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2苏教版必修2_20120601082930234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5.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2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2 苏教版必修2

开 关
_地__理__(d__ìl_ǐ)_隔。离
(2)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
的原因是__B_物__种__(_w_ù__zh__ǒ_n_g_)与___C_物__种__(_w_ù_z_h_ǒ_n__g_)间_。已形成生殖隔离
(3)迁到乙岛的 B 物种进化为 D 物种的原因是甲__、__乙__两__岛_的__环____ 境__条__件__不__同__,__自__然__选__择__作__用__不__同__,__再__加__上__地__理__隔__离__使__它__们_____ _基__因_频__率__的__差__别__得__到__累__积__而_形__成__了__生__殖__隔__离_______。
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 108 个个体),那么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答案 2×104×10-5×108=2×107
个体
种群
第六页,共32页。
(3)由(2)说明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个
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
本 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 大量(d的àl突iàn变g)。

黑色 S 对浅色 s 是显性。1870 年桦尺蛾的基因型频率为 SS
10%、Ss 20%、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
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
每年减少 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 10%,以后的 2~4 年
内,桦尺蛾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目 开
仍然能编码原来氨基酸的可能性大为提高。
关 2非功能性突变:DNA 分子中有些不转录的序列等。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选择学说,知道了它是进化论的中心内容,一百多年来,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也是生物进化长河中的一座明亮的灯塔,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发展,自然选择学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课件展示:〔1〕1984年在某某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无需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发现,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中性的,即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既无害也无利。

此外,由于一个氨基酸分子一般有多个遗传密码,例如,当遗传密码由CUU 变为CUA时,它所决定的氨基酸仍是亮氨酸,因此,当碱基发生突变以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十分微弱。

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以上观点与自然选择是否矛盾?你认为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

生甲:我认为自然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像澄江动物化石群毕竟少见,仅仅是个特例而已,还不足以撼动自然选择学说。

生乙:我认为都正确,因为目前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格局,只要有证据两者皆可以存在。

学生讨论:……师:〔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式的、缓慢的,物种是可变的,新物种产生,旧物种消灭,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写道“同一纲内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常常可以用一株大树来表示,绿色的和出芽的枝,可以代表生存的物种;过去年代所生的枝桠,可以代表那长期的、先后继承灭绝物种,它的许多已毁灭和脱落的枝条,充塞了地壳,它的不断的美丽的分枝,遮盖了大地……〞〔2〕继达尔文以后先后出现了现代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中性学说等等理论。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研究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日益发展,原有的进化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第一章: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1.3 教学活动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意义通过示例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并进行小组展示第二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掌握自然选择理论的证据和意义2.2 教学内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背景:生物多样性的观察、物种不变观念的挑战自然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理论的证据:化石证据、地理分布证据、生物适应性证据等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背景通过示例讲解自然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自然选择理论的证据和意义第三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和原理3.2 教学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基因突变和基因流、遗传漂变、基因频率的变化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生态进化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和原理:基因流和基因漂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适应性和进化稳定性等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背景通过示例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第四章:生物进化的证据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及其意义理解不同证据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补充作用掌握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方法和应用4.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证据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化石证据的局限性、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互补性等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化石记录的解析、比较解剖学比较的方法、分子进化树的构建等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及其意义通过示例讲解不同证据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补充作用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五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5.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理解物种形成和物种分化机制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用5.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进化的驱动因素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物种形成和物种分化机制:物种形成的四个阶段、物种分化的原因和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物种形成和物种分化机制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用第六章:生物进化的计算机模拟6.1 教学目标理解计算机模拟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操作方法6.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应用领域:种群动态模拟、物种形成模拟等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基本原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操作方法:使用生物进化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模拟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示例讲解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进化计算机模拟的操作练习第七章:生物进化的争议和伦理问题7.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理解生物进化研究对宗教和哲学的影响掌握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智能设计论、物种起源的时间和机制等生物进化研究对宗教和哲学的影响: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生命的意义等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基因改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通过讨论讲解生物进化研究对宗教和哲学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8.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生物进化在人类疾病、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掌握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8.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进化的历史、人口遗传学等生物进化在人类疾病、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疾病防控、作物改良、生态保护等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示例讲解生物进化在人类疾病、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九章: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学习生物进化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和观测方法掌握生物进化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9.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野外调查、实验室实验、基因测序等生物进化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和观测方法: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物种分化检测等生物进化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统计分析、进化树构建等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通过示例讲解生物进化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和观测方法组织学生学习生物进化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第十章:生物进化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学习生物进化研究中新兴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掌握生物进化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10.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基因组进化、表观遗传学、生态基因组学等生物进化研究中新兴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高通量测序、等生物进化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全球变化研究等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示例讲解生物进化研究中新兴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补充说明: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生物种类和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5.1生物进化理论
教法

