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原输电线路施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高原电力施工 环保 措施
![高原电力施工 环保 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6d3f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3.png)
高原电力施工环保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电力建设中也存在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于高原电力施工,环保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原电力施工所采取的环保措施。
1. 高原生态环境特点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平原有着很大的差异。
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气温低、氧气含量低、紫外线强烈等因素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稀缺也是高原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问题。
2. 高原电力施工环境影响在高原电力施工中,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土地利用电力施工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这对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噪声污染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声音传播距离较远,噪声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2.3. 空气污染电力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的尘土扬尘,对周边的空气造成污染。
2.4. 水污染电力设施需要一定的水资源,这样会影响周边水资源的利用和自然生态。
3. 高原电力施工环保措施为了保护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高原电力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3.1. 节约用地通过合理规划,尽量减少电力施工对土地的占用程度。
3.2. 善用建筑空间在电力施工中,采用高效利用空间的技术来减少土地占用,并尽可能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治理建设噪声采用隔音、吸音等技术手段来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4. 减少空气污染电力施工中采取覆盖和弥补技术,尽量减少施工中产生的尘土扬尘。
3.5. 控制水污染对电力施工用水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遵守国家的水资源环境保护标准。
4. 结论高原电力施工是一项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工程,但却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来保障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环保措施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高原电力施工的环保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电力工程高海拔施工措施
![电力工程高海拔施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0441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电力工程高海拔施工措施引言电力工程涉及各种施工环境和条件,其中高海拔地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
本文档旨在探讨电力工程在高海拔地区的施工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施工前准备。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措施:1. 环境评估:对高海拔地区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气候条件、地质特征和生态环境等。
2. 安全计划: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针对高海拔环境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情况做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高海拔环境下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材料选择在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耐寒材料:选择具有良好耐寒性能的材料,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低温环境。
2. 防腐蚀材料:由于高海拔地区常常伴有较强的紫外线辐射、气候湿度大等因素,选择防腐蚀性能好的材料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高强度材料: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稳定,选择高强度的材料能够增加设备的抗风、抗震能力。
建设措施在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工程施工中,需采取特定的建设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耐用性。
2. 实施轻型施工:由于高海拔地区交通条件较差,建议采用轻型施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天气监测:及时监测天气变化,例如风力、温度等,以便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结论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工程施工需要特殊的措施和策略,以确保项目的成功进行。
对环境进行评估,选择适应性材料,并采取特定的施工措施是实施高海拔地区电力工程的关键步骤。
以上是关于电力工程高海拔施工措施的简要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附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施工措施可能因项目和环境条件而异,建议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
高压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案
![高压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b126502768e9951e738a9.png)
高压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案摘要:要做好输电线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将环境保护这一理念贯彻于输电线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而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龙头,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工程如何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减少财产损失,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金,对未来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了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输电线路环境措施环保电磁辐射1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可归结为两大类: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和电磁辐射的影响。
1.1输电线路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的建设引起房屋拆迁、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等,砍伐树木,高压输电线路相互交叉、对弱电的影响以及由于基础开挖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1.2电磁辐射的影响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效应主要是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等三种形式起作用的。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人体的生态影响。
