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氨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二化学: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As far as human civilization is concerned, Siegbo once said, "The ladder of chemical human progress, and many magical phenomena are related to chemical reactions.高二化学: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实验内容应巩固的知识涉及的实验技能注意事项氨的制取实验室制氨的原理(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1)装置应不漏气(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2)化学性质(与水、酸等反应)(1)闻气味方法(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铵离子的检验铵离子的检验原理(1)检验铵离子的性质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氨的合成反应,勾画氨的制备工艺流程,运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巩固学生对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氨的应用领域和环保意义。

4. 学习氨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合成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氨的合成原理。

5. 分组讨论,设计氨的制备工艺流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作业表现:书写规范、内容详实、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3. 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氨在环保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教案氨

高中化学教案氨

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解决相关氨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氨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课本:有关氨的知识点。

图表:相关实验原理和结果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氨的兴趣。

二、讲解氨的性质:1. 介绍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和化学性质(碱性、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2.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会氨的性质。

三、探讨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等)。

2.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探讨氨的用途: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分析氨的用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氨资源。

1.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氨的用途: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作业布置:1. 思考并写出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撰写氨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得化学教学更生动有趣。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1:3.3.2 氨的转化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1:3.3.2 氨的转化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的转化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3节《氮的循环》的第2课时。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氨的转化与生成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氮的各种重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现象,不同氮的化合物的用途。

通过研究氨的转化及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氨的转化与生成的相关反应以及氨的性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感受氮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以及氮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氮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及氮的循环。

能分别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氨的转化与生成教学难点不同价态的氮元素转化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氨气的化学式是NH3。

2.化学反应四大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导语2019年6月19日23时20分左右,接到公安警情,位于济南章丘区刁镇西外环和S321交叉路口处,一车牌号为鲁CF3703载有液氨的车辆和一车牌号为鲁PB6719货车相撞,造成液氨泄漏。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氨气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氨气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1)氨气与水的反应。

(2)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氨气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氨气。

2、讲授新课(1)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

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

(2)氨气的化学性质①氨气与水的反应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的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分别演示氨气与盐酸、硫酸、硝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规律。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②装置:固固加热型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3.3.2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2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
- 一氧化氮在氧气存在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 反应方程式:2NO + O2 → 2NO2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合价变化。
3. 氨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工业制备硝酸:氨氧化法。
- 氮肥生产:氨的转化反应在氮肥生产中的应用。
- 环境保护:氨的转化反应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中的应用。
(1)阅读材料:
- 《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关于氨的转化反应的章节。
- 《环境化学》一书中关于氨的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的章节。
- 《催化科学与技术》一书中关于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章节。
(2)视频资源:
- YouTube上的“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视频。
- Bilibili上的“一氧化氮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视频。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氨的转化反应的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如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催化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践意义:
- 催化氧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去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10. 氨的转化反应的化学计算: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 + 3O2 → 2NO + 6H2O。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氨和铵盐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知识点,不仅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所涉及,也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针对氨和铵盐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理解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 氨的概念和性质;- 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 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氨和铵盐的应用。

3.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氨和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实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氨和铵盐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Step 2:概念讲解(20分钟)- 讲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 Step 3: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25分钟)-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规则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

- Step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30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他们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 Step 5:应用展示(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性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展示、探究学习和讨论交流等。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教学设计以氨气为主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1. 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 学会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 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2. 教学难点:(1)氨气的制取方法与实验操作;(2)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导管、烧瓶、烧杯、导管夹、试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氨水、氢氧化钠、盐酸等;3. 教学课件、教学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氨气的制取、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以及氨气实际应用。

1. 氨气的制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的氨气制取实验,并进行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解释。

让学生合作组队进行氨气的制取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对氨气的制取方法有直观的了解。

2. 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给学生一个实验问题:“氨气和氯气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实验设想,并进行实验操作。

先将氨气通入洗涤瓶中收集,然后使用导管连接洗涤瓶和试管,加入少量的氯气。

观察氯气与氨气的反应情况,让学生用逻辑推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氯气与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氨气实际应用介绍氨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氨气作为工业原料的使用,氨气在肥料中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氨气的实际应用领域。

五、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应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并具备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的能力。