学法
多媒体,通过学生课本自学的方式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
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
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
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
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我
们都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现存的有记
载的生物种类大约有200多万种,这么多的生物
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进化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现代
进化理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阅读课本P94-P99相关内容,结合图例,思考并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和根本对象是否相
同?
【讲述】不同。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变异
的性状,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问2〗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的因素是什么?
【讲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异在前,
1、通过图片导
入新课可以吸
引学生的注意
力。

2、图片展示、
学生带着问题。

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苏教版必修2)

生物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苏教版必修2)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而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在长时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时已经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中性学说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本节活动较多,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讨论其它的物种形成方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以_____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___的改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苏教版必修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苏教版必修2

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自主学案】1.达尔文进化学说(1)基本观点:①;②和自然选择;③适应是的结果;其中适应的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而选择。

(2)局限:对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3. 是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得比例。

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4.当种群太小时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称为。

【思维激活】什么是物种?5.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会阻断,是一种主要的隔离方式;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可能导致。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6.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而是的随机固定。

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思维激活】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有哪些?【典题精析】重点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例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 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木村资生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理论。

答案:A重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例2.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自由交配和自交,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自交则发生变化。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证据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生物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化和适应性变化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物进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存在讲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本质展示不同生物的化石和比较解剖学证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讨论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进化定义和证据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二章:自然选择与遗传2.1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掌握遗传的基本原理2.2 教学内容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引出自然选择的概念讲解自然选择的作用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重要性解释遗传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自然选择和遗传的知识分析生物现象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自然选择和遗传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死亡、埋葬、矿物质填充等化石的分布规律:地层中化石的分布规律,包括上下顺序和水平层序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化石记录了生物的历史和进化过程,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展示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信息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化石的形成、分布规律和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生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4.1 教学目标了解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掌握比较解剖学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比较解剖学的方法: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形态学比较、功能比较等比较解剖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解剖结构,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比较解剖学作为生物进化证据:比较解剖学提供了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有助于揭示生物的进化历程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比较解剖学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比较解剖学的兴趣讲解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解剖学的research 过程和应用价值展示比较解剖学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比较解剖学提供的生物进化信息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应用和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生物进化的证据——分子生物学5.1 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应用掌握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NA序列分析、蛋白质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进化第六章:生物进化的历程与模式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掌握生物进化的模式6.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包括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生物进化的模式: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模式讲解生物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式,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不同模式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模式分析生物现象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模式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七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7.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讲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来源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八章: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的实例掌握分析生物进化实例的方法8.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实例: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分析生物进化实例的方法: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具体生物进化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讲解生物进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解释分析生物进化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生物进化实例的技巧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生物进化实例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进化实例的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九章: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与挑战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掌握生物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9.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生物进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争议,如神创论与进化论的争议生物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生物进化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和挑战,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思考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争议解释生物进化理论面临的挑战,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和挑战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时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和挑战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十章: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0.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际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思考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解释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理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际应用1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展开,涵盖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证据、自然选择与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生物进化的证据——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与模式、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议与挑战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十个章节。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 110~111,阐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以及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决定作用。

2.结合教材P 112~113,阐明物种形成的机制。

3.阅读教材P 114~115,概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重难点击] 1.自然选择的作用。

2.物种形成的机制。

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发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证明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们在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进化论,最终建立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②遗传漂变:是由于在繁殖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发生的基因频率变化,遗传漂变的效应与种群的大小成反比。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很难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

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具有低频性,为什么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虽然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每一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本章规划1.本章内容组成本章内容由两节组成:“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点的影响。

其中,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部分,主要介绍了基因频率、基因库、遗传漂变的概念、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以及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第二节介绍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五界分类系统。

本节着重介绍了五界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以及五界系统的特征及其典型代表生物。

2.本章教材地位本章教材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上,讲述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以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学生对生物进化实质以及对新物种的形成的理解,树立“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的观点。

本章第一节的生物进化理论是对第二节的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的内容相联系;P107-108表Ⅱ生物的五界系统中五界生物的特征、类别以及代表生物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必修课本第一册、第二册已学内容的基础上,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以前的旧知识,构成新的知识结构。

3.本章在技能培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

通过对生物进化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天的成就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在科学研究中对现有结论提出质疑或存在争议都是正常的、大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本章中将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聪慧的头脑与睿智的目光,以及他们坚定不移的科学态度,不迷信、不武断、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承认错误的科学品质通过学习,体会为生命起源学说所经历的学术上的斗争;体会在无法亲身验证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科学推测的重要作用及其魅力,将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美,体验发现之美,从而尊重生命、尊重科学推测,理解理论是在不断怀疑、不断探求中螺旋式完善。

高中生物 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苏教版必修2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苏教版必修2导学过程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

