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解剖学课件
颅脑正常解剖ppt

它包括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 下后动脉等分支,这些分支在颅内进 一步分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
椎-基底动脉系的血流可以通过经颅 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 进行检测,以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
THANKS
颅脑正常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池 • 脑血管解剖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额骨
位于颅骨的前部,构成脑颅的 前额和顶部,参与眶、筛骨和
上颌骨的连接。
顶骨
位于颅骨的中部,构成脑颅的 顶部,具有保护大脑和维持颅 内压力的作用。
面神经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感觉。它分为三个部分:鼓索、膝状节和颅内的 面神经管。
面肌瘫痪是面神经损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口角下垂、流口水等。面肌痉挛也是面神经的一种病变。
听神经
听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负责传导听 觉信息。它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 成,终止于大脑听觉中枢。
VS
小脑
位置与结构
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 面,分为左右两个小脑半 球。
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肌肉活 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 眼球运动以及控制姿势和 步态。
与大脑的联系
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存在 密切的联系,通过复杂的 神经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 整合。
03
脑神经
嗅神经
01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负责传 导嗅觉。它由鼻腔嗅粘膜的嗅细 胞发出,终止于大脑嗅觉中枢。
脑室的功能
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脉络丛产生,并循环流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的 循环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调节颅内压力和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
颅脑解剖图谱PPT

02
大脑解剖
大脑半球
大脑左半球
主要负责逻辑、分析、语言等功能,与数学和科学技术等抽象思维有关。
大脑右半球
主要负责空间、直觉、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等功能,与音乐、绘画和情感等感性 思维有关。
脑干
延髓
控制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血压。
桥脑
协调眼球运动和面部表情,参与睡眠和觉醒的调节。
中脑
处理视觉信息,调节瞳孔反射。
01
02
03
前颅底
包括额骨、筛骨和蝶骨, 主要容纳脑的额叶和顶叶。
中颅底
包括颞骨和枕骨,主要容 纳脑的颞叶和枕叶。
后颅底
包括枕骨和斜坡,主要容 纳脑的延髓和小脑。
骨缝与骨孔
骨缝
颅骨之间的连接处,包括前囟门 、后囟门等,对新生儿脑发育有 重要作用。
骨孔
颅骨上的一些开口或裂隙,如枕 骨大孔、眶上孔等,为神经和血 管提供通路。
第三脑室的作用是维持颅 内压的稳定和缓冲脑部受 到的冲击。
第四脑室
01
第四脑室是位于小脑和延髓之间的空腔,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
02
第四脑室分为左右两个,通过中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通过外侧孔与 枕骨大孔相通。
03
第四脑室内有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对维持颅内压的稳定起到重要 作用。
04
第四脑室通过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脑 脊液。
小脑
小脑前叶
01
参与平衡和协调运动。
小脑后叶
02
与空间感知和手部精细运动有关。
小脑扁桃体
03
调节自主运动和姿势控制。
03
脑神经
嗅神经
01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负责传导嗅觉信 号。
颅脑解剖学ppt课件

31
髓质: 根据纤维联系的形式、方向和长短,可分为三类:
1. 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回、叶间皮质 的纤维。
弓状纤维
扣带束
下纵束
32
2.连合系: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1)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相应部位 (2)前连合:连结两则颞叶和嗅球。
干 胼胝体
93
大脑动脉环
94
大脑动脉环
95
96
97
脑的静脉
浅组 深组
静脉窦 大脑内静脉
浅组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98
99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100
101
谢谢!
