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术语辨析
专业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
![专业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8815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3.png)
专业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其作用和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为你解释专业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重要名词以及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IP地址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标识和定位主机的一种地址。
在互联网中,每个连接到网络的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实现通信。
IP地址的格式通常为四段由点分隔的数字,如192.168.0.1。
其中,前三段表示网络地址,最后一段表示主机地址。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总共有约43亿个可用地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用的IPv4地址越来越稀缺,因此IPv6被提出,其地址长度为128位,几乎可以为每个人类创造出几乎无穷无尽的地址。
二、子网掩码子网掩码(Subnet Mask)用于划分IP地址,将其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在IP地址中,子网掩码使用1表示网络地址,使用0表示主机地址。
通过应用子网掩码,计算机可以快速判断所需通信的主机是否在同一个网络上。
例如,如果一个计算机的IP地址是192.168.0.1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我们可以根据子网掩码的前三段“255.255.255”来判断该计算机是否和另一个IP地址为192.168.0.45的计算机在同一个子网络中。
三、MAC地址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又称为物理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
它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十六进制表示。
MAC地址被写在网络设备的网卡上,它不同于IP地址,是固化在硬件中的。
通过MAC地址,网络设备可以在局域网内相互识别和通信。
当计算机发送数据时,需要目标设备的MAC地址来将数据传送到正确的地方。
四、路由器路由器(Router)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计算机网络术语
![计算机网络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5d6a4e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3.png)
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指作用范围为几十公里以内的网络及网络相关技术。
WAN 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指作用范围为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的网络及网络相关技术。
数据〔Data〕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信道〔Channel〕传送信息的线路〔或通路〕。
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
比特率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数据传送速率〕。
码元〔Code cell〕时间轴上的一个信号编码单元。
波特〔Baud〕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
波特率为每秒传送的码元数〔即信号传送速率〕。
带宽〔Band width,BW〕信道传输能力的度量。
在传统的通信工程中它指频率的范围;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用每秒允许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作为带宽的计量单位。
Modem在模拟传输方式中,调制,将数字数据变换为模拟的调制信号;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复原为数字数据。
调制器和解调器组合在一起就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PCM脉冲编码调制,也称为脉冲调制,这是一个把模拟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字序列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
TDM时分多路复用,是多路复用的一种方法。
信号分割的参量是信号占用的时间,故要使复用的各路信号在时间上互不重叠。
在传输时把时间分成小的时间片,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每一瞬时只有一个信号占用信道虚电路分组交换技术的一种方式,两个端用户相互通信前必须建立一条逻辑连接,即虚电路。
这条虚电路可以事先建立,也可以临时建立。
协议为进展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那么、标准或约定(语义+语法+规那么)。
不同层具有各自不同的协议。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
对等实体位于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中的两个实体。
〔协议作用在对等实体之间。
计算机网络 基本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 基本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8691bdf61fb7360b4c658f.png)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ARPANet: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3.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4.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5.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6.通信子网: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国的通信处理任务。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他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政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1.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12.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3.运输层(传输层):负责为两个进程之间的通讯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尽最最大努力交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4.网络层(网际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选择和合适的路由。
15.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传送数据,可靠传输)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16.物理层:(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过程特性)17.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8.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9.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一般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b881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7.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释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常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缩写。
它是标识互联网上每个设备的唯一地址。
IP地址通常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用于指定源和目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如192.168.0.1;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二、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一种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的技术。
它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与IP地址相结合使用,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范围。
子网掩码通常以255.255.255.0的形式表示,其中的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例如,对于IP地址192.168.0.1和子网掩码255.255.255.0,192.168.0为网络部分,1为主机部分。
三、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
