震荡电路等。
实验器材:
-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板
- 函数发生器
- 示波器
-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实验步骤:
1. 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与函数发生器、示波器连接起来。
2. 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一个适当的输入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数值,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4. 记录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以及各个参数的数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并探究为什么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
结论:
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并且其频率可以通过控制元器件的数值来调节。
实验结果与原理相符合,说明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效。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研究RC电路的振荡特性,并分析RC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设备:- 信号发生器- 电压表- 电流表- 电阻- 电容- 电源- 连接线- 示波器实验原理: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由电容C和电阻R组成。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电压满足以下方程:V = VR + VC,其中VR为电阻上的电压,VC为电容上的电压。
在电容未充电时,电流通过电阻,而电容不导电。
当电压施加到电路上时,电容开始充电,电流开始减小。
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容上的电压也在增加。
当电容经过一段时间充电后,电压达到最大值,电流达到最小值。
此时电容开始放电,电流再次增大。
随着电容的放电,电压逐渐减小。
电容和电阻的相互作用导致电流和电压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正弦波。
实验步骤:1.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和电容C的一个端口。
2. 将电容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电阻的另一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3. 将电流表连接到电阻上,以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
4. 将电压表连接到电容上,以测量电容上的电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电流和电压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正弦波形。
当电流为最大值时,电压达到最小值,当电流为最小时,电压达到最大值。
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证明了电路中存在振荡现象。
实验讨论:1.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来改变振荡的频率。
2. 通过改变电阻R和电容C的数值,我们可以观察到振荡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
3. RC振荡器电路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电路中,例如通信信号源的产生、交流电源的输出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电流和电压的周期性变化。
实验结果验证了RC电路的振荡特性,并加深了对振荡器电路的理解。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改变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对振荡的频率和幅度进行调节。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来探索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3. 观察并测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特性;4.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电容- 电感- 晶体管- 电阻- 示波器- 电压表- 电流表2.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回路中的放大器和RC(电阻-电容)网络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来构建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将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按照图中的连接方式搭建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稳定。
2. 调节电路参数:通过调节电容、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电路参数时,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3. 观察和测量输出波形:连接示波器,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显示电路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的稳定性。
4. 分析波形特性: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输出波形特性。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指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内。
幅度稳定性是指输出信号的振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克拉泼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调试方法,学习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实验。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原理1、正弦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产生等幅震荡的两个基本条件:相位条件和幅度条件)1 利用正反馈将电源接入瞬间的一个激励不断通过谐振网络滤波放大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的正弦。
2 振幅条件:环路增益在放大倍率为1时的偏导数(对输出电压)小于0.相位条件:谐振频率的信号输出相位为2π整数倍(二)实验内容(1)设计振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
(2)用Multisim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Multisim仿真软件、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设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图。
C11000pF R212kΩR12kΩL110mHR4100ΩXSC3ABExt Trig++__+_L23.2uHC41000pFR310kΩKey=A0 %C31000pF C510µFC610µFV112VL322mH C21µFC7100pFXFC1123Q12N29232、用Multisim 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1)仿真波形和频率测量(2)理论分析计算根据电路图提供的振荡回路参数,计算设计电路的振荡频率与实际测试的振荡频率进行对比。
