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合集下载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我校校本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确保各级课程课时设置。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 课程实施:(1)各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地方课程计划和校本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数。

(2)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无故调课。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批准后方可调课。

(3)艺术、体育、地方与学校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兼课教师要按时上课,备课、听评等相关材料齐全,不得随意换作其他课程使用。

(4)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三、教师管理与培训1. 教师管理:(1)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2)每个学科组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教师应积极参加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2. 教师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1)定期对课程设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 课程改进:(1)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置、实施进行改进。

(2)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大团中学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各部门、教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班级管理制度评价表

班级管理制度评价表

班级管理制度评价表一、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及依据1.1 目的:本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班级管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1.2 依据:本班级管理制度遵循国家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力求贴近实际、科学合理。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2.1 学生管理2.1.1 学生入学:新生入学前需提交相关材料,经学校审批后方可入学。

2.1.2 学生考勤:学生需按时到校,若有请假需提前向班主任请假并请家长签字。

2.1.3 学生纪律:学生需遵守校纪班规,不得迟到早退、逃课、旷课、打架等违纪行为。

2.2 师生关系管理2.2.1 师德师风: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2.2.2 师生沟通: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

2.2.3 师生合作:老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班级发展。

2.3 班级氛围管理2.3.1 班级活动: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3.2 班级文化:培养班级文化,传承优良传统,建立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2.3.3 奖惩机制:建立奖励优秀学生、惩罚违纪学生的机制,规范学生行为。

2.4 班级学习管理2.4.1 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2.4.2 学习辅导:提供学生学习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2.4.3 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管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三、班级管理制度的评价3.1 实施情况评价(1)学生管理情况:学生管理得当,学生纪律良好,出勤率较高。

(2)师生关系情况: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老师。

(3)班级氛围情况:班级氛围和谐,班级文化浓厚,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4)班级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成绩稳步提升,学习氛围浓厚。

3.2 优点评价(1)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班级管理有序。

(2)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沟通畅通,共同促进班级发展。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概述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规划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特色,自主设计开设、组织实施并评价管理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为规范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二、制定目的1.规范校本课程的开设、组织实施和评价管理;2.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3.加强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管理体制1.设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领导,并设置相应职能部门。

2.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的培训和评价工作,定期汇报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职能部门分管校本课程的相关工作,包括选题、命题、编写课程大纲、教材、教案和教学评价等。

四、开设程序1.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规划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区实际,通过教学研究和课程评估等途径,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领域和方向。

2.制定开设计划,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报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制定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等教学资源,经过专家评审和上级审核后,使用于教学实践中。

五、实施程序1.确定授课教师及任课形式,编制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

2.组织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评估问卷、论文报告等,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优秀者给予奖励性评价,差异较大者提供个性化补救措施。

3.监督评估: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等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六、教师培训1.对于任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2.教师培训应该重视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经验。

七、教学成果1.优秀学生将获得荣誉证书等奖励。

小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校本课程质量。

三、管理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4.严格课程实施过程,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四、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应以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资源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教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课程开发方案。

(3)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评审,确定课程开发项目。

(4)教师根据评审意见,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学校对课程开发项目进行审批,正式立项。

3.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内容:(1)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2)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3)课程实施方法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课程评价科学,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五、课程实施1.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事项。

2.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3.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六、课程评价1.学校应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课程目标达成度。

(2)课程内容质量。

(3)课程实施效果。

(4)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评价对象:XX学校管理制度评价标准:根据学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实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制度的设立、执行、监督和改进等方面。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设立1. 学校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之间是否相互配套,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2. 制度的科学性:制度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校的管理需求,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制定是否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是否考虑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管理问题。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1. 制度的实施效果: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实现管理目标,是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2. 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能够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遵守,是否存在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偏差的情况。

3. 制度的执行监督:制度的执行是否得到有效监督,监督机制是否健全,监督者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监督1. 制度的监督机制: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监督机制,监督机构是否独立公正,监督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 监督效果评价:监督机制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是否能够促进制度的落实和改进。

3. 制度监督的完善性:学校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监督盲区和监督薄弱环节,是否能够全面监督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进1. 制度改进机制:学校是否建立了制度改进机制,是否规定了改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否给予改进者相应的激励和支持。

2. 制度改进效果评价:制度改进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解决管理问题,是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制度改进的进程:学校管理制度改进的进程如何,改进措施是否得到及时实施,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评价结论: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评价,总结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课程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和需求,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1. 学生参与原则(1)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自主选择校本课程。