第二,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输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第三,对无线电、电视的干扰影响。
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交变电磁场随距离而衰减是很快的,它的波长与电视、微波相比要大得多。
第四,对导线和避雷线的影响,110 kV线路导线对地面物体安全距离(在最大风偏时)为3 m,放电距离为0.6~O.7 m。
1.3对于交叉跨越的影响对起吊作业和居民建房的影响,居民在输电线路导线正下方建房,建房过程中,施工工具很容易超越放电距离造成线路瞬间掉闸事故。
例如,挖掘机驾驶员操作不当,使挖掘机碰触导线造成掉闸;施工人员在拆除钢管架时,随意抛掷钢管,碰触导线造成掉闸;翻斗车装载货物超高,经过导线下方时超越放电距离引起掉闸等,另外起吊作业也易引起线路掉闸,起吊装置高度超出导线,在起吊大型物件时,物件摆幅度过大碰触导线选成掉闸。
2 输电线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2.1 采取避让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设计、选线单位应增强环保意识。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b3482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a.png)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电力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发电主要依靠煤炭资源、水能资源。
风力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等,这些能源的分布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但是我国主要的用电地区为中东部。
为了能够满足我国各地区的用电需求,就需要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来进行电力的传输,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从本身来看就是绿色环保工程,在开展建设时一定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最大限度上节约自然资源,减小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引言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很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的大,导致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的严峻,一定要及时的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建设高压输电线路,能够有效的进行电力的输送,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建设规定来进行建设,尽可能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
1高压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有一部分建设环节对于环境是存在影响的,高压输电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方面的影响,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挖掘塔基,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甚至需要进行爆破,这对于地基结构都是一个较大的破坏。
同时,为了运输建筑材料,需要修筑简易的道路,这都有可能对农作物甚至林木带来一定的破坏,如果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跨越房屋,为了确保安全,需要进行房屋拆迁,给地区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修建高压输电线路会有一定的噪音污染,但是这种污染相比而下是最小的,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进行控制。
建设高压输电线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对于环境的重要影响。
在建设高压输电线路时,动土施工的环节较多,尤其是修建铁塔时,对于土壤结构的影响较大,会对原装植被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修建好的高压输电铁架会永久性的占用土地资源,并且在修建的过程中,建材的堆放,都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严重的影响。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0bb5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6.png)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背景介绍35KV输变电工程是一种重要的电力工程,可以将高电压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变成较低的电压,然后通过输电线路送入家庭或公司给各个电器供电使用。
然而,这种工程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控制。
环境保护措施在35KV输变电工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以保持工地的整洁和卫生。
垃圾可以分类处理,将可回收的废料进行回收利用,非可回收废料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
空气污染控制35KV输变电工程会伴随着大量的粉尘,进入人体会引起呼吸系统的不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湿法施工、使用降尘剂、加强现场清扫等措施来防止大量粉尘的扬起,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噪音污染控制35KV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机械设备运转噪音和工人施工带来的噪声,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严重影响。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调整施工时间,采用隔音设备以及减少噪音源等方法来减少噪音污染。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35KV输变电工程还需要采取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防护在35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
比如,对较大斜坡采取分段施工、复合式支撑等,加固边坡、设置排水沟等措施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覆土保护在施工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土壤流失。
深度挖掘或者跨越道路时都需要进行覆土保护。
对于土壤覆盖,可以采用覆盖草皮、草帘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施工完成后,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恢复植被。
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表稳定性和生态环境。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是为了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只有制定全面、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好环保措施,才能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https://img.taocdn.com/s3/m/c69b12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e.png)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一、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一般要求(1)关键是合理安排杆塔基础施工流程,缩短工期,避免多年冻土发生冻融灾害;(2)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机械、车辆、人员活动范围,不随意碾压植被地带。
二、杆塔基础现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1)应充分考虑多年冻土对外界热干扰的敏感性,合理安排基础施工流程,缩短工期,避免多年冻土发生冻融灾害。
(2)基础施工后,应根据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类型和损坏情况,尽快恢复地表植被。
(3)现场加热原材料的地点除应尽量选择无植被、低含冰量地带外,还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4)生活、生产房屋中凡有人为热源,可能改变冻土环境的,作隔热或架空处理。
(5)规范机械、车辆、人员活动范围,固定行走路线,不得随意碾压便道以外的植被。
