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三个重要的思潮,分别代表了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的不同潮流。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个思潮,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探讨的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特点是突出思辨的性质,注重哲学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解释。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由”和“理性”,它们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
德国古典哲学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出了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考理性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由的实践来达到理性的发展。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其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为后来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此外,德国古典哲学也对政治和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典型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特别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个体的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市场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分工与市场的关系。
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可以扩大市场”理论,为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此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对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七章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德国哲学,开始于康德,包括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整个欧洲哲学的总结,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把前人的思想成果包容为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
从而使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
前言: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特征1、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概括和总结了欧洲全部哲学发展的成果,处于一种理论综合阶段。
德国哲学从不同方面概括了哲学发展的历史。
①康德哲学:主要是总结和概括了怀疑主义、调和主义、折衷主义、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等思想材料。
②费希特和谢林哲学: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材料。
③黑格尔哲学:总结了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发展,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④费尔巴哈哲学:则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17—18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学说。
2、从德国哲学的研究对象看,它主要研究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哲学对象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①古代哲学:重点研究客体(自然界),即本体论;②近代哲学:重点研究主体(社会中的人),即认识论;③现代哲学:研究主、客体的关系,即辩证法。
可见,这种变化反映了哲学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康德先研究了这一问题,但认为二者是分裂的,没有同一性;费希特和谢林分别在主、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黑格尔进一步达到了辩证统一;最后,费尔巴哈又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解决了二者的关系。
3、从德国哲学发展自身看,它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有神论的精神哲学向无神论的人本主义哲学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表现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它们具有二重性:既害怕革命有向往革命,既反封建有和封建制度相妥协,表现为唯心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这一阶段,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是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黑格尔把这种思想发展到最高峰。
尽管德国古典哲学以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人本主义为结束语,但他抛弃了辩证法造成了哲学的贫乏。
德国古典哲学名词解释
德国古典哲学名词解释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从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德国哲学家的思想体系,包括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是康德的哲学体系。
康德认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感知世界来获得的,并且我们的感知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康德提出了“先验理性”和“经验理性”两个概念,认为我们的理性可以对世界进行推理和分类,但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理性直接感知世界。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另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他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是“绝对精神”,即人类的精神的本质。
他认为,人类的精神是无限发展的,并通过“绝对精神”来推动世界的发展。
尼采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最后一位重要哲学家。
他提出了“上帝已死”的概念,认为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
他认为,人类应该摆脱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追求自我实现。
德国古典哲学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也对全球哲学和思想产生了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
