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作用: 适当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 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消极作用: 诱发本位主义和不道德动机
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对班集体中的同学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二)合作
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促使某
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一)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以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
1
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规模小,人数少
2
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3
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4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
(二)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成员在正式学生群体中难以满 足的一些心理需要和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基本原因: 1.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
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2.责任转移。指人们在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伤害后果时,由于是服
从上级或权威的指挥,自己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服从
服从产生的四个重要条件: 1.权威人物的权威性(权威性越高的人越易使人服从) 2.权威人物与服从者的空间关系(空间距离越远越易造成盲目迷信的情绪性服从) 3.他人支持与服从(他人或社会对服从者的支持会提高反抗权威的意识与程度,从而降
(四)去个性化
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影响下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 产生一些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阿根廷球迷闹事
群众围观起哄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四)去个性化
产生的原因
“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五)个体社会化
概念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学习社会经 验和社会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一定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在工作时因为有他人在场而使工作效率提 高,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时其行为效率会提高的现象。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也称社会抑制):个体在工作时因为有他人在场,或者与别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大型群体(3—40) 小型群体(40以上) 实属群体 参照群体 松散群体 联合群体 集体 假设群体 实际群体
二、学生群体的类型
根据群体构成的原则而划分 根据群体的实际规模大小和人数来划分 根据个体内心倾向和行为动机而划分 根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而分 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来划分
暴法”所带来的启迪作用。
思维惰性。
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增强集体 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良好 素质。
是容易忽视个别差异,影响个性的充分 发展。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竞争与合作的引导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五)个体社会化
学生群体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心理功能
获得
未来社会 生活素养
满足
个体的精 神需要
促进个性
的发展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
(一)班级群体目标的内容 1.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班具体条件所制定的目标系统。
➢班级教育目标(如学业成绩合格率、优秀率、体育达标率等) ➢班级管理目标(如早操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到课率等)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二、班级群体规范与学生个体自由
班级群体规范是指由班级群体所确定的、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 行为标准或行为准则。它是在班级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形成的。
(一)班级群体规范的内容
国家颁布的有关行政法规、教育规章制度
班级群 体规范
正式群体的规范 非正式群体的规范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布的规章 制度和纪律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实验结果
阿希在1951年开始实施这一实验,在1956年,1958年又重 复了这项实验,发现:
1.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每次 选择反应无一次发生从众行为。
2.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即从众反应平均每12次中就有9次。
低权威者的命令效力)
4.服从者的个性特点(习惯于绝对服从上级者易服从)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服从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提高学生对服从社会和学校规范的道德认识水平 2 要提倡自觉的服从,反对盲从 3 适度运用奖励、惩罚和威胁 4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著名心理学家阿希(S. Asch)于1956年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
实验程序: 实验中,共有7名被试,其中6人是实验 者的助手(即假被试),只有一人是真正 的被试,而且总是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 。 几个被试围桌而坐,面对两张卡片,依 次比较判断a、b、c 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 线段与标准线段等长。 实验要求被试大声说出他所选择的线段 。 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前几次判断,大 家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 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观察被试 的选择是独立的还是从众的。
结合班级实际拟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 规章制度
文本 自发形成的,它无明文规定,通过
舆论等发挥约束作用,它是学生群 体成员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二)班级群体规范的作用
1.积极作用
维系和巩固群体的纽带作用和支柱作用; 统一认识的标准化作用; 约束引导成员行为的指向作用; 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人格成熟的教育作用,还具有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的保护作用。
事情。
• 文本 •一文种复本杂合作,是合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不同方式做互不相同
又相互联系的事情。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合作的作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 容易导致学业成绩优秀者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放慢学习进度,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头脑风 使能力差或沉默寡言的学生退缩,产生
人一起活动时其行为效率会降低的现象。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产生的条件
1.任务难度
简单活动--社会促进 复杂活动--社会懈怠
2.活动能否表现优势行为
