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10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1
R(s) L{δ(t)} 1
R(s)
C(s)
系统G(s)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C(s) G(s)
1
系统G(s) G(s)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为
g(t) L1{C(s)} L1{G(s)} 脉冲响应是系统的数学模型!
s3 5s2 8s 6 (s 3)(s 1 j)(s 1 j)
多应用于根轨迹法中
13
3.时间常数形式
m
K ( i s 1)
G(s)
i 1 nv
sv (Ti s 1)
i 1
多应用于频域分析法中
14
2.3.3 线性系统的典型环节
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一些基本因子相乘积而得到 的。这些基本因子就是典型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 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 的一种重要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分析法(机理分析法) 根据系统工作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列写运动方程。
实验法(系统辨识法) 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输出响应,并用 适当的数学模型去逼近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
4
表达形式
时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域: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 频域: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
传递函数
)
an c(t )
d mr(t) d m1r(t)
dc(t )
b0 dt m b1 dt m1 L bm1 dt bmr(t)
其中,ai 、bj (i =0,1,2,…….n; j =0,1,2…….m) 均为实数,是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所决定。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139页PPT资料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139页PPT资料

y或f(:x0y)-ddy(f0xx)=xxy0(=xKx0x),其中:
K df (x) dx x x0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上式即为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模型,称为增
量方程。y0 = f (x0)称为系统的静态方程;
对多变量系统,如:y = f (x1, x2),同样可采用泰
勒级数展开获得线性化的增量方程。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弹簧-阻尼系统
fi(t)
0
xo(t)
K
C
弹簧-阻尼系统
fi(t)fC(t)fK(t)
Cd dxto(t)Kox(t)fi(t)
系统运动方程为一阶常系数 微分方程。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机械旋转系统
i(t0)
o(t)0
TK(t)
K
J TC(t)
柔性轴 齿轮
粘性液体
3)非线性函数线性化:
(1)确定系统预定:工 设作 为 (x0点 , p0,q0)
(2)展开 Ta 成 y级 lo数 r ,q 形 (x,p式 )q(x0,p0)
( 43q x ))代表 x p 入xp00方示 x 程,成 整p q理x 增 p x可p00 得量 p ::p化 K 1mc形 y(K(qcx式 Aq2))y AKq x
线性化:在一定条件下作某种近似或缩小系
统工作范围,将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为线性 微分方程进行处理。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泰勒级数展开法
函数y=f(x)在其平衡点(x0, y0)附近的泰勒级数展开式为:
yf(x)f(x0)ddf(xx)xx0(xx0)
21!d2df(x2x)xx0(xx0)231!d3df(x3x)xx0(xx0)3 略去含有高于一次的增量x=x-x0的项,则:

