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Forum学术论坛1402016年8月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湖南女子学院 石颜露 张波摘 要:精准扶贫是落实和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关于新十年扶贫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需要。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和农村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肯定了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就,同时发现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此提出扶贫工作应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工作、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农村 人力资源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8(b)-140-03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扶贫工作被列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
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农民问题、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有效开发,是消灭农村贫困、解决“三农”问题与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1 精准扶贫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根据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即为对贫困户或贫困村进行精确地识别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对各种扶贫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利用效率,争取扶贫落实到每村每户,逐渐形成切实有效的扶贫体系。
从上述意见可以看到,精准扶贫就是根据各个贫困区域或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地识别和有针对性地帮扶与治理。
传统的粗放式扶贫工作方式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扶贫措施,扶贫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仅能缓解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2024年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困境及个案管理模式研究》范文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困境及个案管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现贫困人口的有效脱贫。
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针对这些困境,结合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1. 地理环境制约民族地区多处于山区、高原、沙漠等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扶贫资源难以有效投入。
同时,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2. 文化差异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多样,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扶贫政策的执行和推广面临一定的文化障碍。
如何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是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经济基础薄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贫困人口普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也制约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
三、个案管理模式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个体为单位的扶贫方式,通过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实现精准帮扶。
在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个案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 深入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个案管理模式注重对贫困户的深入了解,包括家庭状况、收入来源、生活需求、发展意愿等,为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2. 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包括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教育资助等,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强化动态管理个案管理模式注重对帮扶过程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帮扶。
四、个案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以某民族地区为例,该地区通过个案管理模式,成功帮助一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查旺斯基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2期查旺斯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 62300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移。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使得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三农问题格外突出,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虽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更增加了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地难度。
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首先论述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改善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6-0127-02因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这些农村劳动力在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问题。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大量的妇女和老年人成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为这两种人群的劳动能力有效,并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民族地区表现地尤为突出。
这对这一情况,笔者就从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解决的对策等两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一、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人力资源开发缺少科学规划和规范化的组织建设在我国的诸多民族地区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并不高,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要想提高民族地区农村的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最根本方法就是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但是,就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而言,这种方法根本没有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策略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而农村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传统产业较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模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就业质量和效益。
3. 增强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通过创业创新,可以带动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经济结构。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1. 教育和培训不足:农村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缺乏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技能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新的农村产业发展需求。
2. 缺乏创业创新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环境不够完善,缺乏创业政策支持和投融资渠道。
这限制了农民的创业动力和能力,阻碍了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
3.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农村年轻人就业难问题突出。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4. 农民工素质偏低: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技能水平有限,缺乏职业技能认证和证书。
《2024年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困境及个案管理模式研究》范文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困境及个案管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的扶贫事业中,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不仅遇到了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对于扶贫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本文将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就个案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一)地理环境因素民族地区多处于山区、高原、沙漠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给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开发不当,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二)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
这导致扶贫工作在资金、物资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文化差异与思想观念差异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与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民众对于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三、个案管理模式研究(一)个案管理模式概述个案管理模式是指针对特定个体或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
(二)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1. 详细调查与评估:对贫困个体或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基本情况、需求和困难。
2. 制定个性化扶贫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符合个体或家庭实际情况的扶贫方案。
3. 持续跟踪与评估:对扶贫工作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 政策宣传与教育: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提高贫困群体对扶贫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三)个案管理模式的优势个案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三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提高扶贫效率;四是有利于政策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乡村资源的布置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只有科学建立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开发和乡村经济的增长提供知识与力量。
