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划分与胚胎发育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https://img.taocdn.com/s3/m/743042450740be1e650e9a7d.png)
3、为选育优良的鱼卵和仔鱼服务。 4、鱼卵、仔鱼的存活量决定补充群体数量,是预 测补充量和种群数量的必须资料。
三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其鉴别要点
(三)鱼类形态发育研究方法 1 人工授精法 2 动态研究法 3 静态研究法
1、 卵期,胚胎期
精卵结合过程,即标志着卵期的开始。
仔胚发育仅限于卵膜内; 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通过呼吸和被捕食与环境联系;
2、 仔鱼期
仔胚脱膜孵化,膜内发育向膜外发育转变,即标志 进入仔鱼期。
口未开,尚未对外取食; 属内源性营养,依靠卵黄、油球; 生活方式从依靠亲体内部环境转
变成直接在外界环境中生活;
5天后卵黄囊被吸收; 12天后腹鳍形成; 30天后形态发育完全,
全身被鳞,形态接近 成鱼。
2、幼鱼时期-生长
鱼类具有成鱼形态和功能,跟成鱼位于同一生境,但性 未成熟;
分为稚鱼亚期和性发育亚期; 被捕食压力降低,自然死亡率下降; 体内能量主要消耗于生长;不积累或很好积累贮备物质; 鱼体的长度成为成活率(越冬存活率、成功完成生境转
例子石斑鱼早期形态卵裂阶段2细胞期石斑鱼早期形态4细胞期石斑鱼早期形态8细胞期卵裂阶段石斑鱼早期形态16细胞期卵裂阶段例子石斑鱼早期形态卵裂阶段多细胞期石斑鱼早期形态桑葚期石斑鱼早期形态高囊胚期卵裂阶段石斑鱼早期形态低囊胚期卵裂阶段3原胚形成阶段从原肠作用到胚孔关闭为止此阶段延续时间长变化复杂具体分裂过程如下
虾虎鱼
太湖新银鱼
2、 短周期型鱼类
可重复性成熟,寿命较短,年龄组成简单。如常见的小型鱼类。
不同种的群体结构和性成熟时间有很大差别; 数量变幅通常很大,资源较易受过渡捕捞等破坏; 资源恢复较容易。
实验-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实验-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5ccfde1aeaad1f346933f2b.png)
文昌鱼发育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成体。 文昌鱼在六、七月间为产卵期,产卵和受精均在傍晚进行。受精卵 不久即开始分裂,由于卵黄少,为均黄卵(isolecithal egg),因此卵 的分裂为全分裂(holoblastic),且为等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皆 为垂直分裂,分成四个细胞,第三次分裂为横分裂,分成上下八个细胞, 如此继续分裂下去,许多细胞结成一个实心的圆球,称桑椹胚 (morula)。
(三)幼体期
•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进行很快,在傍晚受精卵开始 分裂,至次日早晨,胚胎即突破卵膜,成为全身 披有纤毛的幼体,在海水表层自由游泳,以后沉 落到海底进行变态。幼体在发育过程中,体形逐 渐增大并延长,鳃裂的数目由少增多,由不对称 到对称,口由偏左侧移向腹侧,鳃裂由直接开口 体外到通入新形成的围鳃腔中。 • 文昌鱼的幼体期持续约3个月。在6个月内体长可 达到18mm,一年以后可达38mm,这时性腺已 成熟。Fra bibliotek实验材料:
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切片: 文昌鱼受精卵装片, 文昌鱼2细胞装片, 文昌鱼4细胞装片, 文昌鱼8细胞装片, 文昌鱼16细胞装片, 文昌鱼囊胚期装片。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 文昌鱼组织结构切片: 文昌鱼整体装片, 文昌鱼过口笠横切, 文昌鱼过咽横切, 文昌鱼过肠横切, 文昌鱼过性腺横切, 文昌鱼尾部横切。
作业:
1. 绘制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图片,受精卵,2细胞, 4细胞,8细胞,16细胞,囊胚期任选一个。 2. 绘制文昌鱼整体装片,并附上详细说明。 3. 绘制文昌鱼的横切图一张(任选),并附上详 细说明。
(二)器官的发生
原肠胚期结束后,开始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中 胚层,三个胚层进一步分化成不同的器官系统。 1. 神经管的形成; 2. 脊索的形成; 3. 中胚层的发生与器官的分化; 4. 内胚层。
6第六章 2鲢鱼的胚胎发育-
![6第六章 2鲢鱼的胚胎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4906f55727a5e9856a61ca.png)
