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弱——明清中外文化史
明清时期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
明清时期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为特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各种文化理念和传统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明清时期的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传统文化是社会思想的主导力量。
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本,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思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另外,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戏剧、诗歌、绘画等形式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明清时期,西方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渗透。
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增加了,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的到来也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
在科技领域,洋务运动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西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宗教的传播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在明清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进入了中国,这些宗教充斥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交融。
双方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影响,这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西学派的出现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西学派的出现既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融合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和理念。
这种交融不仅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中国文化具有了更强的包容性和发展潜力。
除了中西学派,明清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的艺术作品,比如以西洋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以西洋音乐为基础的戏曲等等。
总之,在明清时期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和变革。
明清时期的文化衰落与文化早期
明清时期的文化衰落与文化早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明清时期是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
虽然这个时期有着许多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成就,但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代。
文化方面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文化面临了早期与衰落的交替。
本文将讨论明清时期的文化衰落与文化早期,以及相关原因。
一、文化早期“文化早期”是指16到18世纪,也就是明清过渡期,明朝灭亡至清朝成立之前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向近现代快速转型的时期,对于文化来说有着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多元的,满清的入侵和政治动荡带来的文化的失序,给文化和它的内容带来了灵活性。
在文化早期,文学、书法、戏剧、绘画等许多文化形式都得到了大力地发展,并且还有一些特别典型的文化代表作。
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等经典名著,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在文化早期中,满汉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这个时期,汉族文化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这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崇德暴行的发生和匪乱现象的增多,促使民间文学反映社会现实,出现了一批以悲惨命运为题材的小说。
这些小说既擅长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悲苦命运,又兼顾历史变迁和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二、文化衰落尽管明清时期文化早期有着许多较好的文化表现,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后,文化衰落也逐渐被诟病。
这个时期可谓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太多的变数影响,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相较于文化早期,文化衰落的表现如下:一、文化水平下降明清时期的文化水平比以前有所下降,连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成体系”都在不断地消失。
于此同时,欧洲文艺复兴在全面出现,以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形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文艺创作萎靡不振明清时期的文化缺乏生机,文艺创作失去了原创性,出现了很多烟花之外的东西。
例如小说的文学创新就逐渐减缓,仅有少数名家如施耐庵、冯雪峰、李渔等仍然保持着严谨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作品中展示出了许多思考现实的主题。
中华文明的衰弱{——明清
学以致用
清军入关遭到南明抵抗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雅克萨之战
(1)依据材料概括康熙时期面临哪几方面 的矛盾? (2)康熙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 影响是什么?
明清经济
乾 隆 年 间 地 契
材料一 方田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 毕,然后敢治私事。(什么土地制度?) ——《孟子 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 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怎样的变化 ?根本原因?变化社会影响?)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 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 统治者措施和解决原因、结果?)——《救荒活民书》 材料四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 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明清时期土地制度变化?对社 会发展影响?封建土地制度怎样废除?53年至今变化?) ——《租核 推原》
专制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秦 朝 西 汉 隋 唐 北 宋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 皇帝 三公九 卿三权 分立相 互牵制 中 朝 外 朝
三 省 六 部
两 府 三 司
一 废相 省 二 内阁 院
军 机 处
人物评说:话说康熙
Text Text Text
1、强化皇权 人物评说:话说唐太宗 2、巩固统一国家 3、维护国家主权 4、加强民族团结 5、尊崇儒学 6、开创“康乾盛世” 康熙帝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
明朝内阁制
明 太 祖
三相
皇帝
明清文化总结
明清文化总结一、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从盛极而衰的明代到颇具特色的清代,其文化特点与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明清文化的总结既包括了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的分析,也涵盖了文化传承和影响的方面。
二、社会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较为频繁的时期。
特别是明代,经历了战争、政治动荡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事件。
而清代则相对稳定,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经济得以发展。
这些社会背景也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
三、文化特征1. 继承与创新明清文化既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文化,继承了古代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同时也有不少创新之处。
例如,在文学艺术方面,明清文化强调辞章之美、状景之能,以及对真实生活的关注。
在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文化注重写实主义与笔意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风格。
