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七年级上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 1.视平线: 视平线 2.视 2.视 点: 3.消失点: 3.消失点: 消失点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原理
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又称 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 成角透视) 散点透视
造型表现)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
平行透视 与成角透视
活动二
活动二
学习与研究: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 律?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透视原理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原理
比较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的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平行透视和
透视原理
课堂总结归纳
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基本规律:
近密构成的空间变化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其中一个面有什么特点? 方形或长方形
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画一画
要求:完成一个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拓展延伸:
1、尝试运用平行透视 或成角透视法进行校 园一角的写生。 2、尝试运用平行透视 法进行某一形象的立 体消失练习,形象可 以使平面图案、文字、 数字、字母等均可。 (见教材) 3、尝试运用成角透视 法画某一形象,形象 可以是沙发、包装盒、 包装袋等。(见教材)
它 们 的 透 视 效 果 各 有 什 么 特 点?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散点透视
平面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中国画和一些装饰画)
透视 平行透视 一个 成角透视散点Βιβλιοθήκη 视多个消失点(几个)
消失线(方向) 共同点
两个
往1个焦点消失 往2个焦点消失 近大远小
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立方体透视图的变化规律
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二、成角透视
特点:
1.任何一个体 面失去原正方 形特征,产垂直
3.与画面两组 线分别向左, 向右,消失于 两个雨点
二、成角透视
四、说说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比较
作业:
在一张纸上画出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和 成角透视图
立方体透视图的变化规律
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主讲:王明觉
一、平行透视
定义: 当立方
体的一个 体面与画 面平行, 所产生的 透视现象 即为平行 透视。
一、平行透视
特点:
1.只有一个消失 点(心点)
2.立方体与画面平 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
3.愈接近视中线, 透视缩形愈大
二、成角透视
定义:当立 方体上下两 个体面与地 面平 行, 其他体面与 画面成一定 角度时,所 产生的透视 即为成角透 视。
要求:1.八开素描纸 2.认真、准确、画面工整
七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五.课堂小结: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的区别
1.5建筑透视图的分类视点及建筑形体相对于画面位置不同,则所形成的建筑形体的透视图就有不同效果。
不同效果的透视图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作图要领亦各有特点。
通常按照画面、视点和建筑形体三者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对透视图进行分类。
建筑透视图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二点透视( 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斜透视) ;1.5.1一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垂直,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在左右、上下方向没有灭点,只有宽度(前后)方向有一个灭点,即主点e′,所以称为一点透视,或平行透视,如图1-25所示。
图1-25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上与画面平行的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对简便,图形显得端庄、沉稳、景深感强。
常用于表现纪念性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的正面、门廊、入口等。
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也较多,如图1-26 所示。
也适用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
图1-26 一点透视实例1.5.2二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均倾斜、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如图1-27所示。
图1-27 二点透视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两个主立面都得到了表现,作图相对复杂。
但表现效果生动、立体感强,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透视图,如用来表现广场、街景、楼房建筑等。
图1-28 是二点透视实例。
图1-28 二点透视实例1.5.3三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倾斜、建筑物的立面也与画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形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与画面形成倾斜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而三个方向都有灭点,所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三点透视,或称斜透视,如图1-29 所示。
图1-29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常用来表达较高、大的建筑物,如高楼大厦、纪念碑、高塔等。
图1-30 是一高层大楼的三点透视实例。
七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严作涛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美术班何国臣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直尺教学过程写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讲地课题是,立方体地“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一.导入主题师: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地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呢?师: 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幻灯片)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地相同点,透视现象:(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地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地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高远低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地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地最基本地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地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地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透视地几个基本术语和概念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地基本术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视点——观察者眼睛地位置..