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总复习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汇总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7c23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f.png)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汇总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生都会急急忙忙翻阅书籍,重新过一遍课堂笔记,吸收知识点。
但其实这样效率比较低,直接复习知识点会更有效一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 1知识点: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
)。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
(钴镍可以被吸引)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
)3、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
(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6、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8、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9、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10、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
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1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edce3389eb172dec63b7be.png)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002fb528ea81c758f578e0.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小学3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重点和难点
![小学3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重点和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6b2d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a.png)
小学3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考试中,复习的过程就像在探险中准备旅行,重点和难点就像是旅途中的关键站点和挑战。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这次探险。
首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涉及到很多基础但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通常包括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简单的物理现象、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是未来科学学习的基础。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关注这些核心内容。
在动植物方面,学生们需要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爬行动物?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是什么?复习时,可以通过图示、模型或实际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物理现象部分,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通常涉及到力、热、电等基本概念。
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如何区分不同的力(例如推力和拉力),如何理解简单的热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的基本知识(例如电流的简单概念)。
这些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比如用简单的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或者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地球的基本知识也是复习的重点。
学生们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基本地貌(如山、川、湖泊等),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
例如,了解四季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等。
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是另一大重点。
学生们需要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为什么洗手可以预防疾病?为什么食物会腐坏?这些常识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难点。
首先,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动植物种类繁多,记忆它们的特征需要时间和方法。
建议通过制作图表、分类卡片或实地观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其次,物理现象中的一些概念可能会难以掌握。
力的不同类型、热的传递方式、电的基本原理等都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6839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f.png)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涉及到了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这些内容,我整理了以下的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物体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的特点是形状不易改变,液体的特点是可流动,气体的特点是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我们还学习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以及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类、按材料分类等。
第二部分:动物的生活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陆生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如狗、猫等;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如鱼、蛙等;空中动物生活在空中,如鸟、蝙蝠等。
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食性,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如蚂蚁的社会性、蜜蜂的采蜜行为等。
第三部分:植物的生长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
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第四部分:天气和季节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我们了解到天气是指某一时刻的气候状况,而季节是指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段。
我们还学习了天气的变化规律,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如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和冬天的寒冷。
第五部分:健康和卫生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健康和卫生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到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需要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来保持。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疾病和预防方法,如感冒的预防、洗手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明白了保持健康和卫生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ec450f58f5f61fb73666ca.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3、水要保持沸腾状态,必须持续给水加热。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结冰。
5、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
6、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7、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8、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9、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0、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1、我知道食盐、味精、白糖等可以溶解在水中;橡皮、石头、玻璃等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2、在实验中,莉莉用搅拌、加热水、碾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生活中,可以用小勺替代实验中的搅拌棒,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4、我们用水来进行混合分离试验,食盐和味精的混合物不能分离,白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可以分离。
15、我们可以把水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实验提炼出来。
16、水的形态有液体、固态、气态。
17、所有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相同的,有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二)1.水还会以另外一种形态一一水蒸气,存在于自然界中。
2.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6.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8.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9.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0.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1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知识点及复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知识点及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7047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b.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考试的知识点及复习方法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考试是孩子们进入科学学习的关键阶段。