针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人才流失、资源短缺等问题展开研究,创新改革思路,提出系列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引言:乡村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地区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新的机遇不断产生。
然而,很多乡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知识不足、智慧外流等,乡村人力资源急需得到开发。
人才为要,强调培养一批懂农业、爱乡村、爱村民的人才队伍,打破人力限制,发挥人才支撑的作用。
1.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新时期,对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国家政策、方针的具体执行者,他们承担着组织和引导村民振兴乡村的重要职责,推动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要在充分了解乡村发展现状的条件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融合的制度,看清乡村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对外推广特色产品,打响品牌。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城乡发展实施了二元结构,在长期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多个问题,大大限制了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
一是乡村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人力资本支持力度不高,这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表现为学历较低、素质较低、技能掌握较差、劳动力较少等。
二是教育系统投入严重不足。
很多地区都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教师无法更新换代,衔接不足。
由于投资力度的不足,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农村管理渠道不畅通。
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凸显,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这就容易形成人才培训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
人才之贤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一方面能够向广大农民提供法治、德治理念,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能够培育乡风文明,推进乡村秩序和谐稳定。
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企业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达拉特旗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 贾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在我国依旧存在重度贫困的地区,这些贫困地区人口比西部地区不密集,而且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所谓“扶贫先扶智”,贫困农村地区文化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普遍较低,因此就要注重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向农村输入文化力量,普及教育。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精准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一个待解决的难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贫富差距过大、文化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已经进行过多次扶贫,但是依旧没有彻底消除贫困现象,资源匮乏、人口文化水平低、交通不方便等现象依然严重。
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信息背景,根据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容及措施展开详细讨论。
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背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较大困扰我国经济发展,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在解决,但是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很多地区也会出现脱贫以后又返贫的状况。
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依旧存在地区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将会阻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必须改善目前存在的贫困现象。
要想做到真正精准扶贫,就要不断完善我国精准扶贫项目的政策,不仅要改变环境面貌,更要注重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合理开展相应的工作。
开展西部支教计划,引入新型人才市场,提高当地新生力量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1]。
同样的,适当减少人口密度,控制人口出生率,降低贫困指数,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扶贫计划涉及到非常多的领域,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培养贫困地区人口身心健康尤其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口文化水平低,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保证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在未来改变生存状态[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村发展为核心内容,通过整体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等举措,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研究。
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到城镇就业,导致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这就给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
由于农村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这就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和激励制度,很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就业和生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人才流失问题,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强教育培训。
农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回流农村,推动人才流动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对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发展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提升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村居民创新创业,培育农村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
构建农村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项目评估、融资支持、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服务,为农村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加强乡村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和农民自身参与乡村事务的能力提升,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分析
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分析陈毫董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的“输血式”扶贫的一种创新性扶贫模式,农村扶贫归根结底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之一。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一种带有根本性的方法与谋略。
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人力资源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精准扶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与获得感普遍增强。
但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首先,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发展严重滞后,致使生活贫困。
而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者自身知识与技能不足和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所致。
其次,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少,可支配收入少的现象,贫困代际传播现象较为严重,而这些都暴露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多症结与障碍。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分析(1)农村人员基数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意识发展滞后。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在高中水平以下(含高中水平)约占95%。
也就是说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下。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有一些扶贫对象参与度不高,没有脱贫之志。
当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规划与实施进行宣传时,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有些贫困户觉得耽误时间,好事不可能轮到自己。
有些贫困户觉得自己是贫困村,贫困县的一员,那么就应当享受国家的扶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和策略。
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农村人口普遍年龄偏大,年轻人流失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大问题。
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对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的了解和掌握。
这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重视培养年轻人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
要加强对农村年轻人的教育培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就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年轻人在乡村发展。
农村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注重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需要加强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技能补贴,鼓励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农民能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多元化的需求,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需要加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鼓励和培养农民创业者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创业基金和政策支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
要加强农村的创新环境建设,提供相关的科技支持和创新平台,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农村旅游等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通过培养年轻人才、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及加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 教育水平不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农村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障碍。
