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最新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衡水中学202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衡水中学202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2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历时三年建设目前均已竣工,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指出,建设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回首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奋斗历程,在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奋斗的过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印记,记录了来路的苦难辉煌,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文化具有凝聚思想共识、滋养精神识海、蓄积磅礴力量的效果,任何时候,文化的作用都不能被忽视,任何时候,文化都需要我们传承弘扬。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中国国家版本馆进一步统筹了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新地标,有利于讲好文化故事,赓续中华文脉,感悟文化瑰宝的精神魅力,让沉睡的文化“富矿”焕发新的生命力,展现大国风貌、大国风采,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汇聚追梦逐梦的文化智慧和力量,一起向未来。
“国家版本馆”汇聚丰富文化“富矿”,打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殿堂。
文化是一条河,从几千年前的源头延伸到现在,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宝贵财富,更是浸润人心的文化资源。
“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版本资源,通过打造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方式,把这些资源汇聚起来,不仅能让我们的文化家底更加清晰,也能打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殿堂,深挖文化的价值内涵,用文化引导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长,熔铸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创造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
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
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
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
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
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材料二: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
“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河北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衡水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
中国传统节日也大多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
“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
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一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时刻……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
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
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含解析)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留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百年中国,再没有其他学说像儒家思想这样,经验了如此长时间的反复跌宕和严峻拷问。
读经和反对读经,曾成为学界和舆论界争吵不休的一桩公案。
反对者明显占上风,连鲁迅也站出来发声,指责提倡读经者即使是真正的醇厚人也不过是“笨牛”而已。
文革十年,儒家思想成为众矢之的,必欲清除扫尽而快之。
改革开放后,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思想学术界共同呼声,孔子由被幼童也参加唾骂的斯文扫地变而为正常的文化古人。
由于所经验的“毁圣弃知”的时间实在太长,难免积非成是,变更世人乃至学界部分人士的成见尚需时日。
儒学产生之初,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影响比之墨家或犹有未及。
所以孟子颇为焦虑地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他因此想起而矫正此种“仁义充塞”的时代风气,欲以承继虞舜、周公、孔子的圣道为己任。
汉代中期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使儒学地位隧然提升,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但儒学以外的学说仍有存在空间。
东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即为明证。
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玄之风大炽,其思想所宗更非只有儒学一家。
隋唐佛教发展的势头,亦不在儒学之下。
但假如认为隋唐时期的思想主潮是佛而非儒,轻忽儒家地位,又有误读古人之嫌。
直承郑康成而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即是当时继往开来的儒学健将。
明清以还,儒学的地位日趋稳固,但佛、道两家在民间社会的影响也起先定式成型儒家思想在宋代呈现变易之势。
二程和朱子等宋代大儒,诚然是承继了先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朱子的理学实为思想大汇流的产物,道家和道教的思想,佛教特殊是禅宗的思想,一起参加进来成为理学的助发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欲栽大木柱长天黄晖“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
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
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
”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
”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
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
”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
”“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
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
易永畦同学。
”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
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
”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
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
“是,老师。
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科检测语文试题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两人都极富才情,但是个性特征却不同,如两人在写柳絮词时都表现出出众的才华,但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而林黛玉则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充满无法把控命运的哀叹。
两人年龄相似,但是对人接物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薛宝钗稳重大方,懂得人情世故,而林黛玉则爱使小性,敏感多疑。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
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红楼梦>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衡中同卷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衡中同卷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远古的人类学会刻下文字与图案时,阅读便开始了。
知识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而是被记录在岩壁、简帛与纸页上,智山慧海传薪火,无数的读书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文明的谱系得以________和更新。
()。
在印刷术诞生后,使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小小一方电子屏,让阅读世界更加辽阔,阅读形式更加多元。
我们期待,电子书再进一步,让阅读体验可以更随心、更便利。
________的读物难躲,有人感叹,________地点开一本书,读后却大失所望;合心意的好书难搜,特意想了解新事物,却难找到相关的、从各个维度讨论的读物;读完之后易忘,过了几年只觉得回忆模糊,再看到也只觉“似曾相识”。
衡水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
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
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
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
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时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
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
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
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
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
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
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
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
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
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
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摘编自袁行霈《<大家小书>序言》)材料二:每有青年问我以攻治词学的途径,辄要求其先熟读、读懂一定数量的历代词家的名作,向其推荐九部书。
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素养提升模拟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
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
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翼,如矢斯棘。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
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
