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制定的一个重要国际条约。
该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上正式通过,并于同年11月21日开始生效。
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全球合作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以遏制气候变化的进程。
它承认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该公约还明确了责任原则,指出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行动,但同时也应尽力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在签署公约后的多次会议中,各国达成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包括在2005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需要在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此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都会召开,各国代表将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举措。
总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条约,旨在通过全球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各国应该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效的行动,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语:U nited N ations F ramework C onvention on C limate C 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
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展望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各国共同应对。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以来,各国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这些谈判表面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本质上还是各国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的角逐。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导致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能源和毁林开荒等行为向大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加剧温室效应的结果。
据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最新报告,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ppm:百万分之一)左右升高到了2010年的389ppm。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还在不断地警醒国际社会,应当尽快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否则,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传染病增加、水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因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暖。
简述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
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引言巴黎公约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文件,于1992年在法国巴黎签署,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
该公约的目的是通过全球范围内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并为此建立了一套全球合作的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
二级标题1:公约的目标巴黎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防止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危险气候变化。
具体而言,公约的目标如下: 1. 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努力争取将增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下。
这是为了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2. 提高各国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少脆弱地区的风险。
3. 通过适当的财务和技术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级标题2:公约的原则巴黎公约基于一些关键原则来指导各方的行动。
以下是其中的三个原则: 1. 公约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
各国应根据自身能力和责任程度来采取行动。
2. 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协调。
各国应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原则。
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应在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履行公约的目标。
二级标题3:公约的具体内容巴黎公约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内容和机制,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和机制: 1. 国家自主贡献。
各国参与公约后,需要制定和公布自己的国家自主贡献。
这些贡献需要包括各国减排目标和减排行动计划。
2.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
公约规定,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尽快达到峰值,然后迅速减少。
各国应制定减排策略和措施,以实现这个目标。
3. 透明度框架。
公约设立了透明度框架,要求各参与国定期报告和审核其减排行动和适应措施的进展。
这有助于确保各国按照承诺行动,并提供数据作为监测的依据。
4. 资金和技术支持。
公约承认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气候变化挑战,因此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给发展中国家,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介
书允许采取 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 ① 两个发达国家之间
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 “ 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
与会各国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 ,
并以此作为2 1年 《 0 2 京都议定书 》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 续方案 。根据F C 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 ,在此次会议 CC 上 ,国际社会需就 以下四点达 成协议 : ①工业化国家 的温 室气体 减排额是多少? ②像 中国、印度这样的主
月3 1正式批准了 《 1 3 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于2 0 年2 05
月生效 ,截至2 0 年l 月 ,已有1 4 《 09 2 8 个 公约 》缔约方
பைடு நூலகம்
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 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 ,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
签署 ,议定书已对2 0年到2 1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 08 02
F C 是一个国际公约 ,于1 9 年9 CC 9 2 月在 巴西里约 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会议上制定。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尽量 延缓全球变暖趋势 。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
义 务,具体问题体现在 以后的 《 京都议定书 》中。 公
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相对较
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议定书一共规定了6 种温室气
体 ,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六氟化 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其 目标是 “ 将大气中的温 室气体含量稳定在 一个适 当的水平 ,进而防止剧烈的 气候改变对人类造 成伤害” 。议定书是 《 公约 》的补
充 ,它与 《 公约 》的最主要区别是: 《 公约 》鼓励发达 国家减排 ,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 国家减排 ,具有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全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全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于1997年12月10目在京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
于1998年5月29日农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该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以下简称《公约》一缔约方,根据《公约》第二条所申明的最终目标,忆及《公约》的规定,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l/CP.l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第一条为本议定书之目的,应适用《公约》第一条中所载定义。