• 杨祖陶先生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一 书中,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 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 1、康德阶段:康德为了解决近代认识论中出 现的思维和存在的巨大矛盾,首先将认识与实 践割裂并对立起来,以便能在人的主观认识范 围内通过赋予认识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但这只是主观范围内的同一,真 正的客观存在(物自体)被宣称为认识不能达 到的,只能在实践(道德)的范围内才可以设 想。这是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对立批判地揭示出 来的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精神,用 以自然为基础的感性物质的人代替德国古典唯心 主义的“自我意识”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彻 底否定了“神”,从而完成了近代德国资产阶级 批判宗教的历史任务。 •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在批判神学的同时又公开抨 击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们同情和肯定法国 启蒙运动,特别欣赏卢梭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学说, 甚至还赞扬法国唯物论者批判传统神学的革命精 神。但他们又说唯物论哲学是“肤浅思想、抽象 思想,”责难唯物论挖掉了道德和宗教的“柱 石”。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妥协精神。
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一般线索
•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矛盾和斗争。有四条主线:第一条线 是德国古典哲学同宗教神学的矛盾;第二条线是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法国唯物论的矛盾;第三条 线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之间的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第四条线是德国 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德国古典唯 心主义的矛盾。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实际发展过程 中,这些矛盾始终是纵横交错的。
• 2、费希特阶段:他把认识和实践统一为个别思 维主体即“自我”的能动的设定活动(行动), 认为主体的这种行动就能建立起与之对立的客体 并实现主客的同一。真正的客观存在(非我)被 他公开地取消了,实际上却仍在幕后与主体(自 我)尖锐地对立着。这是在行动的主观主义条件 下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达到极端的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德国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在认识论方面,德国古典哲学主张人类认识的本质在于主观性和自觉性,人类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和理性的判断来认识世界。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后验认识”的区分,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必须建立在先验概念的基础之上。
黑格尔则强调了“辩证法”的方法,认为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矛盾和矛盾的统一的过程。
在形而上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主张存在的本质在于“绝对精神”,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精神所构成的统一体系。
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进一步提出了“世界精神”的概念,并认为它是一切存在的本源。
在伦理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主张伦理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意识。
康德提出了“绝对道德律”和“人类理性”的概念,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尼采则强调了“超人”和“意志的力量”的概念,认为人应该超越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意志和力量。
总的来说,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论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哲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流派之一。
- 1 -。
德国古典哲学
第九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康德1:哥白尼式的革命困境:经验论:关于事实的知识建立在感性基础上,这类知识只能是或然的。
唯理论:理性所固有的观念仅与自身相关,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
近代哲学的严重问题:在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内部发生了矛盾一一理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
即当把科学理性贯彻到人类知识所有领域之中时,自由、人本身的价值尊严都成问题。
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同意经验论一一一切知识必须来源于经验赞同唯理论一一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对象符合知识(即主体固有的认知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头脑之中,使知识具有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
)事物的两个方面:1、通过主体的认识形式所认识的事物一一显像(自然科学)(可能)2、未经认识形式限制因而在认识之外的事物自身、物自体(形而上学)(不可能)后果:导致形而上学企图超越自然限制把握宇宙本质规律的理想破灭,不可知论。
人的两重性:(有限的理性存在):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服从于普遍必然的法则,没有自由;(1)另一方面,人是人自身,有不受自然法则限制的一面。
(2)即(1)通过主体先天的形式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2)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一一根本精神。
批判哲学批判:对理性之认识能力的“分析”,目的是最终确定形而上学的命运。
康德批判哲学的意图: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来源分析确立一种衡量知识是否是科学知识的一般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衡量形而上学,看它有没有资格被称为科学。
2:理论理性判断:分析判断:在它之中的判断诗词原本蕴含于主词之中,具有普遍必然性,因并没增加新内容,并不是知识。
综合判断:实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
(真正的知识)先天综合判断一一科学知识后天综合判断知识:质料,通过后天的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形式,主体的认知能力(先天的)一一科学知识的来源(先验哲学)一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超验哲学)一一超出认识形式之外的形而上学对象,不可知的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术语
德国古典哲学术语德国古典哲学是指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由伊因斯坦纳、尼采、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等著名哲学家发起的。