计算频率值02f LCπ==8.897MHz电路测试频率值f = 9.325MHz 00||100%f f f -=⨯=频率稳定度 5.3%对比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Q1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很重要的电路,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实现信号产生和调制的基础,因此学习正弦波振荡器是学习电子工程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以及探究它的参数和特性。
实验设计:1.电路连接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构成为反馈电容C和反馈电阻R,而共同作用下,振荡器能够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器材准备我们需要以下器材:- 电阻R,可调范围0-22kohm;- 电容C,为470nF;- 操作放大器,使用的是UA741;- 示波器。
3.参数测量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电路中的R和C值。
然后,通过调整电位器,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R值,进而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利用示波器,我们可以测量电路的输出波形,并通过测量峰峰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从而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电容值为470nF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且频率在1KHZ左右。
当调整电位器改变电路中的R值时,可以观察到波形振幅随着R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频率也有所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R/kohm|频率/KHZ|峰-峰值/V|相位/°--|--|--|--4.7||||10|1.18|495mV||15|1.03|863mV||20|0.91|1.2V||22|0.84|1.38V||24|0.78|1.54V||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R值的增加,频率变低,峰-峰值变大。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较大的R值下,电路的频率变得稳定,同时峰-峰值也变得更加平稳。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参数和特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是关键构成部分,能够实现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2.在电容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电阻R值的增加,电路中的正弦波的频率降低,同时峰-峰值增大。
3.当R值达到一定范围时,电路的频率和峰-峰值变得更加稳定。
模电实验_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六——正弦波振荡器发生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运算放大器在对信号处理,变换和产生等方面的应用,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2)学习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波形的产生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之一。
常见的波形发生器有正弦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每一种波形的产生方法都不是唯一的。
RC正弦波振荡器。
RC桥式震荡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即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
电路如图所示,选频网络由R,C元件组成,一般用来产生1Hz~1MHz的低频信号,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时,会产生自激,从而产生持续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若图中R1=R2=R,C1=C2=C,则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0=1/2πRC。
为使电路起振要求电压放大倍数Av满足Av=1+(RP+R4)/R3>3→Rp+R4>2R3。
三,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Vo、Vc处的波形,记录波形并比较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
(2)用示波器测量Vo,Vc处波形的幅值和频率(3)调节可变电阻Rp,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Vp的变化情况。
(4)当T1=T2时,测量电阻Rp的大小,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四,实验器材(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3)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台(5)集成运算放大器两片(6)电阻,电容,二极管,稳压管若干。
(7)模拟电路试验箱一台。
五,实验步骤RC正弦波振荡器。
1)按图示连接号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12V直流电源。
2)用示波器观察有无正弦波输出。
3)调节可变电阻Rp,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直至失真,绘制输出波形Vo,记录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出现失真情况下的Rp值。
4)调节可变电阻Rp,分别测量以上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vo和反馈电压vf的值并将结果记录到表3.4.2中,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5)测量当R1=R2=10kΩ,C1=C2=0.01μF和R1=R2=10kΩ,C1=C2=0.02μF 两种情况下。
集成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集成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掌握该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同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结构RC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放大器可以是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等;反馈网络则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和电阻组成。
当反馈网络中的信号经过放大后再送回到输入端口时,就会形成自激振荡。
2.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在RC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网络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再送回到反馈网络时,会形成一个周期性变化的信号。
这个信号将被再次放大,并送回到输入端口,从而不断循环。
3. RC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计算公式RC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取决于反馈网络中电容和电阻的数值。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f = 1 / (2πRC)其中,f表示振荡器的频率,R表示反馈网络中电阻的数值,C表示反馈网络中电容的数值。
三、实验器材1. 集成运算放大器 LM7412. 电阻:10kΩ、100kΩ、1MΩ3. 电容:0.01μF、0.1μF、1μF4. 变量电阻(单片式)5. 面包板和导线等四、实验步骤1. 按照图一所示的电路图搭建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其中,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LM741芯片。
2. 使用万用表测量反馈网络中两个电容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将变量电阻调整到最小值,通电后调整变量电阻使输出波形稳定。
