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 (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题解析号1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九上化学练习册人教版答案

九上化学练习册人教版答案

九上化学练习册人教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2.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3.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3. 可逆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

(√)第三章: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第四章:酸、碱与盐1.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即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

(√)3. 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即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第六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中使用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先调零,然后左物右码。

(√)2. 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的使用应遵循“滴定管零刻度在上方”的原则。

(√)3. 实验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结束语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的化学练习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教版)第⼀单元⾛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锈有新物质(Fe2O3)⽣成,为化学变化(2)⽯蜡熔化没有新物质⽣成,为物理变化(3)纸张燃烧有新物质(⼆氧化碳和⽔)⽣成,为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成,为物理变化(5)铜在潮湿的空⽓⾥⽣成铜绿有新物质(Cu2(OH)2CO3)⽣成,为化学变化(6)潮湿的⾐服被晒⼲了没有新物质⽣成,为物理变化(7)下雪后天⽓晴暖,雪融化没有新物质⽣成,为物理变化(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会出现⼀层⽔雾。

没有新物质⽣成,为物理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新物质⽣成。

有新物质⽣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如:铁⽣锈、铜在潮湿的空⽓⾥⽣成铜绿、物质燃烧、⾷物腐烂、酿酒、新陈代谢、⼯业制碱、浓硫酸脱⽔、⽯灰浆刷墙,墙⾯变硬、玩⽕⾃焚、烈⽕焚烧若等闲、⽤酸除铁锈、烽⽕戏诸侯、动植物呼吸、中毒和解毒等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1)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燃烧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2)酒精能挥发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挥发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3)⽔变成⽔蒸⽓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变为⽔蒸⽓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4)以粮⾷为原料能酿酒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酿酒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5)⼆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灰⽔变浑浊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6)空⽓是没有颜⾊、没有⽓味的⽓体不发⽣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7)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不发⽣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8)⽯灰⽯(或⼤理⽯)遇到盐酸后⽣成⼆氧化碳和⽔。

课后习题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氧气:支持燃烧可供呼吸;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 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A. 烧杯、玻璃棒 B. 大试管、集气瓶 C. 酒精灯、铁架台 D. 导管、单孔橡胶塞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可以用匙子、食盐、瓶子完成;将瓶子倾斜,用药匙将食盐伸入 瓶子底部,再缓慢竖立起来 (2)液体倾倒可用瓶子、杯子和水完成;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和杯口紧挨,缓慢 倾倒 (3)排水集气法可用碗、杯子、吸管和水完成;在杯子中装满水倒扣在碗中,将吸管 伸入杯子中,呼气将杯子中的水排出,即可收集到呼出的气体
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26.0 mL, 该同学的 读数 27.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体积。
10.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如
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 a (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 现的是 b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c
3. 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闻气体气味时,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 (2)取用固体试剂后,立刻擦拭药匙或镊子。 (3)用量筒取液读数时,量筒没有放平。 (4)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5)将刚结束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6)连接试管与橡胶塞时,将试管抵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 (7)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目录
走进化学世界 空气和氧气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单元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答案(完美版)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全上下册)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全上下册)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有新物质(Fe2O3)生成,为化学变化(2)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3)纸张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为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Cu2(OH)2CO3)生成,为化学变化(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如:铁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物质燃烧、食物腐烂、酿酒、新陈代谢、工业制碱、浓硫酸脱水、石灰浆刷墙,墙面变硬、玩火自焚、烈火焚烧若等闲、用酸除铁锈、烽火戏诸侯、动植物呼吸、中毒和解毒等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1)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燃烧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2)酒精能挥发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挥发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3)水变成水蒸气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变为水蒸气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酿酒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7)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4.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解析号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1而不是质量分数。

(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洁(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洁物(4)C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2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3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洁物和混合物。

4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5 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6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题解析号(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超详细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超详细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详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练习册答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7.C8.A9.B10.C11.(1)②(2)③(3)①(4)④12.(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13.(1)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4.(1)可以节约金属资源(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10.C11.C12.(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用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4)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于物理变化(5)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属于物理变化14.(1)①②③(2)④⑦(3)⑦15.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化学:(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3)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改观。

