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分类

合集下载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01
评估病情
医生需对患者的斜视类型、程度 、原因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
佳治疗方法。
03
治疗流程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 的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方法、治
疗时间、治疗费用等。
02
考虑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 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能力
等因素。
04
定期随访
治疗后,医生会定期随访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非手术治疗方法
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药物治疗
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减 轻斜视症状。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减 弱或加强眼外肌的力量,改善斜视症状。
视觉训练
非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特定的眼肌训练,增强眼外肌的力量 ,提高眼球运动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斜视 症状。
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斜视 症状,但效果可能较慢且不稳定。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
斜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符合 手术指征者。
手术原理
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改变眼球的 牵拉力量,从而消除或减轻斜视症状 。
手术方法
根据斜视类型和程度,可选择单眼或 双眼手术,包括直肌后徙、直肌缩短 、上下直肌加强等。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部分 患者可能仍需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 辅助视力。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5
斜视与弱视的预防与保 健
斜视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眼科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斜视问题。
矫正屈光不正
及时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以减轻眼部疲劳和不适。

斜视分类及概述

斜视分类及概述

意最 义简
单 判和 断常 斜用 视 的 方 向 和 度 数

斜视的定量检查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斜视的分类
按眼位偏斜的方向分:水平斜视,垂直斜视; 按眼位偏斜的时间分:恒定性,间歇性; 按偏斜的眼别分:单眼性,交替性; 按斜视度与调节的关系分:调节性,部分调节性,
非调节性; 按偏斜的原因分:原发性,继发性; 按运动状态分:共同性,非共同性。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 的分类法(1996):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1)集合过强型 (2)分开不足型 (3)基本型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内斜视
斜视
隐斜: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以 通过融合机理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制失去控制,使双眼处 于间歇或恒定偏斜状态
斜视检查法
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家族史、
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
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
斜视 3.微小斜视(单眼固视综合征)
三、非共同性斜视
(一)麻痹性斜视
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二)特殊类型斜视
1.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3.固定性斜视 4.眼外肌纤维化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6.A-V征 (1)外斜V (2)内斜V (3)外斜A (4)内斜A
恒定性外斜视 主要受融合机制的控制能力影响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弱视、斜视

弱视、斜视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斜视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斜视
(三)、视标检查法 单视标检查法:红色滤光片法、单马氏杆检查法、双马氏
杆检查法 注:“内同外交” 内斜视为同侧性复视;外斜视为交叉
性复视。 (1)红色滤光片法:5M处放置一点光源,把红色滤光
片放在患者右眼前,患者右眼看到红色点,左眼看到白色 点,如果两点重合,说明没有斜视;如果红点在右,白点 在左,为同侧性复视,说明是内斜视,需加底向外的三棱 镜矫正,直至两点重合,所加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度数; 如果红点在左,白点在右,为交叉性复视,说明是外斜视, 需加底向内的三棱镜矫正,直至两点重合;如果红点在上, 白点在下,为右上斜视(或左下斜视),需在右眼加底向 下三棱镜(或在左眼加底向上的三棱镜),直至两点重合。
全矫,试镜后症状消失;上隐斜用BD下隐斜用
BU 。
精选完整ppt课件
34
斜视
旋转隐斜
……双眼围绕矢状轴旋转的功能有程度差 异的倾向,但能为融合所控制维持双眼单 视
按病因分为:光学性、特发性
矫治:光学性旋转隐斜为眼的斜向散光或 眼镜的斜向轴位造成,需要适当调整斜向 柱镜的轴向和光度;特发性旋转隐斜无有 效矫治方法。
9
弱视
2)散光的配镜原则:无论近视散光还是远 视散光都要足矫。如散光度过高,患者不能 一次接受足矫,可考虑在半年内分次逐步矫 正。
3)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屈光参差程度低 (≤3D),可用框架眼镜足矫;屈光参差程 度高,可考虑隐形眼镜;年龄越小,可矫正 的屈光参差就越大。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弱视
球内转51°只司下转;眼球外转39°,只司内旋 和外传) 下斜肌(第一眼位司眼球上转、外转、外旋;眼 球内转51°只司上转;眼球外转39°,只司外旋 和外转)

