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题型1根据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定义法)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为例)1.[2023湖北]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 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 A3三个等位基因。

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B)A.52%B.27%C.26%D.2%解析分析图形,该动物种群个体数为100,其中有2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1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1A3,3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则A3的基因频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题意。

2.[2022重庆]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

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解析根据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可知,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16+0.20×1/2=0.26=13/5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3/50=37/50。

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基因型均为aa)婚配,后代左型扣手(aa)的概率为1,A错误;该群体中,右型扣手的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0.20÷(0.16+0.20)=5/9,则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aa)的概率为5/9×5/9×1/4=25/324,B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3/50,a基因的频率为37/50,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13/50)2=0.067 6,aa基因型频率为(37/50)2=0.547 6,C错误;该群体下一代A 基因的频率为(0.16+0.20×1/2)=0.26,a基因的频率为1-0.26=0.74,D错误。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栏目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变异、
23/64 /64
答案 C 解析 A、B、D项都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 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 点。C 点。C项的阐述,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 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 文进化学说的观点。 提示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是达尔文 的核心观点。
栏目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变异、
18/64 /64
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
栏目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变异、
19/64 /64
3.模型解读 ⑴自然选择的对象 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②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③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 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⑵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 处的自然环境。 ⑶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①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 ①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的斗争。 ②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
栏目
第25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变异、
8/64 /6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3)__自__然__选__择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定__向_____改变。 (4)___隔__离______导致物种形成
②物种形成三__自个__然基__选本__择环__节_及:_突__变_隔_和_离_基__因__重组、 形成标志:__生__殖__隔__离___
(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 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突破 4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__生__殖__隔__离___出现 __基__因__频__率___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 新物种形成,质变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2.(深入追问)(1)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 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2)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提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 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 种。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感知考题】 (2016·高考江苏卷,12)如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 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项正 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 种,故野生型昆虫与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 离,D 项错误。

2025年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练习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2025年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练习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练习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2.[2021天津]某患者被初步诊断患有SC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调查其家系发现,患者双亲各有一个SC基因发生单碱基替换突变,且突变位于该基因的不同位点。

调查结果见表。

个体母亲父亲姐姐患者表型正常正常正常患病SC基因测序结果[605G/A] [731A/G] [605G/G];[731A/A] ?注:测序结果只给出基因一条链(编码链)的碱基序列,[605G/A]表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SC基因编码链的第605位碱基分别为G和A。

其他类似。

若患者的姐姐两条同源染色体上SC基因编码链的第605和731位碱基可表示为图1,根据调查结果,推断该患者相应位点的碱基应为()3.[2024绵阳模拟]编码酶X 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如表显示了与酶X 相比,酶Y 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比较指标① ② ③ ④ (酶Y 活性/酶X 活性)×100% 100% 50% 10% 150% 酶Y 氨基酸数目/酶X 氨基酸数目11小于1大于1A.状况①说明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提前D.状况④可导致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提前,使肽链变短4.[2021福建]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

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同等条件下,种子对脱落酸越敏感,越容易休眠。

研究发现,XM 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

XM 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质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图所示。

生物学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生物学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一基因突变1.变异类型的概述2.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状细胞贫血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时间: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如:真核生物——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5)突变特点①________: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栏目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1/53
考点64
核心概念突破——基因突变
典例引领 2.(2011·上海卷,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 因 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可以突变为A基因;基
碱基对 替换 缺失 DNA分子中发生___的__、增添和__,从而引起基因 内因 原 结构的改变 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外因 某些诱变因素:____、____和生物因素等 普遍性 ⑴___: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随机性 ⑵___: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低频性 特点 ⑶___:突变频率很低 不定向性 ⑷____: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多害少利性 ⑸_____: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
发生时间
意义
DNA复制时,如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新基因 ①___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 的原始材料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化
11/53
[判一判] 1.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 2.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3.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
提示 突变一般是有害的。 4.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 ×)
提示 不同基因突变率有差异,但都是低频性。 5.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 ) 6.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下,基因突变不会自行发生( ×) 7.细胞分裂的中期一定不发生基因突变 (×)
提示 细胞核中不发生,但叶绿体、线粒体中可以发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2.概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①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②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进化学说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醒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

