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快乐成长的净土,然而,校园欺凌却如同阴霾,给部分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影响着整个校园的和谐氛围。

为了守护校园的安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友善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

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欺凌,如殴打、推搡、踢踹等;言语欺凌,如辱骂、嘲讽、恐吓等;关系欺凌,如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网络欺凌,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缺乏关爱、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容易产生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行为。

例如,家长自身存在暴力行为,孩子可能会模仿;家长对孩子过于纵容,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同理心。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引发校园欺凌。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监管和处理不够及时、有效,导致欺凌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支持。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暴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等,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此外,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也使得校园欺凌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4、个人因素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以及社交能力等也与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关。

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而具有攻击性、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则更容易成为欺凌者。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危害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如伤痕、疼痛等。

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

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

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校园暴力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发生的一系列恶意行为,包括体罚、欺凌、性骚扰等。

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也对整个学校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开题报告将探讨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旨在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提供改善校园暴力的方法。

二、校园暴力的现状校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校园暴力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受害者年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这种趋势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校园暴力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暴力和不良家庭教育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庭中受虐待和见证家人间暴力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氛围和管理方式也会对校园暴力产生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师生关系不和谐、缺乏有效的纪律管理等问题,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3. 社会因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校园暴力的发生。

对男性的武力和暴力行为的美化,以及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等都会对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

四、校园暴力的影响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伤害。

受害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学习困难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同时,校园暴力也对整个学校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五、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树立正确的家庭氛围。

2. 学校管理的改进: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疏导和调解,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3. 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和救助措施。

校园暴力提案怎么写

校园暴力提案怎么写

校园暴力提案背景介绍校园暴力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校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言语暴力、网络暴力等,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教育环境不健康:学校中存在严重的竞争压力和强大的学业要求,缺乏合理的心理辅导和疏导机制,容易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2.偏差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存在以暴力为手段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容易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产生暴力行为。

3.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措施:一些学校对于校园暴力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违法纪律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这进一步加剧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解决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通过开设法治课程,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对于暴力行为的自我警惕和抵制能力。

2.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学校应积极倡导健康、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合作,减少竞争和攀比现象。

3.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心理辅导,提供关爱和帮助,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与疏导。

4.强化学生纪律教育:学校对于违法纪律的学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处理,树立校园秩序和法纪的权威性。

5.增加监督和举报机制:建立匿名举报制度,鼓励学生及时报告校园暴力问题,学校必须对每一起举报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加强教育和心理辅导,学生拥有更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易产生暴力行为。

2.打造良好的学校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 2、应试教育
• 升学率是学校的目标,也往往是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虽说从小就被灌输“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是,学校往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美德和品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把学生的学业情况作为 最重要的依据。优等生在学校里受捧,而差生则往往被忽略掉。每个人都渴望被关爱、被接纳,为 了得到关注,他们往往会采取某些暴力手段如打架斗殴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是学校处理这些问题 时太过简单化,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不好的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处分、记过、开除,把 这些学生毫不留情地推向社会。
之处。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 在受害者发表言论时不尊重受害者,只顾做自己的事,与附和者谈话,甚至故意打断、反对、找碴。 • 在评分时故意给予受害者较低的分数或等级。 • 进行自由分组活动时,不愿意或拒绝与受害者一组;若与受害者一组,其他组员通常会表示不满。 • 受害者获奖或成绩较佳时便被欺凌者喝倒彩,甚至认为受害者是靠作弊取得的。 •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甚至演变成一人对抗派系(其凌者与其他协助者),进而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可分为几种:

·欺凌者(英文:Bully)发动欺凌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受害者(英文:Victim)受到欺凌。

·协助者(英文:Assistant)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 而且现在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很多暴力、血腥的游戏在网上泛滥,其画面精美逼真,学生上网就经 常沉溺其中,并往往会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现实当中。
• 2、现实的社会环境

浅谈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

浅谈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

浅谈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校园欺凌(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可能是因为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一些原因,并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个体原因1.1 个体特点校园欺凌(暴力)的发生与施暴者个体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些施暴者可能具有攻击性、挑衅性、敏感性、自私自利等负面特质,这些个体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们在校园内出现欺凌(暴力)行为。

这些学生可能在家庭、社会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模式。

1.2 自卑感和嫉妒情绪自卑感和嫉妒情绪也是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自卑感和自我价值观的缺失,对身边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从而采取欺负他人的行为来突出自己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欺凌(暴力)行为的一种原因。