斜弱视《眼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斜弱视《眼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视、混淆视 斜视后产生的病生理改变:
抑制、弱视、旁中心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
手与纸筒
双眼视功能分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

一级视功能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二级视功能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发病早,中度远视或散光,常有屈光参差及弱视。 矫正远视时内斜视减少,但仍有残余内斜。常合并 垂直斜视,常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和弱视,少数人有 双眼视。
治疗:验光配镜,治疗弱视+手术矫正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异常联 动,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融合性分开不足时形成 内斜视。
发病年龄更早,屈光状态可是正视、近视或远视。 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超过10△,AC/A比值高, 多有双眼单视,如有屈光参差可发生弱视。
治疗:主要行手术矫正
非调节性内斜视
出生6个月后发病,发病前可有双眼单视,如能及时 治疗预后较先天性者好。
开始为间歇性,可有复视,缓慢进展,斜视度开 始较小,以后增大至30-70△,无明显屈光不正,看 远和看近斜视度相等。
手术治疗
肌肉减弱 肌肉加强 水平肌肉垂直移位 肌肉合并
斜视分类
融合功能:隐斜 显斜 眼球运动及斜视角:共同性 非共同性斜视 注视情况:交替性斜视 单眼性斜视 发病年龄:先天性斜视(婴儿型) /获得性斜视 偏斜方向:水平/垂直/旋转/混合型斜视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斜视的定义与分类

斜视的定义与分类

斜视的定义与分类以下是 6 条关于“斜视的定义与分类”的内容:1. 嘿,你知道啥是斜视不?斜视啊,简单来说就是眼睛没在正常位置上啦!比如说,就像一个人走路总是歪着身子一样。

那斜视有哪些分类呢?有内斜视,就是眼睛往里面斜,就好比总是往墙内角瞅;还有外斜视,眼睛往外跑啦,就像老是望着窗外似的呢!咱可得好好了解下呀!2. 哇塞,斜视呀,那可是眼睛的一种特别情况呢!就好像一辆车开偏了道一样。

分类呢,有间歇性斜视哦,一会儿正常一会儿又斜了,这多奇怪呀,就像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还有恒定性斜视,一直都是斜的呢,哎呀,那得多别扭呀!你说是不是?3. 嘿呀,跟你说哦,斜视就是眼睛不对劲啦!好比一个人站不直似的。

分类方面呢,有垂直性斜视呀,这可神奇了,眼睛上下斜呢,就如同上下打量人一样;还有麻痹性斜视,就像手脚突然不太听使唤似的,这眼睛咋就不能好好看东西啦!真得好好琢磨琢磨!4. 哎呀,斜视到底是啥呢?它不就是眼睛没对劲嘛!举个例子,就像一个玩具摆歪了。

那分类有共同性斜视哟,两边眼睛一起斜,这可真是够特别的;也有调节性斜视,是因为眼睛调节出问题啦,这就好像走路的节奏乱了套一样呢!你觉得有意思不?5. 喂喂喂,想想斜视哦,不就是眼睛偏啦!好比一支笔没放正。

分类中呢,有先天性斜视呀,一生下来就这样,这得多无奈呀,就像天生带了个小缺点;还有后天性斜视呢,后来才出现的,就像突然学了个不好的习惯似的。

这可得重视起来呀!6. 哈哈,斜视其实就是眼睛不对劲咯!像一个人走歪了路。

分类有很多呢,比如继发性斜视,是因为其他问题引发的,这就好像一件事引起了连锁反应;还有旋转性斜视,眼睛转得不对劲,这多怪呀,就像转着圈找东西一样呢!咱可不能小看斜视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了解斜视的定义与分类真的很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呀!。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3%。

斜视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尚无完善的分类方法。

国内外不同作者、不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侧重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常感到困惑,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困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了规范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本专业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了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工作的斜视分类。

