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阅读源于兴趣。(2)阅读重于指导。(3)阅读贵在发现。(4)阅读形成习惯。
【Abstract】Reading is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students,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teachers,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text. In order to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o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level,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read from the interest.
(2) emphasis on reading guidance. (3) Read your discovery. (4) the formation of reading habits.
【Key words】Inquiry-based reading; Creative reading; learning to drive; Unique discovery; Active thinking; Mutual challenge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绝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管窥之见。
1.阅读源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当我声情并茂地良读完全文时,我自己都感动得哭了。学生们的掌声响起来了,他们也被老师的朗读感染了,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声朗读了课文,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有了阅读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直觉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兴趣往往不会持久,这时,作为老师,还需要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自以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理解文意,感悟情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的境界。
2.阅读重于指导
现用的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散文、精练合韵的诗歌以及蕴意深刻的小说等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指导读书”法,通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来读出感情,训练语感。一开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总览全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提出自己想解决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精心筛选出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的问题,然后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在探究问题的交流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冒出、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
3.阅读贵在发现
阅读的本质,是阅读者对阅读文本的独特发现。只有以“发现”为前提,吸收、品味、体验、享受等才会成为可能。如果没有对文本独特的发现,能吸收、品味、体验什么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所发现。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一般来说,学生应在难点、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所发现。如我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那长眼睛干什么呢”?这时,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带着这个发现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尽量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4.阅读形成习惯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根本就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教师更要重视对这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我在教《熟读精思》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知之甚少,理解起来相当有难度。于是,我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阅读,用形象地话说,既是思想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我要让这风更加强劲,使帆鼓鼓的,涨涨的,让我的学生们具有大海般开阔的心胸,天空般开放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