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定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94710ba6c30c2259019e91.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要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1、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
(2)影响: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西周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使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地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3)分封的主体是子弟,可见,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
(4)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但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5)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格局势力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按血缘等级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小宗关系。
(4)作用: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见教材(P4课前提示)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1)背景:“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①经过:灭六国、击匈奴、征南越(凿灵渠)、征“西南夷”(辟“五尺道”)②意义:A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确立:①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最大特点是皇权至上。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丞相(政务)、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九卿和“朝议”制度B评价: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家国同治”。
③郡县制:A由来: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秦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人民版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人民版高一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81d0ce8bd63186bcebbc55.png)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特点二、西周分封制1目的:2分封对象: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4等级:5影响:三、西周宗法制1目的:2内容:3特点:4影响: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2意义:2、军事上: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二、巩固帝国统治1、地方制度:郡县制2、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
3、朝议制度: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三、评价:○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中央官制1、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历朝措施)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1)秦朝:(2)汉朝:(3)唐朝:(4)宋朝:(5)元朝:2、三、选官制度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度的形成(背景、创立时期、评价)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2)设立:(3)特点:(4)职能:(5)评价2、密折制:(1)设立:雍正时。
(2)评价: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加集中。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理藩院:职能: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2)改土归流:始于元代,开始废除于明代,大规模废除于乾隆时期。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入侵(国门洞开)1、背景(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王朝的衰落。
2、过程:(1)侵华史实: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
(2)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记忆通商口岸、割地、影响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1)原因:(2)开始:(3)概况:(4)结果(影响):2、民族危机加深——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主要爱国人士;3、义和团反帝斗争——原因、意义三、左中堂收复新疆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日军侵华(1)局部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
高一历史人民出版社历史提纲_必修一(1,2,3专题)
![高一历史人民出版社历史提纲_必修一(1,2,3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a1a9d1b9f3f90f76c61ba0.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fcddc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2.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一、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朝代,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小诸侯纷争,夏王渐渐失去了权力。
火神杀出来,天子建立皇权,建立国家。
二、商朝:距离夏朝有众多的朝代,其中以商朝最为显著,它的特点是政治上的秩序,文化和经济上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商朝一切都开始走向繁荣,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高峰期。
三、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完整的制度的王朝,以西周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处于统治地位,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封建制度。
在西周时期,礼仪制度逐渐成熟,世袭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丰富的变化,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史的基础。
四、春秋战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出现了封建分封制度的衰落,封建王朝开始衰落,诸侯国纷争不断,出现了强大的诸侯国,自称王者,统治着各个诸侯国,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自觉性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
五、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段历史,他改革了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始终沿用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他还完善了地方政权体系,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六、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最强王朝,他的政治体制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细行管理,建设国家,文化上大力发展,文学、哲学、科技、艺术都得到了伟大的发展。
七、三国:三国时期,三个主要王朝,曹魏、蜀汉、吴国,长期搏斗,文化繁荣,山西邺城长期四代在位,统治了四个世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显著和最繁荣的朝代。
八、两晋:两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六国以上的军事对抗,政治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此时的文学文化开始出现,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九韶、兰若寺石刻等都成为了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财富。
第二部分藏文明一、汉文明:汉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表现,它延续了各朝代的文化传统,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出了崭新的文化表现。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9cba04de80d4d8d15a4fd7.png)
趋势: 趋势: 相权不 断削弱,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废丞相 明成祖时内阁 内阁制形成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会,设公民陪审法庭;废奴 设公民陪审法庭; 隶制
意 义 为雅典民主政 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 公元 1. 地域部落代血缘部落 2. 正式确立了 正式确立了 五百人会议 设五百人会议 提尼 前6C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雅典民主政治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改革 末
4.实行“陶片放逐法” 4.实行“陶片放逐法” 实行
统而不治
共进退 内阁下台
首相 内阁
议会
解散议会
第 2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87年宪法的颁布 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 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制定:1787年 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联邦宪法, 1787年宪法。 年宪法 联邦制 2、宪法的主要内容 三权分立的体制
