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

合集下载

浅析侠义精神与墨家的联系

浅析侠义精神与墨家的联系

浅析侠义精神与墨家的联系摘要:自古以来,侠义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成分。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它已经逐步沉淀为国民性格的一部分;而墨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家并列的显学之一,其开创者墨子虽出身寒微,却一生奔走于列国之间,传道救世,“放踵摩顶,以利天下” (《孟子・尽心上》)。

墨子和墨家弟子的一言一行都为国为民,光明磊落,深合侠义精神。

本文从侠出于墨或墨出于侠的讨论入手,继而详细描述侠义精神的内涵与墨家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契合,阐释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侠;任侠;墨家;侠义精神0 引言自先秦两汉以降至明清,历史上关于侠的记载不可谓不多;而民间关于侠的演义、笔记、小说,更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其形象,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立场看来,却褒贬不一。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在法家看来,侠是危害社会的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即侠),患御者,工商之民)之一;其贬抑不言而喻。

在《汉书・游侠传》中班固更直言布衣游侠“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因此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若只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来谈仁义、论褒贬,则不免有失偏颇。

故而司马迁称赞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隼В�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可谓公道。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支。

墨子家世不可考,据称为受过墨刑之人,在孔门受教过,后来却自创教义(钱穆《国史大纲》)。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反对大国对小国的兼并,并广收门徒,推行并实践他的主张,其言行深合侠义精神。

因此侠与墨之间的联系,成为学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1 侠出于墨抑或墨出于侠侠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如士说、刺客说、诸子说、民间说、原始氏族遗风说、神话原型说、精神气质说等等,不一而足。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_刘志华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_刘志华

第3卷 第4期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Vo l.3 N o.4 2009年07月JOURNA L OF CENT RAL SOUT H UNIVERSITY OF F OREST RY&T ECHNOL OGY(Social Sci ences)Jul.2009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刘志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以及为天下人谋天下的初衷与倡导平等博爱、热爱和平、果敢自信、除暴安良的武侠精神,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在联系。

墨家思想精髓对武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墨家思想;武侠精神 [中图分类号] B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72(2009)04-0007-03The Essence of Mohist Thought and Spirits of Martial Arts ChivalryLIU Zhi-hua(Jus tice Police Vocation al College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 a410128,Hu nan,Ch ina)Abstract:T he M oh ist th ou ghts of equ al love,anti-w ar,conformation w ith natu re,valuing ances tor's w isdom,valuingtalents,valuing unity,untying the restriction of mus ic and m ann ers,controlling destiny by indu stry and enter prising for thepeop le is internally related to th e spirits of M artial Arts Ch ivalr y w hich advocate equality and universal love,peace-loving,cour ageousness and res oluten es s,confidence and u prightness.T he M ohis t though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hapingand d evelopmen t of s pirits of M artial Arts Ch ivalr y.Key words:M ohist th ought;spirits of M artial Arts Chivalry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他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墨·侠

墨·侠

墨学与侠义精神的相通之处
墨家主张“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强调“士为 知己者死”的报恩心理; “豪侠义气为人死,披肝沥胆报恩仇” 最后一点,就是墨家弟子几乎都是“墨侠”,他 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践行着“为义任侠”的 理想。墨者急人之难,舍身取义,行侠仗义,除 暴安良,苟有利于天下,必奋力而为之。 墨子“止楚攻宋”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 内也。)
墨家的义利观:贵义尚利,义利统一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 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 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 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 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 --《墨子·贵义》
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家的经典著作,主要是《墨子》和《墨经》; 墨家“十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主要阐释了墨 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墨经》共有六篇:《经上》、《经下》、《经 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其 内容涉及数学、力学、光学、化学、物理学、逻 辑学等多个领域; 另有十一篇被称为“墨守”,主要介绍了墨家的 军事思想和守城技术。
墨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 符节也,无言而不行”,具有“言行一致”的道 德风范; 墨家巨子孟胜信守与阳城君定下的誓言,率 领一百八十三名墨家弟子帮助阳城君守城,以死 “行墨者之义”,最终全部殉难。充分体现了重 然诺,轻死生的侠肝义胆; 墨家提倡“兼爱”,“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形 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生信条;
墨与侠的关系
“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显学》 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 ——鲁迅 所谓侠者,不就是堕落了的墨家吗? 墨家失败了,一气愤,自由行动起来,产生所谓 的游侠了。 ——闻一多 侠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产生有 着多方面的原因。墨家思想可以说是“侠”诞生 的渊源。

