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40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视听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势力。
爆火的微短剧引发业界的关注,国内多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行业发展论坛陆续举行,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微短剧。
种种迹象表明,微短剧正在获得主流市场认可,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短剧风潮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
微短剧的单集时长一般不足10分钟,甚至可以短至几十秒,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节奏较快、冲突集中、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
传统电视剧用几十集才能讲完的故事,在微短剧中可以被浓缩成10分钟,并集结了各种热门元素,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大大节约了追剧的时间成本。
此外,制作方和播放平台越来越重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也推动了一些类型微短剧的持续火爆。
数量的井喷式增长给微短剧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微短剧创作题材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不少微短剧的自觉选择。
在古风、甜宠等传统题材之外,微短剧已开始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更多领域。
不少剧集注重聚焦社会议题,洞察大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如《拜托啦奶奶》描述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叛逆少女的反差,在啼笑皆非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引发人们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生存状况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观众的高频互动。
《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使“让文物回家”的愿望变得形象直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叙事和视听上,探索符合微短剧规律的表达方式,用更新颖的风格讲好故事,成为时下微短剧的追求。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开三个维度,即力量之变、时局之变以及中国的定位。
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称得上“大变局”的历史现象,几乎都发端于物资力量对比的变化。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即是生产力革命。
某种程度上说,谁主导了世界生产力,谁就能推动力量之变。
进入21世纪后,力量的平衡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
世界首次面临“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
在这轮“力量之变”中,最突出的变量是中国因素。
尽管如此,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结束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东西方的力量天平并没有完全改变,充其量只能说在逼近力量均衡的临界点。
时局之变是事实,但如何变还未可知。
用某些学者的话说,如今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无人区”。
一方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出现式微,但意愿却一点都没有降低;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意愿在增强,但却在能力上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势均力敌的程度。
随着东西方力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非西方倾斜,“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按常理说,西方只有通过改革,在现有体系中更多地吸纳非西方国家的诉求,才可能维持世界秩序的平稳运行。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更倾向于循着历史的惯性,凭借历史积累的优势,延续西方的主导地。
换句话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对时局之变的回应,远不如历史上它们“创造”世夫序时那样包容和理性。
而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不会坐等“被塑造”。
世界秩序进入“无区”,也意味着时局之变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中国如何定位都尤为关键。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能够进行思维是人类的特权——正是思维的能力,使人类超越了自身体力上的限制,取得了相较于其他生物而言更加令人骄傲的成就。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经常被简写成“AI”,它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呢?AI的目标是用机器尽可能地模仿人的精神活动,或许还能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
迄今为止,AI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呢?可以公正地说,AI虽然的确做了许多聪明的事,但其对真正智慧的任何模拟都还远未成为事实。
柯尔贝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的电脑程序成功地模拟成一位精神疗法专家,以至于某些病人发现自己宁愿要电脑而不要人类的医疗家,并且对电脑比对人类更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虽然这会给人一种电脑具有某种理解力的可怕印象,然而在事实上它一点儿也没有,它只不过是遵循着某种相当简单的既定规则而已。
计算机下棋也许是机器被认为能够“智慧作为”的最好例子,因为一些机器在与人对弈时实际已达到极受尊敬的“国际大师”的水准。
其实,下棋机除了精确的计算能力外,还大大地依赖于博学多闻。
如果落子动作要求非常快,下棋机总的来说比相当多的弈手都要高明一些,如果每一着允许的时间更长,则弈手的表现相对地要比机器好。
人们可以依照如下事实来理解这一切:电脑是基于准确和快速的广义的计算来决策,而弈手则依赖于利用相对缓慢的意识作出“判断”。
一些人宣称人工智能已经为理解精神品质,譬如快乐、痛苦、饥渴等提供了途径。
以格雷·瓦尔特的乌龟①为例。
它的行为模式在电池快用完时就要改变,然后它以被设计好的行为方式补充自己的能量存储。
这和人类或任何动物感到饥渴时的行为非常类似。
当瓦尔特乌龟以这种方式行动时,我们说它饥饿了,并非错误的语言表达。
动物在饥饿时,无疑存在某些类似的动作,但是动物的行为模式的改变会更加复杂、更加微妙。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24.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
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
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
“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2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变化、多样”的问题。
