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色彩分析
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极致绚烂的红——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T01114207孙雅玲在我们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导演里面,对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表现较为完美的,张艺谋算是其中一位。
他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现、烘托、渲染电影的中心主题,这种手法不但让众多电影观众的视觉神经感到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很好的展现了审美情趣与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让电影画面更有艺术意蕴。
张艺谋所导演的《红高粱》,其中应用的美术色彩不但展现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电影艺术表现风格,还最终征服大批喜爱其电影作品的观众。
视觉, 是人感官的五官之首, 是对客观的最重要的反映。
按照形象化的要求, 色彩词语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语言、电影语言中。
张艺谋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词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红高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现出涌动的生命活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首先,在色彩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
红色是激情、正义、生命力的象征。
《红高粱》通篇贯穿红色,太阳、血、高粱、高粱酒是组成红色的基本物象,也是主要情节的标志物。
接下来本文将就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做出浅显的探讨。
看完《红高粱》这整部电影会觉得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真实的,他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日本却践踏了这样一个安静的高粱地。
但是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大写战争,而是用平静来代替激烈,无论是时时唱起的陕北的民歌,作战时响起的唢呐声,还是豆官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都是内心激动的体现。
正如电影名称一样,作品中有很多的“红”,这部影片将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一大标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成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客观描述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但也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象征着强盛的生命力和人类原始的激情。
众所周知,在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够给人带来喜庆欢乐的精神感受,到后来,红色也逐渐含有积极、向上、正确、正义的寓意。
张艺谋《影》的美学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镜头运用:通过镜头的切换和 剪辑,张艺谋成功地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视觉节奏,使电影更 具艺术感。
演员表演:演员的精湛表演为 叙事节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04
电影《影》的主题美学
章节副标题
人性的探索
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角色塑造:通过角色的性格、行为展现人性的多面性 情节设置:情节转折表现人性的变化与不可预测 视觉效果:画面与色彩运用反映人性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
情感
情感传递: 通过情节和 细节,传递 电影所要表
达的情感
情感共鸣: 引发观众的 情感共鸣, 让观众感同
身受
情感层次: 通过多层次 的情感表达, 让观众深入 思考电影的 主题和意义
叙事节奏的把握
剧情推进:张艺谋通过情节的 起伏和转折,巧妙地控制着叙 事节奏,使观众始终保持紧张 感。
音乐与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 融合,为叙事节奏增添了更多 的层次和深度,使观众更加沉 浸于电影的氛围中。
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观众更加深入地 理解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音乐对氛围的营造
音乐与画面结合,营造出 独特的视觉效果
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强化 电影的东方韵味
音乐节奏与剧情发展相呼 应,增强情感表达
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为 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 体验
03
电影《影》的叙事美学
章节副标题
故事情节的构建
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展现故事情节 情节设置:悬念迭起,通过不断反转和高潮迭起吸引观众 角色塑造:个性鲜明,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人物性格 主题表达:深刻挖掘人性与社会现实,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传达思想内涵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一、色彩的情绪作用色彩对人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无可非议的话题,在电影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张艺谋曾说:“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 [1] (一)红色红色,给人的感觉是生命力旺盛并且充满张力与个性,从中国古代传统以来“红色”就一直扮演着喜庆,大富大贵的角色,所以古代喜结良缘的时候新郎新娘的衣服都是以红色为主,代表喜气、吉祥。
