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潜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身长指标:身高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最基本指标之一(1)身高体重曲线: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可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常用的曲线有国际生长标准曲线(WHO)、美国国家成长曲线(CDC)等。
(2)身高标准差评估法:利用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2.体重指标:体重是另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指标。
(1)体重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2)体重身高比:计算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用于评估儿童体型是否正常。
3.头围指标:头围是衡量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
(1)头围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头围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大脑发育状况。
4.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反映儿童体重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BMI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
(2)BMI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
5.生长速度指标:生长速度是评估儿童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生长速度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2)生长速度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1.体重(出生标准体重男3.3kg,女3.2kg.)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注:题目中出现“双十”: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就是病理性,否则就为生理性。
(2)小儿体重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注:记住7.5Kg:<7.5Kg用公式1计算;≥7.5Kg用公式2计算。
2.身高(长)
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1)出生时,身长为50cm(半米=脐带长度)
(2)1岁时,身长为75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2cm)
注:前3个月=后9个月:出生身长50cm,到第3个月为62.5cm,长了12.5cm;到1岁为75cm,也长了12.5cm
(3)2岁时,身长为87cm(第二年平均每月长1cm)
(4)2~12岁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头围34cm
1岁时头围46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1cm)
2岁时头围48cm
5岁时头围50cm
4.胸围
出生时:32cm(胸围比头围小2cm)1岁时:46cm(胸围=头围)
2~12岁胸围=头围+年龄-1cm。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是最直观的体格生长指标,它反映了儿童骨骼生长和机体发育的整体情况。
身高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身高通常用的是身高测量仪来进行,儿童站立直立,头部保持垂直,后脑勺、肩、臀和脚后跟紧靠身高测量仪,并且测量者保持笔直状态,同时仪器平衡且精准水平,利用指针平行地指示小孩的身高,记录下来即可。
体重是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体重指标可以通过称重器进行测量,通常在儿童没有穿鞋和衣物的情况下测量体重。
体重测量应当注意对称站在秤上,全身重量均匀分布在两脚上,头部微抬,目视地悬空;体重的测量也可以分别为深背身体秤和超市买到的家用秤等工具。
头围是反映婴幼儿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头围的测量可以使用测头围带,位于额骨隆起最凸出处,经过枕骨隆起也测量一圈即可。
胸围和腹围是反映孩子胸部和腹部生长以及肺部和腹部器官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胸围和腹围分别是由测胸围带和测腹围带进行测量,位于胸骨的最下角和肚脐周围相等的水平。
在使用这些体格生长指标时,还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以及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分析。
常用的生长发育曲线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如WHO标准的身高和体重百分位曲线。
根据这些曲线,可以比较儿童的体格生长指标与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同时,还应注意到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趋势。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应该按照年龄增长曲线逐渐上升,如果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或营养不良,这时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除了上述常见的体格生长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体格生长情况,比如BMI(体质指数)、骨龄测量等。
这些指标在评估儿童的体格生长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等,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并对比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可以评估儿童的健康和发育情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体格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领域,对于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其中测量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解释:一、身高身高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身材,这是最常见的一个指标。
在测量身高时,需要一个很好的测高仪。
首先,让待测者脱掉鞋子并站在测高仪上,注意脚跟要紧贴着测高仪,关注头部、肩膀、背部、臀部以及腿的位置。
然后,轻轻按下待测者的头部测量。
如果待测者有头发,应该把头发束在一起并放到头的后面,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体重体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测量一个人的身体重量,可以反映身体脂肪、骨骼和肌肉的总体状况。
体重的测量方法并不复杂,需要一个称量的仪器,比如称重器或者体重秤。
让待测者脱掉鞋和大部分的衣服,这样会减小误差。
站在称量器上,注意要保持平衡,先读取体重的数字,再将待测者下来以确保准确度。
三、头围测量头围是衡量婴儿成长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
这是测量头围的方法。
使用一把可能是外科医生使用的测量卷尺。
将卷尺放在婴儿的头部,覆盖着耳朵和前额,在卷尺的最大直径处读取数字记录下来。
四、胸围测量胸围是测量儿童身体成长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是测量胸围的方法。
找到胸部最宽的位置,再找到锁骨以下的最窄位置,将卷尺放到这个位置,让待测者自然呼吸,读取数字。
五、臀围测量臀围也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之一,比如用于测量儿童的骨骼发育。
这是测量臀围的方法。
找到臀部最宽的位置,放上卷尺,沿着臀部轮廓轻轻按压,读取数字。
在测量体格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高和体重,不同的孩子测量得到的数字都可能不同。
因此,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准确,以便判断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ppt课件
(二)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骨骼的发育 颅骨发育
(1)前囟 (2)后囟 (3)颅缝
前囟
冠状缝
额骨
额骨
额缝
对边中点 连线
顶骨
顶骨 矢状缝
人字缝
枕骨
后囟
23
前囟门测量
24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部位 前囟 后囟 骨缝
出生时
关闭年龄
1.5~2cm
1.5~2岁
0.5cm或已闭合
最迟2~3月
可及
成年后
25
36