德国古典哲学以客观现实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科学技术等理论为基础,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涵盖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一些:客观实在论:它主张认识论和实践论应该根据客观实在来推理;形而上学:它主张意识和实践的本质在于一种以上的形而上学性质;唯心主义:它认为意识是最终的现实,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经验主义:它认为认识论本质是经验主义,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获得的客观真理;科学技术:它认为科学技术是有效的工具,可以用来加深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在学习德国古典哲学时,要先了解上述术语,并将它们与其他术语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地理解这种哲学思潮的目的。
例如,将客观实在论和形而上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各自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尤其是前者倾向于客观认识,而后者倾向于以形而上学的角度探索实践。
同样,将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强调意识,而后者强调客观现实。
科学技术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此外,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术语,如哲学、方法论、解释学等,来辅助理解德国古典哲学术语。
比如,哲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客观实在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科学技术的认识;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认识和实践的思考方式;而解释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文主义思想的看法。
总之,德国古典哲学术语包括客观实在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科学技术等,它们是德国古典哲学思潮在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展出来的核心概念,要想更好地理解这种哲学思潮,需要将这些术语与其他术语进行比较,或者利用哲学、方法论和解释学来加深理解。
德国古典哲学词典
德国古典哲学词典导言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以其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篇词典将向您介绍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重要观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
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经验认识”的区分,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先验的结构。
他还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人的自由意志,主张人应该根据道义准则行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巨著《精神现象学》中。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理性的逐渐实现过程,通过矛盾的冲突和对立的统一,人类社会逐步进步。
他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重要的批判和反思。
他批判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提出了“超人”和“永恒回归”的概念。
尼采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追求个体的真实自我。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叔本华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
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生活充满苦难和痛苦。
他主张通过超越个体意志的追求来获得解脱和幸福。
总结德国古典哲学是一段思想繁荣的时期,它塑造了欧洲哲学的发展轨迹。
康德、黑格尔、尼采和叔本华等思想家的观点各具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对人的自由和道德的关注。
他们的思想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行动的指导,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以上内容仅为德国古典哲学词典的简要介绍,欲了解更多信息,可参考相关学术著作。
德国古典哲学特点
德国古典哲学特点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哲学的重要阶段,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以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为代表,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理性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人们可以获得真理和智慧。
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的理念,强调人们通过批判性思维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2.追求绝对真理: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家们追求绝对真理的追求。
他们认为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可以找到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费希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黑格尔则认为真理是绝对精神的表现。
3.辩证法的运用:德国古典哲学强调辩证法的运用,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对立统一的。
黑格尔在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逻辑”,强调对立面的统一和矛盾的发展。
4.关注历史和文化: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费希特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强调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他们认为历史和文化对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倡导人的自由和尊严: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倡导人的自由和尊严。
他们认为人是自由的主体,具有自主决定的能力。
康德提出了“道德自律”的概念,强调人应该根据道德法则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德国古典哲学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理性、追求真理、运用辩证法、关注历史和文化,以及倡导人的自由和尊严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
08:52:59
谢林的哲学体系
1. 以‚绝对同一‛为核心
在谢林看来,费希特的‚自我‛既然是一个和‚非我‛相 互独立、相互限制的东西,那他就不可能是绝对的、无条
件的,因而‚自我‛和‚非我‛的同一仍是无法保证的。
他认为,要设想‚自我‛和‚非我‛即主体和客体、自由
和必然、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就必须有一个凌驾于二者之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创始人为康
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