这个年级的科学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界、物质、生命以及简单的科学现象展开。
了解这些知识点及复习方法,对于帮助孩子们顺利通过考试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首先,三年级科学课程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基础的自然科学概念和简单的科学现象。
孩子们将学习到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理解它们的变化。
例如,冰块在温暖的环境下变成水,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
这些基本的物质状态和变化是科学学习的基石。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
孩子们会学习到植物的生长条件,包括阳光、水分和土壤等因素,以及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和习性。
这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
此外,三年级的科学课程还包括简单的力和运动的概念。
孩子们将了解力的作用,如推和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用不同的力推动玩具车,观察车子的运动变化。
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
首先,使用图画和模型进行解释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绘制物质的三态图示,或者制作简单的植物生长模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
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比如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或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力的实验。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还能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另外,可以通过制作科学知识卡片来帮助孩子们记忆重要的概念。
每张卡片上写下一个知识点,并配上相应的插图或例子,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复习时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此外,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科学现象,比如观察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或者在家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理解。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2dde01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b.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单元一:物体与材料1. 物体的分类:- 固体:有形状和体积,不能随意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流动并且可以被压缩。
2. 材料的用途:- 金属:制作工具、建筑材料等。
- 木材: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 塑料:制作玩具、包装材料等。
3. 物体的性质:- 形状:物体所具有的外形。
- 颜色:物体所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
- 大小:物体的尺寸大小。
- 质量:物体所具有的重量。
单元二:生物与环境1.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线: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源。
- 水分:植物吸收的养分来源。
- 空气:植物进行呼吸所需的氧气。
2. 动物的特征:- 形态: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形状和特点。
- 运动: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 呼吸: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呼吸方式。
3. 环境保护:-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 分类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方便回收利用。
- 植树造林:保护和改善环境。
单元三:天体运动1.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造成日夜更替。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造成四季交替。
2. 月亮的变化:- 月相变化:月亮在不同的日期呈现不同的形状。
- 日食与月食: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星星与行星:- 星星:夜空中闪烁的光点,代表遥远的恒星。
- 行星:像星星一样亮,但会移动的天体。
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复习资料总结。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2f8c9efd0a79563d1e7214.png)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fd086cf46527d3240ce02f.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5f8d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5.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环境与生命
- 地球的一天
- 地球的一年
- 四季的变化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活动
- 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不同水源和水的利用方法
-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 空气的重要性和成分
- 空气的压力和气象仪器
- 空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2. 物体与力
- 弹簧测力计和它的用途
- 磁铁的两种吸引物体的方式
-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作用和使用
- 自然和人工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比重及其测量方法
- 风的作用和使用
3. 营养与身体
- 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 主要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过程
- 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保健方法
-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和不同运动的特点
- 运动的原则和方法
4. 颜色和光
- 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平行光和散射光
- 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合成
- 白光的分解和彩虹的形成
- 页面的颜色和显示颜色的原理
5. 发现科学之美
- 变态的生活史和昆虫的养殖
- 人类在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 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意义
-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 科学家的职业和作用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和考点总结。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对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计划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9c280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b.png)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计划第一周:复习物体的颜色和形状(2天)- 复习物体的基本颜色和形状-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周:复习日常生活中的剪刀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天)- 复习使用剪刀的正确姿势和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强调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第三周:复习食物的来源(3天)- 复习植物和动物的来源-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并分类各种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第四周:复习四季的变化(3天)- 复习春夏秋冬的基本特点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绘画,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和感受第五周:复习天气与季节的关系(2天)- 复习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第六周: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2天)-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变化、繁殖等- 通过图表和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第七周:复习植物的基本部分和生长环境(3天)- 复习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基本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所需养分第八周:复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3天)- 复习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别的动物第九周:复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天)- 复习人体的基本器官和其功能- 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和记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第十周:复习环保意识和行为(2天)- 复习环保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的物品-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和行动第十一周:综合复习(4天)- 对前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巩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通过游戏和小测试,让学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以上的复习计划,学生可以系统地复习小学三年级科学的各个知识点,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复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科学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 册科学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 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8910695fbfc77da369b113.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与另一物体相比,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物体是在运动的。
