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概念及分类(标准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最全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知识要点: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制约因素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②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
2024年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标准版
2024年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标准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主体(1)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
(2)探讨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饮食、节日、礼仪等方面,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响。
例如:春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
(3)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观看一部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该主题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
(5)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可以采用PPT、视频、表演等形式。
(2)强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
五、作业布置2.收集一个传统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古风音乐,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
完整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标准化模型
完整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标准化模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创造出来的”,而设计与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创造的首要任务。
企业文化理念是指具有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符合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价值标准和行动准则。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企业的灵魂。
她反映了企业的信仰与追求,指导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在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和激励人心、产生心理约束和行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些理念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层次与逻辑关系?这是很多企业文化管理者们倍感困惑的话题;对此,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咨询界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没有一种可以统一参照的、标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模型呢?本文将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常见问题分析,简要介绍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的创新研究成果——“新优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用模型”。
一、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常见问题当前,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通病,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概念混淆据粗略统计,国内常见的有关企业文化理念要素的说法十分杂乱,有近70种,例如:企业信条、企业哲学、企业定位、企业作风、基石、使命、宗旨、愿景、价值观、管理特色、用人理念、服务理念、生产理念等等,甚至有将“企业理念”掺杂其中的。
即使同一类型的企业文化理念要素,也有不同称谓,例如:针对管理理念要素的有“管理方针”、“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特色”、“管理要则”等说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素的有“人才理念”、“人事理念”、“人才机制”、“人才观”等的说法;针对质量管理理念要素的有“质量观”、“质量理念”、“质量方针”的说法。
由于缺乏统一口径,这对初涉企业文化领域的人士形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对于同一企业文化理念的概念内涵在理论认识和实际应用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和对立矛盾,这就更混淆视听、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完全版)
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本文将介绍文化生活第十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艺术风格等非物质层面的创造性成果。
2.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普遍性、历史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
它通过传承和交流,不断发展演变。
二、文化的分类1. 材料文化和非材料文化:材料文化指物质领域的文化成果,如建筑、工艺品等;非材料文化指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的文化形态;现代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产生并逐渐形成的文化。
三、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1.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中庸、礼仪,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
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文物。
2.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以宗教为核心,尊重生命,崇尚和平与宽容,有着多元化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3. 美国文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强调人权和机会平等,对科技和时尚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强调纪律、秩序和团队合作,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1.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文化的互补和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2. 文化冲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误解、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修复古建筑、传习古艺等。
2. 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新鲜事物,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文化与个人发展1. 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引导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
(完整word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附件1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一、分类目的和作用(一)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统计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制定本分类。
(二)本分类为反映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标准分类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统计服务。
二、分类定义和范围(一)定义。
