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复习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复习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学学院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50)1. 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 D P8A.正离子停止扩散 B. 负离子停止扩散C.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 D. 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2. 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A P11A.SSP B. UspC. SPD.E d3. 扩散吸附电位的符号是A P9A.E da B. EfC. SSPD.E d4、自然电位测井中,当Cw>Cmf时(淡水泥浆钻井),砂岩段出现自然电位A P10A、负异常;B、正异常;C、无异常;D、其它。

5.自然伽马测井的读数标准单位是。

C P100,106A、%B、ppmC、APID、CPS6. 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B P12A.泥质含量增加 B. 泥质含量减少C. 含有放射性物质D.密度增大7. 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B P12A.很大 B. 很小C. 急剧增大D.不确定8. 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 C P15A.方解石B.火成岩C.沉积岩D.石英9. 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 D P14,15,16A.温度 B. 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C. 矿化度D. 地层厚度10. 地层的电阻率随地层中流体电阻率增大而B P17A.减小 B. 增大C. 趋近无穷大D. 不变11. N0.5M1.5A是什么电极系C P39A.电位 B. 底部梯度C.顶部梯度 D. 理想梯度12. 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B P23A.减小 B. 增大C. 不变D. 没有关系13. 微梯度电极系的电极距B微电位电极系。

P29A.大于 B. 小于C. 等于D. 不小于14. 微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A微电位电极系。

P29A.小于 B. 大于C. 等于D. 不小于15. 微电位电极系主要探测的是A P29A.渗透层冲洗带 B. 渗透层泥饼C. 原状地层D. 过渡带16. 非渗透层微梯度与微电位一般为C P30A.微梯度大于微电位 B. 微梯度小于微电位C. 微梯度约等于微电位D. 二者没有关系17. 高侵剖面R xo与Rt的关系是B P39A.R xo< Rt B.R xo> RtC.Ri =Rt D.Ri>Rt18. 一般好的油气层具有典型的B P39A.高侵剖面 B. 低侵剖面C. 伽玛异常D. 自然电位异常19. 感应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B P42A.电阻率 B. 电导率C. 渗透率D. 电阻20. 油基泥浆采用什么测井方法最好C P42A.普通电阻率测井 B. 侧向测井C. 感应测井D. 标准测井21. 侧向测井适合于B P42A.盐水泥浆 B. 淡水泥浆C. 油基泥浆D. 空气钻井22.对于厚度较大的高阻地层,感应测井曲线应根据( )的位置来确定地层界面。

1-现代试井分析(新)

1-现代试井分析(新)

确认属于何种类型地层


通过试井软件解释计算模型参数 解 释
通过图形分析 判断属于何种试井模型
并作出参数量级估算
油田现场测得压力/时间变化曲线 画成笛卡、单对数及双对数图
油气井试井是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
• 针对油气藏和油气井研究的严密的测试设计; • 应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压力计精度
0.02%FS, 分辨率0.00007MPa, 在井下高温高压条件 下连续记录、存储数十万个压力数据点; • 测试过程中要求油气井配合测试进程反复地开关井, 准确计量油气产量,并处理好产出的油气; • 以复杂油气藏为背景的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以解数理方程中的反问题为基础的试井解释软件; • 结合地质、物探、测井及工艺措施的资料综合分析。
q3
q5
q4
3300 4400 5500 6600 70 8800
时时间间t ,,hh
10
9
8
7
pwf6 6
5
4
3
2
q6
1
0
90 100
对于不具备关井条 件的油气井,可以采 取变产量试井的方法 进行储层研究;
变产量试井相当于 以部分产量开井或关 井,其分析方法与开 井压降或关井压力恢 复试井类似;
开井压降曲线是油 气井开井生产过程中 的井底压力下降过程 变化曲线,最能体现 各种不同类型地层的 压力走势特征;
所有各种类型地层 的不稳定试井解释图 版都是根据渗流力学 方程对应压降曲线段 的数学解制作出的;
针对压力恢复试井曲线解释取得的储层模型,一定要通过开井生产压 降段压力历史拟合检验,符合一致的才可确认模型的正确性,否则必须 对模型加以修改;
◆80年代发明了压力导数图版,编制了试井解释软件,形成了现代试 井分析的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第1次离线作业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电阻率测井系列可以选择的测井系列为()A、双感应-八侧向;B、侧双侧向、微球型聚焦C、双侧向、微球型聚焦D、双感应-球型聚焦2.深三侧向主要反映()A、原状地层电阻率B、冲洗带电阻率C、侵入带电阻率D、泥饼电阻率3.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A、正离子停止扩散B、负离子停止扩散C、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D、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4.地层的电阻率随地层中流体电阻率增大而()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大D、不变5.非渗透层微梯度与微电位一般为()A、微梯度大于微电位B、微梯度小于微电位C、微梯度约等于微电位D、二者没有关系6.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A、温度B、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C、矿化度D、地层厚度7.在自然电位测井中,渗透层产生负异常。