(6)执行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第六节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杆塔基础工程验收(1)施工前应编制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包括施工人员健康和施工机械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制定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记录表格。
(2)在饱冰冻土地带施工中,由于气温、地温及施工扰动引起冻土融化而造成坑内大量积水,尤其是基坑为细粒土质的,要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或作业指导书。
(3)基础施工后,应设置基础位移观测点,观察经过一个冻融期后基础根开、对角线和立柱顶面高差等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4)基础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工艺导则》(Q/GDW 525—2010)外,还应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和《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的规定。
浅谈高原输电线路施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浅谈高原输电线路施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aff2cdbb68a98270fefa1e.png)
浅谈高原输电线路施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摘要: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困难,甚至不可逆转。
为了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施工单位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到较好的效果,可在同类工程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原;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措施1. 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及原因1.1 道路施工。
包括新修拓宽临时道路和线路施工人工搬运简易道路。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运输任务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道路施工;1.2 索道运输。
考虑到工程材料与工器具的运输过程,会损坏沿途植被与地表,且为了增加施工中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建议采用索道运输方式进行运输;1.3 基面排水。
包括基面内设排水坡度和基面外设排水沟两部分。
主要是为了施工基面散水外流,保证塔基排水畅通,以便基面散水方便排出;1.4 表层隔离,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破坏;1.5 植被恢复,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在施工中对植被及地表的破坏。
2. 治理措施2.1道路施工施工中选择了缓坡地段设置道路,在林木稀疏区开路时减少了对林木的破坏,施工时利用挖填结合手段,减少弃土、弃渣量,同时设置了道路集中弃土点,施工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废弃土、石及时运到集中堆放地点,并及时妥善地解决路基路面排水问题。
对挖方形成的边坡进行了防护,坡脚施工、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将清渣进行了平整、人工恢复植被。
2.2 索道运输施工单位在山地施工现场采取重型组合索道循环运输的方式进行材料及工器具的搬运。
索道施工结束后,对运输现场的起始点场地、终点场地及各塔架位置进行清理,并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恢复。
通过索道运输的方式减少了对植被破坏,增大了环保效益。
2.3 基面排水在施工中对降基挖方的基面留有内高外低的排水坡度,塔位基面向下坡方向倾斜,坡度一般为2%。
基面排水坡度向基础保护范围外的缓坡方向倾斜,便于基面散水的排出。
塔位有坡度时,为防止基础上方山坡汇水对基面的冲刷影响,如果基面有降基挖方时,在上边缘,依山势设置了环状排水沟,以拦截和排除上坡汇水。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ecc8a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5.png)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析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都提高,都对环境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到线路的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送电线路,进一步提升线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保护工作引言我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高压输电线路,不仅能够优化配置电路资源,而且能够保证供电的稳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我国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在建设中很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必须要对该环节进行控制。
为了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供电稳定性,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就要合理选择施工场地,尽量选择未经开发的区域,避开城市地带,从而降低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分析1.1电磁影响近来年,输电线路电压的等级不断提高,这造成导线表面很容易产生电晕和放电现象,也会导致电磁影响增大。
现阶段,高压输电线路可能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电磁影响。
其一,影响人体健康。
经过大量数据研究表明,输电线路会对人体造成以下两个方面的电磁影响,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人在电磁场只是短暂的停留所造成的影响是短期影响,而在电磁场中长时间的生活或工作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影响。
其二,影响通信电路。
输电线路会干扰通信线路,这种干扰影响主要是因为输电线路所建立的电磁场和入地电流导致的地电位升,而这种干扰影响通常表现为电话回路中存在杂音,直接造成传输质量差,还会表现为电报信号失真等现象。
其三,影响无线电。
输电线路会直接干扰无线电,这种干扰可以分成均匀干扰、脉冲干扰以及不均匀干扰,并且具有十分宽的频谱。
通常情况下,输电线路能对所有频率的无线电设备造成干扰,最常见的干扰是电视和调幅广播。
输电线路和接收设备的距离、接收设备的性能、接收天线的方位、天气条件、输电线路的参数都可能对干扰程度产生不同的作用。
1.2 噪声影响通常情况下,噪声影响被分成施工噪声和干扰噪声。
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f0dba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保护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
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压输变电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高压输变电工程应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调查与评估在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规划阶段,必须进行全面的生态调查与评估。
这项工作将用于了解工程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和敏感性。
通过对当地植被、水域、野生动物等资源的调查,可以准确评估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地形保护在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
避免过度破坏地表的植被和土壤,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在工程结束后,应尽量对施工区域进行恢复,恢复原有的地貌和植被。
这可以通过种植本地乔木和灌木植物来实现。
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鸟类栖息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对于不可避免的破坏,应采取措施进行植被恢复,例如重新种植符合当地特点的植物。
水域与湿地保护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河流、湖泊或湿地。
