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PPT精品文档78页78页PPT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a
15
• 综合性医著----《外台秘要》 唐 王焘 • 藏医,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
a
16
医学教育
• 我国正规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时期 •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科分
医科 针科 按摩科(含伤科) 咒禁科
a
体疗 七年 少小 五年 疮肿 五年 耳目口齿 四年 角法 三年
17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 与医家的创新 (宋—元)
•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 主要学术思想: 1、倡攻邪论。“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对攻邪与扶正关系强调攻邪,对汗、吐、下三法应用 的范围很广。 2、发挥了补的含义,认为凡能增益五脏者均可谓之补。 促进病人进补才是真补之道。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因素。 提出“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3)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a
47
2、薛雪
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 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3、吴瑭
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代表作《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指出温病发展过程中有上焦、 中焦、下焦的不同,并认识到三焦辨证与六经 辨证是不可分割的。
明清临证医学的成就
a
54
五、眼科
傅仁宇《审视瑶函》
六、喉科
郑梅涧《重楼玉钥》
(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a
46
(三)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温热论》
中医历史ppt课件(图文)
02 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 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的方法,探求病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
03 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 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的方法,探求病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
04 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 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的方法,探求病因
中医发展
蓝三不单囊湖
桥斛用传中海
捣火杨扁粒相
熟 , 高鹊剂逢
隔一廓卢值尽
云壶玉医千赏
深冰针术金音
。。。
, 。。
中医历史
PART-01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 因
PART-02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 因
中药性能
蓝三不单囊湖
桥斛用传中海
捣火杨扁粒相
熟 , 高鹊剂逢
隔一廓卢值尽
云壶玉医千赏
深冰针术金音
。。。
, 。。
中医历史
关键字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 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关键字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 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 字尽量言简意赅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 字尽量言简意赅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 字尽量言简意赅
请替换文字内容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
汇
通
医
唐宗海(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
经 精
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五种书
义
·
心 图 》
唐宗海主张
①“折衷归于一是”,建立尽善尽美之医 学;
②中西医原理相通,用西医解剖生理知识 印证《内经》等古典医籍;
③重中轻西,厚古薄今。明确提出“中西 医汇通”口号之第一人,但思想上带有尊 经崇古的局限性。
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
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 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 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 中医存废之争。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 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便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在议案及余云岫的《废止旧医以 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公布后,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 反响。
最早接受西医学的中医学家王学权1728172818101810著书著书重庆堂随笔重庆堂随笔肯定西医解剖学肯定西医解剖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2一中西医汇通派及主要代表医家明确主张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唐宗海1846184618971897朱沛文约生于朱沛文约生于1919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张锡纯1860186019331933恽铁樵1878187819351935一中西医汇通论一中西医汇通论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3明确主张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唐宗海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一中西医汇通论一中西医汇通论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44唐宗海主张折衷归于一是建立尽善尽美之医中西医原理相通用西医解剖生理知识印证内经等古典医籍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传统医学•中国近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流派与传承•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01中国医学史概述起源中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
在古代,医学与巫术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要点一要点二发展中国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药学巨著。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要流派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伤寒派、温病派、寒凉派、补土派等。
这些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藏象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国医学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医学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医学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中国医学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参考。
贡献中国医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最新中国医学史教学讲义ppt
一.古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医籍整理历程
986
1026
1057
1077
编撰书籍
命贾黄中等人编撰《雍熙神 医普救方》
整理修正
命医官晁宗悫、王举正整理 修正医书错误,并颁行
设医书局
设立“校正医书局”,有计 划对历代医书进行考证,整
理
刊行书籍
陆续出版古代医书,规范原 文,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7
二.伤寒论的研究与补充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发病论》《伤寒九十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钱闻礼《伤寒百日歌》 郭雍《伤寒补亡论》 杨士瀛《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王好古《阴证略例》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收药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种,其中有 六百多种是前代本草书中未曾记载的。
这部书受到后世医药学家的重视,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 书为基础。就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撰写也以此书为基 础和蓝本,李时珍对唐慎微也有很高的评价说:“使诸家本 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药物学 著作而附有方剂的,实际是从此书开始的。因此唐慎微可以 当之无愧的堪称是中华中医领域的药学始祖。
宋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医检
验的制度,并出现了一些有关法医的著述。
宋慈《洗冤集录》
12
张举烧猪
三国时期,吴国人张举在任句章县县令的时候,县里有一个妇女谋害了自己的丈夫后怕官府 追究,立即放火把房子烧了,然后号哭着告诉别人,说房子失火烧死了丈夫。死者的弟弟怀 疑此事,告到县衙门,张举立即到现场勘察验尸。尸体已经被烧焦了,张举查验了死者的口 腔后问死者的妻子:“你说你的丈夫是失火被烧死的?”“是的,大人。”这个妇女连忙点 头。张举突然脸一沉,说:“胡说!你丈夫根本不是失火烧死的,快如实招来!”女子竭力 辩解,“我丈夫确实是被火烧死的呀!请大人明鉴。”张举严肃地说:“凡是被火烧死的人, 因为死前被烟熏被火烤,呛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呼吸,口中势必吸进灰尘,而你丈夫口中一 点灰尘也没有,怎么会是失火烧死的呢?肯定是被人杀死后放火烧焦的!”“冤枉啊!”这个 妇女号啕大哭,拒不承认是她杀死了丈夫。
中国医学史课件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中国医学史 PPT课件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 学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前言 一 绪论 二 医学的起源 三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四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五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六 实用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探索 七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八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九 中医学的新发展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宋