()A、正确B、错误8.N0.5M1.5A是什么电极系()A、电位B、底部梯度C、顶部梯度D、理想梯度9.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A、减小B、增大C、不变D、没有关系10.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A、含油饱和度B、泥质含量C、矿化度D、围岩电阻率11.孔隙度大的岩石声波时差也大。

()A、正确B、错误12.高侵剖面Rxo与Rt的关系是()A、RxoB、Rxo>RtC、Ri=RtD、Ri>Rt13.三侧向测井仪器电极为()A、环状B、柱状C、条状D、板状14.油基泥浆采用什么测井方法最好()A、普通电阻率测井B、三侧向电阻率测井C、感应测井D、双侧向测井15.对于渗透性地层微电极测井曲线出现幅度差。

()A、正确B、错误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微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微电位电极系。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小于2.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A、方解石B、火成岩C、沉积岩D、石英3.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A、岩石长度B、岩石表面积C、岩石性质D、岩层厚度4.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A、很大B、很小C、急剧增大D、不确定5.当泥浆滤液浓度小于地层水浓度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A、正异常B、负异常C、无异常D、不确定6.底部梯度电极系的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之上。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封闭油藏中一口井以稳定 产量投入生产,当压力影 响达到所有封闭边界之后, 便进入“拟稳定流动”阶 6 段。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稳定试井的产能试井解释方法----多用于气田
试 井 解 释 方 法 常规解释方法---半对数法
不稳定试井
现代图版拟合分析法
10
1、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 寻找数据间的直线关系
二、试井解释经常使用的概念
1)无因次量:其值与计量单位无关如2%等,试井中常用无因次量pD,tD等。
2)井筒储集效应、井筒储集系数 油井刚关井时,地面产量为0,井底产量并不为0,原油仍然从地层流入井筒中,直 至井筒中压力与井筒周围压力达到平衡,这种滞后的惯性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用井筒储集系数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物理意义是,要使井底压力升高 1MPa,必须从地层中流进井筒原油体积。纯井筒储集阶段的压力变化与测试层的性质 无关,不反应任何地层特性。

采气复习提要

采气复习提要

7、已知:某水平输气管线,p1=10MPa, p2=4.8MPa, T=280K, γ g=0.6, d=75.9mm, e=0.01527mm, L=5km, ppc=4.629MPa,Tpc=198.22K. 试计算qsc。 同上题 8、画图并叙述干气气井的流入动态曲线、油管特性曲线和流出动态曲线
5)根据需要向管内投球,球到丢手接头处蹩压,将射孔枪以下部分全部蹩掉,落到井底,光 油管即可投入生产。若射孔排液后无工业气流,则不投球,压井取出射孔枪检查。 (2)过油管射孔工艺:通过油管把射孔枪下如深井中,其余同上 2、井下工具 (1)油管传输射孔装置(2)油管座放接头(又叫油管堵塞座)(3)生产封隔器(4)伸缩器 (5)循环阀(6)防水化物生成装置(7)井下安全阀 3、论述气层损害的机理以及钻井、完井、压裂等作业过程中的气层保护技术。 损害机理: 1. 固相微粒堵塞 2. 矿物反应物沉积堵塞 3. 地层水反应物沉积堵塞 4. 岩心水敏 损害 5. 岩心速敏损害 6. 岩心酸敏损害 气层保护: 1、完井过程中对气层的损害及保护技术:(1) 近平衡钻井技术 (2) 选择相适应的钻井、完 井液 2、射孔过程对气层的损害和保护技术:a. 负压射孔(一次性完井技术) b. 穿透能力强的 射孔弹 c. 优化组合的、符合气层特性的射孔设计 3、保护气层的 投产措施: (1)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合理的工作液(含压井液、射孔液、前置液、压裂液、酸液、顶替液 等)配方。 (2)对于酸化投产: 改善酸基工作液的性能和施工方法,以适应气层的具体特征,达到解 堵投产、增产的目的。 (3)重视排液,这是提高酸化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4、叙述(画图)含硫气田一次性完井工艺过程。 1-套管 2-油管 3-水力锚 4(10)-封隔器 5-射孔枪丢手 器 6-筛管短节 7-引爆器 8-射孔枪 9-气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复试题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复试题目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选项略去1.钻铤的长度取决于(钻压)和钻铤的尺寸2.牙轮钻头破碎岩石的主要方式()3.PDC钻头不能承受()载荷4.MWD是指()5.钻井液的固相含量越高,钻速随之(降低)6.大多是钻井液属于()7.当有井漏征兆时,应该(降低)钻井液密度8.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钻井液粘度9.()是影响钻井液滤失量的最主要因素10.门限钻压的大小取决于(岩石的性质)11.钻进时射流对井底的清洗两个主要作用形式是冲击压力和(漫流横推)12.钻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钻井液排量和选择(喷嘴直径)13.井斜方位角的测量以(高边)为开始边使边14.影响井斜的因素主要有()和钻具因素两类15.满眼钻具组合设计的核心是()的位置16.钟摆钻具组合的性能对钻压()17.井下动力钻具在()之间18.欠平衡压力钻井时,()地层流体进入井内19.钻进时如果钻速突然加快,说明钻遇了()地层20.发生溢流时进行软关井,应()步骤22.套管所受到的基本载荷可分为()24.套管设计的等安全系数发,各界面的安全系数应()最小安全系数25.注水泥时候前置液可分为(隔离液)和冲洗液26。

