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25课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资料教学小记《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解读教学目标:1、会认“肴、瘾”2个生字,通过本文的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难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解题目“养成”,修养使形成。

“读报”,阅读报纸。

本文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为题,突出了的写作重点,即读报的常识和方法。

同时,用一个“好”字点出了读报的重要性,以朴实而不失号召力的语言,唤醒人们读报的欲望,在网络阅读异军突今天,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向我们讲解了读报的常识和方法,号召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文本解读: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防疫是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一种猜测性的语气,形象地描绘了大人们读报着迷时的情景,极富生活气息。

在激发了生活体验的同时,自然地引出要介绍的知识。

]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回答是肯定的。

[承接上文,用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揭示了这一自然的内容。

]爱读报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假使这一天没看报,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可真算是养成读报的习惯了。

[这两句首先写了爱读报纸的人的体会,然后把这种体会称之为“上瘾”,恰如其分,体现了报纸的魔力所在。

]有位名人说得好:“读报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引用名人说的话,印证了们的生活离不开报纸,这种精神需要已经同吃饭这一生存需要相提并论了。

]报纸肯什么东西这们令人着迷呢?[由报纸的魔力转向报纸的内容,进一步阐释产生魔力的原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对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期盼,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文中重点字词2.理解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3.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4.学习作者这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语言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意。

3.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鲁迅介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近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把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3)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的展开。

(12)照应开头,执着的追求。

三、熟读课文,了解本文特点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好的故事里任“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

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 好的故事(教案)》(实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 好的故事(教案)》(实用)

25 好的故事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2.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3.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1.预习提纲(1)搜集《野草》的相关文章以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综、漾”等13个生字,理解运用“预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5《少年闰土》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5《少年闰土》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3、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重点: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难点: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2.师:(出示闰土图片)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呢?3.师:今天就来学习《少年闰土》,去认识鲁迅儿时的玩伴。

板书课题:25 少年闰土4.齐读课题。

二、阅读鉴赏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和闰土的什么事。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依次介绍了记忆中的闰土、我和闰土的初次相识、闰土给“我”讲新鲜事、“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示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我”心中,闰土是聪明能干、很纯朴的人。

)任务三:读课文,闰土给“我”讲述了哪些新鲜事?说说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看瓜刺猹”这件事讲得较详细。

这样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任务四: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通过写记忆中月夜刺猹的情景,写出了闰土的机敏与勇敢;通过初次相识的外貌描写,写出了闰土的天真活泼、可爱;通过大篇幅的闰土给“我”讲许多新鲜事的描写,写出了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25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25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小节第(1)课时
课题
25.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总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一课时目标:
3.通过课堂小结,超越文本。
任务四: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的憎恶。
更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鲁迅先生深厚的情感。
板书设计
25.现实

的梦境:美丽、
事幽雅、有趣

现实
课后反思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与表达。
(1)“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用鞭爆聲响与声响间的间歇以及身边围绕的烟雾来衬托当时孤寂的情形与心情。一个人的黑夜不仅仅是黑暗,更是寂寞而孤独的时光。
(2)“两岸边的乌桕,新禾……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在先生描绘的景物中,乌桕与新禾、村女与和尚、茅屋与伽蓝等都是对立的矛盾体,映射了先生矛盾纠结的内心,在失望与希望中来回纠结,反抗绝望。
书写要美观。“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坠”在写的时候注意“队”字的捺要延伸出去,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否则容易上面小、下面大,书写不美观。
能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能识记课文生字及区分多音字读音和易错字,
能较自信地谈论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第25课 伯牙绝弦1 人教新课标-word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第25课 伯牙绝弦1 人教新课标-word

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峨峨”“洋洋”“谓”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一起读课题。

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教师板书:伯牙钟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两人交流)二、把握节奏,层层训练。

1.正音出示容易读错的字。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大屏幕出示:2.把握节奏,练习朗读。

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大屏幕依次出示:(学生试读)红色的斜线是停顿符号,“哉”“兮”字都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第三句“谓”“世”一字一顿,看老师手势读。

