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礼赞教案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通过课前查阅文革时期的相关信息,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对于枫叶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写作背景下的那个年代,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运用百度搜索,搜集了许多关于枫叶等相关图片,制作成了课件。在课堂上还采用赏析法、合作探究等方法。
请允许我以一个高中教师即将向初中教师转型的角色来反思刚刚上的这堂课。
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我闭门造车精心设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我自认为设计完美,于是我拿给了任教于初中部的同事看,结果所有的人都将我的教案否定掉,原因,一个字“深”。原来我在设计教案时仍然站在高中学生的角度,而忽视了八年级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以及他们的要求,所以一开始我的定位就高了。于是潜下心来向指导老师请教,最终将教学步骤设置如下:
提示:赞美劳动者,因为枫叶有着劳动者一样的精神,另外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生读文本前的导语。
(四)、体味语言:
.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用“我认为
写得好”作开头,说一段话。(投影显示示例)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语言特点、内容情感等方面去考虑)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八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枫叶礼赞》
4.课时:一课时
5.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题。
二、教学课题:
6.使学生了解孟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对“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的枫叶何以如此热爱。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精美词句。
(五)、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枫叶的外在特征“红”加以描写,再由外到内,赞美其内在的品质,最后托物寓人,揭示其象征意义,礼赞那些敢于面对困难的普通劳动者,其实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我们身边许多像枫叶这样“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的事物。
请用这样的句式开头:
我赞美,是因为,是为,更因为。
4.最后在拓展延伸中我设置的题目是选择自然界中的某一事物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希望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在检测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
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多思多讲,但是由于我讲的太琐碎,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上表现得不清晰。
《枫叶礼赞》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外在特征“红”加以描述,再由外及内,赞美其内在品质,无畏无惧的特点。最后托物寓人,揭示象征意义,礼赞不畏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普通劳动者。文章思路明晰,抓住枫叶的特征展开联想,情感真挚,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
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读本中的孟Fra Baidu bibliotek先生的作品,选择这篇作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现在的七、八年级的课本教学任务已经基本结束,所以选择了课外读本。2、个人原因:我们楼王中学至此一直属于完中,本人工作八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楼王中学的高中部,我是在送走楼王中学的最后一届高中学生后所上的一节初中课,而且我们学校的七年级已经广泛推广导学班,这样的形式,我一时还不能适应,所以借用八年级(6)班上了这一节公开课。
(二)、感知文本: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从文中勾画出作者直接赞美枫叶的句子,去感受作者对枫叶的那种浓浓的礼赞之情。请用“作者赞美枫叶,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组织语言。)
生回答
师总结:(投影显示)
作者赞美枫叶,是因为:
她红的深浓,红的妍丽。
枫叶的不畏风霜侵凌,在萧瑟的秋林中,愈见其红,而且红得那么动人。他耐得住风霜交加。
8.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枫叶的高尚品质和象征精神。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三、教材分析:
《枫叶礼赞》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外在特征“红”加以描述,再由外及内,赞美其内在品质,无畏无惧的特点。最后托物寓人,揭示象征意义,礼赞不畏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普通劳动者。文章思路明晰,抓住枫叶的特征展开联想,情感真挚,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
整个课堂中,我采用了十几项学习活动,包括朗读、写话、讨论、圈点、批注等,其中朗读的方式就有四种,这就使我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思考:这节课是否需要有这么多的学习活动?活动多好不好,比如写话活动,赞美与枫叶有着相似内在品质的事物,学生在三四分钟内,不一定能思考全面,所以这一环节再设计上欠缺。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我觉得应该在这一环节上应有梯度,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
(六)、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因不平凡的经历而更加美丽,因美丽而高尚,我们应该让生命像枫叶一样,经得起秋之摧残,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
(七)、课后作业:
到学校小树林找几片枫叶,对它的外形进行描绘,6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是基础学习,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恰恰是这些遗憾,引领着我走向更为广袤的课堂教学世界。
她经得起秋之摧残,露出了无畏无惧的神采,正是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
她敢于红,有气魄的红。
(学生集体朗读投影中红字的句子。)
(三)、品味探究:
同学们朗读后是不是也感受到作者对枫叶的浓浓的赞美之情呢?其实作者对枫叶的礼赞是贯穿全文的,那么作者赞美枫叶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这堂课在我的逻辑性很强的解读下,显得“理多情少”,重视了科学性,忽视了人文性。在我的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显得“讲多学少”。比如说我在设置“作者赞美枫叶的真正目的”这一问题上,我在课前就设计了两套方案,如果学生能够直接得出结论或者不能立即指出,我应该怎么解决。好像老师设计了许多全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得实处。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平时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该讲的地方没有讲到位,没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没有倡导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太有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几幅画面,大家可以看出投影中显示的画面主体是枫叶,那么这些画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枫叶的颜色,火红色。是的,古代是人杜牧因为喜爱红艳艳的枫叶,写下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的红是饱经风霜磨砺的红,是壮美的红。古人赞美枫叶,今人何尝不是,今天我们一起一起来欣赏孟超的作品,一起来品味他对枫叶的礼赞。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估计到绝大部分学生,让他们有话说。
2.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之余,讨论作者的创作的真正目的,推及到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对枫叶的礼赞之情,理解枫叶的象征意义。