本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二)范围。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三、编制原则(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根据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二)兼顾文化管理需要和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本分类在考虑文化生产活动特点的同时,兼顾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
(三)与国际分类标准相衔接。
本分类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在定义和覆盖范围上与其衔接。
四、结构和编码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
第一层为大类,用01-09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46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数字)小类顺序码小类代码(数字)中类顺序码中类代码(数字)大类代码五、有关说明(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对应关系。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行为制 度文化
西方体育行为制 度文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
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 式以徒手为多,使得体育专用 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体育物 质文化建设在数千年的历史进 程中发展极为缓慢。
中国体育物质文 化的特点
西方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在公元前 776年第一届古代奥 运会开始时就已初见端倪。很 早就有了体育运动的专用器械 和装备。
注重理性与 人文教养
(一)注重伦理与道德
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注重情感和尊崇道德的 观念,在从古到今的中国传统体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社会需要以伦理需要为主体而进行构建,至善道德的追 求强制性地成为中国人的主体需要,不能不压制人们的 个体竞争需要。这不但扼杀了个体的生机,还使中国古 代早期出现的一些体育活动的竞技性渐趋弱化,如蹴鞠、 射术、手搏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奥林匹克精神文化
五个原则
参与原则
竞争原则
奋斗原则 友谊原则
公正原则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奥林匹克组织文化
(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于 1894年 6月 23日成立,是现代奥林匹克的最高权力机构,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指导者、捍卫者和仲裁者。它是 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组织,主要任务是按照《奥 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其组织结构包括国际奥委会全 体委员会议、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国际奥委会秘书处、专门 委员会和一些临时性的委员会。
1、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泛指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详细版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
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九大行业。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建造模式(一)“推土机”式。
即完全褪去历史痕迹,建立新的城市功能。
这种推土机式的改造,是过去几十年里最常见的改建方式,它彻底摆脱了旧有格局的束缚,激活新生的创意能量。
但是这种方式适合在大型商务聚集区、金融区推行,比如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不能一概简单照搬。
(二)“整旧如旧”式。
即保留原有的区域特色,保护性地修缮翻新。
比如上海的文庙老街,完全保留了旧日的建筑风貌,老城的喧闹格局让人仿佛感受到昔日的海派风情;上海新天地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代表上海市民阶层文化的石库门建筑,改造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休闲步行街。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1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2.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包括(地神崇拜)、山神崇拜、(河神崇拜)和日月星辰诸神崇拜。
4.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就,以下属于药学方面的著作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5.以下属于史评体著作的是(《什七史商榷》、文史通义》、《史通》)。
6.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7.韩愈的(《师说》)一文是其关于教师问题的重要论文,也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8.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下举办的养士机构是(稷下学宫),它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具有教育机构的性质。
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主要思想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10.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11.中国古代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言传身教、尊师爱生;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引导;教学相长)13.中国史书中的“正史”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14.在文学领域,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是(赵氏孤儿),先后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广泛流传,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曾将其改编。
15.中国古代的“十恶之罪”指的是(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谋反、谋大逆、谋叛)。
(完整版)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一、目的和作用(一)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科学、系统、可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特制定本分类标准。
(二)本分类标准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统一的范围与定义。
二、范围(一)本分类标准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文化创意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标准规定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三)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1.文化艺术2.新闻出版3.广播、电视、电影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5.广告会展6.艺术品交易7.设计服务8.旅游、休闲娱乐9.其他辅助服务三、分类原则(一)以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我市的相关文件为指导本分类标准以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原则。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本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它是根据文化创意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进行的组合。
所以,本分类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三)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相衔接本分类标准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在范围上涵盖了国内外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中的主体行业。
(四)兼顾部门管理和文化创意活动的自身特性本分类标准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兼顾了政府部门管理需要,同时考虑了文化创意活动的自身特点。
