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一浅显的语言刻画的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惊慌失措、一贯”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字学词、理解词义——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理解、朗读、表达训练——能力目标)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读懂每则寓言的最后一句。(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
4.通过对寓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点评】课标明确指出高段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把目标3定为本课的重点。
1.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的原因,以及《蝉和狐狸》中的蝉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了上当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小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对比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感受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阅读《伊索寓言》,搜集《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了解寓言。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故事中,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伊索寓言)
2.设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什么又是伊索寓言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简单介绍寓言及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3.大家平时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吧,把你知道的将给大家听听。
学生交流讲故事。
【点评】交流资料,设问解疑,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引入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狐狸和葡萄)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初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2)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交流初读情况。
(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把自己所读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内容以及说明的道理交谈出来。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正音,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同桌互读,齐读。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寓言的主要意思。
【点评】让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组织交流,初步把握故事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这几串葡萄诱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师:狐狸看到了这几串葡萄,它会怎么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狐狸很想吃葡萄,“馋的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狐狸当时的心情。)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狐狸这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才符合正常想法。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 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交流:这则故事以最后这句训诫作结,也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学了着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引导学生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点评】通过教师引导,理解课文重要语句,揭示出这则故事的寓意
四、作业: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分角色朗读故事。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故事,回忆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拼读故事,看看其他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默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牧童和狼》
1.组织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汇报交流情况。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的行为。)
4.引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引出故事包含的寓意):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引导正确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