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1.生长发育水平 2.生长速度 3.匀称程度
37
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 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7
体重估计公式
3~12个月: 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 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 体重(kg)=[年龄(岁)×7-5]/2;或 体重(kg)=年龄(岁)×3+2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
15
<3岁 ≥3岁
坐高的测量
卧位量 --顶臀长 坐位量 --坐高
16
4.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和颅骨的
发育程度 出生:34cm →3个月:40cm →1岁:46cm →2岁:48cm → 5
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
前囟异常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
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
儿科护理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重与身高最重要)
一、体重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水分丢失的原因,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为,恢复至出生体重
生后3~4个月: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时:出生时的3倍
测量方法:1、卧位:婴儿2、坐位:1~3岁幼儿
3、立位:3岁以上
4、母抱测量
二、身高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3岁以后:立位测量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1岁时约
出生体重倍倍年龄分别是出生后,
身长分别代表
三、坐高(顶臂长):由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儿童取仰卧位
四、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反应:脑和颅骨的生长
头围的测量以以内最有价值
五、胸围平乳头下缘绕胸围一周的长度
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
六、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七、上臂围肩峰与R骨鹰嘴连线中点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反应:小儿的营养状况
八、囟门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最迟出生后
九、牙齿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
十、乳牙生后开始萌出,以内乳牙数目为
左右萌出第1恒磨牙乳牙大多于3岁前出齐
十一、脊柱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柱(椎)骨的发育
运动发育
语言的发育。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ppt
WHO 3—7岁女孩年龄体重表
(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上
3 0 9.7 11.2 12.6 14.1 16.1 18.0 20.0 3 1 9.8 11.3 12.8 14.3 16.3 18.3 20.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宣布了最新的 “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常用体格发育评价的指标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按身高的体重、三个指 标的 综合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三个 主要指标:按年龄的体重
按年龄的身高(长) 按身高的体重
4、体格发育评价方法
……
WHO 3—7岁男孩年龄身高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83.5 87.3 91.1 94.9 98.7 102.5 3 1 84.1 87.9 91.8 95.6 99.5 103.3 3 2 84.7 88.6 92.4 96.3 100.2 104.1 3 3 85.2 89.2 93.1 97.0 101.0 104.9 3 4 85.8 89.8 93.8 97.7 101.7 105.7 3 5 86.4 90.4 94.4 98.4 102.4 106.4 3 6 86.9 91.0 95.0 99.1 103.1 107.2 ……
2、体格生长评价的标准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 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制订相 关政策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 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成长就像豆芽菜一样,一天一个样。
说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咱们常常会用一些指标来判断他们是不是长得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秘密武器”吧!说实话,孩子的成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愁,每一次量体重、测身高,家长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让大家都能轻松应对!2. 身高和体重:最直观的“健康晴雨表”2.1 身高咱们先说说身高。
测量身高,这可不是简单的用尺子一量那么简单。
孩子的身高其实就像他们的成长记录,时时刻刻在变化。
当我们给孩子量身高时,要确保孩子站得笔直,两脚并拢,脚后跟要紧贴地面。
还得注意,别让孩子穿高跟鞋或者厚重的鞋子,那样可是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哦。
别小看这小小的变化,身高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慢,可能就得考虑是不是营养不够了,或者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
2.2 体重再来说说体重。
孩子的体重就像是他们成长的另一面镜子。
每次给孩子称体重时,记得把他们放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体重秤没有任何阻碍。
体重的变化不仅能告诉我们孩子是不是吃得好,还能反映他们的健康状态。
体重过轻或过重都有可能意味着孩子的饮食需要调整,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
大家不要着急,体重的变化不一定意味着坏事,但及时关注和调整总是好的。
3. 头围和胸围:那些“小细节”也很重要。
3.1 头围头围是个非常有趣的指标。
测量头围其实就是量孩子的脑袋大不大。
孩子的头围增长很快,尤其是婴儿时期。
用卷尺量的时候,尽量把卷尺放在额头的上方,绕过最宽的部分,千万别忘了孩子的耳朵也要注意到,这样才能测得更准确。
头围的增长可以反映大脑发育的情况,如果头围增长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3.2 胸围胸围虽然没有头围那么“显眼”,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测量胸围时,卷尺要绕过孩子的胸部最宽处,注意不要让卷尺太紧。
胸围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尤其是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胸围增长是正常的。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体格生长的概述及常用指标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体格生长的概述及常用指标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一.小儿体格生长的概述
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二.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体重:是反映儿童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1)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超过9%,其它状况良好。
无需处理。
相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即为病理性。
(2)小儿体重:出生时体重3kg;三个月体重6kg;1岁时体重9kg;2岁时体重12kg。
公式为: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1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高: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1)出生时:身长为50cm;