这些水域和湿地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对于临时占用的湿地,应及时进行恢复,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
保护有无脊椎动物栖息地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无脊椎动物栖息地造成破坏。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当地是否有重要的无脊椎动物栖息地。
如果有,应制定保护计划,如增加保护区的边界,减少对栖息地的破坏。
保护有脊椎动物栖息地对于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对有脊椎动物栖息地造成的破坏,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飞行障碍物以保护迁徙鸟类,以及限制施工期间的噪声和光污染。
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管护工作,确保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浅谈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cebbccce2f0066f53322e5.png)
浅谈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摘要: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跨越山地、丘陵、平原,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跨距长、分散点多、扰动总面积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输电线路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创建环保型送电线路”将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
要创建一个优质的送电线路工程,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且环保性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输电线路水土保持措施1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电网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也将越来越多。
而输变电线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大范围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河道、水库淤塞,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设计中需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环保方针,坚决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赣州地区线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位于丘陵、山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塔基开挖,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维护道路的修建等,都将产生弃渣。
在无适当的防治措施下,将弃渣随意倾倒堆积,在山地将产生“滚坡”问题,导致一定程度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的植物生长,造成附近河道的淤积。
为了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树木植被环境的影响,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对铁塔及基础进行优化设计,使铁塔及基础与环境有一个较好的融合。
在设计中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1 基面处理基面土石方大量开挖,不但破坏了塔位原有的天然植被,而且使原稳定土体受到扰动。
开挖土石方后的斜坡以及高低腿之间的坡面,暴露在大气中,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塌方。
同时,大量的基面挖方弃土堆积在基面边坡上,增加了边坡附加压力,也破坏原有的植被,在雨水浸蚀下,容易产生塌方和滑坡,总之,基面大量挖方,破坏了原有土体稳定状态,给线路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而且很不经济。
浅析高压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措施
![浅析高压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a73e438192e45361066f56a.png)
浅析高压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措施摘要:随着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环保问题急待解决。
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两大因素,即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提出输电线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通过优化杆塔和基础的设计,减少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通过塔基施工基面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将线路设计成为绿色环保产品。
1总述随着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影响日益突出,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环保问题急待解决。
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两大因素,即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从线路路径选择、杆塔和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计中优化路径,避开环境敏感区和地质灾害地段;(2)铁塔设计结合远期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紧凑型铁塔,铁塔腿部采用全方位高低腿以适应不同的地形以及高塔跨越树林方案;(3)基础设计尽量采用原状土基础、主柱加高配合铁塔高低腿,特殊地质因地制宜制定基础形式,尽量避免大开挖。
(4)基面处理合理,减少水土流失,提出铁塔基面采用四个腿分别降基,形成四个小基面,基础中间土方无需开挖,避免形成较大的高低坎,大大降低基面的开方量,甚至做到基面无开方。
(5)边坡保护措施摒弃传统的重力式挡土墙,尽量采用经济性高的植被护坡,最大限度减少破坏植被和水土流失。
2工程建设范围自然环境拟建福建省某110kV线路,线路总长为45.7公里(其中双回铁塔单回架设21.9公里,单回路23.8公里),导线截面为300mm2。
路径所经区域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低山丘陵、剥蚀残丘,途径区地貌单元较连续,草皮、植被较为发育,海拔在400.0~850.0m范围,线路路径地形分布情况见表1-1。
表1-1线路路径地形分布情况表线路长度(km)45.70航空距离(km)42.67曲折系数 1.071地形比例丘陵20%山地50%高山大岭30%拟建线路路径经过区域的植被发育多以杉树、松树为主,夹少量杂树及灌木。
高压电力输送线设施的安全和环保措施
![高压电力输送线设施的安全和环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35f8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a.png)
高压电力输送线设施的安全和环保措施高压电力输送线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发电厂产生的大电流和高电压电能传输到远距离的用户或其他变电站。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为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事故风险,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施的安全是高压电力输送线建设和运营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安全措施:1. 设施设计与选择:在选择输电线路的路径和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
设施的结构、绝缘材料和连接方式的选择应基于对风、冰、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适应性。
2. 工程施工安全: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施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并正确使用与工作相关的保护设备和工具。
此外,应进行适当的现场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 防雷和大风安全:高压输电线路经常受到雷击和强大风力的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雷和大风保护措施,如使用合适的防雷接地系统、防雷绝缘子等。