完井封闭式完井是()27.正压射孔的液柱压力应(大于)产层压力28.完井井口装置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29.套管头作用之一是密封()之间的环空30.理想流体是一种通过简化得到的流体模型,连续理想流体中不存在(孔隙)p231.水银和玻璃是不可XX的,两者()()32.在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方程中不含有屈服X力的模型是()33.下列因素中,不含改变XX的是()34.圆管中粘性流体稳定不可压XX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关系()35.下列条件中,不能用作判断流动的是()36与水击压力大小无关的参数是()37.欧拉方程式描述()38.伯努利方程包含()39.下列关于流线的描述正确的()40.根据雷诺数的相对大小,可将流动分为()和紊流两个状态41.当物体间发生自锁现象时,要是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可采用措施()42.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欧拉长柱试问载荷为()43.第三强度理论为()44.半径为B的圆形截面,七惯性矩为()45.受均布载荷P作用的两端固定,跨度为L,X度中央的X距为()46.金属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47,未收约束的物体温度均匀()A。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1章绪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第01章绪论

2021/1/15
第6章 绪论
8
(一) 研究对象
2021/1/15
第6章 绪论
9
2021/1/15
第6章 绪论
10
(二) 尺度
• 1. 区域及全球构造—10+8 cm – 区域及大地构造学 (Tectonics)
2021/1/15
第6章 绪论
11
(二) 尺度
• 2. 中、小构造
– 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
2021/1/15
第6章 绪论
26
(三) 方法
• 1. 比较构造学方法:
– 通过比较、鉴别、分类,找出共性、个性和变化规 律,从而探讨成因机制.
• 2. 构造解析方法:
– 分解研究,综合分析.
2021/1/15
第6章 绪论
27
(三) 方法
• 3. 地球动力学方法:
– 在地球总体动力学背景下 (包括重力、地幔对流, 转动惯性力、星际引力等) 研究构造变形的过程、成 因机制.
2021/1/15
第6章 绪论
28
主要内容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发展趋势
4. 意义
多学科综合交叉
• 1.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 2. 造山带与盆地系统考虑.
2021/1/15
第6章 绪论
30
• 3. 结合数学、 力学、计算
机技术:数 值模拟.
2021/1/15
《构造地质学》
— 研究地壳岩石变形的学科
周建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课程内容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
构造及其产状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

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毕业设计

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毕业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名:***学号:******性别:男专业: 石油工程批次:1309学习中心:陕西靖边指导教师:***2015年10月15日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摘要试井工作的目的是为油藏分析提供油藏参数。

由于油藏渗透性低、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测试时间不够长等因素的影响,常使压力恢复曲线和压降曲线没有出现中晚期段的数据,地层没有达到径向流态,因此,无法用常规解释方法对这样的测试资料进行分析[1]。

这种资料在开发井试井资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不能及时提供油藏信息势必影响开发工作的经济效益,也将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

同时,矿场测试往往需要缩短测试时间,以减少产量损失,对低渗透油藏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所以对早期的试井资料的解释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调研,得到符合试井解释原理的各种早期试井解释方法,将这些早期试井解释方法应用于生产实例,并将得到的结果与专业试井软件得到的结果进行实用性、可靠性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 对目前国内外早期试井资料处理方法进行调研。

2. 建立并推导气藏渗流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获得井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

