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测试试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测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cc2d18ad02de80d4d840ca.png)
年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试题————————————————————————————————作者:————————————————————————————————日期:区域的概念: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认为",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社区的概念: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任何一个社区都具有下列基本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员有基本相同的职业,比较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关系、认同意识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等。
农村社区概念: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社区的功能:社区的功能主要包括:空间功能、联接功能、社会化功能、控制功能、传播功能和援助功能。
1、空间功能。
社区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空间功能是社区的最基本、最主要功能之一。
2、联接功能。
社区在为人们提供空间的基础上,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团体聚集在一起,提供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倡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互相援助,从而将居民密切联接起来,构成一个小社会。
3、社会化功能。
社区不仅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居民联接在一起,还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和价值观。
4、控制功能。
社区通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有效地维持社区的稳定,保护社区居民的安全。
5、传播功能。
社区因拥有密集的人口,从而成为文化源、知识源、技术源、信息源,为传播提供了条件,各种信息在社区内外,以各种方式迅速传播、辐射,为人们及社会本省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6、援助功能。
社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及处于疾病或经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能提供帮助和支援。
农业的地域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农业的地域形成与发展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450f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4.png)
农业的地域形成与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关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B.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C.山地耕作业主要是解决水源问题D.平原地区只能发展种植业3.《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劳动力C.气候D.市场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需求量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A.劳动力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水资源不足D.土地资源不足6.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回答13-15题。
7.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 水源 D.市场8.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 交通日趋便利与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9.若甲城市在河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美国中部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交通便利B.高温多雨C.劳动力丰富D.以中小型农场为主12. 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有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13.大牧场牧牛业主要分布在A.南非、荷兰 B 阿根廷、美国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丹麦、英国14.亚洲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单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之分,其原因是A.热量条件的差异B.降水条件的差异C.地形、地势的差异D.水源条件的差异15.促进潘帕斯草原牧场的商品性经营的因素是A.气候温暖 B.地广人稀 C. 距海港近D.土地租金低16. 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①牧牛业占重要地位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③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④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7.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A. 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c36a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e.png)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以下是一份2023年《农村发展概论》的试题样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农村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农业产量B. 促进农民增收C.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D.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2.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哪项不是关键因素?A. 农业技术创新B. 农村教育水平C. 城乡差距D. 城市扩张3. 农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国家政策支持B. 农业现代化C. 农村劳动力转移D. 国际市场拓展4. 以下哪项不是农村发展的评价指标?A. 人均收入水平B. 农村贫困率C. 农业劳动生产率D. 城市化率5. 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A. 提高农产品质量B.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C. 增加农民收入D. 缩小城乡差距6.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资源?A. 土地B. 资本C. 技术D. 劳动力7. 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农业投入不足B.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C. 农民素质偏低D. 城乡发展不平衡8. 农村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是?A. 政府投资B. 农民自力更生C. 外资投入D. 社会捐赠9.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发展的社会目标?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C. 扩大农村人口规模D.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0.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B.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C.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D. 城乡发展差距大。
农业资源与区域发展参考题
![农业资源与区域发展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5ea5c6da38376baf1fae4c.png)
1.结合当地实际,如何推动当地的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科技推广,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70.0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867.04万吨,累计增长497.03万吨,增长13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动力。
同期,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19元增长到3183元,累计增长306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9%。
但从2000到2007年,农民收入累计增长1502元,年均增长率为13%,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疆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推进新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效率和公平,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以及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疆农业现代化现状农业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和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农业现代化被普遍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四个现代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现代农业建设,文件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中国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冰川水源使得诸多大小绿洲散布于苍茫戈壁之中,属于独特的绿洲农业体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新疆农业现代化的与众不同之处,结合农业现代化含义,总结得出新疆农业现代化内涵如下:1.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信息化在农村的具体应用,是指人类在农村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考研资料-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考研资料-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edf747770bf78a64295483.png)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1. 1.2. 1社区的概念人们对"社区"可能有各种不同理解,但对这一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看法比较一致。
第一,社区是社会和区域的共同体,是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区域性质;第二,社区反映不同地区人口、群体、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等社会基本要素的差异和特征;第三,社区是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概念。
从这些比较共同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社区的基本含义,即它是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任何一个社区都具有下列基本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员有基本相同的职业,比较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关系、认同意识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等。
1. 1.2. 2农村社区的概念、类型和结构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中国农村社区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社区结构、功能,其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都显示出差别性。
农村社区的类型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1)按距离中心城市周围的远近可划分为城郊社区和一般农区。
城郊社区又可分为近郊和远郊社区。
这种类型的社区大体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其经济、文化等向周围辐射,形成一种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由于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圈层,一般呈现梯度分布的状态。
近郊的农村社区,由于有城市工业、交通、信息、金融、科技、人才、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援,经济、社会发展快,居民素质相对较高,其发展常常可以起到一般农村社区先导的作用。