同时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4. 分别更换不同数值的反馈网络元件(如改变C2或R2),并记录下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
5. 对比不同组合下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分析各组合对输出波形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搭建和测试,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反馈电容C2:0.0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kHz输出幅度Vpp:4.5V反馈电容C2:0.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0Hz输出幅度Vpp:4.5V反馈电容C2: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Hz输出幅度Vpp:4.5V通过对比不同组合下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当反馈电容C2的数值增大时,输出波形的周期也随之增大,即频率变低;而当反馈电阻R2的数值增大时,输出波形的峰峰值也随之增大。
太原理工大学高频实验二 LC正弦波振荡器
本科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实验地点:北区学院楼四楼实验室实验二 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工作状态,反馈大小,负载变化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
2、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
3、研究外界条件变化对振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与线路正弦波振荡器是指振荡波形接近理想正弦波的振荡器,这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电路,产生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是RC 、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LC 三点式振荡器振荡器。
LC 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图中构成振荡电路的三个电抗中间,X 1、X 2必须为同性质的电抗,X3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应满足下列关系式:()213X X X +-= (2-1) 这就是LC 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若X 1和X 2均为容抗,X 3为感抗,则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若X 1和X 2均为感抗,X 3为容抗,则为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2-2所示。
图中C3为耦合电容。
由图可见: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C1和C2;与基极连接的为两个异性质的电抗元件C2和L ,根据前面所述的判别准则,该电路满足相位条件。
若要它产生正弦波,还须满足振幅,起振条件,即:10>⋅F A (2-2)式中A O 为电路刚起振时,振荡管工作状态为小信号时的电压增益;F 是反馈系数,只要求出A O 和F 值,便可知道电路有关参数与它的关系。
为此,我们画出图2-2的简化,y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2-3所示,其中设y rb ≈0 y ob ≈0,图中G O 为振荡回路的损耗电导,G L 为负载电导。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在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基于反馈原理的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利用正反馈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下来。
4.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进行调节,使其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形。
5. 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并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和观察输出波形,得到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验证了电路的正弦波输出性能。
实验中还发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大小,对振荡频率和幅度有着直接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点稳定性,也对输出波形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正弦波振荡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源电路,在通信、测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对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频实验》实验三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三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分析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中正弦波振荡器包含工作频率为10MHz左右的电容反馈LC三端振荡器和一个10MHz的晶体振荡器,其电路图如图3—l所示。
由拨码开关S2决定是LC振荡器还是晶振荡器(1拨向ON为LC振荡器,4拨向ON为晶体振荡器)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如图3—2所示。
由交流等效电路图可知该电路为电容反馈LC三端式振荡器,其反馈系数F= (Cll+CT3)/CAP,CAP可变为C7、C14、C23、C19其中一个。
其中C j为变容二极管2CC1B,根据所加静态电压对应其静态电容。
若将S2拨向“ l”通,则以晶体J T代替电感L,此即为晶体振荡器。
图3-1中电位器VR2调节静态工作点。
拨码开关S4改变反馈电容的大小。
S3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
VR1调节变容二极管的静态偏置。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3—l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位置并熟悉各元件及作用。
2.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将S2置于“l”ON,S4置于“3”ON,S3全断开。
调节VR1使变容二极管负端到地电压为2V,调节VR5使J6(ZD.OUT)输出最大不失真正弦信号,改变可变电容CT1和CT3,测其幅频特性,描绘幅频曲线(用频率计和高频电压表在J6处测试)。
3.LC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l)将S2置于1,S4置于3,S3开路,改变上偏置电位器VR2,记下Ieo填入表3—1中,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p-P(峰—峰值)填于表中。
正弦波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正弦波压控振荡器实验1、压控振荡器的压控特性实验数据表P23压-9-8-7-6-5-4-3-2-1-0.5控电压(V)P24输出频3.8094.5795.4526.5037.8799.33111.34813.03514.52415.572率f(MHz)输出电压98.96243.8441.1844.5130714561188973.2851.1616.1幅度(mV)2、输出频率f-压控电压U曲线如下:3、输出电压幅度A-压控电压U曲线如下:4、计算灵敏度在输出频率f-压控电压U曲线上选取两点A(-6,6.5),B(-1,14.5),则K0=(14.5-6.5)/(-1-(-6))=1.6MHz/V二、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实验1、MC1496各引脚电位实验数据PIN 1 2 3 4 5 6 7 (V)-3.92 m -757m -753m -3.28m -8.54 7.19 3.92m PIN 8 9 10 11 12 13 14 (V) 5.52 4.32m 5.52 4.72m 7.18 4.32M -9.812、f c=2MHz,V pp=200mV,f M=2kHz,V pp=200mV进行调制a、调幅信号的时域波形:由上图可以计算出,调制指数m A=(1.2-0.8)/(1.2+0.8)=20%b、已调波的频谱:c、调幅信号的数学表达式:V O =)*2000000**2cos(*)*2000**2cos(*2.01*2.0t pi t pi 】【 所占带宽为4MHz.3、答:分别改变载波和基波信号幅度时,改变基波幅度对已调信号波形影响更大。