《墨子》中的侠义精神及其影响

《墨子》中的侠义精神及其影响

《墨子》中的侠义精神及其影响《墨子》中的侠义精神:1、何为侠?梁启超先生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那么,“侠客”是什么?按照司马迁的描述,侠客就是一群以拼命的方式侵犯法律、王道等禁忌,谋取公平正义和平的人。

班固则认为,他们是一群以私力窃取生杀大权的暴徒,罪不容诛;虽然也有可以称许之处,可惜不合正统,要是走入歧途,沦为末流,还有杀身亡族之祸。

唐李德裕也认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

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

”处于两难境地,这是矛盾。

因其两难,兼而有之方为侠。

清末汤增璧《崇侠篇》说,侠“白刃可蹈,而坚持正义,弗见,则起而舛之,是之谓侠。

”这是对侠的完全正面评价。

2、侠与法律侠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归功于汉代史家司马迁。

他在《史记》七十二列传中设立了《游侠列传》,为一批侠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从此使侠客这一社会群体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了或隐或显的地位。

对这一群体,太史公的评价先是借用了《韩非子·五蠹》的说法“侠以武犯禁”,然后又加上一段评语:“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这些观点,至今仍是理解“侠”的基本思想。

《墨子》的影响:墨子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贡献之一即提出的著名的三种学习途径,其中以亲知为最常用的途径,即通过身体力行获取知识,闻知即通过书本或他人经验间接获取知识,说知是其最有特色的部分,即通过推理获取知识。

他主张的推理与惠施、公孙龙的名家不同,后者是以梳理逻辑本身为主,而墨子乃是以逻辑为推导手段作为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加侧重实用方向。

另外墨子还首次明确提出量力性原则,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遵循人的现有基础而进行教学。

还有就是从人性论方面提出人性素丝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近代洛克的白板说不谋而合。

强调后天教养对人的改造作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墨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墨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墨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墨家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期墨者革离义务帮助梁城四千居民抵抗十万赵军的故事。

当代武侠作品中偶尔也能看到墨家的痕迹古龙小说《九月鹰飞》的青城墨家喜欢解决武林事端;温瑞安《寂寞高手》中的墨家是武林世家;武侠魔幻游戏《轩辕伏魔录》等,直接以墨家人物为主角。

那么,墨家与现代人痴迷的武侠文化有没有关系?先秦历史中真实的墨家又是怎样的呢?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古龙小说《九月鹰飞》中的墨九星说过:“为了急人之难,墨家子弟一向不借摩顶放踵,刀斧加身。

”电影《墨攻》的主人公革离,历史上并无其人,但他毫无所求地帮助弱国,创造各种防御技术和装备抵抗强国入侵,却是墨家存世两百多年一直坚持的理想和实践。

不幸,墨家及其创始人墨子,曾在儒家的批判和权力的绞杀下,尘封了两千多年。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或说宋国人。

所谓“墨”,有人称其原意是使用墨绳的木匠,有人说是“墨其额”的古刑名,墨子尚劳作,近于刑徒。

墨子生卒年也多有争论,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之间,是春秋末战国初人,介于孔子、孟子之间。

与“士大夫”之后孔子不同,墨子虽也饱读诗书,却出身于平民阶层,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他是不依附于君王政治权力和土地、具有相当经济自由度的小手工业者,他当过工匠,擅长器械发明,木工技艺可以跟公输般媲美,会造大车,甚至用木片制成过会飞的老鹰。

墨子所处的时代,大国侵略兼并小国的历史山雨已来,墨子宣扬实施“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救世纲领,即“天下人皆相爱”,“大不攻下,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主张“尊亲亲”,“爱有差”的儒家唱反调,但严格来讲只是一种朴素的乌托邦梦想。