它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并可以根据网络地址进行数据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并将其转发到相应的接口。
路由器在互联网中起到了连接不同网络和转发数据的关键作用。
四、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的设备。
它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实现主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交换机可以识别每个连接在其接口的设备的MAC地址,并学习这些地址以建立转发表。
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它将根据转发表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的接口。
五、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规则和规范。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知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免费]
![计算机网络知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559f20dc5022aaea998f0f2a.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中,有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基本概念。
如果对这些基本概念理解得不正确,经常会影响到对网络及其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这些基本概念在教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7)的各章中有详细介绍。
本文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容易混淆的计算机称谓:终端机、PC机、网络工作站、网络主机1.终端机terminal:它具有自己的数据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具有自己的数据显示设备(显示器),但是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即没有自己的CPU和存储器等。
终端机不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常将很多终端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小型计算机(mainframe)上,共享小型机的CPU和存储器。
用户在终端机上输入数据,传给小型机处理,小型机再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到终端机的显示器。
2.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它具有自己独立的CPU处理器,具有自己的内存,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以及显示器、打印接口等输出设备。
这样的个人计算机不需联网即可单机工作,它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性能满足一般的非联网的应用需求,价格便宜,因此称为个人计算机。
例如:在教材第21页例1-4的网络结构图中,那台通过电话线路PPP拨号接入网络的家庭计算机就被标识为“PC”。
3.网络工作站Workstation:当一台PC机中配置了以太网卡,安装了以太网的网络协议软件,就可以接入局域网中,成为局域网中的一个成员。
在同一局域网中的网络计算机之间可相互交换与共享数据信息、文件等。
因此在以太网等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中的成员称为“网络工作站”,工作站与工作站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
例如:在教材第21页的例1-4的图中,以太网中的一台计算机就标识为“工作站”。
它的概念与PC、主机是有差别的。
4.网络主机Host:它一般指连接在TCP/IP互联网上的一个网络计算机,也称为“互联网主机”。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604bfe326fff705cc170a5d.png)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信道带宽:信道中能够传送信号的最大频率范围,如果信号的带宽小于信道的带宽,则输入信号的全部频率分量都能通过信道。
如果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带宽,则输入信号的部分频率分量将不能通过信道。
3.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主要有语义、语法和同步三个部分组成。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来实现,每层都有自己的协议。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5.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是可靠的报文分组按顺序传输方式。
6.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PC机及各种设备互连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7.虚拟局域网:是局域网中由一些具有某些共同需求的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网络中的每一个帧都带有明确的标识符以指明其源发站是属于哪个VLAN的。
8.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它是以无线信道为传输媒质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无线电传播技术来实现在空间传输数据9.城域网:是比局域网规模大的一种中型网络,它是将不同的局域网相联,构成一个城市范围内的中型数据通信网络。
10.什么是TCP/IP:TCP/IP协议是当今技术最成熟、应用广泛的网络传输协议,并拥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11:IP的主要功能是什么?IP有那两个主要的特性?IP有哪两个主要的特性: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寻址和路由,并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IP协议在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前加入一个控制信息,其中包含了源主机的IP地址和其他一些信息。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八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编著)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八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编著)](https://img.taocdn.com/s3/m/263b188bbe23482fb5da4cb0.png)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八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编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___F__ _overlay network 2. ___A___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3.___U____proxy agent 4. ___T___configuration management5.___K___ name resolution 6. _ _J___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7.___Y____stateless protocol 8. ___I___root name server9.___H____DHCP 10.___W____HTML11.___N___URL 12.____O___search engine 13.___Q___lease period 14.____R___object naming tree 15.___S___MIB 16.____P___SIP17.___L___NVT 18.____V___local name server19.___G___DNS 20.____Z___application architectureA.规定了应用程序进程之间通信所遵循的通信规则。
B.实现电子邮件服务功能的协议。
C.实现交互式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的协议。
D.实现人们对所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服务功能的协议。
E.实现终端远程登录服务功能的协议。
F.在IP网络上构建的一种逻辑的覆盖网。
G.支持Internet运行的全局基础设施类应用层协议。
H.为客户计算机提供动态主机配服务的协议。
I.DNS最高级别的服务器。
J.每个“区”用来保存该区所有主机域名与IP地址映射关系数据的服务器。
K.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常见专有名词释义
![计算机网络常见专有名词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424403998fcc22bdd10d4c.png)
词汇表一计算机网络的根本概念协议:Protocol,指通信双方通信时遵守的一系列约定或规。
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从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指互联的主机对面向用户的信息进展处理的实体的集合。
通信子网:控制信息在网络上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的软硬件资源的集合。
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接口报文处理机,指通信子网中对信息进展转发的设备节点。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是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一种方式,指信息包从一个通信节点发送到另一个通信节点时,一个节点先将报文接收下来,等转发的线路空闲时再发送到下一个节点。
