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合集下载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共计4课时)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共计4课时)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共计4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折线统计图的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据观念和统计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折线统计图的素材,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出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PPT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20年10月2日
21
2020年10月2日
11
探索新知
讨论下面的问题(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得最快? 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
2020年10月2日
12
易错提醒
课件PPT
1.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2020年10月2日
13
易错提醒
(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得最快? 答:病人的体温在7:00-13:00不断上升,从11:00-13:00上升得最快。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 多少,更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 化情况。
2020年10月2日
9
课件PPT
典题精讲
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 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 统计图。
2020年10月2日
10
探索新知
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 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最快?
答:四月到五月增长得最快,十月到十一月下降得最快。冬季天气 寒冷,用电冰箱的少。
2020年10月2日
18
学以致用
2.城南家电商场去年各月销售电冰箱的情况如下图:
(3)从图中你能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020年10月2日
19
课件PPT
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够表示数 量的大小,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描点→连线→标出数据
2020年10月2日
5
探索新知
小组交流:
1、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 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共19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 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共19张PPT)

丁丁 小强 兰兰 小明 小涛 小月
身高/厘米 128 145
132
150
129
144
数据独立——条形统计图
陈东0~5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姓名
0
1
2
3
4
5
身高/厘米 52
65
82
91
101
110
数据连续——折线统计图
巩固新知
郑州某滑雪场假期接待游客情况统计表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第23届
第24届
届数
奖牌数/枚
中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情况统计图
16
15
14
12
11
11
10
10 9
8
8
8
6
4
3
2
0 第17届
第18届
第19届
第20届
第21届 第22届
第23届
第24届
届数
奖牌数/枚
中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情况统计图
16
15
14
12
11
11
10
8
8
10 9
8
6
4
3
2
0 第17届
第18届
届数
条形统计图
直条
什么变了?
数 据
什么没变?


折线统计图
点和线
合作探究
同桌交流: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
合作探究
奖牌数/枚
中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情况统计图
16
14
中国第112 8届 冬奥会奖牌 总数是108枚
8
15
8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指标的连续变化的统计图。

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表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

2.便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3.制作较为简单,易于理解。

三、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确定数据:确定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数据。

2.确定坐标轴:根据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通常横轴表示时间或类别,纵轴表示
数值。

3.绘制线段: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线段,注意线段的连接点要准确,线段的
斜率要适当。

4.标注数据:在线段上标注相应的数据,包括点、线、数字等。

5.添加标题和说明:在图上添加标题和必要的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图形所表达
的含义。

四、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表示某一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3.分析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4.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折线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1.观察折线的升降变化,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注意折线的起点和终点,了解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结合图例和文字说明,了解各折线所代表的含义和数据单位。

4.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或预测。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3.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本节课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2.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课件、示例图表、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示例演示: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展示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重点强调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3. 练习指导: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目,共同讨论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每组派代表展示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1. 板书折线统计图练习课2. 板书内容:-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绘制-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作业设计1. 绘制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

2. 解读和分析练习题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9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阅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驾驭描绘数据的方法,增加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实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驾驭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根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依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依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展相应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须要依据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宜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步开展统计活动的爱好,增加动手理论、合作沟通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展一些有意义的推断和预料。

六、课时支配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练习………………………………………………1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1题)
1.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1题)
(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 到几时上升最快?
7:00~13:00不断上升,从11:00到13:00上升最快。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1题)
观察记录
(3)从实验数据中, 你还能获得哪 些信息?
回顾反思
回顾观察记录的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
统计图能清楚地 显示蒜叶的生长 变化情况。
要坚持按时观 察、认真测量、 准确记录。
任务多时,可以小 组合作完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小明是第4天开始看到根、第6天开始看到芽的。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2题)
(2)和同学说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由统计图可以看出,风信子先长出根, 后长出芽,到了20天左右,根就长到 了118毫米,芽长到了75毫米。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2题) (3)你有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吗?
探究新知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 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 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 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练一练 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
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 些?4人一组,把热水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 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先把数据记录下来,再完成折 线统计图。
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练一练
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 18~45℃,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 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吗?与同学交流小组实验的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一个拓展,也是一个挑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如何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斜率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斜率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线统计图的样本、黑板。

2.学具:学生自己的折线统计图、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城市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温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折线统计图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折点、斜率等。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学生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学生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知识点01:单式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根据图纸的大小适当地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4)按照数据描出各点,用线段顺欠连接各点,并标上数据。

知识点02:复式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意义: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其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这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相关数据。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考点01:单式折线统计图【典例分析01】小芳、小冬、小玲三名同学中午放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离校1600米的书店写作业,小伟放学先在学校停留了10分钟,然后骑自行车去书店,与他们同时到达,小芳到达书店后接到电话就立刻返回学校。