他震撼中国历史的是,他能够把思想直接付诸行动,常年大范围奔走于诸侯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同时发明各种器械、战术进行积极的救守,把学生组织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事性团体,多次帮助弱小国家免受侵略。

墨子精神与侠文化

墨子精神与侠文化

5. 墨子的宗教,虽然主张敬天事鬼,却极力反对命定论。在他看来,天与鬼的存在 不是为了直接控制人们的行为,而是要对人们的善行恶举加以公允的奖惩。命定 论的最可怕的后果是方便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天”,让人感到无可无不可,
解除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这约束本该是通过奖惩实现的),最终导致人祸肆虐、
天下大乱。因此必须提倡“非命”思想,树立起世人的进取心,激发他们为求善 报而践履善行的动力。
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於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 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 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二)墨子精神
第二条理由有很浓的宗教意味。与其它学派不同,墨家信仰一个人格化的“天”,
“天”有自己的神圣意志。这意志,据墨子说来,就是要人“兼相爱,交相利”。其论证 方式很独特,大意是说,上天一视同仁地抚育我们,说明他兼爱着人类,他必不愿看到世 人互相残害,而是一心要人们相爱相利。这使人想起了基督教的教义,基于这一教义上的
认识密切相关。这种认识即是:天下物资本非十分充裕,必须把每一分每一毫都充分利用起来
才能使天下人皆得饱暖,任何奢侈的耗费都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的衣食为代价才可能的,必须 坚决反对之。后来荀子试图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否定动摇墨子的整个立论,可见两派理论上的分 歧根源还在于不同阶级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迥异体认上。 “节葬”主张可以视为“节用”理念在丧仪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它似乎更触怒了传统派, 因为在那个时代丧仪是整个礼仪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否定厚葬久丧无异于对 整个“礼治”传统发出了挑战。坚持这一主张是要承受不小的压力的,墨子不屈于这种压力而 倡导“节葬”还是因为实用主义的考虑占了上风。这是一种高尚的实用主义,墨子为消灭“糜 财贫民”、“伤生害事”的时弊不惜向传统势力宣战,真正把百姓的福祉放到了首位。 “非乐”的主张是实用主义由合理走向极端的一个例子。一直以来就有人以此诟病墨子,。 实用主义如果被囚禁在一个过于狭隘的空间里就会走向荒谬,最终失去大多数人的同情,这不 能不看作这位伟大先贤的一个教训。

浅析墨家任侠精神

浅析墨家任侠精神

浅析墨家任侠精神作者:沈诗意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2期[摘要]墨家提出“巨子”的学说,开创“任侠”精神,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以“兼爱”“贵义”的侠义伦理观为道德基点,关注百姓的安危和国家整体的利益。

[关键词]墨家任侠精神[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13-02沈诗意(1988-),女,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以巨子为圣人,冀皆愿为之尸,得为其后世。

”墨子提出“巨子”的学说,甚至成立制度,为的是正义、和平、博爱,正所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万事莫贵于义”。

墨家的理想人格讲究“任侠”二字,墨家的侠义精神简言之,亦即“任侠”二字。

何为“任”?《墨子·经上》云:“任,士损己而益所为”,《墨子·经说上》复而解释道:“任,为人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

就是为了营救他人的危难,而不惜为难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厌恶的事情,这正是《史记·游侠列传》中所描述的关于侠“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意象。

何为“侠”?侠,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说文解字》云:“侠者,夹也。

夹者,持也。

”“侠,俜也,从人夹声。

”“立齐气,作威福,结私交,以立疆于世者,谓之游侠。

”司马迁则认为侠者“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信,义者有取焉”。

何又为“任侠”?《说文解字注》云:“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

”就是相互依赖信任,有一致价值取向之士,任侠精神即解救他人的危难,毫不考虑自己安危的精神。

早在春秋之时,侠者已有小范围的活动,但以团体的方式出现的侠者则源于战国的墨侠。

正如《鲁迅全集》曾提及:“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

”墨侠精神源远流长,并且墨者顾全大局、放眼四方,“侠士团体中本自有其道德,墨子不但实行其道德,且将此道德系统化、理论化,并欲使之普遍化,以为一般社会之公共的道德。

