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茶多酚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茶叶、咖啡、葡萄酒等饮品中。

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

茶多酚还具有丰富的多酚结构单元,包括儿茶素、儿茶酸、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个羟基和酚羟基,使得茶多酚成为优秀的抗氧化剂。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在还原反应中,茶多酚的氧化态会被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同时氧化剂被还原为较高的氧化态。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机制。

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直接参与反应,并将氧化态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而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将其他物质的氧化态还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反应物、反应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pH值等条件。

此外,还原剂的选择也对反应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抗氧化剂的研究和生产、食品加工业等。

此外,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拓展了茶多酚的应用领域。

总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条件和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功能,为茶多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茶多酚及其还原反应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明确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定义和特性,然后详细探讨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茶多酚的还原反应相关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多酚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茶多酚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茶多酚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茶多酚是茶叶提取物中的一种多羟基酚类物质,优点显著,极具开发价值。

介绍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安全性、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茶多酚;畜牧生产;应用近年来,茶叶不仅仅满足于人们的饮用需求,其在畜牧生产中,尤其是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亦占据一席之地。

茶叶的功效主要来自于占其干物质重量25%的茶多酚。

茶多酚(TP)又称茶单宁、茶鞣质,其主要组分是黄烷醇(儿茶素)、黄烷双醇、类黄酮和酚酸四类物质[1]。

茶多酚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无毒无害的绿色本质倍受畜牧业和饲料加工领域关注。

1茶多酚的理化性质茶多酚为淡黄至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或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有涩味。

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对热、酸较稳定,160℃油脂中30min 降解20%。

pH 值2~8 之内稳定,pH值≥8 和光照下易氧化聚合。

遇铁变绿黑色络合物。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的pH 值在3~4 之间,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2茶多酚的安全性杨贤强等[2]报道,在用茶多酚做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LD50的置信区间为(2 496±326)mg/kg,属低毒性,且在1/20LD50的浓度内无蓄积毒性。

杨帆等[3]报道,小白鼠灌胃茶多酚LD50为(2 640±254)mg/kg,表明茶多酚的急性毒性低。

同时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饲料中茶多酚含量为0.1%时,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均无不良的影响[3]。

大白鼠长期灌服茶多酚后,体重增长、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系数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4]。

家犬长期毒性作用试验表明,茶多酚毒性极低,对家犬无毒反应剂量大约为125mg/kg•d[5]。

以上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以适宜的剂量添加到饲料中对动物均无不良影响,是比较安全的饲料添加剂。

3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3.1消除自由基茶多酚是一类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还原剂,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H+与自由基结合,使之还原为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从而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6]。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论述了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毒理性质,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和应用,并展望了今后在食品工业今后的热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前景0前言茶多酚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是一种天然的氧化剂。

19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对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研究。

上世纪50年代,茶多酚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等工作发展迅速。

60年代初,日本学者探明了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茶多酚[1]。

7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日本伊藤园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最先从茶叶中成功分离出茶多酚。

80年代中期,茶多酚的提取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实施了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茶多酚的特殊生理活性,其研究范围已涉及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许多领域。

我国于1995年7月,在第十一届全国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把茶多酚正式列为食品添加剂,并作为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使得茶多酚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应用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上相继宣布禁止BHA(叔丁基经基茵香醚) 和BHT ( 2,6一二叔丁基一4一甲基苯酚) 等合成抗氧化剂在食品领域,特别是在植物油、脂肪、蛋白质中的使用,更奠定了茶多酚在目前以及未来作为食品主要抗氧化添加剂的地位。

1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1.1化学组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TP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或茶单宁。

它包括黄烷醇、羟基一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约占TP总量的60~80%。

儿茶素类主要有:表儿茶素(Ec) 、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酸酯(EGCG) 4大类。

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的50 %左右。

儿茶素结构中至少A、B、C三个环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茶多酚[2]。

茶多酚的功效

茶多酚的功效

茶多酚的功效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

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茶多酚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它是茶叶滋味与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茶叶加工中,儿茶素发生氧化聚合,产生从黄色到褐色等多种茶多酚氧化聚合物,例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从而构成干茶与茶汤的色泽的主要成分,红茶、乌龙茶等有较多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物。

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及两者比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多酚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茶叶的保健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1)吸收与代谢口服的儿茶素只有5%-8%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大部分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