连续系统数学模型PPT课件

连续系统数学模型PPT课件
35
第35页/共65页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微分方程描述 2.3 传递函数 2.4 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36
第36页/共65页
2.4.1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 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系 及其功能以及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变换过程。
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 入输出无关;
(2)传递函数概念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具有复变函 数的所有性质;
(3)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真分式,即n≥m;
(4)传递函数是系统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 (5)传递函数与真正的物理系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6)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均
(Ts 1)esY (s) KX (s)
G(s) K es Ts 1
34
第34页/共65页
惯性环节与延迟环节的区别:
惯性环节从输入开始时刻就已有输出,仅由于惯性,输出要滞后一 段时间才接近所要求的输出值;
延迟环节从输入开始后在0-τ时间内没有输出,在t =τ之后,才有输出。
r(t) c(t) 0
T12=0
思考: 能否可以将下列有源二阶RC网络看成是两个有源一阶RC网 络的串联?为什么?
一阶有源网络系统
R1
C
ur
i
R2
uc
二阶有源网络系统
13
第13页/共65页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微分方程描述 2.3 传递函数 2.4 传递函数模型 2.5 结构框图模型 2.6 频率特性模型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数学模型概述1.1 数学模型的定义与分类1.2 数学模型的构建步骤1.3 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4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2.1 直观建模法2.2 解析建模法2.3 统计建模法2.4 计算机模拟建模法第三章: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模型3.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2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3 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案例3.4 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第四章: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4.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4.3 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4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第五章:概率论与统计模型5.1 概率论基本概念与随机变量5.2 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5.3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推断方法5.4 统计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最优化方法与应用6.1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6.2 约束最优化问题6.3 最优化方法的应用案例6.4 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第七章: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7.1 概率图的基本概念7.2 贝叶斯定理及其应用7.3 贝叶斯网络与推理方法7.4 贝叶斯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型8.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8.2 自回归模型(AR)与移动平均模型(MA)8.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8.4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9.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构建9.2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应用9.3 网络流量模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4 网络流量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随机过程与排队网络模型10.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0.2 泊松过程与Poisson 排队网络10.3 马克威茨过程与随机最优控制10.4 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11.1 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1.2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构建11.3 差分方程在种群动力学中的应用11.4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金融数学模型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12.2 金融数学模型概述12.3 定价模型与风险管理12.4 金融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模型13.1 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13.2 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13.3 宏观经济模型与微观经济模型13.4 社会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14.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14.2 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训练14.3 神经网络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案例14.4 当前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15.1 工程问题中的数学建模方法15.2 数学模型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15.3 数学模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15.4 数学模型在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涵盖了数学模型概述、建模方法、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概率论与统计、最优化方法、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随机过程、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金融数学模型、社会经济模型、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PT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PT
具有个输入r、m个输出的n阶多输入多输出 (MIMO)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x 1a11 x1a12 x2a1nxnb1u 11b1u 22b1rur
x 2a21 x1a22 x2a2nx nb2ru 11b2u 22b2rur (2.10a)
x nan1x1an2x2ann xnbn1u1bn2u2bnu rr
2.2.3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对于线性系统,状态方程中各个状态变量的导数与状 态变量和输入变量都是线性关系,输出变量与状态变 量、输入变量也是线性关系。因此,单输入单输出 (SISO)n阶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
x1 a11x1 a12x2 a1nxn b1u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定义: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 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和输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 表达式。
2.1.1 数学模型的类型
1.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描述系统静态(工作状态不变或慢变过程)特性的模 型,称为静态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一般是以代数 方程表示的,数学表达式中的变量不依赖于时间,是 输入输出之间的稳态关系。
解 选取状态变量为 x 1y (t)x ,2y 。 (t)
因为物体受到的力为外力 F (t ) 、弹簧拉力Fk (t) 和阻尼 器阻力F f (t) 的合力,所以根据牛顿定律得
Md2y dt2
FFk
Ff
设弹簧和阻尼器是线性的,根据虎克定律等物理定律得
Fk (t) Ky (t)
Ff
(t)
f
dy (t) dt
模型。
2.1.2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简称为建模。系统建模有两大类 方法,或者说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类是机理分析建 模方法,称为分析法,另一类是实验建模方法,通常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件 第2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件 第2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统,而闭环控制系统则是指系统中存在反馈环节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描述控制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 它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 特性。在状态空间模型中,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入变量和 输出变量都被表示为矩阵和向量的形式,从而能够方便地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直观、易于分析 和设计等优点,因此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递函数模型的求解
通过求解传递函数模型中的代数方程或超 越方程,得到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的输出响 应。
04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装置或系统,它能够根 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自动调节输出信号,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控制目标。控制系统可以分 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类。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没有反馈环节的控制系
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状态空间模型中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得到 系统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
非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总结词
传递函数模型的建立、性质和求解
传递函数模型的性质
传递函数模型是非线性的,具有频率响应 特性,可以描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行为
特性。
传递函数模型的建立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 程或差分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的形式,从 而建立非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03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第二章1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PPT精选文档

第二章1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PPT精选文档

di a 电枢绕组的电势平衡方程 u R i L E a aa a b dt 电枢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转矩 M C ia m m
5.机械传动机构
M m
1
J , f 1 1
Z 1
Z 1
1
F 1
r 1
F 2
M m
1
J , f
M 1 M 2
2
Z 2
J , f 2 2
u K u a w t
4.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
i f ω u a M
+ i a u a _
L a
R a + E b
_
i f ω
M m
2 d d d m m 电机转矩平衡方程 M J f J f m m m m 2 m dt dt dt dm 当电枢运动时电枢绕组中有反电势产生 Eb Kb dt
C
u(t)
电感
L
u(t)
di(t) u(t) L dt
2.在复域的表达(拉氏变换以后的表达形式)
di ( t ) u ( t ) L U ( s ) LsI ( s ) 或 dt
1 I(s) U(s) Ls
传递函数
I(s) 1 U(s) G (s) (s) Ls 或 G I(s) U(s) Ls
§1.1 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
一、绘制工作原理框图 二、列写出每个方框的数学表达 三、线性方程组的标准化
四、消去中间变量得数学模型
一、绘制工作原理框图
例1:角位置跟踪系统(随动系统)
A θr _ E + θc B
A :输入电位器 B :联结在输出轴上的检测电位器