此外,在地区气候恶劣时,如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需要定期巡检和维护。
4. 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栏:为确保人员和动物的安全,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栏。
这些标志和围栏应明确告知人们禁止接近和触摸设施,以避免触电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环保措施在高压电力输送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环保措施:1. 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高压输电线路时,应尽量避免破坏自然景观和环境敏感区域,如保护区、水源地和农田等。
选择合适的输电线路路径和塔位,并与相关部门和环保组织进行充分协商,以确保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节约土地资源:为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应优化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布局。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如高塔与大跨度设计,可以减少线路所需的塔位数量,从而节省土地资源。
3. 电磁辐射控制:高压输电线路会产生电磁场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334c0919e8b8f67d1cb99d.png)
35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控制措施1环境保护本工程线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朵,植被茂密、森林密集,高原地区植被破坏后恢复困难,环保工作十分重要,重点应为植被、树木和林区的保护,以及施工现场的清洁、文明,道路及自然风景区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塌方、滑坡对塔基造成的危害;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和林木砍伐。
为此,我们在施工中将严格贯彻执行依据GB/T24001-1996 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手册》,遵守公司环保体系程序文件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搞好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
变电站工程施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弃渣堆放、道路修建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及噪声,施匸垃圾及生活垃圾的排放等,线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拓修运输道路,基础降基开挖,通道砍伐和放紧线施工过程中所需开挖土方、砍伐树木、施工用地等,对原自然环境和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材料的卸点,施工现场的开辟也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本施工段的特点,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环保工作。
1环境保护的方针绿色施工,遵守法规,污染预防、节约能源,持续改进,协调发展。
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在施工中依据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建立和健全与现场相适应的安全、环保及水保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见图9-1,与安全管理机构同),III项LI经理直接负责领导,管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山项U部依据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按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在施工中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执行。
图8—1项目安全、环保、水保管理机构2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2.1环境保护的目标施工中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保持现场整洁,保持原有生态;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造成影响塔基安全稳定运行的塌方和滑坡等事故的发生。
2.2环境保护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管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山项LI政策协调部负责制定施工环境保护细则,并监督实施。
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d491ce55901020206409c54.png)
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摘要:科技为输电线路保驾护航,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铺架输电线路,然而在线路施工过程中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保护视域下,高寒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输电施工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然后详细讨论了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关键词: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环保施工一、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中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不仅要提高大众的物质生活,还要考虑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能够给边陲地区提供电力供应,改善其生活基础设施,同时施工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高海拔高寒地区的自然环境未曾遭遇破坏,是难得的净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已经有相关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标准和生态环境检测来监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1.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范围及验收标准输变电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实质就是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
环保验收调查范围也就是工作重点范围,调查评价的范围和标准一般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相同。
严格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提出的环保措施,检查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行期的措施落实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与水源保护区相关的政策措施与环保措施。
2.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及敏感点监测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及敏感点验收监测,同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及工程采取措施有效性分析:生态敏感区重点调查,主要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中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
其中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为重点,另外对于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恢复、水土保持也要作重点关注。
水环境影响调查包括:工程跨越大型水体、水源保护区时采取的保护措施;变电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排水达标情况。