24. 心脏出现期(20︰35ˊ)
在脊索前,卵黄囊的前上方,细胞排 列呈串,即心脏原基。背鳍出现,脑胫 扩大。体节28~29对。尾与胚体长轴成 钝角。
侧面观
背面观
25. 心跳期(25︰15ˊ) 心脏位于卵黄囊头端脊索前下方,呈
管状,开始时作微弱的搏动,继而加强。
26. 出膜前期(28︰15ˊ) 尾略向背方举起,胚胎在卵膜内转动。
一致,故大小不十分整齐。
9. 分裂后期 分裂球越分越小,形成多细胞胚体。
10. 囊胚早期(2︰27ˊ) 分裂球很小,细胞界限不清楚,由很多
分裂球组成的囊胚层高举在卵黄上。
11. 囊胚中期(3︰00ˊ) 囊胚层较囊胚早期为低,已看不清细胞
界限,解剖观察可见到囊胚腔。
12. 囊胚晚期(5︰30ˊ) 囊胚表面细胞向卵黄部分下包,约占整
27个时期
1. 刚受精卵 卵质分布较均匀,极性不明显
2. 胚盘隆起( 30ˊ ) 原生质集中于卵的动物极,形成 隆起的胚盘
3. 2细胞期(1︰00ˊ) 胚盘经裂为2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4. 4细胞期(1︰10ˊ) 分裂球再次经裂,分裂沟与第一次垂直, 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5. 8细胞期(1︰20ˊ) 有两个经裂面,且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
眼球色素增多而使眼变黑,在胸鳍 之后可见一长椭圆形的鳔,胸鳍扇状, 伸向身体两侧。这时,已能平衡游泳。 体节46~48对。
32. 肠管建成期(125︰35ˊ)
身体上色素增多,鳃盖形成,肠管 直且贯通,能主动摄食。鳔充气扩大如 球状,运动能力很强,可作长时间游泳, 不再停留水底。
作业题
1、简述鱼类个体发育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什么是孵化? 3、简要说明鱼类胚胎的六个阶段、27个
组织学与胚胎学:12 鱼类胚胎发育
![组织学与胚胎学:12 鱼类胚胎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e1c144b4a417866fb94a8ea8.png)
第十四章鱼类发生第一节生殖细胞一、精子(一)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大小¾鱼类精子由头、颈和尾三部分组成,形态多种多样,如栓塞形,圆球形或椭圆形等;颈部极短或不显;尾部呈鞭毛状。
¾精子的大小因种类而不同。
软骨鱼类的精子最长,如刺鳐的精子长达215μm;而硬骨鱼类的精子则较短,如鲈鱼为20μm。
鱼类的精子(二)精子的运动、寿命与受精能力精子在精液内是不活动的,但入水后,被水中氧气激活而立即活泼运动。
淡水鱼类的精子,只能在较低渗透压的环境中,才具有调节渗透压的能力,即制止原生质自环境中吸水。
海水鱼类的精子在海水中系处于高渗环境中,只能在海水的高渗环境中调节渗透压,阻止原生质失水,保持活动性和受精能力。
二、卵子(一)卵子的形态与大小大多数鱼类的卵子呈圆球形。
但有些鱼类的卵具有各种形态的卵膜,而使卵子呈现不同的外形。
鱼类卵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小到鰕虎鱼的卵径只有0.3-0.5mm,大到鼠鲨可达220mm,大多数鱼类的卵径在1-3mm之间。
卵生鱼类的卵较小,胎生和卵胎生鱼类的卵子较大。
软骨鱼类的卵夹(二)成熟卵的结构鱼类的卵子由卵核、卵质和卵膜构成。
卵生鱼类的卵子内含有大量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油球和具有保护作用的卵膜。
初级卵膜次级卵膜卵膜三级卵膜第二节受精一、受精受精是个体发育的开始,成熟的精子和卵子融合成为合子(受精卵)才能开始个体发育。
受精过程也经过以下两个阶段:①授精,即精子与卵子相互接触的过程;②受精,即精子入卵后,雌雄原核的形成与融合过程。
鱼类根据受精方式、受精卵发育方式以及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一)受精与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二)受精时限指精子与卵子入水后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
淡水鱼类的精子和卵子入水后的受精时限较短,如四大家鱼的精子入水后限30-45s之内受精;而低温下繁殖的冷水性海水鱼类如鳕鱼的精子入水后约3h仍能保持受精能力;鳟鱼卵至少可达36h。
鱼卵仔稚鱼的研究课件
![鱼卵仔稚鱼的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2212494b35eefdc9d3335a.png)
沉(粘)性卵(demersal eggs):形状较大,产 出后沉在水底的各种基质上发育,常见于淡水鱼 类,如大银鱼、鲑鳟鱼类等。
鳍条数
5)、头、体的棘:位置、数量和大小等。
前额
鼻孔部位 吻部的棘
眼眶下的棘
鮸鱼
蓝点马鲛
带鱼
鳀 鱼
斑 鰶
谢 谢 大 家!