连续系统的建模设计与仿真PPT课件

连续系统的建模设计与仿真PPT课件

(5-13) (5-14)
5.3面向结构图的模型
工程上常常将系统描述为结构图的 形式,因为工程技术人员更习惯面向结 构图的仿真方法。本节介绍面向结构图 的线性系统模型。
第32页/共66页
典型环节的选择
第33页/共66页

利用系统模型结构图,选择积分环节作为典型模块在程序实现上固然十分
简便,但是当系数比较复杂时,要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变成由积分模块组成的仿
第50页/共66页
5.5离散相似法
• 用数字计算机对一个连续系统进行仿真时,必须将这个系统看作一个时间离散系统。也就是说,只能计算 到各状态量在各计算步距点上的数值,它们是一些时间离散点的数值。前面主要从数值积分法的角度讨论 数字仿真问题,没有显式地涉及到“离散”这个概念。史密斯从控制和工程的概念出发提出离散相似问题, 并导出离散相似法。
保证数值解的稳定性是进行仿真的先 决条件,否则计算结果将失去实际意义,导 致仿真失败。从前面稳定性的分析可知,小 于四阶时,同阶的RK法的稳定性比显式 Adams法好,但不如同阶次的隐式Adams 法好,因此从数值解稳定性角度考虑,应尽 量避免采用使用显式Adams法。
总之,积分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 活性,要结合实际问题而定。当导函数不是 十分复杂而且要求精度不是很高时,RK法是 合适的选择;如果导函数复杂、计算量大, 则最好采用Adams预估一校正法;对于那些 实

按系统模型的特征分类,可以有连续系统仿真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两大类。过程控制系统、调速系统、
随动系统等这类系统称作连续系统,它们共同之处是系统状态变化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可以用方程式或结
构图来描述系统模型。
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一般过程如图5—1所示。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1 j f (t ) L F ( s) F ( s)e st ds , t 0 j 2j
1
L-1为拉氏反变换的符号。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27
第二章 数学模型
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阶跃函数1(t)
f(t)
1
0 1(t ) 1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15
第二章 数学模型 有源电网络 i1(t)
a R +
i2(t)
C
ui(t)
uo(t)
ua (t ) 0 i1 (t ) i2 (t )
ui (t ) du o (t ) C R dt
du o (t ) 即: RC ui (t ) dt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2
第二章 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解析法
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或化 学规律列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模型。 实验法 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 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 法也称为系统辨识。 数学模型应能反映系统内在的本质特征,同时 应对模型的简洁性和精确性进行折衷考虑。
第2章
2.1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2.3 2.4 2.5
微分方程描述
传递函数 结构图 信号流图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1
第二章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PPT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PPT课件

n2
n
k , c
m
2 mk
c
x
例2 旋转运动的J-c-k系统
M
c
J
k
J c k M
s
1
G(s) M (s) Js2 cs kLeabharlann 例3 L-R-C电路L
a i (t)
L
u (t) i
i (t) R
R
b
c
uo(t) i (t)
C
d
G(s)
LCs 2
1 L
s 1
R
6. 延时环节
动力学方程:xo (t) xi (t )
传递函数: G(s) es
Xi (s) e s
特点:输出滞后于输入,但不失真 延时环节与惯性环节和比例环节有区别
x(t)
xi(t)
x(t)
xi(t)
x(t)
xo(t)
xo(t)
X o (s)
xi(t) xo(t)
0
t
0
t
惯性环节
比例环节
例:轧钢厂钢板厚度检测
h2 h1(t )
G(s) e s
六、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
传递函数方框图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用传递函数方框表示, 并将相应的变量按信息流动的方向连接起来构成的图形。 传递函数方框图三要素
传递函数方框
相加点
分支点
建立传递函数方框图的步骤
(1) 列写各元件微分方程 (2)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3) 按因果关系,绘制各环节框图
A
0
t
延时环节
h+h1 h+h2
v
B
L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小结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1
本章主要内容
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 控制系统常用的几种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 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 3. 了解这些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1 2 3 4 5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系统的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 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3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G( s)
c(t)/r(t) ξ =0.2 ξ =0.5 ξ =1 R(s) ωnt
1 T 2 s 2 2Ts 1
n 2 G( s) 2 2 s 2n s n
n2 2 S 2 2 n S n
C(s)
实例:RLC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
6. 延迟环节 (时滞环节、滞后环节)
动态结构图包含四个基本元素:
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 引出点(测量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 这里的信号引出与测量信号一样,不影响原信号,所以也称为测量点。从 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数值和性质完全相同。 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 方框: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
(a0 s n a1s n1 (b0 s m b1s m1 an1s an )C (s) bm1s bm ) R(s)
bm1s bm an1s an
系统
C ( s) b0 s m b1s m1 G ( s) R( s) a0 s n a1s n1
F (t ) F 1 F 2 ma
F(t) 2
f
m
dx(t ) d 2 x(t ) X(t) 得 F (t ) kx(t ) f m dt dt 2