2. 文化融合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开始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尤其是在清代,随着中国领土的扩大和海外贸易的活跃,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更加明显。
西方绘画、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文化现象。
3. 文人雅士的兴起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地位得以提升。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具有较高影响力,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
文人雅士们注重修身养性,推崇道德伦理,倡导儒家思想和文化精神,为明清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文化传承与变革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保护,但同时也经历了不少变革。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传统的封建思想和观念开始受到质疑。
思想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为后来的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传承与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明清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明清文化强调个体情感与内心世界的表达,为后来文化创作提供了范本和启示。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明朝到清朝的交替,文化和社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历程。
一、文化方面的发展1.1 文学在明清时期,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文学以小说和杂剧为主,其中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等;而清代的文学则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袁枚的《东篱乐府》、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也在后世影响深远。
1.2 经学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它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兴盛。
明初的大儒朱熹奉行理学,被誉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而清代则出现了新学派和史学派。
新学派代表人物王充、顾炎武等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强调“经世致用”;史学派则以黄宗羲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讲史求本”的思想,强调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
1.3 绘画中国的绘画在明清时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著名的画家有唐寅、仇英等;而清代则出现了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为代表的繁盛时期,绘画以工笔花鸟、人物、山水画为主,著名画家有石涛、文徵明、郎世宁等。
二、社会方面的发展2.1 科技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明代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如郑和下西洋、徐霞客在江南制作铁船等等;而清代时期,西方文化和科技逐渐传入中国,如运用火药制作火箭、锄头、扫帚、洋镜等等。
这些科技成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商业明清时期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的商业以盛京、扬州、杭州、广州等地为中心,商业活动范围较广;而清代则推行海禁政策,只开设了几个外贸口岸,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如金城银号、如意天春、四川茶厂等。
2.3 思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有了重要的变化。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衰落——明清(共103张PPT)
2014
本专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并重, 材料多样化,有地图、数据表格等 本专题的单一考点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对政 治制度自身特点的考查,如 2014 年全国文综 Ⅱ卷的第 27 题对内阁权力变化的考查;综合 考点多是纵向对比中国史和横向对比中外史, 如 2015 年全国文综Ⅰ卷的第 27 题对唐至清 科举人数变化的考查、2014 年全国文综Ⅰ卷 的第 27 题对清初中外贸易的考查 本专题命题角度灵活性强,多侧重对工商 业经济和文化思想的考查,如 2015 年全国文 综Ⅱ卷的第 27 题对政治与商业关系的考查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三
(2015·山东临沂市质检)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 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 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 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 言。‛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应用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三
(2015·豫北十校联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 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 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 象反映出( )。 A.商业发展促进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历史
专题三
【考点探究】
一、丞相、内阁与军机处的对比
名称 时代 丞相 秦朝至明初 秦汉时负责全国政务,参 与中央决策;唐代时实行 职权 多相分层决策;宋代时只 拥有行政权;元代时权力 加强;明初时被废止 军机处 清朝 清雍正帝设立,只负责处理 明太祖时为殿阁大学士,只 军务;后成为常设性机构,并 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参与 由处理军务的单一机构变为 商讨政务;后取得诏令的票 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清 拟权;清代沿用 末被废止 在明代是常设性非正式的 位居百官之首,是国家正 地位 中央机构;在清代取得合法 非正式的中央决策机构 式合法的中枢决策机构 地位 有独立的官署;统管全国 无官署、无职员、无俸禄; 明代无独立的官署,内阁成 特点 军政事务;位高权重;权 由其他部门官员或大学士兼 员多由其他部门官员兼任 力不断被分化和削弱 任 保证了国家政务的运行; 加强了皇权专制;一定程度 加强了皇权专制;简化了行 影响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上避免了行政决策的失误 政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易造成大臣专权 内阁 明朝至清朝
明清时期的文化消长与西方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化消长与西方影响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消长与西方影响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消长的原因、西方的影响以及明清时期文化的变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消长的原因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动荡与战乱:明初经历了朱元璋统一国家后的动荡时期,而后明末清初的战乱更是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许多文化资源被破坏或丧失。
2. 政治层面的变革:明清之际,中国发生了朝代更替,这种政治层面的变革也对于文化的繁荣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 思想观念的转变:明清时期,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消长。
二、西方的影响明清时期,西方的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科学的引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时期,借鉴西方传统自然科学思想和方法成为中国学者的重要课题,这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文学艺术的交流:西方文学艺术形式的引入,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明清时期,西方戏剧、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思想触角和艺术样式,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刺激和启发。
3. 思想观念的冲击:西方的人文思想、宗教信仰等观念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例如基督教的传入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文化的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变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产业的兴起:明清时期,出版业兴盛,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书籍、字画等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这直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