系统科学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当时就指出,“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随着整体论在现代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成功复兴和发展,这种特别关注“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受到许多学科的认可,并被应用。
尽管不同学者或学派对系统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强调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或者说具有系统性的关键。
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这种相互作用指的是:“若干要素(p),处于若干关系(R) 中,以致一个要素p在R中的行为不同于它在另一关系R中的行为。
如果要素的行为在R和R中并无差异,那么就不存在相互作用,要素的行为就不依赖于R和R。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系统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合”。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
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
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
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
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
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
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
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
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最近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
作为一个科学家,鲍尔书中的视角显然更专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颜色是艺术家的一门通用语言,它甚至和音乐一样,会通过我们的感官深入我们的精神世界。
受到不同文明的历史传统、不同地域的动植物世界丰富性的影响,某种颜色从被认知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天然地带上了我们今天难以琢磨的经验、信仰等元素。
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从书中找寻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
艺术家和我们的不同在于他需要两套颜色体系,要将眼中所看到的色彩世界通过调色板再现于画板画布之上,因而艺术史的长河无法脱离颜料的发明史。
颜料并非我们常以为的天然存在或调色板上的简单混合物。
人类最初使用的颜色,大都是以天然矿物为主。
比如云母、红朱砂、黑石墨、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绿,等等。
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
在一些几万年前的洞穴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岩画,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从很远的地方将矿物运来,将之粉碎、研磨然后用黏合剂搅拌后进行涂色,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就越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色泽。
朱砂被称为红色之王,其天然形式,比如矿物辰砂,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颜料。
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和埃及并不知朱砂,绘画中作为红色颜料的是氧化铁,主要来自赤铁矿。
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
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
迄今为止只有埃及蓝、中国紫和玛雅蓝被确认为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
埃及蓝,著名的古埃及玻璃料或陶釉,后来发展为颜料,用于绘制古埃及壁画。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现代文阅读I”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江南..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青花字陈鹏举①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
青花字原是写在瓷坯上的,写了后施釉,再烧成瓷器。
字在釉下,也是釉下彩了。
青花字见得最多的是官窑上的年款,譬如康熙、雍正和乾隆年款。
现在仿品大都沿用“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
乾隆是青花盛世,从年份的长久和形制的完备在康雍乾三代中也是到了顶峰的。
而且乾隆可能更有后世的人缘,所以要仿青花瓷,自然以乾隆为先了,只是瓷器到底是无法仿的。
譬如这款,当时是由专人写的,是具有个人情怀的极好的楷书,很难仿。
明代成化年青花出奇地淡雅,它的官窑落款,也是极淡雅的字,内里是少有的丰茂,看上去却弱不禁风。
好些年前,有个鉴赏家,特地给我看一个成化青花盘。
这盘是碎成了几瓣重新粘起来的。
他让我辨一下真伪。
说实话我眼力不到,还好看到了底部“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说它是赝品了,理由是只要看“成”字的一笔折勾,就能看透写这款的人内心的生硬了。
鉴赏家很吃惊,因为这盘仿得很到位,瞒过好几个行家了。
想不到不是在胎在釉在青花在画工,而是在字上出了问题。
其实该吃惊的是,这问题很致命。
原先一个无名的窑工所具有的素养,现在连鉴赏家也难得具备了。
制陶制瓷,还有竹刻石刻之类,现在都被称之为“工艺美术”,言下之意就是比艺术低下一等。
然而在古人那里呢?人家才不分艺术和工艺美术。
因为那时的人都很艺术,他们出手的东西,很难做成不艺术。
这就是“成化”的“成”字的那一折勾,足以露馅的缘故。
②由青花字说到以往的窑工,就不免要说到民窑瓷上的窑工随意书写的青花字。
这是我心仪的青花字。
民窑瓷上的譬如“福”、“寿”、“百子百孙”之类的青花字常见,因为写法不一,都好看。
有次见到一个明代天启年的青花小碟,碗沿有四坨青花,初以为是字,再看像花了,再三看又像字。
喜欢煞了,匀来放在了案上,写字时,拿它舀水磨墨。
在当年的福佑路地摊,买到一个瓷砚,20多厘米直径,圆得清秀。
难得的是背面有两片长长的青花字,竟是两个谜面。
不是古板的七言、五言,而是《红楼梦》里“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那样的句式。
这字很开怀的样子,看得出写它的人,心里很快活。
后来猜出来了,打的两个字分别是“嘉”和“宝”字。
这瓷砚应该是乾嘉时候的,很喜欢。
后来不知搁哪里了,至今不知还在不在。
也是十来年前,还在地摊上找到一个磁州窑的壮罐。
这回不是青花字,是褐色釉写的字。
竟然写的也是谜语。
这字写得更自在了,还是喜欢,就把兜里的钱全翻出来,把它抱回家去。
字是下面这些:“一物生来兄弟多,先生兄来复生哥。
生下兄弟顶门市,有了大事问哥哥。
打一字。
”见到不知名的往日窑工随意留下的谜面,一时懵了。
于是在本刊上征求谜底。
竟然纷纷猜错。
后来是一个有着学龄前女儿的家长来信了,说这个谜面,在他女儿的幼儿磁盘里有,谜底是“牙”。
于是赶忙刊登,和感了兴趣的读者,一起向幼儿看齐。
③前些天在朋友的店铺里,见到一个康熙时的瓷钟,高17厘米,钟口直径13厘米。
瓷胎细糯洁白、釉面坚致,体量沉稳。
更出色的是,同样沉稳的青花字,一行行把整个钟面铺满了。
没读几行,就感觉抄录的是极好的古诗。
冲淡的句子,和相称的青花字,不由人不喜出望外,顷刻就请朋友匀我了。
后来知道,青花写的46句230字,是唐代诗人常建和储光羲的五言诗,是常建的《江上琴兴》、《送李十一尉临溪》和《西山》三首,以及储光羲的《田家即事》半首。
这些诗可以在康熙时期,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敕主编的900卷《全唐诗》中的144卷和137卷找到。
把这些气息相通的诗句连在一起写下,可见窑工出色的素养,也可见康熙时诗的深入人心,至少这位不留名的窑工,有着诗的心肠。
(选自2008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有删减)1.第①段“这问题很致命”一句中“致命”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第②段中列举两则谜语的用意是。