08:52:58
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更是在哲学史占据着枢纽的位置, 将传统形而上学推向顶峰的同时,黑格尔又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哲学家,为现代 西方哲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 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 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
评价
尽管费希特是自康德的著作发展开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往往被 轻视了。 费希特往往被认为是连接康德和黑格尔两人哲学间的过渡 人物。近些年来,由于学者们注意到他对自我意识的深刻 理解而重新认识到他的地位。和在他之前的笛卡尔和康德 一样,对于主观性和意识的问题激发了他的许多哲学思考。 费希特也涉及政治哲学,他被一些人认为是德国国家主义 之父。
08:52:59
谢林的哲学体系
2. 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内涵: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从自然中引出精神。 2. 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他以为,自然是‚绝对同一性‛的客观化,是‚绝对同一性‛ 的不自觉或者无意识的发展阶段。自然界和精神相对立,但其中又蕴含着精神当自 然界发展有机生命阶段的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自然界是‚机械性‛和‚合目的 性‛、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他的自然哲学就这样从自然中引出精神,解决了自由和 必然、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3. 自然哲学的现实评价: 他的哲学包含了许多合理性因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把 自然界看成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并看到了发展的原因是由内在的矛 盾推动的,无疑对辩证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倡导的自然哲学不是从客 观自然界的各种实际出发,不是借助于科学实践的方法去揭示自然界的发展 规律,有其错误性。谢林的自然哲学往往提供大胆的猜测和论断, 使用幻想的比喻和华美的词句,缺乏明证和事实。这种思想促进了浪漫派的想象, 使诗人们赋予世界以生命和精神,同时也给当时以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 学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受到了自然科学家们和浪漫主义诗人们的欢迎。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由于德国政治经济落后,资产阶级软弱无力,进步思想基本上是在书斋里发展的。
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古典哲学。
所谓古典哲学是指自康德以来到19世纪上半期的思辨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源地。
社会政治现实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一个基本关注的领域。
他们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哥尼斯堡大学教授伊曼努尔·康德。
他的主要著作是分别阐述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他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构建了一个先验唯心主义体系。
他区分了客观世界(“物自体”)和人的感觉表象,认为前者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超验的、不可知的,后者才是知识的泉源。
他认为,人先验地具有一套认识形式(如因果关系),因而能够把感觉表象整理成知识。
康德突出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被后人誉为在哲学上实现了一次哥白尼革命。
康德深受启蒙学者、尤其是卢梭的影响,提出“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著名论点。
但是他又认为,国家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人民对于国家最高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
他强调道德自律,认为历史的进步取决于道德的完善。
康德以后,德国古典哲学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多年在大学任教。
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他的最大贡献是他所阐发的以巨大历史感作为基础的内容丰富的辩证法。
在欧洲哲学史上,他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看作一个过程,认为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改造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但是,他的整个体系是唯心主义的。
他把人的活动归结为精神活动,把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归结为绝对精神的异化和复归。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思想。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涌现,并影响着并塑造着西方世界的思想理论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德国古典哲学1. 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
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通联。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理性、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理性和自由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理性自由的实现和展现的过程。
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德国和欧洲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1.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密切的通联。
2.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考,英国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3. 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英国和欧洲政治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面貌。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潮和学派,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包括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领域。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系列经济学家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
他们对经济发展、贸易、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早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改革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型,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以上三个领域的思想都对后来的学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为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些思想启示。