特征:人民主权、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改革 时 间 主 要 内 容 梭伦 公元前 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改革 6C初 设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 公民大会, 6C初
2、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内容: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7c3d44e45c3b3567ec8b27.png)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西周的两项重要制度是什么?4、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权利与义务、作用各是什么?5、宗法制的含义、核心、特点各是什么?第二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先后灭掉的六个国家及意义各是什么?2、秦巩固扩大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提示:北方、南方、西南)3、秦实行郡县制的具体规定与意义是什么?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有哪些(郡县制的特点)?4、秦中央“三公”职责各是什么?5、皇帝制有哪些特征?第三节汉到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与强化1、西汉、唐代、宋代、明代限制相权的措施各是什么?2、秦代、西汉、东汉至元、明清监察官吏的措施各是什么?3、元朝的行省制是怎样规定的?有什么意义?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含义? 察举制的作用? 科举制的评价?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代内阁制的形成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 措施? 影响?明成祖设立内阁的原因特点2、军机处是何时设置的?地位如何? 职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轨迹是什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1、近代列强发动过哪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各是什么?(课本24页表格)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3、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4、瓜分狂潮的原因、开端及其影响?5、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原因、实质及其影响?第二节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2、黄海战役有哪几位爱国将领?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及反割台斗争的意义各是什么?4、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及意义各是什么?5、近代列强末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五次侵华事变的名称和影响各是什么?2、侵华日军的罪行有哪些?3、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哪四种力量?各做了什么?4、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式是什么?有何意义?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抓住几件大事)6、八路军与新四军的领导人各是什么?7、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哪些重要会战?8、平型关战役与台儿庄战役各自的意义是什么?9、1935——1937年中共召开的会议有哪些?各作出什么决定?(遵、瓦、洛、七大)10、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有哪些?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2、太平天国兴起的标志,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各是什么?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失败原因是什么?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第二节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口号各是什么?2、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性质及意义各是什么?3、武昌起义的领导、主力、成果?起义后的革命形势怎样?4、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成立时间? 国旗纪年各是什么?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意义各是什么?6、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革命果实被篡夺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有哪些功绩?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的口号和主力、原因、意义各是什么?2、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决定及意义是什么?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方式、标志各是什么?4、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是什么?5、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各是什么?6、八七会议的决定有哪些?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情况?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土地革命的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7、五次反围剿的概况8、遵义会议的决定及意义各是什么?长征的原因、起讫时间、意义?9、解放战争的开始的标志?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战役的名称是什么?国民党统治结束的标志?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及其意义有哪些?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重要决定各是什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召开的时间、讨论的中心问题及通过的决定、文件各是什么?3、《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政权性质和地位各是什么?(地位临时宪法)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哪些?5、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意义各是什么?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7、政协制度的形成过程?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5个省级自治区是什么?10、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转折1、中共八大召开在哪一年?对政治建设的有哪些贡献?2、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导火线及标志各是什么?3、文革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原因? 提出的过程? 含义是什么?2、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的过程?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回归的原因是什么?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真正停火是什么时候? 海峡两岸交流的“三通”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九二共识是什么? 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 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外交政策是什么?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的方针名称、含义、意义各是什么?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什么意义?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三件大事指什么?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场景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5、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什么?6、亚非会议的时间是什么?周恩来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与“异”各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7、“万隆精神”指什么?第二节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三件大事是指什么?2、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联合国大会是哪一届?意义?原因?3、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文件是什么?中美建交的时间?中美建交有何意义?原因?4、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关于台湾问题是如何述的?5、中日建交的文件、时间、意义各是什么?第三节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依据是什么(背景)?调整的内容有哪些(目标、政策、出发点)?2、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不结盟)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前提示)5、中国参加和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时间各是什么?6、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做过哪些事?(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7、“新型区域合作”之意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一二节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卓尔不群的雅典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城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雅典城邦的突出表现有哪些?3、梭伦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改革的内容经济和政治方面有哪些?