被吸收的儿茶素会分散到肝脏、脑、心脏、肾脏、骨、皮肤等许多组织。

在肝脏,儿茶素被甲基化或变成葡萄糖醛酸、硫酸缩合体。

这些缩合体和游离儿茶素一起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末梢组织。

如能每天通过喝茶等方式不断摄取儿茶素,以保持体内儿茶素的量,才可能有防病治病的效果。

(2)抗氧化作用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如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

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一般很低,并且体内有许多抗氧化系统,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危害。

但如受生理(如疾病)或外界因素(如辐射)等影响,自由基代谢失去平衡,过量的自由基就可以诱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引起蛋白质的氧化聚合。

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材料。

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会削弱和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乃至组织坏死,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疾病和机体的衰老。

目前已知有上百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基。

而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与自由基反应,提供质子和电子使其失去反应活性,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清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其他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维持体内抗氧化剂浓度。

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和检测及应用

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和检测及应用

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和检测及应用一、茶多酚的萃取方法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因此,茶多酚的萃取方法对于茶叶的加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煮法:将茶叶放入开水中煮沸,茶多酚会溶于水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家庭茶叶的制备,但茶多酚的得率较低。

2. 乙醇萃取法:将茶叶与乙醇混合浸泡,茶多酚会溶于乙醇中。

乙醇萃取法能够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得率较高。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高温高压性质,将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能够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不会破坏茶多酚的活性。

二、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茶多酚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最常用的分析技术,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2. 光谱法: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茶多酚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含量。

红外光谱法则通过测量茶多酚在红外区域的吸收特征来进行分析。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检测,如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三、茶多酚的应用茶多酚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食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功能。

茶多酚可以用于保鲜剂、防腐剂、色素等方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健功能。

2. 医药领域: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茶多酚可以制成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膏等形式,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3. 化妆品领域: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以用于化妆品的制备。

茶多酚可以用于面霜、面膜、洗发水等产品中,具有保湿、抗皱、美白等作用。

总结: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

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物质侵入,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2简介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4种物质[1]?。

3成分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 类主要由EGC DLG EC EGCG GCG 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且航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 进展
01 引言
03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2 正文 04 参考内容
引言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 抗肿瘤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多酚的度不断提高,其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也 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 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
引言
茶多酚是茶叶中最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 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对于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 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茶多酚、提取方法、抗氧化、抗 炎、抗肿瘤
提取方法
感谢观看
3、茶多酚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 景
茶多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在食品领 域,茶多酚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抗氧化能力,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医药领域,茶多酚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在保 健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功能性成分,提高保健品的功效。在化妆品领域,茶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随着人们对健康 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浸提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优化提取条件,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 提取等手段提高提取效率。另外,一些新的浸提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也得到了 研究与应用。
氧化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寻找更为环保和高效的氧化剂,如过硫酸盐、过氧 化氢等,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
还原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寻找更为环保和高效的还原剂,如葡萄糖酸钙、抗 坏血酸等,以保持茶多酚的天然活性。另外,还原法还被应用于茶多酚的分离纯 化过程中。

茶多酚ppt

茶多酚ppt

⑤ 抗血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 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 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 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 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 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 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 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 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中成 药原料
3、药理作用
(1)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 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 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绿茶功 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 (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 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2)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 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 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 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② 降血压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 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③ 降血糖 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 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④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 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 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茶多酚

茶多酚

总之,以茶多酚为吸附剂去除空气中臭味气体、 去除甲醛、抗菌等功能的方法还有多种多样,如配制 装饰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消除剂,喷涂在人造板材、室 内装饰材料表面;可负载于过滤用纤维表面,制作空 调、净化器、空气过滤器等中,用于通风系统中空气 净化;可以配制空气净化喷雾剂净化空气。
谢谢观看
2、茶多酚的主要理化性质
纯净的茶多酚是白色的无定形结晶或粉末,有涩味,略有吸 湿性,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而呈淡黄色至褐色,易溶于水、 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丙酮,不溶于氯仿、正丁醇,对热、 酸较稳定。
茶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很强,对油脂的氧化 利用率强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动物油脂具有抗 氧化作用;与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能 提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三、茶多酚的空气净化功能
茶多酚的结构特点决定了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茶多酚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活性物质如同酶催化剂一样,其分子在空气结构的 重组与螯合,产生分子结构变化而生成活性氧,能有效稳定自由电子, 使电子离开原位,形成分子内的氢键,形成的活性状态可与室内空气中 甲醛等污染物起反应,从而去除甲醛。
2、茶多酚去除室内环境中的臭味气体
儿茶素去除甲硫醇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提取物、儿茶素、EGCG对甲硫醇的 去除效果不明显,而茶黄素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实验表明,茶黄素是对甲硫 醇发挥功效的主要物质。 茶多酚对生活空间中的臭味气体(主要是含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除臭效 果,其中对甲胺、三甲胺、氨气、吡啶的除臭能力较强,这可能与这些物质的 化学结构和特性有关。 试验表明,茶多酚在室内环境中对各种臭气物质的去除能力,随茶多酚添加量 的增加或除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3)茶多酚的抗辐射能力及其在室内环境放射污染净化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之茶多酚.总结

