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一、目的为了确保新生儿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三、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 新生儿科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

2.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安全隐患。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技术规范,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严格执行新生儿患者查房、交接班制度,确保24小时连续观察和护理。

3. 做好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变化。

4. 加强新生儿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 bedsore、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 严格执行新生儿患者的药物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管理。

6. 加强新生儿患者的喂养管理,严格执行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相关规定。

7. 做好新生儿患者的保暖和体温监测,确保新生儿患者的体温稳定。

8. 加强新生儿患者的防护措施,预防意外伤害和感染。

9. 做好新生儿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新生儿患者的心理健康。

10.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应对能力。

五、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1.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本科室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护理安全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2.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疗机构应当对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护理人员应当主动报告护理安全隐患和问题,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掌握患儿病情变
化。

二、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保证皮肤完好。

三、保证婴儿床使用正常、无损坏,暖箱门打开后随时关好,患儿更换暖箱和婴儿床时应专人保护,防止患儿坠床。

四、使用脉氧监测仪时,经皮氧探头每 4h 更换一次部位,防止烫伤。

五、婴儿沐浴时水温为 38-40℃,沐浴过程中不得随意调节水温开关,防止烫伤和感冒,时刻保护好患儿,严防患儿摔伤和碰伤。

六、保持工作区域地面清洁、干燥、防止工作人员在抱患儿时因摔伤而累及患儿。

七、加强静脉治疗的管理,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和针头固定技巧,必要时可适当给予约束,以免患儿抓脱针头而刺伤自己。

八、新生儿特殊用药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九、严格落实三查八对,患儿出院时必须核对家属身份和患儿双腕带,方能把患儿交给家属。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科作为人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生儿医疗救治、护理及康复等重要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具体实施和持续改进。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新生儿科诊疗规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生儿科诊疗规范》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科诊疗流程、诊疗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化。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对新生儿科的病历、处方、会诊、查房、手术、护理、康复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3)新生儿科医疗安全:加强新生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4)新生儿科医疗技术培训:加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

(5)新生儿科科研与教学: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有章可循。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新生儿科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

(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4)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5)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确保患者安全。

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新生儿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管理内容1. 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确保用药、输血、输氧等治疗措施准确无误。

(3)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清洁、整洁、舒适。

(4)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探视制度,确保新生儿休息。

2. 护理安全(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

(3)加强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

3. 药品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储存、调配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新生儿用药安全。

4.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确保新生儿安全。

(3)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事故。

5.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奖惩制度1. 对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及各相关科室新生儿护理工作。

三、职责1.新生儿科主任负责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

2.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对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日常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4.其他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新生儿科做好新生儿安全管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新生儿病区环境安全管理(1)保持病区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

(2)病床间距符合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3)病区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护士操作。

2.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

(2)对新生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正确使用新生儿监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严格执行新生儿洗澡、抚触、换尿布等日常护理操作,确保新生儿舒适。

3.新生儿用药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新生儿用药安全。

(2)对新生儿药物进行核对,防止药物错误。

(3)定期检查新生儿用药记录,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4.新生儿转运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规定,确保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2)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病情稳定。

(3)加强转运人员培训,提高转运技能。

5.新生儿护理记录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记录制度,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2)定期检查新生儿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妥善保管新生儿护理记录,防止丢失、损坏。

五、培训与考核1.新生儿科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对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考核,确保护理人员掌握安全管理知识。

3.对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六、奖惩1.对在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一、总则1. 为了确保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全体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士长、助产士等。

3.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

二、护理工作职责1. 护士职责(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2)认真执行医嘱,及时准确记录新生儿病情变化。

(3)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做好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保持新生儿清洁、舒适。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6)做好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工作,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2. 护士长职责(1)负责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管理,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组织制定护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3)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4)负责护理人员的排班和调配,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5)定期检查新生儿病房环境,确保环境安全、舒适。

(6)做好护理工作总结和反馈,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助产士职责(1)协助医生完成新生儿接生工作,确保新生儿安全。