环境只起选择作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总结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繁殖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起因:过度繁殖与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方式⎩⎪⎨⎪⎧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优胜劣汰(3)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4)适者生存⎩⎪⎨⎪⎧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得以保留2.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项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区别进化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适应性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进化方向由生物自身决定由自然选择决定联系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复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复习

考点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比较三、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概述举例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果蝇缺刻翅形成、猫叫综合征增加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果蝇棒状眼形成移接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夜来香变异(跟交叉互换区别)颠倒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四、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类:一类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或减少;另一类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质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成因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不分开由配子发育而成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含有机物多。

缺点是生长慢,结实率低单倍体植株矮小,而且高度不育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举例人、水稻无籽西瓜培育蜜蜂性别例1、(20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例2、(2009·广东卷)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之构建图像模型分析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之构建图像模型分析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构建图像模型分析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1.细胞分裂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细胞分裂类型 特点变异类型 有丝分裂 有DNA 复制和染色体变化,无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有DNA 复制、染色体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现象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以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为例)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图中A 与B 或A 与b 组合。

②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图中经互换可导致A 与b 组合,a 与B 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①模式图分析如果只有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异常;如果只有减数分裂Ⅱ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一半正常,一半异常。

如图所示:②减数分裂异常和配子基因型的关系亲本的基因型 配子的基因型(举例)异常发生的时期和原因 判断方式 AaX B X b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aX B 、AaX B 、X b 、X b减数分裂Ⅰ时A 、a 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减数分裂Ⅱ正常 子细胞中含等位基因,无相同基因 AAX B 、X B 、aX b 、aX b 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时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子细胞中无等位基因,含相同基因 AAX B X b 、X B X b 、a 、a 减数分裂Ⅰ及减数分裂Ⅱ均发生异常 子细胞中含等位基因,含相同基因Aa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 、Ab 、 aB 、ab 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了互换出现了基因的重组类型 1.[2023湖南]某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 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0讲 染色体变异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0讲 染色体变异

第20讲染色体变异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阐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活动)。

2021·广东卷(11、16)、2021·北京卷(7)、2021·河南卷(15)、2021·山东卷(22)、2020·天津卷(17)、2020·全国卷Ⅱ(4)、2020·全国卷Ⅲ(32)考点一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与分析1.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及实例(2)染色体组(根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归纳)①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从形态、大小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③从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思考染色体组与基因组相同吗?提示染色体组:细胞中的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基因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所含染色体数相同。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提醒(1)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也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如马铃薯产生的单倍体。

(2)单倍体不同于单体。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及实例(2)(1)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通常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3)三倍体植株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4)易位只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5)三倍体无子西瓜形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6)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必修2 P88“内文信息”拓展1.体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为四倍体,原因是确认是四倍体还是单倍体,必须先看发育起点。

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四倍体。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

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生物的变异变异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概念:是指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T T A A G G C C A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出错T T T G A A G G C C AA A T T C C G G CT T A A G G C C G缺失A T C C G G TT A G G C C A基因突变的类型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

(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谢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

(如苯丙酮尿症)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因的总量不多。

4、可逆性: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

5、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诱发因素1、物理因素:如各种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的照射、温度剧变。

2、化学因素:各种能改变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的化合物,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如麻疹病毒等,他们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对DNA分子都有诱变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成为自发突变,而在人工条件下诱发发生的基因突变叫诱发突变。

基因突变的机理DNA D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改变对应的mRNA翻译的蛋白质出现异常遗传性状出现改变注意1、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细胞中,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生殖细胞)。

2、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某一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变化,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3、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并且该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作用,该基因突变就能遗传给后代,而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最多在当代表现出来。

(有性生殖不可以传,无性生殖可以传)4、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上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引起基因突变,由于RNA为单链结构,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

染色体畸变概念: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染色体断片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基因也随之丢失的现象。

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的现象。

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度颠倒的现象。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