2. 人才流失严重:农村青年普遍倾向于选择城市就业,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
这种人才流失对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造成一定困扰。
3. 职业技能低下: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业,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这种状况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4. 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状况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1.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
鼓励优秀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2. 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农民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3. 引导人才回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有高素质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或就业。
提供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使农村地区成为人才回流的热土。
5.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条,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的产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教育投入、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人才回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以促进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落实,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本文将围绕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人才的潜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一、当前农村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1.1 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很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荒。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还削弱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1.2 人才培养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不足。
很多农村青年由于家庭条件、学费等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3 人才利用不充分即使一些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人才,由于缺乏用武之地,也很难将其潜能充分发挥。
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地区的人才浪费,也限制了当地农村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2.1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切实提高农村人才水平。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改善农村学生的教育条件,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
2.2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针对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在政策层面上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流农村地区。
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3 发挥农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人才优势,强化农村智力支撑。
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人才创业创新,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4 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发挥农村人才的潜能,可以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第22卷第2期延边教育学院学报Vol.22No.22008年04月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0813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金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跨境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国家许多的优惠政策。
要研究新世纪延边地区的开发,就一定要把握时机,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本文在对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开发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4564(2008)02-0013-03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总和,由人们所具备的知识、智力、体力、技能、精神等要素构成。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研究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有助于推动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延边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力资源素质较低据延边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到2001年末为止,延边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452人,其中,高级人员6,219人,占总数的6.2%;中级人员36,277人,占总数的36.2%;其他人员57,956人,占总数的57.6%。
可见,初级、中级人员占大多数,高级人员数量偏少。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虽然比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都高,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却比吉林省和全国都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能级结构矛盾显得比较突出,经济管理人才、拔尖科技人才明显不足。
2.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州总人口为218.5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5.9万人,占39.3%。
土地总面积为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的四分之一。
自治州辖延吉、珲春、敦化、龙井、图们、和龙6市和安图、汪清2县,有67个乡镇、1417个村民委员会,2630个自然屯。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作者:祝养浩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到湖南湘西考察期间首次提出的。
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又一次强调:“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是实现解决贫困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贫困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努力。
本文从精准扶贫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应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探究,映射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况,进而提出改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精准扶贫;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2-58-2我国现阶段扶贫任务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为实现既定目标,时间较紧迫,任务较繁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精准扶贫”工作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点问题,也是实现所提出的第一个奋斗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激发农村人力资源部门的内在动力活力,才能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才能有效消除掉农村贫困问题,完成脱贫目标。
1 精准扶贫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两者的联系1.1 相互关系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但农村贫困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绊脚石,因此,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特别是针对特困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扶贫工作是我国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在这一过程中,由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工作如何接管农村现实阶段的需要,或是如何将外力转化为农村内部的动力、活力,提高自我的发展能力,是扶贫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精准扶贫的重心在“精准”,要求有目的地合理开发人力资源,这其中人是过程的活动和资源载体,是这项工作关注的中心。
因此,在国家开展积极应对扶贫工作的机制中,就需要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为扶贫工作注入新的力量,为实现科学性、高效性的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旨在让农村贫困人口、地区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技术扶贫视野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二、技术扶 贫视 野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 管理
这部分 人就 业压力 巨大 ,农村剩余劳 动力 就业形势严峻 。 的 重点 和 难点
随着我 国计划生 育政策调整 ,人 口增长 速度进一 步提升 ,在
技 术扶贫作为 我国在农村地 区实施 的一 项反贫 困战略举
乡镇企业带动就业能力有限前提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还 措 ,对于我 国农村地 区脱贫有重要 意义 。技术扶 贫的 宗旨在
虽然经过 改革开放 三十多年 的洗礼 ,我 国农村思想道 德素质 理要 以技 术为推动 力 ,一方面 ,要 注重农村 技术推 广人员的
得到一 定提升 ,但 在市场经 济浪潮下 ,农 民思想 保守 ,观念 培育 ,发 挥其对农 业技术应用 的指导作 用 ;另一 方面 ,要全
落后 ,开 放意识与 市场意识有 待提升 ,致富能力和创 新意识 面提升农 民的科学 文化素质 ,为农业技 术的推广与 应用奠定
J
。
从 科技素质层面看 ,虽然我国一直加大农村教 育投入 ,
技术帮扶成效较 低 ,这些 问题都严 重影 响精准挟贫工作开展 , 农 民文化素质 和科技能 力略有提升 ,但从 整体看 ,我 国广大
同时对 于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 与管理也造成 一定影 响。为此 , 农村 地区科技 氛围依然不够 浓厚 ,很多农 民对于农业 技术思
l农民问惩 l
技术扶贫视 野下农村人力资源 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 蒋世 军
摘 要 :技 术扶 贫作为精 准扶 贫重要 举措 ,对 于推 动农村地 区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作 用 ,技 术扶 贫视 野下我 国农村人 力 资源开发 与管理应注重农业技 术人 员的开发和农 业技 术使 用者的管理 。由于农村人力资 源整体水 平偏低 ,因而还应重点提 高农 民的科 学文化素质 ,通过教 育、 ̄-i.jll、考核 、激励 等方式强化农村/',-D资源管理 ,在政策金 融、产业规划等 方面建立保 障 机 制 。
民族高校助力精准脱贫的意义及对策——基于延边大学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摘要实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巩固团结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助力农村脱贫中应主动担当、发挥作用。