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没有发生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物体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3.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1.2 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行式是各种各样的。
这些运动形式可分为:摆动、滑动、转动、滚动、振动等。
2.钟摆的运动是沿曲线左右摆动。
雨刮器的运动是沿曲线来回刮动。
指尖陀螺的运动是转圈。
跷跷板的运动是沿曲线上下摆动。
秋千的运动是沿曲线前后摆动。
钟摆的运动形式是沿曲线左右摆动。
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电梯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直线或曲线。
老鹰飞翔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桌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或曲线。
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3、做直线运动的例子有:①水滴滴落。
②电梯升降。
③掉落的苹果、桃子、书本等。
4、做的曲线运动例子有:①过山车;②荡秋千;③钟摆摆动;④陀螺旋转;⑤天上飞的老鹰、鸟儿等。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分为滑动和滚动。
2.方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滑动,圆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滚动。
3.把立方体木块放在较高的斜面的上端,它会向下滑动。
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静止不动。
4.把小六棱柱或小球放在较低的斜面的上端,它会向下滚动。
5.斜面坡度越大,小物体向下运动的速度越快。
斜面越高,小球滚动得越快。
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2.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3次。
3.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4.在相同距离内,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运动时间长的运动慢。
5、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应该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06b2c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9.png)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科学复习资料三年级
![科学复习资料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ac19772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1.png)
科学复习资料三年级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我们正在面临着期末考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备考,科学复习资料的准备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推荐的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课本课本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的资料,也是考试中最重要的参考书。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仔细阅读课本,并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在考试之前,可以通过细致的复习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考试成绩。
第二部分:练习册练习册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检验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解题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册来巩固自己的理解,克服不足,进而提高成绩。
第三部分:辅导资料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可能会有些问题,此时可以寻找一些辅导资料进行查阅。
有时,辅导资料会有解题方法的详细步骤。
如果我们能够的查阅这些资料,并尝试将这些知识点解读出来,就能够更好地复习,掌握知识点。
第四部分:网络资源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有关知识点的学习视频、网站和资料。
找到一些权威性的网站和论坛上发布的帖子和评价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部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对于科学学习和复习至关重要。
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加深自己的思考。
比如,在举行团小组学习讨论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进自己的不足。
总之,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复习资料是我们自身的思考和的解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调整心态,主动积极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备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8377f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f.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
更好地复备考。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特性: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质地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水能、风能、火能、化石能源等
2. 生物多样性
- 动物的特征:羽毛、鳞片、皮毛、分节体等
- 植物的特征:光合作用、根茎叶花果等
- 动植物的分类:按食性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按栖息地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
3. 环境保护
- 节约能源的方法:关灯节电、减少用水、循环利用等
- 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
- 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原因
4. 健康与安全
- 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卫生惯等-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感冒、发烧、腹泻等
- 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火灾逃生、地震防护等
5. 科学技术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科学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医疗器械等
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中能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65497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e.png)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三年级科学学习中,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的科学知识,探索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对三年级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的内容。
1. 声音与光线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体的振动能产生声音,例如互相敲击的物体。
- 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2 光线的产生与传播- 光线是由光源发出的,例如太阳、灯泡等。
- 光线可以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中传播,但在不透明介质中无法传播。
2. 物质和物体2.1 物质的三态- 物质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改变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物体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
- 物体的性质包括硬度、柔软度、透明度等。
3. 生物和非生物3.1 生物的特征- 生物是指能够生长、繁殖、呼吸等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和动物。
-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动物主要通过吃食物摄取能量并进行呼吸。
3.2 非生物的特征- 非生物指不能生长和繁殖的物体,如石头、水、空气等。
- 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也不能进行代谢活动。
4. 地球与太阳系4.1 地球的特点与运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有陆地和海洋。
-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昼夜变化,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4.2 太阳的特点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光和热的来源。
- 太阳对地球的光照和温度有着重要影响,如白天太阳升起,夜晚太阳消失。
5.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1 风- 风是空气的运动,可以通过风力发电。
- 风的产生与气温、气压的变化有关。
5.2 水的三态变化- 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5.3 彩虹- 彩虹是太阳光在水滴中的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产生的光学现象。
