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入住医院期间,未在入院时感染且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也给医疗机构增加了负担。
因此,及时准确地定义和诊断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是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首先是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定义标准,它将医院感染分为四大类:肺部感染、脑膜炎及脑室/脊椎膜炎、腹腔感染和尿路感染。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CDC将医院感染分为两类:局部感染和系统性感染。
局部感染是指感染局部组织或器官,如肺部感染;而系统性感染是指感染超过一个内脏器官,且一般伴有全身炎症反应。
其次是国内的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这里以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与防控管理规范》为例。
该标准将医院感染分为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肌肉骨骼感染等七大类。
它还制定了具体的感染诊断标准,如手术部位感染需要参考手术切口的感染迹象、发热、红肿与脓液等表现,并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支持。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是根据感染的时间发生划分的。
按照时间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入住后48小时内发生的早期医院感染和入住后48小时后发生的晚期医院感染。
早期医院感染通常是由于患者入院时已经带有感染所致,而晚期医院感染可能是由于手术、住院期间的感染传播所引起。
除了以上常用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单独考虑。
比如,对于免疫低下患者如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患者,其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之,定义和诊断医院感染需要综合考虑病原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准确地定义和诊断医院感染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标准,以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力。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38.0℃超过2 天)、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脓性鼻分泌物。
② 鼻窦压痛。
③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
②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
③ 痰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
② 尿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表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无植入物者)或 1 年内(有植入物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切口或引流处有脓性分泌物,或经影像学等检查发现深部有脓肿。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热(≥38.0℃)或低体温(≤36.0℃),可伴有寒战,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血培养阳性。
②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污染标本培养阳性。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多于 3 次/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并伴有发热、腹痛或里急后重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脓疱等表现。
软组织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炎: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头颅影像学或脑电图异常。
其他感染:如眼部感染、耳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诊断。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与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与流行病学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并在出院后一定时间内发病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且给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我们需要了解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以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一、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
其中,手术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之一,它主要发生在手术切口引起的感染,并且会给患者的伤口愈合带来困扰。
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尿路感染则是由导尿管引起的感染,多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它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二、诊断标准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判断。
对于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患者在手术后发热,并且伴随着手术切口红肿、渗液以及局部疼痛等症状,或者经过组织学检查证实存在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并且经过痰标本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证实存在致病菌。
尿路感染的诊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进行判断: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并且尿液培养结果显示存在细菌生长。
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通常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低血压等败血症表现,并且通过血液培养证实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三、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免疫状态、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相关设备、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环境卫生等。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一些常见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此外,耐药菌株的出现也给医院感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经手术切口引流所引起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经保守治疗可以解决问题的,属于深部切口感染, 须再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的,归器官或腔隙感染。
18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
临床诊断:
诊断标准
7、泌尿道感染
⑴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并伴有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
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⑵临床已诊断的,或治疗有效而被认定的。
8
诊断标准
2、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2、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包括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 测或病理学检测 只要有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可诊断。 说明:病人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 只要求报下呼吸道感染。
9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3、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呈脓性(或发臭)
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属于医院感染
⑷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⑸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感染。(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⑹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不属于医院感染
⑴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⑵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⑶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 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19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
7、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感染的概念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而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和入侵门户等。
病原体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包括粘附、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
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可直接损伤组织,后者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人体的免疫力也是是否致病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感染类型:分四类感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病原体被清除,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
第二类是潜伏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立即引起病状,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病。