2. 文人墨客的崛起: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的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传统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 主观题解题技巧: • • • • 原则:慢审题,快答题 看清:限定项、问答项、多角度 基础:从材料出发 规范:语言、卷面、史实准确
•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 3、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 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 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 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 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 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 明军机处 •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 政府行政效率 •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 机构分权制衡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1、经济上: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 2、政治上: 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关系上: 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 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 腐朽的封建制度
演练:
• • • • •
经济: 1、对外交往由活跃逐渐闭关锁国 2、商品经济活跃 3、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4、(赋役制度):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 演练:
• 文化:“承古萌新” • 1、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科学著作问 世) • 2、反封的民主思想产生 • 3、出现了“西学东渐”局面 • 4、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文化专制色彩浓厚 • 演练
• 古代中国传统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 时间:
• 明朝:1368—1644;清朝:1644—1840— 1912
• 释题:
• 辉煌:传统文明道路上继续发展;衰落:未能与 时俱进,落后于近代潮流
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文化的天崩地解
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文化的天崩地解1中国古代文明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儒教的“三纲五常”为宗法伦理,“仁、义、礼、智、信”为价值核心,儒、释、道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来自印度的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时期几百年的发展,到了隋唐两朝,其广大精微的般若思想体系,逐渐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文化上的优势。
而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的儒者,面对佛教思想的挑战,开始以保守的姿态来维护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他们提倡的“古文运动”,虽然在文学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在哲学上却无法与佛教理论抗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末。
宋朝建立后,经过“宋初三先生”到“北宋五子”的理论构建,终于使儒学思想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南宋的灭亡,并没有让新儒学失去文化的正统地位。
反而得到元朝统治者的倍加推崇,他们不但请儒生主管太学,教徒授业,而且指定程朱所注的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明朝取代元朝之后,在原来的基础上,编辑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理性大全》,作为教学的课本,在与科举考试的结合中,产生了以程朱理学为思想标准的官方意识形态。
八股取士是程朱理学严重教条僵化的产物,不但束缚了士人学者的思想,而且导致了虚假伪善,惟利是图的堕落社会风气。
王阳明明中叶,特别是嘉靖年间,中国江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从事工商业的新兴市民阶层人数的扩大,促使以个性解放为特征的早期思想启蒙思潮呼之欲出。
在新儒学的内部,一直存在着与朱熹“理学”相对峙的陆九渊“心学”一派,经陈献章等人的继承发展,终于在王阳明的总结创新中,成为“致良知”的姚江之学。
心学将新儒学的最高范畴“理”,从玄秘高远的九天之上,拉回到内在的心性之中。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融合了孟子的心性学与庄禅的方法论,将繁琐的格物践履之学,变为简易的良知体验修养,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经典和圣贤言论的权威。
但是王阳明的思想,在主旨上仍然没有真正逾越理学的心性范畴,属于对新儒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ppt课件
2.科学技术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1)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
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学:《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
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
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 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二、经济上: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落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 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期进一步扩展。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 彩和珐琅彩。
考向探究 栏目索引
答案 B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规定西洋番商只 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等 信息可知清朝前期的对外开放是受到限制的,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 符;C项错在“阻断”;D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深化
考向探究 栏目索引
1.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成因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答案 A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有了迅速增
加,说明本地生产的米的数量下降,从客观上说明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的扩大,故A项正确;B项错在“重大转变”;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
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
考向探究 栏目索引
明清时期的文化危机与变革
明清时期的文化危机与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明朝灭亡和清朝兴起的漫长过程,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化的危机和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明朝文化危机明朝末期,文化危机已经显露出来。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领域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和混乱,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新文化开始渐渐成为主流。
二是文化失去了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成为了贵族精英的附庸。
这不仅导致了文化与社会的脱节,而且牵涉到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生态。
在明朝末期,士人阶层的垄断越来越严重。
文人集团强化了自身的文化特权,通过借口批评传统道德、民间文化所包含的迷信和陋习来攻击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一种显然的文化压迫。