学生还能够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年级:高中课题:氨的性质和用途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3. 能够进行氨的相关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2. 氨的用途;3. 氨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具:氨气瓶、氨水瓶、指示剂、试管、试管夹、酚酞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氨气、盐酸、氧化铜、氨水等;3.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氨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2. 回顾前几节课讲过的氨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15分钟)1. 展示氨气瓶和氨水瓶,介绍氨的物理性质;2. 讲解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的反应等;3.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实验一: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2. 实验二:氨水与氧化铜的反应;3. 实验三: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分析(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氨的化学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巩固对氨的理解;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氨的性质和用途;2. 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设置合理,实验操作能够直观展示氨的性质;2.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氨的实际价值。

《氨》教学设计

《氨》教学设计

[ 提问] 回答前两点问题 [ 板书] 物理性质。 2.
p( 。< p( NH) 空气)
— —
[ 总结笔记]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讲解] H 沸点 为 3 ℃ , N 。 3 5 较其他气体 的沸点高 , 易液化 , 液 化后得液 氨 , 液氨气化日会 吸收大量的热 , 寸 使周围环境的温度
析其 结构 。 [ 问题二] 阅读课本相关 内容回答氨气分子的空间结构 。
运 用 已有 知 识 理解
[ 阅读 回答]三 角 新知识 。
锥形 ,键角 1 7 O 。 让 学生 感 觉 学 化 学
[ 展示] 用土豆和小西红柿及细铁棒制作的氨气分子模 型
1 8 。 亲切 培养其在 以 , 惊 讶 , 回 家自己 后 的 学 习中 ,勤 动 有
又由于水 也是极性 力。 分子 ,所 以氨气应 该 易溶于水。
[ 实验 1 2( — ]对课本喷泉实验稍加补充 , 氨气通过 N O a H固体 和浓氨 水快速制得氨气 , 收集满后立 即做 喷泉实验 , 效果 很 [ 观察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 总结] 喷泉实验产生的原 因及水未充满烧瓶 的原 因。
7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降低 , 利用 N 。 H 的这个性质 , 可用其做致冷剂 。 [ 板书]. 3易液化一 致冷剂 [ 问题] 刚才我们 已经学习了氨分 子的结构 , 用我们上节课 所
讲知识 判断氨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根据 。 相似相
容 原理 , 氨分子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如何呢9

《 教学设 计 氨》
刘 一楠 河 北省 唐 山 市滦 南一 中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试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化学中的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

氨是一种气体,在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与酸反应形成铵盐。

本课将深入探讨氨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铵盐的生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掌握铵盐的生成过程和应用;
3.能够分析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氨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铵盐的生成过程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室中的氨气气瓶或氨水瓶,引出学生对氨的认识和了解。

并提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和目标。

2.教学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氨的性质(碱性、易挥发)、制备方法(氨的合成法和氨水的制备法);以及铵盐的生成过程(氨与酸中和反应)。

3.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氨与酸的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加深对铵盐生成过程的理解。

4.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和铵盐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在家中寻找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具体例子;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氨和铵盐的相关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3. 学会应用氨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能够描述氨气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了解氨的碱性。

3. 能够根据氨的制备方法解答与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氨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1. 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氨气在室温下的状态,包括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氨气的颜色为无色,气味为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2. 氨的化学性质:-介绍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释氨气的碱性,引导学生理解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氨的制备方法:-介绍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包括氨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氨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 请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结果是什么?请解释其原因。

3. 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利用氨的制备方法来进行环境治理?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 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氨气式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式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氨气的制备和实验室检验方法;
3.理解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氨气的制备方法;
2.氨气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3.氨气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难点:
1.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氨气的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氨气的制备装置和实验室检验方法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介绍氨气的成分和结构。

3.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
(1)氨气的制备原理;
(2)氨气的制备装置;
(3)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气反应法。

4.进行实验室检验:使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氨气。

5.讲解氨气的应用领域:
(1)氮肥的生产;
(2)工业合成化合物;
(3)制冷剂的生产。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氨气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并附上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参赛作品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氨、铵盐
教学设计
黄冈师范学院
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
化学0702班
夏春凯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氨、铵盐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三课时—氨的性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
(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
(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
(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学生有意识地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
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设计
根据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把学习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版块:
(1)含氮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在自然界的存在与转化;
(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根据三部分内容的安排及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及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氨、铵盐的重要性质,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统一。

第 3 页共 7 页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
(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五、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讲。

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教学教案
第 5 页共 7 页
3Cl NH -
NH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氨、铵盐
一、 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2)氨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
(NH4)2CO 32NH3↑+CO2↑+H2O NH4Cl NH3↑+HCl↑
(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 -NH3↑+H2O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碱石灰验满:
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第 7 页共 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