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导演一开始也是以红轿子作为引线,引出了以青灰色为背景所象征着阴森、恐怖的陈家大院,然而大红灯笼的出现立刻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将幽深、暗淡沉闷的色彩立刻打破,就是在这座大院里,以大红灯笼为主,开始了“点灯、灭灯、点长明灯和封灯”的游戏规则。
(二)青色青色,这一色调,不禁会给人造成静谧、肃穆、阴森与恐怖的情绪,这种色彩的出现会给人蒙上暗淡、寂寞、孤独的阴影。
而它又与清冷的意境连在一起,使人联想到寒冷与悲哀。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陈家大院院墙呈现的尤为突出,在颂莲一进这个大院里,摄影师就给一个俯视大院的镜头,青灰色的院墙显得那么的幽深与禁闭。
就在这里,颂莲的命运也被彻底的改写了,幽深的院墙像一个没有生机的牢笼,牢牢地将里边的人锁住,丝毫不给他们留下任何的机会与希望,他们只能过着遵守封建伦理秩序的那一套家规:点灯一恩宠,吹灯一冷落,封灯一惩罚。
似乎青灰色的院墙早已暗示了颂莲不幸的遭遇与经历,在发生了这一切也确实证明了颂莲悲惨的命运。
(三)黄色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最耀眼的颜色。
黄色,给人的感觉很明亮,很阳光,心里暖洋洋,就像是在初秋一样,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又像是在金秋时节,黄色又使人联想到硕果累累,美好的前程。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首先从题目中就可以醒目的看到“黄”字,在影片的场景中完全呈现了一幅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景象。
二、色彩的对比(一)黑白和彩色的对比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运用了黑白和彩色这两种悬殊的色彩来表现主题,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很强的分辨感。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摘要】色彩在视听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电影《影》为例,探讨了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在电影《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黑白灰色调,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色彩在《影》中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对情绪和氛围产生影响。
色彩搭配在影视作品中的技巧也至关重要,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能够为作品增添层次和魅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值得重视,而《影》的色彩运用则为视听语言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分析色彩在电影《影》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色彩、视听语言、《影》、特点、象征意义、情绪、氛围、技巧、审美价值、重视、魅力1. 引言1.1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色彩可以通过渲染影片的氛围和情绪,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内心世界。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能够独特地表达情感、观念和主题,使影片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从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影响力和情感共鸣。
在制作影视作品时,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价值,使影片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交流。
在《影》中,色彩运用得当,不仅展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念,更是为整个故事情节增色添彩,使影片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1.2 《影》中的色彩运用《影》这部电影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极为精致和独特的表现。
导演张艺谋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视听语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影片中的色彩选择非常考究。
在《影》中,黑白色是主打色调,呈现出一种古典、高雅的氛围。
红色在影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权力、爱情和背叛等多重意义。
黄色则用来突显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对比,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张艺谋电影中服饰色彩的冲击功效
张艺谋电影中服饰色彩的冲击功效色彩既是画面造型的构成元素,又是一种独特的影视叙事语言。
作为造型元素,色彩能够在视觉上给人最直接的视觉冲击,给视觉提供一切画面美感的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叙事语言,用色彩讲故事,在整个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最直观、最感性的一面,常常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视觉上,把故事讲的引人入胜,甚至感动着观众。
“在银幕世界的造型空间里,形的作用偏重于理性,而色彩的作用则更倾向于感性。
”(1)它善于在银幕空间中传达与揭示人的情感、心理,使银幕形象更加丰富、生动和富有生命力,它能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一、服饰色彩的象征性“象征是在生活和艺术中,借用具体的有形之物来暗示某一抽象意义的表达方式。
”(2)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历来受到艺术大师们的青睐。
“象征属于意向美学,也称表意美学,具体到电影,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发挥画面影像的表意功能,注重画面造型,强调隐喻、象征、暗示、主观性强,抒情色彩浓郁,影片往往体现出深刻的哲理意味和强烈的诗意风格。
”(3)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影片最能体现这种美学风格,他在自己的电影中,力求调动各种表意元素,使影片镜头含蓄隽永,令观众回味无穷。
