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春夏采收的10种中药材
中药材采收的方法
![中药材采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9df1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a.png)
中药材采收的方法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原材料,采集的方法直接影响其质量和疗效。
下面就以一些常见的中药材为例,介绍一下它们的采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陈皮:首先选用成熟的橙或柚子,将果皮剥去。
然后将剥好的果皮摊晾,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每天翻动几次,使其均匀干燥。
最后,将晾干的果皮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当归:选择生长于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最好在秋季采收。
采集时,应将地上部分的叶片和花序剪掉,只保留根部。
然后将根部清理干净,晒干或烘干。
注意,采收时不要过度破坏植株,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
3.黄芪:最好在春秋两季采收。
当黄芪根部变粗时,即可进行采收。
将根部挖出,清洗干净,然后拍打根部,使其表面的泥土都去除干净。
最后,将根部晾干或烘干,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4.柴胡:选择生长于山区或草原地带的柴胡进行采收。
采集时,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剪掉,只保留根部。
清理根部并晒干或烘干,保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5.枸杞:在枸杞果实未完全成熟之前采收,果实颜色为红色时可采摘。
采摘时小心轻放,避免压碎果实。
然后将采摘好的枸杞果实晒干或烘干,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材采收时,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
首先,宜选择明朗无露水的天气进行采收,以免中药材过度吸湿而影响其质量。
其次,采集时要使用干净的工具,以免将杂质带入中药材。
同时,在采摘后,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中药材新鲜度下降。
除了采摘方法和注意事项外,中药材的干燥也非常重要。
干燥的方法包括晾晒和烘干两种。
晾晒是将采集的中药材在阳光下散晒,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中药材。
烘干则是通过人工加热或机械烘干的方式,适用于水分含量较低的中药材。
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防止过高的温度损坏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总之,中药材采收的方法需要依据具体的药材特性而定。
正确的采摘和干燥方法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而在采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方法有哪些讲究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方法有哪些讲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efc1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5.png)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方法有哪些讲究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
而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方法则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掌握恰当的采收时间和方法,不仅能保证中药材的药效,还能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一、中药材采收时间的讲究(一)根及根茎类药材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或在早春植物发芽前采收。
此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及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例如,人参、党参、黄芪、丹参等常在秋季采收;而天麻、苍术、知母等则适合在春季发芽前采收。
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半夏、太子参等在夏季采收。
(二)茎木类药材茎木类药材通常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
此时,植物的茎木部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质地坚实,质量较好。
而像苏木、降香、沉香等则全年均可采收。
(三)皮类药材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例如,黄柏、杜仲、厚朴等。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肉桂多在十月采收,而牡丹皮、地骨皮则在秋季采收。
(四)叶类药材叶类药材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即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此时叶片茂盛,光合作用强,有效成分含量高。
如大青叶、艾叶、紫苏叶等。
但也有一些叶类药材需要在秋后经霜打后采收,如桑叶。
(五)花类药材花类药材的采收时间因种类而异。
一般来说,在花朵含苞待放或初开时采收,此时花的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高。
如金银花、辛夷、丁香等。
而菊花、西红花等则在花盛开时采收。
(六)果实种子类药材果实类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如山楂、栀子、瓜蒌等。
种子类药材则在果实成熟后采收,如决明子、芥子、桃仁等。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青皮、枳实等需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
二、中药材采收方法的讲究(一)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收根及根茎类药材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根部。
可以用工具小心地挖掘,去除泥土和杂质,然后洗净、晾晒或烘干。
归纳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
![归纳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1746db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d.png)
归纳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
归纳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时间是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药用部位的成熟度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药用植物的采集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春季采集:春季是一些植物开始生长的季节,此时采集的药材多为新鲜嫩芽、嫩叶、嫩茎等。
例如杜仲、菊花、牡丹等。