4.稚鱼期 (juvenile stage):
• 形态:各鳍条基本形成,鳞片开始形成——进 入稚鱼期的标志。 • 营养:早期仍营浮游生活方式,摄食浮游生物,
后期才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
5.幼鱼期(young stage):
鳞片、鳍条、侧线等发育完备,体色、斑纹、 身体比例以及栖息习性等和成鱼基本一致—— 进入幼鱼期。
定量采集:由海底至海面垂直或倾斜拖网,落网速 度为0.5m/s,起网速度为0.5-0.8m/s。
样本的固定和保存
1、一般固定: 在采集现场用5%海水福尔马林、室内换成70%酒精
固定。
2、特殊固定: 为了观察日龄和骨骼发育,最好在现场直接用70%
酒精固定。组织学研究用波氏液固定。 3、保存:
保存在避光、阴凉的环境中。
80
0.5
平拖拽及30m以深、200m以浅垂直
JP12(0.507)
采集鱼卵和仔稚鱼。
CQ14(0.505) 适用于30以浅垂直采集鱼卵和仔稚
50
0.2
JP12(0.507) 鱼。
CQ14(0.505)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国际上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专业知识模板)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专业知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9cec92da76e58fafab0036c.png)
一、鱼类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与过程
1.卵期:卵膜内发育的时期。 yellowtail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Valenciennes 1833)
(a) pre-cleavage; (b) 2 cell
(c) 4 cell; (d) 8 cell
(e) 16 cell; (f ) 32 cell
1.浮性卵
2.沉性卵
(1)不附着沉性卵 (2)附着沉性卵 (3)有丝状缠络卵
(三)鱼卵的鉴别要点
基本方法是:首先了解并掌握该海区、该 季节出现的鱼种及其产卵期,以判断可能 出现鱼卵的种类,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发 育阶段卵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生态 学特征,特别是鱼卵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m) larva 4 h post hatch,scale bars represent 1 mm。
3.仔鱼后期:开始摄食;鱼体外形与内
部结构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1)卵黄囊消失阶段
(2)背尾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3)臀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4)腹鳍芽及腹鳍条出现阶段
4.稚鱼期 :体形迅速趋近成鱼;鳞被发
1. 鱼卵类型 2.卵子大小和形状 3.卵膜特征 4.卵黄结构 5.油球 6.卵黄间隙 7.胚胎的特征
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
基本要点和方法与鱼卵相同,掌握各个发育期鱼 苗的形状特征,是鉴别仔、稚鱼的基础。 1.仔鱼期 鱼体的形状,卵黄囊的形状,油球在 卵囊中的位置;肛门的位置,鳍膜的形状,肌节 数目以及色素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都是鉴别仔 鱼种类的主要特征。 2.仔鱼后期 以测定鱼体长度、体长与各部分比 例,肛门开口的位置,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类型 和排列,各鳍原基或鳍条的形状和位置等。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5de21c4d915f804d2b16c183.png)
2.卵黄
• 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的,是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颜色:有多种,有浅红色、淡绿色,但绝大多数是黄色 的;
透明度: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 形状:细微颗粒状(卵黄含量不大丰富);球状、块状
(卵黄含量多、卵体大)。卵黄含量的多少以及它的分 布状况,决定以后卵裂的方式和分裂的大小。 表面构造:均匀的;龟裂状(斑鰶);泡状裂纹(鯵科 鱼类) 类型:根据卵黄量的多少和卵黄分布的位置,又可将卵 区分为 : 均黄卵、间黄卵、中黄卵和端黄卵四种类型, 绝大多数海产硬骨鱼类的卵属于端黄卵。
含有更多更细小的油球( 东方魨)。
颜色:一般非常透明;
有的呈淡黄色,暗绿色、橙色。
4.卵质
• 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原生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 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中心。
5.卵核