该如何评价?4、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及其意义?5、希波战争时间及其意义?6、伯里克利时代高度民主体现在哪些方面?7、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第三节罗马人的法律1、罗马习惯法是指什么?2、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颁布的背景是什么?3、《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积极作用?4、公民法的含义? 公民法内容有哪些特点?5、万民法的含义是什么?颁布的原因是什么?万民法有哪些特点?6、万民法比公民法有哪些突破?7、自然法之父是指谁?自然法观念是指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8、古罗马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它的地位该如何评价?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1、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颁布》的时间? 目的?作用?3、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内阁制的确立与完善内阁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英国第一任首相是谁?英国责任阁制形成的时间是什么?形成了哪些惯例?英国内阁制有什么特点(就是内阁制的影响)?4、英国代议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改革的原因? 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作用? 议会改革的趋势?5、英国君主立宪政治有哪些特点?(见课前提示)第二节美国1787年宪法1、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2、1787年宪法的内容?联邦体制(中央与地方) 中央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3、1787年宪法有哪些积极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4、1787年宪法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矛盾的?5、美国第一次总统大选的时间是什么?6、美国联邦体制有哪些积极作用?7、美国两党制的“两党”是指什么?本质上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第三节民主政治的扩展1、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法国确立了什么政体?宪法的内容是什么?法国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2、德国民主政治确立的背景? 德国统一的方式是什么?德意志宪法的内容是什么?德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德国民主政治确立的作用?3、欧美代议制确立的原因? 方式? 代议制的特点? 代议制的作用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名称各是什么?3、空想社会主义者三个代表人物是什么?如何全面评价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什么?5、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指什么?7、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是什么?1848年2月发表的纲领是指什么?8、《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第二节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巴黎公社的原因、成立时间、政权性质。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2230a4284ac850ad0242ef.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311018f18583d049645915.png)
1、分封制: (2)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4)影响:a、积极:加强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 b、消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分裂割据埋下祸根。
2、宗法制: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中央:皇帝制度的创立与三公九卿制(2)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制度:a、创立者:嬴政(秦始皇)b、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③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消极: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压榨人民,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1、刺史制度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1)三省职权: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皇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位高权重!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又设“中朝”制约相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政权。
P14/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
汉朝:实行郡国并立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7a887d02768e9951e73880.png)
(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概念: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b.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众弟兄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c.等级: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最终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旧的-了解)①目的:为维护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②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a.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b.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c.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制度。
④与宗法制关系:⑤影响:A.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B.消极: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王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新增的)⑴建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⑵疆域:(P9地图)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至南海,东北至辽东。
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⑴创立:秦国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被沿用。
⑵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太尉(秦朝最高军事长官,主管军事)。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人教)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b31c1724bd64783e09122bce.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人教)第一单元一1、夏、商、西周有哪些政治制度?2、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地位分别是什么?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3、王位世袭制从哪个朝代开始?特点是什么?它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吗?说说理由。
4、夏商时期建立了怎样的一套行政管理制度?5、周朝建立的时间及人物?都城在哪儿?6、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特点及影响(积极、消极)分别是什么?受封的诸侯有怎样的义务和权利?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的目的、最大特点、作用、深远影响分别是什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8、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二1 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三种制度?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它存在哪两种矛盾?这两种矛盾的趋势如何?特点及影响?(积极、消极)简述它形成的发展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如何?3 秦统一的条件、时间、人物、意义分别是什么?秦朝建立的背景、时间、人物、都城?4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皇帝有哪些权力?中央包括哪些官职?职能是什么?秦朝为什么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区别?5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直接、深远)三1、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2、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加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总体上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3.试述汉、(唐)、北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有什么意义?5.试述汉、唐、北宋、(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6.唐朝三省六部的名称及职能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深远影响?唐朝和元朝都有中书省,有什么区别吗?7.列举汉、魏晋南北朝、隋的选官制度。
他们选官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并总结发展的趋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929539866fb84ae55c8d10.png)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确立:(1)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职责:了解即可。