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地一条水平线.在开阔地野外,人眼平视时,眼睛地高度等于视平线地高度,视平线就是地平线,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地.视平线是随作画者地眼睛位置地变化而变化地,人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地上方,人俯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下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地点,又叫灭点.. 主点——在视平线上正对视点地一点,又叫心点..余点——方形物体地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地两个点.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并找出自己所处位置地视点、心点、视平线加以描述.(回到上方图片)接着让更多地学生分析图片中绘画者所处位置地视点、心点、视平线.三:透视图地分类:():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展开分析:平行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地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与画面垂直地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成角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地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地物体,近处地大,远处地小;同样高地物体,近处地高,远处地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地规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探究与表现.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地位置、角度所呈现出地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平行透视;把立方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出示石膏体)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并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个消失点.生:两边地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地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地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地线段就长,离我们远地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成角透视;立方体地一角对着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生:上下边和左右边地线变地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物体地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地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出示立方几何体后画出平行透视图并讲解步骤.现在结合我们刚刚所看地图片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概念来示范作图步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地基本规律:接下来呢根据我们刚刚看地图片和作画步骤可以地出一些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地基本规律: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地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与画面垂直地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地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地几个基本特点:了解了透视地基本规律之后,现在我们来了解了一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地几个基本特点:平行透视:.边棱呈三种状态,有两种原线——水平边与垂直边(或斜置立方体地两组斜边),有唯一地变线——直角边..只产生一个灭点——心点,属一点透视,是所有纵深直角边地灭点..有一个可视地、由原线组成地平面与画面平行,保持原形,是空间中唯一不发生视觉变形地平面..所有含直角边地纵深面都发生形变,水平面离视平线近窄远宽,与视平线相贴时被压缩为水平直线;直立面离正中线近窄远宽,与正中线相贴时被压缩为垂直线.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所以成为二点透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本特点()任何一个面都和画面不平行:以中心点到视点为中轴线,物体两面具有一定地倾斜,呈与画面不平行状态.()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两个灭点:两组成角变线,水平消失方向不一,现成两个灭点,成角透视地主要特征,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视平线以上地成角边线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地成角边线向上消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具有生动变化地空间表达:较一点透视更为生动,不拘泥于单一地格局,适合室内室外两面展现表现方式.建筑效果图中最为重要地一种表达方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巩固与练习:接下来巩固我们刚才讲地内容和练习:巩固知识点::一点透视地透视规律()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即主点.() 平行直角六面体在一般状况下能看到三个面,在特殊情况下,只能看到两个面或一个面.:两点透视地规律:八:课后作业:教师:要求同学参照示范图,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地线描图.九:课堂小结:根据以上学习地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做练习、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加以应用,请问同学们在刚刚讲课地过程中哪个知识点还不太懂地,加以阐述并提出问题.今天地课程就到这里,谢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正六面体的透视规律
正六面体的透视规律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而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
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下面具体来看下它的画法。
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
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
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如下图: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如下图所示
以上说明,是否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有所了解了呢?欢迎继续关注画画栏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方形景物,除了画好它们的透视方向 外,还必须画好每个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一件立方体的两竖立面,由于它们同画面 之间的正、侧关系不同,会造成它们透视 宽窄不同;许多正、侧方向相同的方块面, 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 它们的透视宽窄不同。在一幅画中,所有 方块面的或宽或窄,在透视关系上应该去 待统一。
主 体心 人点 物在 处
第二节
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是 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面之 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由三对 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透视和余 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两对竖立的方 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的不同.