脑神经与脑相连的部位
55
Ⅰ→筛孔 Ⅱ→视神经管
脑 神
Ⅲ →眶上裂
经
Ⅳ →眶上裂
进
Ⅴ-1→眶上裂 Ⅴ-2→圆孔
出 颅 腔
Ⅴ-3→卵圆孔
的
Ⅵ →眶上裂
部
Ⅶ →内耳门
位
茎乳孔
Ⅷ →内耳门
Ⅸ →颈静脉孔
Ⅹ →颈静脉孔
Ⅺ →颈静脉孔
Ⅻ →舌下神经管
56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48
(1)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 进化发生上最早; 传入纤维主要来自脑干网状结构。 传出纤维至下丘脑、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中线核 板内核
广泛皮质区
网状核
纹状体 脑干网状结构
49
(2) 特异性中继核(旧丘脑) 进化发生较晚; 接受上行的特异性感觉传导束的纤维; 传出纤维投射至特定的大脑皮质功能区。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保护作用
调节作用
代谢作用
信息处理作用
颅脑的功能
01
02
03
04
02
颅盖骨解剖
组成
颅盖骨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构成,具有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特点
颅盖骨具有坚固性、完整性和弹性,同时具有可塑性和防御性。
颅盖骨的组成与特点
颅盖骨内有一层板障,可增强骨的坚固性和弹性。
板障
静脉窦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位于颅盖骨内。
06
小脑与脑室解剖
小脑的解剖结构
侧脑室是位于大脑左右半球内的腔隙,形状不规则,上为胼胝体,下为尾状核。
侧脑室
第三脑室是位于中脑和后脑之间的腔隙,形似蜗牛壳,顶部朝前上方。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上通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第四脑室
脑室的解剖结构
小脑功能
小脑主要调节躯体运动,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
循环
脑脊液沿着脑室、脑池和脑裂等管道进行循环。
产生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
吸收
脑脊液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完成循环。
脑脊液的循环过程
脑脊液的功能
脑脊液可以缓冲大脑和脊髓,减少外部冲击对它们的伤害。
缓冲
脑脊液为大脑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代谢废物。
营养
脑脊液可以调节颅内压,保持大脑内部环境的稳定。
神经核主要负责处理各种感觉信号和运动信号。
网状结构是脑干内的重要神经网络。
脑干的血液供应
脑干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脑干的血液供应具有双重供血系统,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
基底动脉在脑底部形成一条动脉弓,为脑干提供丰富的血供。
《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

颅脑解剖学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来颅脑解剖学将更加深 入地研究大脑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大 脑的工作机制。
跨学科整合与合作
颅脑解剖学将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 学科进行更紧密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推动对大脑 的深入理解。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颅 脑解剖学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手段 学的兴起,颅脑解剖学得到了初
步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 、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 科的快速发展,颅脑解剖学得到
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颅脑解剖学基础知识
颅骨解剖
颅骨是头部的骨性结构,主要 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额骨、顶骨、枕骨 、蝶骨和颞骨等,主要起到保 护大脑的作用。
神经生理学应用
神经生理学是研究脑功能的科学,与 颅脑应用解剖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脑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 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和功能调节 。
颅脑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生 理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理 论基础。同时,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结 果也为颅脑应用解剖学提供了新的研 究思路和方法。
03
颅脑解剖学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是颅脑应用解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 过对颅脑解剖学的研究,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 的结构和功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地了解脑组织的结构、位置 和毗邻关系,以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颅脑应 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颅脑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将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 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人脑与机器的交互和 调控。
颅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目录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脊液 • 脑血管与脑血流 • 临床病例分析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脑颅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等, 主要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 等,主要起到保护面部器官的作用。
颅盖骨的骨性结构
颅盖骨由多块大小不同的扁骨组成, 其形状和位置与大脑的形态相匹配, 能够为大脑提供足够的保护。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针对 不同的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
神经系统肿瘤病例
神经系统肿瘤概述
神经系统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可发生在脑、脊髓、神经根等部位,分为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两类。
脑室系统
脑室定义
脑室壁结构
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腔,主要容纳脑 脊液。
脑室壁由室管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具有分泌和吸收脑脊液的功能。
脑室类型
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每个脑室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产生方式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壁的脉络丛产 生,富含离子和蛋白质。
循环路径
脑脊液从侧脑室开始,经过第三 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 最终经由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