即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的关系。 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杆状,比较大。 位置:在正常情况看不到,有时在卵的侧面,有时在中间,但一 般都在细胞质较丰富的极性一侧。
• (Abbr. y : yolk sphere)
Stage 7 (3 hrs 30 min) 32 cell stage
Stage 8 (4 hrs 5 min) Early morula stage
Stage 9 (5 hrs 15 min) Late morula stage
Stage 10 (6 hrs 30 min) Early blastula stage
• 3.稚鱼期 鉴定要点除与仔鱼 后期相同外,更应注意头部和 尾部的形状,鳍条的数目和脊 椎骨的数目等可数性状和量度 特征。
•
复习思考题
• 1. 鱼类的生命周期可分哪些基本时期?各时期又具哪些主要待征? • 2. 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可分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 • 3. 鱼类卵子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及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4. 鱼类仔、稚鱼时期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识别要点是什么?
(完整ppt)第三篇 第四章 鱼类的发育
![(完整ppt)第三篇 第四章 鱼类的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e4993b0802768e9950e7380a.png)
是鱼卵腌制或干制品的统称。用大马哈鱼卵加工制成的称 为红鱼籽;用鲟鳇鱼卵制成的为墨鱼籽。还有鲐鱼籽、大 黄鱼籽等。
鲟鱼籽、大马哈鱼籽素有“软黄金”之称,是世界上的三大珍品之一, 由于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被广大需要振作或恢复体力的各阶层 人士所喜爱,内含丰富的卵磷脂、蛋白质。古代是进贡朝廷的贡品, (三粒鱼籽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食用鲟鱼籽酱、大马哈鱼 籽酱的历史,起源于16世纪到19世纪中页,现已成为日本、欧洲、 北美洲等地高档餐桌上的上品佳肴。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圆形,直径为9-15µm。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
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精原
细胞小,平均为4.0-5.5µm,核染 色质丰富,所以染色比精原细胞深.
次级精母细胞: 呈圆形,较小,直径为3.5-4.0µm,
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加,存 在的时间短暂.
精子细胞: 细胞小,直径为2.5µm,无明显的细胞质,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发育中主要依靠卵黄 营养,与母体没有营养关系,或母体生殖道主要只 提供水分和矿物质,最终产出仔稚鱼。如孔雀鱼。
胎生:一些板鳃鱼类的胚体与母体有血液循环上的联系,胚 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不仅靠本身的卵黄,而且也依靠母 体来供给。胚胎发育所在的输卵管壁上有一些突起与 胚体连接,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母体就是通过这一 构造将营养送给胚体。如灰星鲨。
鱼子酱(Caviar),又称鱼籽酱, 在波斯话中意为鱼卵,严格来说, 只有鲟鱼卵才可称为鱼子酱, 其中以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的 鱼子酱质素最佳。 并非所有鲟鱼卵都可 制成鱼子酱,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20种的不同鲟鱼,其中只有 Beluga、oscietra及Sevruga三品种的鱼卵制成鱼子酱,最高级的Beluga, 一年产量不到一百尾,而且要超过六十岁的Beluga才可制作鱼子酱。 中级的是Oscietra,12岁左右便可取卵制成,最低级的是Sevruga,到了 7岁便可取卵。基于此因,导致了其价格不菲的现状。 鱼子酱是法国人的餐桌上有最奢侈的享受,含有皮肤所需的微量元 素、矿物盐、蛋白质、氨基酸和重组基本脂肪酸。不仅能够有效地滋 润营养皮肤,更有使皮肤细腻和光洁的作用,所谓的肤质的“返老还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94f0f1c10066f5335b812113.png)
二、文昌鱼的胚胎发育研究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文昌鱼是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椎动物的发育,把文昌鱼这一简明图案了解清楚,对于了解高等脊椎动物较复杂的发育有很大方便。
另一方面,文昌鱼的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由个体发育可以看到它与棘皮动物的关系。
柯瓦列夫斯基正是基于对文昌鱼胚胎发育的研究才说明了文昌鱼在动物界的真正地位。
(一)受精、卵裂及原肠胚的形成(图2-23)文昌鱼发育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成体。
