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整理完全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2014最新综述

在英国,平均每年有150,000个人患缺血性卒中,其中大约有20—25%(具体范围为17—40%)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即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的脑组织,包括脑干、小脑、中脑、丘脑、部分颞叶和枕叶皮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可以预防残疾和挽救生命,但与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对较难诊断,且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迟诊或误诊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当急性期治疗或二级预防措施没能及时实施,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死亡或严重残疾。

据可靠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后循环脑梗塞的发病率为18/100000人/年(95%置信区间为10/100000—26/100000)。患者有后循环TIA发作史或其他短暂的脑干缺血症状,尤其反复发生,提示即将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应尽快寻求合理治疗。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寻求新的急性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是当前最热门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综述旨在揭示正确诊断并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包括鉴别后循环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要点:

1、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

2、后循环TIA常表现为短暂或轻微的脑干缺血症状,较前循环缺血难诊断。

3、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难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

4、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高于前循环脑卒中,尤其是伴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其复发率增加三倍。

5、伴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尽快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6、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常伴较高的死亡率或严重致残率,当血供不能恢复时尤甚;如果患者出现急性昏迷、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瞳孔和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向卒中专家寻求治疗。

一、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定义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因椎管狭窄、原位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闭塞后引起后循环动脉局部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后循环动脉系统包括颈部椎动脉,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

动脉等及其分支(图1)。闭塞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图1、图2)。

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有着显著差异:检查仪器的诊断价值不同,最佳诊断方式不同及临床特征不同(见下表)。面-手臂-语言测试(FAS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院前卒中诊断的测试工具,它对前循环(颈动脉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后循环。虽然很难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具体累及的部位,但对治疗方案和防治措施的正确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头颅CT是急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检测敏感性欠佳。以往认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低于前循环,但近年来调查数据显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不比前循环低。

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原因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动脉夹层引起动脉闭塞,和心源性栓子脱落引起动脉栓塞。

在美国一所大型医院的研究,入组了407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现栓塞引起的占40%,闭塞引起的占32%,其余原因有原位小血管闭塞,某些已知原因及未知原因。其中40%的栓塞病例中,有24%为心源性栓塞,14%为动脉到动脉的栓塞,而剩余的2%为多源性混合来源。最近的一项基于人群和医院的观察研究显示,在有后循环TIA发作史或青少年卒中史的人群中,伴椎-基底动脉狭窄者患卒中的风险是不伴椎-基底动脉狭窄者的3倍。颅外椎动脉夹层也是引起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在年轻患者中。它通常不引起疼痛,也没有明确的症状。

在一项对椎动脉夹层患者的系统回顾研究中发现,最常见症状为头昏或眩晕(58%),其次为头痛(51%),颈部疼痛(46%)。有报道显示,椎动脉夹层的年发病率为1—1.5/100,000。不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炎,椎-基底动脉延长或扭曲。在年轻患者中,动脉延长或扭曲常见于Fabry病(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多系统溶酶体储存障碍疾病)。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纤颤和冠状动脉疾病。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诊断起来较困难,尤其与TIA鉴别时,当然通过症状持续时间长短还是可以确定的。

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症状:

1. 运动缺失症状(乏力,笨拙,或不同组合的肢体瘫痪)

2. 交叉症状,同侧颅神经功能受损伴对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这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特征性表现

3. 感觉缺失症状(感觉麻木,包括不同肢体组合的感觉缺失或异常,有时四肢甚至头面部均出现感觉障碍)

4. 同向偏盲——两眼同侧半(左侧或右侧)视野同向性视野缺失

5. 共济失调,姿势、步态不稳

6. 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

7. 眼肌麻痹引起的复视

8. 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

9. 单纯的意识障碍并非典型的卒中症状,但双侧丘脑或脑干受损时可出现

由于后循环负责供应脑干、小脑和枕叶皮质,所以后循环缺血性卒中通常会引起头晕、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姿势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和视野缺损等症状。急性交叉症状一旦发生——同侧颅神经功能受损伴对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则通常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在之前的40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常见的后循环症状分别依次如下: 头晕47%,单侧肢体乏力41%,构音障碍31%,头痛28%,恶心和(或)呕吐27%。而常见的体征为单侧肢体肌力下降38%,步态共济失调31%,单肢共济失调30%,构音障碍28%,眼球震颤24%。

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试验中,纳入大量经头颅磁共振诊断的前循环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人。研究发现,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体征有:交叉性感觉障碍(3.0%、0%;P<0.001;阳性预测值(PPV)100%;优势比3.98),交叉性运动障碍(4.0%、0.1%;P<0.001;PPV92.3%;优势比36.04),动眼神经麻痹(4.0%、0%;P<0.001;PPV100%;优势比4.00),象限盲(1.3%、0%;P<0.001;PPV100%;优势比3.93)。

然而这些体征具有较低的敏感度,一般为1.3%—4.0%。在临床实践中,当卒中患者仅表现为无特征性的共同体征时,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则难以鉴别。眩晕和头昏是相似而难以区别的症状,因此给急诊科医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当病人主诉头晕时,医生很难判断是哪个系统的疾病。当患者出现急性眩晕伴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时,应立刻请专家会诊。

当患者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伴新发的颈痛或头痛时,应紧急转诊。TIA发作常伴有构音障碍或复视等轻微症状,往往是严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征兆,此时应立刻认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