脑血管疾病病例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
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02 03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 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是由于脑血 管破裂出血所致。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废物清除:脑脊液 可以带走脑组织产 生的废物,保持脑 组织的清洁
维持脑压:脑脊液 可以维持脑压,保 持脑组织的正常功 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脑回等。
大脑的功能包 括认知、情感、 运动、语言、 记忆、注意力、
决策等。
大脑的解剖结 构与功能相互 关联,不同的 脑区负责不同
的功能。
额叶:负责认 知、决策、情 绪和社交行为
顶叶:负责空 间感知、注意 力和语言理解
枕叶:负责视 觉信息处理
颞叶:负责听 觉、语言和记
忆
边缘系统:负 责情绪调节和
记忆
脑膜与脑池解剖
蛛网膜:位于硬脑膜与软脑 膜之间,充满脑脊液
硬脑膜:位于颅骨内面,与 颅骨紧密相连
软脑膜:位于蛛网膜与脑实 质之间,与脑实质紧密相连
脑膜窦: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通
道
脑池是颅腔内的空腔,位于大脑和脑膜之间 脑池的主要功能是缓冲脑组织,防止脑组织受到损伤 脑池还具有调节脑脊液循环的作用,维持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脑池的形状和大小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
脑干内的神经 核团包括:延 髓、脑桥、中
脑
延髓内的神经 核团包括:延 髓呼吸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 枢、延髓吞咽
中枢等
脑桥内的神经 核团包括:脑 桥呼吸中枢、 脑桥心血管中 枢、脑桥吞咽
中枢等
中脑内的神经 核团包括:中 脑呼吸中枢、 中脑心血管中 枢、中脑吞咽
中枢等
● 脑干内的传导束包括: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外侧丘系、顶盖脊髓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 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 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 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 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丘脑束、顶盖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2023颅脑正常解剖•颅脑解剖总论•脑的解剖•颅脑局部解剖•颅脑断层解剖目录01颅脑解剖总论颅脑解剖是研究脑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提供基础理论和应用依据。
定义和目的颅脑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神经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颅脑解剖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发展历程颅脑解剖概述1 2 3脑膜是覆盖在颅骨内面和脑表面的三层薄膜,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对脑起保护、支持和营养作用。
脑膜脑池是脑表面和脑室之间相互连通的间隙,其中充满了脑脊液,为脑提供缓冲和保护。
脑池脑室是脑内部的四个空腔,包括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其中充满了脑脊液。
脑室学习技巧颅脑解剖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如通过模型和标本进行观察、绘制和标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等。
学习资源颅脑解剖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期刊杂志、网络课程等,以便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学习目标颅脑解剖学习的目标应该明确,应该从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02脑的解剖脑膜01脑的三层膜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对大脑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脑池02容纳脑的各部分结构,包括脑室、脑池和脑裂大脑沟回03大脑表面凹凸不平的沟和裂,增加大脑皮层的面积和神经元数量1 2 3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思考、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神经功能大脑皮层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细胞,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联合细胞神经元连接大脑各部分结构的纤维,包括锥体束、基底神经节和联合纤维神经纤维束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神经保护大脑具有自我保护机制,如血脑屏障和神经胶质细胞等,能够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侵害脑的血管和神经保护03颅脑局部解剖额叶包括初级运动皮质、前运动皮质、前额叶皮质等,负责调控随意运动、肌张力、感觉冲动等信息处理。
颅脑基本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28
29
30
松果体
31
正常解剖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匀等信号,其上缘平直或略
凹陷,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为“6, 8, 10, 12”(mm)原
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仍 为高信号),反应正常抗利尿激素功能的完整
性(下丘脑、漏斗及垂体后叶轴)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61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 缘之间
62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 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 钩。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 内动脉、垂体蒂、动眼神经、鞍背等。
63
64
正常解剖 脑池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 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
和颞下回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6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与位于 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正常解剖
端脑(大脑)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脑 小脑
脑的组成
1
2
端脑(大脑)
3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深 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回、外侧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回、额下
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小脑损伤的症状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共济失 调、协调障碍、平衡失调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 日常生活。