论墨子的侠义观

论墨子的侠义观

( 西南 大 学 文学 院 ,重 庆 4 0 0 7 1 5) 摘 要 :谈 及 “ 侠 ” ,人 们 首先 想 到 的 是 武侠 小说 中的侠 士形 象 ,而 “ 侠 ” 并 非武 侠
小说的专利品 , 有关 “ 侠”的本质 内涵或具体精神其实是 由墨子最早进行规范的。首先, 兼爱非攻的核 心思想蕴涵着兼济天下、博 爱他人的侠 士胸怀 ;其 次,以义为贵的精神 宗 旨标榜着贵义行 义、坚守正 义的侠 士宗 旨;最后 ,重义轻死的行事风格流露着献 身
作 者 简介 :吴 海 明 ( 1 9 9 4 一 ),男 ,湖北 恩施 人 ,西南 大学 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中 国古代 美学 。
第 2期
吴海 明:论墨子 的侠 义观
各 种 灾祸 、罪 恶 的 源 头 ,那 么 ,人 就 必 须 抛 弃 相 互
阶级 内部平 等 的互爱 ,超越 了阶级 的限制 ,就 不可能
谈及 “ 侠 ” ,给 主体 的 直 观 感 受 便 是 武侠 小 说 中描绘 的那 种侠 肝义 胆 、浪迹 天涯 、仗 义疏 财 的英 雄 形 象 。 可 以说 ,诸 多 武 侠 小 说 对 “ 侠 ” 的 刻 画 是 非
乐 坏 导致 的是社 会秩 序 的混乱 ,社 会秩 序 的混乱 进 而 引起 了更 多 的社会 问题 。在 这样 一个充 斥 着灾难 的社 会 环 境 中 ,墨 子 明晰地指 出 ,人 间 的祸 乱 皆起源 于 人 与人 的不 相爱 。 “ 圣 人 以治天 下 为事者 ,不 可不 察 乱 之所 自起 。 当察 乱何 自起 ?起 不 相爱 。” l 2 】 1 。 臣 子
范的。而墨子 的侠义观就深藏于其主要思想之 中。
1 兼爱非攻的侠士胸怀
兼 爱 是 墨 子 思 想 的 核 心 , 在 墨 子 所 强 调 的 十

墨者——行走在泥泞中的侠者

墨者——行走在泥泞中的侠者

墨者——行走在泥泞中的侠者丁耀宗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运输1109班 11252086 摘要:墨者,墨家学说的追随者。

民众出身的他们,怀抱着兼爱,非攻的大同理想,走在两千多年前的时代里,用生命谱写了一手壮丽的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就是影响了后世千年的侠义精神。

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理论家,更是一群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实践家。

他们是墨者,一群行走在千年之前的泥泞道路上的侠者。

关键词:墨者、侠义精神、影响、一、墨者概述说及墨者,必先说墨子。

墨子,司马迁只用了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当然这是太史公的一家之言,关于墨子的身份,向来存在争议,但通常我们认为墨子就是墨翟,生活时代约当于孔于与孟子之间,曾为宋国大夫,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更是墨者的顶级代表。

另一方面,在《墨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子自称“贱人”,又称他能制作车辖,“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总之出身地位是比较低的,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早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创立了与儒学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而这个学派的追随者,就是墨者。

春秋战国时期,孔墨同为“显学”(著名学说),两派对立,并称“孔墨”。

墨者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者大多出身下层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因而生于苦难的他们,比起贵族更了解苦难,他们反对儒家的厚葬,繁缛的礼节,因为他们代表的不是贵族文化而是平民。

他们反对侵略战争,为了反侵略战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的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国家而牺牲自我。

他们组成了墨家,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团体。

文城民族侠义的总结

文城民族侠义的总结

文城民族侠义的总结自古以来,“侠”是我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侠”这个字所代表的的侠义精神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要问“侠”是什么?那我可以非常爽快的告诉你——“侠”是一种理想,它是普通的中国民间百姓对于世间公平正义的追求;“侠”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大丈夫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