该分类方法根据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隐斜视和显斜视两大类,再进一步根据眼位偏斜方向以及眼球运动状况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角度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基本涵盖了临床可以见到的各种类型斜视,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指导。

该分类方法借鉴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斜视及眼科学专著意见,无厚此薄彼之意。

新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趋势,可以减少歧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 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 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斜视知识点总结

斜视知识点总结

斜视知识点总结一、斜视的类型斜视根据其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可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两大类:1. 先天性斜视:指从出生时就存在的斜视症状,约占斜视的50%以上。

这种斜视常常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也可由于胎儿期发生的眼球发育异常而致斜视。

先天性斜视的症状表现为双眼视轴不重合,眼球出现明显的偏斜,通常伴有视力不同等正常肌肉协调性问题。

2. 后天性斜视:指在出生后发生的斜视。

这种斜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外伤、感染、颅内肿瘤等因素导致的。

后天性斜视的症状表现通常伴有头痛、流泪、视力下降等。

二、斜视的症状斜视的主要症状为眼球的偏斜,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 双眼视轴不重合,即出现眼球偏斜。

2. 眼球运动失调,常常出现一只眼睛无法移动或难以移动的情况。

3. 视力下降,由于眼球的不正常运动,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4. 频繁眨眼或眼睑跳动,这是因为眼球运动的不协调所导致的。

三、斜视的治疗斜视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眼球运动训练:通过定向的眼球运动训练来调整眼球运动和协调性,从而达到改善斜视症状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式适合轻度斜视患者。

2. 配戴眼镜:对于一些因为屈光度不正常引起的斜视,可以通过戴眼镜来矫正,从而减轻斜视的症状。

3. 眼肌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斜视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眼肌手术来调整眼球的位置和运动,从而使眼球的偏斜得以改善。

4. 药物治疗:一些斜视可能是由于眼球周围肌肉的痉挛导致的,此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消除痉挛,从而减轻斜视的症状。

四、斜视的预防斜视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视力下降:定期进行眼睛检查,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等。

2. 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斜视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户外活动,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眼睛的伤害。

五、结语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困扰。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为临床常见眼病,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以及机械性限制引起。

斜视不仅影响患者外观,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且可造成视力损伤,导致弱视,同时对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形成造成损伤[1]。

斜视种类繁多,分类相对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能涵盖所有类型斜视。

斜视的分类因切入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

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了斜视分类方法,其主要思路是依据眼球运动状态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

该方法简单易懂,与当时国内眼科学著作内容保持一致。

但是,临床上许多所谓共同性斜视经仔细检查后,常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异常等非共同性因素,这不符合共同性斜视的标准。

临床工作中单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见。

又如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虽为共同性斜视,但复视是其第一症状,而在以往国内的教科书中有关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复视属于麻痹性斜视的特征,忽略了斜视发生时双眼视觉功能发育成熟与否是斜视有无复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简单地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对于解释复杂多样的斜视颇为不足,容易引起歧义。

还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初诊为共同性斜视的患者,经仔细检查后发现有非共同性因素,如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患者不宜诊断为共同性斜视,因为共同性斜视是不存在眼球运动异常的。

先天性内斜视常合并眼球震颤、下·焦点论坛·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张伟【摘要】斜视为常见眼病,不仅影响患者外观,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且可造成双眼视力及视觉损伤。

斜视的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目前国际上尚无满意的分类方法。

国内外不同学者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切入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感到困惑,甚至专业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也常为之困扰。

因此,本文复习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性的斜视专著及眼科学教材中的斜视章节,结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近年来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的《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解读修订后的分类及讨论中遇到的学术焦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斜视1级2级3级画面的意思

斜视1级2级3级画面的意思

斜视1级2级3级画面的意思
斜视是一种眼睛的视觉问题,它导致双眼的视线不准确地聚焦在同一点上,从而导致影像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