1.3 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机制一些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不足,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无法进行有效的情绪释放和管理,从而采取欺凌(暴力)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家庭原因2.1 家庭教育不善家庭教育不善是导致学生在校园内出现欺凌(暴力)行为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出现欺凌(暴力)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2 家庭暴力影响一些家庭可能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暴力行为,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可能会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将暴力行为带入到校园环境中。

2.3 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关爱还有一些家庭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依靠感,从而产生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包括欺凌(暴力)行为。

三、学校环境原因3.1 学校管理不善学校管理不善是导致校园欺凌(暴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校园暴力事件一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校园暴力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案例,而是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家庭教育问题校园暴力事件往往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忽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和行为教育,或者以过分苛刻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此外,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护,使孩子感到被忽视和孤立,从而导致他们沮丧和无助情绪的积累,最终发泄至校园暴力行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强对子女的关爱和理解,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此外,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帮助父母提高育儿技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体制问题校园暴力事件也暴露了教育体制的问题。

目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普及和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被过度竞争和功利的教育氛围所压力,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断下降,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差,从而出现校园暴力行为。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需要从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

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

学校可以增设心理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此外,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社会价值观问题校园暴力事件反映了一些学生存在着错误的社会价值观。

当前社会,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盛行,一些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强调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友善与合作的关系。

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通过合作和互助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谈谈对校园暴力的看法

谈谈对校园暴力的看法

谈谈对校园暴力的看法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内产生的各种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伤害、网络欺凌等。

校园暴力是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了校园安全和教育质量,阻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本文将就校园暴力的发展、原因、危害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校园暴力的发展校园暴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新时代,校园暴力的数量和类型都有所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学科压力的加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学生为了达到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压力。

因此,当这些压力超过了某些学生的承受限度,他们就会产生各种行为上的反抗和压抑,这就成为了校园暴力的开始。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学生自身原因是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压力过大、性格偏执、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等都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主要因素。

此外,家长、教师以及社会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过分期望子女成绩,强迫学生考取好成绩的学校,这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不断地斗争和比较就容易产生暴力;教师管理不善或者太过严厉以至于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是对学生温柔以至于失去了约束力,这些也都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

社会对个人的品质、财富、地位等的追求也会存在于学校中,这会使得部分学生为了不被孤立而不得不参与到其他学生的恶略行为中,最终使得校园暴力产生并恶化。

三、校园暴力的危害校园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秩序以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受害学生来讲,校园暴力会带来心理伤害和身体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抑郁、自杀等极端行为。

对于加害学生,校园暴力不仅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还会让他们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产生阻碍和心理影响。

另外,校园暴力对教育教学秩序也会造成影响。

学生如果在校园中受到暴力威胁,他们就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这不仅会对其自身的成绩造成影响,也会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造成破坏。

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往往会在身体和心理上遭受双重创伤。

身体上,可能会出现伤痕、淤青、骨折等伤害;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长期遭受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对人际关系失去信任,影响其未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2、影响学业成绩受害者由于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成绩下降。

同时,欺凌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旷课、逃学,进一步影响其学业进展。

3、破坏学校的教育环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破坏学校的和谐氛围,使其他学生感到不安和恐惧,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欺凌事件,分散了教学的注意力。

4、对欺凌者自身的成长不利欺凌者在实施欺凌行为时,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法律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问题,孩子容易模仿不良行为,或者通过欺凌他人来寻求关注和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纪律约束机制、对欺凌行为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可能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也为欺凌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文化,如暴力电影、网络游戏等,可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误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校园暴力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校园暴力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校园暴力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校园是一个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地方,揽才育才、传道授业的学府,理应是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校园暴力的存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一、定义和表现形式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环境中,学生间或师生间发生的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肢体冲突、言语侮辱、网络欺凌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暴力行为直接损害了受害者的权益,同时也对校园秩序和学生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校园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

首先,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媒体影响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环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学生个体因素,如性格缺陷、成长经历等也会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此外,学校管理不善、教育资源缺乏等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三、校园暴力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对受害者的影响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直接伤害。

长期遭受欺凌、侮辱,受害者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对待受害者,我们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关怀,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2.对加害者的影响暴力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对加害者本人造成了负面影响。