在《红高粱》开始一段,在“颠轿”中以大红的盖头,大红的花轿、粗莽的汉子们扬起的漫天黄尘刺激观众的感官,在这里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嫁仪式被那红火喜庆的气氛顿时表现出来,红就成为民族传统的表征。
我”奶奶’头上的红绒花、红盖头、身上的红兜肚、以及“我奶奶”透过红盖头看见的红色的天与地、这红色基调,经过张艺谋的修饰与夸张,一切都具有了无限的文化意味,携带了主观的审美信息。
它既象征着青春、生命、自由,又喻示着为争得这种自由同扼杀自由的恶势力所进行的充满血与火的肉搏以及付出的代价。
同时《红高粱》中所表现出的炽热绚烂的红色调,它同时也是余占鳌、九儿等人自由昂扬、激情勃发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的黑棉袄与母亲的红棉袄对比,过去时空的彩色与现在时空的黑色对比。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电影《影》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大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反映出权力斗争和宫廷文化中的妇女地位。
本文从色彩的特点和作用出发,探究电影中色彩对视听语言的影响。
首先,电影《影》善于运用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和表达主题。
在电影的拍摄中,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深浅程度,明度则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电影《影》中,饱和度较低的画面常常出现在弱势角色和场景中,如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妃嫔杨贵妃经常穿着暗淡的衣服出现在画面中。
同时,颜色亮度低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宫廷内,这种局限和压抑的感觉与宫廷文化和权力斗争的主题恰恰吻合。
其次,电影《影》通过运用暗光和明光的变化来体现时间流逝和剧情节奏。
电影对光影的运用也是对颜色的运用,因为彩色的光束和白炽灯光会使用颜色滤镜以达到鲜艳、黑白和杂波的效果。
在电影《影》中,经常使用暗光来表现时间的蜕变和变化,如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中会有大量的动态炸弹和闪烁的火焰,这种场景让观众感到压抑和紧张。
最后,电影《影》运用透视和色彩的对比来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透视是指表现画面深度感的技巧,色彩对比则可以表现画面中光影变化的差异和对比效果。
在电影《影》中,经常使用透视来表现情感和主题,如影视重心的地位高于其他人物,通过透视的处理方式来提高权力的感觉。
同时,颜色的对比也表现在宫廷和女性地位的关系中,如红色与蓝色、暗灰绿色对比出女性在宫廷中的弱势地区。
综上所述,电影《影》通过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表达出人物情感、设定场景和反映主题,并通过透视和色彩对比来带给观众视觉冲击。
色彩不仅可以表现主角和配角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还可以反映出政治文化和主题角色对社会的影响。
因此,电影《影》中的色彩运用为整个影片增添了愉悦、感性和深度,使观众充分理解并体验到电影呈现出的意境和情感。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
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
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
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
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
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
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
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
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
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结局是男主的视角,世界变成红色,表现出他内心的悲伤,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高水平电影作品,色彩是该电影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在影片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一、颜色的意象特点在《影》中,颜色的意象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整部电影的色调偏暗,黑、灰、蓝等色调占据了大部分画面。
这种暗淡的色调和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相呼应,使得电影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和压抑。
在有些时候,导演会通过配色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当阴阳师张良在朝臣议论阵前死时,场景被演绎成红光满眼的景象,增加了整个场景的悲情氛围,突出年轻女子临终前一刻的心酸和无奈。
二、色彩的象征作用在《影》中,色彩的象征作用非常突出。
比如,红色象征权势、血腥和欲望,而黑色则代表恐惧、死亡和秘密。
在电影中,当涉及到权力斗争,导演会运用红色来突出权力的高度和残酷,如在电影的开始,我们就看到了秦朝的宫廷和王室中有大量的红色,并提醒观众红色暗示了张世平的死因。
而当演绎到阴阳师张良景-表演包括红白二色的棋局、皇帝的玉玺等等,还会将红色和白色结合起来,使图像变得更加醒目和有力。
三、颜色的烘托作用在《影》中,颜色的烘托作用也非常明显。
黑色是电影中的一个基础色,但黑色在电影中并不单调,经常和其他明亮色彩搭配使用。
在黑暗的背景下,明亮的色彩会更加突出。
比如,电影中有很多场景配有金色和红色的元素,这些色彩都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
总之,《影》中的色彩应用非常器重,无论是色彩的意象特点、象征作用还是烘托作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以中国北方的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夫妻在中国民主改革时期的生活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对电影的视听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影》这部电影中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展开论述。