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
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
衡水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试卷及答案3
衡水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试卷及答案出题人: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用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相同时间段内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
河北衡水中学202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202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
化实为虚,由虚入实。
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
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
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
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
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衡中同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精编版
衡中同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精编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和 D)中,选出最佳选项。
篇一在动物界中,狮子是最勇敢的动物之一。
一群雄狮,可以控制整个领地,它们有强壮的体魄,并且行动迅捷,速度快。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长满浓密鬃毛的雄狮小王子总是静静地守在妈妈的身边,专注地观察一只正在横过河流的鳄鱼。
这时,小王子突然看到对面的河岸上躺着一只大象。
小王子想:“鳄鱼的嘴巴大,他一切过去了就要吃大象了!”小王子急得手脚乱跳,他连忙跟妈妈说:“妈妈,快过去救救大象!”老狮王耐心地看望他:“傻孩子,你知道鳄鱼为什么没有攻击大象吗?”小王子摇了摇头,老狮王继续说:“鳄鱼虽然常吃肉,但它从来都不敢吃大象。
因为它知道,自己咬了大象一口,这只大象会用它大大的脚踩死鳄鱼。
你看到鳄鱼的体型和大象比多少比例才能争取到它的信赖呢?从而让大象将你的话当作是‘针对鳄鱼和大象的人间深言短’呢?”小王子是个机智的孩子,他通过妈妈的教导,明白了老狮王的故意。
他明白了,狮子要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和理智地判断,这样才能担当起王子的责任。
【问题】1. 鳄鱼为什么不敢吃大象?A. 因为它喜欢和大象做朋友。
B. 因为它看到了小王子的妈妈。
C. 因为它知道大象会把它踩死。
D. 因为它害怕小王子的愤怒。
2. 小王子为什么要告诉妈妈鳄鱼要吃大象?A. 因为他很想吃大象。
B. 因为他是聪明的孩子。
C. 因为他厌恶鳄鱼。
D. 因为他关心动物的安全。
3. 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A. 动物界中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
B. 狮子小王子的家庭和生活。
C. 小王子如何教育大象和鳄鱼。
D. 小王子学会了分析和判断的故事。
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至 5 题。
虎妈猫爸式的教育方法备受热议。
有人认为这种方法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力。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太过苛刻,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河北衡中同卷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中同卷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星星变奏曲江河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作为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大地,处于劫难中的人们渴望光明。
B.“柔软得像一片湖”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C.“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意思是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把寂寞化作光明。
D.结尾用“飘动的旗子”“涌出金黄的星星”的“火”来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流变与追求光明的热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假设的语句来开头,用“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诘问,宣泄着诗人内心蓄积已久的苦闷与祈盼。
B.诗人用“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式,引出一系列的美好意象,写出了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C.这首诗采用复沓的结构形式,意在营造浓郁的氛围,增强诗的内趋力和表达效果,让人于轻松中心灵受到震动。
衡中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诗词文化是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从山水田园到战争烽火,从爱情婚姻到友谊亲情,无不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诗人们以真挚的情感,描绘出大自然的壮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大量读者。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网络文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发展迅速,作品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作品为了追求点击率,内容低俗,甚至传播了一些负面信息。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作者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一)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面两题。
1. 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
(3分)2. 请分析网络文学面临的两个问题。
(5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文言文】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申雅怀?若夫淫侈之俗,兼苍生以熙泰,构怨隙于骨肉。
是相与-safe on my heart, 则形骸之内,尚犹有未尝废者;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诗歌】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阅读上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6分)(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分)(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5日用高三下学期语文5.3作业江山留胜迹,翰墨写雄文。
高三下学期5.3作业答案
小说一
小说二
4.B(“反映了征兵过程中存在着腐败问题”理解有误。
父亲给支书“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反映了父亲想让孩子去部队锻炼的诚心)
5.(1)有助于直接点题。
“搬到这里来了”“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照应了题目。
(2)有助于凸显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这封新让读者直接了解到父亲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对其工作、生活的极力支持。
(3)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从亮子入伍当兵,到要接父亲来尽孝,再到父亲来到部队,去世后安葬在乱坟岗,最后亮子要将父亲叶落归根,一封信让情节发生突转,这一转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4)有助于深化主题。
一封信揭开父亲搬家的真相,勾勒出一位默默奉献,支持儿子工作的父亲形象,表达了对父爱如山、血浓于水的亲情赞美。
6.①从叙事方法上看,小说运用插叙,交代了父亲对亮子当兵的支持与付出。
②从情节和描写手法上看,小说重点通过父亲搬家这件事,结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塑造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③从表达技巧上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从父亲一开始不愿意搬家到最后叶落外乡,写出了父亲为支持儿子扎根军营所做出的牺牲。
散文一
7.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思路点拨B.重点不是说“如听英雄交响乐的震撼感受”,而是突出“心灵与大自然之问只有在如诗的雨天才达到高度的和谐”。
C.“反衬出夏雨的特点”说法错误,文章介绍了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和听雨的感受,不存在“反衬”。
D.“指出现代人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生命脆弱,不堪重负”理解有误,说大白然的雨“振奋我们的精神”有些夸大。
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夏天雨声“倔强”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
(3分,意思相近即可。
注意鉴赏要答出手法、效果)
(2)运用比喻,化抽象的情感为形象的书册,将美好的心情记录、收藏,用以排解内心的孤独。
(3分,意思相近即可。
注意鉴赏要答出手法、效果)
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和分析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听雨就是听生命的呢喃,就是同大自然的精灵、智者倾心交流。
②不同季节听雨的感受不同,如夏季听雨让我们懂得感激牛命、友情和牛活。
(如答出听春、秋雨中的感受,也可酌情给分)
③听雨就是悟道,可以使干枯的心十盈,使浮躁的心平静。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散文二
10.D(曲解文意。
他们看到游客的到来,看到村子的变化,使他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所以他们才会心地微笑。
作者认为“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也正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肯定。
)
11.“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1分)。
具体指:
①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此地(2分)。
②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2分)。
(5分。
答题的重点是词语在文中的两层含义,若没结合文意加以解释,须酌情扣分。
)
12. 举例分析:
①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
②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
③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过九旬时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4分,举一例不足以分析全篇特色,能举两例即可)。
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以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果(2分,能适当总结,突出其艺术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