这样一条物理线路可以被多个收发会话所共享。
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那么的网状型等。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展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根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划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本参考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根本参考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系统、子系统:OSI 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系统〔System〕指网络上执行全部功能的集合。
子系统指执行某一层功能的实体的集合。
TCP/IP协议:指一簇协议的集合,Internet采用的协议,其中的主要协议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
三数据通信根底基带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频谱从零开场,而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用的频率围就叫根本频带〔这个频带从直流起可高到数百千赫,甚至假设干兆赫〕,简称基带(Base Band),这种数字信号就称基带信号。
传送数据时,以原封不动的形式,把基带信号送入线路,称为基带传输。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简答题解析汇总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简答题解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a0c781172ded630b1cb6d7.png)
1、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
2、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6、OSI:开放系统互连,是ISO中的术语,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7、端开放系统:是ISO中的术语,是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9、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用户拥有的连网设备和工作站的统称。
10、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30、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标识法。
31、虚电路服务: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2、阻塞: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及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33、死锁:网络阻塞严重,导致网络通信业务停顿的现象。
34、间接存储转发死锁: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35、直接存储转发死锁: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36、网络服务质量:是指在运输连接点之间看到了某些运输连接的特性,是运输层性能的度量,反映了运输质量及服务的可用性。
37、抽象语法:是对数据一般结构的描述,是应用层实体对数据结构的描述。
38、上下文关系:抽象语法和传输语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上下文关系。
39、重新同步:会话层在已经应答发送方正确接收后,在后期处理中发现错误而请求发送方重发。
40、FTP服务:是一个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传输操作。
41、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是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892b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9.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一系列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技术和协议,使得这些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常见的一些术语和概念。
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它可以按照规模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层次。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如一个办公室、学校或者建筑物等,通过网络设备进行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它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2.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大洲,使用电话线、光纤等通信设备进行远程通信。
广域网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和远程数据传输。
3.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由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系统。
它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二、网络拓扑1.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都通过一根公共的传输线连接在一起,数据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这种拓扑结构简单,但当总线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会瘫痪。
2.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如交换机或集线器)。
这种拓扑结构可靠性较高,但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失效。
3. 环形拓扑环形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通过一个环形的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
数据沿着环路传输,每个设备都充当中继器。
这种拓扑结构中任意一个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4. 带网状拓扑带网状拓扑是指每个设备都与其他设备直接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这种拓扑结构可以实现高度冗余和可靠性,但维护和管理较为困难。
三、通信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通信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重新组装。
TCP/IP协议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cbf46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e.png)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以下是对计算机网络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1.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互连的网络组成。
它是一种开放的、无中心控制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2.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局部网络。
它通常覆盖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办公区域,用于内部资源共享和通信。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覆盖更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不同地点的局域网和计算机。
通过广域网,远距离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4.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和网络的设备。
它根据网络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包转发,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功能。
5. 协议(Protocol):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和通信规则的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它们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错误处理等。
6. IP地址(IP Address):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其中IPv4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IPv6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7. 域名(Domain Name):域名是用于代替IP地址进行网站访问的易记标识。
域名通过DNS系统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方便用户进行网站访问。