1级、2级和3级斜视是指斜视的严重程度的分类。

1级斜视是指轻微的斜视,可能只在特定条件下才显现出来,而且可能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2级斜视是指中度的斜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明显,可能需要治疗来纠正。

3级斜视是指严重的斜视,可能会导致双眼无法协调工作,影响视力和深度感知,通常需要专业的治疗干预。

斜视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视力、深度感知和美观。

因此,对于斜视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并得到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眼镜、视力训练、遮盖一只眼睛以促进双眼协调等。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以纠正斜视并改善视力。

总的来说,斜视的级别代表了斜视的严重程度,而对斜视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斜视的治疗规范 讲义

斜视的治疗规范 讲义

斜视的治疗规范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一、前言斜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0.35%-3.3%。

儿童眼病第三位。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定义1.正位视 (orthophoria) :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少见,多数人都有小角度的隐斜。

2.斜视 (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3.术语多。

4.专科检查相对独立。

(二)分类按照不同因素:1.融合状态:同时两眼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称为融合。

( 1 )隐斜 (heterophoria , latent strabismus)( 2 )显斜 (manifest strabismus) :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 、恒定性斜视 (constant tropia)2.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显著变化:( 1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2 )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3.注视眼:( 1 )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amus)( 2 )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4.斜视发生年龄:(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2)后天性斜视5.偏斜方向:(1)水平斜视 (horizontal strabismus) :内斜视 (esotropia) 、外斜视 (exotropia)(2)垂直斜视 (vertical strabismus) :上斜视 (hypertropia) 、下斜视 (hypotropia)(3)旋转斜视 (torsional strabismus) :内旋斜视 (incyclotropia) 、外旋斜视 (excyclotropia)二、斜视检查斜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主诉,如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母亲妊娠史、诱因、恒定或间歇、视远还是视近出现、单眼或是交替、斜视出现时的状态、阳光下眯眼、视物成双、治疗史等;另外还有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与矫正视力以及望诊:假性斜视,间歇或恒定,异常头位等。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课件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课件
斜视预后较好,年龄越大,双眼视功能异 常恢复越困难。
外斜视:多为间歇性,即使年龄稍大时 手术,也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成人后天性斜视:先保守治疗,积极查 找病因,病情稳定6个月后手术。
隐斜视
隐斜视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机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任何去融合的方法均可暴露潜在的眼位偏斜。正常人多数都 有 隐斜视,无症状时不做临床诊断。
是否早产、顺产及出生体重;既往的照片;相关的诱因,如外伤、疾病等;
斜视为恒定性抑或间歇性;是否视物成双。 要了解以前的治疗情况,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代偿头位。还要了解是否有家族 史。
2.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 常规视力检查。
与斜视相关的有几点 (1) 一定要分别检查远、近视力;分别检查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2) 对有隐性眼球震颤的患者,双眼同时检查的视力明显比单眼遮盖所查的视力好。 为避免或减少诱发隐性眼球震颤,在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而检查对 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查到实际视力。
去遮盖时,观察被遮眼的眼球移动情况,如被遮眼无眼球移动则说明该眼 无显斜视;去遮盖眼如有从偏斜位返回正位的矫正性移动,则说明该眼有隐斜视。 如去遮盖后该眼停留在斜位上,遮盖对侧眼后该眼才返回注视位,则表明遮盖眼 有显斜视。
(2)交替遮盖: 方法:遮盖板迅速从一眼移到对侧眼,再回来,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 如无眼球移动,说明该眼为正位;如发现有眼球移动,而单眼遮盖实验时对侧眼 未见移动,则说明有隐斜存在。
n 6.主导眼(dominant eye) 两眼在同时视物时,起 主导作用的眼。
n 7.隐斜视(phoria,heterotropia,latent deviation ): 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n 8.显斜(tropia,heterotropia,manifest deviation): 不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用后像镜上的黑色圆盘保护黄斑中心凹, 用强光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在内的视 网膜,使之产生抑制。然后在室内闪烁 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
– 先用后像镜照耀20-30秒, – 然后敲击墙板上的十字中心红点6-7
分钟。(在交替点灭的灯光照明下)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常规遮盖是治疗旁中心注视最有效的 方法。
防止弱视复发的措施
1、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 2、坚持配戴眼镜 3、立体视的训练 4、眼位的矫正 5、坚持门诊随访
谢谢大家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共同性内斜临床分类:
先天性内斜 性
后天性内斜 性
完全调节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
非调节性内斜
1. 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内斜视)
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较大; 远、近斜视角相等; 发现于0.5岁前; 多有轻、中度远视;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内斜不减小; 双眼视力相等,交替注视。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无效 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进步 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基本痊愈 视力恢复到≥0.9。并有双眼单
视功能 痊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弱视的治疗时期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是3-8岁之间,12岁 以后治疗效果较差。
弱视的治疗关键
内转 – 鼻侧瞳孔缘达 上、下泪小点连线
外转 – 颞侧角膜缘达 外眦部
上转 – 下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 – 上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内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运动
外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运动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