色彩在《影》中的特点体现在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表达上。
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黑白对比,以及鲜艳的红色,来突显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冲突。
当主人公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画面常常呈现出灰暗的色调,从而表达出他们的苦闷和不安;而当他们迎来幸福和欢乐时,红色则成为了主导色调,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转变,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这正是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特点之一。
色彩还在《影》中扮演了承载文化和历史内涵的角色。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红色、金色等,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色彩不仅让电影的画面更加富有中国特色,而且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厚重。
电影中大量运用的红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和幸福,而金色则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通过这些色彩的运用,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正是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文化承载作用。
色彩还在《影》中发挥了对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作用。
在电影中,张艺谋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巧妙地营造出了农村的质朴和宁静,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以及宫廷的肃穆和庄严。
电影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常常以暖色调和柔和的光线为主,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祥和;而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则常常以冷色调和高冷的光线为主,营造出了庄严和肃穆的氛围。
通过这种巧妙的色彩运用,电影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不同场景下的空间氛围,这正是色彩在视听语言中对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作用。
色彩在《影》中还扮演了情节渲染和情感强化的作用。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郭萌萌。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张艺谋电影中色彩具体运用来分析。
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分析了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她提到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 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
关联。
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首先,色彩本身就能起到感染群众的作用,加之色彩来自于民间更能引发共鸣。
色彩固然可以刺激大脑,传达讯息,但是只有真正理解感受色彩的意义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色彩在其电影中所承担的叙事与情感作用.作者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却对于故事内容的直接描述少之又少, 他的所有影片的对白都
尽可能用大部分的情节都选择了用画面表述的形式, 用极富感染力的
色彩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我认为,虽然色彩在电影中对叙事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缺少对白而采用大部分的画面来表达还是稍有不妥,适当的运用是很不错的,但要是用之过极就会减分,所谓语言也是有它的魅力所在,讲画面色彩和语言适当正确的结合对叙事和情感的作用才更好。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由张艺谋执导,赵本山、杨树林等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电影,该片于2018年上映。
电影中,色彩在视听语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给人带来了美感,同时也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加深故事的主题和情绪。
电影《影》运用了特定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加深主题。
在电影一开始,整个画面被设置为黑白色调,表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古代。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古朴、朴素的感觉,也为后续彩色的出现做了铺垫。
当影子戏的演员穿上五彩缤纷的服装出现时,色彩的鲜艳和对比突显了这种戏剧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影子戏演员穿上各种颜色的戏服,也代表着他们在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色彩也传达了不同的情感和角色性格。
色彩还用来区分不同场景和情境。
在电影中,黄色是一个重要的色彩主题。
黄色代表了贵族、权力和宫廷,电影中的宫殿、官服和装饰等都以黄色为主色调。
黄色给人一种高贵、庄严的感觉,也与故事中王朝及其权势相关。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黑色,黑色在电影中代表着诡计、欺骗和阴谋。
电影中的阴谋家和奸臣通常穿着黑色服装出现,黄色和黑色的鲜明对比,加深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故事的紧张氛围。
电影还通过色彩来营造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暗色调,例如蓝色、灰色和墨绿色,使整个电影画面充满了神秘和沉重的氛围。
这些颜色给人一种冷峻和严肃的感觉,也与故事中的欺骗、权谋和武力相关。