系统仿真技术经典的连续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学PPT课件

系统仿真技术经典的连续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学PPT课件

❖ (2)准确性:有不同的准确性评价准则,最基本 的准则是:
❖ 绝对误差准则: ey(tn)y ˆ(tn)y(tn)
❖ 相对误差准则:
ey(tn)
yˆ(tn)y(tn) yˆ(tn)
❖ 其中 规定精度的误差量。
对仿真建模方法三个基本要求(续)
❖ 3)快速性:若第n步计算对应的系统时间间 隔为 hntn1tn,计算机由计算需要的时间为Tn, 若 Tn=hn 称为实时仿真,Tnhn称为超实 时仿真 Tnhn 称为亚实时仿真,对应于离 线仿真
❖ 例:k=3,则(8)式为:
1 1 1 0 0 1 2 3 1 1
0 1
aa12pp
1 0
1 22 1 23
(1) yyf(t,y)h1(fd yf)h 2
1
0
0 0 2ydtt t0
龙格-库塔法基本原理(续)
❖ 假设这个解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y1 y0 (a1k1 a2k2)h
❖ 其中 k1f(t0,y0) k 2 f(t0 b 1 h , y 0 b 2 k 1 h )
❖ 对k 2 式右端的函数展成台劳级数,保留h项,
可实时输出yn +1。
实时龙格-库塔法(续)
计算k1
tn
采入 u(tnh/2)
计算yn1并输出
计算k2
计算下一个k1
tn
h 2
tn htn1
t n1
h 2
tn1htn2
实时RK-2公式计算流程
2.3 线性多步法
❖ 2.3.1线性多步法基本原理
❖ 基本原理:利用一个多项式去匹配变量若干 已知值和它们的导数值。
相似原理
❖ 设系统模型为:y f(y,u,t),其中u(t)为输 入变量,y(t)为系统变量;令仿真时间间隔 为h,离散化后的输入变量为uˆ(tn ) ,系统变 量为 yˆ(tn ),其中 t n 表示t=nh。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
5.结构图表示 5.结构图表示 结构图 比较直观,对单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可通过结构图变换很容易的 传递函数;而对多输入多输出或具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也可以通过面向结构 图仿真方法得到系统的动态特征。如图2-1为线性系统的结构图.
F1
+
u
-

K1

1K2
图2-1 系统的结构图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
2.离散时间模型 .
3.电感
d ( L(t )i (t )) di dL e(t ) = = L +i dt dt dt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 3.4.2集总电路系统的数学建模 . . 集总电路系统的数学建模 1.电路系统基本定理 (1)克希霍夫第一定理 )
(2)克希霍夫第二定理 )
(3)戴维南定理 )
(4)诺顿定理 )
v v
f 和B分别为总表面力和单位体积的物体力。 流体角动量方程
∂ ∫s r × df s + ∫v r × Bdv = ∂t ∫v r × vρ dv + ∫v r × v ρ vds
r——流体单元对于某惯性轴的位置向量。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 4.伯努利方程 5.能量方程 在空气动力学中:
v2 + p + gz = 常数 2
a a b b
4.拉格朗日方程
d ∂T ∂T ( )− = Fqj & dt ∂q j ∂q j
p
∂xi ∂yi ∂zi + Fyi + Fzi Fqj为对于广义坐标qj的广义力: Fqj = ∑ Fxi ∂q ∂q j ∂q j i =1 j