解读《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是一份针对我国斜视分类的专业文件,其发布于2005年。

本文将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共识的背景与目的、斜视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共识的意义与影响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的背景与目的。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它会导致眼球的位置不正常,进而影响双眼的协调运动。

为了更好地进行斜视的分类和治疗,专业眼科专家在2005年制定了这份共识。

共识的目的是通过明确斜视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斜视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中的斜视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该共识根据斜视的原因、程度、类型等方面,将斜视分为多种类型。

依据斜视的原因,可以将斜视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依据斜视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斜视;而依据斜视的类型,则包括伴随性斜视、间歇性斜视、阻滞性斜视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斜视的分类,共识还对斜视的诊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常见的斜视诊断方法包括眼位检查、斜视角度测量、视觉功能评估等。

眼位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斜视角度测量则利用专业的仪器来测量斜视的角度;视觉功能评估则通过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状况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这些诊断方法的使用需要有相关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经验,共识的制定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此外,《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还特别强调了斜视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斜视类型、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斜视治疗方法包括眼罩、眼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等。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斜视问题。

最后,我们来探讨《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05年》的意义与影响。

斜视1

斜视1

4.检查 (1)发病史 (2)测定偏斜量 比较看远和看近的偏斜量,以及侧向 注视时的偏斜量,是否是共同性和出现频率: · 婴幼儿:遮盖试验、Hirschberg试验,Bruckner试验 以及眼球运动。 · 大龄儿童和成人:遮盖试验、Hirschberg试验。 (3)视力 检查单眼视力,确认弱视。 · 婴儿:优先注视法,如Teller视力卡。 · 学前期儿童:Lea视力表等。 · 学龄期儿童:Snellen视力表或Log MAR视力表。 · 所有年龄:根据视力和注视眼位行系统规范的检查。 (4)眼球运动 确定眼球运动是否受限,眼肌是否亢进, 有否眼球震颤。
原则:

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疗 伴有弱视应先治疗弱视 内斜视戴镜可正位则不手术,不能正位的可手术 矫正残留斜视 外斜视多需手术治疗 先天性斜视2岁左右早期矫正斜视预后较好

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斜视的麻醉方式 1、局麻 2、全麻
斜视术前护理常规(局麻)
1、按眼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和 恐惧心理因素,增强信心,取得病人术中、 术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3、术前晚给予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避 免受凉感冒。 4、术前禁食一次。 5、教会病人避免咳嗽及打喷嚏的方法,以防 影响手术效果。
斜视术后护理常规(局麻)
1、按眼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辅料是否松脱,伤口有无渗血,定时 换药。 3、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 4、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可能发生的复视现象逐 渐可消失。 5、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向患者解释 为手术牵拉肌肉和麻醉反应。严重者遵医 嘱用药。
斜视术前护理常规(全麻)
眼球运动检查
角膜映光法
假性内斜视

