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方剂学 理血剂共42页文档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_邓中甲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各方组成(邓中甲)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发散风寒1、麻黄汤:麻黄9-15g,桂枝6-10g,杏仁6-10g,甘草3-5g。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佐使:甘草。
⑴、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各30g)。
⑵、华盖散:麻黄、杏仁、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茯苓(各30g),甘草15g。
每服6g。
⑶、麻黄加术汤: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白术12g。
⑷、麻杏薏甘汤:麻黄6-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⑸、大青龙汤:麻黄15-25g,桂枝6-10g,杏仁5-8g,甘草6-10g。
石膏25-40g,生姜10-15g,大枣4枚。
2、桂枝汤:桂枝9-15g,白芍9-15g,炙甘草6-10g,生姜9-15g,大枣3-4枚。
君:桂枝。
臣:芍药。
佐:生姜、大枣。
佐使:炙甘草。
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厚朴6g、杏仁6g。
⑵、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葛根12g。
⑶、桂枝加桂汤:桂枝15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⑷、桂枝加芍药汤:桂枝9g,白芍18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3、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各10-15g),细辛3-5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5-10g)。
君:羌活。
臣:防风、苍术。
佐:生地、黄芩。
使:⑴、大羌活汤: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炙甘草、白术(各9g),知母、川芎、生地黄(各30g)。
4、香苏散:香附子120g,紫苏叶120g,炙甘草30g,陈皮60g。
散剂,每服6-9g。
汤剂,用量按比例酌减。
君:苏叶。
臣:香附。
佐:使:⑴、香苏葱豉汤:制香附4.5-6g、新会皮4.5-6g、鲜葱白3枚、紫苏4.5-9g、清炙草2-2.5g、淡豆豉9-12g、⑵、加味香苏散:紫苏叶5g、陈皮4g、香附4g、炙甘草2.5g、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g、川芎1.5g、生姜3片。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本专辑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方剂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深受好评。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本教程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等15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邓中甲教授简介:江苏省江阴市人。
因高中时患双球后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治愈,遂矢志岐黄。
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四川省泸定县医院中医科工作。
197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
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
现为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中基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这位可是中医界的名医,他的教程,绝对是非常经典。
本教程送给正在学中医的朋友们。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1.血府逐瘀汤组成的药物中除“桃红四物”和甘草外,其余的药物是A. 官桂、干姜、蒲黄、五灵脂B. 乌药、香附、枳壳、延胡索C.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D. 香附、牛膝、没药、五灵脂E. 麝香、没药、葱白、鲜生姜2.大黄牡丹汤与桃核承气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 大黄、桃仁、甘草B. 大黄、芒硝、甘草C. 大黄、赤芍、甘草D. 大黄、芒硝、桃仁E. 大黄、芒硝、赤芍3.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A.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B.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C.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D.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E.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血府逐瘀汤的药物组成为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除“桃红四物”和甘草外,其余的药物是柴胡、桔梗、枳壳、牛膝;故选C。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大黄牡丹汤的药物组成为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为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两方中均有大黄、芒硝、桃仁;故选D。
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故选A。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理血剂主要适用于瘀血或出血病证。
凡是瘀血阻滞,或是血溢脉外,离经妄行者,均可用理血剂治疗。
2. 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之品,均易耗血伤正,因而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此外,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以使祛瘀而不伤正。
(3)止血之剂多有滞血留瘀之弊,故临证用方时多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至于出血本因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者,治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4)活血祛瘀药性多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邓中甲方剂学解表剂PPT文档共89页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Hale Waihona Puke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9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范本模板】
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一、寒下(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三、润下(适用病证: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一、和解少阳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一、清气分热(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
第五章祛暑剂
第六章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第七章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二、补血
三、气血双补
四、补阴
五、补阳
第八章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二、敛肺止咳
三、涩肠固脱
五、固崩止带
第九章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二、滋养安神
第十章开窍剂(凉开、温开)
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降气)
二、降气
第十二章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一、活血祛瘀
一、疏散外风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辨证】口眼斜,患侧面部麻木,苔白,脉弦.