3.建立并推导各种早期试井资料处理模型。

4.利用建立的早期资料处理模型对实际的测试资料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对比。

关键词:早期试井;续流量;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技术现状及研究趋势 (1)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1.3.1 主要内容 (2)1.3.2 技术路线 (2)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有关概念 (3)2.1 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 (3)2.1.1 常用的无量纲量 (3)2.1.2 井筒储集系数 (5)2.1.3 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8)2.1.4 叠加原理 (9)2.2弹性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推导 (10)2.3 弹性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求解 (14)第三章早期试井资料解释与研究现状 (18)3.1早期续流资料的试井分析模型 (18)3.2续流量褶积分析方法 (19)3.3 Laplace反褶积方法 (21)3.4含井筒存储的流量反褶积 (23)3.5利用井筒储存系数的校正处理方法 (24)3.6利用经验公式确定续流量的方法 (25)第四章结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第一章前言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试井工作的目的是为油藏分析提供油藏参数。

试井实践操作教学讲义

试井实践操作教学讲义

试井实际操作教学讲义目录第一章试井的概述第一节试井的概念及分类1、试井的概念二、试井大体测试方式和类型第二节试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1、硬件方面二、试井理论方面3、试井软件开发与利用情况第三节试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井下试井仪器现状二、试井工艺现状3、试井理论现状4、试井技术发展趋势第二章常见井上事故处置1、几种常见事故的预防2、常见事故处置第三章试井现场操作规范1、生产安全规范2、通用生产前准备3、操作规范第四章试井资料的验收和分析1、分析理论简述2、试井资料的验收第五章试井基础理论第一节试井设计一、稳定试井设计二、不稳定试井设计一、试井目的二、试井方式选择3、测试井大体资料4、设计计算五、试井设计实施要求六、测试资料和分析要求第二节稳定试井分析一、稳定试井原理和测试方式一、原理二、测试方式二、试井曲线一、概念二、绘制试井曲线时地层压力的处置3、指示曲线类型三、单相流稳定试井分析一、线性产能方程及其肯定二、指数式产能方程及其肯定3、二项式产能方程及其肯定4、单相流稳定试井资料解释四、油气两相流稳定试井分析方式一、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p r<p b)时的稳定试井分析方式二、p wf≤p b(p r>p b)时的稳定试井分析方式第三节不稳定试井的原理和有关概念一、不稳定试井分析一、数学模型和大体方程2、试井分析中的有关概念二、常规试井分析方式一、压降试井二、压力恢复试井三、图版拟合解释方式一、图版概念和拟合原理2、解释图版及其应用四、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一、诊断曲线和特征直线二、压降试井分析3、压力恢复试井分析第六章现代试井解释方式第一节、试井目的第二节、试井解释方式第三节、试井解释模型(一)内边界条件(二)油藏大体特性一、均质二、双重孔隙3、双渗4、复合油藏(三)外边界条件一、不渗透边界二、定压边界第四节、试井资料的分析方式(一)样板曲线分析的大体原理一、双对数曲线的大体形态二、初期试井资料分析(1)具有井筒续流的双对数曲线(2)具有高传导性垂直裂痕的双对数曲线(3)具有低传导性垂直裂痕的双对数曲线3、如何用双对数匹配法求地层参数(二)标准曲线分析法的程序(三)试井解释模型的诊断(四)地层参数计算一、无穷均质地层的参数计算(1)双对数分析法(2)HONER分析法(3)MDH分析法(4)关于△p计算的一点说明二、双重孔隙介质地层参数解释(1)标准曲线解释法(2)HONER分析法3、均质,双孔隙介质地及多层油藏的区别第五节、试井资料解释的校验一、一致性查验二、靠得住性查验3、历史拟合查验第六节、压力导数标准曲线法一、方式大体原理二、不同地层条件下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形状3、利用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进行标准曲线匹配第七节、实例第八节、试井设计及要求第七章试井用仪器仪表第一节试井仪器仪表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与计量管理工作二、计量法律保证3、计量技术保证4、计量单位与单位制五、测量误差六、误差合成7、测量系统第二节试井仪器仪表电子技术基础一、试井仪器电工基础初步二、试井仪器电子基础初步3、单片机初步4、传感器五、电池第三节井下压力测试仪器一、弹簧管式井下压力计二、弹簧柱塞式井下压力计3、电子式井下压力计第四节井下流量测试仪器一、浮子式电子流量计二、涡轮式井下流量计3、超声波式井下流量计第五节地面试井测试仪器一、CJ-1型双频道回声井深测试仪二、ZJY-2型液面自动监测仪3、金时-3+型抽油井综合测试仪第一章试井的概述第一节试井的概念一、试井的概念试井是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井底压力、温度和流量的测量为手腕,研究油田的地质及工程问题。