3.自读练习。

4.师生合作读。

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读准了难读的字词句,下面请大家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

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

】5.竹简样式读。

春秋时期的文字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叫竹简或木简。

这篇文言文在竹简上应该是这样的。

文字是从右往左竖排列,没有逗号句号,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版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版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错综萍藻荡漾瘦削瞬间骤然陡然凌乱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好的故事》怎样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的。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一)学习1-3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说说鲁迅先生身处的环境。

文中“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呢?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说说鲁迅先生身处的环境。

外面的环境是热闹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而屋内的环境是昏暗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灯罩很昏暗”,鲁迅先生抽了烟,“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鲁迅先生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夜晚,独自一人抽着烟,在灯下看书,给人一种身处热闹之中却很孤寂的感觉。

(2)文中“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课堂教学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课堂教学PPT课件

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
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
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
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
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
的河,都是如此。
初读课文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 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 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 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 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 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 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 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短语要读得紧凑些
初读课文
好的故事
一个梦境
初读课文
7
1
昏沉的夜
2 ||
3 4 5
8
9
||
10
11
6
12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品读课文
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环境描写
25 好的故事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 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 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当 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的迫害、反 动统治的压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为 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鲁迅同广大 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 作此文寄以希望。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 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优质课件精选全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优质课件精选全文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拼音开关
zhèng bài zū chú zhān xiū
郑拜租厨毡 羞
sǎ fù wèi líng lì cuàn
撒缚猬 伶 俐 窜
左窄右宽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圈画文中用词、语序与现 今用法不一样的句段,并说说你的理解。
指家境,也就是家中的经济状况(贫富)。
2
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大家族分若 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 年”。意思是这一年轮到我家主持祭祀活动。
4
健康
外貌 描写
淳朴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5 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讲新鲜事的闰土
默读第6—18自然段,思考:闰土给
“我”讲了哪些新鲜事?请尝试用小标题
概括。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聪明能干, 经验丰富 6
7
雪地捕鸟
8
见多识广
海边拾贝
9 10
贝壳种类繁多
11
机智 12 勇敢
13
猹的
14 15
狡猾
看瓜刺猹
淳朴、善良
看跳鱼儿
17
思考:这四件事情哪件讲得最详细? 为什么这件事讲得最详细?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印象 深刻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我”一想到闰 土,脑海中就会 出现这幅画面
第1自然段选 择了这一场 景进行描写
读一读下面三句话,说说三句话写了什么?
18
闰土见多识广
13
“我”孤陋寡闻
“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 活的羡慕与向往
记忆中的闰土
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描写环境及动 作的关键词,思考:“我”记忆中的闰土 是个怎样的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教学设计方案原文:好的故事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⑴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⑵的手搁在膝髁⑶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⑷,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⑸,两岸边的乌桕⑹,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⑺,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⑻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⑼,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⑽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⑾。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⑿。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好的故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走近鲁迅:鲁迅《野草》中的作品有23篇创作于1924——1926年,这期间先生经历了一场持久、广泛、深刻、严峻的考验……2.交流一下你了解的鲁迅。

3.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4.出示课题《好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一)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三)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2.出示字词,同桌指读。

(出示文本信息)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3.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4.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四)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预习任务:任务一:小组学习本课的生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任务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后小组评议,纠正字音。

任务三:默读课文,梦境中哪些地方令人难忘。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感知理解(一)朗读感知。

选择学习伙伴,合作交流,简析文章的结构,划分课文的层次。

朗读提示:(1)朗读课文。

(2)划分层次。

(3)概括文意。

预设:《好的故事》写了一个梦境。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语,了解课文中词语、标点等与现在的异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歌颂与追求,深
入领会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意思。(重点) 4.理解文章内容的象征意义,初步认识作者是如何运
用象征手法来表达真情实感的。(难点)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xī kē)
词 百
膝 髁 膝盖。