13
14
第十五章祛湿剂(芳香祛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燥湿)
15
四、温化寒湿(适用病证:湿从寒化,阳虚不能化水所引成痰瘀水肿等证)
16
第十六章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三、润燥化痰(适用病证:燥痰证)
第十七章消食剂
17
第十八章驱虫剂
18。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2讲课文档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虚、寒、瘀、热) 寒凝血瘀—主;虚、热—次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第三十三页,共117页。
【方解】
·温经汤·
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温经散寒,
通血脉
臣:当 归
瓜蒌根─助诸药消瘀散结; ─消热润燥,以防血气郁久化热化燥。
使:甘 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大黄 +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
第二十九页,共117页。
【运用】
·复元活血汤·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柴胡(半两) 红花(二钱)
大黄(一两)
· 复元活血汤 ·
瓜蒌根(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穿山甲(二钱)
桃仁(五十个)
【用法】
第二十六页,共117页。
穿山甲
【主治】 跌打损伤。
·复元活血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 ➢瘀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加丹皮
➢头部瘀痛者,加麝香、老葱
第十七页,共117页。
4、现代运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 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
(完整版)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咳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败毒散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脾虚肝旺鸣腹痛,祛湿止泻柔肝脾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蜂蜜调,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清骨散君银柴胡,地骨青蒿知母草,秦艽鳖甲胡黄连,骨蒸劳热一并除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清络饮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佐以荷叶竹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散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生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茯菖远,加薄姜枣暗痱服龟鹿二仙胶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九仙散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罂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归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固经丸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固肾清热又去湿,肾虚湿热带下医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恒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惊厥服之消至宝丹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
方剂学――第十七章 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七章理血剂一、填空题1.理血剂是治疗___和___证的方剂。
2.活血祛瘀法属“八法”中的___。
3.桃核承气汤为调胃承气汤减___之量,再加___而成。
4.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在原书中的用量为___。
5.温经汤的功用为___。
6.生化汤中用量最大的药为______。
7.桂枝茯苓丸的君药为______。
8.丹参饮的药物组成为丹参、______。
9.鳖甲煎丸的功用为______。
10.十灰散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磨调服,意在增强______之功。
11.咳血方主治______。
12.咳血方主治之证,其标在______,其本在______。
13.咳血方的君药为______。
14.小蓟饮子主治______,其功用为______。
15.______主治肠风脏毒下血。
16.黄土汤的组成有甘草、生地、白术、附子______。
17.黄土汤主治______,是由______所致。
二、单项选择题1.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为()A.行气止痛B.活血祛瘀C.祛瘀养血D.破血下瘀E.行气活血2.主治下焦蓄血证的方剂为()A.桃核承气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复元活血汤3.血府逐瘀汤善于治疗()A.头部瘀血证B.胸中血瘀证C.膈下血瘀证D.少腹血瘀证E.周身血瘀证4.补阳还五汤的病机为()A.气虚血滞,脉络不畅B.阳虚血滞,脉络不畅C.寒凝气滞,瘀血阻络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E.痰湿血瘀,脉络不畅5.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为()A.活血祛瘀通络B.活血行气通络C.补气行气活血D.行气祛痉通络E.补气活血通络6.补阳还五汤为活血化瘀之剂,其君药为()A.黄芪B.当归尾C.红花D.桃红E.川芎7.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为()A.活血行气,祛瘀养血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C.活血行气,祛瘀通络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E.活血行气,疏肝通络8.复元活血汤的君药为()A.柴胡、当归B.柴胡、大黄C.当归、红花D.红花、桃仁E.桃仁、大黄9.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久不受孕,可选用()A.四物汤B.桃红四物汤C.温经汤D.生化汤E.桂枝茯苓丸10.证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治宜选用()A.温经汤B.生化汤C.桂枝茯苓丸D.失笑散E.少腹逐瘀汤11.下列哪首方剂以当归为君药()A.当归补血汤B.复元活血汤C.生化汤D.补阳还五汤E.温经汤12.小蓟饮子的病机为()A.下焦瘀热,损伤血络B.下焦蓄血,损伤血络C.下焦湿热,气化失司D.肝胆湿热,迫血妄行E.心经热盛,下移小肠13.小蓟饮子的君药为()A.生地B.小蓟C.藕节D.蒲黄E.滑石14.配伍特点为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的方剂为()A.十灰散B.四生丸C.咳血方D.小蓟饮子E.槐花散15.槐花散的功用为()A.清肠行气,凉血止血B.凉血止血,利水通淋C.清肠凉血,疏风行气D.清肠疏风,凉血止血E.清肝宁肺,凉血止血16.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剂为()A.十灰散B.四生丸C.小蓟饮子D.槐花散E.咳血方17.黄土汤的功用为()A.温阳健脾,补气摄血B.温阳补脾,养血止血C.益气健脾,收敛止血D.补气养血,温经止血E.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方中含有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黄龙汤B.凉膈散C.麻子仁丸D.大承气汤E.桃核承气汤F.大黄牡丹汤G.温脾汤H.增液承气汤2.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是()A.行血分瘀滞B.解气分郁结C.祛瘀能生新D.活血不耗血E.补血不留瘀3.温经汤的君药是()A.吴茱萸B.当归C.川芎D.桂枝E.芍药4.下列哪些方剂中均含有桃仁、大黄()A.桃核承气汤B.复元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补阳还五汤E.温经汤5.患者胸中刺痛,痛有定处,可选用的方剂是()A.瓜蒌薤白白酒汤B.失笑散C.血府逐瘀汤D.补阳还五汤E.温经汤6.生化汤用()各半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