文昌鱼在六、七月间为产卵期,产卵和受精均在傍晚进行。
卵小,其直径约为0.1—0.2mm。
受精卵不久即开始分裂,由于卵黄少,为均黄卵(isolecithal egg),因此卵的分裂为全分裂(holoblastic),且为等分裂。
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皆为垂直分裂,分成四个细胞,第三次分裂为横分裂,分成上下八个细胞,如此继续分裂下去,许多细胞结成一个实心的圆球,称桑椹胚(morula)。
桑椹胚一方面继续地分裂,一方面中心的细胞渐向表面迁移,因而变成一个空心的圆球,此时期的胚胎称囊胚(blastula),中间的空腔内充满胶状液体,称囊胚腔(blastocoel)。
囊胚上端的细胞稍小,称动物极(animal pole),下端的细胞稍大,称植物极(vegetative pole)。
以后囊胚植物极的大细胞以内陷的方式向囊胚腔陷入,正像一个漏了气的皮球,以至和上部动物极的细胞相贴近,囊胚腔被挤掉,而另形成一个新的腔,称为原肠腔(archenteron)。
原肠腔以原口(blastopore)与外界相通。
此时胚胎具备内外两层细胞,贴着原肠腔的一层细胞,称内胚层(endoderm),与外界相接触的一层细胞,称为外胚层(ectoderm),此阶段称原肠胚(gas- trula)。
以后胚胎逐渐延长,原口逐渐缩小,此时胚胎的前、后、背、腹已能区别。
有原口的一端相当于胚体的后端(后口动物的特点),相对的另一端为胚体的前端,平坦的一面相当于背面,其对面稍凸出的一侧即为腹面。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60523ced630b1c59eeb598.png)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学院:姓名:专业:学号:日期: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摘要: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主要涉及卵和仔鱼的发育,仔鱼最佳饲养条件、饲料密度、营养、生长、临界期、饥饿、捕食、环境耐力和毒性反应等和渔业密切相关的诸因子,是鱼类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菌种培育的基础。
近二、三十年来,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已成为水产科学的一个崭新领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
鱼类早期生活史一般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但在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中,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对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鱼类早期生活史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一、鱼的胚胎发育期鱼类早期生活史一般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但在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中,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对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胚前发育在卵膜内进行,从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一个活动的幼体,最后破卵膜孵出,这个时期常称作孵化。
胚后发育指从孵出到能够开始摄食外界营养的时期或主要器官分化为止。
胚胎期是指从受精的瞬间至转为外元营养时期,这个时期内鱼类依赖其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生存。
此期可分为三个时期:卵裂期、卵壳内发育的胚胎期和卵壳外发育的自由胚胎期,自由胚胎期又称为前期仔鱼。
由于胚胎期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胚体从卵膜中孵化出为止,在此期间,胚体在卵膜的保护下,完成从细胞分裂到心脏搏动、肌肉效应发育过程。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卵裂期、细胞分化期、器官初步分化期、孵出期。
卵裂期内受精卵从动物极、植物极分化到细胞逐渐分裂直到形成桑椹胚;细胞分化期内胚盘开始向植物极下包形成胚环和胚盾;器官初步分化期内,胚体逐步分化出眼囊、嗅囊、听囊、心脏原基,血管贯通,开始血液循环;孵出期肌肉效应,胚体摆动直至孵出。
但由于胚胎没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其生存取决于外界条件。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23b27f844769eae109ed61.png)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
《鱼类生态学》年龄2学时
![《鱼类生态学》年龄2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e5996f2d2af90242a895e59d.png)
37
(2) 副轮的特点:
