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三、简答题1、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它与动态的教学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过程都受某种理论的影响。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

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对于这几个方面的地位与价值的不同理解,派生出不同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如课程研究领域里有影响的理论有学科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教学研究中有影响的理论有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等。

3、简述心理学对儿童学生观的影响。

对儿童本性的看法有两种相对的立场,一种认为儿童期是迈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完美的、未发展完成的,需由成人严格控制、严格训练;另一种是以儿童自身为目的,认为儿童在成长初期就具备潜在的完美的品质,随着儿童的发展,加上适当的环境,美好的品质便会展现出来,儿童的天性、兴趣、人格理应受到尊重。

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引发学生观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发展的主体观。

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选择应该受到尊重。

(2)学生发展的整体观。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经验、改变经验,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成功的教育是保护个性的教育、快乐的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简答题汇总及试卷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简答题汇总及试卷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试题分析2010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10年、11年考察)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避免的问题有哪些?2011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作文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1年、12年考察)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些?(10年、11年考察)4、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11年、14年考察)2012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1年、12年考察)2、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3、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013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作文的开放性与自由表达?3、将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的意义?4、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2014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11年、14年考察)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2015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七言以上)。

2、列举五个20世纪前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家。

3、在教学中怎样处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

4、语文教材都有哪些类型?分析:简答题考察重点知识点:(1)语文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如:10年、11年考察“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12年考察“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

”15年考察“列举五个20世纪前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家。

”一共6年真题,在所考察的24道简答题中这一知识点重复考察了4次,占比1/6,可以说是每年必考。

可见很重要,因而复习简答题,关于教师这块,需要重点关注,重点背记。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知识素养,语文教育家。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8章(陈勇)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8章(陈勇)

简答题答案(一至八章)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答:(1)人类经验的分析。

(2)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3)课程目标的获得。

(4)课程目标的选择。

(5)教育计划的制定。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答:(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次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顺序获得它们。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答: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答:(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
14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 1,误把学习内容当做教学目标,失去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具有的激励和评价功能,是假目标应克服2,教学目标含糊不清3,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有写教师追求知识的多少,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使教学目标单一4,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只提出一般要求,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
22 讨论法的定义,分类,以及注意问题
答 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分类:班级讨论,小组讨论,注意问题:注意讨论使用的对象和范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不易经常采用2,注意讨论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不易平常使用,较大单元后使用3,注意组织好讨论的过程,
6 确定课程目标基本环节
答 1 明确教育目地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宗旨是之课程的终极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提出,教育目的对课程的根本性质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即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3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选取哪种目标依据课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定4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23 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
答 1,影响课程内容即其表现形式,2,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3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一定的教学方法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科学合理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率
31 制定课堂规则要求
答 1要科学合理2内容明确规范3数量少而精4过程要有学生参与5表达应以积极语言为主6执政要公平公正
32 课堂问题行为定义特征以及矫正步骤
答 定义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课堂效率的课堂行为。特征:具有普遍性,以轻度为主,产生的原因分别是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身心因素发展不全,有生理心理等障碍;环境因素,家庭,社会,课堂内部。矫正措施:1决策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善于观察分析发现问题2制定矫正目标和方法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4评定矫正成效5塑造良好行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应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下提供可能的参考答案:1. 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全体、促进发展,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 简述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和反思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3. 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

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4. 简述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展潜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1000字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和教育机构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和组织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特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
价值观。

2.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课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评估以及教学资源等。

3. 何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或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或展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4. 课程目标的分类有哪些?
课程目标通常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三种类型
5. 教学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评估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流程反馈,帮助教育者或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课程的有效性,
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
6. 何为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资源,如教学设备、教材、事件、任务、创造性启示和知识结构等的集合。

7.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播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现代教学方法强
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和其他现代
技术来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

8. 何为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指教育机构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或题材,包括
教材、案例、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

9. 什么是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于教育的态度、动机和目的的描述,包括关于人类自由、公正、平等以及社会正义的观念。

10. 课程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课程评价的标准包括有效性、可接受性、可靠性、公正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问题详解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问题详解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课程与教学论 问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 问答题

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是由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在学者教育家的头脑之中。

(2)正式的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正式颁布的被确认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是课程进入学校后老师领悟的并将其教授给学生,学生最后获得领悟的课程。

(4)实行的课程是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5)经验的课程也叫获得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

2.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我们可以把两者看作是一种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

学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科书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是,如果分科过细,只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那么,很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活动课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这一缺失。

但与此同时,由于活动课程自身往往依学生兴趣、需要而定,缺乏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一正一反,利弊兼具。

任何一者在张扬其特长的同时,也就将其短处暴露无遗。

所以,两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可缺少。

3.简述综合课程的涵义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是以分科课程改革者的面孔出现的,它针对分科课程分科过度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求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满足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课程及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及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与授课论简答题1、“活动解析”“工作解析”方法的分别提出者是谁并分别表达其基本内涵。

(课本P6)博比特是把人的活动解析为详尽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与活动解析在基本精神上完好同样的,但是工作解析主若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解析。

2、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课本P14)指以特地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又称为结构课程。

特点:学术性、特地性、结构性3、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课本P18)指课程开发的主体相互之间对详尽教育事件情境中的问题屡次谈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讲解,最后做出适合的、一致性的课程改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4、简述卢梭发现授课论的基本内涵。

(课本P30)①发现是人的基本激动②发现授课的基本要素是兴趣与方法③活动授课与实物授课是发现授课的基本形式④发现授课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5、“教育性授课”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课本P40)德国—赫尔巴特。