绪论,第一章 油藏评价

绪论,第一章 油藏评价

38
3.压力系数

浅表地层中出现异常高压原因:
地层露头的高程差(h)所致
露头高度只需几十米,就可以造成异常高压。
39
4.压深关系方程

不同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到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线性
的压深关系曲线。
压深方程: 流体余压p0: 地层流体流到地面 时的剩余压力。
40
5.压深关系方程的应用
(1)判断流体类型:
13
六、油藏工程的发展简史
石油的发现与零星开采:1080年沈括考察发现延长石油 至1859年第一口油井的钻成。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美国宾西法尼亚州,1859年8月27日
钻成第一口油井,从此,采用旋转钻井技术钻井获取石 油、利用蒸馏法炼制煤油的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 理论指导下的油气田开发:直到1935年之后,随着流体 取样PVT分析,渗透率测定、物质平衡方程的运用,才
开始了油田整体开发的意识和开发理论。
14
六、油藏工程的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1930
零星打井开采,尚未形成整体开发意识(开发理论),井网密 度与开发理论萌芽。 第二阶段:1930~1940 整体开发理论形成;油藏驱动能量与驱动类型研究,油气
PVT研究,物质平衡方程。
第三阶段:1940~1950 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井间干扰问题;不同布井条件下产量计算。
第二章 油田注水开发
第三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第四章 油气井试井
第五章 油藏动态分析的物质平衡方法
第六章 油藏动态分析的经验方法
2
绪 论
一、油藏工程概念
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定义,有三个观点: 观点1:油藏工程是关于油藏描述及动态预测的学科。 观点2:油藏工程是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理论和方 法的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石工 07-5 班
第一章 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油藏工程: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 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油藏工 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和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科学技术。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 4.天然能量评价; 5.生产能力 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4.开辟生产试验区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5.基础井网布置 3 .油井试油和试采
石工 07-5 班
汽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气顶达到构造高部位井时,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采收率比溶解气驱大很多,为 20~40%,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4.水压驱动(刚性水驱) 油层压力保持不变、 边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 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开始下降,但液量保持不变 生产汽油比等于原始溶解气油比。 4.水压驱动(弹性水驱) 当压力降到达边缘以后,油层压力将不断下降 若保持井底流压为常数,则产量将不断下降 由于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气油比等原始溶解气油比 5.重力驱动 油藏压力迅速下降 构造低部位的井气油比低,构造高部位的井的气油比将会增加 二次气顶形成于未饱和油藏中,直到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重力驱才发挥作用 产水量低或不产水,采收率变化范围大 6.刚性气驱 油藏压力保持不变 驱替前期气油比和产液量保持恒定 后期驱替前缘到达出口端后气油比上升,产液量下降

现代试井分析Chapter1

现代试井分析Chapter1

用对数表示:
P
Pi
Pws (t)
2.121103 qB
kh
lg
tp
t t
或:
Pws (t)
Pi
2.121103 qB
kh
lg
tp
t t
§1-2 试井解释的理论模型
Pws (t) Pwf (t p )
2.121 103 qB
kh
lg(
kt
rw2Ct
tp
tp
t
)
0.9077
0.8686s
§1-1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设油管内截面为Vu(m2),油管中原油密度为(g/cm3),液面高度 变化为l(m),相应压力变化为△P(MPa),则:
V Vul(m3 )
p 0.980665103l
C
V p
Vu
0.980665 103
(m3 / Mpa)
若井筒存储阶段井筒中发生相态变化,则C也发生变化。
§1-3 试井分析过程 要想取得成功的试井解释,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 (1) 解释结果正确可靠。 即:油藏、油井类型识别正确,各 参数计算准确可信,手工误差<10%,计算机误差<1%。
➢ (2) 从测试资料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要得到成功的试井解释,测试前必须依据试井目的做出切实可
行的试井设计,测试时按设计要求测得齐全、准确可靠的产量和 压力数据,还要有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如:, ,B等。
把此附加压降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表示一 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为表皮系数,用S表示。
达西单位:
S
2kh qB
ps
法定单位:
S
kh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油气田开发
高效开发油田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35% 平均采收率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30-45% 残余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油藏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油田开发需要油田 地质和采油工程的 协同工作。
油矿地质学
综合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 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在 本学科原理和方法指导下,研究地下油气田地质 特征,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奠定必要的地质基础。
油藏地质研究
相关课程:
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沉积岩石学 石油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测井、地震)
地层对比(3) 地下构造(4) 油气储层(5) 油气藏流体分布(6) 压力、温度(7) 储量计算(8)
平行课程:
油气田勘探
教材:
《油矿地质学》(第三版), 吴元燕、吴胜和、蔡正旗主编, 2005,石油工业出版社
2 1 2
课 程 概 况
地下油气田 ----黑箱
看不见, 摸不着
勘探、开发
盆地普查
区域勘探 圈闭预探 油气田勘探
油藏评价
开发方案设计
油气田开发
开发方案实施
开发早期
鲁 西 隆 起 区
开发早后期 开发管理调整
油气田勘探
发现油气藏(田) 探明油气藏(田) 评价油气藏 (田) 开发可行性评价
 ± ³ ¤Ó Í Ì ï ³  3¶ Ï ¿ é K2t1-K 2cÓ Í ² Ø Æ Ê Ã æ Í ¼
 ± ³ ¤Ó Í Ì ï ³  3¶ Ï ¿ é K2t1-K 2cÓ Í ² Ø Æ Ê Ã æ Í ¼

