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西北地区的省内区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了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成因;
2、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78—82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图8.16,找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影响因素?
3、完成P80活动题1、2、3?
4、塔里木盆地哪种资源丰富?前期未开发原因?
5、沙漠公路?
6、西气东输的意义?运输方式?
7、P82活动题1、2?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第二阶梯、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地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抱,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3、城镇:盆地边缘地区
绿洲: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水源:降水和冰雪融水
修建沙漠公路的原因:开发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4、资源:油气资源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前期未开发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当地用量少5、第一条:北起轮台县,南至民丰县第二条:北起
阿拉尔,南至和田
6、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运输方式:管道
7、一线:行政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
8、二线:行政区(新、甘、宁、陕、鄂、赣、粤)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五、当堂训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塔里木盆地干旱的环境和富饶的绿洲,知道了该地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使得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上互利共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塔里木盆地
一、干旱的环境
1、位置
2、地形
二、油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