(2)1岁时身长为75cm;
(3)2岁时身长为87cm。
计算公式为:2~12岁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1)出生时头围34cm;
(2)1岁时头围46cm;
(3)2岁时头围48cm;
(4)5岁时头围50cm
四个阶段除了第一个阶段增加了12cm外都是增加2cm。
4.胸围
(1)小儿出生时头比胸大,胸围比头围小1~2cm 为32cm;
(2)1岁时胸围=头围,为46cm。
体格发育指标的p3p10
体格发育指标的p3p10引言体格发育指标是评估人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工具。
在医学、运动科学和教育领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使用各种测量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身体成长情况。
其中,p3p10是一种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年龄段内的生长情况。
本文将介绍p3p10指标的定义、测量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意义。
1. p3p10指标的定义p3p10是指在特定年龄段内,身高或体重等生长指标排名处于第3%至第10%之间的个体。
这一指标常用于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超速生长等问题。
通常情况下,第3%以下被认为是生长迟缓,而第10%以上则可能存在超速生长现象。
2. p3p10指标的测量方法为了确定一个个体是否符合p3p10指标,需要进行身高、体重等相关测量,并将其与相同年龄段群体进行比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身高测量:使用身高测量仪器,将个体的身高与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如果个体的身高处于第3%至第10%之间,则符合p3p10指标。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秤,将个体的体重与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体重进行比较。
如果个体的体重处于第3%至第10%之间,则符合p3p10指标。
3. p3p10指标的应用领域p3p10指标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运动科学和教育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士可以使用p3p10指标来评估儿童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超速生长等问题。
这对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潜在问题非常重要。
•运动员选拔:在运动科学领域,使用p3p10指标可以帮助选拔适合特定项目和年龄组别的运动员。
这有助于确保每个运动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教育评估:在教育领域,p3p10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4. p3p10指标在健康管理中的意义p3p10指标在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介绍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定期测量和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儿童是否健康,并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和体质指数等。
1. 身高身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儿童体格生长指标之一,反映儿童的线性生长。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测量儿童的身高值。
身高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身高时,儿童应赤脚站立,双脚并拢贴紧测量仪器,头部保持正直。
2.测量者应将身高尺或身高仪垂直稳定地固定在测量点上,并确保测量仪器与儿童头部接触稳定。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厘米。
身高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通常使用百分位曲线图来比较儿童的身高发育情况。
若儿童身高落在低于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97百分位的范围内,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2. 体重体重是评估儿童的整体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器测量儿童的体重值。
测量体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体重时,儿童应赤脚站立或躺平在称重器上,双臂自然下垂。
2.称重器应放在平坦稳定的地面上,并确保儿童的身体完全贴合于称重器上。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千克。
体重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通常使用百分位曲线图来比较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
若儿童体重落在低于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97百分位的范围内,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3. 头围头围是评估婴幼儿大脑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常在儿童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定期测量头围,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软尺或线型测量工具测量婴幼儿的头围值。
测量头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头围时,婴幼儿应平躺或坐立,头部保持放松。
2.测量者应将软尺或线型测量工具围绕头部最宽的部位,即耳朵下方和眉毛上方的位置。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厘米。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身高★正常新生儿:50cm★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cm,第二年约10cm★1岁时身长约75cm★2~12岁身高:身长(高)(cm)= 年龄×7+70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体重★正常小儿:3kg★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 0.7★7~12个月:体重(kg)=6+0.5×月龄★1岁以上:体重(kg)=年龄×2+8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头围、胸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1岁:46cm,2岁:4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出生时胸围:32cm★1~1.5岁:头围=胸围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牙齿★乳牙萌出:6个月起(4~10个月)★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月龄-6★乳牙共20个,最晚2岁半出齐★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小儿药物剂量计算的常用方法★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 面积=体重(kg)×0.035+0.1>30kg 面积=[体重(kg)-30]×0.02+1.05·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剂量/(㎡)★按年龄计算适用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按成人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补充累积损失量·定输液总量(定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定输液种类(定性):先盐后糖·定输液速度(定速):先快后慢如重度脱水,尤其对于有明显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患儿,应首先快速应用2:1含钠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以迅速改善循环血量和肾功能;★其余累积损失量于8~12小时内输完。
最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体格测量指标
最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体格测量指标一、引言儿童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体格测量指标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最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