食品添加剂之茶多酚.总结

天然食品添加剂之茶多酚D11食检1班何翠D1103070112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论述了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食品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茶多酚在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食品应用;前景0 引言茶多酚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是一种天然的氧化剂。

60年代初,日本学者探明了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茶多酚。

而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70年代初也己开始专项研究。

此外,在1995年7月第十一届全国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确认了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之一[1],并作为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使得茶多酚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应用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上相继宣布禁止BHA(叔丁基经基茵香醚) 和BHT ( 2,6一二叔丁基一4一甲基苯酚) 等合成抗氧化剂在食品领域,特别是在植物油、脂肪、蛋白质中的使用,更奠定了茶多酚在目前以及未来作为食品主要抗氧化添加剂的地位。

1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1.1化学组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TP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或茶单宁。

它包括黄烷醇、羟基一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约占TP总量的60~80%。

儿茶素类主要有:表儿茶素(Ec) 、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酸酯(EGCG) 4大类。

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的50 %左右。

儿茶素结构中至少A、B、C三个环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茶多酚。

1.2理化性质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稳定性极强,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略有吸潮性,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成棕色产物。

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抗氧化效力强,对油脂的氧化抑制率达96%以上,强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与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对酸和热较稳定,在p H 2~8稳定,p H > 8和光照下易氧化聚合;遇铁变绿黑色络合物;安全性高;具有抑菌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有抗突变、抗癌变等功效。

茶 多 酚 药 理 学 研 究 概 况

茶 多 酚 药 理 学 研 究 概 况

茶多酚药理学研究概况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

它大约占茶叶干重的25%左右,它包括有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四大物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产茶的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以及一些欧美国家都对这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开展了大量的药理学研究和试验。

在大量的研究中表明,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效应,如抗菌、抗病毒、抗毒素、防癌、抗癌、抗突变、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保护肝脏、抗衰老、抗龋齿、抗过敏等,此外对于免疫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也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由此可见,茶多酚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天然药物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对茶多酚的多种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介绍一下它已知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1、抗菌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所公认。

在众多的抗菌试验中,人们发现它对普通变形杆菌、金葡球菌[1]、表皮葡萄球菌[2]、变形链球菌[3]、肉毒杆菌[4]、乳酸杆菌[5]、霍乱弧菌、黄色弧菌、副溶血弧菌、蜡状芽胞杆菌、嗜水气单胞嗜水亚种、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6]、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菌[7]等等许多致病菌,尤其是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同时它还能有效地防止耐抗生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于溶血素,ECG与EGCG也具有抑制活性[1]。

除此以外,茶多酚对能引起人体皮肤病的病原真菌,如头部白癣、斑状水泡白癣、汗状泡白癣和顽癣等寄生性真菌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6]。

虽然茶多酚对肠道内的细菌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和抑制作用,但是它对于肠道内的有益菌却起着保护作用,如它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提高肠道的免疫功能,对增进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7]。