2. 选课制度(1)学校每年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校本课程目录,并公布于学校网站。

(2)学生在了解课程内容和要求后,可自主选择课程。

(3)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学校将正式开设该课程。

3. 课程实施与评价(1)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教学。

(2)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

4. 课程管理(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

(2)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培训等问题。

(3)学校为校本课程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师资、场地、设备等。

5. 课程调整与改进(1)根据学生反馈和社会需求,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2)教师应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反映,共同解决。

(3)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课程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四、奖励与惩罚1. 对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优秀学员证书、奖学金等。

2. 对违反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本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校本课程的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管理第四条课程开发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2.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3. 符合学校教育资源和特色;4. 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践性;5. 强调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性。

第五条课程开发程序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2. 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提出课程开发申请;3.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开发申请进行审核,确定课程开发项目;4. 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策划等;5.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进行评估,确定课程实施计划。

第六条课程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估;4. 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指导。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评价第七条课程实施1. 教师根据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2. 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课程评价1.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科学性、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效果等;3. 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管理与培训第九条教师管理1.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 教师应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3. 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计划,确保课程质量。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 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 注重实践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1. 课程开发(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2. 课程管理(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四、课程评价1.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状况,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

3. 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家长,促进课程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的能力。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学校名称:xxx学校制表日期:制表人:序号制度内容制定依据执行对象执行标准执行程序责任部门备注1 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办法》全校教师1、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履行教学任务;2、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每学期初评定教师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2、每周提交教学设计和备课内容;教务处 -2 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条例》全校学生1、遵守校纪校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2、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学习机会;3、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努力学习,争做优秀学子。

1、每学期初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总结反思;2、每周参加学生会活动,积极参加校园志愿者活动;班主任 -3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2、遵守火灾防范措施,保持校园整洁;3、遇事冷静处理,听从安保人员指挥。

1、每周进行一次校园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2、每月进行一次校园安全演练;校园安保部-4 教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保持教室环境整洁,爱护教学设备;2、珍惜学习时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遵守课间休息规定,保持教室安静。

1、每节课结束前进行教室卫生检查;2、每周进行教室环境整治,确保教室干净整洁;班主任、学生干部-5 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根据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任务;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3、做好课后复习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1、每周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课程进度;2、每学期末进行课程考核,评定学习成绩;教务处 -以上为xxx学校的管理制度制表模板,实际执行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模板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各部门和全体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墅,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本课程定义本制度所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教师专长,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三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3. 尊重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工作。

2. 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3. 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确保课程质量。

4.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条校本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调配等。

2. 校本课程教师应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程实施工作。

3. 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第六条校本课程考核与评价1. 校本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收获。

2.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激励与保障1.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优秀校本课程开发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交流和科研等。

3. 学校关注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第八条学生管理与服务1. 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学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学业平衡。

3. 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与支持。

第九条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学校有权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深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社区等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4. 注重课程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四、课程开发1. 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下设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学校特色及校内外资源,确定课程开发方向。

(2)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法等。

(3)评审:课程开发小组对课程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4)实施:教师根据课程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效果。

(5)评估: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3.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内容:(1)基础课程:结合国家课程,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拓展课程: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

(3)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应根据课程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2.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设备,支持校本课程实施。

4. 定期开展课程评价,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及时调整课程方案。

六、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2. 评价内容: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参与度、课程效果等。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

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校本课程。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课程开发流程教师自主申报: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并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

学校审核:学校组织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课程论证:对于通过审核的课程,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

课程实施:经论证通过的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由教师组织实施。

三、课程设置1、课程门类学科拓展类:如语文阅读与写作、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读写等。

艺术修养类: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

体育健康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

科技创新类:如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

人文社科类:如历史文化、地理常识、心理健康等。

2、课程安排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一般为 1-2 课时。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四、课程实施1、教师要求教师应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教学方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学校应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场地等。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校本课程是我校依据抚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本身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增补和除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供应多样化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组结合我校实际订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本领。

(1)、组织参加校本培训,培养老师开发意识。

组织全组老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课程发展动态以及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讲座;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在校内、校际间的校本课程沟通活动……通过多种培训形式,不绝培养和提高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2)、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联合开发格局。

鉴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组内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开展经验沟通、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老师合作互动、经验共享的.格局。