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先秦游侠1、兼爱非攻的墨侠“侠”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我的研究,墨家应该是在诸子百家中最早提出“侠”这个概念的一家。

墨家起源于民间,代表了当时民间百姓的诉求。

《墨子·兼爱》中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以及“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这段话是说天下人要互相爱护,不可彼此相欺。

强者不霸凌弱者,富者不欺凌贫者。

“非攻则提出必须进行正义的自卫战争,不可进行不义的侵略战争。

用正义的自卫来保证兼爱的实际施行。

”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侠义精神,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和谐相处,不许侵犯他人。

追求世间的公平正义。

以正义与否作为人们行为的判断标准,这是最初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2、以直报怨的儒侠先秦时代的儒家是最接近创始人孔子本义的儒家,而并非是后期随朝代发展而改变自身经义思想的新儒家。

起初的儒家从最高层的孔子开始一直到它最底下的三千弟子几乎全都能文能武。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腰悬佩剑、心藏文章是这些人的标准。

《论语宪问》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这句话中孔子的真正意思是说应该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来回报善行。

不能让好人流泪受罪,让坏人逍遥法外。

这是符合我们思想的“侠”,天道好轮回,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同时这也是非常果断的一种做法,和我们之前所看到了解到的儒家非常不一样。

这是藏在儒家“仁”的思想下的“义”。

面对恶行,唯有以直报怨才能得到真正的正义。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论墨家的“任侠”精神及在后世文人身上的凸显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论墨家的“任侠”精神及在后世文人身上的凸显

不 得不说 , 以上两点都带 有着浓郁 的乌托邦 色 彩。 韩云波在论述 侠文化 时认 为侠“ 表现 了民族 的一 种集体无意识 ” . 在人们的幻想 中被认 为是可 以构
建 出一个公平合理 的新社会的“ 英雄” , 因此“ 侠” 本身 是有一定的理想化 色彩 的 , 墨家 的“ 任侠 ” 精神 , 由此
在历史的漫漫长夜里鲁迅和墨子一前一后走在众人不知其功语出墨子公输的路上他们都是那孤独勇敢的战斗的传教士三墨家任侠精神在后世文人政治思想及救国理想上的凸显墨家的任侠精神为后世意图救国的文人找到打出了墨学救国的口号希望为日益衰微的中华民族注入新的血液
中 国 ・包 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5年 第 5期
脚。 春秋 时期 的墨家在动荡 的年代里 为了实现 自身的
体表现在 墨家体现 了一些“ 侠” 的精神并把 它提升到 了
“ 任” 的层次 。 《 神雕侠侣》 中的大侠郭靖对杨过说 : “ 侠之
小者 , 行侠仗 义 , 劫富济贫 ; 侠之大者 , 为 国为民 , 鞠躬尽 瘁, 死 而后 已” , 墨家就体现 出了这种 “ 大” 侠 的精神。 在
( 一) 墨家“ 任侠” 精神在后世文人价值标准与行为准
则上的凸显
墨家的“ 任侠 ” 精 神影 响了后世 文人 的价值标准 与
行为 准则 。 使他们 可以从封建儒 家道德传统 中挣脱 出 来, 达到一种新的精神 自由。 其 中最典 型的莫过 于司马
迁。 虽然表面看来他对 于墨家是不重视的 , 仅在《 孟子苟
收 稿 日期 : 2 O 1 5 一o 7 一l O 作者简 介 : 牛菡( 1 9 9 一) , 山东滕 州人 , 山东大学2 0 1 2 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闻一多班本科生 。 作品有 : 从 巴赫金狂欢