这些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德国古典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三十年战争以后的德国 封建状态——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 2、思想背景:路德开创的注重内在自 由的精神传统,从雅各布· 波墨到莱布尼兹 --沃尔夫主义的思辨传统。 3、英法启蒙思潮与德国虔敬主义的双 重影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
C、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a、批判哲学的出发点:
在认识之前批判地考察人类理性或认识能力的形式 和原理、范围和限度——“批判哲学”和“先验哲学” b、批判哲学的关键: 先天的知识形式与经验的知识质料相结合,才能形 成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科学知识。 c、批判哲学的重要前提: 由于认识的过程是一面形成知识的对象,一面形成 关于对象的知识,因此认识的范围仅限于打上主观烙 印的“现象”,而纯粹客观的“自在之物”不可知。
B、对休谟怀疑论的批判:
a、在知觉之外存在着作为经验来源的“自在之 物”,在知觉背后存在着作为知识前提的“先验自 我” b、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
关键问题:
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的普遍必然性从何而来?
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种普遍必然性来自于主观的先天知识形式和原 理,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从“观念符合对象”到“对象符合观念”的转 变——“人给自然立法”。
唯动机论的道德观
三、实践理性的信仰
“最高的善”(意志自律)与“至善”(德福相配)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幸福即道德(伊壁鸠鲁主义)与道德即幸福(斯多噶主义)
实践理性的三个悬设:
1、意志自由 2识论
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先天综合判断 认识从感性进到理智
德国古典哲学
2004年10月25日第八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段时间是近代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古典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将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
二、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面临的问题:1、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陷入僵局;2、科学理性与自由发生冲突;3、形而上学名存实亡的时候。
形而上学——古典哲学的核心部门,它要解决的是宇宙万物统一的基础、本质和根据的问题,因而被人们看做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三、德国哲学显著的特征:思辨性,辩证性,体系性。
四、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成就:是系统创立了辩证法理论,即作为发展理论的理性辩证法。
他们把辩证法自觉地应用于各个知识领域,表述了认识、精神文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尽管这种辩证法还不是客观的辩证法,但这种辩证思想又恰好提供了由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转移)。
第二节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登上哲学舞台的时候,正是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精神的近代哲学陷入困境之时。
康德批判地继承了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并且将启蒙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康德哲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通常被人们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哲学上的革命意味着哲学方向的转变,而康德的确扭转了哲学的方向。
一、康德哲学的问题:康德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其实也就是德国古典哲学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理性、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形而上学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他的全部哲学思考。
(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陷入僵局;科学理性与自由发生冲突;形而上学名存实亡的时候。
)二、哥白尼式的革命(一)认识论问题的矛盾: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
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须性只能是先天的。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至19世纪德国思想界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以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为代表,深刻影响了欧洲哲学史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其丰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而闻名于世。
康德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提出的批判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和主体性,指出认识的先验条件是我们能理解世界的基础。
通过康德的批判哲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人类认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另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主张通过“辩证法”来理解世界的发展和进化。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精神通过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实现自我意识和自由,他的哲学体系包含了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采则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另类存在。
他对西方传统价值观和宗教观念提出了挑战,主张超人哲学和永劫回归。
尼采对道德、宗教和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他的思想激发了后世众多哲学家的思考。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理性、辩证、批判的精神贯穿始终,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引领人们不断探索人类认知和存在的本质。