第三类是急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引起明显的病状。
第四类是慢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情持续较长时间,病状轻微或隐匿。
经过以上的改写和删除,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繁殖,而人体没有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慢性携带时间大于3个月,急性携带时间小于3个月。
病原携带的共同特征是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病原携带常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
它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
感染的结果,一部分人的病原体被消除,另一部分人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甚至持续携带成为健康带菌者。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组织的变化,在临床上出现某一种感染并所特有的综合症时称为显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析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在医疗保健机构期间,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传播。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相应的病例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出现感染的状况,症状与感染的病原体有关,并且与患者住院期间相关联。
2:医院感染的分类(1)局部感染:感染范围局限于某个特定部位,如皮肤或伤口感染。
(2)深部感染:感染范围涉及内脏器官或组织,如肺炎或血流感染。
(3)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现象。
(4)尿路感染:尿液及相关组织感染引起的疾病。
(5)血液感染: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诊断标准(1)体温异常:持续体温升高,脱热后再度升高。
(2)局部症状:如红肿、疼痛等。
(3)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2: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2)尿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尿等异常。
(3)病原体检测:依据病原体对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1)X射线:肺部感染的检测。
(2)CT扫描:病灶的定位及分析。
四、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1:患者信息(1)年龄:57岁(2)性别:女性(3)住院时间:7天2:主要症状(1)体温异常:持续体温升高,脱热后再度升高。
(2)局部症状:手术切口红肿、疼痛。
3: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2)病原体检测:手术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保健机构: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等。
2:感染病原体:指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医院感染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管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感染类型分类2.1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2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感染。
2.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4 尿路感染: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5 血液感染: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感染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咳嗽、尿频等。
3.2 实验室检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检测感染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感染相关的病变区域。
3.4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手术史、用药史、既往感染史等。
4.诊断标准具体指南4.1 表面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表面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4.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4.3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4.4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尿路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5 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一。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6.2 病原微生物: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
6.3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对接触感染者的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和防护措施。 对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05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案例分析
01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入院,进 行支气管扩张手术治疗。
03
02
感染源分析
感染情况
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 症状,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肺部有 炎症。痰培养和血液检查均显示存 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临床考虑因素
患者有泌尿系统插管、膀胱镜检查、泌尿系统结石等操作史,以及与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预防措施
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加强泌尿系统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交叉感染等。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诊断
要点一
诊断标准
要点二
临床考虑因素
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乏力、肝脾肿 大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 血小板等指标异常,同时排除其他非 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
患者本身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细菌感 染。此外,化疗药物对骨髓造 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容易导致 败血症。
04
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 支持,提高免疫力。对于接受 化疗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和细菌培养,及时发现并处理 感染。
患者有接受过静脉输液、输血、骨髓 穿刺等操作史,以及与血液系统医院 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要点三
预防措施
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 毒病房空气,避免交叉感染等。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脓 性分泌物等症状,血常规检查 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 症指标异常,同时排除其他非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出现并非原有病情的感染。
这类感染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准确诊断与及时采取措施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必要的。
一、概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在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一套准则。
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控制和预防感染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通常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48小时内。
根据以下标准,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 可疑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无菌标志的血液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生长;- 排除其他不良反应、药物副作用等非感染因素。
2. 高度可疑院内肺炎(VAP)高度可疑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以下诊断标准之一:- 收集到无菌样本进行呼吸道定植标准技术进行培养,培养结果显示多种细菌,其中至少一种为病原菌;- 患者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的变化以及肺部体征变化。
3. 腹腔感染诊断腹腔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经过腹腔手术治疗后,出现体征异常和症状,如腹痛、腹肌紧张等;- 腹部影像学显示脓肿、积液等异常结果。
4. 尿道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尿道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无尿道感染症状出现前的48小时,或尿道感染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标本检测发现尿液培养结果为细菌生长,且尿液培养结果与尿道感染相关。
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SSI)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术后切口处发生的感染,其诊断分为3个等级:- Ⅰ级:术后红肿、切口分泌物增多,但无感染症状;- Ⅱ级:术后疼痛、红肿、切口分泌物增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症状;- Ⅲ级:术后疼痛明显,具有全身性感染症状,包括切口处坏死等严重症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正式)