墨家侠义精神的传承探索

墨家侠义精神的传承探索
却愁说到无言处,
不信人间有古今。
——朱熹
例:庄子与轮扁,要领略古人的深意。
独坐堂阶,天高月满。
忽披书卷,古到今来。
——何绍基
思接千年,视通万里。
(二)居今思古
尚友古人
东吴大学校训:发古今完人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古人养心,关注精神修养。
为文,我们有三千年的文言遗产,语文资源,他们的章法结构等,我们需要去观摩体会。
参考文献:
《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
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
徐渭《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龚自珍《龚子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梁启超《墨经校释》,中华书局,1941年版。
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988年版。
康有为《儒墨最盛行并称考》,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引言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和墨家都是一时之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孔子的儒学至汉武帝时,被定为一尊,二千多来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墨子的墨学思想却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就连在以求实精神著称于世的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对墨子的记载也不过寥寥数语。“墨氏之学,亡于秦季,故墨子遗事,在西汉时已莫得其详。”
3、文类:诗文、戏曲、小说
4、自身差别:浅近文言与古雅文言
在古代,文言是一种书面文字,而非口语。
二、当代人为什么读古书?
(一)、古今一体
[德]埃尔温·斯特里马特《随想录·给艾娃》
古书也是书,古书多经典,我们不应排斥、畏惧古书。
古今一体,思路相通
文明新旧能相益,
心理东西本自同。
旧学商量家遽密,

诸子百家大总结:2、侠义心肠墨家

诸子百家大总结:2、侠义心肠墨家

诸子百家大总结:2、侠义心肠墨家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与儒家并称显学,与道家也有分庭抗礼之势,与孔子代表的儒家,与老子代表的道家共称三大哲学体系。

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朱杨之学)则归墨,讲的就是这个情形。

可就在中国历史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今天便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墨家学说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一.代表人物: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墨子有著作传世,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兼爱》、《非攻》。

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

墨家在战国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二、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1、早期: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

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侠义精神浸泡过的价值观

侠义精神浸泡过的价值观

侠义精神浸泡过的价值观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墨子侠义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侠义精神在战国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学作为先秦百家“显学”之一,战国时期墨子及其领导的墨家集团在当时社会拥有极高的社会威望,墨家首领称为“巨子”,墨家成员称为“墨者”。

墨子把救世济民、兴邦治国作为最高目标,以匡救时弊、兴国安民为己任,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宣传并亲身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

就连学派观点不一致的孟子也称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庄子赞赏墨子“真天下之好也”,是“才士也夫”,xx认为“墨”就是“侠”。

秦汉之后,墨学作为显学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但墨子的精神并没有隐没,其以侠的形式在民间得以传承与发扬,特别是普通民众对平等、正义的向往在墨子侠义精神那里找到寄托与希望。

墨子侠义精神在历代农民起义过程中成为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一种精神支柱,成为下层人民的处世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人民。

墨子侠义精神的义理依据是什么,其行动特征为何,如何审视其现代价值,这是要探讨的问题。

墨子,中国历史上“黑社会”第一人

墨子,中国历史上“黑社会”第一人

墨子,中国历史上“黑社会”第一人
墨子,中国历史上“黑社会”第一人
文/马锡凯
墨子,名翟,又称墨翟,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等。

墨学与儒家并称“显学”。

一、墨家游侠
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

陆贾在《新语·思务》上说,“墨子之门多勇士”,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

而这种“侠”却是和专制者恰恰不入的。

二、墨家组织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吕氏春秋》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秦巨子之子遭诛杀,可见墨家纪律严格。

三、墨家足迹
墨子一生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广收门徒,其踪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此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当时的大多数国家,而自墨子之后,其门徒更是不胜枚举。

墨子不仅仅坐拥如此大的社会力量,而且在墨者集团中,有着政府无法染指的内部法纪,这也是专制的政府所无法容忍的。

俗话说,“树大招风”。

这也许是墨家思想不被统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而墨子,则足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黑社会”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李向阳摘要:墨与侠二者之间关系问题自20世纪出现的墨学研究热潮以来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

老一辈学者多坚持墨与侠有着渊源关系,但是现当代年轻学者认为侠与侠义精神是独立发展而来与先秦诸子思想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本文通过对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各自所包涵的精神实质做一个比较研究。

认为墨家思想是侠义精神的内在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指南;而侠义精神是墨家兼爱天下,利他无我精神的极度伸张。

关键词:墨家思想侠侠义精神墨家学派是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一支。

《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典籍中所记载的墨者的形象是抱有坚定的“兼爱”、“非攻”理念,为天下公义兴利除弊,死不旋踵,是一个具有理想信念又兼重实践的社会组织。