此外: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的、后来经调整和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票赞成或反对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
其中所列缔约方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作出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为履行第三条中关于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指标的承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应:(a) 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精心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增强国家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
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做法、造林和重新造林;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形式;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技术;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市场缺点、对违反《公约》目标和采用市场手段的所有温窒气体排放部门的财政鼓励、免税攒施和补贴;鼓励在有关部门作出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做法;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废物管理部门以及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藉回收和使用以减少甲烷的排放;(b) 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成效。
与应对全球温室效应有关的国际公约
一、引言全球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加剧,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温室效应,国际社会在过去几十年间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公约,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全球最早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
该公约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以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公约要求缔约方制定和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并加强气候变化适应和技术合作。
三、京都议定书1997年,《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属协定通过,该协定设定了1990年为基准年,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碳排放交易制度和清洁开发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四、巴黎协定2015年,《巴黎协定》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后续协定通过,该协定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气候协议。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通过全球合作,控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并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力争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制定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自愿承担减排目标,并加强温室气体监测和适应措施。
五、国际公约的作用和挑战国际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协同合作,促进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和行动。
然而,国际公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执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合作。
六、我国在应对全球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在应对全球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提升能效,加强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设,参与国际气候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 前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是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一个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
本文将对UNFCCC公约的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介绍。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背景和目标2.1 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公约的通过是对《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有关气候变化的承诺的具体落实。
2.2 目标UNFCCC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并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 UNFCCC公约的原则3.1 公约原则之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简称CBDR)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UNFCCC公约的核心原则之一。
根据该原则,各国应根据其历史责任、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承担适当的责任和义务。
这一原则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不平等地位。
3.2 公约原则之二: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预防原则要求各国在面临不确定性和科学争议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根据该原则,即使没有完全的科学证据,也应采取预防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3.3 公约原则之三:可持续发展原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发展应与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相协调。
根据该原则,各国应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确保气候变化政策与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
3.4 公约原则之四:共同推进原则(Cooperative Approach)共同推进原则要求各国通过国际合作和合作机制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根据该原则,各国应共同努力,分享信息、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编写:劳伦斯·布瓦松·德·查佐尔内斯日内瓦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系负责人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变暖,即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上升;1970年至2004年间,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量增加了70%(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气候小组)第四次评估报告)。
温室气体对大气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发生变化,大体上说,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现象,原因是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氯烃)将热量反射回地球表面;如果没有这种现象,我们的地球将会非常寒冷,不宜居住。
1980年代中期,科学家就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正在超出自然变异的范围,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人为排放的增加。
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开发复杂的、更真实的因果关系模式与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的风险模式。
1985年于奥地利菲拉赫召开的评估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和连带影响国际会议上,科学家呼吁政治家们合作寻求减缓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的政策。
1988年发现的臭氧洞和热浪进一步提出了采取行动的迫切需要。
商议一个全球法律框架国际上很快达成了共识:各国应该考虑制定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公约,以解决未列入臭氧层保护体制(即1985年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第一步,国际气象组织(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气候小组),作为一个政府间科学机构,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减缓及适应的最新科学研究及其政策影响评估。
1990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气候会议清楚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着“南北”分歧。