二、高海拔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保措施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两个大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理,二是施工过程中对高原植被的破坏如何避免。
高压输电线路 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
![高压输电线路 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0e0f74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6.png)
高压输电线路在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中的作用与应对措施一、概述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与运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离不开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本文将探讨高压输电线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与应对措施。
二、高压输电线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促进清洁能源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等。
通过输电线路,清洁能源可以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生成并传输到能源需求较大的地区,从而减少碳排放和供能的成本,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可以将能源资源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将远离城市的地区的能源传输到城市,能够减少自然资源的不必要开采和利用,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
3. 降低电能损耗高压输电线路以其高效率的输电特性,大大降低了电能在输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高压输电线路在社会责任中的作用1. 保障电力安全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是保障电力安全和供应的重要保障。
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国家能够保障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供应,确保工业生产和民生用电的正常进行。
2. 提高生产效率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它能够将距离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和需要大量电力的地区连接起来,提供了用电需求的保障,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
3. 促进区域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促进了能源资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 地理环境选择与规划针对地理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输电线路走廊,采取合理的线路设计和规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生态环境保护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当地植被、动物和水体的破坏。
高海拔地区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措施分析
![高海拔地区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eb162a4afe04a1b171de6b.png)
高海拔地区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措施分析摘要:电力施工技术的优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电网工程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在复杂地势地貌的环境中电网工程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在一些高海拔地区电力基础设施配置越来越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众所周知,高海拔地区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技术难度大,加上地质环境复杂,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十分大。
为此,技术人员应做好架空送电线路的施工测量及技术管理工作,从而推动高海拔地区电网稳定运行。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措施引言:电力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线路沿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所以在高海拔地区实施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如果不做好技术处理,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整个线路的运行安全,为此要根据高海拔地区特点,加强施工各个流程的工艺控制。
一、高海拔区域架空送电施工特点及原则1、特点海拔高、气候温差大、风力大等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电力系统在进行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也对相应的电力设备在技术上提出了特殊要求。
两年或以上的多年冻土是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地质的特征,高海拔地区存在的多年冻土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这些冻土并不稳定,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架线施工很容易对冻土区产生扰动,土层由于温度上升,地下冰融化,造成冻土区移动,最终导致冻土区的地基变形,产生破坏,影响送电线路基础部分施工,给施工过程带来极大的难度。
2、高海拔地区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1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原则国家和民众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因此,电力部门在对架空送电线路在基础上的设计中,应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原则。
在设计中要以架设送电区域土层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杆塔形式等作为考虑的基础依据,在以质量为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b447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9.png)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输电线路建设越来越多。
输电线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如实反映工程运行后的实际影响,而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本文首先分析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其次探讨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最后就输电线路工程环境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引言输电线路的建设对于西北地区加速经济发展和资源均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提高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输电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内是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现如今的送电线路,主要应用架空线路以及电缆线路两方面,其中,架空线路是电能传输、输送的主要方式之一。
架空输电线的铺设方式,是架设在地面上的输电杆塔之上,由输电杆塔、架空导线、地线、绝缘子串以及接地装置等构件组成。
2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2.1施工期间输电工程环境影响架空输电线路施工阶段包括:基础工程、杆塔组立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线路防护工程等,其对环境影响主要在基础工程阶段。
每个塔位需根据塔腿根开大小平整一块场地,考虑施工裕度等因素后,塔位施工平台少则几十平方米,多则几百平方米。
所以在施工时,基面的土石方开挖量(包括基础基坑开挖)非常大,个别铁塔的土石方开挖量甚至高达近千立方米。