德国古典哲学的光芒在时代的长河中闪耀,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是德国古典哲学。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德国哲学从I.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G.W.F.黑格尔到L.费尔巴哈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对它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R.笛卡尔和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启蒙运动学派、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和以G.E.莱辛为首的启蒙运动学派。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费希特后来已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则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当时德国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极为软弱。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达具有两重性。
它一方面用辩证法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将其革命性包裹在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即使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亦远离现实,而用抽象的“人性”宣扬“全人类的爱”。
为新生的工业生产服务是当时哲学的重要历史任务,认识论、知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哲学基本问题。
他认为在认识外在世界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以及认识的可能性。
这种转变,被称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认为,哲学要成为一门可靠的学问,其判断必须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
他认为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体现了他的认识论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根本特征。
一方面,他承认在人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即“自在之物”,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们所得到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是纯主观的,不反映作为客体的“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在原则上是不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认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
这样康德就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陷入了不可知论。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或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德国形成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
这里所用“古典”上字,并非古代之意,而有典范之义。
就是说,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的经典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软弱的资产阶级要求变革又害怕革命,在强大封建势力面前表示屈服这种精神状态的产物。
因此,从它的创始人康德开始,虽认为人世间存在一个客观世界,但又说这个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宗教信仰留下地盘;在黑格尔的发展阶段,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并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中的许多辩证方法。
但又用绝对精神来解释世界的发展,以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方法得出了保守的政治结论;在费尔巴哈的完成阶段,虽对宗教和唯心主义提出批判,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认识的,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又不愿称作唯物主义者,而以人本主义者自居。
所以说,德国的古典哲学是一种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的两面哲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就是上述的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
大学毕业后,做过一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后在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教授。
康德的一生是在书斋着述和课堂讲授中度过的。
所以,德国着名诗人海涅说他的生活史是难以记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
但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却很大。
如果以1770年他提升教授那一年划一界线,在这之前他的主要成就在自然科学方面。
他在天文学史上提出了着名的星云说,把天体看成是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过程。
恩格斯说,康德的这个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
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1770年以后他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着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但这个“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道德哲学
“有两种东西,我越 加思考,心中就越 充满时常翻新、有 增无减的赞叹与敬 畏:天上的星空和 心中的道德律令”
----康德《实践理 性批判》
❖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 《实践理性批判》 ❖ 《道德形而上学》
一、实践理性
1、人是双重的存在者: 感性的存在者:——服从自然必然性,具有各
六、康德第一批判的意义
❖ 1.综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先验唯心论,从新的角度和思路出发,论 证了人的认识能力。证明了认识的客观必然 性,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二派的理论难题。
2.为知识划界,为信仰保留地盘。
❖ 区分了现象与物自体。
❖ 自然科学 与 人文学科
❖ 事实
与 价值
❖ 知识
与 信仰
第四编:德国古典哲学 ——近代哲学的顶峰
绪论 德国古典哲学概况
❖ 一、背景 ❖ 政治:长期封建割据 ❖ 经济:落后 ❖ 思想:莱布尼茨-沃尔夫教条论
二、特点
❖ 1、思辨性_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超脱经验, 从概念到概念。
❖ 2、辩证性——概念辩证法 ❖ 3、体系性
❖ 4、唯理精神、理性精神,非经验性 ❖ 5、启蒙精神的深化,是近代启蒙主义哲学的
❖ 模态: ❖ 正题:世界上有某种绝对必然的存在体(上帝)。 ❖ 反题:不存在绝对必然的存在体,一切都是偶然的。
❖ 这两组命题的矛盾可以解决,正题都是属于本体界, 反题都是属于现象界的。
6.判理性神学
❖ 上帝作为理想,不是实体,不是认识的对象。 对上帝存在的三种论证提出批判
❖ 第一,本体论证明。 ❖ 代表人物: ❖ --安瑟尔谟 ❖ --笛卡尔
❖ 时空不是独立于人绝对的客观存在,也不是物自体 的存在形式或事物的性质,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形 式;但物自体向人显现的一切都在这些形式之中, 也就是说时空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形式。就 人类而言,时空是主观的;就现象而言,时空是实 在的,而不是一种心灵的主观经验。
四、知性学说—先验分析论
1.知性的必要性