2、局限性:对于和的本质以及对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三、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出的一群生物个体。

学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1)XXXXX:自然选择的基础。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2)XXXXX:自然选择的手段。

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3)XXXXX:生物进化的内因。

(4)XXXXX:自然选择的结果。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2、评价(1)先进性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原因。

(2)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②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生存斗争主要在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进行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1、枯叶蝶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学点二现代达尔文主义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苏教版教学教案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 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如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

二、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

2. 生物进化的证据。

3. 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实质。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

2.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分析:让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 探究: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过程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突变、选择、遗传和漂变。

2.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3.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七、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

2.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3. 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八、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2. 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

九、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并分组讨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以及适应性进化和发展进化的含义。

高中生物 5.1生物的进化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生物的进化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生物的进化学案苏教版必修2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习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2、解释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3、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4、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讨论1: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讨论2:用农药消灭害虫刚开始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显著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抗药性?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以及生物的和。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水平③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一)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1、种群:概念:在一定内占据一定的生物的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辨一辨】下列哪些属于种群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③森林中所有的杨树苗④一个森林里全部的蛇⑤卧龙自然保护区全部的大熊猫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 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_____。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A%=AA%+ Aa% a%=aa%+ Aa%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二)和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三)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不断进化。

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教案苏教版必修2

生物的进化第一部分本章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生物的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必修内容第二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从微观层面阐述生命的延续性,立足于整个生物界,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备课建议一二.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物种形成的机理。

3.描述生物进化历程,列举生物进化历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及其深远意义。

4.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阐述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学说,说明五界说的理论意义。

技能目标:搜集和交流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用DNA分子杂交的模拟实验来来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用数学方法来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培养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三.本章特点:1.图文并茂:共有图和图群12个。

通过读图和图群反映生物、生理过程、实验过程,图和图群清晰逼真,能使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读图和图群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最终可达到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目标。

读图和图群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更有欢乐,有思维过程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过程。

2.体现素质教育、体现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共有积极思维5个;评价指南2个;继续探究2个;拓展视野1个。

3.教材内容体现科学性: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近年来的最新成果。

高中生物苏教版模块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的特色可以归纳如下四.课时建议:新授课3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试卷分析1课时,共5课时。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本节的生物学名词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达尔文主义、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物种、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重难点讲解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②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2)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2)学案 苏教版必修2
A.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
D.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1-8 BDDBCDAC
课题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2)
学习目标
1.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重点
1.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难点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5-99页,自学完成下列内容:
一、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2.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隔离
(1)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后代的现象
3.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通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最终形成________________。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三、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在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并能生殖出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而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在长时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时已经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中性学说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本节活动较多,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例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
A .12 %
B .9 %
C .6 %
D .4.5 % 解析:色盲基因频率为:(15+2×5+11)/(200×2+200)=6%。

例2.某种群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解析:根据题干图中各基因型的阴影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A 个体繁殖成功率
最低,产生的后代数量少,aa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后代数量多,Aa个体繁殖成功率居中。

因此,该种群的后代中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例3.(多选)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解析:种群发生变异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的。

地理隔离决定了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发展方向不同,从而出现种群间基因库的不同,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例4.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⑴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⑶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⑷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进化的原材料由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进化的实质是。

解析:⑴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所以A的频率为30%+50%÷2=55%,a的频率为1—55%=45%。

⑵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30%+50%×1/4=42.4%,aa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20%+50%×1/4=32.5%。

则Aa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25%,再按第⑴中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A的基因频率为55%,a的基因频率为45%。

⑶由于该植物种群在这两年中基因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

[随堂演练]
1.关于生物进化的方向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定向的
B.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
2.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
3.(多选)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确
..的是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
4.(多选)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的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
C.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地理隔离使一个种群分为多个小种群,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

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两地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 地区
B 地区
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

⑵在A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B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

⑶如果在B 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 的基因型频率会 。

6.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 ),有的脚趾是分趾(WW 、Ww ),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 为0.2,w 为0.8。

请问:
⑴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⑵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⑶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⑷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
新课程理念是,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本节课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着手,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旨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导师”,学生是科学家的新课程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现代进化理论是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上,使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从个体水平发展到群体水平,解决了自然选择和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解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

内容比较抽象,而且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表象与之相矛盾,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物的进化过程模拟再现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通过学生去通过现象去总结理论,自己去发现知识,即加深了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学习现代进化理论的发展,使学生理解科学发展是不断完善的。

创新点分析:
1、 通过展示一些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代进化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

2、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去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引发情趣,拓展思路,更好的体现教师是一个“引路人”,学生是科学家、探索者,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达尔文内容 自然选 择学说基本观点 发展
本节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其进化的观点,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能调动课堂气氛。

在上课过程中,把课本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来分析,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