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高二选修)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初读感知: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学习观?他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1、孔子明确将学习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梳理课文: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可把全文切分成:a、为什么学(1、2、3、4、9章)b、学什么(4、5、10、11章)c、什么是好学(7、8章)d、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4、5、6章)三、研读赏析(一)为什么要学习?原因之一:智力差异【原文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1】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当然,这是客观事实。
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教课目的】1.认识孔子波及学习的思想2.指引学生深入地认识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虑【教课要点】1.主假如讲解第 4 则、第 6 则、第 7 则、第 11 则选文。
2.指引学生鉴赏第11 则选文【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经过认识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虑,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课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现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发掘语料在写作方面能够赏鉴的那些因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指引、朗诵、议论、点拨【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1.请列举人品涵养方面的名言答: 1)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 3)吾日三省吾身;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荣华不可以淫,威严不可以屈,贫贱不可以移。
2.“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一味喜爱仁义而不喜爱学习,它的弊端是愚笨。
一个人的质量要经过努力学习去完美,假如不增强学习,不擅长运用,即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和“农民与蛇”中的主人公,就由于没是非分明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3.给以下生字正音葸( xǐ)悌( tì)笃( dǔ)贰(èr )4.辨析以下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匪徒)(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势,奔向)几落贼手死(仇敌)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而正焉(凑近,凑近)是天下之巨盗也(祸患,祸患)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达成,达到)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育)就能破之,尚不行有也(即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闻)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苛刻,不老实)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苟且偷生)楚有善为偷者(盗窃)5.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女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勤学(“知”通“智”)今也亡(“亡”通“无”)出弟(“弟”通“悌”)6.指出以下加点的用法和意①其蔽也:名活用作,害人害己②事父亲母亲,能竭其力:使用法,使⋯⋯尽③ 易色:第一个“ ” ,形容的意用法,以⋯⋯;第二个“ ”,形容活用作名,有才德的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到学习对于完善仁德的重要性。
2、探讨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和方法,思考其对现代学习的启示。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追求仁德与智慧的协同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领会孔子的思想核心。
(2)分析孔子眼中“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与“仁”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将孔子的学习观念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
(2)深入理解“仁”的概念,并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仁德。
三、知识链接1、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文本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出自《论语·阳货》。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孔子强调“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仅有仁心是不够的,如果不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和智慧,就可能会因为缺乏判断力而被人欺骗或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表现出愚笨的一面。
那么,孔子所说的“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包括学习做人的道理、社会的规范、处事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礼义廉耻,从而更好地践行仁德。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要“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仅是复习知识,更是将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陷入迷茫和困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2.培养德行与好学何者为先?请根据第 3、4、6 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答:按照孔子的说法,“好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因此,
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之间谈不上谁先谁后。
然而,现在所谓的“好学”,内涵已有所不同,所以,它与德行之间就有一个孰
先孰后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应该是德与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个
上,因此,他给我们现在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
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
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能力不行,
品德行,是庸品(次品);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
是废品。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
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二、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 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 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 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 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 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 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 的圣人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7-人教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发现《论语》中的“好学”与我们现在所谓的“好学”内涵不同。
2.举例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几句的含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过程:一、读下面两个语段,比较两段的表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文段一: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文段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1.你的发现是:2.由这个发现,你可以推知孔子所谓的“好学”是学习()3.结合下面的语段,验证你的判断。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⑶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总叙》)二、举例说明你对下面这几个句子的理解。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3.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5.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6.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三、作业:运用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下面两种说法的认识。
1.文死谏,武死战。
2.人们常把“尾生抱柱”当作诚信的典范。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杂篇·盗跖》四、补充资料1. 包惜弱禁不住恻忍之心,明知"不是好人",还是救了中箭受伤的金国王子完颜洪烈。
完颜洪烈见了包惜弱芙蓉娇脸、怜惜眼神,不能自已,回去就设下计谋,差官兵来杀杨、郭两人,掳去包惜弱。
——《射雕英雄传》中情节2.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论语》中与仁德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3.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先秦诸子选读》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并领悟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对于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演练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论证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和督促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思维特点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启发和挑战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
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