2. 夏季采集:夏季是一些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此时采集的药材多为草本植物的全草、花朵等。
例如薄荷、玫瑰、黄芩等。
3. 秋季采集:秋季是一些植物开始进入成熟期的季节,此时采集的药材多为果实、种子、果皮等。
例如枸杞子、柿子、陈皮等。
4. 冬季采集:冬季是一些植物休眠期的季节,此时采集的药材多为根茎、根皮等地下部分。
例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植物的采集时间会有所不同,具体的采集时间还会受到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
因此,在采集药材时应仔细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采集成熟度,以确保采集到的药材具备良好的药用品质。
同时,为了保护植物资源,采集时应遵守相关采集规定,避免过度采集或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1856c4f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c.png)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
常见的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有:
1.天麻:喜凉爽、湿润环境,怕冻、怕高温,在土层深厚、质地疏
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
2.旱半夏:生长在夏季的温暖湿润环境中,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
南部地区。
3.白芷: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喜欢
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
4.防风: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平地或向阳山坡地的沙质壤土,而
不耐黏重的土壤。
5.猫爪草: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带,喜欢温暖湿润
的环境,怕高温。
6.板蓝根: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喜
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
7.北沙参: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海滨、荒山坡草丛及林缘地带,
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
8.黄芪:生长在海拔1500-2500米的高山草甸、多石山坡及灌丛中,
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
夏天的药材
![夏天的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7c7a13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d.png)
夏天有很多常见的药材,这些药材具有各种医疗和保健功效。
以下是一些夏天常见的药材:
荷叶: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暑、头晕、身痒、痱毒等症状。
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以泡水饮用来治疗小便不通等症状。
藿香:具有解暑化湿、理气和胃的功效。
香薷:具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的功效。
西瓜翠衣:具有清热、止渴、利尿的功效。
金银花:是一种寒性中药材,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症状。
蒲公英:是一种中药,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状。
以上药材都是在夏天比较常见的,并且具有各种医疗和保健功效。
然而,使用这些药材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同时,对于任何草药或药物,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因此请务必谨慎使用。
【转】中草药的采收季节与炮制
![【转】中草药的采收季节与炮制](https://img.taocdn.com/s3/m/f70af83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d.png)
【转】中草药的采收季节与炮制中药采收季节参考表作者:杨佩瑛【一季度】桑白皮、橘皮、桑螵蛸、枸骨根、茜草、钩藤、石苇、吴蚣、生地、百部、柴胡、桔梗【二季度】桑枝、金钱草、车前草、泽漆、大蒜头、薤白头、野芹菜、桃花、野芥菜、蚯蚓、麦冬、吴茱萸、红花、王不留行、葶苈子、佩兰、白藓皮、垂盆草、金银花、辣蓼、仙鹤草、艾叶、松针、鹅不食草、莱菔子、菖蒲、桑葚、马鞭草、旱莲草、灯笼草、海金沙、白花蛇舌草、香附子、苦杏仁、合欢花、黄柏、鱼腥草、半枝莲、荷叶、冬葵草等【三季度】野菊花、夏枯草、青蒿、旱莲草、墨旱莲、沙参、白茅花、大蓟草、泽半、紫苏叶、芜荽子、蝉衣、桃仁、莲子心、牡丹皮、防已、狼毒、马兜铃、瞿麦、牛蒡子、曼陀罗花、苍术、青葙子、曼陀罗子、草鸟、苡仁、通草、地肤子、菟丝子、槐角【四季度】瓦松、紫花地丁、生姜、苍耳子、蜂房、栝楼、皂荚子、白果、蓖麻子、牵牛子、黑芝麻、鸡冠花、柏子仁、枸杞子、扁豆子、石榴皮、土大黄、牛膝、土荆芥、玄参、苦楝根皮【全年】芦根、石蒜、鲜竹叶、白茅根、侧柏叶、葱白、天竺叶、枇杷叶、鸡内金、谷芽、麦芽、蝴蝶花、贯众、木槿皮、椿根皮、韭菜根、龟板、鳖甲、百草霜、卷柏、巴豆根、杜仲、骨碎补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发表者:赵东奇中草药的采集,以及采集后的保存和炮制都有特定的方法,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必须有所了解。
第一节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中草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和贮藏等对中草药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采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时期,动物亦有一定的捕捉与加工时期),有计划地来进行采制和贮藏,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较好的药物,以保证药物的供应和疗效,满足人民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需要。
除某些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采制和贮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原则如下:1、全草、茎枝及叶类药物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
五类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在何时
![五类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在何时](https://img.taocdn.com/s3/m/e7efed47b8f67c1cfad6b8b1.png)
五类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在何时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
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供参考。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索、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
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关于春天的中药名