茶多酚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茶多酚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9, (*, (,] 1 # ( # ( 用作抗氧化剂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于儿茶素分子结构中
1
茶多酚的应用
酚性羟基特有供氢体的活性, 能与脂肪酸在自动 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结合, 中断脂肪酸氧化 的链锁反应, 抑制氢过氧化物的形成, 达到抗氧保 鲜的目的 # 而且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比丁基羟基 茴香醚、 二丁基羟基甲苯高 ! . 1 倍, 且有效浓度 低 () # )!- . ) # ),- ) , 其氧化物及在食品中的反 应生成物经毒理测定和微核实验表明, 无毒副作 用, 食用安全 # 用于油脂贮藏 # 动物性油脂因其自身不含天 然抗氧化剂, 极易自动氧化而变质, 常温下暴露在 空气中的猪油, 1< 后 56 值就达到了 ())2=> ? @> # 植物性油脂虽然含有一定的天然抗氧化剂, 但在 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也会因自动氧化而酸败 # 油 脂发生酸败变质是由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脂与空气中氧气发生自动氧化反应 # 在油脂中添 加茶多酚, 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 化分解, 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 # 用于肉制品加工 # 肉类及其制品 (如火腿、 肉 食罐头、 腌肉) 在保存期间常因脂肪的自动氧化而 颜色变黄, 出现哈喇味 # 在肉制品加工中, 可以将 各种肉制品浸泡在 ) # ),- . ) # !- 茶多酚水溶液 或喷洒在各种肉制品表面进行干燥, 直 , . ()234, 到肉表面不见液滴为止 # 肉制品表面的蛋白质与 茶多酚形成一层不透气的硬膜, 可以起到防止肉 制品 酸 败, 抑 制 细 菌 的 生 成, 防止腐败变质的 效果 # 用于焙烤食品及乳制品 # 对于月饼、 饼干和面 包等焙烤食品以及乳制品, 如奶粉、 奶酪和麦乳精 等, 常因所含油脂的自动氧化而变质, 加入茶多酚 不仅可保持其原有风味, 防哈变和酸败, 而且能延 长保鲜期 # 另外, 茶多酚还可使高糖食品中的 “酸 尾” 消失, 使口感甘爽 # 用于油炸食品 # 油炸食品的煎炸过程中, 植物 油在煎炸 1A 后, 过氧化值超标达 *! # :- , 使煎炸 的食品颜色变深、 发黑 # 油炸方便面含油在 !1左右, 在贮存中随着油脂氧化酸败作用的逐渐深 化, 制品的香气、 风味受到严重影响, 品质日趋下 降 # 由于茶多酚是一种 “携带性” 比较好的抗氧化 剂, 对油炸食品的抗氧化效果比较好, 所以在油炸

茶多酚的介绍及功效

茶多酚的介绍及功效

茶多酚的介绍及功效中文摘要:我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叶无论是对人类身体的健康还是美容养颜方面都有其特殊的疗效,不紧如此,喝茶还能防止辐射侵袭,减少恶性肿瘤,癌症的产生,其中的奥妙就是茶叶中含有其特有的成分茶多酚。

关键字:茶多酚,健康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茶多酚与身体健康1、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 血管内壁脂肪沉积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 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 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 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 凝血变清 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2、茶多酚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 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 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均有稗益。

3、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

4、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5、助消化作用茶多酚可以增强消化道的蠕动,因而也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上,而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茶多酚对胃、肾、肝履行着独特的化学净化作用。

茶多酚

茶多酚

LOGO
5茶多酚与其他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维 生素E并用,抗氧化能力增强。可能的原因是茶多酚某些组分与柠檬酸等之间
的氢键缔合形成更大且稳定的供氢体,它不仅提高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而且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自由基结合,这尚需证实。
OH
HO
O
R1
O R2
O H OH
O OH C
R
1=
H 、 O H ;R
2=
H、
OH
LOGO
什么是茶多酚?
基本性质:
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 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 不溶于氯仿、苯等有机溶剂,有吸湿性。
对热、酸较稳定,pH2~7均十分稳定,pH大于8或光照下易氧化聚合。
LOGO
茶多酚有什么用?
LOGO
(1)食品工业 a.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己被应用 于食用食品中作保鲜剂和抗氧化剂;b.食 品除臭剂:茶多酚被添加到海鲜类食品中 祛除腥臭味;C.功能食品添加剂. (2)医药行业 在国内,主要成分为茶多酚的成药 制品己有几十家药厂在生产。茶多酚用 于DNA修复、癌症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 国外早己展开 (3)日用化工方面的应用 日本己研制出含茶多酚的防晒和护 肤用品。法国己研制出化妆品 CIARinsL'Oreal剂、保健Exolise等。添 加了茶多酚的花露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 制出。经过临床试验含茶多酚的牙膏己 被浙江医院牙膏厂研制出
LOGO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茶多酚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 作用,使茶叶细胞组织更容易被破碎而释放出胞内物质,从而加速茶多 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速率,再用与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 取液中得到纯化的茶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茶多酚具有 ①工艺流程简单,浸提所需时间短,可以避免茶多酚在长时间高温下氧 化的可能性, ②回收利用率较高、氧化损耗较小,节约时间和能量,提取率高等优点, ③避免了使用有毒有机溶剂,提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有效, 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价值和意义。