这样的文化压迫导致了文人对民间文化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肯定,随之传统文化的丧失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此外,明朝政治变革的频繁也对文化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官僚制度的虚弱,税收负担的重压,以及外患的威胁等多重因素都打击了国家的文化生态。
这种情况下,文化中的知识分子高度集中,新思想成为主流,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国家的文化生态岌岌可危。
二、清朝文化变革清朝开国初期,由于西方列强没入中国的殖民和近代化的要求,清朝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
他们决心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文化秩序,加强国家对文化的控制,确保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有机结合,以应对外来挑战。
在清朝初年,政府的这种变革措施给全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化改革。
这些变革旨在发扬传统文化及各种艺术、文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倡导传统文化的做法使清朝文化生态得到了改善。
同时,清朝政府也倡导了“采用西洋之华,以防西学之溃”和“中西合璧,以求中西文化之融合”的思路,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引进了科学知识、技术和艺术,更趋向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在这个时期,清朝文化的变革更倡导人才、人民、医卫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以深化国家和民众的文化意识,增加祖国和人民的自信心和历史觉醒。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趋势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趋势在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逐渐加深,两个文化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共性和区别。
在文化趋势方面,中国的文化趋势体现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而西方文化趋势则体现在现代化、科技化等方面。
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势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长的发展时期,尽管时代变化不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术、艺术、哲学等方面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学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明清时期,各个大学和书院都以考中进士为目标,士子们都以考取功名为最高荣誉。
这种文化传统不仅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也培养了大量的才华人才。
其次,在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的文化传统也注重传承和保护。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画家、诗人和文学家,他们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丰富和深度,还保护了传统艺术的传承。
再者,在哲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思想和理论。
西方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趋势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在明清时期主要呈现现代化、科技领域的趋势。
首先,在政治方面,西方发展的历程中主要注重政治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各个国家经历了政治体制的重新构架,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还影响了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其次,在科技领域,西方文化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也十分重要。
自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发展出了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例如蒸汽机、动力机械、电力、化学、医学等。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
此外,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也促进了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区别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也有一些共性与区别。
一方面,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
【2017年整理】第12讲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1)
第十二讲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1)一、明清简史与政治1. 公元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 太祖死后,因太子早死,长孙朱允文即位,朱允文就是建文帝。
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打到南京,夺取政权,称“靖难之役”。
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今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3.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帝(原名朱重八,父朱五四),也是权力最大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中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明太祖与刘邦都曾大杀功臣,刘邦还是一个亭长,朱元璋却什么都不是,穷到连饭都没得吃。
如果说宋朝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天堂,那么明清时期则为地狱。
(“胡蓝党案”胡即胡惟庸,牵连到三万个开国元勋,其中包括70多岁的李善长。
蓝即蓝玉,牵连一万五千人。
)4. 明太祖废除宰相和宰相的办事机构中书省,等于是皇帝直接指挥六部。
与以前朝代相比,皇帝的权力等于是皇帝兼宰相。
明成祖朱棣高明一点,搞一个秘书班子,叫内阁,所谓“首辅”、“次辅”,有相权,无相位。
5.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
明成祖时期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提督但任。
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西缉事厂(简称西厂),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
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
西厂特务侦缉各地,引起朝野反对,后被迫撤销。
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西厂,还搞了一个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后刘瑾倒台被凌迟后又被撤销。
特务机构监控文武百官的言行,更何况是普通百姓,因此有明一朝,全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恐怖的气氛中,难怪有人说明朝是亡于厂卫。
6. 海禁:太祖时期就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海禁始于明成祖晚年,但当时还开放官方的贸易,称勘合贸易。
明清文化史札记
明清文化史札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也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这个时期,文化逐渐向着更加精细、细致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官方的重视与影响。
以下是一些明清文化史的札记:1. 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许多知识分子都接受了儒家思想,同时也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
其中,程朱理学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的学派之一。
程朱理学充分发挥了儒家经典思想的精髓,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此外,儒家文化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词文化的繁盛在明清时期,诗词成为了一种广泛传播的文化形式。
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创作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爱情、友谊等方面的感悟,有时也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社会状况的看法。
在这个时期,诗词被广泛传播,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媒介。
此外,明清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清照、陆游、杨慎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3. 文化产业的兴起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开始逐渐兴起。
许多出版社、书店纷纷涌现,出版了大量的书籍、报纸、杂志等。