![关于春天的中药名](https://img.taocdn.com/s3/m/ed5f89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7.png)
关于春天的中药名
关于春天的中药名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
1. 薄荷:薄荷是一种中草药,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等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麻疹等症状。
2. 紫锥菊:紫锥菊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味辛、苦,性凉,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疮痈肿毒等症状。
3. 枸杞:枸杞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干燥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等症状。
除了以上几种中药名外,还有泽漆等也是春天的中药名。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内容,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与药性有何微妙联系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与药性有何微妙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f9b3c7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4.png)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与药性有何微妙联系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和疗效与采收时间密切相关。
不同的中药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含的有效成分和药性也会有所不同。
了解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与药性之间的微妙联系,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药材的品种、生长环境、药用部位以及临床需求等。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可以分为春季采收、夏季采收、秋季采收和冬季采收。
春季是许多中药材的采收季节。
在春季,大地复苏,万物生长,许多植物开始发芽、开花。
一些中药材,如茵陈,就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说法。
这是因为茵陈在早春时节,其幼苗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最多,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茵陈逐渐长大,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药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同样,在春季采收的还有金银花。
金银花一般在清晨或上午采收,此时花朵尚未开放,所含的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夏季也是中药材采收的重要季节。
夏季气温高,雨水充沛,许多植物生长旺盛。
一些果实类中药材,如枸杞子,通常在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此时的枸杞子色泽鲜红,饱满多汁,富含枸杞多糖、甜菜碱等成分,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另外,夏季采收的还有荷叶。
荷叶在夏季生长茂盛,此时采收的荷叶叶片大而完整,所含的荷叶碱等成分较多,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作用。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许多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一些根茎类中药材,如地黄,在秋季采挖。
此时地黄的根茎粗壮,质地坚实,所含的梓醇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还有菊花,一般在秋季霜降前后采收,此时的菊花花朵完整,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所含的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较多,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
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也有一些中药材适合在这个季节采收。
比如,厚朴一般在冬季采收。
冬季厚朴的树皮中厚朴酚等成分含量较高,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
谷雨时节草药的采摘与使用
![谷雨时节草药的采摘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def3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3.png)
谷雨时节草药的采摘与使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天。
在谷雨时节,大地回春,百花盛开,草木茂盛。
同时,许多常见的草药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佳的采摘时间。
本文将介绍一些谷雨时节常见的草药以及它们的养生价值和采摘使用方法。
一、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川贝母生长在北方地区的山区,谷雨时节正是它的最佳采摘时间。
采摘川贝母的方法是,先找到川贝母的生长地,用小铁锹小心地挖掘出川贝母的根茎,然后将其晾干备用。
川贝母可以用来煮汤、炖煮、研粉等,既可以治疗咳嗽、咳痰,又可以滋润肺部,增强免疫力。
二、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排毒的功效。
谷雨时节,金银花正是茂盛的季节。
采摘金银花的方法是,选择新鲜嫩绿的花朵,用剪刀剪下,并将其洗净晾干备用。
金银花可以用来泡茶、煮汤、炖煮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对于解决口腔溃疡、高热、咽喉肿痛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三、菊花菊花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肝的功效。
谷雨时节,菊花的花期正是最盛的时候。
采摘菊花的方法是,选择完全开放的花朵,用剪刀剪下,并将其晾干备用。
菊花可以用来泡茶、煮汤、炖煮等,具有清热解毒、缓解肝火、明目降压的功效,对于肝火旺盛、头痛、目赤等问题有很好的疗效。
四、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中药材,具有清凉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谷雨时节,薄荷的气味更加浓郁,是采摘的最佳时间。
采摘薄荷的方法是,选择嫩绿多汁的薄荷叶,用剪刀剪下,并将其晾干备用。
薄荷可以用来泡茶、煮汤、加入糕点等,具有清凉解毒、驱散暑湿、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于暑湿引起的头晕、失眠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谷雨时节是草药采摘的最佳时间,川贝母、金银花、菊花和薄荷都是常见且易于采摘的草药,它们都具有丰富的养生价值。
采摘这些草药需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部分,并将其适当晾干备用。
在使用这些草药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泡茶、炖煮、研粉等,以发挥它们的最佳功效。
【收藏】数十种常用中药材采收加工流程,够齐全!
