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说课课件全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氧气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氧气PPT课件


3.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 的凝聚 力也随 之消失 。加之 城乡教 育费源 配置的 巨大反 差,加 剧了农 村人口 向城市 流动的 速度与 规模, 使农村 开始变 成文化 沙漠。

4.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 始也最 普遍的 三位一 体的艺 术所同 具的一 个要素 。节奏 不仅见 于艺术 作品, 也见于 人的生 理活动 。人体 中呼吸 、循环 、运动 等器官 本身的 自然的 有规律 的起伏 流转就 是节奏 。

5.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 于大自 然是“ 不隔” 的,是 父子亲 和的关 系,没 有奴役 自然的 态度。 中国人 对他的 用具, 不只是 用来控 制自然 ,以图 生存, 他更希 望能在 每件用 品里面 ,表出 对自然 的敬爱 ,把大 自然里 启示着 的和谐 、秩序 ,它内 部的音 乐、诗 ,表现 在具体 而微的 器皿中 。一个 鼎要能 表象天 地人。
液体
固体
氧 气 贮 存 在 天 蓝 色 钢 瓶 中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 物质在空气中燃 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 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 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 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C
S
Fe
硫燃烧 反应现象:
1.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 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 焰

7.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 见闻、 掌故和 趣事, 当他晚 年坐在 火炉旁 给孩子 们讲述 这一切 的时候 ,他本 人就是 故事的 一部分 。传统 故事是 否值得 转述, 往往只 取决于 故事本 事的趣 味性和 可流传 性。

8.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 减损或 逐渐消 失。现 代小说 家对待 故事的 方式复 杂多变 ,以实 现他们 特殊的 叙事目 的。小 说家呈 现人生 ,有时 会写到 难以言 喻的个 人经验 ,他们 会调整 讲故事 的方式 ,甚至 将虚构 和表述 的重心 挪到故 事之外

氧气说稿PPT课件

氧气说稿PPT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4
-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激发 学生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来学习掌握知识,所以我确 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出题用意: 本题考查氧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可以支持 燃烧。
17
-
3、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 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
出题用意: 考查学生对玻璃容器容易炸裂,必须垫上 一层水和细沙的基本常识的掌握。
4.、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 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 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 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出题用意: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21
-
22
-
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氧气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助燃烧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SO2)
既是氧化
化学性质 碳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又是
(C)
(O

2
(CO

2
化合反应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O

2
(Fe3O4)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本课采用了教师导学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情感态度 价值观:
2、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十五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 烧实验现象的全面 观察和记录、分析 和思考、归纳和总 结,准确的描述与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 的能力
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 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 质的记忆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33页氧气的物理性 质。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 学生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 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2、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 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感受” 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有什么联系?
3、根据铁燃烧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 (2)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 (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 沙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 性质?
教学过程
持续学习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 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2《氧气》课件精品PPT(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2《氧气》课件精品PPT(共34张PPT)

生成能使 点燃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的气体.
实验2-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物 反应物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燃 文字表 的名称 的色、 燃烧现象 烧现象 达式

铁丝
银白色 固体
发生红 热现象, 不能燃 烧
剧烈燃烧, 铁+氧气 火星四射, 点燃
放出大量 四氧化三 的热,生成 铁
黑色固体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是否有“氧”
参加反应
相互联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硅 + 氧气 高温 二氧化硅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 硫+氧气
放热,生成 点燃
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二氧化 硫
注: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中毒;集气瓶中要 放些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二)木炭的燃烧
反应物 反应物 在空气中燃 在氧气中 文字表
的名称 的色、 烧现象 燃烧现象 达式

木炭 黑色固体 发红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碳+氧气
氧化反应的生成的产物即氧化物。