脑干
脑干的解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 分,包括延髓、桥脑和中 脑。
脑干的功能
脑干负责许多重要的生命 维持功能,如呼吸、心跳 、觉醒等,还参与感觉和 运动的传导。
脑干损伤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另一主要供血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后2/5部分和小脑的 血液。
它起始于锁骨下动脉,在颅内分支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 桥动脉和基底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负责维持平衡和协调功能。
脑底动脉环
脑底动脉环是由多条脑底动脉组成的环 状结构,主要位于颅底下方。
它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 后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
脑池
脑池是脑表面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内 有脑脊液充盈。
常见的脑池有侧脑室、第三脑室、第 四脑室等,它们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 部分。
脑池的存在使得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活 动度和缓冲作用,减少外界对脑组织 的冲击。
01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外层的灰质结 构,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 个主要区域。
脑干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 碍、瘫痪、感觉丧失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01
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是脑的主要 供血动脉之一,负责 供应大脑前3/5部分 的血液。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负 责处理感觉、运动和 认知功能。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 在颅内分支为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眼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同的功能区域。
沟回的形成和个体差异与人类的 认知和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如语 言、运动和空间能力等方面的表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培训课件

质。
维持颅内压稳定
02
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保持颅内压的稳定,以维持大脑的正常
生理功能。
参与神经传导
03
颅内血管与神经元共同参与大脑的神经传导,实现大脑与身体
各部分的信号传递。
淋巴管的解剖结构
头面部浅淋巴管
主要收集头皮、面部和颈部的淋巴液。
深部淋巴管
位于颅内各结构之间,与血管伴行。
淋巴管的功能和作用
脑干的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脊髓和大脑的主要通 道。
脑干由三个部分组成:延 髓、桥脑和中脑。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分, 连接脊髓和桥脑,主要控 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心 跳、呼吸等。
中脑位于桥脑之上,是视 觉和听觉信息传递的关键 区域。
桥脑位于延髓之上,连接 延髓和中脑,是大脑与身 体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 道。
02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 外层的灰质结构,负责 处理信息、控制运动和 感觉等功能。
03
大脑髓质是大脑半球内 部的灰质结构,主要负 责调节神经传导和内分 泌等功能。
04
大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 维构成,负责连接大脑 不同区域,传递信息。
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区
01
02
03
04
额叶
负责思考、决策、计划和抽象 思维等功能。
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 脑干,下至尾骨。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 包含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白质 包含轴突和神经纤维束。
脊髓分为31个节段,每个节段 支配一定的身体区域。
脊髓的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脊髓是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 重要通道,负责传递大脑对身体
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号。
反射作用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 4、第五脑室: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又称为 透明隔腔,与第三脑室相通,有时形成囊肿 阻塞室间孔引起颅内高压。
§ 5、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 Verga氏腔,借穹隆前柱与第五脑室相隔。
颅脑正常解剖
§ (二)蛛网膜下腔 § 脑蛛网膜在脑沟、脑裂处与软脑膜之间形成
宽窄不一的蛛网膜下间隙,内含脑脊液。某 些部位局部宽大称为脑池。主要有:鞍上池、 环池、四叠体池、外侧裂池、大脑纵裂池、 桥池等。CT图像上均显示为低密度影(脑脊 液密度)。
大 学
额叶
半卵 圆中 心
颅脑正常解剖
顶叶
额叶
顶 叶 大脑镰
半卵 圆中 心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大脑镰
顶 叶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顶 叶Βιβλιοθήκη 大脑镰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教中 研医 室药
大 学
颅脑正常解剖
王影成 江像都
颅脑正常解剖
§ 六、脑质:分皮质与髓质,两者CT值相差为 7.0±1.3Hu,在青少年为5.0±0.6Hu,皮质 高于髓质,因此在CT图像上可以分辨。
颅脑正常解剖
§ 1、脑叶:分额叶、颞叶、枕叶、顶叶,脑叶 之间虽无明确分界,但根据颅盖骨及脑室、 脑池等结构,CT上能对病灶准确定位
颅脑正常解剖
§ 2、大脑基底节及其周围结构:基底节为大脑 半球内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 状核和杏仁核。豆状核外侧为壳,内侧为苍 白球,豆状核内界为内囊,外界为外囊。豆 状核外侧依次为外囊、屏状核、岛叶。内囊 与外囊在传统上均显示为低密度,容易辨认。
颅脑解剖PPT

脑脊液循环
谢谢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
脑幕下方,脑 干的背侧。
重约150g
小脑下面观
小脑扁桃体
小脑的功能:是运动调节中枢,调 节同侧骨骼肌运动。
1)调节肌张力 2)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3)协调随意运动
受损后,同侧肌张力降低; 平衡失调; 共济运动失调; 运动性震颤。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动眼神经
大脑脚 三叉神经
后 交 通 动 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基
底
动
脉
的 迷主
脑
路要
桥 动
动分
脉
脉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前大 交 脑大 通 前脑 动 动中 脉 脉动
脉
大
后
脑
交
后
通
动
动
脉
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三、大脑的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群, 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 脉注入直窦.