(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C2.C3.D4.C5.C6.A7.A8.C9.C10.A11.氧气二氧化碳左12.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山洞后倒掉水,再盖好玻璃片拿出洞外即可13.(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2)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3)燃着的火柴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时间缩短14.(1)①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蒸气(3)③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C2.C3.B4.C5.A6.D7.C8.C9.D10.D11.(1)量筒(2)胶头滴管(3)集气瓶(4)试管(5)坩埚钳(6)铁架台的铁夹(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8)镊子药匙纸槽12.(1)压破容器(2)失火(3)损坏实验台13.100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差会较大;100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14.(3)白色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高于常温;有可燃性燃烧、有火焰、放热、有部分蜡烛熔化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火焰说明是蜡烛蒸气在燃烧,蜡烛受热熔化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水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二氧化碳底部变黑可能是炭黑蜡烛火焰熄灭氧气被逐渐消耗,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不支持燃烧有白烟蜡烛蒸气冷凝的结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1.B2.C3.A4.D5.B6.D7.B8.D9.D10.C11.(1)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金属在空气中生锈等)(2)干脆饼干在空气中会变潮(冰箱里拿出的东西表面出现水珠,冬天窗户上结霜等)(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澄清的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等)(4)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12.氮气氧气氮气氧气13.(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15(3)保证将氧气消耗完,使实验结果准确(4)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5)红磷的量不足;烧杯中的水不够多;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防止伸入燃烧匙时集气瓶内的气体泄漏;该装置的密封性好课题2氧气1.A2.A3.D4.A5.D6.D7.B8.B9.B10.A11.(1)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3参考答案与提示(2)镁+氧气→点燃氧化镁(3)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4)氢气+氧气→点燃水(1)(2)(4)12.用火柴杆引燃铁丝防止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在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避免火柴梗消耗过多的氧气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3.(1)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是氧化反应③都需要点燃(2)液态(3)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14.(1)白磷燃烧,活塞最后停在“4”处(2)空气中氧气约占15的体积课题3制取氧气1.D2.B3.B4.B5.D6.C7.D8.B9.A10.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排水收集法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排水收集法11.(1)氯化钾+氧气(2)汞+氧气(3)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2.氯酸钾氧气氯化钾二氧化硫二氧化锰13.(1)酒精灯铁架台长颈漏斗锥形瓶水槽(2)DF棉花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3)伸到液面之下随时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和结束(4)收集方法错误,装置漏气等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1.A2.B3.B4.D5.C6.B7.B8.D9.B10.C11.氧气氢气1∶2水→通电氧气+氢气分解反应氢氧两种元素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1)负氧气(2)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通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3.共滴水43200mL,可以供864人饮用一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综合测评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综合测评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Na 23 S 32Cl 35.5Ca 40一、快乐点击(每小题3分,共30分)1.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2.我国成功发送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其重要部件太阳能帆板使用的高纯硅制备原理是2H2+SiCl4Si+4HCl。

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3.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4.(2020福建中考)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乙醇(C2H6O)C.三氯甲烷(CHCl3)D.过氧乙酸(C2H4O3)5.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D.从守恒观点看: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7.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每100 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 mg时即为醉酒(血液的pH约为7.4)。

关于醉酒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血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80%B.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为80C.该血液是酒精的饱和溶液D.该血液显碱性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有新物质(Fe2O3)生成,为化学变化(2)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3)纸张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为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Cu2(OH)2CO3)生成,为化学变化(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如:铁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物质燃烧、食物腐烂、酿酒、新陈代谢、工业制碱、浓硫酸脱水、石灰浆刷墙,墙面变硬、玩火自焚、烈火焚烧若等闲、用酸除铁锈、烽火戏诸侯、动植物呼吸、中毒和解毒等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1)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燃烧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2)酒精能挥发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挥发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3)水变成水蒸气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变为水蒸气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酿酒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7)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4.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7.C8.A9.B10.C11.(1)②(2)③(3)①(4)④12.(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13.(1)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4.(1)可以节约金属资源(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10.C11.C12.(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用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4)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于物理变化(5)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属于物理变化14.(1)①②③(2)④⑦(3)⑦15.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化学:(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3)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改观。