对发达国家而言,气候变化在当时主要是科学和环境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任何未来体制对贫困和发展的意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istr. LIMITED FCCC/CP/2006/L.1/Add.1 FCCC/KP/CMP/2006/L.1/Add.1 16 November 2006CHINESEOriginal: ENGLISHGE. 06-70826 (C)161106 161106缔约方会议第十二届会议2006年11月6日至17日,内罗毕 议程项目12(a)会议结束通过缔约方会议第十二届会议的报告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届会议2006年11月6日至17日,内罗毕议程项目22(a)会议结束通过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报告缔约方会议第十二届会议报告草稿报告员:William kojo Agyemang-Bonsu 先生(加纳)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届会议报告草稿报告员:William kojo Agyemang-Bonsu 先生(加纳)增 编FCCC/SBI/2006/L.34/Add.1FCCC/KP/CMP/2006/L.1/Add.1page 2一、高级别会议(缔约方会议议程项目9)(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议程项目19)1. 《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二届会议(缔约方会议)和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议定书》/《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届会议的联合高级别会议于11月15日在缔约方会议第2次会议和《议定书》/《公约》缔约方会议第5次会议上由两个会议的主席主持举行。
2. 主席向在座各位表示欢迎,他强调说,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带来破坏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在非洲等世界上的脆弱区域尤其如此。
这些影响将进一步妨碍非洲消除贫困和饥饿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能力。
像肯尼亚这样的国家,过去在造成气候变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责任,而竟然要承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全部压力,这实在是很不幸的。
中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公约、协定
中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公约、协定中国积极参与了许多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致力于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下面了一些中国参与的重要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公约之一,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于1992年签署并于1993年正式加入该公约。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承诺采取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2.《巴塞尔公约》《巴塞尔公约》是全球范围内关于控制跨境转移和处置有害废物的重要公约。
中国于1992年签署并于1992年批准该公约。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有害废物问题,保护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3.《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全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公约,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中国于1992年签署并于1993年正式加入该公约。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渔业可持续发展公约》《渔业可持续发展公约》旨在促进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和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中国于1995年签署并于1996年正式加入该公约。
作为全球最大的渔业大国,中国致力于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协定,旨在通过国际合作控制全球气温上升。
中国于2023年签署和批准该协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于落实《巴黎协定》目标起到关键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以上是中国参与的部分重要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中国将继续加大自身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颁布日期】1992.05.09【实施日期】【失效日期】【法规分类】国际条约【内容分类】【颁布单位】纽约【内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文本公约各缔约方,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意识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汇和库的作用和重要性,注意到在气候变化的预测中,特别是在其时间、幅度和区域格局方面,有许多不确定性,承认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回顾1972年6月16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有关规定,又回顾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拥有主权权利按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也有责任确保在其管辖或按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重申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原则,认识到各国应当制定有效的立法;各种环境方面的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顺序应当反映其所适用的环境和发展方面情况;并且有些国家所实行的标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恰当的,并可能会使之承担不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28号决议的决定,以及关于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1988年12月6日第43/53号、1989年12月22日第44/207号、1990年12月21日第45/212号和1991年12月19日第46/169号决议,又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海平面上升对鸟屿和沿海地区特别是低洼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06号决议各项规定,以及联合国大会关于防治沙漠化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1989年12月19日第44/172号决议的有关规定,并回顾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于1990年6月29日调整和修正的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注意到1990年11月7日通过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部长宣言,意识到许多国家就气候变化所进行的有价值的分析工作,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机构及其他国际和政府间机构对交换科学研究成果和协调研究工作所作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了解和应付气候变化所需的步骤只有基于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并根据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不断加以重新评价,才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为有效,认识到应付气候变化的各种行动本身在经济上就能够是合理的,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其他环境问题,又认识到发达国家有必要根据明确的优先顺序,立即灵活地采取行动,以作为形成考虑到所有温室气体并适当考虑它们对增强温室效应的相对作用的全球、国家和可能议定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战略的第一步,并认识到地势低洼国家和其他小岛屿国家、拥有低洼沿海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或易受水灾、旱灾和沙漠化影响地区的国家以及具有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其经济特别依赖于矿物燃料的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行动所面临的特殊困难,申明应当以统筹兼顾的方式把应付气候变化的行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以免后者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正当的优先需要,认识到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展中国家为了迈向这一目标,其能源消耗将需要增加,虽然考虑到有可能包括通过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条件下应用新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和一般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决心为当代和后代保护气候系统,兹协议如下:第一条 定 义①①各条加上标题纯粹是为了对读者有所帮助。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1. 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
2. 温室气体:公约将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6种温室气体列为关注对象。
各缔约方要采取措施,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量。
3. 自愿性原则:公约宣布自愿性原则,各国自行制定减排目标,以达成整体目标。
而削减的比例则视各国经济水平和排放规模而定。
4. 透明度:各缔约方必须向联合国提交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等资料,同时接受其他国家的监督和评估。
5. 协同努力:各国需共同努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包括技术转移、资金支持、知识共享等。