第一章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第一章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Kh
-2 -1
01
第11页,共73页。
2 Lg t
11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二、叠加原理
试井问题的叠加原理
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的生产 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
各井都应在同一水动力学系统
12
第12页,共73页。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1、多井系统的应用
3
第3页,共73页。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不稳定试井的分类
不 稳 定 试 井
单 井 试 井
多 井 试 井
压 降 试 井恢 复 试 井探 边 测 试干 扰 试 井脉 冲 试 井
4
第4页,共73页。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常规试井分析
针对不同的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相应的数
2.12 11 3 0 qB
2.12 11 3 0 qB
P w f
Kh lg t[pi
Kh
(lg K C trw 20.907 0.876S)8]6
40
第40页,共73页。
第二节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压降试井)
此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m2.121103qB
K h
流动 1h 的截距:
8 .0 8 5 4 K
纯井筒储集 q2=0 (开井情形)或 q2=q (关井情形)的 那一段时间的井筒储集,简写作PWBS (Pure Wellbore Storage)。
22
第22页,共73页。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井筒储集常数
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 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 原油的能力,用C代表:

中国石油大学《钻井工程》课件第一章

中国石油大学《钻井工程》课件第一章

(1-9)
0ecD
泥页岩在地面的孔隙度可用声波时差表示
(1-10)
t0 tm 0 t f tm
(3)正常沉积条件下,泥页岩声波时差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1-11)
t tm (t0 tm )e
cD
(1-12)
(4)基本原理
在正常压力层段,随着地层埋藏深度的增 加,岩石孔隙度减小,密度增大,逐渐减 小。在半对数坐标中,声波时差随井深呈 直线变化关系,称之为正常趋势线。
n dc d d
式中:
(1-16)
n
—地层水密度,
d
—钻井液密度;
2、基本原理
在正常地层压力条件下, 若岩性和钻井条件不变,机 械钻速随井深增加而减小, 则dc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加。 在半对数坐标中,dc指数随 井深呈直线变化关系,称之 为正常趋势线。 当钻遇异常高压,由于 地层欠压实,机械钻速增大, d指数相对减小,偏离正常 趋势线。据偏离程度可评价 地层压力。
层压力梯度,Mpa/m;
4、dc指数法评价地层压力的步骤
(1)收集泥页岩地层的正常压力和异常压力的钻井资料;
钻速、钻压、转速、钻头直径、地层水密度、实际钻井液密度;
(2)计算dc指数; (3)在半对数坐标中绘制散点图,求出正常dc趋势线; (4)计算地层压力。 问题: 1)水力参数、地层岩性、钻头类型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机械钻速的 变化,从而导致dc指数的变化。因此,dc指数法评价地层压力存在较大的 误差。 2)声波法和dc指数法只适用于泥页岩地层(砂泥岩剖面),对于碳酸 岩地层,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
流体的流动不受限制(称之为水力学开启系统),地层孔隙中流
体则随着地层的压实被排挤出去,建立起静液压力条件,形成正 常压力地层。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5 至2016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_地质分析测试技术_性质_选修_
总学时32 讲课22 实验其它10
授课班级地质13-2班,地质13-4班,地质13-8班,资源14-1班, 资源14-2班, 资源14-3班, 资源14-4班, 资源14-5班,
学生人数:54 _
任课教师向才富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___________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实用构造法地下地质制图(第二版),作者:蒂尔波克等蔡希源等译,出版单位: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试 井 分 析014一、试井概念¾试井是对油、气、水井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总称。

在不同工作制度下测量井底压力和温度等信号的工艺。

测试内容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取样等。

分析(试井解释):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分析测试数据,反求油层和井的动态参数。