(cuò zōng) 纵横交叉。
错 综 例:这件事错综复杂,短时间难理得清楚。

(yún jǐn)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中指云彩像锦一样美丽。
的 故
云 锦 例:天空中的晚霞像云锦一样美丽。

GOOD STOTY


(shān yīn dào)
词 百
山 阴 道 指浙江绍兴西南一带风景优美的地方。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段解
具体描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的内容。从水中看岸上风景,角度新颖,可以产生意 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得梦幻景象更美,更有动感,这也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作铺垫。
的 故 事
GOOD STOTY
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 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作泼刺的声音。
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哪 怕是几点碎影。这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破碎时极度的怅惘失落。
GOOD STOTY
“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表明作者对故事的喜爱,对故 事的留恋也就是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与留恋。

11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6.通过诵读、理解、交流,进一步感受梦令人向往的特点。
7.品味作者的情感。
8.以关联词小结本环节,体会梦的特点,并回答第一个疑问。
三、品析现实之夜
1.梦如此的令人神往,那现实有如何?齐读文章第1-2、11-12段,看看作者身处一个怎么的现实环境?他的心情又如何?
2.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探索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技术:多媒体(PPT)
2.教学方法:朗读、讲授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问导入
1.今天我们要走进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1.“故事”是什么?“故事”好在哪里?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课程学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从学生的疑问导入,提出核心问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3.如果说作者的梦境象征着他的向往和希望,对平和淳朴生活的向往,那么这个“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深刻性。
1.思考交流。
2.阅读资料。
3.明确:黑暗孤独的现实。
1.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梦的感受,跨越到对现实的感悟,进入课程的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拓展学习的意识。
1.明确:作者虽然身处孤独黑暗现实,但是向往平和淳朴的生活。
1.巩固课程的教学难点。
2.梳理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以作业的形式巩固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3.体会梦境及黑夜背后的象征意义。
4.解决课程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总结,梳理路径
1.最后,我们用一组新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核心问题:文章要表达什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5课 少年闰土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5课 少年闰土 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训练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课文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从内容中体会中心思想,对体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为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扫清障碍。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难点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五、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课时安排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通过反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学习相识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七、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七个单元的学习中,已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

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有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研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优质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优质教案【最新】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

前两篇是鲁迅本人的作品,后两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

《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郑、拜”等25个字,会写“一望无际”等29个词语。

◎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语言积累◎积累抄写优美的词句,能背诵相关段落。

◎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阅读理解◎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借助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能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书面表达◎能仿照《少年闰土》的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24 少年闰土【教学目标】“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鲁迅的资料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结合对比的手法推断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并用简要的词概括3、结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结合对比的手法推断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并用简要的词概括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学对象:初中预备年级(六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最近自己做过什么梦吗?你们的梦是怎样的?回应:请两三个学生回答,用简单的词评价、概括学生描述的梦,温馨、鲜艳、灰暗、混乱…讲解:我们今天就要走近鲁迅先生的梦。

鲁迅是中国文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他相遇,往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接近他。

(PPT投影)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说明鲁迅是他的笔名。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

我们的这篇课文是从散文诗集《野草》里选出来的。

《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那个时候恰好是白话文刚刚创造出来的时候,所以有一些语言表达和我们现在的习惯不太一样。

二、初读全文,掌握生词,明确文章结构:活动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读准字音,疏通字面意思,读得不通顺的地方示范并要求跟读活动2:看ppt,学生在文中划出要学会写的字,在课本的空白处把这些字写一遍教师展示ppt,提示字形容易错的地方PPT: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膝髁(kē)乌桕(jiù)伽蓝(qié)参差(cēn cī)镶(xiāng)着日光皱蹙(cù)瘦削(shòu xuē)泼剌奔迸(bèng)骤然(zhòu rán)你能写对这些字吗?(标红)熏错综昏沉蓑笠胭脂陡然虹霓何尝荡漾焰活动3:提问文本细节,明确段落划分:提问:(1)文章的标题是“好的故事”,文章的哪几段集中写了这个“故事”?(2)这里的“故事”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景物)?(3)开头和结尾是现实的世界,现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段落划分(板书):1-3段:黑夜/昏沉的夜——现实4-8段:“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梦中有岸边的景色和水中的倒影。