6. 资金与技术支持: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减轻减排成本,缓解气候变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7. 公约机构:公约建立了一个决策机构——缔约方会议,让各国针对重要问题进行合作谈判并制定决议。
此外,还设立有关机构,如气候变化技术执行委员会
(CTE)和气候变化资金委员会(CFC)。
联合国fccckpcmp2014l.2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istr.limited
GE.14-23995 (C) 111214 111214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届会议2014年12月1日至12日,利马议程项目5与联合执行有关的问题关于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导意见主席的提案 决定草案 -/CMP.10关于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导意见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忆及《京都议定书》第三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及第1/CMP.8号决定, 注意到9/CMP.1号决定以及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提出的关于联合执行的指导意见,1. 注意到联合执行工作在2006-2014年期间取得的成绩,包括548个第1轨项目、1 51个第2轨项目、2 5个经认证的独立实体和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产生的减排量发放的8.56亿减排量单位;1第9/CMP.1号决定附件,第23段。
2 联合执行监督委员会之下的核查程序,具体规定见第9/CMP.1号决定附件,第30至45段。
联 合 国 FCCC /KP/CMP/2014/L.2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Distr.: Limited10 December 2014ChineseOriginal: EnglishFCCC/KP/CMP/2014/L.22. 赞赏地注意到联合执行监督委员会2013-2014年年度报告3和该委员会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特别是:(a)关于从现有的联合执行指南向订正的联合执行指南过渡的更多建议,这些建议是对委员会2012年和2013年提交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的建议的进一步补充;(b)在与清洁发展机制认证系统取得一致的联合执行认证系统方面的建议和进展报告;3.重申关注联合执行的参与方目前面临市场困境,并需要确保该机制继续成功运作,以协助作出第1/CMP.8决定附件一所载《多哈协议》附件B第三列所定第二承诺期量化的限制或减少排放承诺的缔约方兑现《京都议定书》第三条之下的第二承诺期的承诺;4. 注意到附属履行机构正在进行的关于审查第9/CMP.1号决定附件所载联合执行指南4的工作;5. 请秘书处在顾及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执行各自任务的前提下,就通过学习清洁发展机制的经验教训帮助联合执行节省费用和提高效率的机会编写一份技术文件,交附属履行机构第四十二届会议(2015年6月)审议;6. 请缔约方在2015年3月16日之前向秘书处提交示例,说明东道国为联合执行项目设计的、有助于东道国实现《京都议定书》之下量化的限制或减少排放的承诺的自愿技术方针;7. 请秘书处将这些提交材料整合成一份综合报告,供附属履行机构第四十二届会议审议;8. 请联合执行监督委员会就审查联合执行指南提交详细的建议,供附属履行机构第四十二届会议审议;9. 并请联合执行监督委员会确保具备充足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供缔约方使用机制,至少直至履行《京都议定书》之下第二承诺期承诺的额外时期结束,并保持对联合执行计划的审查,同时作出必要调整,以确保联合执行的高效率、节约有效和透明的运作。
低碳知识竞赛题库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题库一、基本概念(一)气候变化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D.火山爆发)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C.臭氧层破坏D.火山爆发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指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C.臭氧层破坏3. 气候变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IPCC第五次报告显示,人类活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至少有95%的可能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A.燃烧化石燃料B.毁林C.工业过程D.农业畜牧业4.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 水汽D. 甲烷5. 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其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 氟利昂D. 甲烷6.下列哪种气体不属于《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D)A. 二氧化碳(CO₂)B.甲烷(CH₄)C. 氢氟碳化合物(HFCs)D. 五氟化硫(S2F10)7. 全球增温潜势是某一给定物质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
以100年计,下列选项哪种气体全球增温潜势最大?(C)A.甲烷B.氧化亚氮C. 氢氟碳化物D. 全氟化物8.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D)A. 优化能源结构B. 调整产业结构C. 研发应用低碳技术D. 开发智能产品9. 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体系,不利于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C)A. 发达国家更多履行减排义务B. 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减排贡献C.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碳产业D. 企业和个人强化责任意识10.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简称《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通过,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
1988年12月,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43/53号决议,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必要和及时的行动。
1990年12月,第四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决定成立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参加的气候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立即开始起草《公约》的谈判。
从1991年2月到1992年5月,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经过历时15个月的5轮艰苦谈判,起草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这一公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公约》正式开放签署,153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公约》。
1994年3月21日,《公约》在得到50个国家的批准后正式生效。
截止到2003年2月17日,共有188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成为缔约方。
1992年6月,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公约,我国成为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
1.公约的目标。
为当代和后代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公约》第二条将最终目标规定为,公约及其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能够可持续的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2.公约的基本原则。
公约规定了用于指导缔约方采取履约行动的若干原则,主要包括:(1)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当率先采取行动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称《》,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条约,旨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保障全球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
《公约》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目前已有197个缔约方国家。
一、框架公约的意义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环境问题,与全球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行动。
二、框架公约的目标框架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步提高全球气候的稳定性,最终达到防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框架公约提出了以下任务:1.确立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整体框架;2.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3.改善、保护和有益地利用碳资源;4.推动跨越国界的气候变化合作;5.激励各国把气候变化纳入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中。
三、框架公约的实施框架公约将各缔约方国家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责任,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框架公约还规定了缔约方国家必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披露、影响评估、技术转让和规章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跨国界的合作。
四、框架公约的成果通过不断地推动和实施,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发达国家已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减排计划,例如欧盟的“2020年气候与能源包”,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等。