(3)、乐观从事课题研究,提高老师开发本领。

课题研究是提高老师课程开发本领的有效途径。

教研组内老师进行乐观广泛地课题研究活动,并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使老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渐渐变化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老师的课程开发本领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得到磨练和提高。

2、建设制度化的组织,加强对老师的监督和管理。

依据开发项目的规模成立教研组一级的开发小组,选定项目负责人,将管理制度明细化,做到责权分工明确,从而督促老师各负其责。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关键,而有效的执行力又是实现制度效能的关键。

学校领导和全组老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倾尽全力,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

我们坚信,凭借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凭借全组老师孜孜以求、不绝探究的兢业精神,凭借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校本课程管理制度2一、引导思想为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序号制度名称内容负责人生效时间
1 学校纪律制度学校纪律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规范,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违纪处罚等内容。

校长 2021年9月1日
2 学生考勤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参加上课和自习,考勤不得擅自离校,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处罚。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3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要求,老师有权对不合格的作业进行评分降低。

任课老师 2021年9月1日
4 学生奖惩制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将获得奖励,而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学校领导班级老师 2021年9月1日
5 课堂秩序管理制度学生在课堂上应保持文明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不得大声喧哗或者打扰其他同学。

任课老师 2021年9月1日
6 校园安全制度学校负责保障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学生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者管理员报告。

校长 2021年9月1日
7 考试管理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考试期间不得作弊或者使用违规物品。

教务主任 2021年9月1日
8 学生操行评定制度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操行评定结果,对学生进行等级制度评定。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9 资产管理制度学校资产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完好无损,不得私自挪用或者浪费学校资产。

物资管理员 2021年9月1日
10 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学校将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学生需按时参加,不得擅自缺席。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以上为学校管理制度表格,学校希望所有师生都能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开始受到关注。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对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校本课程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发展。

因此,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主体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需要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

首先是教师,他们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负责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其次是学生,他们是课程的接受者,需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供自身的反馈和意见。

还有家长和社会,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评价内容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应该基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价内容的确定需要参考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五、评价方法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

六、评价周期校本课程评价的周期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较长周期的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较短周期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评价周期的确定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协商和确定。

七、评价结果运用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尊敬的教职员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特编制了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请各位老师认真填写,并就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谢谢!评价须知:1. 评价内容包括学校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2.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管理改革的参考依据,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3. 各位老师填写时请务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有私心私念;4. 如有不清楚或疑问的地方,请及时向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评价内容:一、学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1. 是否了解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是_______ 否_______ 部分了解_______2. 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是_______ 否_______ 存在问题_______3. 是否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修订完善?是_______ 否_______ 少有_____多有______4. 是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是_______ 否_______ 经常_______偶尔_______二、学校管理制度效果评价1. 学校管理制度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起到______ 较好______ 一般______ 不明显______2.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敬业精神?有_______ 有一部分_______ 没有_______3.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保障?提供_______ 较好_______ 一般_______ 不足_______4. 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与教师和学生的期望相符?相符_______ 基本相符_______ 不符_______三、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评价1. 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存在_______ 时有_______ 无_______2. 是否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需要_______ 部分需要_______ 不需要_______3. 是否存在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情况?存在_______ 偶尔_______ 未发现_______4. 是否存在管理制度冗余繁杂或重复的情况?存在_______ 偶尔_______ 无_______建议与意见: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就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谢谢!评价时间:__________ 评价人员:__________ 评价结果:__________温馨提示:请各位老师在评价表上认真填写,如有不清楚或疑问的地方,请及时向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特色化办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特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 开放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4. 优质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注重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三、校本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

4. 各部门、各年级组及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课程质量。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2.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校本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 校本课程评价: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课程。

五、校本课程资源建设1.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 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奖励与惩罚1. 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准。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3.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机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办公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 鼓励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 校本课程应包括学科拓展类、实践探究类、兴趣特长类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校本课程应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1. 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鼓励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校本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3. 校本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1.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3.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加强校本课程的宣传与推广,提高校本课程的社会认知度。

七、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管理制度由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

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

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校本课程在本校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

为师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为学校提供发展的保证。

五、校本课程的分类(一)将校本课程按照所属学科分类,可分为历史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数理化、科技等。

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是校本课程的潜在研究和开发者。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各种类课程依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教学,有的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有的则独立成为综合系列课程。