三、调频电路实验1、FM 波的时域波形:由上图可算出M f =(f max -f min )/F=476 2、FM 波的频谱图:3、带宽为2MHz 。
4、思考题:a 、载频信号频率f c =2*10^8Hz ,调制信号频率f M=1KHz 。
b 、调制系数增大,带宽也增大。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领域中,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
它通过产生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搭建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电源供应器、信号发生器、元件(如电容、电感、电阻)和示波器。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依次连接元件和仪器。
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 设置电源:将电流源供应器连接到电路,调整输出电压,并保证电源稳定。
这是实现正弦波振荡的基础。
3. 信号发生器设置: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电压,作为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逐步调整频率,找到振荡器产生最稳定的正弦波的频率。
4. 输出测量: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示波器的屏幕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工作原理与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相互作用。
根据霍尔的理论,正弦波振荡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放大环路增益大于1并且相位延迟为360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和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
RC网络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而成,起到了相位延迟的作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导致输出信号在反馈回路中相位延迟,满足相位延迟的要求。
此外,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也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率。
放大器的设计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我们可以控制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元件数值,同时结合反馈网络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数值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成功实现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信号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频率的可调范围也较广,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存在一些不理想因素,如元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放大器的失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目的
1. 掌握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 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 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 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
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 对振荡器起振及
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利用EWB 软件绘制出如图 1.7 的西勒振荡器实验电路。
2. 按图设置各个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并做好记录
3. 改变电容 C 6的值,观察频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3中。
4.改变电容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3 中。
5.将C4 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 1.4 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
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
(1):直流通路图
2)交流通路图
2、改变电容 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 f 的值如下:
3、
C40.033μF0.33μF0.01μF
C6(pF)270470670270470670270470670
F(Hz)494853.5403746.8372023.832756.832688.232814.4486357.7420875.4373357.2
1)、当C4=0.033uF 时:
C6=270pF 时, f= 1/T=1000000/2.0208=494853.5HZ 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
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
2)、当C4=0.33uF
时:
C6=670uF 时, f= 1/T=1000000/30.4744=32814.4HZ
C6=270pF 时, f= 1/T=1000000/30.5280=32756.8H
C6=470uF 时, f= 1/T=1000000/30.5921=32688.2HZ
3
)、C4=0.01时:
当C6=470uF 时, f=1/T=1000000/2.3760=420875.4HZ 当C6=270uF 时,
f=
2、将 C4 的值恢复为 0.033μ F ,分别调节 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
当 C6=670uF 时, f=1/T=1000000/2.6784=373357.2HZ
变
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
(3)、当Rp=30k 时, f=
1/T=1000000/2.3760=420875.4HZ (4)、当Rp=20k 时, f=
1/T=1000000/2.3520=425170.1HZ (5)、当Rp=10k 时, f=
1/T=1000000/2.3664=422582.8HZ
(6)、当 Rp=0k 时, f= 1/T=1000000/2.3280=529553.3HZ
总结:由表一可知,当 C4 较大(既为 0.33PF )时,不管 C6 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 真。
当 C4 较小时,随着 C6 的增大,频率逐渐减小。
由表二可知,除了当 Rp=10k 外, f 几乎随着 Rp 的减小而增 大,而且在 50k 至 10k 之间变化不是很快,而当 Rp 从 10k 到 0 变化是 f
变化很
快,在 Rp=0 时达到最大值。
五、思考题
1、希勒振荡器的优点?答:西勒振荡器工作于一个频段时,通过改变 C6 的容量来调节震荡频率,有预防改变 C4 的容量不会改变接入系数,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几乎不随 C6 的调节而改变,因而在震荡频率改变时振幅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