隔离预防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消 毒、使用防护用品等。医护人员应加 强患者接触的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 风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应遵 循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详细描述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预防性使用抗 菌药物等。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测,提高抗菌药 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04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监测内容与方式
监测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医院环境卫生、 医疗用品卫生、医务人员卫生等。
监测方式
采用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微 生物学监测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医 院感染监测。
报告流程与责任人
报告流程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向所在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报告,由科 室负责人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空气传播
通过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传播。
0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呼吸系统感染
总结词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
发热、咳嗽、咳痰、气 短等症状,肺部听诊可
闻及干湿啰音。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
蛋白升高。
胸片或胸部CT显示肺部 炎症性病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正式)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与宣传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及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指在入院期间患者在医院内感染上的疾病。
这种感染可能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而且通常是在接受医疗治疗时发生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院感染被认为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以及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关键。
一、外科切口感染外科切口感染是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手术切口处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以及发热等症状。
诊断外科切口感染的标准包括:1. 外科切口红肿热痛,或者有分泌物增多的迹象;2. 伤口切口有明显的渗出物,或者出现伤口发生分离的情况;3. 皮肤切口周围有明显红肿的表现,或者存在浅表脓肿。
二、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血尿。
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包括:1. 尿液常规检查发现有白细胞和细菌的存在;2. 尿培养检查出现有效生长的致病菌株,且菌量超过一定临界值;3. 尿道刺激症状,如尿急、尿痛等。
三、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诊断呼吸道感染的标准包括:1. 咽唾液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为致病菌株;2. 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存在;3.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感染病灶。
四、血液感染血液感染是指细菌或其他病原体通过血液途径感染、繁殖和侵犯人体组织引起的一类感染。
诊断血液感染的标准包括:1. 血液培养检查发现有致病菌的存在;2. 患者出现持续性或反复的高热;3. 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如白细胞计数异常、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
五、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是指胃肠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类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诊断消化道感染的标准包括:1. 大便检查发现有致病菌、寄生虫卵或病毒的存在;2. 患者出现消化道感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 影像学检查发现肠道有炎症或肠壁增厚。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
医院感染 暴发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 外周静脉导管 • 外周动脉导管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 • 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7%
心血管系统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
病原体。 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
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血液系统
一、血管相关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 >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解释。
医院感染定义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
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 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
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 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 感染。
血液系统
三、输血相关性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 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4.病理活检证实。
医院感染及其判定标准
面临的挑战
耐药菌株的传播
01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的传播成为医院感染防控
的重要难题。
医疗设备与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02
医疗设备与器械的清洁和消毒不彻底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
因之一,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
03
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教
育。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器械相关感染
由于使用医疗器械而引起的感 染,如导管、呼吸机等引起的
感染。
02
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
判定原则
病原体与疾病相符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应与患者所患疾病 相符,不能在入院时即存在,或在入 院后由医院获得。
存在感染症状或体征
医院感染应具备相应的临床症状、体 征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不能仅依据微 生物学检查来诊断。
综合判定
结合临床判定和微生物学 判定结果,综合考虑是否 为医院感染。
判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01
02
03
04
呼吸系统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呼吸系统症状,经实验室
检查证实存在肺部感染。
手术部位
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的红肿、 疼痛、化脓等症状,经实验室 检查证实存在手术部位感染。
泌尿系统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泌尿系统症状,经实验室检查
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保持手 部清洁,减少细菌传播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
监测与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感 染病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
医疗废物处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早干预医院感染,医学界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病人在入院或手术后发生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科部位感染:指手术切口部位或手术操作部位发生的感染。
2. 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或呼吸道内操作等导致的感染。
3. 泌尿道感染:指导尿管、导尿管或操作引起的感染。
4. 血液感染:指静脉置管、输血或其他血管操作引起的感染。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如压疮、创伤等。
6.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指腰椎穿刺、硬膜外插管等操作引起的感染。
7. 重要器官感染:指心脏、肺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感染。
8. 多部位感染:指同时或连续多个部位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依据和准则。
以下是最新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体征异常等不适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检查病人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部位切取标本以及其他有关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用于评估感染范围和程度。
4. 病原体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对于手术器械、导尿管等医疗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源时,应佩戴面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与流行病学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心血管系统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
金葡菌
24%
肠球菌
10%
念珠菌
4%
大肠杆菌
3%
肠杆菌属细菌
3%
其他
3%
• NNIS调查92~97年107家CCU 1159菌株
二、败血症
血液系统
临床诊断
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合并下列情形之一: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确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 (40mmHg)。