茶多酚提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提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提取实验报告【标题】茶多酚提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探究不同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条件、影响、实验、性质、应用价值【目录】1. 引言1.1 茶多酚的定义1.2 茶多酚的作用和应用价值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和仪器2.2 实验步骤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提取条件下的茶多酚含量比较3.2 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4. 实验总结与展望4.1 总结4.2 展望【正文】1. 引言1.1 茶多酚的定义茶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茶叶中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儿茶素、咖啡碱和茶氨酸等,其中以儿茶素为主要成分。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备受关注。

1.2 茶多酚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茶多酚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作天然食品添加剂,抗氧化性能使其有助于维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稳定。

茶多酚还可以应用于药物制备,具有抗菌、降低生物反应性等作用。

在日化工业中,茶多酚具备紧肤、抗皱、抗衰老等美容功效,因此在化妆品的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茶叶样品、乙醇溶剂、冰醋酸、去离子水等;实验所用仪器包括超声波提取仪、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2.2 实验步骤(此处列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准备、提取条件设置、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记录等)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提取条件下的茶多酚含量比较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提取条件,如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和温度等,然后通过测定茶多酚的含量来评估提取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提取时间为60分钟、提取溶剂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60℃的条件下,茶多酚含量最高。

3.2 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较长的提取时间能够更充分地提取茶多酚,但超过一定时间后,茶多酚的含量趋于稳定。

茶多酚的应用及前景

茶多酚的应用及前景

茶多酚的概述
定义:茶多酚是茶叶中儿 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 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学 名:Tea polyphenol 简 称:TP
别 名:茶鞣质、茶单宁 物理性状:1、外观:淡
黄色至茶褐色的粉末或晶 体。2、易溶于水及有机溶 液,味苦涩。
成 分: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 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 ~ 20%。主要由儿茶素 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及酚酸类四大类组成。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 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含量占茶
食用油贮藏
食用油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 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腐败,使 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怎么得到茶多酚?
有机溶剂萃取法
离子沉淀提取法
层析法
树脂吸附分离法
膜技术
微波辅助提取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前景展望
目前,茶多酚提取新工艺仍是热门研究课题。总 之,在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同时,也可结合多种方法, 取长补短。既要勇于大胆尝试新的技术、新的工 艺、新的设备,又要注意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女人减肥的效果比男人显著。这是因为乌龙茶同红 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肪类食物被吸 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尤其 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黄茶:
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 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 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 宫茶。 黄茶: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 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黄茶属于发酵茶类。

茶多酚_蒸馏法实验报告(3篇)

茶多酚_蒸馏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茶多酚的化学性质和提取原理。

2. 掌握蒸馏法提取茶多酚的实验操作步骤。

3. 比较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效果。

4. 学习茶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

蒸馏法是一种常见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利用茶叶中茶多酚等可溶性成分在热水中溶解的特性,通过加热蒸馏,使茶多酚等成分从茶叶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蒸馏水- 无水乙醇- 95%乙醇- 硫酸亚铁- 二苯胺- 氢氧化钠- 氯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碘化钾- 硫酸铁- 硫酸铜-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碘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第2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茶多酚的蒸馏法提取技术。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
[3].蒋勤茶多酚的药理作用[期刊论文]-中国药师2006(01)
[4]陈华才,吕进,体春红,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多酚中总儿茶素含量[ J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5 , 16 ( 1 ) : 17 .
[5]郎惠云,廖晓玲,杜月琴.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J] .分析科学学报, 2003, 19 ( 2) : 151 - 153 .
b.金属离子沉淀法茶多酚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金属离子络合生成结晶性沉淀,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与茶叶中的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从而制备茶多酚。该法制备茶多酚的主要步骤为:茶叶经热水浸提后,调节pH值,加入沉淀剂形成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沉淀物,沉淀经酸转溶和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后可得茶多酚产品。常用的沉淀剂有Al3 +、Ca2 +、Fe2 +、Mg2 +、Zn2 +、Ba2 +等多种离子,其中Zn2 +、Al3 +是茶多酚得率较高的弱酸性沉淀剂,但存在于产品中的Al3+易引发老年性痴呆症,故多选用Zn2+为沉淀剂。余兆祥等采用Zn2+和Al3+的复合沉淀剂提取低档绿茶中的茶多酚,获得了纯度大于96%的淡黄色茶多酚晶体,提取率为10.4%,较单一沉淀剂高约1%。金属离子沉淀法制取茶多酚,在茶叶浸提液中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的结晶性沉淀物,因而不必浓缩浸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时,该方法选择性强,产品纯度较高,无须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和氯仿等有毒物质,成本低。但是,该方法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再以酸转溶,大量酸碱溶液的利用,导致废液、废渣、废水处理量大,对环境污染大;此外,茶多酚容易被氧化而损失较大。综合来看,虽然该方法生产的茶多酚产品中,咖啡碱含量低,但因使用重金属盐作沉淀剂,产品中重金属离子残留高,而金属离子有一定的毒性,达不到食品工业标准,限制了产品的应用。