其中,百花洲、扬州八怪等出版社的成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明清时期的木刻版画也在艺术领域有所发展,为传统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传统文化与民俗艺术的衰落尽管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有不少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逐渐消失。
例如,皮影戏、布袋戏等传统艺术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式微。
另外,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对传统文化的衰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民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以上札记只是明清文化史的一些方面,这个时期的文化历程非常复杂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剖析PPT29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明清剖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弱——明清中外文化史
• 对类书编撰的评价: – 穷搜拨征各种著作,汇成浩大的书籍世界,对 文化遗产的保存具有重大意义。
– 以较为精密的分类体例部勒群籍,使之有秩序 地构成一个知识体系。
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中有相当精密和完 善的表现,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知识分类的最高水平 :经史子集。经部——西方的新旧约全书;史部—— 历史;子部(各家学派的思想)——哲学类;集部— —诗学类。
– 章学诚 所著《文史通义》为首部史学理论名著。
• 3.明清类书规模空前绝后(p84-85)
明代:
•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 的大型综合性官修类书,计22937卷。
• 《三才图会》是明代王圻、王思义父子编撰的 大型图录类书计106卷 。
– 《古今图书集成》:
诚亲王侍读陈梦雷、户部尚书蒋廷锡等主持 完成,共10000卷,属百科全书式类书。
第三讲 中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第六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弱 ——明清
帝国文化特征概述
表现:
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中叶的社会和 文化是阶段性汇总,是积聚而非迸发,是回 溯而非突进,是修饰而非更新。中央集权发 展到极致,社会结构不曾突破性变化,传统 的思想、学术、风俗、心态趋于烂熟,至思 内向、非竞争性的国民性格完全定型,阔大 、精巧与空疏、呆滞逐渐演化为某种带有普 遍性的氛围。
• 读书人无不提心吊胆,避祸自保,无人敢言社会问题,直接导 致思想领域的僵化沉寂。龚自珍因此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万马齐喑究可哀”的长叹。
– 文化专制极大的扭曲、摧残了文化。
• 以文字狱为例,它的兴发对于历史文化来说完全是毁灭性的浩 劫。不仅使许多珍贵的书籍、作品遭到禁毁,戕害无数社会精 英人士,而且使思想文化严重扭曲,出现畸形变态的后果 。
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弱——明清中外文化史共3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 弱——明清中外文化史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 品种多,技术水平高。
3.商业--许多新特点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 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 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 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年间倍之,以 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 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 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 史》必修Ⅱ (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A)
视角2
从社会现象角度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4】 (2016· 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
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 反映了(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 流中的殒落》 手工业生产方式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 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 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 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 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 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 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 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B )
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与转型——明清
回眸高考
2.(2009·山东文综)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 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
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B(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回眸高考
3.(2010·海南单科)“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
回眸高考
1.(2009·广东历史)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 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
是(D)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 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 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 臣会议决定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C:强化专制,皇权至尊
请以“强化”“专制”“皇权 ”“集中”为中心词,写一篇有关明 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短文(120字左右 )。
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与转型
明清(前期)文明 (14~19世纪中期)
考纲明细
1、(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 专制的加强 2、(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 3、(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 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 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D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极端王权和文化专制
2.文化专制的极端表现
– 大兴文字狱,排除异己。 – 八股取士,僵化科举制度。 – 强化思想控制,以程朱理学统御天下。 – 加强学术专制,大举编书。 –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化特务制和文字狱空前绝后
**明代:在贺表、谢笺或科考中凡涉及僧、光等文字或 僧、光、盗、贼等同音字,即将作者诛灭。如林元 亮“作则垂宪”、蒋镇“睿性生知”、吴宪“天下有道, 望拜青门”、许元“体乾法坤,藻饰太平”等。
• 清代考据学发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学术的繁荣,而是在 文字狱高压下出现的一种文化扭曲现象。
– 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多方面地影响到文学 。
二、文化专制下的启蒙思潮 .1 王守仁及其弟子与晚明人文思潮
• 朱熹“即物穷理”的弊端:
– 广泛考察,而无统御力,则会失之于支离破 碎;
– 主张穷尽天理,往往会使人放松自身修养; – 一味“述主”,则学人无创新动力和独立人
– “华夷之防”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只是以前的以“防外 ”为主变成了现在的“防外”和“杜内”并重。(体现在 对内的政治、军事的设置上 )
• 卫所
浙江沿海卫所分布图
一、极端王权和文化专制
1.极端王权的特征
–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既早成又晚退。
• 从秦汉到明清,2000多年;而西欧国家在中世纪才开始确立君 主专制,300多年。
• 读书人无不提心吊胆,避祸自保,无人敢言社会问题,直接导 致思想领域的僵化沉寂。龚自珍因此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万马齐Fra bibliotek究可哀”的长叹。
– 文化专制极大的扭曲、摧残了文化。
• 以文字狱为例,它的兴发对于历史文化来说完全是毁灭性的浩 劫。不仅使许多珍贵的书籍、作品遭到禁毁,戕害无数社会精 英人士,而且使思想文化严重扭曲,出现畸形变态的后果 。
一、极端王权和文化专制
文化回归主义
“从蒙元的世界帝国到汉人的文化回归主义?”