加害者的犯罪行为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帮助加害者认识错误,改正行为。

3.对校园安全和学习氛围的影响校园暴力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秩序,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学校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为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加强校园暴力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暴力,如何预防暴力。

2.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袁贵仁部长在今年两会上说,校园暴力等威胁当前校园里2亿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育部面临的压力最大的问题。

同时,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

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

近期,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我分析当前校园暴力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社会原因。

1、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3、学生犯罪成本低,一些学生在校内犯罪错时老师只能是说服教育,没有一定的惩罚手段,学生发生矛盾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问被欺负的学生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告诉老师,老师也只能是说说打人者,你能怎么的?”而且告诉老师后,还有可能面临挨第二次打的可能。

二、家庭原因。

1、家教影响,通过多年来与家长打交道,发现一种现象,只要是孩子在校有暴力倾向,不服从管教的,大多数家长也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

2、家长的溺爱,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两个孩子,对孩子溺爱,有的在家中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但不能吃亏,别人打咱们了咱不干,孩子只记住了在学校不能吃亏,却记不住家长说不让他打架。

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别挨打就行,把别人打坏了咱给掏钱,从面出现了“5+2=0”的现象。

在4月27日打架的学生当中在八年级时就在校外用棒子把人打伤,家长没有重视,及时教育。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学生暴力倾向的成因分析1、个体因素(1)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当愤怒或受到挑衅时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暴力解决。

(2)一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

自我意识强烈,盲目自尊,心灵脆弱,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

遇到挫折时很多不能乐观面对,而陷入一种悲观逃避的态度。

这部分学生若屡次受挫又无法排解苦闷时,就将受挫感转为暴力解决,通过暴力行为发泄。

(3)对挑衅缺乏理智。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遇到他人挑衅时很容易冲动,容易与他人发生言语和肢体摩擦,甚至有一些学生抱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态,一旦别人挑衅,立马拳脚出击。

2、家庭因素(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为人处事及个性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些家长本身就有暴力倾向,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现在的孩子许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对孩子一些错误行为也不加以指正,孩子道德法律意识很容易变得淡薄,由着性子为所欲为,不顾他人的感受,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甚至动用暴力解决。

(2)家庭冲突和暴力。

如果个体从小生长在充满暴力冲突的家庭中,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就会将暴力潜移默化为自己遇挫后的首选策略。

3、学校教育因素,(2)学校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教育的功利化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唯一目的,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不能对学生人文关怀。

这无疑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厌学情绪。

若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很容易转变成仇恨感,做出激烈的暴力行动。

4、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已经蔓延到学校,同时大量的网络暴力信息也悄然改变学生的思想。

经常观看暴力性影视节目以及沉湎于暴力的血惺的游戏。

极有可能改变个体的人格结构和日常交往方式。

(一)学生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识能力及自控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处理问题还是容易冲动。

其次,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这部分学生尤其容易受到不良团体的挑拨或教唆,使其更容易实施校园暴力行为。

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Introduction校园欺凌是一种破坏学校健康成长环境的现象。

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针对同龄人或比自己年纪小的人进行的一系列欺侮、威胁、冷漠等表现。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焦点问题。

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前,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Causes of campus bullying1. Psychological reasons校园欺凌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包括低自尊、焦虑、自闭等。

在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学生感到孤独、被忽略和不重视,并且缺乏自信。

在和别人相处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响应,从而倾向于欺凌他人。

2. Social environment学校和社会环境也是校园欺凌的原因。

照顾不周的教育和管理制度、缺乏专业培训的教师、学生眼中没有遵守学校规则的后续处罚,都为欺凌者提供了行为和思想层面的便利。

Solutions to campus bullying1. Enhanc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焦虑、怯场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加强其认识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和责任感,并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

2. Establishing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行,例如建立独立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在课堂和校园内的行为,同时也应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以主动、参与、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和处理矛盾与冲突。

3.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school affairs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设立专业机构,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师生协商和交流渠道,及时排查问题,积极推进行政法工作和普法教育,建立防止欺凌的管理制度。