优势行为--社会促进 非优势行为--社会懈怠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从众是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在认知或行动 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①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并以此进行共同活动; ②群体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其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中; ③群体成员心理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和自己的规范; ④群体成员对同属于一个群体的认知。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辨一辨,哪些是群体,哪些又不是?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心理
其本质: 是个体受到社会某种影响之后产生的一种适应行为或
反应。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想一想,生活中的从众
表现形式:
1.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 行为方式的采纳。如利他行为等。
2.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 为方式的接受。如风俗、习惯、传
统等
3.现场对多数人意见的赞同。如开
会形成决议时进行举手表决,少数派 会由于多数人举手的压力转而也举手 赞成多数人的意见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
(三)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如何协调 班级群体目标的方向性与合理性。即班级群体目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
针的要求,反映学源自文库个性发展的需要。
科学组织班级群体目标制订的过程。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群体目
标的制订过程,在充分的讨论中交流思想,达成对群体目标的共识。
2.消极作用
压抑作用 惰性作用 离心作用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维护班级群体规范与学生个体自由的统一
1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合理需求 2 盯住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创造 3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4 努力消除正式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差距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
2.为满足本班学生需要而制订的有特色的目标。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
(二)班级群体目标的作用
导向作用 (可以让大家拥有共同的追求) 凝聚作用 (凝聚整个班集体的力量) 调控作用 (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 激励作用 (激励学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育作用 (有助于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形成)
3.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次的从众反应,即每 12次中就有4次发生从众行为。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对从众现象的解释:
“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 行为参照:大部分人都这样做,那我也可以这样做 偏离恐惧:群体更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人,并努力影响与群体不一 致的人,抛弃不改变的顽固分子 人际适应:人都希望在所处群体中获得认可,故常常权宜从众以获得 好的人际关系
消极作用: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之间具有重感情轻理智的特点, 因而容易思想和行为产生偏激、冲动和极端,对班集休、学校的正常 活动造成损害。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
(三)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协调
培养坚强的积极向上的学生集体 正确对待非正式学生群体 积极引导,循循善诱
培养一个坚强的积极向上的学生集体,是协调好 学生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的根本保证 。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进行分析,因 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
使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目标与班级目标一致,形成 合力。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四、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
竞争是指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为一个目标展开争夺 ,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 意向。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服从
定义:指按照社会规则、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愿作出的 行为的社会心理现象。
分类: 1.在一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
如一个国家的公民遵守本国的法律。
2.对权威人物或事物的服从。
如下级服从上级。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服从
米 尔 格 拉 姆 服 从 实 验
分类:
直接合作 间接合作
文本 合作者以其行为直接相互配合,完成某一工作或达到某一目的。
•合文作者本以其行为产生的结果相互结合,或者一部分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 •果文与另本一部分人的行为相互配合,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达到一定的目的。
无分工合作 有分工合作
文本 一种简单合作,是合作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以同一方式去做同一件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2.从众产生的原因
学生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是采取从众行为还是保持独立,大 致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群体的内聚力程度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 4.群体的规模 5.刺激物的性质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3.从众行为与教育
➢ 在保证学生群体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个体从众 。 ➢ 在发现学生群体压力不妥的情况下,要支持学生个人的正确意见而 防止从众行为的发生。 ➢ 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
学生群体:
在学校群体中,除教育者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外的学生个体的集合。
群体心理: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共同性心理活动。如模仿、从众 、暗示、士气、氛围等。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研究学生群体心理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 2 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3 有助于搞好班级管理
第八章 学生群体心理
心理学(第三版) 蔡笑岳 主编
目录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第二节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 班级群体的人际关系 与指导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
(一)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心理
群体是指人们基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 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 四个特点:
分类:
1.积极的竞争。即通过改革创新、扬长避短等
手段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使自己处于竞争的优 势。
2.消极的竞争。即通过破坏对方或打击、贬低
对方等手段使自己处于相对优势。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竞争
特点
鲜明的时间性
强大的激励性
高度的动态性
剧烈的淘汰性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