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识体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1.政治:

①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②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阶级关系的变化)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社会上出现了新兴地主、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3.军事: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或兼并战争频繁。为自保或兼并他国,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志在富国强兵的改革。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思想文化逐步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①内容:在赋税制度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最终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在葵丘大会诸候,连周王都派人参加。

②影响:

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2.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3.春秋改革特点:春秋时期,其他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改革

1.主要内容:

第一,李悝变法:①政治方面。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意义: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强调法治,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②经济方面。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号召大家“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以便建设农田水利,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第二,吴起军事改革:魏文侯还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一“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2.影响:李悝、吴起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改革共同构成了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②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③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战国变法特点: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又更加彻底。根本任务变为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 难点解析:

1.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

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 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

奴隶制国家。 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

成效 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肺沟

洫”;强调法治。 “相地而衰征” 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

内容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时间

李悝变法 管仲改革

2.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同是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但两者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不尽相同。可根据本课内在联系采用表解的方法归纳比较其变法的不同之处。

典例解析

例1、(2005.天津文综,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解析:B项是实质,C、D表述不符合“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这一主题。所以正确

选项是A。

例2.(2007.海南文综,29) (8分)

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属于基础,根据材料不难分析吴起变法主要在政治领域,而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比较明显,答案易总结;第(2)问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则需要一定的概括与总结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暗含了吴起失败的因素,政治改革触动旧势力,树敌太多,时间短暂,急于求成,楚悼王死失去支持便失败,对应吴起变法适当变通可总结出商鞅成功的原因。

答案要点: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06年广东普宁一中测试)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

A.晋国B.魏国C.卫国D.秦国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和推广3.(2008年福建厦门六中测试)《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

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

4.(2008年广东单科,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5.(2008年福建厦门六中测试)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6.(2008年陕西丹凤中学测试)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