a. 副轮没有年轮那么清楚。 b. 它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 c. 仅在某些鳞上出现。 d. 宽带在副轮之前或之后都较正常的狭窄。 鲤鱼
10/1/2010 11:23 PM
38
2、幼轮 也是副轮之一,位于鳞片的中心区 的一小环圈,容易与第一年轮相混。
10/1/2010 11:23 PM
26
(2)切割型:同一年形成的环片互相平行,不同 年份形成的环片群相切割(走向不同)。 特点:当年生长的环片带被次年生长的环片带所 切割。 鲤科鱼类,前后侧区明显。
10/1/2010 11:23 PM
27
A.普通切割型:主要表现侧区呈切割,有时也伴有其它 一些特征,如环片断裂、稀疏,甚至出现缺少1-2个 环片的间隙,如草鱼、鲤鱼。
指各年龄组的个体占渔获物的百分比
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
10/1/2010 11:23 PM
年龄金字塔
3
分析年龄结构或组成的意义: 年龄鉴定是研究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基 础,也是分析和评价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趋势的 基本依据。
10/1/2010 11:23 PM
4
1、预测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判断渔捞对于鱼 类资源的影响,进而判断捕捞强度和渔具渔法 的合理性。 高龄鱼比重过大: 低龄鱼比例过大: 资源利用不足; 资源利用不足; 捕捞过度、资源衰退。 捕捞过度、资源衰退。
与环境的关系:营养为主,有较强的御敌能力。
10/1/2010 11:23 PM
12
(5)成鱼期: 从初次性成熟开始,第二性征明显, 从初次性成熟开始,第二性征明显, 有生殖行为,能繁衍后代。 有生殖行为,能繁衍后代。 与环境的关系:营养,繁殖。
外单位版: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外单位版: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ee2ccf6808a1284ac95043af.png)
第一节鱼类的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一、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二、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三、鱼类生命史类型
第二节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鉴别要点
一、鱼卵的形态结构及鉴别要点 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第一节鱼类的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一、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3.仔鱼后期(post-larval stage) 呈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 (动物幼休与小型浮游生物)进行发育与生活的时期。在鱼 体外形与内部结构上,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与成 体相比仍有很大差别。
4.稚鱼期(juvenile stage) 是体形迅速趋近成鱼的时期。 消化器官向成鱼的基本类型发育。鳞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 是该时期结束的基本标志。
1.卵膜:卵最外层,起保护、保持形状、隔离等作用,以保证胚胎 的正常发育。
2.卵黄: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油球: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油球对于浮性质卵不仅是
营养的储藏,也起“浮子”的作用,使卵能经常保持在一定水层中; 但是它对于沉性卵只是作营养的储藏。 4.卵质:就是细胞质(原生质),是卵细胞的主要部分,是营养和生 命活动中心。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关。 6.极性:由于卵黄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卵子的极性。卵黄多的一端 称植物极,卵黄少的或没有卵黄的一端,即主要是细胞质集中的一 端称动物极。静置时总是动物极朝下,而植物极朝上。 7.卵黄间隙或围卵腔:指介于卵膜和卵细胞本体之间的空隙。受精 卵的围卵腔将随着精子进入吸水膨胀而增大。
5.幼鱼期(young stage) 一般是指性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 在体形上与成鱼完全相同,但斑纹、色泽仍处于变化中,是 个体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卵大小
鱼卵大小对鱼类的早期发育和存活具有里要的生态意义。
①大卵的卵黄可能降低初孵仔鱼的活动能力, 但会延长从内源转 向外源营养的时间, 从而有利于仔鱼建立初次摄食、提高存活率。 ②卵的大小和仔鱼大小关系密切
早期
卵裂期
囊胚期
中期 晚期
早期 原肠胚期 晚期 中期
神经沟出现
神经胚期 胚孔封闭 耳囊期 肌肉效应期 颌须原基 器官分化期
鳃原基
心搏期 孵化前期 出膜
神经沟闭合及肌节的出现
肌节运动
尾部运动
出膜
泥鳅的胚胎发育
五、卵的类型、大小和质量
1. 卵类型
1.1 浮性卵