二、身高1.测量方法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选择平整、硬实且无障碍物的地面,让被测者脱掉鞋袜,头部贴紧墙壁,双脚并拢站立,双肩放松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使用尺子或身高计从头顶正中线上方按水平方向轻压至头皮,并记录读数。
2.参考值根据中国0-18岁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曲线(2009版),男女婴幼儿身高百分位数分别为:0-6个月:男性50%为64.8cm,女性50%为62.1cm;6-12个月:男性50%为74.3cm,女性50%为72.0cm;1-3岁:男性50%为88.0cm,女性50%为86.0cm;4-6岁:男性50%为104.5cm,女性50%为102.5cm;7-18岁:男性50%为152.9cm,女性50%为150.3cm。
三、体重1.测量方法体重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选择平整、硬实且无障碍物的地面,让被测者脱掉鞋袜和外套,穿轻便衣服站在称上。
记录读数。
2.参考值根据中国0-18岁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曲线(2009版),男女婴幼儿体重百分位数分别为:0-6个月:男性50%为7.5kg,女性50%为7.0kg;6-12个月:男性50%为10.2kg,女性50%为9.5kg;1-3岁:男性50%为14.5kg,女性50%为13.8kg;4-6岁:男性50%为21.8kg,女性50%为20.8kg;7-18岁:男性50%为52.9kg,女性50%为47.2kg。
四、头围1.测量方法头围是评估婴幼儿头部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选择平整、硬实且无障碍物的地面,让被测者平躺在床上,头部放在测量员的膝盖上,使用卷尺或软尺绕过额头和枕骨最高点,记录读数。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体重计算公式:
出生时:男3.33±0.39kg 女3.24±0.39kg <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kg 7~12月:6+月数×0.25kg 1岁: 10kg 2~12岁:年龄×2+8kg
5
身高(长)的测量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立位测 ---身高6▪ 三岁以下
取仰卧位 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 同一水平 躯干伸直,腘窝接触量 床 左手握住孩子两膝右手 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脚根 部,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 角,两侧的读数一致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出生时
32
<1~2
1岁 >1岁
46 头围+(年龄-1)
约相等 >(年龄-1)
13
上臂围测量(左) :
侧左上臂中点(肩峰至鹰嘴中点)周径(精确 到0.1 cm)。
筛查1~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14
15
▪
▪ 三岁以上
取立正姿势 两眼直视前方,胸部挺 起,两臂自然下垂 枕、肩、臀、腘窝、脚 跟同时接触量板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 度 头顶部用三角尺测量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7
身高计算公式:
出生时:50cm <6个月:50+月龄×2.5cm 7~12月:65+(月龄-6)×1.5cm 1岁: 75cm 2岁: 87cm 2~12岁:年龄(岁)×7+75cm
8
坐高(顶臀长)测量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小儿,头围44cm,体重8Kg,身长72cm,会叫爸妈,会扶着桌椅走,前囟未闭,请分析该小儿的大概年龄?
谢 谢!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3)意义
上部量的意义:反映脊椎的发育。 下部量的意义:反映下肢长骨的发育。
01
头围 ( cm ) 正常值: 新生儿:34cm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5岁时:50cm 15岁时:达成人水平为54 ---- 58cm。 意义:间接反映颅骨和脑的发育。 异常: 过大:见于脑积水、佝偻病。 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全。 方法:前面齐眉弓上缘,后经枕骨结节。
身长的正常范围:±30%标准身长 测量方法: 3岁内:应用量板(要求头顶、肩胛、臀部、足跟紧贴量板底部) 3岁以上:应用身高计测量(要求测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高度)
坐高(单位:cm) 定义: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 上、下部量: 定义: 上部量:指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 下部量:指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 上、下部量的比例关系: 新生儿:上部量:下部量 = 60% :40% 12岁时:上部量:下部量 = 50% :50%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0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4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重(单位:Kg) 意义 衡量营养状况。 指导用药和输液。
2.2岁内小儿乳牙计算公式:
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方法
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方法
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身高、体重测量:这是最常用的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方法之一。
医生或营养师可以通过对儿童的身高、体重测量来判断儿童的体格生长情况。
2. 骨龄检测:通过骨龄检测可以判断儿童骨骼生长的成熟度,以
预测未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情况。
3. 生长曲线分析:生长曲线是记录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的数据后绘制而成的曲线,可以帮助医生和营养师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
段的生长情况。
4. 体表面积测量:通过体表面积测量可以计算出儿童的身体表
面积,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和关节等因素,从而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
5. 健康评估:医生或营养师可以通过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异常,来判断儿童是否处于生长发育迟缓或其他疾病的状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和营养师了解儿童的体格生长情况,制定
合理的营养和治疗方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
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长(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
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5(cm)。
3.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
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绩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意。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6.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脉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
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
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 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8.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32颗,两副牙齿。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或6)。
6岁左右萌出第1
颗恒牙,12岁萌出第2颗恒磨牙,17-18岁萌出第3颗恒磨牙(智齿)。
9.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卤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囱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卤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