四、分类方法(一)依据分类原则,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根据部门管理需要和文化创意活动的特点分为9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二层依照产业链和上下层分类的关系分为27个中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共有88个小类,它是第三层所包括的行业类别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活动类别。
从组织和个体文化角度谈谈核安全文化(标准版)
从组织和个体文化角度谈谈核安全文化(标准版)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837从组织和个体文化角度谈谈核安全文化(标准版)l引言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INSAG一1)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正式将“安全文化”概念引入核安全领域。
“安全文化”的引用对各国提高核电的管理水平,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若这种风险可以被接受,就认为是安全的。
通常所指的“安全”概念是指不存在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种状态。
文化是一个群体做事的方式方法以及所反映的价值观、信仰等,是社会环境中的人为部分。
在IAEA出版物“安全文化”(INSAG一4)中,将两个似乎没有关系的概念有机地结合,首次明确、清晰地给出“安全文化”概念,完整阐述了安全文化的理念,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并分别对组织和个体以及评价方法提出建议。
安全文化是指一切从事与核电厂安全有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特征以及高度责任心的总和。
这种特征和高度责任心表现在,核安全的一切问题都应因其重要程度而获得优先考虑,其本质在于“安全第一”。
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决策层将理念性、概念性的东西转为本企业具体的执行文化,以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文化,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已被核电企业和监督管理当局认可。
一个核电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首先应从自身的角度正确理解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标准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标准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标准版)目前我们一般传统理念的本质安全就是工艺安全,即从设计安全的角度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通过采取各种工程手段来达到工艺系统的本质安全。
那么我的理解是本质安全不仅是硬件工程设计方面的本质安全,还包括软件方面的本质安全,甚至还包括人员方面的本质安全,实际上来说上述各个方面的安全措施的实施就是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现在就上述各个方面进行一个阐述:一、硬件工程方面的本质安全。
一个企业工艺的运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运行工厂的过程中,通过各个方面或者每位员工去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同时还通过不同的制度尤其是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来不断地去发现安全隐患,那么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发现问题,不能一味地去靠一些制度和人去检查去预防和阻止问题的发生,而是应该通过工程手段去彻底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例如,我公司在2010年以前检测到包装区域的设备运行噪音(主要来自于粉料料仓振动锤)瞬时噪声和TWA噪声都超过85分贝,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耳塞只能作为最后一道人员保护措施进行使用,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行政管理学最新版课件11. 行政文化
➢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的表现形式叫作心理 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 行政心理主要包括行政动机、行政态度、行政情感、行政人格等。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行政管理学
行政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意识、行政心理和行政道德。
(三)行政道德
引导方向
行政文化为行政人员提供行为模 式和价值取向,行政文化反映行 政组织的宗旨、价值理念,又通 过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引 导行政人员的行为。
约束行为
行政文化一旦形成并得到行政人 员的认同,行政人员就会形成较 为一致的价值取向,会认同何为 高尚、何为卑劣,也会很清楚他 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政执行有鲜明的强制性。
A
B
行政文化形
成的一般过
程
C
D
行政意志
所谓行政意志是人们决心达到某种行政 活动目的而产生的精神状态。行政意志 是行政心态上升为理性的强化结果。行 政意志的表现为行政观念与行政活动中 的行为倾向。
行政评价
行政评价是行政活动的总结阶段,是对 行政心态、行政意志、行政规范等行政 行为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行政评价的前 提是确立评价的标准。行政评价由社会 评价和自我评价两个部分组成。
(二)行政文化的形成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3. 行政文化的作用
行政管理学
凝聚力量
行政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行 政组织和全体行政人员共同创造 的群体意识,是得到行业群体认 同的心理,所以它可以发挥凝聚 力量的作用。
示范社会
行政人员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他们的言行 受到社会的监督,同时也会在社会中产生示 范效应。在良好的行政文化熏陶下,行政组 织以人民为中心确定工作目标
文化资源的形态完整版
文化资源的形态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第一节文化的分类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第一节文化的分类1、文化1.1 文化的层次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
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
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
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
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1.2.1 意识层面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新修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复习第一章1.重要概念◆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提出的。
】【社会学时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内。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社会、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程序和研究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2.社会学与各学科的关系(1)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社会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社会观和生活观,而这都有赖于哲学的帮助。
一部好的哲学史,不但能提供很多有用的观点,也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社会生活的道理和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任何知识所不能比拟的。
(2)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对社会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不仅社会学,还有历史学、人类学等。
社会学与它们的区别主要不在于研究对象和范围上,而在于研究的角度与方法上。