(2)按经济结构即按所从事的主要产业来划分,又可分为农业村、渔村、矿业村、牧村、综合村等社区。
(3)按基层社会组织的层次分类,我国现在一般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设衬民委员会,自然村设村民小组。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课考试范围题目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课考试范围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f8de42273169a4517723a38b.png)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得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和环节的经营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帝豪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美国、日本、西欧的特点)
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又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农村区域发展试题
![农村区域发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a2a4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d.png)
农村区域发展试题农村区域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为了促进农村区域的发展,以下是一些试题,旨在探讨农村区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农村区域现状分析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如何推动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人口流失与农业机械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农民流失农村,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二、新型农村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如何挖掘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为保护农村环境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三、农村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和人口自由流动,建设“和谐社会”?农村电商与农产品流通:如何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的销售渠道和收入?农村文化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如何挖掘农村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四、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和福利保障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如何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技能?农村医疗健康保障:如何解决农村居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农村养老保障与社会福利:如何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福利水平?五、农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农村贫困问题和扶贫政策: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扶贫政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安全、和谐的农村社会?六、农村区域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发展模式: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农村区域的发展?农村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村合作与交流,推动农村区域发展的国际化?七、农村区域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如何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居民的创业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制度创新:如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结语:通过对以上试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十一章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题库7-1-8
![第十一章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题库7-1-8](https://img.taocdn.com/s3/m/68ebe8a22af90242a995e570.png)
第十一章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题库7-1-8
问题:
[单选]我国面临所有挑战汇合为“()收入陷阱”。
正确答案是:()
A.A、低等
B.B、中等
C.C、高等
D.D、初等
问题:
[单选]所有城市都是为节约()成本而存在。
正确答案是:()
A.A、损耗
B.B、劳动
C.C、生活
D.D、交易
问题:
[单选]“()分离和对立”表现为以往城市化的一般范式。
正确答案是:()
A.A、城乡
B.B、城郊
C.C、工农
D.D、工商
出处:辽宁11选5 ;
问题:
[单选]比较密集的城市区域较易形成:正确答案是:()
A.A、城市带
B.B、都市带
C.C、城市和都市带
D.D、大城市带
问题:
[单选]()是需要保障其公民的基本权益并获得政府补偿。
正确答案是:()
A.A.农业人口
B.B.城市人口
C.C.农业常住人口
D.D.城市常住人口
问题:
[单选]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积极推进()_基础的固化到户,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土地入股的新型合作组织,培育农村发展的内生机制。
A.A、个人股权
B.B、集体股权
C.C、个人和集体股权
D.D、所有制股权
问题:
[单选]“新型城市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态()。
A.A.夹工夹农夹三产
B.B.夹城夹镇夹村落
C.C.夹山夹水夹绿带
D.D.夹城夹县夹村落。
7749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附答案)
![7749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b3e0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b.png)
7749农村发展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A )是人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城市形成及城乡分离之日起,城乡差异与对立状态就长期存在。
A农村 B 城市 C城乡结合部 D县城2.从文化系统来讲,( C )是中国文化基础,它始终发挥着稳定基层和活跃乡村生活的作用。
A农业文化 B田野文化 C乡村文化 D农场文化3. 下列不属于我国农民就业基本特征的是( D )。
A农民就业形式多样但可持续性不足B农民农业就业占主导但兼业化严重C农民就业自发性强且缺乏保障D农民就业公平性明显。
4. 乡村景观是以( B )为主的生产景观。
A田园 B农业 C旅游 D 人文5.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村级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D)。
A行政干预与控制B村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不断冲突C村民小组作用弱化D农民文化程急需提高6.( A )是指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是社会学范畴。
A社会秩序 B社会规章 C社会法治 D社会治理7.农村空心化易于形成产业空心化、居住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和( A )的恶性循环。
A人口空心化 B治理空心化 C土地空心化 D年龄构成空心化8.从经济系统来讲,发展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是实现( B )的重要保证。
A农民增收B粮食安全C乡村旅游 D农业现代化9.从生态系统来讲,景观建设、乡村的人居环境和( B )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居住环境 B生态环境 C农村治理 D水质治理10.(A)是增进农村居民福利的过程,是一项涉及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变革。
A农村发展 B 城市发展 C城乡结合部发展 D县城发展二、多选题1.农村教育包括的内容(ABCD)A扫盲 B基础教育 C职业和技术教育 D人继续教育2.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促进措施有(ABD)A矫正农村教育认知是核心B做好“三教统筹”是关键C减小辍学的情况D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是通法。
农村与区域发展 2011 A卷
![农村与区域发展 2011 A卷](https://img.taocdn.com/s3/m/fce455ef04a1b0717fd5dd1c.png)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体四
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5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人力资本(5分)
2.二元经济结构(5分)
3.出口替代(5分)
4.城市化(5分)
(二)简答题(15分)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式什么(7分)
2发展中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论述题(8分)
(三),论述题(15分)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试用该战略思想分析我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论述题50分)
1.什么是现代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5分)
2.目前我国正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试问农业结构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如何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25分)
第三部分《管理学》(问答题50分)
1.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13分
2什么叫授权?授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3分
3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2分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12分。
(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
![(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02e1afdd36a32d7275814e.png)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
2、现代农业: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3、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5、农产品需求: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6、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7、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流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农村内部和外部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根据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本身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状况等特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可能是单一的。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b08b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2.png)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复习题1.什么是发展?发展与增长的关系?2.什么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原则?3.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对策是什么?5.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6.你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有何看法?7.简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8.结合实际,谈谈对农民增收途径的看法?9.结合实际,谈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10.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区别?第二篇:农村发展概论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姓名王艳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2016年4月10日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摘要:通过对平山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目前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和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平山县上东峪村突破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方向。