余角透视 放置状态:
不 合 理 构 图
正 确 构 图
余点在实际场景中的位置
从画者的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的 两组水平边线完全平行的线,两线在心 点左、右与地平线相交的两点,即该方 形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位置。
余点与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的三种边线是垂 直、向左余点、向右余点。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点都是余点的位置(距点也是一 对特殊的余点)。各种方形景物由于放 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 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 点的位置甚为重要。
位置与宽窄 许多(同画面不平行的)方向相同 的方块面,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透视宽窄也就不同。这些方向相同的 方块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以灭线为 标准,离灭线远的透视面宽,离灭线近 的透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 线。
在描绘和处理方形景物,除了上述的透视方 向和透视宽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体的结构关系,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关 系和细小的连接结合关系,整体的结构关系透 视方向要正确,每个细小连接的结合处的透视 方向也不应忽视。初学者往往画到细小处时, 就忘记了它们总的透视方向。 2、人和景物的方向关系:人们的运动和景 物的方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战士列队沿着道 路前进,军训学生着靶子射击。在配方形景物 时,必视 放置状态: 在两对竖立 方块面中, 一对同画面 平行,另一 对同画面成 直角,为平 行透视。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洛宁县东宋镇初级中学程光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六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绘图纸2B铅笔橡皮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师: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 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用眼睛看到的一些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透视现象.) 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的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
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
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素描透视基本知识讲解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素描透视的基本知识。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是当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垂直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顶面与底面的四条平行棱线会相交于视平线上同一消失点。
这种透视效果让人感到平静和稳定,是素描初学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
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是立方体的四个立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往纵深平行的两组直线会产生两个消失点,让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这种透视效果在描绘建筑物、街景等场景时非常常见,能够展现出场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是物体没有任何一条边缘线或面与画面平行,成倾斜角度时的情况。
这种透视效果冲击力最强,会让画面更加有“气势”,通常见于俯视和仰视的场景。
在掌握这种透视技巧后,你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你的素描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素描透视的基本知识是素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技巧,你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你的素描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素描透视的基本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立方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美术101班何国臣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直尺教学过程写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课题是,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一.导入主题师: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 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
(幻灯片)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透视现象:(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高远低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的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
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
)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
二:透视的几个基本术语和概念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人眼平视时,眼睛的高度等于视平线的高度,视平线就是地平线,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视平线是随作画者的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上方,人俯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下方。
3. 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
4. 主点——在视平线上正对视点的一点,又叫心点。
5.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并找出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加以描述。
(回到上方图片)接着让更多的学生分析图片中绘画者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 条视平线上(图2-18、图2-19)。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 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 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课堂练习: 用一点透视画一个 洗衣机或者微波炉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 消失。
平行透视
透视的三要素包括: 视平线 消失点 立足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 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 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 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
写给素描新手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透视
写给素描新手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透视
很多人学画画时都被这个理论难住了,你搞明白了吗?
方形透视
方形透视分为三种: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倾斜透视)。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倾斜透视)
圆形透视
一个圆柱体,如果是俯视它的话,它上面圆的弧度越下面越大;如果是仰视的话,它上面圆的弧度越上面越大。
圆形透视
透视简单来说就是近宽远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主要是为了让画面有空间意识和纵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美术上册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
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校园中游览和选择具有美感特征的校景,能够表述出自己的审美感受。
2、通过取景框的使用、小组的合作研究,能分析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在景物空间中的基本变化规律。
3、能感受透视现象在表现景物空间中的美感效能,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取景框、小组研究,分析出凭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视平线”、“地平线”、“消失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式:
列出学习主题分组实践小组研究总结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分成8组,每组6~8人,组长领取“记录表”,安排记录员(即交流代表)。
2、学生:教材,课前自制的取景框,画纸,水笔,画笔。
3、教师: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物品建筑物图片(包括校景图片),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视机一台。
学习记录评价卡一份。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导阶段:
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取景。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繁简的必要取舍。
三、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四、课后拓展:
学生留意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活动三
课题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进行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合作。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活动安排:
选材与构思:
1、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作为表现题材?
2、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与交流:
1、谈出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突出感受与表现意图。
2、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表现与绘制:
1、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最能表现自己的构思?
2、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好的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校园活动场景照片一组;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若干;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若干。
学准备教具:平时搜集和积累的校园生活题材的创作素材;根据自己采用的画种,准备的所需的工具材料。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B 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C 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
(2)发展阶段:
A 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B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C 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素材,或根据需要临时进行场景写生和人物动态写生。
D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E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已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资料、素材、画具。
恢复教室的整洁。
交还暂时借用别人的资料、工具材料等并表示谢意。
3、课后拓展:
(1)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作业,找出成功与不足,并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用另外的构图、方法和手段表现同一主题,看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效果。
(2)进一步选取新的创作主题,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校园学习生活。
(3)尝试将所学的创作方法运用于校外生活的绘画创作中。
(4)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办一个作业展览,展示每个同学的作业,组织参观与评述活动。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适于主题的表现。
3、创作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以往所学的透视、人体比例等知识的技能。
4、在创作活动中能否与同学愉快地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学生生活经验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2、对学生绘画创作进行选材指导的研究。
3、拓展思维领域,启发学生的构思联想,进行绘画创作教学。
4、关于“双基”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