(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C2.C3.D4.C5.C6.A7.A8.C9.C10.A11.氧气二氧化碳左12.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山洞后倒掉水,再盖好玻璃片拿出洞外即可13.(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2)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3)燃着的火柴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时间缩短14.(1)①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蒸气(3)③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C2.C3.B4.C5.A6.D7.C8.C9.D10.D11.(1)量筒(2)胶头滴管(3)集气瓶(4)试管(5)坩埚钳(6)铁架台的铁夹(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8)镊子药匙纸槽12.(1)压破容器(2)失火(3)损坏实验台13.100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差会较大;100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14.(3)白色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高于常温;有可燃性燃烧、有火焰、放热、有部分蜡烛熔化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火焰说明是蜡烛蒸气在燃烧,蜡烛受热熔化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水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二氧化碳底部变黑可能是炭黑蜡烛火焰熄灭氧气被逐渐消耗,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不支持燃烧有白烟蜡烛蒸气冷凝的结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1.B2.C3.A4.D5.B6.D7.B8.D9.D10.C11.(1)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金属在空气中生锈等)(2)干脆饼干在空气中会变潮(冰箱里拿出的东西表面出现水珠,冬天窗户上结霜等)(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澄清的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等)(4)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12.氮气氧气氮气氧气13.(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15(3)保证将氧气消耗完,使实验结果准确(4)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5)红磷的量不足;烧杯中的水不够多;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防止伸入燃烧匙时集气瓶内的气体泄漏;该装置的密封性好课题2氧气1.A2.A3.D4.A5.D6.D7.B8.B9.B10.A11.(1)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3参考答案与提示(2)镁+氧气→点燃氧化镁(3)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4)氢气+氧气→点燃水(1)(2)(4)12.用火柴杆引燃铁丝防止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在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避免火柴梗消耗过多的氧气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3.(1)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是氧化反应③都需要点燃(2)液态(3)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14.(1)白磷燃烧,活塞最后停在“4”处(2)空气中氧气约占15的体积课题3制取氧气1.D2.B3.B4.B5.D6.C7.D8.B9.A10.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排水收集法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排水收集法11.(1)氯化钾+氧气(2)汞+氧气(3)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2.氯酸钾氧气氯化钾二氧化硫二氧化锰13.(1)酒精灯铁架台长颈漏斗锥形瓶水槽(2)DF棉花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3)伸到液面之下随时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和结束(4)收集方法错误,装置漏气等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1.A2.B3.B4.D5.C6.B7.B8.D9.B10.C11.氧气氢气1∶2水→通电氧气+氢气分解反应氢氧两种元素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1)负氧气(2)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通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3.共滴水43200mL,可以供864人饮用一天。

