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2)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 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 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 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 成果是什么?
(3)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对三项改革在各自国家历史发展中 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请亮出你的观点。 (4)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 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能力。第(1)(2)(3) 题考查三位领导人的重大历史改革及其背景、特点、评价等,
【提升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 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意志。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识记能力。材料一中列宁
所犯的错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这 一政策已调动不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21年起列宁开始实行 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30年代”“新政”,可 判断与罗斯福新政有关;据此回答第(1)(2)题。第(3) 题要求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政策的调整。第(4)题结 合三次改革的影响归纳得出结论。
回答第(2)(3)题。
答案:(1)美国:南方落后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 俄国: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革 命即将发生。日本: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时事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Array府作用。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回归教材】一、近代中外的改革【中考预测】1.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革高潮的因素。

民族独立浪潮推动下更多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西欧、日本、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给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造成威胁;苏联大量的经济援助;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美苏争霸一定程度上苏联放松了社会主义国家控制。

2.推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外一系列改革的因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扩展到其它国家;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落后国家民族危机出现;启蒙思想及达尔文化进思想不断传播;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确立;落后国家受战争触动等。

3.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共同作用。

推动了资本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思想解放;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推动了民主法制的进步;延续并巩固了原有政权等。

4.中国进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

共同因素:一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本国特色与西方模式相结合加以大胆创新;党中央正确的领导等。

5.东欧与苏联一系列失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最终结局如何?这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改革有何重大启示。

结果: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稳定了社会秩序,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03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 的比较与启示
改革背景的比较
政治环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多发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 末新政,以及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罗斯福新政。这些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或转型时发
生的。
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改革,可以避 免重蹈覆辙,减少改革中可能出 现的失误。
优化改革方案
借鉴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优 化当代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成 功的概率。
为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 当代民族复兴提供启示。
坚定民族自信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改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提供 精神支持。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未能实 现其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
总结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 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通过革命手 段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 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经济的发 展。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 文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文化 和思想,推动中国的思想现代化和文化 进步。
经济基础
中外改革者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在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则是工业生产方

中考历史--近现代中外重大改革【精】

中考历史--近现代中外重大改革【精】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 间的矛盾。 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相对过剩) 背景: 背景: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 年 年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这一繁荣的 背后孕育着危机。 背后孕育着危机。 范围:美国股市出现危机,迅速扩散到金融、工业、 范围:美国股市出现危机,迅速扩散到金融、工业、 农业等领域,并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农业等领域,并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近现代中外的重大改革
地主阶级改革: 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 年农奴制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 福新政 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20世 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世 纪五、六十年代苏联、 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改革、 家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上述改革的历史背景、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上述改革的历史背景、 特点、科学地评价改革的作用, 特点、科学地评价改革的作用,认识其进 步性和局限性
我们现在正用新 经济政策来改正 我们的许多错误
列宁
邓小平
我们惟一值 得恐惧的是 恐惧本身
罗斯福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 次革命; 次革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背景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同影响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 利用市场和商 开创了资本主 中国特色的 中国特色的 各 自 品货币关系扩 义国家大规模 品货币关系扩 社会主义改 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 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 特 色 大生产、发展 干预经济发展 大生产、 革开放 短;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 的新模式 经济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功原因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认识