- 彩虹的形成需要有太阳光照射和水滴的存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d3f23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0.png)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65e6c0941ea76e58fa04d1.png)
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1、观察是带着目的去看,需要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也可借助工具,如、。
3、眼: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远近舌:味道;手: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耳: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鼻:气味。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
2、观察和测量大树的工具有(皮尺)和(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由组成。
4、(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六大器官。
5、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①画简图②捡树叶、果实③拓印树皮④做记录。
6、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记录的方法:①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②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
③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8、树的不同(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9、树的相同之处:生长在土壤的环境里,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1、常见的小草:蒲公英、三叶草(黄花酢浆草)、车前草、狗尾草。
2、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3、按茎的质地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4、小草的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根、茎、叶、花、结果和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5、大树的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花、结果和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点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陆生植物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有根、茎、叶、花、结果实、有种子,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第四课水生植物1、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花生、金鱼藻、浮萍。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条件需要阳光,水,空气等;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4、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在水中;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5、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7、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第五课植物的叶1、不同树的叶的(形状)不同,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4、新鲜的叶和落叶的不同:颜色、软硬。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3、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4、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5、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叶在不断的生长变化着;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6、用量同一片叶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第七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第一课寻访小动物1、观察动物时的注意事项: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小动物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④观察洞里的小动物时,不可以将手伸进洞中。
2、观察蚂蚁时,不可以把馒头留给蚂蚁吃。
3、观察动物时要学会合作、交流、讨论、记录等,也可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
第二第三课蜗牛1、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2、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3、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4、蜗牛有壳、头、口、触角(两对)、腹、尾、眼睛(长在长触角顶端)。
5、用小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如何将睡着的蜗牛唤醒?把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可以使它醒来活动。
7、蜗牛在傍晚活动很活跃,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8、蜗牛的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等。
不吃肉。
9、蜗牛用气孔呼吸,排泄孔排泄。
10、从蜗牛吃农作物来看,它是害虫;从蜗牛可食用,可做药物来看,它是益虫。
第四课蚯蚓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2、蚯蚓的食物: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3、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它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植物的茎、叶为食。
4、蚯蚓的形态结构:口、环带、体节和肛门(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口)。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6、蚯蚓的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7、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
8、下雨天蚯蚓爬到土壤表面,是因为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全部挤出去了。
蚯蚓没办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9、蚯蚓的作用:①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②处理生活垃圾;③做饲料;④做中药“地龙”;⑤做保健食品、药膳;⑥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10、蜗牛的特点: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11、蚯蚓的特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环节动物。
12、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第五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蚂蚁属于昆虫类,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种类群,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上长着三对足。
2、蚂蚁用足爬行,爬的较快;用触角传递信息;遇到危险会跑;蚂蚁食物多样,是昆虫,昆虫用气管呼吸。
3、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第六课金鱼1、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2、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3、蚂蚁生活在陆地上,用足爬行,头上有触角。
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第七课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5、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6、动物和植物的相同之处: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7、动物和植物的不同之处: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动物会主动的获取食物;植物不会主动的获取食物,会自己制造养料。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纸、等。
第二课:哪种材料硬3、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4、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5、金属的特点是: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1)将铁丝捶打运动 对刺激做出反应 食物 能否繁殖后代 蜗牛腹足爬行 缩进壳里 蔬菜、瓜果皮等 能 蚯蚓伸缩爬行 缩成一团或逃走 植物碎屑、腐败有机物等 能 蚂蚁用足爬行 逃走 糖、饼干等 能 金鱼 用鳍游泳 游走 鱼食、面包屑等 能成薄薄的铁片是利用了金属有延展性的性质;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2)用铜丝做导线接电是利用了金属能导电的性质;(3)家里炒菜用铁锅是利用了金属易传热的性质。
6、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答: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第三课:比较韧性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弯曲度大说明了(韧性)大。
8、塑料的特点是:柔韧性好、绝缘性好、耐腐蚀、防水性好、不易传热、可塑性强等。
塑料勺应用了塑料轻、不易传热的特点;雨衣雨伞应用了塑料防水性好的特点;插板外壳应用了塑料绝缘性好的特点。
9、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可以(重复)利用。
10、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答:应该注意不乱扔旧塑料制品,将它们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11、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第四课:它们吸水吗12、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3、纸的特性:质轻、吸水性强、硬度小、易燃,易折叠。
14、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5、我们知道哪些种类的纸,它们都利用了纸的什么性质?餐巾纸——柔软、吸水性强;书写纸——轻便、容易着色;牛皮纸——轻便、结实;报纸——易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