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 班主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所谓精细化管理, 我的理解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力求做到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将班级中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班级管理好了,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我班在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日常管理的的细则化

我想班级管理的宗旨、纲要制定可能是大多数班级都有的,其实这仅仅算第一步,怎样细则化,怎样落实检查和责任,这往往是更为重要的一项管理步骤。在每学期开学初,我组织了家委会成员和班委重新审定和修改班规,并进一步地落实实施细则,明确检查责任分工。要求班委进一步明确职能,每个月要求举行由班长组织的班委例会。对班级的每学期计划,我要求班长将每一项计划一一负责到人,落实到人,使班干部明确他们在本学期班集体中的位置、任务,既可以事先准备,又可以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发挥先锋模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比如班级的各项评比工作。首先,分工要细。每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如:管理图书、整理卫生角、电器的开关以及日常卫生监督、两操的管理、校卡和红领巾的佩戴等等。每项工作都由班干部或指定人员负责,班主任对每位人员提出具体细则,要求他们认真执行。其次,执行要细。即时记录、反馈,设立打分小组,评选行为组长随时作好记录,工作没完成的扣分,完成出色的加分。每周进行分数统计,并作相应的表彰或警告。“事必躬亲” ,让学生处处感觉到老师很重视每一件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事事都要认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习惯转变;

二、自我管理内容的细化和强化

精细化管理中学生有时是受控对象,有时必须也是主导者, 学生的思想、生活自理及独立处事的能力必须在各种各样的细节活动中自我锻炼,自我塑造。事事问津的方式不一定是班主任自己亲自过问,有时可通过班委或小组长等间接处理,也让班干部有锻炼管理的机会,班主任只须做个动员,来点“点睛之语” ,让学生自己来管理。

我认为班会课是最好的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阵地。利用与否,以及利用得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班的每次班会课都会结合德育处下达的班会主题,同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讨论主题班会形式,并落实到个人,如布置黑板,组织学生典型和榜样发言,对外联系等等,每一次班会,都为全班同学的合作提供机会,都为拉近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供舞

台。不论是爱国守纪还是诚信文明、学生的安全意识等等,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在班会课上得到了规范。

每次班会之后我总是及时的做好美篇上传到学校班主任群里,并且力求完美,很多美篇被推荐到市中德育平台,还及时在新教育在线论坛网上发布,得到了关注和好评。

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

三、情感管理的精细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情感管理的精细化,常常会使班级管理充满人文气息,洋溢温情,充满真与美的魅力。对我而言,情感管理工作,占了我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情感管理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关注生活细节

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相处的时间常常超过了父母。我们除了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之外,更要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我们学校推行家校共育以来,利用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及家长反馈回信的机会,沟通学生在自理能力(能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照料自己的生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环保意识(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自觉参加校内外环保活动,宣传绿色消费。)、劳动能力(学会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健美知识(坐、立、行姿势规范。上好两操两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类活动,懂得一些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表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关注心理细节

孩子,你快乐吗?为什么你的眉头紧锁?孩子,你烦恼吗?为什么你总是郁郁寡欢?……不知不觉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考分,过多的注意了学生德行的修炼,过多地在意于孩子身体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却成了“被教育遗忘的角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的需求,淡漠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学生有错了,总会从《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寻找条条杆杆,对号入座,上纲上线,苦口婆心。结果呢?学生满脸不屑,一肚子委屈,甚至于与老师顶牛。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其实,这正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个误区,重德育轻心育。很多时候,学生中发生的很多问题看似是德育问题,其实是心理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