2.推动技术创新与转让:各国在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强了科技合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框架公约推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各国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让、经验交流和政策协调。
四、框架公约的未来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非常严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中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例子
中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例子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并于1997年签署了公约,支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12月,在中国上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正式生效,中国加入了160多个缔约国。
2016年9月3日,2015年12月在中国上海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官谢尔顿·古铁雷斯批准,中国成为带动全球减排行动的勇士。
2、《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贸组织最大的成员国之一。
作为世贸组织的核心成员,中国在解决全球贸易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的参与和促进有助于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
3、《联合国宪章》:中国就《联合国宪章》签字公约,于1945年10月宣布参加了宪章,并成为其中之一主要签字國。
联合国宪章规定,主要签字国根据世界局势应有权改变通用的规则和惯例,以维护国际秩序,并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文正式加入《联合国宪章》,使国际社会更紧密团结,共同维护多边国际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4、《全球疫苗抗衡行动——未来前景计划》:中国大力支持“全球疫苗抗衡行动——未来前景计划”(GVAP),这是一个全球性规则制定机制,是联合国针对年度疫苗捐赠金额的全球目标,由“未来前景计划”组织统一推进,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团结行动,共同抗击传染病的力量。
中国坚定支持GVAP,加强努力,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增加疫苗抗衡能力及减少疾病负担贡献力量。
5、《联合国平等·自由·友谊外交宣言》:中国参与制定了《联合国平等·自由·友谊外交宣言》。
1959年4月,《联合国平等·自由·友谊宣言》由118个国家在联合国第十一届大会上一致通过,为促进世界和平、宽容、协作和共融奠定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引注
1. 引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是一份历史性文件,于1992年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
公约的目标是“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确保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合适的行动。
其中附件一是公约主体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解释。
本文将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展开深入讨论,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概述在公约附件一中,对气候变化的定义和解释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和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温效应等。
附件一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行动准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适当的权益原则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则。
通过这些准则,各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意义和影响附件一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
各国可以依据公约附件一的规定,制定出相应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指导。
在今后的全球气候治理事业中,各国可借鉴公约附件一的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
5. 总结通过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深入讨论,我们对全球气候治理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附件一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指导,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各国能够按照公约附件一的规定,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为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6. 回顾性内容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
该公约旨在引领国际共同努力,确保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以防止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险影响。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原则:
1. 公平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排放量和能力差异,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担,而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采取适当行动。
2. 气候变化应对的综合性原则:公约明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综合的、全面的战略,涉及减缓和适应两大方面,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3. 优先权原则:公约要求缔约方在国内决策过程中将气候变化相关考虑纳入到其优先权政策和措施之中。
4. 合作原则:公约强调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要求缔约方加强技术转移、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5. 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公约要求缔约方考虑各国的不同国情、社会经济条件
和贫困状况,尊重各国的自主权和公约中所包括的有关不区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
这些原则体现了公约的核心价值观,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指导和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体字是必看内容,红字是强调的内容。
红色加粗的字体,是重中之重。
请各位同学仔细看。
在10.10之前看完就可以。
至少要把11页开始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概述看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文本公约各缔约方,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意识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汇和库的作用和重要性,注意到在气候变化的预测中,特别是在其时间、幅度和区域格局方面,有许多不确定性,承认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回顾1972年6月16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有关规定,又回顾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拥有主权权利按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也有责任确保在其管辖或按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重申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原则,认识到各国应当制定有效的立法;各种环境方面的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顺序应当反映其所适用的环境和发展方面情况;并且有些国家所实行的标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恰当的,并可能会使之承担不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28号决议的决定,以及关于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1988年12月6日第43/53号、1989年12月22日第44/207号、1990年12月21日第45/212号和1991年12月19日第46/169号决议,又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海平面上升对鸟屿和沿海地区特别是低洼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06号决议各项规定,以及联合国大会关于防治沙漠化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1989年12月19日第44/172号决议的有关规定,并回顾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于1990年6月29日调整和修正的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注意到1990年11月7日通过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部长宣言,意识到许多国家就气候变化所进行的有价值的分析工作,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机构及其他国际和政府间机构对交换科学研究成果和协调研究工作所作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了解和应付气候变化所需的步骤只有基