Conclusion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校、家长和政府都应当从各自的角度来解决,切实加强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校园暴力原因及解决
抵制校园暴力
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中学生
校园,我们学习的乐园、成长 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 校园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 长。 然而,校园里时常有不和谐的 音符。也许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 加;也许因为一次无意犯错,有人 举起了拳头......
•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 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 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 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 括了其它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 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致造成生 理、心理的伤害等 。欺凌过程,蕴藏著
案例五:老师教育方式不当或因体罚学生, 引发师生之间的暴力伤害等等。 • 一位高中老师,在课后批评教育了一名高 二男生时因拍了一下该男生的肩膀,没想 到该男生乘老师正在打篮球时,用早已准 备好的裁纸刀去报复老师,结果造成了重 伤害。
案例六:所谓“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 长短。 • 年仅16岁的苏某听说小文对人说他朋友 (李某)偷东西,便和他的朋友宋某、韩 某将小文带到学校外面,将小文打了一顿。
• 3、不良交往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 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 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 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 的思想往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 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 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不具有罪恶感。
法律代价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 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 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 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 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 伤害多人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校园暴力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校园暴力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校园暴力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校园暴力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学校本应是个和谐的地方,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但就是在这种培育人才的场所,不分时间、地点,也不管是哪一个国家,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校园暴力。

从定义上来说,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不仅仅是在中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事件并不单单指在校园内发生的事件,放学后学生间的欺负行为也是在期内的。

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这类事件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校园暴力蕴藏着一种复杂的互动状态,参与的学生可以分为六种,分别是欺凌者、受害者、协助者、符合者、保护者和局外人。

其中最主要的是欺凌者和受害者。

通常欺凌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毋庸置疑的是,受害者所遭受伤害,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伤害,长时间的被凌辱也是他们的内心遭到了极大的摧残,留下难以泯灭的阴影,这种阴影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出现缺陷,身心方面产生诸多问题,甚至有可能自己也会成为欺凌者。

校园暴力事件有很多种类,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它们嘲笑受害者;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这些都属于校园暴力事件。

在我国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上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

校园霸凌事件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校园霸凌事件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德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10 学法教法研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如果这些不良的人格没有得到纠正,即使学生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他们也很难立足于社会。

因此,为了使中等学校的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要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学生的正确的三观。

2.养成教育能塑造学生人格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目前,学生缺乏学习推动力和自我控制。

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向往,学习不积极。

缺乏自制意识,学习过程中经常跑去阅读无用书籍、玩手机等。

面对这种学生,首要任务是培养此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们不应对差生抱有偏见。

学生学习差等于弱智更是无稽之谈。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人生成功与否更多的是通过个人习惯所决定。

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纪律约束更为重要。

3.养成教育有利于矫正学生的生活习惯目前,中等学校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他们的生活习惯矫正也成为了当下中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之一。

中职生的生活能力普遍较差。

主要表现为:宿舍卫生差、作息紊乱、吸烟酗酒、经济支配能力差等。

所以,中职院校必须开展思想指导和学科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教学方式转变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的重中之重,但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却又十分棘手。

职业技术学校不要退缩,需迎难而上,先制定阶段目标,阶段式达成目标。

循序渐进多层次渗透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成功率与效率。

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填鸭教学”,教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面对学习兴趣更差的中职生更是这样。

所以改变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强调职业素质与职业信念。

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有计划的穿插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在学生的第一学年,可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组织学生组成各种特长社团。

通过职业经验和兴趣培训,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

第二学年,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自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承德高新区冯营子中学王铸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在电视、网络报道中。

事件中的人物大多为初中生,是什么原因让他(她)们那么暴力、残忍呢面对受害者受到的身心伤害,他们的善良哪里去了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给怎么办?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探析:一、学生的不良模仿1、家长的不良榜样和教育。

有的家长在处理邻里和人际纠纷时,由于自身素质差,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甚至满嘴脏话,有时还大打出手。

家长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坏的榜样。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不讲忍让、和善。

而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吃亏,吃亏了就动手打他(她),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小霸王”的性格。

2、受学校和社会上恃强凌弱现象以及网络、影视、动漫等传媒不正确的宣传影响。

在各种暴力事件中,他们看到的是施暴者的“霸气”。

受此影响,一旦有的孩子心情不好时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他们就会觉得采用暴力这种方式最出气,于是又一个校园暴力产生了。

二、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务工或做生意等原因,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见不到人影,没时间和孩子交流,缺少对孩子关爱和鼓励,对孩子的各种情况不管不问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马洛斯的需求理论中,安全需求、感情上的需要(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青少年渴望得到的。