¾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举例:不稳定试井压力和产量对应关系图二、试井的分类就研究的目的来说⎧⎧⎪⎪⎪⎪⎨⎪⎪⎪⎪⎪⎩⎪⎧⎧⎨⎨⎪⎪⎩⎪⎪⎪⎪⎨⎪⎪⎧⎪⎪⎨⎪⎪⎩⎩⎩系统试井等时试井产能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单井不稳定试井压力恢复试井不稳定试井干扰试井多井不稳定试井脉冲试井按地层类型分类均质油藏试井非均质油藏试井双孔介质油藏试井双渗介质油藏试井复合油藏油藏试井¾按井类别分类,可分为垂直井、水平井、压裂井、定向井和分支井等试井方法。

¾按流动形态分类,可分为线性流、非线性流的试井。

二、试井的分类常规试井分析按分析方法分现代试井分析数值试井分析压降试井分析压恢试井分析变产量叠加试井分析典型图版手动拟合分析典型图版自动拟合分析针对油气藏和油气井研究的严密的测试设计;应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压力计精度, 分辨率,在井下高温高压条件下连续记录、存储压力数据量测试过程中要求产油气井配合测试进程反复的开关井,准确计量产气量,并处理好产出的气体;以复杂油气藏为背景的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解数理方程中的反问题为基础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软件;结合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及工艺措施的油藏动静态描述。

四、试井的作用2014姚约东2014试井研究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2014四、试井的作用试井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估算测试井的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2)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参数、产能;(3)平均地层压力计算、压力分布;(4)判断和预测油气藏类型,均质、非均质油气藏,边底水等;(5)判断和预测油气藏范围,河道油藏,断层距离,透镜体,油(气)层边界,估算控制储量;(6)判断和评价断层的性质,包括密封性等;(7)判断井间连通性;(8)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渗透率、孔隙度、厚度、饱和度分布等。

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¾在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在用弹簧管压力计测量井底静止压力(俗称“静压点”)¾1935年,吝兹(C. V. Theis)总结了水井试泵测试结果,提出了地下渗滤的数学模型,撰写了一部经典著作,首次介绍了有关不稳定试井压力分析及一套绘图和分析方法。

¾1936年,Rawlins和Shellhardt提出了无阻流量的概念。

¾1937年,马斯盖特(M. Muskat)首次提出用压力恢复曲线外推地层压力和估算地层参数的方法。

¾1949年,范•埃弗列丁根(Van Everdingen)和赫斯特(A. F. Van-Everdingen,W. Hurst)提出用拉普拉斯积分变换方法对三种边界条件(无限大地层、封闭地层和定压边界)的试井分析不稳定渗流问题进行求解,并得到了解析解,建立了油井定产量生产情况下的压降试井分析方法,确立了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

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不稳定试井蓬勃兴起。

¾1950年,米勒-德兹-哈钦逊(C. C. Millor,A. B. Dyes和C. A. Hutchinson)提出了一种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方法(MDH法)。

¾1951年,赫诺(Horner)又提出另一种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方法(赫诺法)。

这两种方法为不稳定试井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¾1954年,马修斯、布朗斯和Hazebrock还提出确定各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封闭油藏系统内的平均地层的理论方法。

¾1955年,Cullender等人提出了用等时试井方法估算气井的无阻流量。

¾1959年,马廷(J. C. Martin)提出了多相渗流问题的理论等。

¾1960年,苏联的Barenblatta首次针对裂缝性油藏提出了双重介质的概念,建立了渗流数学模型,获得了解析解,奠定了双重介质油气藏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

¾1967年马修斯和拉塞尔的专著《油层压力恢复和油气井测试》的出版,标志着试井分析成为渗流力学具体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但试井分析的方法仍是基于半对数直线段的常规分析方法。

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试井分析理论、方法、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¾1970年雷米(Ramey)提出试井分析的新方法——图版拟合方法,试井分析的一次革命性飞跃,现代试井分析真正开始起步。

Mckinley、Earlougher等人基于图形拟合的原理,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对Ramey方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¾1979年格林加登 (Gringarten)对Ramey方法的理论进行了改进,获得了更符合实际且更方便使用的Gringarten图版,提出了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压降图版分析方法。

¾1983年布德(Bourdet)基于Gringarten图版分析方法,提出了压力导数分析方法,该方法增强了油气藏类型的识别功能,并且将压力导数图版与Gringarten图版组合形成了新的试井分析复合图版,基于复合图版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我国试井分析历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玉门、克拉玛依油田开始应用不稳定试井曲线;60年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有效地使用不稳定试井曲线确定地层压力和有关地层参数;童宪章等70年代,四川采用双重孔隙介质理论确定碳酸盐岩裂缝性气田的地质参数;陈忠祥,刘慈群,80年代,在广泛引进大型成套水力压裂设备及地层测试器后,全国各大油区与地矿部石油局系统越来越重视不稳定试井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并对试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特别在双重孔隙介质渗流理论与应用上有重要贡献。