11斜视与弱视

11斜视与弱视
1.屈光矫治 2.遮盖治疗:
3.压抑疗法:
受限
非共同性斜视治疗:
• 治疗原发病 • 消除复视:
遮盖; 佩戴三棱镜; • 手术: 排除全身性疾病,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可考虑手 术矫正
(1).内斜视:
“对眼” 包括:
先天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麻痹性内斜视;
• 先天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6个月内发病 治疗: 手术
斜视检查:
1. 病史:
A. 家族史: 有一定遗传倾向 B. 发病年龄: C. 发病形式: D. 斜视类型: E. 主视眼与斜视眼
2. 视力检查: 3. 屈光检查: 4. 斜视角检查:
角膜映光法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目的:
• 改善外观; • 恢复和重建双眼视功能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1. 复视; 2. 一条或多条肌肉功能障碍;
3. 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度不同; 4.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5. 代偿头位;
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比较:
共同性斜视
病因
不明
复视 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与第 二斜视角
眼球运动
“–” 相同 相同
正常
非共同性斜视 颅内肿瘤,糖尿病 脑外伤等
“+” 变化 不同
1. 眼外肌功能正常 2. 通常无复视 3. 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4. 向各个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变
• 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
非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限制性斜视 双眼向各个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同
非共同性斜视:
有一条或多条肌肉功能障碍,或机械性运动 限制; 向各个方向注视时斜视度不同;

下斜视的分类

下斜视的分类

下斜视的分类《说说下斜视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下斜视这个有点特别的话题。

咱先来说说啥是下斜视吧。

想象一下,眼睛就像两个调皮的小家伙,本来应该乖乖水平看着世界,结果其中一个突然就往下跑啦,这就叫下斜视。

下斜视也有好几种分类呢,咱们来一个一个看看。

有一种叫先天性下斜视,这就像是眼睛天生自带的“小个性”。

宝宝一出生,嘿,这小眼睛就与众不同,直接往下瞅。

这可把新手爸妈给愁坏了,心想这小家伙怎么就这么有“个性”呢。

然后还有间歇性下斜视,这就有点像是眼睛偶尔也想来点小调皮,时不时地往下瞄一眼。

你说它一直这样吧,它还不,就偶尔来那么一下子,让人捉摸不透。

搞得人时不时就得提醒它:“嘿,眼睛,给我老实点!”再有就是继发性下斜视啦。

这种往往是因为别的问题引起的,就好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某个地方出了问题,连累着眼睛也跟着“捣乱”啦。