这些缺少自信的孩子,他们通常会选择错误的行为方式: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这些错误的行为方式是产生校园暴力的温床。

三、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力,不能达到教育和震慑的效果1、没有严厉处理并纠正施暴者的不良行为。

没有严厉处理,不能使施暴者受到处罚和深刻教育,是他们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由于大多是初中生,不是成年人,不到《刑法》处罚的年龄,不能受到刑事制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义工。

校园暴力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校园暴力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校园暴力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成因:
1、家庭环境不好:家庭环境不好,家庭关系不和谐,没有家庭教育,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走向暴力。

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不文明,不良视频、电视剧、电影等暴力内容占据着孩子的视野,孩子们模仿暴力行为,走向暴力。

3、社会心理因素:孩子们没有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缺乏自尊心,容易受到他人的欺凌,走向暴力。

对策:
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不得以暴力解决问题。

2、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及时发现暴力行为,及时处理,维护学校的安全秩序。

3、社会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开展社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不以暴力解决问题。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园欺凌现象开始受到关注,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校园欺凌指的是在学校环境中发生的有意识的不良行为,包括言语、身体或其他形式的侮辱、恐吓或伤害。

校园欺凌常常对受害者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和自杀等严重后果。

如何有效地治理校园欺凌,防止其发生,是学校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首先,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较为复杂,与学生的个人和家庭背景、社会体系和教育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在学生个人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自卑、内向、孤独、虚荣等心理问题,导致其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或欺凌他人。

另外,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家庭暴力、溺爱和忽视等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

此外,社会体系和教育制度也会影响校园欺凌问题。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学生考试竞争压力大、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都可能引发校园欺凌。

为了有效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反欺凌制度。

指导学校管理团队制定具体的治理校园欺凌的措施,包括工作流程、投诉处理、处罚标准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各种培训和宣传活动,培养他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从而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则和行为准则,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和法规来规范校园欺凌的行为和处理方式。

同时,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调查和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响。

借助互联网和各种信息平台,公布有关这类事件的详细信息,以引导公众监督和制约相关行为。

总之,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协作,建立全方位的规制和治理机制,才能切实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推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办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校园暴力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承德高新区冯营子中学王铸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在电视、网络报道中。

事件中的人物大多为初中生,是什么原因让他(她)们那么暴力、残忍呢?面对受害者受到的身心伤害,他们的善良哪里去了?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给怎么办?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探析:一、学生的不良模仿1、家长的不良榜样和教育。

有的家长在处理邻里和人际纠纷时,由于自身素质差,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甚至满嘴脏话,有时还大打出手。

家长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坏的榜样。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不讲忍让、和善。

而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吃亏,吃亏了就动手打他(她),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小霸王”的性格。

2、受学校和社会上恃强凌弱现象以及网络、影视、动漫等传媒不正确的宣传影响。

在各种暴力事件中,他们看到的是施暴者的“霸气”。

受此影响,一旦有的孩子心情不好时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他们就会觉得采用暴力这种方式最出气,于是又一个校园暴力产生了。

二、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务工或做生意等原因,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见不到人影,没时间和孩子交流,缺少对孩子关爱和鼓励,对孩子的各种情况不管不问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马洛斯的需求理论中,安全需求、感情上的需要(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青少年渴望得到的。

这些缺少自信的孩子,他们通常会选择错误的行为方式: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这些错误的行为方式是产生校园暴力的温床。

三、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力,不能达到教育和震慑的效果1、没有严厉处理并纠正施暴者的不良行为。