孔祥言,庄惠农近几十年来,低速非达西试井模型、水平井试井模型、数值试井模型等得到发展。

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目前面临的挑战:¾多相流动:目前绝大多数油气藏都进入了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气)水关系复杂,多井干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生变化。

¾永久式压力计长时间监测。

¾复杂结构井: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

¾凝析气藏:存在凝析和反凝析的相态变化过程->多相流动。

¾多层合采:多个小层合采、层间存在干扰。

¾非牛顿流体:不满足达西流动规律。

(稠油、化学驱)¾低孔低渗、致密油气藏:非达西流动,微细裂缝与压裂裂缝同时存在¾异常高压:应力改变->地层变形与流体渗流的耦合。

¾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

(缝洞型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五、试井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发展趋势:¾工具、工艺发展:研制高精度、复杂油气藏下测试工具及工艺。

¾数值试井发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解决多井干扰、复杂内外边界、多相流、化学驱、热力采油等试井分析问题。

¾复杂结构井的永久压力监测,试井分析与生产优化。

¾油气井动态监测:试井与生产测试相结合,试井与油气藏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描述。

¾试井与油藏管理结合,建立数字油田管理系统。

六、课程学习要求2014姚约东六、课程学习要求姚约东七、试井参考书1、马修斯拉塞尔著,油层压力恢复和油气井测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2、美)小罗伯特C. 厄洛赫著,试井分析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3、(美)李约翰著, 试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4、加拿大国家能源保护委员会著, 气井试井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85、[苏]斯特列尔特索娃著,非均质地层试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6、(加)J.F.斯坦尼斯拉维、(美)C.S.卡比尔.压力不稳定试井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7、(美)G.达普拉特著,裂缝油藏评价的试井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8、Bourdet著,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9、(法)波雷达特,试井解释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0、达普拉特(Da Prat),裂缝油藏评价的试井分析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1、Robert C. Earlougher:Advance in Well Test Analysis,197712、Roland N.Horne:Modal Well Test Analysis-A Computer-Aided Approach,199513、Rajagopal Raghavan:Well Test Analysis,199314、M.A.Sabet,Well Test Analysis,Gulf Publishing Company,199115、John, Lee , John B Rolines, John, P. Spivey, 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 ,SPE2003七、试井参考书16、(美)阿曼纳特U.乔德瑞,气井试井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7、阿曼纳特 U.乔德瑞 (ChaudhIy A.U,油井试井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8、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压力不稳定试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19、童宪章,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20、姜礼尚、陈钟祥著,试井分析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21、刘能强编著,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第1版,2008,第5版22、史乃光,油气井测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23、《试井手册》编写组,试井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24、《中国油气井测试资料解释范例》编写组,中国油气井测试资料解释范例,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5、钟松定,试井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26、卢德堂,试井分析理论及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27、庄惠农,气藏动态描述和试井(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28、华北油田研究院,实用地层测试图解研究,199129、孔祥言著,高等渗流力学(第二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30、虞绍永著. DST试井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出版社,七、试井参考书31、巢华庆、王玉普著,复杂油藏试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32、付春权,现代试井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33、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编,试井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4、李治平、李允,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试井与产能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5、张艳玉、姚军,现代试井解释原理与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36、林加恩,实用试井分析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7、李顺初、黄炳光, Laplace变换与Bessel函数及试井分析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8、廖新维、沈平平,现代试井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39、徐锡良、黄大权,试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40、石油情报研究所,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的新进展及解释软件41、冯文光等编,气井污染检测试井理论与矿场应用,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42、李笑萍 、张大为著, 数理方法与试井,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43、周嘉玺、王承毅等主编,、周嘉玺、王承毅等主编,油气水井测试解释方法,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44、尹洪军,最优化试井分析方法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5、 陈饮雷 等, 四维试井理论及应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七、试井参考书46、试井工人操作读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747、油气井测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48、现代石油试井工程综合新技术指导手册编委会,《现代石油试井工程综合新技术指导手册》,全四卷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49、试井技术问答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50、李晓平、张烈辉、刘启国编著,试井分析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51、叶荣,地层测试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52、郭康良,非常规测试资料解释及利用地层测试进行油藏早期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53、张烈辉、 郭晶晶,非均质气藏试井理论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54、姚军、 吴明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55、孙贺东,复杂气藏现代试井分析与产能评价,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56、刘顺,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拟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57、马建国、符仲金,电缆地层测试器原理及其应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58、付春权,现代试井分析,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59、姚军、 王子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译理论与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