“侠”是古代文武兼包之士的武士演化而来。

侠者奉行为义之道,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历来人们把侠看作是公平,正义的执行者。

侠义精神更是人们对侠者的人格特征及行为模式的心理认同。

墨家与侠在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的理想追求与实践过程中行为模式的相似性上,使得人们对墨与侠,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关系的认识上长期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

本文欲将二者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证。

一、研究状况在中国历史上,墨家的发展历程是有着一番波折的。

自战国中期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形成,组织之严密,思想体系之完备,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

然战国秦汉间骤然衰落,魏晋以降几湮没无闻,习墨者寥若晨星,学人谓之“中绝”。

时至中国近代兴起了一股墨学复兴思潮,墨学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其中墨与侠渊源关系的讨论是争论颇多的一个重要议题。

由于鼓吹侠以张扬民气的需要,人们纷纷将墨、侠糅合起来,创立了“侠出于墨”及“墨侠一体”说。

这种说法最早由晚清学者陈澧提出。

他在《东塾读书记》卷12中说:“墨子之学,以死为能,战国时侠烈之风,盖出于此。

”康有为继之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侠即墨也。

孔墨则举姓,儒侠则举教名,其实一也。

”而将这种说法变成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的是梁启超在《墨子学案》的论证。

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墨学研究者对游侠即墨者都深信不疑。

侯外庐干脆把游侠称为“墨侠”,认为它是后期墨家中很重要的一派。

纵观20世纪初中国的墨学研究者是带着一种民族情感来研究墨家的。

所以不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失偏颇,因此遭到现代学者的质疑。

这其中余英时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他的论证也多被现代学者所信从。

他在《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侠与中国文化”一节中提到:“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说到的‘儒墨皆排摈不载’就是侠与儒墨两家没有渊源关系的断案了”进而对梁启超论证中的“儒墨”、“儒侠”对举现象做了分析,认为“韩非子《五蠹》中之‘儒’涵盖了儒墨,是广义上的指代知识分子。

”另外在对游侠的事迹做一番考察之后,得出“侠并非源于任何一派思想,也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思想,更没有和任何学派合流。

概括言之,侠只有社会谱系可说,其直接系统出自武士阶层。

”并且认为“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张炳麟《儒侠》)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侠”找寻任何古代学派的源源了。

1我个人认为以前两种相对的说法都只能作为一家之言,不能作为墨侠关系论述的最后结论。

众所周知。

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侠”画像的人,然而《史记·游侠列传》中他自己也坦言“自秦以前,匹夫之侠,靡得而闻焉。

”就是说秦以前侠的样态是什么样子,我们是不得而知。

还有就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猎儒墨逸闻”与《史记》没有为墨子单独列传,而仅仅附于《孟子荀卿列传》后24个字,这一点让我们大惑不解。

再者就是关于早期“侠”的史料记载的缺失。

最早见诸史籍的当属《韩非子》一书中“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中提到的“侠”,然而没有对侠做出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侠的解释晚出于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不能作为对上古之侠作为对上古之侠的准确理解。

虽然就目前的史料来看不足以证明墨家与侠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是墨家与侠相伴而生于战国之际,具有相同的社会背景,相似的历史命运。

墨家思想中兼爱、贵义等理想追求与侠义精神的急公好义、心怀天下等人格气质相吻合。

墨家思想对侠义精神的内涵的完善与限定的作用是不可不察的。

首先,墨家产生与侠的出现是在同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

虽然上古之侠的面目在汉代的司马迁时已经无法辩识了,但是就有关“侠”的记载出自《韩非子》一书来看。

侠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为人们所注意了。

也就是说侠的出现时代当不晚战国后期。

而后侠最直接的来源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当是由古代的文武兼包之士分化出来的武士发展而来的。

2i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许多学者的赞同。

墨家的起源学术界有许多种说法,我个人人为论证最精当的当属方授楚《墨学源流考》提出的“墨子自创说”。

史传墨子曾受孔子之术,感于战国时代礼制崩坏,社会纷乱的局面,欲补弊救偏,愤而道尧舜,取法先王创立新说。

孙诒让《墨子间诂》序中说到“孟子以杨墨并立……,墨子则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

又深察春秋战国百年间时势之变。

欲补弊扶偏,以复之于古”。

3也就是说墨家的产生和侠的出现都是以一种对社会的“复古式改良”。

墨家用思想学说,侠者用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实践理性,企图恢复“天下为公”的时代。