——沃尔夫 《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们》
首要的表现就是“海禁”政策的实施 。
– 明王朝建立初年所面临的让当权者感到不安的内部和外 部世界有关 ?
– 抑或,“华夏”内部的人口发展以及帝国关于自身“天 朝想象” 密切关系?
格。
• 王守仁(1472-1528年),今浙江省人 ,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他不只是杰出 的哲学家,而且是有名的实际政治家。
– 他早年热诚地信奉程朱;为了实行朱熹的教 导,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的理。他专心致 志地“格”竹子这个“物”,格了七天七夜 ,什么也没有发现,人也累病了。他在极大 的失望中不得不终于放弃这种尝试。后来, 他被朝廷谪贬到中国西南山区的原始的生活 环境里,有一夜他突然大悟。顿悟的结果, 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会, 根据这种领会他重新解释了这部书。就这样 ,他把心学的学说完成了,系统化了。
**清代:戴名世《南山集》案 查嗣庭试题狱案
•
科举制日益繁琐和僵化
• 科举考试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答 案
• 朱元璋“罢孟子配享”,删除《孟子》书精华 几达三分之一
• 僵化的八股文风
文字狱
科举僵化
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
是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心灵的历程,徘徊于传统故道,无 法挣脱因袭重担而走向新时代的窘境的写照。
王守仁(1472— 1529),明哲学家、教 育家,字伯安,浙江余 姚人。因筑室于故乡阳 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 因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而并称“陆王心学”, 或简称王学,也称阳明 心学 。
心即理:在朱熹看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 体的。在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看法,认为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心( 个人的心)或“心”(宇宙的心)。
– 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
空前的文化专制和思想禁锢:官方阐释的程朱理学定于一 尊 – 明成祖时四大类书,除《永乐大典》外,其余三部:《四书大 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均是关于阐释理学的。
– 清朝将程朱理学推向顶端:康熙时编纂《朱子全书》66卷颁行全 国,又取《性理大全》精华编为《性理精义》12卷。
第三讲 中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第六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汇总与衰弱 ——明清
帝国文化特征概述
表现:
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中叶的社会和 文化是阶段性汇总,是积聚而非迸发,是回 溯而非突进,是修饰而非更新。中央集权发 展到极致,社会结构不曾突破性变化,传统 的思想、学术、风俗、心态趋于烂熟,至思 内向、非竞争性的国民性格完全定型,阔大 、精巧与空疏、呆滞逐渐演化为某种带有普 遍性的氛围。
理学的嬗变
大举编书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东西方文化交 流。到了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已成为 既定国策。该政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推 行,而且也逐渐渗透到文化领域。其特征 就是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文化交往。
闭关守国
一、极端王权和文化专制
3.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
– 文化专制钳制甚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思想文化 的繁荣。
– 中国帝制专制的作用是双重的
• 早期有维系国家和发展文化经济作用;晚期则越来越来残酷, 抑制人的基本权利、精神自由。
– 君主集权愈演愈烈,达到登峰造极、无可比拟的地步。
• 中国的皇帝则是天子,是天的代表,王权永远是高于宗教,宗 教如果想凌驾在王权之上,那是得不到发展的。
• 明代朱元璋开始,废除了沿袭千年的丞相制,皇帝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集政、军、财、文大权于一身。
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明清统治者调 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几千年浩如烟海 的典籍文物进行收集、考证,编纂了很多 大型类书。
– 明初朱元璋亲删《孟子》; – 明成祖命修“大全”书,解缙主持编写《永乐大典》; – 张居正在“盛世”之时禁毁天下书院, – 以及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寓禁于修”等。
这些都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集 中的产物和反映。
帝国文化特征概述
原因: – 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经济上极度重农抑商。 – 随着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力量的兴起,中西力量对比发生逆 转。 – 自18世纪中叶始,清政府为警惕东来的殖民海盗而逐渐闭 关锁国。 – 宋明理学在极盛之后堕入空疏、虚浮,为乾嘉实证学术发 展留下空间。 – 中唐以来长期的文化积淀,为明清学术大总结奠定了基础 。 – 明中叶后,来华欧洲传教士输入近代西方新知识,使中国文 化具有中西会通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