因此,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破坏塔位原有土体稳定。
基面土石方大量开挖,不但破坏了塔位原有的天然植被,而且使原稳定土体受到扰动。
开挖土石方后形成的坡面,暴露在大气中,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塌方。
同时,大量的基面挖方弃土堆积在基面边坡上,增加了边坡附加压力,在雨水浸蚀下,容易产生坍方和滑坡。
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基面的大开挖,大量多余的土石方往往顺山坡滚下,形成较长的“滚坡”现象,滚坡所到之处自然植被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被雨水冲刷而流失的弃土、弃石,如果附近塔位下有房屋、农田、道路、经济林等,就会对房屋安全、交通造成威胁,对农田耕作、农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543f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7.png)
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着连接发电厂和用户的桥梁作用。
输电线路建设涉及到环境敏感区,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植被生态、野生动物和水资源。
受影响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农田、森林、湿地等,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使得原有的土地功能不能发挥,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植被生态方面,输电线路的建设需要进行道路开辟和杆塔架设,这些活动可能会对周围的植被生态造成破坏,导致植被破坏和生态失衡。
野生动物方面,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周围的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包括迁徙路线的阻断、栖息地的破坏等,从而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水资源方面,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导致土地的水文地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周围的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
针对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土地资源,可以采取合理的用地规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同时对于被占用和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补偿和修复。
对于植被生态,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野生植物的种植和保护等,来保护周围的植被生态,减轻输电线路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对于野生动物,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通道等,来保护周围的野生动物,减轻输电线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对于水资源,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包括监测水质、建设水资源保护区等,来保护周围的水资源,减轻输电线路对水资源的影响。
除了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来减轻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输电线路的环保水平。
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建设输电线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可以加强对输电线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得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青藏高原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措施
![青藏高原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91940ca300a6c30d229f0f.png)
青藏高原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措施摘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这里的环境保护不仅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障边疆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关系到南亚和东南人民的未来和发展。
鉴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在这里进行施工建设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电网联网工程,环境保护1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青藏高原雄居亚洲大陆的中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所蕴藏的丰富的草资源、水利资源、木材资源、部分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名列我国各地区前茅,同时也是一块环境重地。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径流水、冰川、冻土、湖泊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气候和生物过程,并在高原周围辐射形成下沉气流甚至可以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
青藏高原是一道自然生态屏障,如果没有这个高大的生态卫士,我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将是一片沙海,高原的植被还对吸收太阳辐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青藏高原被誉为“固体水库”,是我国乃至亚洲诸多江河的源头和上游,世界五大文明的发源地中有3个发源在青藏高原的周围,青藏高原在历史地理生态学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的安危冷暖。
就环境价值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ce81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5.png)
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建设和运营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关于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关于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防治措施1.输电线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1大气环境影响输电线路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电气场和磁场。
在输电线路周围400米以内,电气场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磁场却基本上不受距离的影响。
此外,输电线路产生的紫外线和臭氧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气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电感耦合、耳鸣、头痛等症状。
在400千伏及以上的高压线路附近,磁场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诱发白血病、肿瘤等疾病。
因此,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对大气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电气场和磁场的辐射。
1.2水环境影响水环境是输电线路工程中严重受到影响的方面之一。
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垃圾,严重污染周围的水环境。
此外,输电线路沿途往往也会经过自然水体如湖泊、河流等,会对这些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对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利用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3声环境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声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如此大规模的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噪音污染,对周围居民、野生动物造成骚扰,甚至可能对其造成身体上的损害。