8.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
它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限制,防止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
9.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私密连接的技术。
它可以加密数据传输,使用户在公共网络上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debd6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b.png)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旳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合同及网络管理软件旳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旳系统。
2.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播信息和数据旳线路。
3.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解决数据旳能力,有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构成。
4.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旳部分,重要完毕数据旳传播、互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构成。
5.网络通信合同网络通信合同就是实现网络合同规则和功能旳软件,它运营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使用通信合同访问网络。
6.数据通信旳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两个实体间旳数据传播和互换,是通过多种不同旳工作方式和传播介质,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旳终端和计算机,或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完毕数据传播、信息互换和通信解决等任务。
7.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旳反映,可以对物质形态、大小、构造、性能等所有或部分特性旳描,也可以表达物质与外界旳联系。
8.数据信息可以用数字旳形式表达,数字化旳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旳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旳内在含义和解释。
取持续值得数据称为模拟数据,取离散值得数据称为数字数据。
9.信道信道是传送信号旳一条通道,可以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0.物理信道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旳物理通路,有传播介质及其附属设备构成。
11.逻辑信道逻辑信道也是指传播信息旳一条通路,但在信号旳收、发节点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与之相相应旳物理传播介质,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础上,由节点设备内部旳链接来实现。
12.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播信息旳最大能力,一般用信息速率来表达。
单位时间内传送旳比特数越多,则信息旳传播能力就越大,表达信道容量越大。
13.比特率比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旳传播速率,它表达单位时间内所传送旳二进制代码旳有效位数,单位用比特每秒(bps)或千比特每秒(kbps)表达。
计算机网络技术用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22de59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b.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用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多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用语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用语及其解释:1. 网络(Network):由多个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形成的系统,允许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
2. 互联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数以百万计的私人、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网络组成,通过电子、无线和光纤网络技术实现互联。
3. 协议(Protocol):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定义了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正确地通信。
4. IP地址(IP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分配给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定位设备。
5. 域名(Domain Name):人类可读的网络地址,用于代替IP地址,通过域名系统(DNS)解析成IP地址。
6. 路由器(Router):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7. 交换机(Switch):在局域网(LAN)中,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转发数据。
8. 集线器(Hub):一种简单的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设备,但不具备智能转发功能。
9. 调制解调器(Modem):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反之,用于连接计算机与电话线或宽带网络。
10. 带宽(Bandwidth):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比特每秒(bps)为单位。
11. 数据包(Packet):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信息,以及数据本身。
12.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的寻址和路由。
13.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从网络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9ea73983c4bb4cf7ecd13e.png)
C.UDP 的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D.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
12.以下关于传输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D____。
A.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
B.TCP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
C.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D.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
13.在对 OSI 参考模型中第 n 层与 n+1 层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A____。
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 Internet 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在 Internet 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
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
从给出的 26 个定义中挑出 20 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幕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RFC
4. X SIOC
5. T IP
6. V UDP
7. Y IRTF
8. I OSI 参考模型
9. M 帧
10. A 网络协议
11. P 传输层
12. Z InterNIC
A.OSI 环境虚线所示对的主机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 7 层以及通信子网
B.连接主机的物理传输介质包括在 OSI 环境中
C.主机不连入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不需要有实现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功能的硬件与软件
D.主机的进程分别处于本地操作系统控制,不属于 OSI 环境
11.以下关于 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G.允许动态的分配时间片的方法。
H.以字符为传输单元,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计算机网络词语解释
![计算机网络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b3b9f2700abb68a982fbc5.png)
1.计算机网络:(课本)是一种基础通信设施,与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不同,它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运行各种程序和服务,利用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百度百科)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即是指网上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结点与线的物理构成模式。