专题历史复习:中外近现代化重大改革

专题历史复习:中外近现代化重大改革

(3)“列宁的思路”指新经济政策(1分) 邓小平的贡献:领导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 第二小组探讨的是社会主义改革。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3)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 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在农 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 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等经 (4)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 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济特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 ——邓小平 等(答出2点即可得2分) 革可以借鉴别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1分)在我国 (答出2点即可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 请举两例说明。(2分) (4)通过对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谈谈我国 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2分)
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2、19世纪中期,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顺利地 实现了社会变革。这次变革使日本( C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 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 改革分别是什么? 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 (4)认识: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 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
(2007年扬州中考第15题) 2007年扬州中考第15题 年扬州中考第15
2,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 2007年南京市中考第44题 年南京市中考第44 强的事件是( 强的事件是( )(2007年南京市中考第44题) A.罗斯福新政 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2,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改革生产关系中 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练一练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B)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强国之路 强国之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何谓改革? 何谓改革? 二,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 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 展的需要. 展的需要.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 经验与作用, 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 势下,改革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势下,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 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2,特点(本质):在 特点(本质):在 ): 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 调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和指导. 预和指导. 整, .
总结: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 共同点: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共同点: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
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 策、中国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 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从性质 上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制度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b.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c.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依法治 国。 (3)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导致国家权力分散。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高中历史《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高中历史《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公民权利”之“公民”所指?
1、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
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 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 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其中“大多数人”指 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全体成年公民 D.全体贵族
东欧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虽然匈牙利取得
了一定成就,一度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 堂”;但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各国的经济 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东 欧剧变的实质是: 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
农村 对 内 改 革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城市
国有企业 改革
1.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
“圈地运动”式的工业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 A.建设生态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D.科技兴农战略
B
2.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



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 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 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不能反映的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增加了农民的困苦 B.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 C.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摆脱困境 D.农村改革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
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 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 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 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5.局限性: 不彻底 、保留了 大量的封建残余。日 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专题复习: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改革是指改革者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主复习】出示本课复习内容: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维新变法【系统复习】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改革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作用”作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请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史实。

结论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史实一: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答)又有何不同?(出示材料)材料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同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非常不平衡。

材料二: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结论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史实二:罗斯福新政(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材料: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人觉得满怀希望。

“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

——《纽约时报》1933年的评论“炉边谈话”是罗斯福与民众沟通的途径,它是“家常式”的广播谈话方式。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有何作用?结论三:改革也能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史实三: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

(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1、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实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于使用的设备、原料、定什么样的工资标准等问题一概没有自主权,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卖多少钱,也要听上级主管部门安排。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精要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后期。

(5)评价: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改革就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中外近现代重大改革

中外近现代重大改革
保障人民利益; 借鉴别国经验; 重视经济发展规律; 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 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 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
将改革进行到底!
× 正确的是( )
A.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目的是挽救危机,巩固统治
主题型选择题
(2015·四川成都)
材料型选择题
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
解历史知识。图2是小李同学在整理课堂笔
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
链接中考
表述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
(文字、图片、表格)
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
(搭配、多选)
排序型选择题
主题型选择题 ……
选择题解题技巧
排除法
直选法
选 择

推理法
……
表述型选择题
(2015·贵州黔南州)
否定型选择题
在一次历史活动课Biblioteka ,张强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
(2017·盐城)
(多选)
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
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
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
②允许土地买卖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组合型选择题
(2017·苏州)
(搭配)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忽必烈改制4、洋务运动5、戊戌变法6、土地改革7、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4、美国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戈尔巴乔夫改革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1、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08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09
意义。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罗斯福新政:
的恢复和发展。
3
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
2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02
03
04
05
06
01
内容:首先: 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现代史改革:
改革开放
中国古代史改革:
中国近代史改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01
02
03
04
05
世界古代史改革:
背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内容: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影响:齐国国富兵强。后来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05
改革的启示: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 实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有关改革的如下问题: (1)下面四位伟大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 B C D (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 ;开辟了 道路,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 (3)历史上有许多改革不是补偏救弊的局部调整,而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的 。有些改革同时又是思想解放运动,例如中国近代史 上的 。 (4)20世纪以来的三次重要改革:美国: 苏俄 中国 : (5)如果你们班准备编辑以“改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让你完成其中 “感悟改革”的栏目,请结合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留给人们的启示,把你感受最深的写 出来,完成这一栏目。(要求:不得摘抄本题中已有的结论;感受至少写出两条,不 少于150字) (6)今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结合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你认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应 如何进行?