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
我先朗读,接着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
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展示品读要求:(五)成果展示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
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好仁不好学_其弊也愚》导学案

科目: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高二年级主备人:徐华时间:2016年 3 月日任课教师:徐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选文,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2、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目的、重要性、内容。
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
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难点: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让同学解释成语“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孔子不但好学,对“学”也很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例如什么才叫好学?到底要学那些东西?学习又要注意些什么?现在就来看课文《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二、朗读。
初读课文,捋顺文章主要内容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1则,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疏通了字面意思,可把全文切分成四块:谁好学,好学的标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学生根据提示,看看这四块分别包括那几则。
三、朗读。
精读课文。
一)谁好学,好学的标准第一则1、提问:成为大师的孔子,将人分为四等,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学与不学2、提问:对第四等“困而不学”的人,孔子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篇章里有过评论,孔子怎么说这种人的?提示:“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遇到问题不开动脑筋,不想办法,是连孔子也拿他们没有办法的的人。
这种人“斯为下矣”。
第二则、第三则1、提问:你认为世上有“生而知之者”吗?为什么?(学生发言)2、孔子把自己归为第几类?(学而知之者次也)3、谁能举例说明孔子的“好学、敏以求之”“不如丘之好学”?提示:韦编三绝学无常师多能鄙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十五志于学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八则提问:孔子对自己的好学程度是相当自信的,活到老学到老。
【完整版】《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知识结构1-3则:学习态度4-6则:学习内容7-8则:好学标准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一、导学预习题1.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3.给下列生字正音葸()悌()笃()贰()4.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几落贼手死()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是天下之大贼也()趋:鲤趋而过庭()(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就:就有道而正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闻:子亦有异闻乎?()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楚有善为偷者(偷窃)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知.不好学()今也则亡.()出则弟.()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生而知之者,上也() b君子笃于亲()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d陈亢问于伯鱼日()e敏于事而慎于言()8.试译第3则选文。
孔子推许“好学”的弟子是谁?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答:9.试译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译文4: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障碍的克服。
2.对文本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基本观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那么请问什么是“好仁不好学”呢?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讨论文本中的论据:列举实例,分析为什么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a.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和危害。
b.如何避免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c.对文本观点的认同与批判。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一个善良的人,因为缺乏学习,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六、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好仁不好学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文言文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方面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分析文本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大家觉得这里的‘仁’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做好事的意思呢?‘不好学’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愚’又是指什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做好事,但是不学习,会出现什么问题?”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张同学,你刚刚说你认为好仁不好学并不会导致愚昧,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李同学,你对张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好仁不好学一定会导致愚昧吗?我们来讨论一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疏通文意;(2)疏通文意,领会孔子所说的“学”与“好学”的基本内涵。
(3)合作探究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孔子对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二、初读入境1•初读课文(5分钟):自由朗读5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正确断句,疏通意;2•再读课文要求:戈仙存在难点的字、词、句子,同学间自行解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2 53 64 107 81 92 1114II2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其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总之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
例如: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
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
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
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课题班级授课(完成)时间2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重点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预习选文,给加点字注音。
慎而无礼则葸.不贰.过君子笃.于亲出则弟.二、疏通了字面意思,理解了并概括了每一则的内容。
第1则,孔子从人们获取知识的角度把人分为四个层次:上也、次也、其次也、下矣。
第2则,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而是“敏以求之者也”。
第3则,孔子说自己是个“好学”的人。
第4则,孔子好学可以去除“六弊”。
第5则,孔子说有礼可以去除四害。
孔子以好学自许,选文第3则就说到这个问题。
但是,他所说的“学”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同。
第4则选文,提到了“六言”和“六弊”。
“六言”指的是六种德行,即“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德行;而“六弊”则是六种弊病,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弊病。
从一般意义上说,但是如果偏执于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
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病,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简单地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B“理解类”C“应用类”D“能力提升类”第5则内容则是对第4则的补充,突出学礼的重要性,其中的“勇而无礼则乱”和“直而无礼则绞”,则是直接对应第4则中“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可见,孔子所谓的“好学”很大一方面是指:学礼!合作探究备注课上联系个人生活体验,交流了学习感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7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__君子之“学”教学目标1、布置学生预习选文,掌握词义,积累词语。
2、弓I导学生分析选文,了解孔子“学”的内涵,进而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学以致用,借鉴孔子立身处世的经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时数1课时(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1、孔子一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2、学二知识+技能+品德修养(人格魅力)二、选文讲析选文1、生译师订正。
重点句:民斯为下矣!==斯民为下矣!(倒装)思考题1、请同学们对照孔子人的分类标准,看看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等?自我定位。
思考题2、孔子是人人敬仰的圣贤,他又把自己归入哪一等呢?孔子的自我定位。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即:学而知之者。
次等。
)思考题3、孔子很谦虚,把自己归于“学而知之”的次等,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好学”的呢?选文3生译师订正。
师:后人尊孔子为圣人,而从选文3的字里行间里不难看出孔子虚怀若谷的美德。
选文1-3侧重讲述孔子在“学”上做得怎么样,其目的主要是为下文4-11的“学” 的内涵(内容)张本铺垫。
说来也巧,“学”的内容,也正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