·
九、宋元时代: 针
宋代
灸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铜局;
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事管理局----和剂局 / 药材所人;
发明了世界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中医药历史》课件
医疗机构的设立
古代政府设立了医疗机构,如太医 院,为皇室和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促进了中医药的普及和应用。
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01
02
03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人文 关怀,对中医药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 医者仁心”的价值观。
详细描述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由经脉、络脉等组成的经络系统,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脏腑、四肢 百骸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针灸 、推拿等治疗方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脏腑理论
总结词
脏腑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五个脏腑,即心、肝、脾、肺、肾,以及六 个腑,即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推拿按摩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来放松肌肉、舒缓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手法按摩来放松肌肉、舒缓疼痛,促进气血 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对于肌肉疲劳、关节疼痛、慢性疾病等有较好的
疗效。
拔罐刮痧
总结词
通过拔罐和刮痧来排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 、缓解疼痛。
04
中医治疗方法与技术
针灸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VS
详细描述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针刺或艾灸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疼痛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有显 著疗效。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ppt课件
❖ 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
❖ 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
❖ 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 石器时代
❖ 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8
-
❖ 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 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 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24
-
2.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 成就:
❖ ①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 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 系统论述了医德)
❖ ②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 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
❖ ③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余首 ❖ ④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 ⑤强调综合治疗 ❖ ⑥对药物深入研究 ❖ ⑦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
❖ 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 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 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18
-
七、《伤寒杂病论》
❖ 1.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2
-
各个时期主要内容
❖ 古医籍及其注释 ❖ 药物学的发展 ❖ 医学各科的发展 ❖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 中外医药交流
3
-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4
-
5
-
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
6
-
7
-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 味等药物学理论。
中国医学史(全)
23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
• 张仲景的生平
中国医学史(全)
21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 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经络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诊法治则学说 • 针灸运气学说
中国医学史(全)
22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 分上中下三品:
中国医学史(全)
32
三
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1、医学理论的提高 2、方书编撰 3、药学的成就 4、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5、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医学史(全)
33
朝代年限:(695年)
• 晋:265~420==156年
•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 东晋:317~420
中国医学史(全)
12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药物知识的积累和酒的应用以及汤液的制作 对中医药制剂影响深远。 • 药物知识的积累
• 《周礼》、《诗经》、《山海经》、《离骚》
• 酒的应用:夏·仪狄造酒 醫 • 汤液的制作:商·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学史(全)
13
中国医学史(全)
• 气、精、神:《管子》 • 阴阳:《周易》 • 五行:《尚书》 • 天人相应:《礼记》《管子》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李时珍
世界影响
该书集明及历代本草之大成,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一。
世界地位
159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地,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之一。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医药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妇科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妇科临床经验,对后世妇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
主要论述杂病的辩证论治,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经典
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中药学成就。
1
《难经》
2
3
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主要论述了脉诊、针灸、病因、病机等方面的中医理论。
经典医著
将脉象归纳为27种,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医学典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侧重实践应用。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四部经典”之一。
03
《黄帝内经》
02
01
东汉张仲景所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巨著
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辩证论治,为后世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补土学派
总结词:研究脾胃病及内伤虚损病
主要著作:《脾胃论》
代表人物:李杲
学术特点:重视脾胃,主张“补土生金”,强调饮食调理
滋阴学派
总结词:研究内伤阴虚病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
4
主要内容
• 1.脉学与针灸 • 2.药物学 • 3.炼丹与服石 • 4.重要方书 • 5.养生(自学) • 6.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节 脉学与针灸 一、王叔和与《脉经》
• 作者:晋 ·太医令王熙,字叔和
• 《脉经》:10卷98篇,包括诊脉、脉形、 脉象与脏腑关系,妇人、小儿脉辨识等。
中国医学史
25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 了26种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 溃烂、神志癫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 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 “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认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 者服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人矣。方士 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中国医学史
26
第四节 重要方书
•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 唐时期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 炼丹实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中国医学史
3
宗教文化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 展,南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 知识。
•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 想体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 康、向秀、郭象等。 “思辩性哲学”
9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 作者:晋·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 生。
•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 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了较完整 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 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