电影中还运用了一些光影效果,例如灯光的运用、阴影的对比等,来加强情感的表达和场景的渲染,增添了电影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电影《影》通过色彩的运用,在视听语言中展现了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色彩不仅被用来表达情感和加深主题,还用来区分不同场景和情境,并通过营造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氛围来增强电影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电影《影》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视觉世界,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电影,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视听语言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而著名。
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被巧妙地运用,不仅令观众的视觉感受到了一种美学的享受,更加强了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本文将从《影》这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视听语言的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就色彩运用而言,《影》所展现的色彩鲜明而有力量。
影片中的色彩主要以黑、白、红三色为主,黑色代表了压抑、神秘,白色代表了纯洁、光明,红色则代表了激情、力量。
这三种颜色在影片中的运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将影片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战斗的场景中,黑、白、红这三种颜色交相辉映,在极度对比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绝美的画面,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之中。
这种色彩的高度集中和变化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张力,让观众对故事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从视听语言的特点上来看,《影》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符号性。
在影片中,黑、白、红三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并非只是单纯的颜色本身,它们更多地是通过视觉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故事线索。
在影片中,黑色经常出现在权谋和阴谋的场景中,代表了权力的暗黑和阴谋的诡异;白色则常常出现在清新、纯洁的场景中,代表了正义和光明的力量;而红色则往往出现在激情四溢的场景中,代表着情感的宣泄和生命的活力。
这种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更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符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
影片中色彩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
在影片中,黑、白、红三种颜色也常常与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挂钩。
影片中主人公的色彩主要以黑色为主,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纠结;而在他与妻子的情感纠葛中,红色则成为了一种凸显情感激烈的表现手段。
这种将色彩与人物内心情感挂钩的手法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更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角色理解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色彩分析
这两幅图是那杯反复 出现的中药汤。雕着 绽放的菊花的玉碗中 盛着黑色药液,王后 必须按固定程式吃药。 这是最后被王后打翻 及洒落在菊花台上的 黑色药液的场景。黑 色代表着凶险邪恶, 表现出王后的压抑与 内心的反叛。
这幅画面是影片的最后画面—菊花台,主要颜 色有蓝色、红色、黄色。红黄蓝是绘画的三原 色 ,和在一起便是黑色。暗示着皇宫的黑暗, 代表着这一场巨大的悲剧。
这两幅画面中是满皇宫 的黄色的菊花,菊花贯 穿着全片,重阳节前, 广场上铺满了黄色的菊 花,满眼黄色似绒毛地 毯。这些是为重阳而准 备的,黄色象征着财富 和权利,是骄傲的色彩。 黄色也常用来警告危险 或提醒注意,为后来的 阴谋与反叛铺下了伏笔。
剧中,王后的服装都是金黄色或红色的,只有这时 候穿着黑色的衣服,两位人物黑色的衣服也与背景 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着她内心对皇室无比的恨意 与她心里邪恶的念头。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沉默、高 深莫测,邪恶。表示神秘、悲哀。象征着死亡。
暖色调与冷色调对比
• 整体的影片分为两个场景,皇宫内与皇宫 外。而两个场景的色调也形成了明显的对 比。皇宫内是金黄色调,表达了皇权的威 严、至高无上 画面中是往后在梳妆,穿着 金黄色的衣服,配戴着黄金饰物,一派雍 容华贵。而边塞上市冷冷的色调,代表着 危险,动乱。
影片中的色彩基调十 分明显,以黄色和红色为 主,黄与红同属于暖色系, 但是黄色更鲜 艳,因此 以黄色为主色。宫廷建筑 主要是黄色。金黄色几乎 无处不在,将整个皇宫包 裹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挑战着人的视觉极限。金 碧辉煌,气势雄伟,符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表达出 皇权的威严、绝对。使人 领略到它的威严、壮阔与 奢华。
此时王后穿着的服装师红色的。红色意味 着强烈、动荡与狂乱。向观众表达出王后 这个人物的特定性格,更能反衬出她那华 丽外表下的内心的无比痛苦。
张艺谋电影色彩分析
有名导演张艺谋对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诚的态度、执着的追求,不停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xx曾表示:“关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劳苦地频频求变,加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拍照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更是别开生面,不停求索与创新。
他能够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军人物”,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取了世界性的光荣。