(2)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初步护理,包括保暖、清理呼吸道等。

(3)协助护士进行新生儿查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做好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工作,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2)严格执行新生儿床头交接班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

(2)定期检查新生儿病房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3. 加强新生儿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做好新生儿病情记录,及时了解新生儿病情变化。

4. 保障新生儿营养需求(1)严格执行新生儿喂养制度,确保新生儿营养需求。

(2)观察新生儿喂养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喂养问题。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科室成立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 护士长负责监督、指导本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科室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4.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6.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7.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8. 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对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

9. 对躁动患者正确使用约束,有自杀倾向实施严密监护。

10. 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防范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坠床、跌倒、自杀等事件。

四、护理安全管理考核1.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确保操作规范。

3.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 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本制度由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新生儿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保障新生儿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科的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

三、组织管理1. 成立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其他医护人员为成员。

2. 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具体措施1. 人员培训(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接受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定期开展新生儿复苏技术、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等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管理(1)新生儿科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3. 护理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立专责护士,负责新生儿护理工作。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新生儿安全。

(3)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确保母婴安全。

4. 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入病房时,工作人员应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2)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规范,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5. 感染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新生儿安全。

6. 应急预案(1)新生儿病房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2)对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及时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

五、监督与考核1. 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配置与培训1. 新生儿科应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助产士等,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2.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护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医护人员应熟悉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和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护理工作流程1. 入院评估(1)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 日常护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4)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湿疹等。

(5)按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

3. 特殊护理(1)针对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特殊患儿,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2)加强保温措施,维持新生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3)密切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安全管理1. 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新生儿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降低故障率。

2.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定期进行环境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3. 患儿安全(1)确保新生儿病房安全,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2)加强母婴同室管理,防止婴儿走失。

五、交接班制度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新生儿护理工作连续性。

2. 交接班内容包括:患儿病情、治疗措施、护理要点、特殊事项等。

3. 交接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认真听取对方汇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六、监督检查1. 定期对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护理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新生儿科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儿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儿童在医院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护理人员的儿童护理安全意识,确保儿童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有序进行。

2. 降低儿童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3.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儿科护理人员培训(1)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儿童护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儿童护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 护理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2)规范儿童护理操作,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准确。

4. 护理风险评估(1)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2)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

5. 儿童安全管理(1)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确保儿童在病房内安全。

(2)对有自杀、自伤倾向的儿童,加强心理护理和监护。

6. 抢救器材及药品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2)抢救器材做到“五定三及时”,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7. 差错事故处理(1)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对差错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2)分析差错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护理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儿童护理安全知识、技能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

2.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操作规范、风险识别与处理等。

3. 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儿科护理部负责解释。

3. 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儿童护理安全。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儿科护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得到专业护理保障。

为了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和质量,制定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儿科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技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1.接诊1.1护士应及时与接诊医生交流,了解患儿的病情、护理需求和治疗计划。

1.2护士应核实患儿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2.护理准备2.1护士应按照医嘱准备好所需的护理器械和药品,确保其无损坏和过期。

2.2护士应确保护理环境的清洁和整齐,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护理环境。

3.护理操作3.1护士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如体温、呼吸、心率的测量、药物的给予、管路的处理等。

3.2护士应定期对患儿的病情和体征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家属沟通4.1护士应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为患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4.2护士应向家属详细解释患儿的病情、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并耐心回答家属的问题和疑虑。

5.护理记录5.1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儿的护理过程和效果,确保护理信息的完整。

5.2护士应定期对患儿的护理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临床决策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三、儿科护理安全管理1.人员培训1.1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1.2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科护理中的各项安全风险,掌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2.设备管理2.1护理部门应定期对儿科护理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2.2护士应熟悉儿科护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3.感染控制3.1护士应掌握儿科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做好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3.2护士应正确佩戴和更换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感染的交叉传播。

4.事故管理4.1护士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儿科护理中的事故和问题,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标准版)