d ∂L ∂L ( )− = Fqjd & dt ∂q j ∂q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MATLAB的工作环境 启动MATIAB6.x后,显示的窗口如图所示。
而选中命令窗口中View菜单的“Dock command Window”子菜单又可让 命令窗放回桌面(MATIAB桌面的其他窗口也具有同样的操作功能)。
窗口中的符号“》”,表示MATIAB已准备好,正等待用户输入 命令。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命令,实现计算或绘图功 能。
--------------s (s+4.6) (s+1)
3.状态空间模型
x ( t) A ( t) B x ( t)u y ( t) C ( t) D x ( t) u
( a ) ( 2 4 )
( b )
在MATLAB中,用函数ss(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 型,或者将传递函数模型与零极点增益模型转换为系统状态空 间模型。ss(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补充知识:MATLAB的基础知识Ⅰ
一. MATLAB简介
MATLAB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超强的数值运算功能。在MATLAB里,有超过500种的数学、统计、科 学及工程方面的函数可供使用,而且使用简单快捷。由于库函数都由本领域 的专家编写,用户不必担心函数的可靠性。
2)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例如,在MATLAB里,用户无需 对矩阵预定义就可使用。
运行结果: Transfer function:
14 s + 21 15 s^8 + 65 s^7 + 89 s^6 + 83 s^5 + 152 s^4 + 140 s^3 + 32 s^2
2.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增益模型
G ( s ) k ( ( s s p z 1 1 ) ) s s ( ( z p 2 2 ) ) ( ( s s z z m n ) )
y0 2 0 2x
利用MATLAB将上述模型表示出来。 P41 作业2-2
解: >> a=[2.25,-5,-1.25,-0.5;
2.25,-4.25,-1.25,-0.25; 0.25,-0.5,-1.25,-1; 1.25,-1.75,-0.25,-0.75]; >> b=[4;2;2;0]; >> c=[0,2,0,2]; >> d=0; >> sys=ss(a,b,c,d)
3)程序的可移植性很好,基本上不做修改就可以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和操 作系统上运行。
4)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在FOR单。MATIAB还具有较强的编辑图形界 面的能力。 5)丰富的工具箱;由各学科领域内学术水平很高的专家编写的功能强劲的工 具箱,使用户无需编写自己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程序,而直接进行高、精、尖 的研究。
[例2-2]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 (s ) s3 (3 s 1 )s 7 ( (2 2 s ) 2 ( 3 5 ) s3 3 s 8 ) 利用MATLAB将上述模型表示出来。
解:其MATLAN命令为: num=7*[2,3]; den=conv(conv(conv([1,0,0],[3,1]),conv([1,2],[1,2]),[5,0,3,8]); sys=tf(num,den)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连续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转换
1.微分方程及传递函数的多项式模型
d ( d n ) y n ( t ) a t 1 d ( d n 1 n ) y 1 ( t ) t a n 1 d d ( t ) a y n t y ( t ) b 1 d ( d n 1 n ) u 1 ( t ) t b 2 d ( d n 2 n ) u 2 ( t ) t b n 1 d d ( t ) b u n u t ( t ) ( 2 1 )
G ( s ) U Y ( ( s s ) ) b 1 s s n n 1 a 1 s b n 2 s 1 n 2 a 2 s n 2 b n 1 s a n b 1 n n d ( ( s s ) ) u en m ( 2 2 )
在MATLAB 语言中,可以利用分别定义的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向量方便地加以描述。例如对于(2-2)式,系统可以分别定义传递函数的 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为:
( 2 3 )
在MATLAB里,用函数命令zpk(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增 益模型,或者将传递函数模型或者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零极点增 益模型。zpk(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sys=zpk([z],[p],[k])
z z 1z 2 , z m
函 数 返 回 的 变 量 sys
为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增益
在命令窗口中,可使用方向键对已输入的命令行进行编辑, 如用“↑”键或“↓”键回到上一句指令或显示下一句命令。
(3)工作空间窗口“Work-space” 工作空间指运行MATLMB程 序或命令所生成的所有变量构成的空间。每打开一次MATLAB, MATIAB会自动建立一个工作空间。
(4) 命令历史窗口“Command History”
systf(nu,dme ) nu b 1 m b 2 b n 1 b n
d e1n a 1 a 2 a n 1 a n
[例2-1]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 (s) s4 3 s32 s 2 s9 2 4 s 6 利用MATLAB将上述模型表示出来,并将其建立在工作空间中。 解:
p p 1p 2 , p n 模型。
[例2-3]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 (s) 5(s2)0 ,
s(s4.6)s(1)
利用MATLAB将上述模型表示出来。
解:
>> k=5; >> z=-20; >> p=[0,-4.6,-1]; >> sys=zpk([z],[p],[k]) 结果:
Zero/pole/gain: 5 (s+20)
sys=ss(a,b,c,d)
函数的返回变量sys为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函数输入参 数a,b,c,d分别对应于系统的A,B,C,D参数矩阵。
[例2-4]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2.25 5 1.25 0.5 4 x2.25 4.25 1.25 0.25x2u
0.25 0.5 1.25 1 2 1.25 1.75 0.25 0.7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