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比对辨析:【答案解析】(×)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

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

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

”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迁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

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作者情感、全文的领悟概括能力等。

满分技巧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

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限时检测一、课外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日:“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日:“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日:'愿赐一国之饥者。

'赐之衣,日:'愿赐一国之寒者。

'公日:'寡人之康府①,安居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日:'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②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唐③则人大费。

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

''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注)□廉(lin)府:縻,米仓;府,储藏财物的地方。

口馀:余。

□取庸:雇佣工。

来济为皇上陈述的“养人之道”是什么?【答案】给百姓耕种的时间:给百姓蚕要的时间:减免征役。

(不夺农时:不夺蚕要;省征役)【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中老人所说的“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耍,则国人皆有馀衣矣!” 和“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这些语句,从不夺农时、不夺蚕要、少征伐徭役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娴熟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筛选概括【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来宾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给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参考译文】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

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

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

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

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

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1.解释:(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答:C31.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临沂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临沂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临沂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04分)1. (15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褒蝉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非常之观观:观察B . 盖音谬也谬:错误C . 夫夷以近夷:平坦D .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独:唯独,只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 ①险以远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 ①然力足以至焉②于是余有叹焉C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 .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而余亦悔其随之(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 . 有泉侧出B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 常在于险远(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意思一样的一项是()A . 非常之观B . 于是余有叹焉C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 . 褒之庐冢也(5)对第三段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片段练习(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句子)(共11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片段练习(内容概括分析+翻译句子)(共11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片段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9·全国Ⅰ卷)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20·全国Ⅱ卷)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20·全国Ⅲ卷)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解析版)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解析版)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其财者不责偿。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岳家军攻无不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解析】1..(1)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

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向他借钱的人,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济”“侵”“与”“责”,每点1分,句意1分)(2)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贪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马啊!(“受大”“苟取”“裕”、判断句式,每点1分,句意1分)2.①注重日常训练(让士兵着厚重铠甲训练)。

②军纪严明(儿子违反军纪照样处罚)。

③善于谋定后动。

(招集将领谋划后再战斗)(简要概括即可。

1点1分)【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

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

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考点29: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9: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9 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练)(一)热身练一、【2020·天津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苏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①酌彼行潦,挹②彼注兹,可以餴餴③”,岂弟④君子,民之父母。

”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⑤,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泂:从远处。

②挹;舀。

③餴餴;煮饭,烹煮泰稷。

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则谏,否则去.去:离开B.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肖:孝顺C.为《贤母录》,以致.其意致:表达D.吾病.焉,是以为此病:遗憾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之.于子也/不知东方之.既白B.皆有礼存焉./然力足以至焉.C.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以.遗天下之人/但以.刘日薄西山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简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简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 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②太师您撞谁
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
12.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而公不为若更言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王疾先下汉王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
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
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
你(如果)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
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乡党以为贬议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对 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6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答案带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6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答案带解析)

要点16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例1:【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

②有年:丰年。

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始治.官舍( )(4)引流.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答案】1.这在……之前修建水,水流2.B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这(他)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是,这。

(2)句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

先,在……之前。

(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

治,修建。

(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

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

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

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

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

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

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

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

”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

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专题五⽂⾔⽂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作业)⼀、对点练(每⼩题3分)1.⽐对下⾯的原⽂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年不宜再赦。

时⽈:“⾮赦也,宜⾏优⽼典。

朝⾂⽗母七⼗与诰敕,百姓⼋⼗给冠带,是‘⽼吾⽼以及⼈之⽼’也。

”贤称善,即奏⾏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去贤,⾏专⽤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直之。

且⽈:“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献珍珠宝⽯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其弊,以惠⼩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贵,请发仓储五⼗万⽯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百姓,体恤民⽣。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除弊端等⼀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分析错误,⽂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就上奏建议实⾏优待⽼⼈的制度。

参考译⽂: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赦,李贤说⼀年之内不宜两次⼤赦。

彭时说:“不是要⼤赦,应该推⾏优待⽼⼈的制度。

朝廷⼤⾂的⽗母,七⼗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吾⽼以及⼈之⽼’。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即上奏建议实⾏。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彭时。

”有⼈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基础练)(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基础练)(原卷版)

第04讲文言文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

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大师字君威,幼而爽悟。

好学,无所不窥,善缀文。

备知前代故事,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皆得其精。

弱冠..,州将贺兰宽召补主簿。

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

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考点1留【考点精讲】“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日:“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汆。

后淮北人饥,匆:请通汆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解析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其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

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

答案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

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

【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

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

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

”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帝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让他任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

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

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

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

2.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浑喊遣兵马使李朝窠将①兵戍定平。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比对角度1.比对时间、地点2.比对人物3.比对关键词语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5.比对关系二、文言文翻译题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2.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3.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4.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5.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6.熟悉“7类被动句”: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7.熟悉“9类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这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一何何等,多么直……耳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自非如果不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附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练)练基础1、【18届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母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通“邀”,邀请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答案】B(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B.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C.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D.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本题依据“顶针”结构断句;最后一句不可读断。

所以选B项。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无中生有,并无这一情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答案】(1)(严仲子)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在屠户中间隐身埋名。

(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参考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在屠户中间隐身。

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

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

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

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

(没有答应他。

)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

”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

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

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

”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

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

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2、【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秋季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B.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

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

这里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有舍人。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从第一段中来看,“羞与绛、灌等列”“生乃与哙等为伍”,可见这里“伍”应为“同伙之人”,这是韩信感叹自己的境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

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C.韩信认为陈豨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

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有误,从文中来看,韩信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从文中第二段来看,“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以及最后一段太史公的评价来看,韩信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