![【收藏】数十种常用中药材采收加工流程,够齐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cce2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4.png)
【收藏】数十种常用中药材采收加工流程,够齐全!播放GIF1.绵马贯众【采收】夏、秋两季采挖根茎。
【加工】削去叶柄(可见残基)、须根,除去泥土,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
2. 细辛【采收】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根和根茎。
【加工】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不宜日晒及水洗)。
3.大黄【采收】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根和根茎。
传统采收方法:通常选择栽植3年以上者。
挖时先将地上部分割去,刨开根茎四周泥土,然后深挖根部,力求全根。
【加工】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传统加工方法:将挖出的大黄根系抖去泥土,去除腐烂大黄和残叶,切除大黄根茎顶端的生长点,打去粗皮,切去水根整形。
整形后干制。
(1)整形根据大黄个体形状确定加工蛋片吉或苏吉的原材料,个体较大而长者加工蛋片吉,个体较小者加工苏吉,其余鲜加工通货。
将符合蛋片吉规格的鲜货用大黄刀纵向切成两瓣,将符合苏吉规格的鲜货用大黄刀横向切成段,每段厚9~11cm。
鲜大黄在加工前切勿堆放、雨淋、火烧、碰撞,以免毒烂、变质。
切制时忌用铁器以免变黑影响质量;分档时应戴手套,以免手中汗水沾染大黄,使颜色变暗。
(2)干制当晾晒至大黄切口处收缩并出现油状黄白色小珠颗粒时,立即上棚或进烘房烘干。
①阴干:将整形的大黄用麻绳串起,挂在室内或屋檐下通风阴干,切忌淋雨,100~150天即成干品。
优点在于不用熏烤,药材无烟熏味,成本低。
缺点是药材干制时间长,对天气的依赖较大,无槟榔茬或槟榔茬色度很差、易虫蛀、易霉变,难以长期贮存。
②烘干:将晒整形的大黄放入烘箱,单层摆放,厚约10cm,加温烘干整体受热均匀,每天翻动一次,温度保持在4℃~50℃,保持7~10天,直到大黄切口不再渗出油状物,再升温至55℃~58℃,烘到20~30天。
优点是不用熏烤,药材无烟熏味,干制快,成本低,缺点是槟榔茬色度较差。
4.何首乌【采收】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块根。
【加工】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5.牛膝【采收】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传统采收方法:10月中、下旬经霜后茎叶枯萎,挖取根部。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e6d552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c.png)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药材是指用于制备药物或保健品的植物、动物组织及其分离产物。
药材种类繁多,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功效和用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材品种及其相关参考内容:1. 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具有提神、补气、益肾等功效的药材。
它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人参的产地、栽培方法、药理作用、主要化学成分等信息。
2.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黄芪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信息。
3.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的妇科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等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当归的药性、药用部位、主要成分、适应症等信息。
4.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何首乌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滋补肝肾的药材。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何首乌的栽培方法、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信息。
5.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补血调经的功效。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白芍的药用部位、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信息。
6. 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熟地黄是一种补肾养血的药材,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熟地黄的药效、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等信息。
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缓解炎症等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甘草的药性、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信息。
8. 灵芝(Ganoderma lucidum):灵芝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的药材。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灵芝的药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参考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药材种类和功效使用需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
中药材采收时间表
![中药材采收时间表](https://img.taocdn.com/s3/m/c58db7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e.png)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时间表以下是一份常见中药材的采收时间表,根据不同的植物部位和具体药材的采收要求,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请注意,这里列出的是一般的指导时间,实际采收时间可能会因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建议在采收中药材时,参考本地的农事指南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的采收时间。