特征:形状较小,色泽透明。产出后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漂 浮发育
进行描述,容易选择识别特征,因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鱼类早期发育过程的描述方法。 缺点:不同的鱼类某些特征可能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或者 根本不会出现,使描述不同种类早期发育的特征时容易造 成困惑,
3. 近年来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研究
大多是以描述鱼类胚胎前发育和胚胎后发育 为手段,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筛选记述能够区 别其他种类的形态特征,用于种类鉴定。因此就 产生了一种为大部分研究者认可的划分方法。
大麻哈鱼
漠河大麻哈鱼
5. 敌害生物
除敌害捕食鱼卵外,卵膜外细菌和各种微生物,还有水 霉的浮生,对卵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例如,细菌在卵膜表面生长,会使卵膜牢度下降,出现
坏死区、增加好养量等。
一般将鱼类的早期发育分为胚胎期和仔鱼期 划分依据:鱼类生理和形态的变化。 早期生活史的典型分界特征: A、受精;B、孵化;C、开口摄食;D、卵黄吸尽;E、仔鱼
器官消失;F、成鱼器官形成;G、初次性成熟。
A-B 从受精到孵出
胚胎时期的 不同划分
A-C 从受精到开口摄食 A-D 从受精到卵黄吸尽
B-C 从孵出到开口摄食 B-D 从孵出卵黄吸尽 B-E、F 从孵出到仔鱼器官消失,同 时成鱼器官开始形成 B-G 从孵出到初次性成熟 C-E、F 从开口摄食到仔鱼器官消失, 同时成鱼器官开始形成 D-E、F 从卵黄吸尽到仔鱼器官消失, 同时成鱼器官开始形成。
L=4D
L:初次摄食期仔鱼长;D=卵的直径 ③卵的大小和繁殖力之间倾向于负相关。同时, 鱼卵大小还影 响发育速率, 鱼类产的卵越大, 其发育速率一般越慢。据 D=0.101 I+0.67 I:孵化天数
3. 卵的质量
卵的质量优劣是早期发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卵的质量低劣主要表现为活性低, 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 仔鱼存活布其次是卵的形状不规则、异常受精、卵膜软化 或染色体畸变等
仔鱼时期的
不同划分
优点:概括性强,可适用于各种鱼类。
缺点:由于鱼类早期阶段各个时期发育持续时间长,
形态变化大,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描述清楚,因
而不易筛选识别特征。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鱼类发育阶段的描述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
(1)从事海洋鱼类研究的学者主要沿用国外的方
法,同样也把鱼类的早期发育分为胚胎期和仔鱼
南方鲇的胚胎温度范围
?
最适宜温度
?
种内胚胎发育 历时受水温影响很 大,在可以耐受的 温度范围内两者通
常呈负相关,即发
育历时随水温降低 而延长,随水温上 升而缩短。
2. 溶氧
鱼类的耐低氧能力一般在胚胎发育期最差,因此溶解氧
对胚胎的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鱼类胚胎发育对溶解氧的要求 随种类、卵的类型和特点而不同。通常,沉性卵能在含氧量较 低的水环境中发育,而浮性和半浮性卵要求在含氧量较高的水 环境条件下发育。
期(张仁斋 ,1981;万瑞景等,2005)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2)从事内陆水域鱼类早期发育研究的学者,在二
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将鱼类在卵壳内的发育
阶段称为胚胎发育,从受精卵中孵出至具有成鱼形态 的发育阶段称为胚后发育或仔鱼,在这一发育阶段的 描述中,又以发育的日龄为单位描述鱼类每日的形态 和结构变化。
卵的活性常随排卵后在鱼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而下降
例如,虹鳟(Clarias gairdneri)的卵在排 卵后可在亲体内保留 30天或更长, 而在体内 保留18天, 其活性即明 显下降。
六、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
1. 水温
卵发育的水温范围随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一范围不会超过 产卵季节和场所的水温变幅。 家鱼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28℃,适宜温度为22~28 ℃,最适宜温度为25~27 ℃。
一、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发展
Moser等(1984)在美国、Marliave(1985)在加拿大也主持召开过鱼
类早期生活史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美国水产学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鱼类早期生活史分会, 每年 还召开年会, 吸收各国学者参加并出版论文集。
二、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意义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是鱼类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 苗种培育的基础(郑怀平 ,1999)。