《氧气》说课课件

《氧气》说课课件
本节课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 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在以认识物质为主 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动手实验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 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 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通过分析归纳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 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探究氧气与硫、碳、铁的反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 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化学这门课刚开始不久学生化学 知识不足实验操作技能欠缺理论联 系实际能力较差但他们渴望获得新 知识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浓厚的 学习兴趣
三、教法分析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 实验的乐趣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 法
板书设计
氧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课题2 氧气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略大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有三态变化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学而不思则罔
本课题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 容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考虑并提出问题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 问题才能开阔思路
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 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 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完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②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②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我通过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氧气的用途 支持燃烧:气割、气焊 炼钢 宇航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课堂小结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学情分析
•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以来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化 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 着好奇心,通过前几节实验课,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准确 描述、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①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C
O2
CO2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①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猜谜语: • 看不见摸不着, • 不香不臭无味道, • 动物植物都需要, • 离开它就活不了
设计意图:这样能够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 未知的心理进入新课的教学。
• 活动与探索:
• 让学生对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课件(共29张PPT)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非基本反应类型)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 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硫和木炭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 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②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有关,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
3.氧气与铁的反应
现 象:
(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的热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 + 氧化钙
氧 燃烧: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化 反 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 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铁的生锈等
课题2 氧气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3. 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101kPa下
气体 -183℃ 液体 -218℃固体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氧 气 加 压 贮 存 在 蓝 色 钢 瓶 中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课件

教学资源优势与不足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
0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探究法等
03
教学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具体的教 学计划和教学步骤
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0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 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和
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教学活动、互动情
况等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
2
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试评价:通过测试,
3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运用能力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
4
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
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
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评
03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体验实验过程
0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 力和沟通能力
02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 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
04
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 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06
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氧气 知识的掌握
创新点效果预测与分析
01
反思教学过程:分 析教学效果,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02
改进教学方法:根 据学生反馈和教学 效果,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
03 04
优化教学资源:收 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说课课件(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说课课件(18张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②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 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 获取化学信息; 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
归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及事物发 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 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地位
《氧气》是人教 版九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课题2的内 容。学生已经学 习了有关空气的 知识并开始系统 的认识物质及其 变化规律
内容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 质和化合反应、氧化 反应两种基本化学反 应类型两部分。教材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 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 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 介绍了化合反应和氧 化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 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 析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 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 的能 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氧气(五瓶)、木条、硫粉、 木炭、铁丝、细沙、燃烧匙、 火柴、镊子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具备的认知基础:学生在 生物课已经知道氧气的存 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 过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 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 ,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 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 件。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 乏系统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一 引导学生做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活动二 演示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 )
活动三 指导学生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设计实验时,首先在集气瓶中装适量石灰水)
活动四 指导学生做铁丝燃烧实验
( 学生分4组进行对比实验)
环节4:创设情境,升华课堂 活动五 给学生发学案,设疑——释疑 环节5: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收获
作用:承载了对物
质进行研究方法和思 想渗透的教育功能, 对学习二氧化碳和金 属等知识也有指导和 启示作用,所以,这 节知识是对氧气这种 学生所熟悉知识的深 化,是气体的实验室 制法的探究思路的开 始。
2、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 的关系;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 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③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 反应和氧化反应。
再见
三、教法学法
1、多种教法相结合
①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②互动式教学法 ③讨论归纳法 ④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2 、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教师
引导和自主阅读,分析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
环节2: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环节3:创设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走进化学
颗粒归仓
今天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还收获了……
板书设计:氧气
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氧 气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助燃烧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SO2) 既是氧化 点燃 化学性质 碳+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又是 (C)(O2) (CO2) 化合反应 点燃 铁+氧气 四氧三铁 (Fe)(O2) (Fe3O4)
人教版九年课人:李孟妤
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Text 3 Text 4
二、
三、 四、 五、
二、教学分析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的地位 和功能价值
地位:在本章第一节,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主要 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而 且也通过图片,联系生 活,了解了氧气的用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氧气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 。同时氧气也是学习化 学的“敲门砖”,是第 一次对气体进行系统研 究的物质,
3、重点和难点
• 重点: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氧气的化学性质 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 难点: 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中注 意事项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化学这门课刚开始不久,学生化学知识 不足,实验操作技能欠缺,理论联系实际能 力较差。但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并有充分 的心理准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 过程引导学生使用了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 法,抢答巩固法,分析归纳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