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影响评价和定量影响评价两种。
定性影响评价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定性特征,采用经验法、专家评估法和类比法等进行评价,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易于实施等优点。
而定量影响评价则是以具体的数字、数据进行评价,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环境影响的程度,但相对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原输电线路施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3-09T14:08:48.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作者:王永俊
[导读] 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困难,甚至不可逆转。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困难,甚至不可逆转。
为了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施工单位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到较好的效果,可在同类工程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原;输电线路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 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及原因
1.1 道路施工。
包括新修拓宽临时道路和线路施工人工搬运简易道路。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运输任务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道路施工;
1.2 索道运输。
考虑到工程材料与工器具的运输过程,会损坏沿途植被与地表, 且为了增加施工中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建议采用索道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1.3 基面排水。
包括基面内设排水坡度和基面外设排水沟两部分。
主要是为了施工基面散水外流,保证塔基排水畅通,以便基面散水方便排出;
1.4 表层隔离,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破坏;
1.5 植被恢复,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在施工中对植被及地表的破坏。
2. 治理措施
2.1道路施工
施工中选择了缓坡地段设置道路,在林木稀疏区开路时减少了对林木的破坏,施工时利用挖填结合手段,减少弃土、弃渣量,同时设置了道路集中弃土点,施工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废弃土、石及时运到集中堆放地点,并及时妥善地解决路基路面排水问题。
对挖方形成的边坡进行了防护,坡脚施工、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将清渣进行了平整、人工恢复植被。
2.2 索道运输
施工单位在山地施工现场采取重型组合索道循环运输的方式进行材料及工器具的搬运。
索道施工结束后,对运输现场的起始点场地、终点场地及各塔架位置进行清理,并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恢复。
通过索道运输的方式减少了对植被破坏,增大了环保效益。
2.3 基面排水
在施工中对降基挖方的基面留有内高外低的排水坡度,塔位基面向下坡方向倾斜,坡度一般为2%。
基面排水坡度向基础保护范围外的缓坡方向倾斜,便于基面散水的排出。
塔位有坡度时,为防止基础上方山坡汇水对基面的冲刷影响,如果基面有降基挖方时,在上边缘,依山势设置了环状排水沟,以拦截和排除上坡汇水。
对汇水面较大的塔位,在塔位上方修建了永久型排水沟,将上方汇水引向塔位较远的的下边坡。
2.4 表层隔离
2.4.1土方与地面隔离
由于宁柴线线路较长,建设土方量较大,在线路塔基等区域设置了一定的临时堆土场,对临时堆土采用草袋或防尘网进行防护,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剥离表土的保护,生熟土分开堆放,即降低了施工成本,又使环境保护的效果显著提高。
2.4.2 原材料与地面隔离
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如果直接与地表接触,其残渣易附着于地表,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带来危害,施工单位用彩条布将地面遮盖后,将原材料与地表隔离开,避免了施工材料对环境生态的污染和破坏。
2.4.3 机器与地面隔离
施工时采用的发电机等机器设备,多数采用柴油或汽油,考虑到油污与地面接触易污染地表,施工单位利用彩条布或塑料布等铺垫物将机器与地表隔离,更好的保证了地表及植被不被破坏。
2.5 植被恢复
2.5.1植被剥离
基于高寒草甸本身发育形成草毡层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原生草皮迁移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具体作法是:先将施工区域的原生草皮进行剥离,移至它处并进行养护,待完成回填后,再将草皮移回原处,适当加以维护就可存活。
灌丛分布区的植被恢复包括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恢复。
施工前,先连根整株(最好能使根部保持一些土壤)挖出施工区域内的灌丛植物,移至低洼处或塑料薄膜上进行独立养护;养护过程中,必须保证灌木根系埋入土壤,定期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待工程结束填方后,根据灌木植株数量按一定间距进行回栽。
挖方回填时,表层均为原有熟土;灌木回栽时,避免了对植株根系的损伤;灌木回栽后,及时进行了灌溉补水。
2.5.2植被种植
可供选择的草种包括垂穗披碱草、梭罗草、冷地早熟禾、碱茅、赖草、紫花针茅、青藏苔草、星星草、紫羊茅、羊茅等。
参考植物种子获取的难易程度、种子萌发率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垂穗披碱草,梭罗草、赖草、冷地早熟禾、碱茅为主要草种。
撒播前,要对拟采用的种子进行24 h-48 h的低温(-4 ℃)冷藏处理。
平整地面,使之形成10 cm-25 cm的疏松土层,地表保留原有含草皮根系的土壤;在疏松土层中,均匀撒下磷酸二铵(用量为每亩5 kg-10 kg)肥料。
采取条播或撒播方式。
条播行距一般为10 cm-20 cm,撒播时尽可能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地表松土表面并覆土。
播种时间可采用春播和秋播方式。
春播以5月-6月间完成为宜,秋播在9月霜期来临前完成。
雨季来临前播种效果更佳。
播种深度视植物种子类型而定,一般披碱草为1.5 cm-2.5 cm,碱茅和早熟禾类为0.5 cm-2.0 cm。
为保证实际效果,施工单位对草种进行了全面的活力检测,并根据种子发芽率决定种子的取舍和播种量。
播种量为每亩3 kg-7 kg。
播种方式可采用单播(同一地块播种一种植物)或混播(同一地块播种两种以上植物),为获得更好实效,采用混播了方式。
完成播种后,随即通过喷洒方式
浇水,并用无纺布和草席覆盖,以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待大部分出苗后再行移取。
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酌情灌溉补水,保持土壤湿度。
在干旱情况下,保证了水量充足。
幼苗生长期和分蘖拔节期,适当追肥。
肥料以尿素、磷酸二铵为宜,每次追肥量为每亩5 kg。
播种当年越冬时,要用无纺布和草席覆盖,使尚处于生长初期的植物安全越冬。
3. 治理成效
在工程结束的一年时间里,经线路运行单位及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现场监测所得:环境保护施工单元工程及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单位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有60%以上达到优良,达到了环境保护确定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
4. 结束语
青藏联网工程、玉树联网等高原输电线路的建设减弱了土壤侵蚀,通过加大了土地整治,使部分原来未利用和难利用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使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为农业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线路塔基区﹑牵张场区﹑弃土(石﹑渣)处置点得到整治和绿化,工程临时占地采取自然恢复植被或复耕等方式恢复植被。
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水土流失的严格控制将有效地遏止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化趋势,减少土壤中氮﹑磷等有机质及无机盐的流失,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对工程建设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很好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