4-11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的内容作了阐述,其中4、5、9是反面论述,6、7、8 10、11是正面论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
“学”的内容:“学”之误(4、5、9):4、偏于一端。
(六弊)5、囿于无礼。
(四害)9、背离宗旨。
(为己)高中语文6 7 8 10 114-11 4555 44.4 54556 7 8 1011678101145967810112。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文本阅读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有效表达;通过探讨孔子关于仁与学的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审美要素,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网络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参考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论语》中“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论语》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论语》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或特点。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仁与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项目导向学习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仁与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简短介绍《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论语》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文题解读】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这句话说明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习的。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
说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
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整体感知课文选段。
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3、同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研读“为什么要学”和“学的基本内涵”部分1 、给加点字注音:邑()吾语女绞()笃()畏葸()2、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高中语文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一味喜欢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
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中的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3.给下列生字正音葸(xǐ)悌(tì)笃(dǔ)贰(èr )4.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敌人)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楚有善为偷者(偷窃)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亡”通“无”)出则弟(“弟”通“悌”)6.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初读感知: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学习观?他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1、孔子明确将学习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梳理课文: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可把全文切分成:A、为什么学(1、2、3、4、9章)B、学什么(4、5、10、11章)C、什么是好学(7、8章)D、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4、5、6章)三、研读赏析(一)为什么要学习?原因之一:智力差异【原文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1】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当然,这是客观事实。
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原因二:充实自我【原文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原文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3】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
【赏析2、3】: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
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
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
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重。
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生,那就是颜回。
原因三:学可去蔽【原文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4】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
“坐下,我对你说。
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作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
”【赏析4】:这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的。
为什么对子路说呢?我们说过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他的弟子中的一个莽撞人,直而不屈,子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挨骂也最多。
孔子对他,不仅是骂,而且常常是痛骂。
倒不是孔子不喜欢子路,而是子路的脾气太坏。
子路这个人,用北京话说,叫“浑不吝”,也就是性子急,胆子大,脾气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水里火里不回头。
所以在整部论语中,他是被教育最多的一位,一共被教育了42次。
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
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
学可去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小结:为什么要学习?原因有三:1.、智力差异; 2.、充实自我; 3、学可去蔽。
(二)学什么(4.5.10.11)1.六言:仁、知、信、直、勇、刚2. 仁、礼、文3.《诗》、《礼》1、语段4:其实孔子在此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
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
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
本章谈“仁之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
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
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害人害己);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
【原文5】: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5】:孔子说:些段是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是“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原文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10】:孔子说:此段强调学习:仁、礼、文【原文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11】: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处世。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此段强调学习:《诗》、《礼》从以上几则选段中可以看出,孔老先生是非常注重培养弟子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的,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其后。
这也正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的证明。
 (三)什么是好学?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原文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7】: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 《论语•雍也》评析: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都说“今也则亡”,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
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是满足这个标准的。
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做得很活,不是那种死学问。
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卓有成效。
怎样才能把学问做活?两条:一是悟性,二是贯通。
据《论语•公冶长》,(四)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则,学的基本内涵:道德修养——学礼和修身【原文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评析: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
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
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
”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
四、总结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所教的大多是思想道德课,为什么呢?古人已知有一个观念就是“诚意”《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说的就是无论你要办多大的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真诚。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重在教人道德,教人伦理的原因。
从内心上诉遭人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也正因此,司马迁在《孔子世家》的最后写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
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
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这个评价奠定了孔子数千年来至圣的名号。
五、探讨研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提示:(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