主要由通信子网决定。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换个说法,即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4.计算机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5.计算机网络地址解析:已知一设备(路由器或主机)的IP地址,找出其相应的硬件地址。
6.调幅: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7.模拟信号:(课本)连续信号,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百度)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或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8.数字编码:把一种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数字信号。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归零制,不归零制,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9.跳数:跳数实际上是一个数值(振幅),简单的说就是指一个数(空间)可以被等分成多少个另一个数(相互隔离的或抽象的或连续的空间)的值。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为了更有效的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
网际层使用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也叫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11.基带传输:基带传输,一种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未对载波调制的待传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它所占的频带称为基带。
12.频带传输:频带传输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远程通信中把数字信息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音频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的传输技术。
面向连接服务:在发送任何数据之前,要求建立会话连接(与拨打电话类似),然后才能开始传送数据,传送完成后需要释放连接。
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31d66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2.png)
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连接多台计算机的一种通信系统,它可以允许用户在不同的地方之间传输数据、文件和应用程序。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节点(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线路之间的空间布局关系,例如总线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等。
3.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来在网络中连接计算机的设备,能够接收、处理和转发数据包,使每个计算机都能够接收另一台计算机发出的数据包。
4.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来在网络中连接计算机的设备,它能够接收数据,根据指定的路径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位置。
5.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它能够支持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和网络应用程序。
6.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大量的局域网组成,每个局域网都连接到一个主要的广域网中心,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b172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f.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研究和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名词术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协议,它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部分组成。
TCP负责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IP则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主机之间连接关系的形式和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等。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多台主机通过物理或者无线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通常由一个局域网路由器或者交换机连接起来,可以提供高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
4.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或者个人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通常是跨越城市、国家甚至跨越大洲。
广域网使用的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更加复杂,能够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共享。
5. 路由器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设备,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递数据包。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判断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传递到目标网络。
路由器具有转发数据、选择最佳路径、拆分和重组数据包等功能。
6. 交换机交换机是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来识别和传输数据包,并且具有高传输速率和较低的延迟。
7.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通过过滤网络流量,监控和控制网络连接,以阻止潜在的威胁和攻击。
8. 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中用于标识和定位计算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tranet:采用TCP/IP与WEB的系统设计方法的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
WSN:将无线自组网与传感传感技术结合的网络
Packet switching:将报文划分成格式固定,有最大长度限制的交换方式
internet:将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成大型网络系统的技术
End system:Internet:边缘部分的计算设备
Internet:覆盖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网际网
Network topology: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的网络结构
Ad hoc: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ISP:为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服务的企业
IMP:ARPANET通信子网中的交换节点
IOT: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Computer network: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WPAN:组成Internet边缘部分的用户设备
MAN:将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局域网互联起来的网络Datagram:分组传输前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的交换方式ARPANET:奠定了网络基础的,第一个最有影响的计算机网络
PDN:网络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的网络
Distributed network:没有中心交换节点的网状结构网络
Virtual circuit:在分组发送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交换方式Circuit switching:需要通过交换机交换的通信方式
第二章
语法:描述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RFC:网络技术人员之间发布技术研究进展与标准的一类文档
ISOC:最权威的Internet全球协调与合作的国际化组织
IP:提供“尽力而为”的分组传输服务的协议
UDP: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IRTF:致力于Internet协议、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及相关技术研究的组织
OSI参考模型:ISO/IEC7498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结构模型