正是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产生,才会使得墨家与侠有着相同的历史使命,相似的人格气质。

其次,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性。

所谓侠义精神是为侠者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文化上的抽象与概括。

最早给侠义精神做总结描述的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所论到的“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4墨家讲“兼爱”,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

(《兼爱中》)这种完全泯灭人、我、亲、疏界限的观念与侠者赴士之困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萍水相逢,生死以之的举动如出一辙。

墨子对“兼爱”的实践要求是“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侠者亦是急公好义,抱有匡世济人之念。

墨家“贵义”主张“万事莫贵于义……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贵义》),“义者,正也”,(《天志下》)指出了义的正义,公平等内涵。

又说“义可以利人”。

(《耕柱篇》)5墨家思想中独有的义利观,是墨家思想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反映,所主张的义超越了儒家所谓“义者,宜也。

”的观念,不单单是合乎时宜的“义”,而是把“义”上升到了一种人们判断是非所需要遵循的根本性的准则。

侠义精神所涵盖的“义”也并非简单的侠者之间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

而是侠者行为所遵从的不计功利的纯道德要求。

有人认为墨家主“非攻”戒私斗,这一点与侠者任性枉杀是格格不入的。

其实墨家也有为义而战,视尊严胜过生命的一面。

侠者就是继承了为“义”而宁可舍其躯的做法。

把对“义”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至。

最后,二者具有相似的历史命运。

时世变迁,殆至战国末期,秦兼六国,渐趋统一,以45法家思想治国。

力主中央集权。

墨家“兼爱”、“尚同”诸主张为世所不容。

再加上内部分裂,战争频仍,守墨家经义的经传,说书类墨者亦越来越少,惟有从事类弟子在实践上恪守墨家组织纪律与道德要求,在行为方式上与侠者同。

因而有学者认为“侠者为墨家末流演化而来”。

6后经秦焚书,汉之儒者一尊,百家罢黜,自此墨家言及墨者多不为人所知。

侠者自《韩非子》言“以武犯禁”至汉武帝时期拘杀郭解之流,又荀悦《汉记》中称之为“德之三贼”之首。

自班固以后侠者事迹更是不见诸正史。

可以想见侠者亦是被历代专制王权所镇压,打击的对象。

然而侠者并没有因此而衰亡,在不被上流精英文化所容纳后转而在下层世俗文化中寻找发展空间。

正所谓“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只要有不平之事,只要遭逢社会动荡,制度缺失,出现强凌弱,富辱贫之现象时就自然会有侠的身影。

而且侠的发展不但由于处于江湖草莽的侠士的侠闻侠举为人所识。

在经历了魏晋,隋唐上流浮华气息的沾染后。

侠成为诗人,墨客们津津乐道的题材。

侠的文学化推动了侠文化的发展,使得昔日“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的行义之侠,一跃成为人人皆乐而为之的一种心理追求。

尽管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二者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

墨家思想是一个成熟的思想体系,是墨者补弊救世的一系列主张。

同时墨家又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团体。

而侠义精神则是人们对侠者行为的抽象认识,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

为侠者亦不是一个社会集团,只是具有相同气质,人格与道德准则的群体。

墨家属上流精英文化,虽因时世变迁而几乎中绝,然而思想之宏大,志向之高远,非侠义精神所比拟的了的。

相比较而言,后者只能算是下层世俗非主流文化元素。

通过以上的论述,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的诸多相似之处表明墨与侠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由于当前尚缺乏直接的史料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只能通过对比得出近似的结论:墨家与侠相伴而生,墨家思想为侠的行为给予了道德准则的限定。

侠义精神是墨家思想在追求平等,实现“天下为公”社会理想的极端表现。

参考文献:1.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329-330页2.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2005年3.孙诒让《墨子间诂》俞樾序中华书局2001年4.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华书局1973年3181页5.王东升《墨侠渊源流变考》6.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1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