中考历史 知识点巧记忆专题七 中外历史 上的改革与创新

中考历史 知识点巧记忆专题七 中外历史 上的改革与创新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创新
一、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二、20世纪的改革与创新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2、赫鲁晓夫的改革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的改革开放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精神
⑴、的创新:
①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②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在军事上的创新。

⑵、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的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1 / 1。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的管辖
山南北地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元朝设宣政院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为宣政院辖区, 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长驻西藏, 和伊犁将军 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时,清政 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驻军设哨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上书言事;发展农、工、 农奴可以拥有自己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 的财产,可以自由选
家预算;废除八股,开办 择职业;农奴可以通
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 过赎买的方式获得
练新式军队
一块份地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民生政策 发展农、工、商业
解放农奴,让农奴赎 买土地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始
开始于秦朝,秦朝丞相为三公之一,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终结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制度类别
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 的演变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分封制
即古书上说的“封建”一封邦建国 ,天子与诸侯分治天下。西周统治者将姬姓子弟、 功臣、先朝贵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朝时分封制最为完善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日本大化改 新
洋务运动
彼得一世改 革
时间
公元前 356年
494年
646年
19世纪 60-9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改革创新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由于他不理解当时()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3.下表摘自《中国青年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A.走向改革,开放国门B.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C.包产到户,包干到户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非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引进西欧先进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C.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D.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欧式生活方式5.数据是反映历史的重要手段,下面表格是苏俄(联)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

由表中内容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斯大林体制具有优越性的一面B.农业集体化运动极大地推动着苏联农业的发展C.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下,农民大量增加粮食种植6.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列各国关于处理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俄国解放农奴的措施实质是对农民的盘剥B.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不允许土地买卖C.美国罗斯福新政兴建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D.苏俄政府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7.下面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导致②阶段发展状况的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实施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C.信息技术的发展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8.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9.阅读“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国粮食产量呈现新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万吨)A.苏联人口出生率锐减,劳动力的缺乏影响了粮食产量B.中国劳动力充足、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C.苏联领导人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导致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D.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苏联经济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

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清朝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

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着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材料三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很难令人接受。

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摘编自《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1)据材料一,指出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原因。

(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中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11.俄、美、中三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它们的“改革”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必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9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材料二我们知道,我们已然陈旧的程序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这意味着变革。

——2019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材料三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

我们要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2019年3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1)材料一中“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历史上罗斯福总统曾“应用新理念”帮助美国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一“新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

苏联的哪一政治经济体制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4)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条道路具体是指什么?(5)俄、美、中三国不仅注重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举出一个历史上三国合作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例。

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题干材料通过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进行比较,阐述了中国应“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故本题选B。

2.B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拢合在一起”和“大家又散伙了”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拢合在一起”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不是土地所有制的变革,也不是集体主义精神丧失,故排除A、D,选B。

C过于笼统,不符题意。

3.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

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文字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八五”计划期间是指1991—2019年。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改革得以深入,故正确答案为B。

4.C判断彼得一世改革性质的关键是看其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使用农奴劳动仍属封建性质。

5.C解答本题需从表格中提取时间信息:1921—1925年。

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是斯大林体制形成的标志,农业集体化运动是1927年后开展的,A、B均不在这一时间范围内,故排除。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下,农民大量增加粮食种植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6.B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解答本题需准确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及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B不符合史实。

7.A由图可知美国在②阶段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前后的变化,经济下滑从1929年开始,这是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之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则是由于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所以本题选A。

8.D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理解苏联这段笑话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但“面包”却奇缺,说明当时苏联重工业发达,但是农业处于落后的状态,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推行使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选D。

9.D本题属于数据材料型选择题。

解答本题需准确把握图中反映出的中苏两国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从统计图中可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粮食产量超过苏联并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而苏联粮食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应该从中苏两国经济改革的成效方面来分析影响这两条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2)材料二:戊戌变法运动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材料三: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3)戊戌变法运动的成败。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原因是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第(2)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中心句。

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第(3)问,联系材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其探究的主题是戊戌变法的成败。

11.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

(2)对工业进行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斯大林体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二战中,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打败法西斯。

解析本题以俄、美、中三国不同时期的改革为主线,组织材料,设计问题。

第(1)问,根据问题中的时间信息“一百多年前”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第(2)问,需明确“新理念”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然后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斯大林体制。

第(4)问,需知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5)问,注意问题要求“三国合作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例”,答案不唯一,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二战期间,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打败法西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