延边大学依托人才、智力、科技等方面的资源,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号召,通过下乡实践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其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
本文基于延边大学在延边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提出民族高校助力精准脱贫的意义与对策,旨在使高校更好地进行扶贫工作。
关键词民族高校;精准脱贫;扶智扶志;意义;对策中图分类号G649;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16-0225-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民族高校助力精准脱贫的意义及对策———基于延边大学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李田龙沈权平(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做得怎么样”。
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和政策方针。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584个国家级贫困名单,截至2019年1月,在8个民族省区重点贫困县有286个,大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48.97%。
这说明当前脱贫攻坚事业的重点在于民族地区,只有民族地区实现了脱贫,脱贫攻坚事业才算取得真正的胜利。
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存在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力量薄弱的劣势。
民族高校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力源,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有着相对的优势,可以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主动担当、发挥作用。
如属于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延边地区在脱贫攻坚事业开展过程中,依托延边大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延边大学通过科技指导、政策宣讲、产业项目和文化下乡等多种实践形式,不仅在包保村,在整个延边地区扶贫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围绕着民族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探讨民族高校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和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论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与途径
$ 收稿日期#$"@W$YW"= 基 金 项 目 全 国 教 育 科 学 $十 三 五 &规 划 #$"@ 年 度 教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N&?"@$#@@"+湖 南 师 范 大 学 优 秀 青 年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作 者 简 介 陈 波 涌 !"Y@Y* "#女 #湖 南 长 沙 人 #湖 南 省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副 研 究 员 9研 究 方 向 '职 业 教 育 和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9
!!当前 我 国 已 经 进 入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新 时 期#但农村贫困问题 一 直 是 困 扰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整体水平的$短 板&/ 通 过 推 进 农 村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我国近年来的重 点工作之一/#$"< 年#我国发布,中共中央0国务院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 部署 实施$精 准
P)-$%#6B2#%(19$"R/%'.4%$'2
L.Q: >'F5'*E"#U?:IHM0FS0*#
!"9.(*+*[23'()723[232+)7MC--072#.(*+*b)'10*70+,[232+)7MB*3404(42'-QK(7+40'*#LM+*E3M+!;"$$$<#LM0*++ #9B*3404(42'-8'7+40'*+,QK(7+40'*#.(*+*:')G+,/*012)3045#LM+*E3M+!;"$$="#LM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李忠贤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李忠贤发布时间:2023-06-03T06:36:08.43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李忠贤[导读]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针调整的背景下,国家更加注重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农村资源的配置。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只有科学的构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机制,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才能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本文从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村资源短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邹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56200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针调整的背景下,国家更加注重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农村资源的配置。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只有科学的构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机制,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才能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本文从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村资源短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1.1.健全乡村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和质量、医疗水平等条件远不如城市,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壮劳力、年轻人选择去距离农村较近的城镇,或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去工作,而留在农村的都是儿童或者是年龄比较大的人。
这也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要真正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要打破这个循环,从让乡村留住“人”做起,这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工作,给愿意留在农村的人提供更精准的政策帮扶,给予更多的支持、更好地服务;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与提高农村的服务与设施建设,美化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让农村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医疗水平,让农村人方便看病。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就业扶贫中的运用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就业扶贫中的运用研究作者:李红梅来源:《中国民商》2020年第08期摘要:就业扶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重要的工作,新时代要求必须加快做好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扶贫。
基于此,主要以就业扶贫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就业扶贫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就业扶贫;技术运用一、研究背景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而做好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然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扶贫工作包括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多项内容。
其中,坚持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条件,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便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也纷纷进行了就业扶贫工作,并将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实施了许多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的政策,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次脱贫攻坚战中,贫困劳动群体素质较低、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仍然较突出,因此就业扶贫工作仍然艰巨和繁重。
脱贫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充足的财力支持,也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且由于不同贫困群体致贫的原因也不同,所以在扶贫工作中需要针对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而真正地实现脱贫。
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就业扶贫工作,因此主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就业扶贫中的运用。
二、就业扶贫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具体运用(一)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的运用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增值性、两重性、时效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将人力资源基础理论运用于就业扶贫工作中,能够掌握致贫与扶贫之间的机理关系,进而找到就业扶贫工作的着力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人力资源两重性进行分析,以此明确就业和贫富的关系。
人力资源的两重性,主要体现在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具体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满足的情况下,会产生消费行为,且人在消费过程中,社会资源随之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10184分类号: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RESEARCH ON RURAL HUMAN RESOURCES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王卉公共管理学延边大学2 0 1 8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王卉分类号密级U D C学号2015050469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研究生姓名王卉培养单位延边大学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申光哲副教授学科专业公共管理学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15日本论文已达到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答辩委员会主席石运玲教授(印)答辩委员会委员方浩范教授(印)答辩委员会委员金洙成副教授(印)答辩委员会委员申光哲副教授(印)答辩委员会委员李仁子副教授(印)答辩委员会委员李圣春副教授(印)延边大学2018年5月15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记和致谢的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研究生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学校有权保存其电子和纸制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2.不保密 。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农村人力资源如何开发。
在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区农村。