作为知识传达过程的授课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一致的。

6、简述“三大新授课论门派”。

(课本P49)赞科夫发展性授课论;布鲁纳发现授课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模范授课论。

7、 20 世纪 70 世纪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课本P54)从重申学科内容到重申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重申目标、计划到重申过程自己的价值。

从重申教材的单要素到重申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的整合。

从重申显性课程到重申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重申本质课程到重申本质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从重申学校课程到重申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8、简述“课程授课”理念的基本内涵(课本P70)①课程与授课过程的本质是改革。

②授课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③课程作为授课事件。

9、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课本P77)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谈论教育计划。

10、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课本P80)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供应的学习经验必定能使学生有机遇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遇办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1、“活动分析”“工作分析”方法得分别提出者就是谁?并分别叙述其基本内涵.(课本P6)博比特就是把人得活动分析为具体得、特定得行为单元得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完全相同得,不过工作分析主要就是指对人类得职业领域得分析。

2.试述学术中心课程得内涵与基本特征。

(课本P14)指以专门得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得课程, 又称为结构课程。

特征: 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3.简述“课程审议”得基本内涵。

(课本P18)①指课程开发得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事件情境中得问题反复讨论权衡, 以对这些问题获取一致性得理解与解释, 最终做出恰当得、一致性得课程变革得决定及相应得策略。

② 4.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得基本内涵。

(课本P30)发现就是人得基本冲动②发现教学得基本因素就是兴趣与方法③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就是发现教学得基本形式④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得, 理性得人格。

5.“教育性教学"得提出者就是谁?其基本内涵就是什么?(课本P40)德国-赫尔巴特.作为知识传递过程得教学与作为善得意志之形成得道德教育就是统一得。

6.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课本P4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与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7、20世纪70世纪以来, 课程得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课本P54)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与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得价值.从强调教材得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得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虚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8、简述“课程教学"理念得基本内涵(课本P70)①课程与教学过程得本质就是变革.②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③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9、简述泰勒原理得四个基本问题。

(课本P77)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一、原题
1.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有哪些?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环境设计等。

2. 课程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课程设计的步骤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确定、教学管理的确定、教学技术的确定、教学研究的确定、教学资源管理的确定、教学环境设计的确定等。

3. 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学习法、设计式学习法、虚拟现实技术等。

4. 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教学策略包括:激励策略、指导策略、组织策略、设计策略、评价策略、控制策略、技术策略等。

5. 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抽样法、比较法、模拟法、投票法、投票法等。

电大 福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简答题及答案(自整理)

电大 福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简答题及答案(自整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1、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1.基于生活2.内含问题3.注重形象性4.溶入情感5.体现学科特点。

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把"对话"变成"问答"。

(二)为夸奖而夸奖。

(三)把"自主"变成"自流"。

(四)有活动没体验。

(五)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六)探究的"泛化"与"神化"。

5、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二、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根本上的改革三、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四、教学应遵循实验教学论原则6、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②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③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7、简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意义性五、交往性六、体验性七、问题性八、创新性8、简述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9、简述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二、先教后学三、温故知新10、学习的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11、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多媒体课件的无效或低效2、学习方式的无效或低效3、课堂提问的无效或低效。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科⽬:课程与教学论1.1.博⽐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活以得出教育⽬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的条件是什么?2.9.先⾏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本主义⼼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的、教育⽬标、课程与教学⽬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 3.5.布卢姆等⼈的“教育⽬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标”和“表现性⽬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课程”、“⼉童中⼼课程”、“社会中⼼课程”各⾃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与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的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缺点: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是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二、简答题、1.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教师掌握了教学手段,就能更好的发挥一个教育者、知识传递者、组织者和经验者的作用。

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简明诡要地叙述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恰当地使用教学手段,能够优质高效地输送教学信息,使教师在课堂上摆脱大量的纯技术性工作,从而更多时间同学生一起从事创造性劳动。

2.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象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5.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6. 什么是副语言?副语言一般由辅助言语和类语言构成。

辅助言语是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它包括音质、音量、音调等。

7.简述CIPP评价模式。

第一、背景评价;第二、输入评价;第三、过程评价;第四、成果评价。

8.什么是发展性评价?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打颤。

第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第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第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一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见的的互动,强调被评价的需要者成为评价者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诡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第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综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又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9.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目标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CIPP模式;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三、简答题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不同的。

但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

教师必然以各种计划、学科、教材为中介,与学生发生到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

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3.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

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

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基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为实现他的主张,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

5.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的趋势有:(1)多种取向的综合。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4)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随着研究的进展,课程评价从观念到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在功能上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向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与学的质量;在评价对象上不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则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呈多元态势,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所有这些转变都表现出过程性与发展性的特点。

6.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和评价。

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主要特点:(1)过程模式的教育观。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炙不同的主张。

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相比,其课程设计的哲学、心理学基础都是大不相同的。

(2)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课程就是有意义的,而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3)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过程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但它对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很成功,尽管提出了很富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想,却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而且过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特点是什么?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优秀点在于:第一,在课程发展中,关注学习者的因素,注意发展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生活适应教育”的精神。

第二,强调课程发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

第三,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在课程管理中,体现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第四,将课程与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性。

第五,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课程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关系。

泰勒课程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受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只重视课程具体方面的改进,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效率、预测和控制,尤其重视实现目标的手段,忽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对课程问题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课程内容大多只叙述“如何”的知识,教学只是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让给受教育者。

第三,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技术性”的过程,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一人的因素。

8.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及其设计的步骤。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与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设计步骤为: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

9.简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

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

具体表现:(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这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而不仅仅注重行为的结果,这一目标宗旨对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呼应。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