其他三名同学在书店写作业用了30分,小伟骑自行车返回学校用了10分钟,小玲坐公交车返回学校也用了10分钟,小冬步行返回学校用了20分。

下面几个图是描述小芳、小东、小玲、小伟离校时间和离校距离的关系。

根据描述在几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对应的人名。

【分析】根据小伟放学先在学校停留了10分钟,可知横着数的第二个是小伟的统计图;根据小芳到达书店后接到电话就立刻返回学校,可知最后一个是小芳的统计图;根据小冬步行返回学校用了20分,可知第一个是小冬的统计图;最后可以判断剩下的第个是小玲的统计图。

【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通过统计图解决问题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四个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课件
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从几岁到几岁张小楠的身高增 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答:从折线统计图看出10至11岁这一年张小楠身高 增长得最快,因为统计图上的线段图最接近垂直。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答: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在145至150 厘米之间。
22 20 7
2016年3月
淮安市3月16-22日每日最高气温情况统计图 淮安市3月16-22日每日最低气温情况统计图
2016年3月
16
17 14 11
21 17
20
8
9
7
10
7
6
7Leabharlann 16 17 18 19 20 21 22 日期
16 17 18 19 20 21 22 日期
你能很快地看出哪天温差最大?哪天温差最小吗?
20 15 2017年 12月
25
21℃ 21℃
18℃
10℃
10 5 0
1月 29日 1月 30日 1月 31日 2月 1日 2月 2日 2月 3日
9℃
4℃
时间
2月 4日
2月 5日
2016年1月29日——2月5日盱眙县最高气温统计图
2017年 12月
2016年1月29日——2月5日盱眙县最高气温统计图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 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答: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 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 化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情况。
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 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4人一组,把热水 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先把数据 记录下来,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接触过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略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难点:让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任务驱动法: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图片、数据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教案)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与绘制。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图表。

学生需要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能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示例、数据表格、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坐标轴、数据点、折线等。

2. 新课讲解-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 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

3. 练习巩固-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

-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总结数据的变化规律。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

- 小组内共同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讨论数据背后的原因。

5.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分享数据分析的结果。

- 其他小组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2. 分析自己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总结数据的变化规律。

3.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 二 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苏教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 二 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苏教版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李明 125 133 137 140 145 王芳 130 135 140 145 148
知识梳理
李明和王芳一到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图 _____李明 王芳
知识梳理
【讲解】图中提供的图例显示用实线表示的是李明的身高,我们可以先 将李明1到5年级的身高数据进行描点、用实线连线、标数据,制作好; 然后再用虚线进行王芳身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方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一样, 先描点,再顺次连接,最后标上数据。绘制复式统计图时,根据图例先 完成统计表中的第一组数据的绘制,再完成统计表中第二组数据。
知识梳理
(3)(
)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上升较快。
【讲解】实线表示的是甲校,虚线表示的是乙校。(1)2005;100;2008; 750。(2)增加;增加。(3)甲校。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 对复式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要看懂图例,因为复式 统计图反应的是两组数据,所以应找准图例对应的对象,看清图例所表示 的内容;接着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方法进行。
知识要点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与单式 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要求会 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 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13 14 时间/届
课题引入
第9~14届亚运会韩 国金牌情况统计图
金牌/枚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线
· · · · · 9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其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确定描点、连线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自主探究法:学生独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绘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画纸、彩笔等绘制工具:为学生提供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海报、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8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8张PPT)

探究2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特点
单折线统计图 只有一条折线
复折线统计图
有两条(或者以上) 不同颜色的折线
作用
可以容易看出一组数 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可以容易比较出两组以上数 据的变化趋势; 更清楚看出各类之间的比较
练一练
下面统计图中是A厂和B厂从2011年到2015年的产量统 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哪种杯子保温好啊?
探究2
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 了解这两种 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品名
不锈钢 保温杯
陶瓷 保温杯
0 30 60 90 120 150 95 90 84 78 72 68 95 74 58 50 45 41
你能根据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吗?
44 41 35
2002 2003 2004 时间/
练一练
1)工厂的产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2004年的产量比 2001年高多少?
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增多 44-32=12吨
2)哪一时段的产量增加的最快?在图上是怎么变现的?
2002到2003年增加最快 折线最陡,上升的快
探究2
不锈钢保温杯
陶瓷保温杯
标出纵轴和横轴的名称,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
探究1
根据刚才例子说说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1)整理数据。 2)标出纵轴和横轴的名称,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 3)根据每个量的数据进行描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每个点。 4)写出统计图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上图例。
探究1
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从 6 岁到12 岁, 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1。

5、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2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因
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0.
5、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6、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7、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3×5=15,15是合数。

8、100以内的质数表
二、三、五、七、一十一;
一三、一九、一十七;
二三、二九、三十七;
三一、四一、四十七;
四三、五三、五十九;
六一、七一、六十七;
七三、八三、八十九;
再加七九、九十七;
25个质数不能少;百以内质数心中记。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 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3,7]=21,(3,7)=1
③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0、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11、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2、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相邻的偶数或相邻的奇数相差2。

13、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3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14、和与积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个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因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5、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6、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方法:是(占)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写成分数。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8、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9、所有分母相同且分母为大于2整数的最简真分数和为一整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写作,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母为指定的分母。

16、大于3/7而小于5/7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只有4/7一个。

17、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亲乐: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1、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