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
一、定期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宣教工作。

二、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督促维修并做好记录。

三、有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如坠床、烫伤等,并熟练掌握。

四、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五、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两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六、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制度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七、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九、严格做好新生儿身份核查及识别工作,遵守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入院、转院及出院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

十、为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向家长履行告知义务。

请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目标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和伤害,并确保医疗团队和患者家属的安全。

2-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体系2-1-1 质量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安全。

●完善的医疗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标准。

●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

2-1-2 质量管理职责●确定和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

●建立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指定和授权质量管理代表,负责组织和执行质量管理工作。

●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检查医疗设备和用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安全管理体系2-2-1 安全目标●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和伤害。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设备。

●安全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2-2 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操作规程。

●提供足够的人员、设备和资源,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建立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报告。

3-用品和设备管理3-1 医疗用品管理3-1-1 订购和采购●制定用品需求清单,根据需要订购医疗用品。

●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进行审查。

3-1-2 领用和归还●对医疗用品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领用和归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领用和归还过程中,进行验收和核对,确保用品完好无损。

3-1-3 储存和保管●对医疗用品进行分类储存和保管,确保清洁和无污染。

●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温湿度适宜,预防用品受潮或变质。

3-2 设备管理3-2-1 设备验收和登记●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完好无损。

●登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采购日期等。

3-2-2 设备维护和修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对设备损坏或故障进行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3 设备安全使用●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保证操作规程的严谨性。

儿童医院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童医院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儿童医院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新生儿入院必须对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使其自觉遵守院内一切规章制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2、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清点人数,坚持床头交接班。

3、切实加强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做到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二次。

4、毒、麻、剧、限药品定量,标签醒目,做到五专、落双锁,班班核对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外用、内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用药分柜放置,标签正规、醒目,注意药物质量批号,注射药一定要保存在原装盒内。

5、用氧做到防火、防震、防油、防热,室内禁止吸烟。

6、注意用电、用火安全,液化汽定点放置并落锁,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妥善保管。

7、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按规定处理一次性用物。

8、做好危重新生儿护理,防坠床、防烫伤、防跌落,每个病房有床栏、水温计和防滑措施,药物磨碎喂服到口,外出或转科、做检查有人护送。

9、急、危、重新生儿入院必须先通知病房做好准备,由专人护送入院。

10、抢救器材及药品定位、定数量,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检查。

1。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新生儿科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二、新生儿科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三、防止新生儿被盗制度四、防止新生儿坠床制度五、防止新生儿抱错制度六、防止新生儿烫伤制度七、防止新生儿导管滑脱管理制度八、防止新生儿压疮管理制度九、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十、新生儿科输血管理制度十一、新生儿科高危物品及药品管理制度十二、新生儿科西地兰使用管理规范十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制度十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十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计划新生儿科监护室2020年2月修订(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各类培训考核制度手册。

(三)严格遵守护理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士要及时巡视病区,对高危儿应加强巡视,确保患儿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六)加强病区药品管理,执行药品管理制度。

毒、麻药品应置专柜上锁,专人管理,有基数,有接班记录,使用有登记;急救设施和药品、贵重仪器有专人管理,处于备用状态。

(七)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加强易燃、易爆、易损物品的管理及对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进行安全教育。

经常检查电源、水源、防火设施,及时维修,保证安全运用。

不得私自对病区的设施乱拆或改建。

(一)毒麻药品管理制度:1、专人负责,专柜存放并加锁。

2、每班交接,清点并记录。

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并签字。

遵照医嘱使用后,由医师开麻醉处方,取药补齐。

3、每周检查毒麻药品有无变质、沉淀、变色或过期等情况,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4、毒麻药品不得随意外借,一般只供本病区病人使用,医务人员不得处方自用。

(二)用药安全管理制度:1、口服药、注射剂、毒麻药品、外用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避免发生意外。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科是医院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护理科室之一,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成,对外界环境尤为敏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

为了确保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能够安全、规范和高效地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3.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4.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护理工作。