那遇到下斜视可咋办呢?首先,咱得重视起来呀,不能任由眼睛这小家伙瞎胡闹。

得赶紧去看医生,让专业的人来瞅瞅到底是啥情况。

想想看,如果有人一直用下斜视的眼神看你,是不是感觉怪怪的?就好像他在偷偷打量你的脚底似的。

而且这还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呢,比如走路容易摔跤啊,看东西也不太得劲儿。

治疗下斜视呢,方法也有不少。

有时候戴个眼镜就能把它给“纠正”过来,就像是给眼睛戴上了一个“金箍”,让它乖乖听话。

要是严重一点的,可能就得动个小手术啦。

总的来说呀,下斜视虽然有点让人头疼,但咱们也别怕它。

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还是能让眼睛这两个小家伙归位,好好看世界的嘛。

所以,大家要是感觉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眼睛有点不太对劲,可一定要上心哦,别让下斜视这个“小捣蛋鬼”得逞啦!好啦,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其他有趣的话题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非共同性斜视
• 6.A-V征 • 为一种亚型水平性斜视。在向上和向下注 视时水平斜视角有明显变化。依据双眼向 上转25°、转25°和原在位的斜视角分为: • 外斜V: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 时大(≥15△) • 内斜V: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 时小(≤15△)
(三)非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内斜视
•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 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 少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 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一)共同性内斜视
• 2.调节性内斜视 •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发 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 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 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 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 看远时,AC/A值高。
(一)共同性内斜视
•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4.非调节性内斜视 • 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 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 有弱视。 • 分类如下:
共同性内斜视
• (1)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 时,AC/A高,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 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 仍有明显内斜视。 • (2)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 时。 • (3)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 AC/A值正常。
斜视的分类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斜弱视学组 任蓓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防治学组制 定分类法(1996)
• • • • • • • •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1)共同性内斜视 (2)共同性外斜视 (3)其它类型特殊斜视 三、非共同性斜视 (1)麻痹性斜视 (2)特殊类型斜视
一、隐斜视
• 眼球仅有偏斜趋向,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 所控制,使斜视不出现,并保持双眼单视。 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为隐斜视。 • 绝对正位眼很少,约占10%,90%的人有 隐斜,多为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 • 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内隐斜、 外隐斜、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
(三)非共同性斜视
• • • • • • • (一)麻痹性斜视 特征: (1) 眼球运动有障碍; (2)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3) 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 (4) 可能伴有代偿头位; 。
(三)非共同性斜视
• 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 • 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病,包括单条或多条 眼外肌麻痹,肌肉缺如和筋膜异常等。 •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 包括中枢性、视神经源性、内分泌性和 机械性眼外肌麻痹。
(三)非共同性斜视
(三)非共同性斜视
• 3.固定性斜视 • 多为先天异常,眼球固定,运动受限, 被动试验有极大抗力。
(三)非共同性斜视
• 4.眼外肌纤维化 • 为先天性疾患,多条或全部眼外肌纤维化, 双眼多固定于下转位,眼睑下垂,被动转 动试验阳性,多数病人有家族史。 •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 可为先天性异常或后天获得,患眼内转位 上转受限,向鼻上方做被动试验有抗力。
隐斜视
• 其中内隐斜和外隐斜(两者亦来自为水平性 隐斜)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垂直性隐斜和 旋转性隐斜少见。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异常、 屈光不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视力疲劳。
二、共同性斜视
• 1. 眼球运动无障碍。 • 2. 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 3. 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 差<5°(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 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 4. 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共同性内斜视
• 5.继发性内斜视 • (1)外斜视手术过矫 • (2)知觉性外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 1.先天性外斜视 • 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斜视角大、恒定。
共同性外斜视
• 2.间歇性外斜视 • 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 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 • (1)分开过强型: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 (>15△)。遮盖一眼30min后,看远时斜 视角仍大于看近时,AC/A值高。 • (2)集合不足型: 看近时斜视角比看远时 大(>15△),AC/A低。
• 外斜A: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 小(≤10△) • 内斜A: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 大(≥10△)
谢谢大家!
共同性外斜视
• (3)看远与看近时的斜视角基本相等,A C/A值正常。 •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1)相似,但 遮盖一眼30-45min 后,看近时的斜视角 加大,与看远时相等或更大。
共同性外斜视
• • • • • 3.恒定性外斜视 双眼交替性单眼性,斜视角恒定。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三)其它
• 1.周期性内斜视 • 内斜视和正位视周期性出现,常风周期为 48小时 •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 具有调节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特征, 二者可以交替出现。
其它
• 3.微小斜视 • 又称单眼固视综合征,多为内斜视,微小 外斜视较为少见,斜视度<10△,患者有 中心抑制暗点,多伴有弱视,交替遮盖试 验可能为阴性,常用4△三棱镜试验检查。
(三)非共同性斜视
• (二)特殊类型斜视 • 1.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 当一眼注视时,另一眼上斜,同时伴 有外旋和外转,斜视角不固定,注视时或 去除遮盖后该眼缓慢下转,多为双眼发病, 程度不等,亦可一眼为隐性。 。
(三)非共同性斜视
•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 为先天异常。患眼运动受限,以外转 受限最为多见,内转时眼球后退、脸裂变 小,外转时睑裂开大。 • Duane综合征有3个主要体征,即患眼外转 障碍、内转时眼球后退并睑裂缩小。亦有 眼球后退同时有内转障碍者,亦有轻度外 转障碍者,亦有内转时垂直偏斜者。主要 临床表现为眼球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和并 发症等几个方面其视功能障碍,一般都不 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