(3)社会学与专门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专门性社会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第47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7N o .22024年3月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M a r .2024收稿日期:2024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综论 (21b z x 074)作者简介:周家洪(1965-),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楚国历史与文化研究㊂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7(2):114-118.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周家洪(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 要: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间㊁内容㊁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㊂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㊂从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看,文化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为主,偶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文明只有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没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看,很多甚至绝大多数受众接受文化时并未理解,只是采取从众的行为;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接受㊂从结果看,文化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文明则创造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关键词:文化;文明;区别分类号:G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24)02-0114-05文化和文明是当今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两个词,它们有相同之处,都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因此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如物质文化可以说成物质文明,但有的情况下却不能互换,如原始文化就不能换成原始文明,因此,文化与文明也存在区别㊂截至目前,学界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众说纷纭㊂如林剑认为: 文化是文明的精神灵魂与内核,文明是文化的对象化,是文化外显的载体㊂ [1](P 19)宋斌认为: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明特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文化倾向于表征人类印迹和种族风格等,而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类满足需要,实现发展所达到的程度㊂ [2](P 315)他们的说法似是而非㊂即便有的著名学者也对文化和文明的区别说得不准确,如易中天认为: 文化与文明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文化表现为方式,文明体现着价值㊂ [3](P 87)钱穆认为: 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㊂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㊂ [4](弁言一)有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林坚认为: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㊂ [5](P 5)他指出了文化比文明早,且文明是进步状态,这是部分正确,但不全面㊂祝西莹㊁徐淑霞认为: 从词义上看,文化是大于文明的概念㊂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成果,不分好坏,只要是人类创造的,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明则仅仅是人类创造的进步成果,不是进步的成果是不能称之为文明的 文明是文化的升华㊂文明以文化为基础,但又高于文化㊂ [6](P 4)他们指出了文化大于文明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升华等,也是部分正确,不全面㊂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㊁系统㊁准确地论述文化和文明的区别,以抛砖引玉㊂本文认为: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第47卷第2期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间㊁内容㊁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㊂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㊂从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看,文化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为主,偶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文明只有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没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看,很多甚至绝大多数受众接受文化时并未理解,只是采取从众的行为;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接受㊂从结果看,文化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文明则创造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一㊁文化和文明产生的时间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一个区别就是产生的时间不同㊂这是文化与文明最显著的区别㊂这个区别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公认㊂根据现有考古成果,人类文化至少产生于280多万年前,最早产生于800多万年前,[7](P63~66)而人类文明则产生于8000年前,两者产生的时间相差很大㊂人类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在人类脱离动物界开始变为人类的时候,文化就产生了㊂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人猿的最初分离是从距今1400万年前的印度腊玛古猿开始,经历了南方古猿(埃及) 直立人 智人 现代人(已接近今天的人类)等几个阶段,最终演变为人类㊂[8](P1)在猿人演变为人类的过程中,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㊂人类进化的原因是劳动,人类文化产生的原因也是劳动㊂劳动促进猿人和人类大脑的发育和脑容量的增加㊂如中国古人类的脑容量从距今65万年至80万年前蓝田人的780毫升增长到距今1.8万年前山顶洞人的1400毫升,逐渐逼近脑容量约1300~1500毫升的现代人脑容量㊂这表明,古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智力稳步增长㊂[9](P33)因此,人类智慧的产生和增加是劳动的结果,这是人类文化产生的前提㊂截止目前,人类能够找到的最早由动物变为人类的证据是800万年前的,这表明人类至少在800万年前就产生了文化,人类的文化史至少有800万年㊂当然,全世界各个文化产生的时间和能够找到的证据都不同㊂如中国文化目前能够找到的证据是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㊂[10](P679~680)因此,截至目前,中国文化产生在200多万年前,中国文化史有200多万年㊂文化产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脑容量缓慢增加,人类智慧随之继续缓慢增长,人类文化也缓慢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文明㊂那么,文化发展到那个阶段,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文明的产生呢截至目前,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准也是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文字的使用㊁城市的初现㊁青铜器的使用㊁宗教性礼仪中心的产生㊁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等方面㊂[9](P48~49)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学术界认为人类文明最多也只有七八千年,远远少于至少800万年的人类文化㊂中国把原始公社(部落联盟)解体和国家的建立㊁发明和使用文字㊁城市初现㊁使用青铜器㊁产生宗教性礼仪中心等作为文明产生的标志,确定夏禹建立夏朝为中国文明的开始㊂其距今只有约5000年历史,远远晚于距今200多万年的中国文化㊂因此,文明是人类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远远后于文化的产生㊂二㊁文化和文明的内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二个区别是内容不同㊂这是文化与文明的根本区别㊂尽管学界还没有公认的文化概念,但文化是人类