3.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我希望这一环节,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高潮部分,但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使得目标没有完全达成。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通过课前查阅文革时期的相关信息,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对于枫叶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写作背景下的那个年代,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运用百度搜索,搜集了许多关于枫叶等相关图片,制作成了课件。在课堂上还采用赏析法、合作探究等方法。
请允许我以一个高中教师即将向初中教师转型的角色来反思刚刚上的这堂课。
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我闭门造车精心设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我自认为设计完美,于是我拿给了任教于初中部的同事看,结果所有的人都将我的教案否定掉,原因,一个字“深”。原来我在设计教案时仍然站在高中学生的角度,而忽视了八年级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以及他们的要求,所以一开始我的定位就高了。于是潜下心来向指导老师请教,最终将教学步骤设置如下:
提示:赞美劳动者,因为枫叶有着劳动者一样的精神,另外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生读文本前的导语。
(四)、体味语言:
.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用“我认为
写得好”作开头,说一段话。(投影显示示例)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语言特点、内容情感等方面去考虑)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八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枫叶礼赞》
4.课时:一课时
5.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题。
二、教学课题:
6.使学生了解孟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对“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的枫叶何以如此热爱。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精美词句。
(五)、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枫叶的外在特征“红”加以描写,再由外到内,赞美其内在的品质,最后托物寓人,揭示其象征意义,礼赞那些敢于面对困难的普通劳动者,其实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我们身边许多像枫叶这样“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的事物。
请用这样的句式开头:
我赞美,是因为,是为,更因为。
4.最后在拓展延伸中我设置的题目是选择自然界中的某一事物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希望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在检测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
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多思多讲,但是由于我讲的太琐碎,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上表现得不清晰。
《枫叶礼赞》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外在特征“红”加以描述,再由外及内,赞美其内在品质,无畏无惧的特点。最后托物寓人,揭示象征意义,礼赞不畏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普通劳动者。文章思路明晰,抓住枫叶的特征展开联想,情感真挚,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
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读本中的孟Fra Baidu bibliotek先生的作品,选择这篇作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现在的七、八年级的课本教学任务已经基本结束,所以选择了课外读本。2、个人原因:我们楼王中学至此一直属于完中,本人工作八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楼王中学的高中部,我是在送走楼王中学的最后一届高中学生后所上的一节初中课,而且我们学校的七年级已经广泛推广导学班,这样的形式,我一时还不能适应,所以借用八年级(6)班上了这一节公开课。
(二)、感知文本: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从文中勾画出作者直接赞美枫叶的句子,去感受作者对枫叶的那种浓浓的礼赞之情。请用“作者赞美枫叶,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组织语言。)
生回答
师总结:(投影显示)
作者赞美枫叶,是因为:
她红的深浓,红的妍丽。
枫叶的不畏风霜侵凌,在萧瑟的秋林中,愈见其红,而且红得那么动人。他耐得住风霜交加。
8.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枫叶的高尚品质和象征精神。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三、教材分析:
《枫叶礼赞》是一篇咏物之作,作者首先抓住外在特征“红”加以描述,再由外及内,赞美其内在品质,无畏无惧的特点。最后托物寓人,揭示象征意义,礼赞不畏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普通劳动者。文章思路明晰,抓住枫叶的特征展开联想,情感真挚,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
整个课堂中,我采用了十几项学习活动,包括朗读、写话、讨论、圈点、批注等,其中朗读的方式就有四种,这就使我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思考:这节课是否需要有这么多的学习活动?活动多好不好,比如写话活动,赞美与枫叶有着相似内在品质的事物,学生在三四分钟内,不一定能思考全面,所以这一环节再设计上欠缺。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我觉得应该在这一环节上应有梯度,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
(六)、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因不平凡的经历而更加美丽,因美丽而高尚,我们应该让生命像枫叶一样,经得起秋之摧残,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
(七)、课后作业:
到学校小树林找几片枫叶,对它的外形进行描绘,6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是基础学习,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恰恰是这些遗憾,引领着我走向更为广袤的课堂教学世界。
她经得起秋之摧残,露出了无畏无惧的神采,正是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丽。
她敢于红,有气魄的红。
(学生集体朗读投影中红字的句子。)
(三)、品味探究:
同学们朗读后是不是也感受到作者对枫叶的浓浓的赞美之情呢?其实作者对枫叶的礼赞是贯穿全文的,那么作者赞美枫叶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这堂课在我的逻辑性很强的解读下,显得“理多情少”,重视了科学性,忽视了人文性。在我的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显得“讲多学少”。比如说我在设置“作者赞美枫叶的真正目的”这一问题上,我在课前就设计了两套方案,如果学生能够直接得出结论或者不能立即指出,我应该怎么解决。好像老师设计了许多全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得实处。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平时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该讲的地方没有讲到位,没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没有倡导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太有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几幅画面,大家可以看出投影中显示的画面主体是枫叶,那么这些画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枫叶的颜色,火红色。是的,古代是人杜牧因为喜爱红艳艳的枫叶,写下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的红是饱经风霜磨砺的红,是壮美的红。古人赞美枫叶,今人何尝不是,今天我们一起一起来欣赏孟超的作品,一起来品味他对枫叶的礼赞。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估计到绝大部分学生,让他们有话说。
2.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之余,讨论作者的创作的真正目的,推及到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对枫叶的礼赞之情,理解枫叶的象征意义。
3.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我希望这一环节,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高潮部分,但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使得目标没有完全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