注意: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上的变异,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上的变异,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异。

实例:人类的猫叫综合征(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的棒眼(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1、概念: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的2、染色体组: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这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包含了该生物的整套基因。

染色体组注意A、不含同源染色体B、不含等位基因C、大小形态各不相同D、含有控制生物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要的一整套基因3、整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的个体就称为整倍体。

4、一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一倍体。

(一倍体不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5、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半数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水稻、玉米、哺乳类、人类)6、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多倍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已知被子植物中有⅓或更多的物种是多倍体植物。

相对普通二倍体植物而言,多倍体植物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较大,种子或果实中的糖类、蛋白质含量较高但这类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香蕉是三倍体,花生、大豆、马铃薯是四倍体、小麦、燕麦是六倍体)7、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物种配子染色体数,叫单倍体。

相对于动物,植物的单倍体更多见。

(有花药培育而成的植株、雄蜂、雄蚁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自然条件下,单倍体植物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注意A、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B、关于几倍体的判断,标准看生物发育的起点。

起点是卵细胞或精子,不论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

起点是受精卵,其发育个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C、单倍体的染色体组取决于本物种是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或更多倍体。

8、非整倍体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等的增加和减少。

(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特纳氏综合征;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常染色体: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征)杂交育种应用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概念: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集优)过程:杂交(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选择(从F2中选择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纯合化(连续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选优自交)若干次传种注意1、常规的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2、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3、杂交育种并非都需要连续自交,如:培育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

4、杂交育种操作简单,但一般所需时间较长(缺点)。

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P亲本A ×亲本F1F2中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隐性优良品种的培育P亲本A×亲本F1F2选出隐性性状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提高了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方法辐射诱变:如X射线、紫外线。

(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而产生断片,同时也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变。

)化学诱变:化学药剂如秋水仙素(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替换等的变化。

)特点1、提高突变频率,为育种创造出丰富的原材料。

2、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但因为突变是多方向的,需要筛选。

3、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农作物方面: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黑龙五号大豆;微生物方面:青霉菌;动物方面:家蚕)单倍体育种(染色体畸变)概念: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子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特点: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其本身没有经济价值,但经过诱变其染色体加倍,可成为可育的纯合子,就成为选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过程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例:1、有常规方法获得F12、将F1的花药放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花粉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发成幼苗。

3、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

特点1、缩短了年限。

2、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畸变)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特点1、主要存在于动物界。

2、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质含量高、抗逆性强。

3、植株茎秆粗壮、叶片、种子、果实较大。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注意只能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反正可以得到三倍体种子,但会因为珠被发育成硬厚的种皮,而到不到无籽的目的。

无籽番茄:生长素无籽葡萄:赤霉素注意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一直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2、单倍体育种包括两个阶段: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同源八倍体:一个细胞异源八倍体:不是一个细胞转基因技术概念: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特点:可以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但相比于其它育种方法,转基因技术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明显。

但同时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危害。

实例:抗冻西红柿(将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抗虫棉生物的进化多样性生物合理的解释:生物的进化统一性物种:某一特定区域内同一生物的集合。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种自然的类群。

生殖隔离:不同种个体间不能互相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多样性:生物界生物种类繁多,在类型上表现出巨大的多样性。

统一性:1、生物界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动物、植物、真菌(三类真核生物)和众多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都具有统一的结构模式-细胞结构。

2、关系较近的生物在生物体层次上存在结构和功能统一的模式。

细胞生物都含有DNA、RNA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单体是相同的,单体的连接方式也是相同的,在细胞中的功能也是相似的,这显示出生物在生物大分子上具有统一的模式。

3、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在生物遗传这个基本过程中,生物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4、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结构有显著差异,但它们缺失由相同类型的分子组成,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

特创论:生物物种是有上帝创造的,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改变;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进化论对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达尔文统一性: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个祖先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模式,所有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由来,所有的植物有一个共同由来,所以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由来,因此,生物界存在严格地统一性。

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等的作用,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种群间发生性状的分歧,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个类型,这就是生物界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