所做的事,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㊂这就是文化的内容㊂文明的内容则是文化中能够证明其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部分㊂文化是人类当下的活动及其结果㊂人类当下的活动是指在某个同一时间段和地点,当时的发明者用其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教化民众㊁民众接受的活动㊂这里的发明者泛指世界各地从人类形成到现在有某种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㊂发现是指某一事物已经在自然界产生或存在,被发现该事物对人类具有某种作用,这就是发现,如打雷或火山爆发时产生火,某人发现火对人类的巨大作用就是发现㊂发明是指原来没有某物而某个人发明了某物㊂创新是指某个人或某一团队在原有某物基础上进行了革新㊂按照活动目的来看,人类林林总总的活动归纳起来就是生存和发展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发明者及其信奉者把发明者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教给民众,民众接受后形成新事物,这就是人类当下的活动,是文化㊂一旦民众学会该活动,再进行该活动就㊃511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不叫文化了,而是重复性活动㊂人类当下活动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即某一地方不同时间段的人正在学习该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或者该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被另外一个地方的民众接受时,也属于人类的当下活动㊂人类活动的结果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当下活动的结果,一个是过去活动的结果㊂人类在某一时间段正在进行的活动结果就是当下活动的结果㊂历史总会向前发展,等该时间段结束,这个结果就成为过去活动的结果㊂过去活动结果以物质㊁神话传说㊁风俗习惯㊁文字记载㊁考古发掘等方式保存㊂文明的英文单词是c i v i l i z a t i o n㊂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学人注意了C u l t u r e和c i v i l i z a t i o n的区别,借助汉字文明一词对译英语c i v i l i z a t i o n㊂19世纪末文明一词也逆输入中国,其多半在与 野蛮 半开化 相对的意义上使用㊂汉语 文明 中的 文 和文化中的 文 含义一样,文明中的 明 是昌明㊁明白之意, 文明 意为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尤其是对火的利用)引申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也有将文明视作进步状态,与 野蛮 对应的含义㊂[9](P11)因此,文明的内容是文化内容中能够被证明能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那部分㊂文化内容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只有接受检验才能得到证明㊂文化内容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就是文明㊂文化内容的检验工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㊂自然科学检验的标准较好确定,就是现有科学发展水平,其难点在于如果科学技术水平没发展到那一步就无法检验㊂如托勒密的地心说直到1400余年以后才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检验为假㊂当然,日心说现在也被检验为假㊂人文科学检验的难度主要在标准难以确定㊂有的人文科学内容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如文学中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象等㊂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因为个人学识㊁认知能力㊁境界㊁民族情感㊁家国情怀等因素有时候对是否认同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起很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因此,有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被民众广泛接受以后,却无法证明其是否符合人文社会发展规律㊂不能证明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都是文化,如果能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就是文明㊂三、文化和文明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三个区别就是文化和文明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㊂这个不同是文化与文明非常重要的区别㊂文化教化者以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为主,也有武力(暴力)㊁欺诈和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而文明则只有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文化中的 文 作为化的手段时,其字义就是与武(武力㊁暴力等)相对立的 温和 之意,[11](P702)此时 文 的涵义就是文化教化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教化民众㊂文化传播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在没有被理解和接受之前不可能产生很强大的力量,更不可能借助政府㊁军队㊁法律等强制力量迫使大众接受㊂文化是改变人类心灵或灵魂的教化活动,是让大众口服心服的行为,强制一般达不到目的㊂因此,文化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原始社会是以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传播的,尤其在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早期更是如此㊂民众之所以接受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除了内容的实用性㊁新异性外,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温和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㊂这是文化区别于军事㊁政治㊁法律等强制性或带有一定强制性活动的关键㊂但是,当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到私有制阶段后,文化的传播完全靠温和的手段就不一定行得通,人们于是就逐渐地采用不是很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尤其是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及其信奉者居于强势地位甚至是统治地位时,文化传播就逐渐出现强制㊁粗暴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或者欺诈㊁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然,绝大多数文化的传播还是以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的㊂因此,文化传播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很复杂㊂当文明中的 文 作为明的手段时,其字义也是与武(武力㊁暴力等)相对立的 温和 之意㊂此时文 的涵义就是文明教化者用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教化民众㊂文明作为文化中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其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只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排除武力(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文明一般在文化的实用性㊁新异性基础上靠真理性吸引民众,采用大众乐于接受的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对民众进行春风化雨㊁雨露滋润般的教化,让大众逐渐了解理解,最终口服心服㊂大众理解了,思想改变了,觉悟提高了,才会自愿或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㊂因此,文明要排除诸如战争㊁黑恶势力和其他㊃611㊃第47卷第2期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武力或暴力等带有强制性或一定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排除诸如政府权力或行政权力㊁法律法规㊁权威人物的命令等强制性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文明温和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也隐含了其不能采用欺诈和诱惑等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教化或传播之意,因此,文明要排除欺诈㊁过度的功名利禄引诱㊁色诱以及潜规则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然,教化者在保障受众生命㊁自由㊁人格尊严等前提下,通过设置一定