近年来,在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力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在边远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
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要求,民族地区农村的脱贫工作已成为难啃的“硬骨头”。
而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只有以人为本,强化人的因素,激发农村人力资源内生动力,培育现代化农业所需的人才资源,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因此,本论文选择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作为论文题目。
本论文在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一课题展开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综合国内外有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论述,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索农村劳动力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方式,明确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有效配置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提高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成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全文的基本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论述,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方法及构成;第二部分是利用各学科理论,对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三部分是从几个方面对图们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基于两个村庄的比较深刻剖析图们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提出对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主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形成社会合力,着力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农村人力资源内生动力,从加强本地农民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引进外来人才资源着手,充分开发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民族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精准扶贫;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AbstractIn the past forty years,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world.The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are the cornerstones of China's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oblem of farmers and agriculture and rural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s deeply affected.In China,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or live in rural areas,especially in the old,the less and the border areas.In recent years,in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rural areas,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s still unreasonable,and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underpowered.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the final task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s in the remote countryside,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Due to the severe lag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it is difficult for the ethnic area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ethnic areas has become a tough nut to"crack".The basic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lies in the efforts on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Only with the person this,to strengthen the human factor,to stimulate rural human resource endogenous power,to cultivate the talent resources needed for modern agricult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area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realized.Therefore,this paper selects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topic of the paper.In this paper,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the help of economics,management,sociology,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 and abroad,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to study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minority areas,to clarifythe thinking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explore the way rural labor force changes to human capital,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fully develop,rationally utilize and effectively allocate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areas.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full text consists of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which mainly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discussions,indicating the scope,method and composition of this article;the second part i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basic theories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each subject,laying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research;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rural population quality,age structure,health status and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the fourth part,based on the two villages,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and analyzes the causes;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it advo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should form social cohes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farmers,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stimulate rural human resource endogenous power,From strengthening the local farmers'thinking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troducing foreign talent resources,fully develop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develop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ethnic areas;the sixth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paper.Key word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endogenous power;human resources;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意义 (2)1.3国内外有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论述 (2)1.4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4)1.5研究范围、方法及构成 (5)1.5.1研究范围 (5)1.5.2研究方法及构成 (5)第二章研究的理论背景 (7)2.1研究的相关理论 (7)2.1.1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7)2.1.2人力资本理论 (8)2.2研究的相关概念 (9)2.2.1人力资源开发(HRD) (9)2.2.2区域人力资源开发 (11)2.2.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2)2.2.4精准扶贫思想 (13)2.3精准扶贫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4)2.3.1精准扶贫瞄准贫困人口 (14)2.3.2精准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15)2.3.3精准扶贫整合社会资本 (15)第三章图们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17)3.1研究设计 (17)3.1.1研究框架 (17)3.1.2调查设计 (17)3.2图们市精准扶贫现状 (18)3.2.1图们市经济社会特点 (18)3.2.2图们市精准扶贫概况 (19)3.2.3图们市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20)3.3图们市农村力资源现状 (21)3.3.1图们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小、比率低 (21)3.3.2图们市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22)3.3.3图们市农村劳动人口年龄大、身体素质低 (23)3.3.4图们市农村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23)第四章图们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25)4.1激发内生动力——基于图们市两个村庄的对比分析 (25)4.1.1水南村自然情况和经济概况 (25)4.1.2龙家村自然情况和经济概况 (26)4.1.3内生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 (26)4.2图们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7)4.2.1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7)4.2.2农民对农业教育思想认识不足 (28)4.2.3农村基层人才资源问题突出 (28)4.2.4民族特色产业项目发展滞后 (29)第五章对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31)5.1形成社会合力,激发人力资源内生动力 (31)5.2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 (32)5.3强化政策支持和政治引领,引进外来人才资源 (33)5.4增强文化自信,发展民族特色农业产业 (33)第六章结论 (35)6.1研究总结 (35)6.2研究的局限和建议 (35)参考文献 (37)致谢 (43)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贫困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不断同贫困进行斗争,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