(3)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4)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1)背景:秦统一中国;吸取西周分封制弊端。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4.影响:(1)积极:西周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西周的宗法制1.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他们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因此由血缘关系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
②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强化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分封制) 3.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e57cd850e2524de5187efb.png)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096779a417866fb84a8e35.png)
高考历史复习线索-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思路:找准主语—谁专制-皇帝;中央包括什么-中央、地方的官制皇帝是主角,中央、地方的官制是配角,主角和配角之间加个合适的动词,就是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
延伸思路:一个历史术语的理解要紧扣“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
“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的思维套路都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举例: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背景:经济-铁器牛耕推广,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商鞅变法成功思想文化-法家思想发展内容:(此事例为政治事件,找准主语就可推断出来其内容-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员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此处只需知道三公的职权,九卿不需掌握)地方官制-郡县制影响:经济-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积极影响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是暴政害民。
思想文化-积极影响是统一文字利于文化发展。
消极影响是控制思想。
3、具体考点:(每个官职都需记住其具体的职权内容)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思路举例:分封制-(谁封谁?)周王(主角)分封诸侯(配角);(目的?)周王为巩固统治;(内容?)周王(主角)与诸侯(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初期巩固统治,后期导致分裂。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外朝三省六部制一参参知政事行政二府中门门下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盐铁度支)一府中书省两院宣政院西藏和佛教事物枢密院军事废丞相置内阁军机处地方官制郡县制刺史(监察)推恩令藩镇割据收精兵(军事)文官知州+通判(行政)转运使(财政)行省制路府州县宣慰司三司选官制度发展-西周世袭制、秦朝军功制、汉朝征召和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利弊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2a1852cf84b9d528ea7a49.png)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分封制 p6
1. 概念:分封,即“封邦建国” 。 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 拱卫王室。
2. 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3. 分封的对象: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 权利: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世袭统治权
秦朝以前,采用世官制和军功爵制。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 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C. 演变: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备于唐朝,明清八股取士,清朝( 1905 年)被废除 。 D. 科举制度的影响 a. 积极性: ①将读书、考试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②打破了贵族世袭官职局面,削弱士族门阀势力; ③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选官范围和封建统治基础。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尊师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⑥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都有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b. 消极性: ①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③科举制度也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和文字。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p9-10
1. 含义: ①专制主义: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 2. 萌芽—战国:
理论源于法家思想,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中得以实践。 3. 确立—秦朝: p10 ( 1) 皇帝制度(专制主义)的建立 ①由来:三皇五帝传说 ②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③本质:君主专制 (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p10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基本矛盾: P13 ①君权 VS相权—君权加强 ②中央 VS地方—中央集权加强 2. 演变: ( 1)巩固—汉朝:“汉承秦制”
①中央: P13 频繁更相;设“中朝”(内朝) P13重点 ——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地方: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藩; 东汉改“刺史” 为“州牧” ,州、郡、县三级 。
分封制。
(2)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影响:
A. 积极性
凝聚亲族,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B. 局限性
男尊女卑,分裂割据
三、特点关系为纽带 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5. 义务:镇守疆土、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6. 作用 :
A. 积极性
初期巩固统治, 拓展疆域; 使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
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B. 消极性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分裂
二、宗法制 (1) 含义
以血缘关系定亲疏 ,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它们是
西周的两大整治支柱。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 秦统一中国: p8-9
(1)BC221年,灭六国,结束割据混战局面。 (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 (3)南征岭南 、置郡, (4)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巩固并拓展疆域。 (5)修驰道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设 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 三省。尚书省下设 吏、 户、礼、兵、刑、工 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 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B. 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 ,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民 主性,本质是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②选官:科举制 P15 A. 概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朝(605 年)开始实行, 到清朝(1905 年)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B. 背景:
与分封制相比较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稳定。 ⑤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官僚制度 取代 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 。 (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①对秦的影响: A.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 成起了重要作用; B. 秦朝依靠君主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 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与完善。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管官员。 朝议制度的内容与认识 秦朝, 皇帝百官公卿 ,军国大事—— 集思广议,减少决策失误 (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p9 ①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 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 ③郡县制影响:
③监察: P14 刺史制度
④选官: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秦以前是“世卿世禄”制度,分封制,依照血缘世袭。 B. 汉代提拔民间人才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
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C. 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 2)完善—隋唐: ①中央:三省六部制 P13 A.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