(2分)3.从全文看,窑工出色的素养主要表现在:(1)(2)(4分)4.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花字就是青花,青花字是指窑工写的字。
B.要仿青花瓷就要以乾隆为先,是因为乾隆有后世的人缘。
C.最多见的青花字是官窑上的年款,但并非是作者心仪的。
D.民窑瓷上的青花字写的都是谜语。
5.根据全文意思,用简洁的文字介绍“青花字”。
(80字以内)(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22分)美生灵张炜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
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
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
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
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
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
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
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
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
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
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
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
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
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
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
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
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
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
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
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
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
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
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
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
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
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
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
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
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
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
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
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⑧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
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
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
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6. 第①节中“生出无限的怜悯”的原因是:(2分)7. 综观全文,概括将羊称作“美生灵”的主要理由:(3分)⑴⑵⑶8.第③节中“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运用修辞手法,主要作用是:(3分)9.第④节末尾句中的“这个命数”具体指的是:(2分)10.第⑦段写到:“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
”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⑴⑵⑶11. 请就第⑥小节描写的某一特点作简要赏析(60字以内) (3分)12.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 这篇记叙性散文探讨的是如何尊敬自然,善待生灵,与自然构成亲密关系的问题。
B. 文章开头写一群羊黄昏时分在河边觅食,如诗如画,又以“驮回阳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 本文感情基调明朗,直接赞美羊的那种毫无侵犯性的奉献精神,同时委婉含蓄地批判了人类的野蛮索取和掠夺行为。
D. 本文感悟独特、思考深刻,所谈的是人类自身的美丑、人类自我拯救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E. 本文感情真挚,立场鲜明,在赞美羊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批判了除羊之外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灵的丑恶,发人深省。
F.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刻画羊的形象,表现对羊的怜悯之情。
(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13.⑴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⑵,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⑷,,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⑸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⑹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⑺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6题(8分)[越调]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白朴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4.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天净沙”是。
(2分)15.两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白曲开头写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孤村,炊烟轻飘,老树上栖息着一只天寒归林的乌鸦,给人萧瑟、清冷之感。
B.马曲“夕阳西下”一句的出现,使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了一个背景,给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使整首曲的色彩鲜明,表现了人物开朗、乐观的心理。
C.白曲结句变远景为近景,变朦胧为清晰,色彩变灰暗为亮丽,表现了作者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状态。
D.马曲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题。
16.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
(任选一个角度) (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楚庄王赐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