国内一组调查
➢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发病率 2.33%,占医院感染构成比的33.1%,居首位;平 均延长住院日31天;增加直接医疗费18386.1元。
➢MV≥3天组HAP(VAP)发生率为对照组16.7倍
美国NNIS
(92~98年)
• 近1000家ICU中,除冠 心病ICU气管内导管机 械通气使用率较低(19 %)外,其余ICU中的 机械通气使用率为
痛、奇脉、心脏扩大,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3)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
医院院内感染的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
其感染范围可分为各种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
医院感染多数在病人住院期间发病, 但潜伏期较长的病也有在医院感染, 于出院以后发病的, 如病毒性乙型肝炎, 虽在医院内受染, 发病往往在出院以后。
至于在入院前在家中受感染或在社会上受感染处于潜伏期的病人, 在入院后发病的, 不属于院内感染。
但在实践中因其和院内感染不易区分, 并且易造成新的医院感染, 所以亦属于预防之列。
医院感染的类型一般分为四种:①交叉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cross infection)即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间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又称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本身的感染。
因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 病人全身抵抗力降低, 即可引起自身感染。
例如术后伤口感染的葡萄球菌来自自身皮肤;链球菌来自口腔;气性坏疽及破伤风杆菌来自肠道。
另外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造成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使一些部位的耐药菌异常增殖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感染, 如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等。
③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即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严, 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④带入传染,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 住院后发病, 传给其他患者。
如痢疾病人入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 入院后发病, 致使腮腺炎在医院内传播开来。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托儿所、学校、旅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发生的感染是不同的。
其特点:1.易感人群抵抗力低, 病死率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明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2 背景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新发感染。
作为医疗机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和额外的治疗负担。
因此,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对于提高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按照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
具体定义如下:2.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呼吸道症状并伴有相应的呼吸道感染指标阳性。
2.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并伴有相应尿液检查指标阳性。
2.3 血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血液感染相关症状并伴有血液感染指标阳性。
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合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可能的医院感染。
3.2 实验室检查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一些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尿常规、呼吸道标本培养等,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3.3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可以酌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 线、CT等,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4、预防和治疗措施4.1 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消毒准备和食品安全等,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4.2 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图表、实验室检查指标参考表等,以供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内部感染控制不当或其他原因,出现的新发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105cfu/ml的病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 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心血管系统一、心膜炎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
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3)影响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3)影响学发现心包渗出。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体。
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血液系统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 >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二.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合并下列情形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而无明确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 (40mmHg)。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三、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的评价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4.病理活检证实。
腹部和消化系统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二.胃肠道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四.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有输血或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1.发热。
2.厌食。
3.恶心、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五.腹(盆)腔组织感染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而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发热>38℃。
2.恶心、呕吐。
3.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块物伴触痛。
4.黄疸。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六.腹水感染临床诊断:腹水原为漏出液,出现下列两项情况者:1.腹水性质为渗出液。
2.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 >200×106/L,中性粒细胞 >25%。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一.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脑膜刺激征之一,加上脑脊液(CSF)化脓性改变2.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脑膜刺激征之一,加上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CSF恢复正常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加上以下任何一条: (1)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2)有颅脑操作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3)脑膜附近有感染灶或有脑脊液漏者(4)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1.CSF中培养出病原菌。
2. CSF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阳性。
3.CSF涂片找到病原菌。
二.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占位体征(功能区定位征),并具有以下影像学检查证据之一:(1)CT。
(2)脑血管造影。
(3)核磁共振。
(4)核素扫描。
2.外科手术证实。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穿刺抽到浓液或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或细菌培养阳性。
三.椎管感染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脓肿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发热、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或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运动受限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棘突及棘突旁有剧烈压痛及叩击痛。
(2)神经根痛。
(3)完全或不完全脊髓压迫征。
(4)检查证实:脊髓CT、椎管碘油造影、核磁共振、X线平片、CSF蛋白及白细胞增加并奎氏试验有部分或完全性柱管梗阻。
2.手术证实病原学诊断:手术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医师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并符合下述四条之一者: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G+球菌浓度≥104cfu/ml、G-杆菌浓度≥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浓度≥103c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