颅中窝
颅骨
颅后窝
颅前窝 枕骨大孔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脑
端脑
端脑
间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脑干}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端脑的外形
大 脑 纵 裂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 面、内侧面和下面。
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岛 叶
侧脑室
髓质
基底核
小脑 Cerebellum
颅脑解剖
颅脑解剖ppt课件

31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 叶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2
颞上沟
颞下沟
颞叶
Temporal lobe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33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
枕叶
Occipital lobe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胼胝体沟
6
7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8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9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
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 (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展神经
48
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49
脑干
Brain stem
脑
Brain
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42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43
穹隆连合
44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45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颅骨解剖ppt课件

下颌神经
颈静脉孔
内听道
枕斜骨坡 枕骨 大孔
颅后窝
乙状窦压迹
颅骨
上面观
颅底
颅后窝
颈内动脉管外口 破裂孔
枕骨 斜坡
枕骨 大孔 颈静脉孔窝
颅骨
颅底 下面观
卵圆孔
棘孔
前垂直线
后垂直线
中垂直线
上横线 下横线
主要标记线:
1)下横线:自眶下缘 至外耳门上缘的连 线。
2)上横线:自眶上 缘向后画一与下横 线相平行的线。
面颅
颧骨
颧骨
颧骨
前面观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面颅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
鼻骨、
面颅
鼻
骨
鼻骨
前面观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面颅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
鼻骨、泪骨
面颅
泪骨
泪骨
前面观
泪腺
泪小管 泪囊
脑颅骨共有多少块?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面颅骨
不成对的:犁骨、 成对的:
犁骨
面颅
犁骨
下面观
面颅
犁骨 面 冠状
犁骨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面颅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 成对的:
下颌骨
面颅
下颌骨
前面观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面颅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 成对的:
前面观
颧突 颞窝
外耳门
乳突
Inferior view 岩部
颅脑应用解剖学授课PPT

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 解和控制,如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 和金刚烷胺等治疗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则 包括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和护理等,以帮助
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详细描述
颅盖骨是覆盖大脑的骨性结构,主要由顶骨和枕骨组成,具有保护大脑的功能。颅底骨 位于颅骨底部,与脑底部的结构相对应,具有支撑脑部、保护脑组织的功能。面颅骨则 包括下颌骨、颧骨、鼻骨等,是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面部、保护口腔和鼻腔
的功能。
颅骨的生长与发育
总结词
颅骨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和 激素等。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 和蛛网膜下腔之间的流动,有助于 维持颅内压和脑的正常功能。
脑脊髓的免疫系统
脑脊髓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脑脊髓免疫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中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
疫器官等。
免疫细胞的作用
02
免疫细胞在脑脊髓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能够清除病
原体、坏死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
球负责不同的功能。
小脑
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
脑膜
保护大脑和脊髓,并为其提供 营养。
颅脑解剖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医学专业基础
颅脑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 基础学科,为医学专业学 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
疾病诊断和治疗
了解颅脑的结构和功能有 助于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诊断和治疗。
手术操作
颅脑解剖学知识对于神经 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至 关重要。
小脑与脑干的神经联系
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
胼胝体
压部
膝 嘴
前连合
后连合
学习交流PPT
33
(3)穹窿连合:连结两侧海马。 胼胝体
穹窿连合
海马
学习交流PPT
34
3.投射系: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投射纤维主要经过内囊。
内囊
丘脑
尾状核
杏仁核
豆状核
学习交流PPT
35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1) 位置: 位于尾状核、丘脑 和豆状核之间 。
学习交流PPT
37
脑室
侧脑室
学习交流PPT
38
侧脑室上面观
前角 体部 后角
学习交流PPT
下角 三角区
39
间脑 diencephalon
学习交流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