于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并根据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不断加以重新评价,才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为有效,认识到应付气候变化的各种行动本身在经济上就能够是合理的,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其他环境问题,又认识到发达国家有必要根据明确的优先顺序,立即灵活地采取行动,以作为形成考虑到所有温室气体并适当考虑它们对增强温室效应的相对作用的全球、国家和可能议定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战略的第一步,并认识到地势低洼国家和其他小岛屿国家、拥有低洼沿海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或易受水灾、旱灾和沙漠化影响地区的国家以及具有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其经济特别依赖于矿物燃料的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行动所面临的特殊困难,申明应当以统筹兼顾的方式把应付气候变化的行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以免后者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正当的优先需要,认识到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展中国家为了迈向这一目标,其能源消耗将需要增加,虽然考虑到有可能包括通过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条件下应用新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和一般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决心为当代和后代保护气候系统,兹协议如下:第一条定义①①各条加上标题纯粹是为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为本公约的目的:1.“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的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
2.“气候变化”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3.“气候系统”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圈的整体及其相互作用。
4.“排放”指温室气候和/或其前体在一个特定地区和时期内向大气的释放。
5.“温室气体”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
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指一个特定区域的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有权处理本公约或其议定书所规定的事项,并经按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有关文书。
7.“库”指气候系统内存储温室气体或其前体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
8.“汇”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
9.“源”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
第二条目标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第三条原则各缔约方在为实现本公约的目标和履行其各项规定而采取行动时,除其他外,应以下列作为指导:1.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2.应当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特别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那些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也应当充分考虑到那些按本公约必须承担不成比例或不正常负担的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
3.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其不利影响。
当存在造成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的威胁时,不应当以科学上没有完全的确定性为理由推迟采取这类措施,同时考虑到应付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
为此,这种政策和措施应当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并且应当具有全面性,包括所有有关的温室气体源、汇和库及适应措施,并涵盖所有经济部门。
应付气候变化的努力可由有关的缔约方合作进行。
4.各缔约方有权并且应当保进可持续的发展。
保护气候系统免遭人为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应当适合每个缔约方的具体情况,并应当结合到国家的发展计划中去,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于采取措施应付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5.各缔约方应当合作促进有利的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这种体系将促成所有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而使它们有能力更好地应付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
第四条承诺1.所有缔约方,考虑到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各自具体的国家和区域发展优先顺序、目标和情况,应:(a)用待由缔约方会议议定的可比方法编制、定期更新、公布并按照第十二条向缔约方会议提供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候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国家清单;(b)制订、执行、公布和经常地更新国家的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区域的计划,其中包含从《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候的源的人为排放和汇的清除来着手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及便利充分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c)在所有有关部门,包括能源、运输、工业、农业、林业和废物管理部门,促进和合作发展、应用和传播(包括转让)各种用来控制、减少或防止《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的技术、做法和过程;(d)促进可持续地管理,并促进和合作酌情维护和加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包括生物质、森林和海洋以及其它陆地、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e)合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好准备;拟订和详细制定关于沿海地区的管理、水资源和农业以及关于受到旱灾和沙漠化及洪水影响的地区特别是非洲的这种地区的保护和恢复的适当的综合性计划;(f)在它们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政策及行动中,在可行的范围内将气候变化考虑进去,并采用由本国拟订和确定的适当办法,例如进行影响评估,以期尽量减少它们为了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而进行的项目或采取的措施对经济、公共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g)促进和合作进行关于气候系统的科学、技术、工艺、社会经济和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及开发数据档案,目的是增进对气候变化的起因、影响、规模和发生时间以及各种应对战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的认识,和减少或消除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确定性;(h)促进和合作进行关于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以及关于各种应对战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的科学、技术、工艺、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有关信息的充分、公开和迅速的交流;(i)促进和合作进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意识的工作,并鼓励人们对这个过程最广泛参与,包括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j)依照第十二条向缔约方会议提供有关履行的信息。
2.附件一所列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和其他缔约方具体承诺如下所规定:(a)每一个此类缔约方应制定国家①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限制其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保护和增强其温室气体库和汇,减缓气候变化。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表明,发达国家是在带头依循本公约的目标,改变人为排放的长期趋势,同时认识到至本10年末使二氧化碳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回复到较早的水平,将会有助于这种改变,并考虑到这些缔约方的起点和做法、经济结构和资源基础方面的差别、维持强有力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需要、可以采用的技术以及其他各别情况,又考虑到每一个此类缔约方都有必要对为了实现该目标而作的全球努力作出公平和适当的贡献。
这些缔约方可以同其他缔约方共同执行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可以协助其他缔约方为实现本公约的目标特别是本项的目标作出贡献;①其中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b)为了推动朝这一目标取得进展,每一个此类缔约方应依照第十二条,在本公约对其生效后6个月内,并在其后定期地就其上述(a)项所述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就其由此预测在(a)项所述期间内《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源的人为排放和汇的清除,提供详细信息,目的在各别地或共同地使二氧化碳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回复到1990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