4. 光照
不同鱼类要求的光照条件不同。有些鱼类的胚胎发育 适应在光线较暗的深水层,甚至在极黑暗的环境中避光发
育。对于这一类鱼卵的胚胎发育,加强光照往往会延缓、
甚至破坏它们的发育。
例如,大麻哈鱼的胚胎在有光处发育较无光处慢4~5d,若施 以过度光照,甚至会导致胚胎发育代谢失调而死亡。相反,多 数浮性卵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如置入黑暗处会延 缓其发育。
2. 溶氧 鱼类胚胎发 育对溶解氧要求 的另一个特点是 随着发育的进展 不断提高对溶解 氧的要求。
3. PH
大量研究表明,PH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鱼类胚胎的
发育。PH偏低的酸性水,容易使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 去弹性,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容易提早破膜。 pH>9.5时,卵膜也会提早溶解。家鱼胚胎发育的适宜 PH约7.5;海水鱼胚胎发育PH应在7.0~8.5之间。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世纪末,对草鱼、青鱼、 鲢、鳙等的研究,把鱼类从受精卵到具有成鱼形态的早期 发育阶段划分为连续的48个时期,并分别总结各个时期的 特征以资识别。
鲢鱼 青鱼
草鱼
鳙鱼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优点:这种划分方法依据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
鱼类早期生活史
——分期与胚胎发育
2010.4.15
一、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对鱼类早期生活史进行了多方面 的研究,围绕着决定鱼类早期存在的生态学因子所展开的鱼类早 期生活史研究 。 Blaxter(1974),Lasker和Sherman(1981)以及Blaxter等(1988)分 别三次举行主持国际海洋开发理事会——鱼类早期生活史学术讨 论会。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作为鱼类整个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早期发育阶段成活率直接关系到鱼类的年际补充量的大小,是引起 种群数量变动和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
尺度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等密切相关(Chambers et
al.,1997 )
三、鱼类早期生活史的分期研究
1. 国外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鱼类:多见于海鱼,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等
浮性卵的浮性是油球的作用吗?
1. 卵类型
1.2 沉(黏)性卵 特征:形状较大,产出后沉在水底部各种基质上发育。不少沉性卵外还有
一层胶膜,遇水后产生或多或少黏性,用以黏着在水草上发育,又 称黏性卵。
常见鱼类:大银鱼、太湖银鱼。海水硬骨鱼类的浮性卵,卵径大都 在1mm左右;淡水沉性卵卵径多数在l~1.5mm;卵径小于 o.5mm的鱼类较少。
此种方法是根据鱼 类器官结构的发育、营 养和摄食等特征,将鱼 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为胚 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
草鱼的早期生活史
四、鱼类的胚胎发育
胚胎期是指从受精的瞬间至转为外源营养时期,这个时 期内鱼类依赖其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生存。
1. 人工催产 1.1 亲鱼的选择 雌鱼:腹部膨大, 仰腹可见卵巢轮廓, 有弹性, 生殖器圆而短 并扩张, 颜色紫红, 胸鳍椭圆硬棘光滑。 雄鱼:腹部小于雌鱼, 生殖器尖而长, 胸鳍稍尖, 硬棘具锯齿, 稍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1.2 催产
催产剂:脑垂体(PG)和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注射剂量:PG 1~3mg加HCG2000~3000国际单位/kg
2. 人工受精
干法受精 2.1 受精方法 湿法受精
半干法受精
2.2 受精温度
不同鱼类适应不同的温度
3. 胚胎发育过程(以南方鲇为例)
受精
受精卵
胚盘形成
2 细胞 4 细胞 8 细胞 16 细胞 32 细胞 多细胞
2. 国内鱼类早期生活史分期的相关研究
优点:直观描述鱼类完成早期发育的时间长短, 缺点:由于不同的种类或者同一种类在有差异的水温条件 下完成早期发育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因而不同的鱼类 即使经历相同发育时数,也可能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具
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特征,很难从这些鱼类早期发育的描述
中筛选出可识别的特征用于种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