三、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1.护理人员入职前应进行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并参加相关考核。

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护理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

3.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生儿护理设备。

4.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新生儿科的最新护理技术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护理操作规范1.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各项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工作。

2.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做好手卫生,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并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

3.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进行护理操作前,应认真查阅新生儿病历,了解其病情和相关护理要求。

4.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进行输液和注射等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和安全输液。

5.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更换纸尿布、衣物等时,应注意时时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避免出现磨破、擦伤等情况。

6.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进行不同的生理检查时,应尽量减少刺激和痛苦,给予适当的抚慰和安抚。

五、感染预防和控制1.护理人员应按照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要求,保持手卫生,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并对护士服进行定期更换。

2.护理人员应监测新生儿科的环境卫生情况,保持科室的清洁和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3.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科室物品、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保证其无菌状态。

4.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和皮肤黏膜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院内交流与协作1.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科室例会,交流护理经验,分享困惑和问题。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新生儿甚至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护理工作要特别细致周到。

为了确保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以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和生命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人1.管理机构: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管理机构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由多个相关科室和岗位的专家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完善并监督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2.管理责任人: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管理责任人为新生儿科主任,由其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护理安全制度的具体措施,领导并组织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

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目标四、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的内容1.护理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护理岗位的设置应根据新生儿科的工作量和护理需求合理配置。

每个岗位都必须有专业护士或护理师担任,并要求其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

2.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规定:新生儿科的各项护理操作必须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都符合临床要求,并对重要的护理操作和流程,应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规范。

3.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新生儿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应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得以有效记录和传递。

4.护理质量和安全评估: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质量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5.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护理水平,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6.护理手册和宣教材料的编制和使用:新生儿科护理手册和宣教材料应制定,以方便新生儿家属了解和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新生儿照护的合作性和安全性。

7.疼痛评估和管理:对新生儿的疼痛进行评估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保证新生儿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专科技术操作规范,护
士严格落实,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消防、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
训。

三、定期检查门、窗、水、电的安全;消防设施标示明显无遮
挡,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四、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并由专人值守,非新生儿的工作人员
未经允许一律不得入内,进出新生儿科的通道均设置监控设施,实施24小时监控,监控内容至少保留30天。

五、各种仪器、设备设专人管理,定位放置,有使用、检查、保
养、维修记录,确保功能正常,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项。

六、加强药品管理,随时检查,及时补充;急救药品、物品做到
“五定”,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七、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及时巡视,确保新生
儿安全;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摔伤或暴力性损伤。

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九、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十、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反馈存在问题并持续改进,
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二、新生儿科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三、防止新生儿被盗制度四、防止新生儿坠床制度五、防止新生儿抱错制度六、防止新生儿烫伤制度七、防止新生儿导管滑脱管理制度八、防止新生儿压疮管理制度九、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十、新生儿科输血管理制度十一、新生儿科高危物品及药品管理制度十二、新生儿科西地兰使用管理规范十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制度十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十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计划新生儿科监护室2020年2月修订(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各类培训考核制度手册。

(三)严格遵守护理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士要及时巡视病区,对高危儿应加强巡视,确保患儿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六)加强病区药品管理,执行药品管理制度。

毒、麻药品应置专柜上锁,专人管理,有基数,有接班记录,使用有登记;急救设施和药品、贵重仪器有专人管理,处于备用状态。

(七)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加强易燃、易爆、易损物品的管理及对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进行安全教育。

经常检查电源、水源、防火设施,及时维修,保证安全运用。

不得私自对病区的设施乱拆或改建。

(一)毒麻药品管理制度:1、专人负责,专柜存放并加锁。

2、每班交接,清点并记录。

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并签字。

遵照医嘱使用后,由医师开麻醉处方,取药补齐。

3、每周检查毒麻药品有无变质、沉淀、变色或过期等情况,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4、毒麻药品不得随意外借,一般只供本病区病人使用,医务人员不得处方自用。