最高阶段。
❖ 6、意识哲学、精神哲学。
❖ 康德 ❖ 费希特 ❖ 谢林 ❖ 黑格尔
代表人物
第一章 康德
❖ 生平 康德(1724-1804),出生于 哥尼斯堡。1770年以前称为 前批判时期,1781年以后是 批判哲学时期。
著作
❖ 《纯粹理性批判》 ❖ 《实践理性批判》 ❖ 《判断力批判》 ❖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 《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等。
❖ 先天判断和综合判断可以结合,成为先天综 合判断。
❖ 因为: ❖ 先天—知识的普遍性(唯理论) ❖ 综合—知识的内容(经验论)
❖ 2.人类的知识何以可能? ❖ 这个问题转变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 数学何以可能? ❖ 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 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三、感性学说—先验感性论
感性:通过被对象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 1特征:被动性(接受性);个别性 2组成:形式与质料 ❖ 先天形式与后天质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同
❖ 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于效果,也不在于表面的合乎 道德律,而只在于主观动机:即出于道德律的行为, 并不看效果是否在现象界中实现出来。但人对道德 律有一种敬重感——否定感性的感性。
❖ 概念与存有的差异。Being的概念粗略的分 为两种含义:essence和existence,即本质 和存有。
❖ 康德认为,从上帝的概念不能推出上帝的存 有。正如100元钱的概念和真实的100元钱不 同。
❖ 第二,宇宙论证明
❖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 a←b←c ← d ← ………n ← …… ←上帝 ❖ 但是n和上帝之间必然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 形式逻辑的功能与人的认识根源相关,把逻辑的形 式与认识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称为先验逻辑。
❖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 ❖ 实体
❖ 偶性(属性):性质、数量、关系、时间、空间、 姿态、状况、主动、被动
判断表
❖ 量:全称判断 ❖ 特称判断 ❖ 单称判断 ❖ 质:肯定判断 ❖ 否定判断 ❖ 无限判断
❖ 关系:直言判断
❖ 只有摆脱一切感性和自然规律的约束的人,才真正 体现出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真正的人是道德之人。
人作为现象和本体的统一体,在现实中无法摆脱感性, 但可以让纯粹实践理性处于立法上优先地位“应当”
❖ 纯粹实践理性高于一般实践理性:
❖ 一般实践理性:运用于技术、生活实践中明智和智 慧,不涉及道德。
❖ 纯粹实践理性:摆脱一切感性爱好(质料)的考虑 而从纯粹理性的单纯形式来确定,仅遵循理性的普 遍必然性和逻辑一贯性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也就 是善良意志。
❖ 知性比感性更加高级,感性经验需要进一步 的整理,形成概念和判断。知性也就是运用 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
❖ “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 质料:感性直观(由时空统摄的感觉材料) ❖ 形式:范畴——先天的,纯粹的,不来自经
验,但只能运用于经验现象。
❖ 2.范畴理论:十二范畴的推导
❖ 判断是概念的连接,逻辑判断的形式与知性形式之 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 3.人为自然立法
❖ 知性的先天法则不是从自然界中得来,而是 知性给自然界规定的。
❖ 原理表
❖ 知性左手持原理,右手持按照原理设计的实 验,但不是像小学生一样向自然请教,而是 像法官一样,强迫证人回答问题。
4.现象与本体
❖ --本体(Noumena)是界限性概念,基于人 类认识的本性,指超出现象和经验范围的东 西,对象本身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终极实 在。
❖ “我一定要限制知识,以便为信仰保留地盘”
❖ 物自体,又称物自身或自在之物。它的含义:
❖ 第一,外物,即刺激感官的东西。
❖ 第二,本体
❖ 第三,纯粹理性的理念(灵魂、世界、上帝)
❖ 意义:1、为了保证由我们的感官受它剌激而 产生的那些知觉印象所构成的对象具有实在 性。
❖ 2、为了给我们的认识树立到此为止的界限, 把知识限制在感官世界的范围内。
遍必然性的东西。
❖
先天知识
先验知识
❖ --哥白尼式的革命 ❖ 知识符合对象
❖
对象符合知识(先天形式)
二、先天综合判断 -
1.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主词包含谓词
例如:一切物体都有广延。 综合判断:主词不包含谓词
例如:一切物体都有重量。
❖ 通常的看法: ❖ 分析判断—先天判断 ❖ 综合判断—后天判断 ❖ 康德认为:
❖ 量: ❖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空间上有界限 ❖ 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无开端、空间上无界限
❖ 质: ❖ 正题:世界上的实体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所构成的。 ❖ 反题:世界上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 这两组命题是真正的矛盾,主词是本体,谓词是范 畴
❖ 关系: ❖ 正题: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 反题:没有出于自由的原因,一切都是必然的。
❖
假言判断
❖
选言判断
❖ 模态:或然判断
❖
实然判断
❖
必然判断
范畴表
❖ 量:单一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性
❖ 全体性
❖ 关系:实体性
❖
因果性
❖
交互性
质:肯定性 否定性 限制性
模态:可能性—不可能 存在—非存在 必然—偶然
知性的综合统一能力来自于自我意识:
❖ 知性纯范畴为什么具有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
❖ A版演绎:知性对感性直观材料进行综合(比较、 归类、连接、整理)——先验自我的先验综合。
❖ 灵魂----心灵哲学(直言三段论所指向的最高概念, 即自身不再是宾词的主词)
❖ 世界----宇宙论(假言三段论指向一个不再以任何事 物为条件的前提)
❖ 上帝----理性神学 (选言三段论指向一个不再是部 分的整体)
❖ 特点:不是认识的对象、是超验的东西,是人的天 性所致,不能避免。
4、纯粹理性的谬误推论—批判心灵哲学 灵魂(灵魂不死)在这里主要不是指有死的 个体灵魂,而是心灵哲学的对象。
知性知识=范畴+感性知识,加以判断 理性知识=理念+知性知识(但是不能完成),最高综合 如果理念被作为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康德批评,即不
能超验的使用,但如果理念作为知识系统的范导原则 和道德体系的公设,康德则肯定之。
❖ 3、三种理念(传统逻辑的推理形式得来,每一个 三段论都蕴含着一个理性的最高概念):
❖ 3、为不可知但却应当相信的东西(自由意志, 灵魂不朽,上帝存在)留下地盘。
五、理性学说—先验辩证论
1.先验幻相
❖ 理性是先验幻相的发生地,所谓先验幻 相,是认识从知性阶段跨越了界限,进 入超验领域,试图认识无限的本体所发 生的错误。
2.理念
理性:运用推理寻求知识的最高的统一的综合能力。
理念:通过考察推理(三段论)而得出,不满足知性所 能达到的范畴和规则,试图用最高理念和原则把知识 的各部门综合为完整的体系,这是人类的自然禀赋。 和本体一样,也是一个限制性概念。 感性知识=时空+杂多材料(红、白、软、甜等),提 供对象。
❖ 领悟直观的综合:感性材料被综合为相互连接的许 多表象;
❖ 想象再现的综合:继续综合为可以在不同时空中出 现的具有同一性的各种表象。
❖ 概念认知的综合:表象进一步被概念综合为统一的 对象。
❖ 侧重于知性综合过程的心理描述,从综合的过程中 建构经验对象的客观性。
❖ B版演绎:自我意识是一种先验统觉,即把 形形色色的直观材料统一为一个概念的综合 能力,统觉的综合统一性是人类最高的知识 原则;而一切被自我意识到的表象,都按某 种普遍必然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知性范畴 的普遍必然性来自逻辑判断形式的普遍必然 性,因而综合得到的知识是客观有效的。
第一节 纯粹理性批判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