1.人参(Radix Ginseng):一般在秋季(9月至11月)采收,当植株的地上部分凋谢后,根部进入休眠期时进行采收。
2.黄芪(Radix Astragali):一般在秋季(9月至10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
秋季采收时,根部较肥大;春季采收时,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3.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一般在秋季(9月至10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4.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一般在秋季(9月至11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5.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一般在秋季(10月至11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6.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果实成熟后采收,一般在秋季(10月至12月)采收。
7.柴胡(Radix Bupleuri):一般在秋季(9月至11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8.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一般在秋季(9月至11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9.熟地黄(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一般在秋季(10月至11月)或春季(4月至5月)采收,当地上部分凋谢后进行采收。
请注意,以上时间表只是一般指导,具体的采收时间可能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具体药材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在采集中药材时,建议参考本地的农事指南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最准确的采收时间。
中药材何时采收最适宜
![中药材何时采收最适宜](https://img.taocdn.com/s3/m/baf6cc77af1ffc4ffe47acee.png)
时 采
苏 滨 海 县
中药 材的适宜采 收时间 一般应 掌握以下规律 :
一 、根 、根 茎类 药 材 。通常
花等则宜在开放时采收 。
农 五 、果实 、种子类药材 。果实一般应在成长中而 村 尚 未成熟 时采 摘 ,因这 时浆 汁足 、易干 不烂 ,如枳
收
坎 南 农
应在 深秋或初冬 趁茎叶 枯萎后 或 初春 发 芽前 采收 为 好 。这时 植物 的养分多贮 藏在根 或根茎
旬播种 , 11月下旬定植 ,翌年 6月 嫁接育苗 , 11月下旬定植 ,翌 年 6 月上旬定 植 , 10月下旬开始收获 ,
上旬拉秧 ;在拉秧前于 5月中旬在 月上旬拉秧 。
12月中旬拉秧 ,供应新年 (或贮藏
黄瓜株间点播 “之豇 28- 2”豆角 ,
二 、春用型单坡面塑料大棚 至春节 )市场 。
9月上旬拉秧 ;秋冬番 茄选用中蔬 春用棚冬季温度可维持 0~10℃,
2、芹 菜间蘑 菇 ※套 栽黄 瓜 ※
4号等品种 , 8月中旬育苗 , 9月中 一般耐寒蔬菜能正常生长 ,早春瓜 夏豆角间油菜 ※秋菜豆间蘑 菇 :冬
旬定植 , 11月中旬开始上市 ,翌年 果菜可提早 至 3月上 、中旬 定植 ; 前做好早熟黄瓜畦及蘑菇床 ,蘑菇
菜栽培 。其主要做法有 :
用荷兰雪球 、福建 80天等品种 ,于 石灰乳遮荫等降温措施 ,豆角利用
1、冬茬 黄瓜 ※夏 豇豆 ※秋冬 7月上 旬育 苗 , 8月上 旬定 植 , 10 原 黄瓜 架生长 , 9月上 旬拉 秧 ;番
番茹 :黄瓜采用 嫁接育苗 , 10月上 月中旬收获 ;黄 瓜 10月中旬 采用 茄选用早熟 品种 , 8月上 旬育苗 , 9
壳 、木瓜 、乌梅 ,如芥子 、牛蒡子 、车前子 、莲子 、 展 苏子 等 ;黄栀子必 须在霜降前 后外色红黄 时采收 ,
春季养生草药立春后的中药推荐
![春季养生草药立春后的中药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aeef6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9.png)
春季养生草药立春后的中药推荐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人们的身体也需要适应春季的变化。
在这个季节中,中草药可以起到养生调理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提升整体健康。
下面是春季的养生草药推荐。
1. 苦参(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苦参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其性质为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立春后,肝火旺盛的人常常感到烦躁不安、口苦等症状,此时可以使用苦参来解毒清热,舒缓不适。
可以将苦参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5克,每天3次。
2. 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舒经止痛的功效。
春季是身体气血运行旺盛的时候,因此适当服用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气滞血瘀的状况出现。
可以将丹参加水煎煮,每次饭后温服,每天2次,每次10克。
3. 青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又被称为“黑木耳”,具有凉血止血、滋阴养颜的功效。
春季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这时适当食用青霉可以滋养肝肾,调节内分泌。
可以将青霉磨碎,加入糖水中炖煮,每天早晚餐后食用,每次15克。
4. 茯苓(Poria cocos)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春季由于气候湿润,身体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服用茯苓可以消除湿气,提升脾胃功能。
可以将茯苓研粉,每次3克,每日3次,用温水冲服。
5. 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耆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固表、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立春后,人体需要迅速恢复体力,黄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增强体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袭。
可以将黄耆加水煎煮,每日2次,每次15克。