(二)用药安全管理制度:1、口服药、注射剂、毒麻药品、外用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避免发生意外。

2、各类药品瓶签与药品相符,帐物相符。

3、各类静脉注射液体,收发药液时,必须做到先检查药液的生产日期、批号、有无过期、瓶体有无裂纹,液体内有无絮状物,软包装液体要检查有无漏液、漏气,包体有无损坏等方可使用。

4、液体管理:(1)使用大液体时,严格把好“四关”,做到“六查”。

四关:搬液体进治疗室的检查关,摆药前的检查关,配液体前的检查关,上挂输液架前的检查关。

六查:查瓶口有无松动,查标签是否清楚,查药液有无混浊、变质、絮状物,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查瓶子、软包装有无裂痕及漏液,治疗室内液体每周大查1次。

(2)常规静脉输液卡,每日核对后打印。

加药前必须经两人核对输液执行单后方可加药。

一组液体加完后,在治疗室内的输液贴瓶签上签加药时间和加药者的姓名。

(3)执行静脉用药时,必须核对后再执行,并在病人床边的输液卡上打钩、签时间、签姓名。

病人自带药物一律不准应用,以减少医疗纠纷。

(4)静脉注射药物,应携带静脉注射单,静脉注射药物必须放置在治疗盘内。

严格查对后,根据药物作用和性质,控制注射时间,注射完毕后签时间、姓名,并保存入档。

5、口服药物:严格遵守口服给药法操作规程,发药时必须携带服药单,如有疑问及时核对。

服药后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药者在服药单上打钩、签字、签时间。

6、药物过敏实验(1)药物种类: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含碘的造影剂、细胞色素C、青霉素族药物、头孢类药物等。

(2)药物过敏实验原则:做过敏实验前,必须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可做实验。

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实验时应特别慎重。

实验前,药物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使用,并在医嘱单相应栏内签全名。

并将实验结果输入微机。

皮试阴性者方可用药,并在阴性栏内注明批号。

实验结果阳性者,禁用该药。

应在医嘱单及床头卡上用红笔注明,标志要醒目。

配置实验的溶媒,一般采用生理盐水,不宜用注射用水,以免产生假阳性。

溶媒要专用,用后在瓶子标签上注明。

各类药物过敏实验用的注射器及针头均需专用。

实验药液现配现用,药物浓度、剂量要准确。

各类药物实验前的24-48小时禁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免影响皮试结果。

疑为假阳性者,应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药液采用生理盐水为宜。

青、链霉素药物停用24小时或在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均需重做过敏实验。

门诊病人注射药物后,需留观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防止发生意外。

各类药物过敏实验前备好抢救物品,药品,以备急用。

三、防止新生儿被盗制度(一)科室外张贴“温馨提示”提醒家长们加强防范意识,除防止贵重物品被盗外,还应注意院方有关工作人员(含保洁人员)进入病房时,应向家属出示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并告知工作目的。

凡没有出示本院工作人员胸卡(含本人相片)及告知工作意图的工作人员,家属有权拒绝其接触婴儿。

(二)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查房时间及询问病情时间,统一管理,其他时间不得有杂人进入监护室第一道大门。

如有家属在门外等候,护士及时询问原因并协助解决,防止家属在门外聚堆。

(三)科室装有两道安全玻璃门,平时需随时处于关闭状态,发现有陌生人应及时询问。

(四)加强病室管理,禁止非本科工作人员、闲杂人员及推销人员进入病室。

(五)患儿入院后双人核对患儿身份后及时给患儿系上手脚链、填写床头卡。

如患儿外出检查需有医生陪同,家属需持相应身份证明才能陪同患儿检查。

(六)监护室内装有监控系统,对病室实行24小时监控记录。

(七)监护室内24小时有专人看护,护士如有操作需短时间离开监护室必须由其他护士代替看护,不得有无人看护情况发生。

(八)患儿出院严格遵守出院流程,家属带患儿母亲及办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出院,双人核对患儿双腕带及床头卡上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入院日期及母亲身份证号码,做到统一,办理人签署出院患儿交接表并签字按手印后方可抱患儿离开。