的功名利禄条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尤其是信奉者从事传播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也可以算作文明传播正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如汉武帝在西汉中央政府设置儒家五经博士以便让当时信奉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广儒家思想㊂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对传播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作用极大,如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与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以及后世帝王采用科举制等各种适当的功名利禄措施就是分不开的㊂四㊁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四个区别就是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不同㊂这是文化和文明不易为人们认识到的区别㊂本文的受众是指包括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的弟子㊁门徒或学生等在内的所有接受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㊂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及其信奉者传播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一定要得到某一时间段和范围内受众的接受才能使其发现㊁发明或创新发挥作用,达到传播的目的,实现传播的价值㊂因此,受众的接受是文化和文明活动的另一方面,和文化㊁文明的传播结合成完整的教化活动㊂受众接受文化时主观状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同,受众接受文明时的主观状态则是自觉自愿的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来看,文化的受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状态不同㊂在原始社会,只有极少数受众是理解后接受,绝大多数受众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㊂一定范围内文化受众由于知识㊁智慧水平低,不一定能够理解㊁明白发明者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这时受众就只好被动接受㊂这种情况在人类进入文明前的漫长时间里是普遍现象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理解后接受的受众人数增加,但仍旧是少数;私有制和专制主义逐渐形成后,一定范围内众多的一般受众没有权利㊁没有渠道和胆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不被采纳,因此,大多数受众仍旧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㊂从近代到现代,由于教育的普及,人类智慧显著的提高,绝大多数个体的知识㊁智慧水平较高,受众接受文化时能够理解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显著增加,一定范围内的受众在理解后主动接受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教育普及程度高㊁范围广的国家等甚至超过半数㊂从现代到当代教育更加普及,绝大多数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一定范围内的受众接受文化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受众更多,超过半数的也多,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绝大多数㊂因此,受众接受文化时的心态趋势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的逐渐减少,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的逐渐增加㊂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自愿接受的㊂人类接受教化的结果有被动接受和主动接受两种情形㊂文明的接受则属于后一种情况㊂人类历史上很多接受都是被迫的,如战败者接受投降就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实力不济之后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㊂文明则不然,文明一定要受众自愿甚至心甘情愿地接受㊂接受文明的受众希望教化者或者传播者尊重自己,不希望教化者或者传播者把自己不了解㊁不喜欢的任何东西强加给自己㊂因此,文明受众的接受不是被军事等武力或黑社会等暴力强制接受,不是被政府部门或行政权力等强迫执行,不是被法律判决强制执行,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无可奈何地接受,没有被他人威胁,不被过度的功名利禄驱使或引诱,不是被色情引诱,没有被欺诈,没有被套路,没有被潜规则等,而是在人身安全和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格尊严与传播者平等㊁自愿甚至心甘情愿地接受㊂五㊁文化和文明的结果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五个区别就是文化和文明的结果不同,文化的结果是促成人类的各种事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路径;文明的结果则是创造了人类的各种成果,促进了人类社会直接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受众接受发现㊁发明或创新后就会形成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新事物,以及群体思想观念㊁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指明了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生存和发展路径,客观上推动了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社会的发展㊂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结果会不断推动世界各地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及其群体思想观念㊁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以及生存和发展路径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客观上不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螺旋式发展进步㊂这种教化㊃711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或传播)和接受活动不断出现,永不停止,客观上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发展进步㊂当然,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范围内及其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既有先后之分,也有地域之别,其中可能还有反复和曲折,但最终都会在整体上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螺旋式的发展进步㊂这是文化的结果,是人类创新能力的最主要表现之一㊂正是有了这种结果,人类才不断创造出各种新事物,延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路径㊂由于文明是文化中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自然规律的部分,因此,文明的结果就是文化中符合一定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的那部分,是人类各种成就,促进了人类社会直接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以上从产生的时间㊁内容㊁传播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㊁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和结果等方面论述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文明都是文化中优秀的部分㊂文明既能避免文化中的战争这种方式带给人类的巨大伤害㊁损失和倒退,又能避免文化中的科技越来越有可能带给人类的不可预知和无法掌控的巨大风险㊂当然,文明也存在无法及时强有力地制止人类各种罪恶和暴行之弊,因而其屡屡败于野蛮之手,对此则需要认真加以改进㊂参考文献:[1]林剑.文化与文明之辨[J].学术研究,2012(3).[2]宋斌.文化与文明概念辨义[J].法制与社会,2009(2).[3]王旭.因理而教为礼而学以成果为导向的礼仪教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0.[4]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林坚.文化与文明:界定㊁联系㊁区别[J].文化学刊,2014(5).[6]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7]吴新智.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J].自然杂志,2010(2).[8]冯辉.