通过计算,加强我们的节水意识,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努力14.(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尖锐爆鸣爆炸纯度课题2分子和原子1.D2.C3.C4.A5.B6.D7.B8.A9.C10.B11.(1)分子不断地运动(2)分子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很小(4)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12.从右向左依次变红不停地运动13.在变化过程中,汞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14.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课题3水的净化1.D2.D3.D4.C5.D6.C7.D8.A9.C10.C11.(1)过滤(2)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凝聚并沉淀(3)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4)消毒杀菌(5)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煮沸12.(1)过滤(2)引流(3)不溶性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蒸馏(4)细纱布筷子(5)①滤纸破损②仪器没有洗干净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6)①烧杯口紧贴玻璃棒②玻璃棒紧贴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13.(1)吸附杂质防止液体飞溅(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3)不是纯水含有可溶性杂质蒸馏14.(1)石英沙(2)分隔石英沙和活性炭(3)不可以课题4爱护水资源1.B2.B3.B4.B5.D6.D7.C8.D9.(1)活性炭(2)过滤(3)洗拖把、冲厕所等(4)减少污水排放,降低污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等10.(1)①(2)②(3)⑤(4)④(5)③11.(1)用淘米水浇花;用洗澡、洗衣服或者洗菜水拖地、冲厕所等(2)①废旧电池不要随意丢弃,特别是不要扔到水中,并向家庭成员和周围领导做宣传;②废旧电池投入指定的垃圾箱,集中处理;③探究治理废旧电池的方法12.(1)写出汞、磷、氢、氧四种中的三种即可(2)B(3)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要处理达标后排放;化肥或农药要合理使用;提倡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含磷洗涤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Ⅱ(5)②③①②①③②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1.D2.A3.D4.D5.C6.D7.C8.锌粒稀硫酸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9.(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D或F(2)B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3)B、C、GE或F(4)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水溶性密度(5)水面稳定,不再下降10.假设一:二氧化锰(或MnO2)双氧水(或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或O2)B假设二:铁粉(或Fe)稀硫酸(或稀H2SO4)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或H2)A或B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1.C2.D3.D4.A5.A6.D7.C8.D9.B10.B11.(1)分子、原子、离子(2)质子、原子核(3)电子(4)分子、原子、中子(5)原子(6)分子(7)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8)电子(9)质子和电子(10)电子12.(1)40(2)12acbd13.(1)CAB(2)BH2O能(3)水→通电氢气+氧气14.5参考答案与提示课题2元素1.D2.C3.A4.D5.C6.D7.B8.C9.A10.A11.(1)Cu(2)4Mg(3)Na(4)He(5)Al(6)O(7)N(8)Fe(9)Hg(10)H212.(1)门捷列夫(2)200.6Ar(3)A(4)11813.(1)D(2)B(3)C(4)A(5)E14.(1)最外层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已填充满)(2)最外层电子数(或质子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3)由金属元素变成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课题3离子1.D2.D3.C4.C5.A6.D7.D8.D9.A10.C11.11②12.(1)甲(2)3213.CB、DAAA、C14.3Mg2+nCl-SO2-4NH+415.1个氩原子(或氩元素或氩气)2Si3个亚铁离子4Al3+16.(1)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第一层上的电子数(2)8Ne(3)8Al3+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A2.B3.B4.B5.A6.B7.D8.A9.C10.C11.(1)①氮元素、1个氮原子②2个氮原子③2个氮分子④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⑤钙离子⑥铜元素、1个铜原子、金属铜(2)①CO2-3②Mg+2O③3SO2-4④NH4Cl⑤5NO-3⑥Ca(OH)212.(1)KIO3(2)39∶127∶48(3)易分解(4)59.3%(5)0.03kg13.(1)元素(2)混合物(3)+414.(1)3∶7∶2∶1(2)8915.7%(3)不合格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C2.B3.C4.A5.B6.B7.A8.B9.D10.(1)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大于铜的质量(2)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残留固体与放出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残留固体的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11.(1)0(2)氧化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D2.A3.B4.C5.D6.C7.A8.D9.A10.B11.(1)2KMnO4△K2MnO4+MnO2+O2↑(2)4P+5O2点燃2P2O5(3)2H2O2MnO22H2O+O2↑(4)CH4+2O2点燃CO2+2H2O12.②>①>③13.(1)4+3Y2O3(2)CO214.(1)3Fe+2O2点燃Fe3O46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2)S+O2点燃SO2(3)H2CO3=CO2↑+H2O(4)2KClO3MnO2△2KCl+3O2(5)Fe2O3+3CO高温2Fe+3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B2.A3.D4.A5.A6.D9.486能32否水中的氧元素全部变成了氧气,而高锰酸钾分解后的产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都含有氧元素10.152g11.O2:2.4gMnO2:1.9g12.5101010(1)2gO2只能和3gMg起反应(2)6gMg反应完最多只能得到10gMgO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B2.D3.C4.C5.A6.C7.A8.C9.A10.(1)滑腻性(2)导电性(3)耐高温1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气体导致烧瓶内气压减小12.(1)碳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2)不活泼足球烯和纳米碳管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二氧化碳大于13.(1)2H(2)可以用作电极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D2.C3.D4.D5.C6.A7.C8.(1)长颈漏斗的管口未伸入液面下(2)锥形瓶内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3)集气瓶口不应向下倾斜9.(1)2.2(2)91%10.20L11.(1)选用块状比较好,因为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2)粉末状比较好,因为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得大量二氧化碳12.(1)铁架台(2)③(3)Ⅱ错误,瓶塞未倒置Ⅳ错误,燃着的火柴未放在瓶口(4)2H2O2MnO22H2O+O2↑酒精灯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D2.C3.D4.B5.B6.C7.D8.D9.D10.B11.D12.CO2不能燃烧CO有毒CH4有机物13.CCO2COCaCO314.(1)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将引起温室效应(2)C6H12O6+6O2=6CO2+6H2O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1.C2.B3.D4.B5.C6.C7.B8.A9.(1)隔绝氧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10.(1)茶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了(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汇集到上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3)A、C7参考答案与提示11.【改进与实验】(1)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拓展与迁移】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液体的体积应接近试管容积的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