关健词:平山;农业;发展;旅游一、平山县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石家庄4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东临鹿泉市,南接井陉县,北靠灵寿、阜平,西与山西省接壤。
全县总面积为26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88万亩,耕地46万亩,水域46万亩,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平山县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通过“项目投入、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的方式,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病险水库加固、农村沼气推广等项目,同时完善了农村路网、电网、广电通信等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以往粮食种植“一头沉”的局面得到了切实改变。
特色作物种植和旅游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核桃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获得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配合西柏坡、驼梁、天桂山等景区的旅游观光采摘农业得到了长足进步,许多观光采摘园都已经建成迎客。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c9e7a6be45c3b3566ec8b16.png)
农村与区域发展期末考试复习题大全
![农村与区域发展期末考试复习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d94e21cfc789eb172dc8e0.png)
农村与区域发展期末考试复习题大全
农村社会保障复习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什么是新农合?
2、新农合,“新”在何处?
3、新农合存在什么问题?
二、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什么是新农保?
2、新农保,“新”在何处?
3、新农保制度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现在养老保障制度,什么是隐形债务?什么是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何要延迟退休年龄?
四、怎么看待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城乡差异?
五、(以下三选一)
1、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谈谈当前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谈谈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的意义
3、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农村行政管理专题
农村行政管理—调研题目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①地理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②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③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④社会学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2.社区——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3.农村社区——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4.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5.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6.经济增长论——二战结束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原宗主国的控制而独立。
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自然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另外,西方各国为谋求战后重建,同样面临着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期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7.增长极限论——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给大多数国家带来GN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
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形成对粮食指数增长的需求。
未来粮食的供给,决定于土地和淡水的数量,还决定于农业资本,农业资本的形成又依赖于资本投资。
而允许资本存量增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未来粮食生产的扩大实际上决定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
至于环境污染有些直接与人口增长或农业活动有关,有些直接与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有关,有些与两者都有关系。
由于地球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吸收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期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就会到来。
8.综合发展观——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长远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10.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11.平衡发展理论——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
产业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即在区域间及其内部对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使工农业、轻重工业、一、二、三产业及原料、加工工业等各部门基本得到协调平衡发展。
12.不平衡发展论——社会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而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进行发展。
并认为在不平衡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支配性的因素,它代表整体的行为。
13.贫困恶性循环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14.大推进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同时对各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农业,一、二、三产业,轻重工业各个部门都得以平衡发展,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发展。
15.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不发达经济的痛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
16.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努力使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剌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剌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17.中心一外围论——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
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地位。
因此,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
18.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
19.农村社会现代化——20.农村城市化——不仅指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社区扩展的过程。
21.人口老龄化——22.贫困——人们由于缺乏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经济和制度环境而不能提高生活水准的发展能力。
贫困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生存状态,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这里所说的资源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
其二是发展状态,贫困是制约人们摆脱贫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诸种因素的动态过程,缺乏发展的手段、能力和机会。
23.贫困线——贫困线的划定有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之分。
A.绝对贫困线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收入法;二是以人们基本生活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的直接法。
B.相对贫困是指与同一社会内其他成员相比而言的生活水平的低下,相对贫困线的确定也就可以从社会其他成员生活水平的测量中获得。
24.社会保障——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二、问答题1.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含义较窄,通常指纯粹意义上的生产增长,而经济发展的涵义较宽,除了生产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某些制度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
产出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才是经济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离开经济增长而谈发展。
但经济增长仅仅指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量与质的共变。
—————————————————————————————————————————————2.简述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二次大战以后,无论是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社会问题的干扰,社会发展研究也流行起来,并同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不一样,因此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社会发展概念的理解也各异。
A.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B.第三世界由于面临着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真正自主发展的道路,以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政治民主与社会进步,在与外部世界平等交往中重新确立自己在整个世界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因此把社会发展理解为铲除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障碍,这些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密度、结构、规模;二是制度,主要指社会的阶级、阶层制度以及家庭、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宗教制度;三是个人的因素,如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因素。
C.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有机体规模的增大或社会系统的作用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会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合理化,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简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A.(区别)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B.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脱离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一句空话,任何最优越的制度,没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体现其优越性的。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重要保证。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增进人们的幸福,促使人的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只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发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