(九)要求住院大楼门卫保安值勤人员,对所有抱出去的婴儿,白天必须持出院证明。

如果晚上需要紧急出院的,则必须由当班护士签署放行通行证后才可放行。

(一)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新生儿坠床的风险评估及防范策略的意识。

(二)新生儿入院后,由主班护士或责任护士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填写坠床风险评估表,护士长在一小时内对患儿进行再评估。

(三)建立新生儿坠床预防及应急处理流程。

在床头卡上建立防坠床标志。

(四)新生儿入院后,抢救台加床档,暖箱门确保关紧,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后切记关闭暖箱门。

(五)加强巡视,尤其是在婴儿床上的新生儿。

若新生儿哭闹或烦躁时,及时给予安抚,按要求包裹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

(六)为患儿沐浴时,按操作规则抱持患儿,防止滑脱。

(七)一旦新生儿发生坠床,即可启用应急程序,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坠床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有关部门。

(八)患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长做好出院宣教,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执行工作规则,保证护理安全。

(二)每位患儿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后,立即填写新生儿科专用腕带两个,写明患儿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分别佩戴在患儿的肢体上。

(三)值班护士填写新生儿床头卡,双人核对无误后将床头卡挂在婴儿床或暖箱上,以便严格查对。

(四)责任护士将床头号码牌悬挂在新生儿床头及监护仪指定位置,以方便查对。

(五)在执行任何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士交接班及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仔细查对患儿身份,确保双腕带、新生儿床头卡统一。

(六)新生儿沐浴或抚触前,护士应认真查对新生儿的双腕带、床头卡,做到统一,沐浴或抚触结束后应再次核对。

(七)腕带如有脱落或丢失,应经双人严格查对无误后,给予补系。

(八)患儿在外出检查时,双人核对双腕带及床头卡后,由主管医师陪同前往。

(九)患儿出院时,家属需携带新生儿母亲及办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

由主班护士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双腕带、床头卡无误后,方可抱出监护室。

两人与新生儿家属共同核对双腕带、床头卡,做到统一。

新生儿家属在交接单上按手印签名确认后,方可抱走。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严密监护新生儿,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热敷操作规程,避免新生儿在热敷治疗中发生烫伤。

(三)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热疗操作规程,预防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烫伤。

(四)建立新生儿烫伤预防及应急处理流程。

科室内有标志性的警示提醒。

(五)为新生儿沐浴或擦浴时,严格控制好水温,沐浴室设专用的恒温阀,以保持新生儿沐浴时,水温的恒定。

沐浴时水不可直接接触患儿身体。

(六)暖箱内或婴儿床旁不可使用热水袋。

暖箱、光疗箱及远红外辐射台温度设置适宜,严密监测温控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七)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呼吸机管路加热温度设置适宜,并定时监测,防止新生儿呼吸道烫伤。

(八)一旦新生儿发生烫伤,即可启用应急程序,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九)患儿出院时,责任护士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七、防止新生儿导管滑脱管理制度(一)护理人员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儿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因素,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二)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导管滑脱。

(三)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四)发生管路脱后,要遵照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减轻对身体健康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五)发生管路脱后,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于24小时内报护理部。

(六)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七)发生管路滑脱的科室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八)护理部组织有关护理专家,进行分析。

八、防止新生儿压疮管理制度(一)患儿入院后,护士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压疮风险。

一旦出现压疮高危患儿,责任护士及时对患儿进行全身皮肤状况评估,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评估结果向患儿家属讲解清楚,估计患儿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压疮,让家属签字,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护士长24小时内亲自察看患儿,组织护士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

(三)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计划,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压疮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经常改变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

建立翻身卡,每次要记录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等,易发部位可垫气圈、棉圈、棉垫、海绵垫、水垫等。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五)避免局部刺激,床单位要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伤口分泌物多的病人尤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