间脑的外形和分部
1.背侧丘脑
Thalamus 2.下丘脑
Hypothalamus 3.上丘脑
Epithalamus 4.后丘脑
Metathalamus 5.底丘脑
额上沟 额上回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 中央后回
额中回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额下回 外侧沟
颞上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中回
学习交流PPT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顶 枕 沟
颞下回 枕前切迹
14
端脑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 中央旁沟 扣带沟 扣带回
胼胝体沟
胼胝体
边缘支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穹隆
钩
嗅沟
海马沟
侧副舌回 视区
书写中枢
学习交流PPT
21
③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区受损,产生感 觉性失语症。
听觉性 语言中枢
学习交流PPT
22
④ 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在角回 (39区)。此区受损,产生失读症。
视觉性 语言中枢
学习交流PPT
23
动前感后听颞横,内脏边缘视枕距; 额中书,额下动,颞上听,角视通。
学习交流PPT
24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1. 侧脑室 2. 基底核 3. 大脑半球的髓质 4. 大脑皮质
学习交流PPT
25
脑室系统
左、右侧脑室 ↓ 室间孔 第三脑室 ↓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学习交流PPT
26
学习交流PPT
侧脑室
27
2.基底核
(basal nucler)
18
(4)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5)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嗅觉区
学习交流PPT
视区
19
语言中枢
①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44、 45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
运动性 语言中枢
学习交流PPT
20
②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 质之中的核团,总来称为基底核 basal nuclei :
尾状核 caudate nucleus
豆状核 lentiform nucleus
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属边缘系 统
屏状核 claustrum 联系和功能不明
学习交流PPT
28
纹状体(corpus striatum)
尾状核和豆状核借内
囊相分割,但二核在
它们前部的腹侧,靠
近脑底处是相互连接
的,故此二核合称为 尾状核
纹状体。 尾状核:头、体、尾 豆状核:壳 苍白球
壳 苍白球
从发生上看,苍白球
更为古老,称为旧纹
状体,尾状核和壳称
新纹状体。
是锥体外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躯体运
动调节有关
学习交流PPT
29
Caudate nucleus
putamen
amygdala
Internal capsule
Caudate nucleus putamen
学习交流PPT
30
功能:
纹状体:运动的调节,损伤后,病变主要为运 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
①旧纹状体病变: 巴金森氏病,运动减少, 肌张力增高。
②新纹状体病变:舞蹈病,运动增加,肌张 力下降。
颅脑解剖基础
学习交流PPT
1
一、颅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学习交流PPT
4
颅底外面观
前部 中部 后部
学习交流PPT
5
2、脑: 包括端脑、间脑、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学习交流PPT
6
端脑 Telencephalon
学习交流PPT
7
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沟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学习交流PPT
15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躯体运动区
学习交流PPT
16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躯体感觉区
学习交流PPT
17
(3)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区)。
颞横回
学习交流PPT
每个半球覆盖表层的灰质称 大脑皮质,皮质深方是髓质。 在半球的白质中,包藏着端 脑的室腔——侧脑室;灰质 团块——基底核。
学习交流PPT
8
端脑的外形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学习交流PPT
11
额叶
顶
叶
颞叶
学习交流PPT
枕 叶
12
岛叶
学习交流PPT
13
端脑背外侧面
(2) 分部: 前脚:尾状核和豆 状核之间。 后脚:丘脑和豆状 核之间。 膝:前、后脚汇合 之“V”尖处。
学习交流PPT
前脚 膝
后脚
36
(3)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尾状核
前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后脚 :
皮质核束 丘
皮质脊髓束 脑 皮质红核束
豆状核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听辐射 视辐射
杏仁核:属边缘系统。 屏状核:功能未明。
学习交流PPT
31
髓质: 根据纤维联系的形式、方向和长短,可分为三类:
1. 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回、叶间皮质 的纤维。 弓状纤维
扣带束
下纵束
学习交流PPT
32
2.连合系: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1)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相应部位 (2)前连合:连结两则颞叶和嗅球。
Subthalamus
学习交流PPT
41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学习交流PPT
42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学习交流PPT
43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丘脑 内囊
下丘脑 底丘脑
学习交流PPT
44
背侧丘脑的内部结构
外髓板 网状核
外侧核
内髓板 背内侧核
前核 中线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学习交流PPT
45
板内核
枕核
后外 背外侧核 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外侧核
学习交流PPT
腹中间核 腹前核
46
核团分类
以内髓板为界: 前核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外侧核群
背侧组: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和枕核 腹侧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学习交流PPT
47
按进化程序先后: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 中线核、板内核和网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