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9]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王巍.中国考古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责任编辑韩玺吾 E-m a i l:s h e k e b a n@163.c o m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e a n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Z h o u J i a h o n g(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N e w M e d i a,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z h o u H u b e i434023)A b s t r a c t:T h e r e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c u l t u r e s 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i n t e r m s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t i m e,c o n t e n t,m e t h o d s a n dm e t h o d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b y e d u c a t o r s,s u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e o f a u d i e n c e a c c e p t a n c e,a n d r e s u l t s.I n t e r m s o f t h e t i m e o f i t s c r e a t i o n,c u l t u r ew a s p r o d u c e dm u c h e a r l i e r t h a n c i v i l i z a t i o n.F r o m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o f c o n t e n t,c u l t u r e i s a l l t h a t h u m a n b e i n g s d o,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s t h e p a r t o f c u l t u r e t h a t h u m a n b e i n g s c a n p r o v e t o b e t h e t r u t h o r c o n f o r mt o t h e l a w s o f n a t u r e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s o c i e t y.F r o m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o f t h ew a y s a n dm e a n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 b y t h e i n d o c t r i n a t o r s,c u l t u r e i s d o m i n a t e d b y m i l dm e t h o d s s u c h a s r e a s o n i n g, p r o p a g a n d a,a n d i n f e c t i o n b y w o r k s o f a r t,a n d o c c a s i o n a l l y t h e r e a r em e t h o d s a n dm e t h o d s s u c h a s v i o l e n c e,f r a u d, a n dd e c e p t i o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n l y u s e s g e n t l em e t h o d s s u c ha s r e a s o n i n g,p r o p a g a n d a,a n d i n f e c t i o no fw o r k s o f a r t,a n d t h e r e a r en o m e t h o d s a n d m e t h o d s s u c ha sv i o l e n c e,f r a u d,a n dd e c e p t i o n.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e o f t h ea u d i e n c ew h e n i t i s a c c e p t e d,m a n y,o r e v e nt h ev a s tm a j o r i t y o f t h ea u d i e n c e,d o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w h e n t h e y a c c e p t i t,b u t c o n f o r mt o t h eh e r d sb e h a v i o r,a n dw h e nt h ea u d i e n c ea c c e p t s 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t i s c o n s c i o u s l y a n d v o l u n t a r i l y a c c e p t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r o mt h e b e g i n n i n g.J u d g i n g f r o m t h e r e s u l t s,c u l t u r e p r o d u c e sa l lk i n d so ft h i n g s i nh u m a ns o c i e t y,p r o m o t e st h ef o r w a r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c i e t y,a n d f o r m s t h e p a t ho f h u m a n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 p r o d u c e s a l l k i n d s o f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 h u m a n s o c i e t y,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h u m a n s o c i e t y,a n d f o r m s t h e c o r r e c t p a t h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 s o c i e t y.K e y w o r d s:c u l t u r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d i s t i n c t i o n㊃811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标准版)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标准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
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
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
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
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
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
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
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了许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
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
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
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
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
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尤符号说、限定说等各种说法。
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西方自1871年至1951年期间关于文化的160多种定义做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
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什么是文化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模糊,争议较多的概念。
但其中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一般来讲,人们把“文化”分做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
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或废,或长或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的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