(三)将课程按照授课类型分类,可分为认知探究型课程、技能实践型课程等。

六、本制度的组织与落实本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是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教导处组织落实和管理。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机构一、校本课程管理小组(一)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最高的管理组织,由校长室直接领导。

(二)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

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担任。

组员由教研组长、学年组长组成。

(三)管理小组的组员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起到骨干作用,热心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人选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共同研究认定,经本人同意,由校长室聘任。

二、校本课程管理小组的职责(一)讨论和审议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二)论证、审议我校校本课程的课题与内容。

(三)指导学校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四)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

(五)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

(六)管理小组有权在调查实际情况后,对于课程进行调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一)课程开发小组是在课程管理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组成员由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开发小组一般由各教研组长担任组长,选取组内热心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组成。

(二)开发小组应针对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由管理小组审定认可后,编写相应的讲义或者教材,进行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一般都是校本课程的实践者,一门课程只有在编写者实际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并且对其进行修订后才能算比较成熟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职责(一)各开发组有责任不断发掘和创造出符合我校学生(初中生)、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内容。

每一年都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校本课程。

(二)编写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文化、生动活泼的校本教材。

(三)各开发组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确保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确保课程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建设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及要求(一)加强观念的建设。

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践行。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

(二)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核心标准。

校本课程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的标准是共同的,那就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

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班级的关键人员。

(四)分步落实,稳步前进。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

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骤的逐步加以落实。

二、校本课程的分类(一)将课程按内容分两大类:认知探究类、技能类。

1、认知探究类课程所谓认知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技能实践类课程所谓技能实践,可将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技能类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与能力的课程。

在教学目的上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主,但同时又是以文化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1、课题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确立课题,进行观察、调查、试验等研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处理(数据)、推理,得出科学认识的一种模拟科学研究情景和过程的学习课程。

2、学科类探究型课程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型课程。

根据不同的探究形式,它分为学科主题类探究型课程与学科渗透类探究型课程。

3、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德育活动、拓展型活动可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某一项目或活动,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说明项目或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构思,自行设计一个项目或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或自行创造设计、制作某一物品。

4、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课外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优势、兴趣与爱好,自愿参加某一方面的兴趣活动,围绕完成某项兴趣活动的任务,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并取得创造性探究成果(制作、作品等)的学习课程。

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开展。

(三)按学科分类:历史文化、音乐舞蹈、体育健身、数学、理化、食用菌栽培、科技。

1、历史文化类历史文化类课程主要以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专题整合,叙述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为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继承和演变,通过中国历史上名城、民俗、诗词文学等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与特色。

(详见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制度)2、音乐舞蹈类音乐舞蹈类课程属于技能类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舞蹈专业的训练,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身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

3、体育健身类教师的课题先经由教研组活动讨论修改后,将本组选定的课题上交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根据课题内容要求对上报的课题名称进行进一步审核修改并归纳成8大类:综合组、艺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体育和科技类。

(后附表)(三)学生调查管理小组应对全校学生做一次抽样调查,在教师申报上来的课题中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认为需要和感兴趣的课题名称,最终由课题小组将课题名称按学生选票的高低进行排名,并选出学生普遍喜爱的课题名称汇总成表。

(四)小组认定学生挑选出的课题经由校长室审核与教师本人对课题进一步改进后被确认。

(五)课题撰写与认领课题名称确认后经由教导处下发给各位教师。

由教师进行课题认领,课题认领采取自愿原则,教师可认领一至三门课题(最多不超过三门);教师亦可独自认领一门课题也可由几名教师共同协作撰写一门课题。

认领课题的教师要认真填写《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并简要阐述所认领课题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简述;课时计划简述以及初稿交稿的日期。

并交由教导处审核。

附表:《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六)小组审核《同济初级中学校本拓展型课程申报表》由教导处进行审核与修改无误后,由认领教师进行课程的编写,要求每门拓展型课程编写15篇教案。

四、校本课程建设的奖励制度(一)凡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学期教科研考核一项中按规定加分。

(二)对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教材编写费用500元;可以选购一定数量的参考书。

(三)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可根据专家意见、课程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进行等级评定,在学期末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校本课程的制作(一)教务处负责封面制作、印刷、整理和发放。

(二)总务处负责装订。

第四章校本课程的管理及培训一、校本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发展性原则。

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二)科学性原则。

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以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相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

(三)实际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