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释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1.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乐曲《高山流水》;课文插图;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说,你的爱好。

你的爱好得到别人的的称赞和认可,你心里感到怎么样?你的爱好得不到别人的称赞和认可,你心里会怎么样?其实,同学们的这种感受,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在距今天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俞伯牙,他很擅长弹琴,得到了身边许多人的称赞,可是,这些称赞不着边际,并不能说出他所弹曲子的内容。

有一天,他正在江边弹琴,遇到一个名叫钟子期的人,不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他的心意。

俞伯牙遇到了知音,欣喜若狂,与钟子期成了朋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停顿和韵味。

指导“哉”“兮”的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观察课文插图,说出插图内容。

三、精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

2.理解文章题目的意思。

(伯牙把琴摔碎)3.课文有几句话?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贯通上下文。

4.四个“善”的不同用法。

前两个“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后两个“善”表示赞叹之意。

5.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的具体叙述?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皎皎明月徐徐春风袅袅清风潇潇春雨依依杨柳云雾等)7.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他又回到以前那无人理解,没有知音的日子。

他不能承受这种无人倾诉的痛苦和绝望,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此表达对朋友和两个人真挚友情的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伯牙绝弦》复习检测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基础知识点点记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娥()眩()渭()秦()蛾()舷()猬()奏()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绝再,重新鼓于是,就复断若弹乃说,道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通过反复吟诵,我们可以到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_________的心情。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句中的“知音”是指__________把__________视为知音。

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卡以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__________(用成语概括)。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综合能力日日新九、你知道吗(文化常识)?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明代小说家__________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__________》,收在《__________》里。

十、理解感悟。

(一)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义。

(1)春风满面皆朋友()(2)千载朱弦无此悲()(3)欲觅知音难上难()(4)感此怀故人()2.再写出两句写知音难觅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试着翻译线面的诗句。

(1)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歌女韩娥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

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在她的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围,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身边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

她那动听的歌声召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

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掷钱资助她。

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走了。

但听过她歌的人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

当天,韩娥住进了附近的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了她。

她便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三天吃不下饭。

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

韩娥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

街坊的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

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一起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了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二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__________段具体表现了韩娥歌声强烈的感染力。

4.从写法上看,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用上画“__________”句子中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智能拓展。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除了这些,你还能再写出几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有关交友的至理名言·处世之道,贵在礼尚往来。

如果想获得友谊,要多为朋友效力。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渊博友,如读名书;交风雅友,如读诗歌;交谨慎友,如读圣书;交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参考答案一、xián xīzāi wèi二、①②⑥③④⑤四、广大高想摔坏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心里所想五、曰——说绝——断鼓——弹复——再,重新若——好像乃——于是,就六、1、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欣赏。

2、俞伯牙弹奏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就一定能够从他的琴音里感受得出来。

3、俞伯牙说是上再也没有能够听得懂他弹琴的人了,就摔坏了琴,扯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4、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太妙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

”七、××√×八、1、出神入化高超欣喜若狂2、俞伯牙钟子期悲痛欲绝深情厚谊九、知音高山流水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警世通言十、(一)1、都是年想要思念,怀念3、(1)想要取出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2)我的朋友到处都是,但是要想找到一个知音确实是难上加难。

(二)1、形容拥挤或包围得严密。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2、绕梁三日3、三夸张平度方言平度的方言土语平度地区的语言较复杂,融合了即墨、崂山、胶州、莱西、莱州方言。

邻近区、市也不尽相同。

与普通话相比,有的属语声上的变异,如风匣叫"风现";有的则属称谓上的不同,如高粱叫"胡怵",饺子叫"箍扎";还有很多土语难以用文字表示。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改革开放后各地区之间交往的增多,有的方言土语已被淘汰,有的在继续流行,有的因形象生动,还经常在文学作品中被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