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通信规则、约定与标准
传输层:实现可靠的端-端连接与数据传输服务的层次
InterNIC:负责Internet域名注册和域名数据库管理的组织
语义: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
层次结构: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
应用层:实现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过程控制的层次
OSI环境:包括主机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以及通信子网的结构
主机-网络层: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相对应的层次分组: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面向字节流服务的传输层协议
异步传输:以字符为传输单元,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多模光纤:信号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的多路光载波传输方式
频带传输: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数字数据信号的方法
空中接口:无线通信中手机与基站的通信接口
ADSL:通过电话线路,并且上、下信道宽带是不对称的接入方式
香农定理:描述最大传输与信道带宽。
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关系的理论
HFC:通过有限电视网络接入ISP的方式
QPSK: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常采用的多相调制的方法
F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角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的方法
CDMA:为每一个用户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达到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目的
波特率: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
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ISM:专门划出、免予申请的工业、科学与医药专用频段的名称
TD-SCDMA: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
光缆:由缆芯、中心加强芯与护套三部分构成的传输线路
比特率:每秒传送的构成代码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
单模光纤:信号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的单路光载波传输方式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允许动态地分配时间片的方法
1.544Mbps:信号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的多路光载波传输方式
绝对调相:用相位的绝对值表示数字信号的方法
第四章
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突发长度: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比特位长度
纠错码: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检测码:能够发现传输差错,但是不能自己纠正的编码
差错控制:能够自动检测出传输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机制
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面向字符型的协议:利用标准字编码中的一个子集来执行通信控制功能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标志字段:HDLC规定用作帧开始与结束的字段
U帧:HDLC协议中起控制作用,可以随时发出,不影响带序号帧的交换顺序的帧
滑动窗口协议:数据链路层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中采用的协议
GBR: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并重新发送出错帧之后的所有帧的纠错方法SR: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重新发送出错帧的纠错方法
捎带确认:发送序号与接受序号在差错控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流量控制:发送窗口与接受窗口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
LCP:PPP中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NCP:PPP中用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的协议
Link Establish:当用户计算机与路由器建立了五连层连接,PPP进入的状态
配置请求帧:当链路连接建立时,用户计算机首先向路由器发出的LCP帧
CHAP:PPP中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认证的协议
Link open:NCP在网络层配置完成后链路进入的状态
共享介质:连接多个节点的总线
冲突:同一个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在一条总线上发送数据的现象
访问控制:控制多个节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的方法
令牌总线:采用令牌控制的逻辑环网
延时带宽积:传输介质上可以连续发送的比特数
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同时建立多个并发连接的局域网设备
802.11标准:定义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
载波侦听:确定总线是否空闲的方法
冲突窗口:Ethernet传播延迟两倍的值
截至二进制指数后退延迟算法:CSMA/CD的后退延迟算法
接受状态:Ethernet节点不发送数据帧时应处的状态
地址学习:交换机通过检查帧的源地址与进入端口号对应关系来获取端口转发表的方法
直接交换:交换机只接受并检测到目的地址字段,不进行差错校验立即转发的方法
背板带宽:交换机单位时间内能够交换的最大数据量
虚拟局域网:可以通过软件设置的方法将计算机划分成多个逻辑工作组的局域网
速率自动协商:能够使10Mbps与100Mbps共存的机制
网桥:在MAC层互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局域网的设备
生成树协议:能够自动控制局域网系统的拓扑形成无环路逻辑结构的协议
跳频扩频:发送器以固定的间隔变换发送频率的调制方法
点协调功能:基站以轮询的方式周期性广播信标帧对多个无线节点发送数据进行控制的方法第六章
分组总长度: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分组总长度: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TTL字段:IPv4分组头中用来表示转发分组最多路由器跳数的字段
严格源路由:规定分组经过的路径上每个路由器及顺序的路由
松散源路由:规定分组一定要经过的路由器,但不是一条完整的传输路径的路由
直播广播地址:可以将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所有主机的地址
受限广播地址:路由器不向外转发,将该分组在网络内部以广播方式发给全部主机的地址
特定主机地址:路由器接到分组不向外转发该分组,直接交付给本网络中指定主机的地址
专用地址:只能够用于内部网络,而不能够在Internet进行路由的地址
CIDR:将IP地址按可变大小的地址块来分配的方法
间接交付:目的主机与源主机不在同意网络的分组转发方法
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实现路由表中路由信息动态更新的方法
路由汇聚: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第三层交换路由器:按第三层路由技术与第二层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方法设计的设备ICMP:具有差错与查询、控制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RSVP: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在会话之前建立一个连接,预留需要的资源的协议
MPLS:用标记分配协议实现标记交换的技术
ARP: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功能的协议
移动IP:能够保证移动主机在改变接入点时通信连续性的技术
扩展报头:IPv6报头的下一个报头字段指向的位置
端-端连接:源主机进程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建立的连接
传输实体:传输层中实现传输层协议的软件
端口号:标识不同进程的进程号
套接字:由IP地址与对应的进程号组成的标识
临时端口号:客户进程使用的进程标识
熟知端口号:分配给标准的Internet服务的进程标识
UDP: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伪报头:UDP校验和校验的对象除了原有的报头之外增加的部分
字节流:TCP协议传输应用程序数据时所采取的形式
三次握手: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四次握手:TCP连接释放的过程
保持计时器:为防止TCP连接处于长时期空闲而设置的计时器
时间等待计时器:为保证TCP连接释放过程正常地进行而设置的计时器
坚持计时器:为防止非零窗口通知丢失造成”死锁”的现象出现而设置的计时器滑动窗口:TCP协议跟踪和记录发送字节的状态,实现差错控制功能的机制
通知窗口:用于流量控制的接受窗口的另一个名称
拥塞控制:用于防止过多报文进入网络而造成路由器与链路过载现象的机制饱和状态:当网络负载增加而吞吐量不变的现象
死锁:当网络负载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网络吞吐量为零的现象
网络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输出的字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