总结:春季养生是为了在季节的变迁中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推荐的中药材可以在春季中起到一定的养生作用,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搭配饮食和调整生活习惯。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汇总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9ea920a6c30c2259019ea7.png)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
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
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
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
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
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d1de10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a.png)
一年一收的药材品种药材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材料,广泛应用于中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一年一收是指在一年内可以收获一次的药材品种。
下面我将列举几种常见的一年一收药材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养肝明目、抗衰老等功效。
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可从枸杞根部挖取枸杞子。
参考内容可包括:枸杞的栽培技术、枸杞的药理作用、枸杞的应用领域等。
2. 青蒿:青蒿是一种药用植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青蒿的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夏季至秋季,可将整株植物晾晒后剪下药用部分。
参考内容可包括:青蒿的种植要求、青蒿的提取技术、青蒿素的药理作用等。
3. 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清凉解毒、舒肝理气等功效。
薄荷的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夏季至秋季,可将薄荷的叶子和茎部割下晾晒后使用。
参考内容可包括:薄荷的种植技术、薄荷油的提取方法、薄荷的药用价值等。
4. 石斛: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补虚养生的功效。
石斛的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可将石斛的地下块茎挖取后进行加工。
参考内容可包括:石斛的栽培技术、石斛的化学成分、石斛的功效与作用等。
5.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痛消肿等功效。
丹参的收获期一般在每年的秋季至冬季,可将丹参的地下部分挖取后进行加工。
参考内容可包括:丹参的种植要点、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的临床应用等。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见的一年一收药材品种,每个药材的特点和相关内容均不尽相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药材,建议参考专业的中药药理学、中药栽培学等相关教材、专业网站或学术论文,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于春夏采收的10种中药材
金银花“四月八,采银花”。
农历小满前后,是采收加工的大忙季节。
采摘应掌握在花蕾开放前进行,花蕾在上午8~9时开放,采收最好在清晨日出前进行,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这样采摘产量高,质量好。
金银花“四月八,采银花”。
农历小满前后,是采收加工的大忙季节。
采摘应掌握在花蕾开放前进行,花蕾在上午8~9时开放,采收最好在清晨日出前进行,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这样采摘产量高,质量好。
采收下来的花蕾可在平整无尘土的地方晾晒,也可撒到纱筐或秸秆上面晾晒,每筐撒鲜花2~3千克,将筐子南北向置于通风向阳处。
花蕾撒开要均匀,八成干以后方可翻动,否则花蕾变黑,降低等级。
一次晒干的金银花,过些日子要再翻一次,直至完全干燥,即可贮藏待售。
远志生长3~4年后,在初春出苗前或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地上残茎及泥土,趁新鲜时选择无病害根茎,然后按根茎的粗细分别加工。
选择较粗的根茎,用木棒敲打或用手揉搓,使其松软,抽去木心,晒干即为“远志筒”;选择较细的根茎,用木棒锤打裂开,除去木心,晒干后称为“远志肉”。
猫爪草块根繁殖栽后生长1年采收,种子繁殖生长2~3年采挖,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但以春季5月、冬季11月为宜。
采挖时轻轻地将全株挖起,剪去茎部及须根,掰下块根、洗净泥土,晒干后即成商品。
半支莲用种子繁殖的半支莲,从第二年起每年5、7、9月,都
可收割一次。
分株繁殖的,当年9月收获一次,以后每年都可收割3次。
采收时用镰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约500~1000克),晒干或阴干即可。
益母草全草入药为益母草,果实入药为茺蔚子。
在夏秋间花开时,割取地上全草,晒干。
果实(茺蔚子)在秋季成熟后采收、晒干,筛去杂质,即可出售。
藿香北方收1年,南方可连续收2年,在每年6~7月,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面收割全草,薄摊晒至日落,收进室内堆放过夜,次日再晒,也于日落后收进,次晨理齐,捆扎包紧,以免走失香气。
第二次为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
知母春秋两季均可采收。
种子繁殖的以生长3年采收为宜,于4月中旬、5月上旬或10月上旬采挖,用锹崛起地下根茎,挖出后用手掰掉残茎和须根。
晒干后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玉竹一般在栽种后第3年收获,于春季采挖,选雨后天晴、土壤稍干时,将茎叶割下,然后用齿耙顺行挖取,注意防止把根茎挖断、撞伤。
挖起后,抖去泥沙,运回加工。
加工方法:将鲜根茎大小分级后,放在阳光下曝晒3~4天,待外表变软,有黏液渗出后,用竹篓轻轻撞去根毛及泥沙,继续晾晒,由白变黄时,用手搓擦或两脚反复踩揉,如此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
夜晚待凉透后加覆盖物。
红花在7~8月间,花冠由黄变红色时采收。
由于植株带刺,故
采摘要用麻袋等物遮盖腿部,以免刺破皮肤。
采摘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花冠向上提,将花冠拽出。
将采下的花冠及时摊放在席子上晒干,但不要直接在强光下曝晒。
如遇雨天,可用40℃~60℃微火烘干,否则即会发霉,待充分干燥后收藏起来待售。
甘草根段繁殖需2~3年采挖,种子繁殖约3~4年采挖。
春季土层融冻至30厘米以上时起收,起挖时尽量将主根与支根全部挖出之后,将主根与支根分割、整理、抖去泥土,按粗细分等、捆把、晾至质脆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