色彩,是最普通化的艺术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光芒、构图与运动被视为电影造型的四大体素。
所以,有经验的艺术家老是利用全部机遇加强色彩的审美效应。
张艺谋对色彩极为敏感。
他以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感情颠簸的因素,所以他更加自觉地把色彩运作视为重要手段。
《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 (黄与黑 )和极度平面化的造型影像如土地、黄河、犁地、腰鼓、祈雨等来表现一个古老的传说,显示出荒芜壮观的美。
《红高梁》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 (土地 )、绿色 (高梁 )、蓝色 (夜幕 )、黑色 (衣裤 ),颠轿——野合——复仇,礼赞生命的主题获取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整被电影化。
《菊豆》中他充足展露玩弄电影色彩的高明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进行了勇敢泼辣的色彩衬着来解说人性,显示出文雅深重的美,《大红灯笼高高悬》用灰、红、白三色合流组成凝重冷寂、急躁而窒息的气氛,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挂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而挣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唱歌的舞厅里烟气蒸腾、斑驳陆离的玫瑰色彩中制造了一个背叛与忠贞抵牾错置的故事。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拍照艺术,“红辣椒点缀着灰尘飞扬的黄土地”,反应基层公众的生活原态,叙述了情、理、法悖反的故事。
《我的父亲母亲》红、白、黑三色的流动,绚烂色彩的组合和自然景观的显现,娇艳明快的色彩为“爱”作注脚,毅然不一样的色彩话语,来表达时间的光阴似箭,“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挽歌”。
《活着》里斑斓奇异的皮影戏,表现了人对磨难的销售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这一世命感悟。
从张艺谋电影看色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从张艺谋电影看色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1927年电影艺术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语言艺术的魅力被广泛应用到电影中。
1935年彩色技术第一次在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中运用,标志着电影由黑白两色进入彩色时代。
彩色时代的来临丰富了人美的审美内容,更真实的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
更重要的是色彩代表了诸如感情、个人喜好、象征等意蕴,从而被导演们在电影作品中创造性的应用,把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语言用来传达作品本身的一些让人共鸣和思考的东西。
色彩之于电影的巨大作用使得电影导演越发不满足于色彩在电影中的平淡应用,他们不断寻找突破、不断提高,寻找一种“能够穿插于整部电影的,时刻左右电影走向的色彩应用。
”那么电影色彩的意义不在于单纯的电影语言,同时也不在于漂亮的电影画面,它所表达的是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
首先,色彩语言可烘托氛围,释放情感。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色彩对于人们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
所以色彩在电影工作者面前,就不光是颜色的艳丽或者一种电影语言,而且还赋予它灵魂和情感。
在有效电影作品时间内要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述说完主题命运,同时要给观众带来情节中所延伸出的对电影人物的关注、感知等延续心理,就需要一个载体来帮助他们实现。
无疑,色彩成了张艺谋选择的一种手段。
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把红色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红色有喜庆、热情、张扬、奔放等意蕴。
在这部作品中,张艺谋用红色,带血的颜色去探索人物心理的极度悲伤和痛苦。
影片一开头就创造了一个大红的世界,红色的嫁衣、红色的盖头、红色的花轿,带入一个喜庆的氛围。
那么一开始就奠定了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的野性。
整个空间和剧情都弥漫在血色偏黄的色调中,观众的视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愉悦。
《影》的水墨光影——浅析张艺谋电影色彩
声屏世界2020/2《影》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摆脱了观众以往的固有印象:全片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置景、衣着都严格按照这一色系设计,其他颜色几乎没有出现。
虽然人物的脸有鲜明的彩色,但整体上让影片在视觉方面看起来趋近于黑白,越向背景环境深处,景深越呈现为无色。
但电影不是黑白片,而是采用了低彩度的处理方法,降低了色彩度。
相比较于以往大红大紫的“奔放”的色彩冲击,一种留白、写意、传神的“收”的状态,让全片充满着水墨画的意境灵韵。
张艺谋在《影》这部电影当中使用了饱和度极低的颜色,整部电影只有黑白灰,灰色可以让黑色和白色的对比更加强烈,层次更加分明。
这样的色调,让整部电影都笼罩在一种浓郁的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中,典雅而凝重,而且水墨画本身自带的典雅又正好呼应了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和残酷氛围。
用黑白灰三个雅致简单的颜色,让剧中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一帧帧的水墨画中,让观众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这是在看一幅水墨动画。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导演回归自己的色彩与伦理、色彩与意义、色彩与思想的连接与对话,《影》开始走向色彩思想化的探问。
与张艺谋以往追求的浓墨重彩、华美艳丽的风格相比,《影》将看似简单、沉闷的黑白灰色,调出了高级灵动而又多变的质感,用黑白分明的水墨风格代替了西洋绘画的浓油重彩,有一些打斗的戏份看起来和《一代宗师》有相似之处。
但《一代宗师》还是有西洋绘画的质感,有市井的烟火气息、民国时代的奢华感、沉甸甸的厚重感。
《影》是工笔描绘出的飘逸,带着一种轻盈感,不同于西方宗教的肃穆和审判,它拥有的是道教修行的真谛———“仙”的隐喻。