没有严厉处理,不能使施暴者受到处罚和深刻教育,是他们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由于大多是初中生,不是成年人,不到《刑法》处罚的年龄,不能受到刑事制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他们做义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家庭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对青少年的 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对孩 子的成长起到极好的影响;而一个冷漠残缺 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极易产生不良影响。 很多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自 私、惟我独尊、占有欲强的性格,为所欲为。 当自己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 就会转向学校及社会,这就极易产生暴力; 还有一种就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任意打骂或 放任不管,前者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其健康成长,后者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孩 子的各种错误,更不必说去纠正他们了。
4 、法律意识淡薄 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大多法律 意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种行为 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5 、受害者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 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会分成两种情况,一是 忍气吞声,而恰恰是这种忍气吞声,更助长施暴者 的嚣张气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暴制暴,“君子 报仇,十年不晚”,这种则会造成新的校园暴力。 两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前 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学习兴趣锐减, 甚至神经失常;后者不但不能远离暴力,反而会使 自己深陷其中动弹不得。
校园欺凌事件欺负行为有哪些?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媒体曝 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50多起, 发生地既有大型城市北京、上海、 广州,也有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 东北辽宁到海南都有发生。
案例一: 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 友小雪冤枉自己偷内衣,她和九名 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 个小时,强 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 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频。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 1.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 理也会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 力和控辩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是 非和自控的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 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时极易冲动。
2 、压力 学生的压力有各种各样,而很大一个因 素就是学习的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 习,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然后找到好 工作。而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校,更大一 个原因还来自家长。从小家长就强迫小孩子 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特长班,孩子根本 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课堂上老师的教 学活动往往枯燥而无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 厌学情绪。
• • • • •
•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 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 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 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安全 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 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 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 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 19 岁的尚某在学校操场和几名男女同学一起打篮 球。同学苏某嫌尚某有犯规动作,几次说他不会 打球,尚某感觉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心里很不 舒服,当苏某又一次说尚某打手犯规时,二人发 生了争吵,尚某挥手打了苏某一个耳光,猝不及 防的苏某倒在地上死亡。
案例五:老师教育方式不当或因体罚学生, 引发师生之间的暴力伤害等等。 • 一位高中老师,在课后批评教育了一名高 二男生时因拍了一下该男生的肩膀,没想 到该男生乘老师正在打篮球时,用早已准 备好的裁纸刀去报复老师,结果造成了重 伤害。
同学们,开学啦!!!!!
欢迎同学们重新回到校园!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 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 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 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 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 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 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 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 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 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 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而且现在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很多暴力、血腥的游 戏在网上泛滥,其画面精美逼真,学生上网就经常 沉溺其中,并往往会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现时中。 当你处于一个满是暴力、混乱不堪的生长环境,充 斥着各种各样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当大人们对于 抢劫、打架斗殴等暴力场面熟视无睹的时候,在青 少年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 值。这是非常危险的。道德品质不是靠灌输的,它 是靠大人们身体力行传授给孩子的。在校的学生还 没有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就被身边这种不 良的环境同化掉。
(三)社会的原因
•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时 代,各种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使得整个社 会的价值观变得混乱。很多影视、电视、 书籍当中都含有暴力场面,很多武侠、暴 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很多时候一些影视 作品中描写的所谓“正义”在孩子眼中不见 得能够被理解,相反他们可能欣赏的只是 其中的暴力行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 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种种的暴力场面 只是让孩子知道暴力、欣赏暴力,乃至使 用暴力。
goodbye
THE END
活动三
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 。这种不良现象,不 仅仅体现了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 添了大量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 师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 获得社会(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那些在中小学打架, 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 和勇气;造成心灵的影阴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 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 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 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 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 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案例二: 以暴制暴 •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 刺伤四名同学。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 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凶犯索要“保护费”。
案例三: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 利诱 • 一位初一女生在玩游戏机时,同学跟她 借币,她不肯,受到殴打,脾脏破裂。

案例四:因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恶意伤害 他人身体。
远 离 暴 力 校 园
八五班
走 进 幸 福 云 城
• 回顾你以前的经历,是否曾经受到校园暴力? 你觉得什么是校园暴力?
•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
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 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 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 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 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案例六:所谓“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 短。 • 年仅16 岁的苏某听说小文对人说他朋友 (李某)偷东西,便和他的朋友宋某、韩 某将小文带到学校外面,将小文打了一顿。
• 1、为什么每个案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如此 恐怖的事情呢? • 2 、你认为为什么会引起校园欺凌事件?
活动二
分析校园欺凌事件产生 的原因
3 、不良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 和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 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象, 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学生往 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往 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团体的挑拨 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犯罪造成危害 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具有罪恶 感。
校园欺凌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
活动一
走进校园欺凌事件
•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 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 他们嘲笑受害者。 •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 己的情况下发生。 •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 命令。 •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 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 画侮辱画。
活 动 五
分组讨论:对欺凌 事件的看法
活动六
• 明确目标; • 说说今后的打算
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 校园欺凌事件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欺凌是人际冲 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 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 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 能真正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
(2 )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3 )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 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 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 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 不能蛮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