茶多酚的功效_提取和应用前景

茶多酚的功效_提取和应用前景

茶多酚的功效、提取和应用前景一、概述茶多酚(teapolyphenols简写TP)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俗称茶单宁、茶鞣质。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

茶由古代的药到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是由茶叶中的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茶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组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黄烷-3-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

它们的结构除酚及缩合酚类外,均具有a-苯基苯骈二氢吡喃(黄烷)为主体的C6-C3-C6基本碳架。

所以说“其结构决定了茶多酚的性质及其作用”。

茶鲜叶中儿茶素含量占干物12%~24%,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最多,占儿茶素总量的50%左右。

儿茶素溶液加热时或在酶、酸、碱的作用下,自身可氧化缩合成不同程度的缩合产物。

在红茶制作中,儿茶素氧化缩合、聚合而成茶黄素类、茶红素类和双黄烷醇类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红茶汤色和滋味的形成极为重要。

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主体成分为儿茶素,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CG)、表儿茶素(EC)。

这些儿茶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富含酚性羟基可以有效地终止脂肪氧化的连锁反应,因此在油脂及其制品中添加儿茶素类物质,能够防止或延缓油脂的氧化酸败。

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其抗氧化性能比人X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和BHT(丁基羟基甲苯)还要强得多,比维生素E的效果也要好。

20 世纪80年代末,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更加重视,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BHA和BHT可抑制人体呼吸酶的活性,还有可能是致癌物质。

1979年美国TDA组织曾删去了BHT的认可使用。

1982年日本也禁止了BHA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

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物质侵入,并可使2简介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

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

6理化性质物理性质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中;稳定性极强,在4—8、250℃左右的中,个小时内均能保持,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1989年被中国协会列入GB2760-89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化学性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主要由、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以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7药理作用抗癌: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的绿茶。

功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防治降、预防及茶多酚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甘油三酯等含量高,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压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降血糖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防治脑中风: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抗血栓:血浆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保健品。

①提高免疫能力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间接实现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抗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

间接实现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体、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当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

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着疗效。

③舒缓肠胃紧张、止泻和利尿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以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的综合能力,抑制和杀灭引起的各种有害病原菌,并舒缓肠胃的紧张状态,以达到止泻的效果。

茶多酚中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够刺激肾血管舒张,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从而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使尿液中的乳酸获得排除。

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是一种疲劳物质,乳酸排出体外能使疲劳的肌体获得恢复。

④促进Vc的吸收,防治坏血病茶多酚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其它保健功效①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皮肤线粒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抗衰老效应。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②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对生物碱中毒有较好的抗解作用。

③防辐射损伤,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

茶多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持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由于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的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重的抑制作用;有效地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肌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④防龋固齿和清除口臭的作用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聚合酶活性的作用,这样病菌就不能在牙上着床,有效的中断了使形成的过程。

残留于齿缝中的食物成为腐败增殖的基质,茶多酚可以杀死此类细菌。

⑤助消化作用茶多酚可以增强消化道的蠕动,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上,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⑥有助于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从而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同时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8主要用途简介:茶多酚具有很强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时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

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茶多酚参入其他(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

9使用限量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规定茶多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如下:(g/kg):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熟制坚果与籽类,;油炸面制品,;即时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方便米面制品。

另外,茶多酚的副产品,又称为,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水、等,能兴奋大脑皮层,所以有提神作用。

常用的制剂是安钠咖(苯甲酸咖啡因),一种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用于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以及配制复方乙酰和氨非咖片等作医药器品。

10提取工艺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传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溶剂提取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

当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

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

所用溶剂有丙酮、、甲醇、已烷及三氯等。

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

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

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

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

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12应用前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和生理活性,是人体的清除剂。

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

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钱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