构图影像、色彩声效一直以来都是张艺谋电影的强项和突出特点。
色彩专家于西蔓曾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少数运用色彩来外化人物内心的高手,他总是能通过色彩纯度的变化、大胆撞色的效果来准确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
观众长期以来对张艺谋电影的首要认知,就是他片中热烈奔放、浓墨重彩的视觉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导演张艺谋对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张艺谋曾表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摄影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不断求索与创新。
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军人物”,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艺术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光线、构图与运动被视为电影造型的四大要素。
因此,有经验的艺术家总是利用一切时机强化色彩的审美效应。
张艺谋对色彩极为敏感。
他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因此他更为自觉地把色彩运作视为重要手段。
《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黄与黑)和极度平面化的造型影像如土地、黄河、犁地、腰鼓、祈雨等来表现一个古老的传说,显示出荒凉壮观的美。
《红高梁》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土地)、绿色(高梁)、蓝色(夜幕)、黑色(衣裤),颠轿——野合——复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全被电影化。
《菊豆》中他充分展露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挂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而挣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唱歌的舞厅里烟气蒸腾、光怪陆离的玫瑰色调中制造了一个背叛与忠贞抵牾错置的故事。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的故事。
《我的父亲母亲》红、白、黑三色的流动,灿烂色彩的组合和自然景观的展现,鲜艳明快的色调为“爱”作注脚,决然不同的色彩话语,来叙述时间的似水流年,“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挽歌”。
《活着》里斑斓奇幻的皮影戏,体现了人对苦难的出售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这一生命感悟。
《英雄》更以不同的衣服颜色取代一般电影胶卷的换色,用红、白、蓝三色呈现三种故事的样貌,浓郁到倾泻般的色彩运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
《十面埋伏》没有《英雄》里油画般的重彩渲染,而是用自然原色让人感觉如同是站在主人公不远的地方在观赏,即使是大雪倾城的时候,一样能感觉到一丝的冷。
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场景的搭建上也能体现出来。
回忆起牡丹坊的内饰,与小妹(章子怡饰)当时身为歌舞妓时所穿的服装,从色彩上能看出层次错落有致。
再看竹林里捕快的绿袍与飞刀门全身翠绿的装扮也与竹林本身区分的比较鲜明,并没有混淆了观众的视觉效果。
这种色彩的搭配使画面有一种立体感,而不是一个平面,更容易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表现的艺术,首先是用色上的选择,以及如何处理和改变,再进一步把它和整个表意的系统相关联。
从整体上看,一部影片通常都有用色上的一些特征可以把握。
这就是色彩的基调。
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基调,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对红色有着刻意的追求,红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
人们称他为“偏爱红色的导演”。
在所有色彩中,刺激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
红高梁、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肚兜、红衣女子等等怎能不立即移情于观众!在《红高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等重要作品中,红色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艺谋认为,他喜欢红色,就是和他的乡土相关联的。
秦晋两地即陕西与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
只是,在张艺谋的《红高粱》等作品中,红色已经有着复合的意蕴。
不仅充满了苍凉的韵味:而且具有着
一种生命精神。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运用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艺术表现:不是实验的,而是体验的。
它所营造和获取的是影片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和情绪的宣泄。
这一点张艺谋在与香港影评家列孚的对话
中说得很清楚:
张艺谋:……我自己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列孚:所以《红高梁》的酒是白的,你却变成红的。
张艺谋:是的。
我和美工师一起,常常不惜工本,不顾事实。
《菊豆》的染布,《红高粱》的酿酒,《大红灯笼》中,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我们要超越真实,要有这种勇气。
由此可以看出,在艺术实践中,基于风格流派的差异,对于真实的理解也是各具千秋的。
现代艺术所营造的真实,则显然与现实拉开了距离。
他们立意要表现自我。
爱特希米在他表现主义的宣言中声称:“自然的终点便是艺术的起点”。
他所追求的是内心的真实、内省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
张艺谋所追求的,也是这种艺术的真实。
他们所努力实践的是与现实相悖的文化仪式,是一种大写意的情绪的抒写。
尽管对他电影作品有弱化叙事、惟美的批评,但对他的电影作品的色彩技巧却赞誉有加。
正如张艺谋自己所说:“两年以后,你会把(《英雄》)故事都忘了,但一些面你会记住,你会记住那些颜色:在漫天的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在翻卷打斗;水平如镜、美丽湖面上,有两个男人在水面上像鸟和蜻蜓一样飘忽,交流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