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歌的起源_发展与地方色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号上旬刊

了动人的情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让欣赏者在愉悦甚至是如醉如痴的状态中,唤起内心的崇高的和美好的感情,增强了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人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

参考文献:

[1]邵义强.钢琴与钢琴音乐[M].音乐乐谱出版社.

[2]张大胜.钢琴音乐研究[M].全音乐谱出版社.[3]卡尔莱默尔.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4]杨丹.如何欣赏音乐[M].中国社会出版社.

[5]张俊.音乐与音乐欣赏[M].中南大学出版社.[6]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7]理查德·贝克.音乐的魅力[M].人民音乐出版社.[8]洛秦.钢琴的故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宋念申.音乐边上[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0]赵晓生.走进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并指出,由于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差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国各地区民歌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

关键词:中国民歌起源发展地方色彩

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它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及风土人情。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瑰宝,是民族音乐之魂。而民歌的起源则是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关键性的第一步。在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一、中国民歌的起源

劳动创造了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随着劳动产生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创作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用它来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直接为生产服务。《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记载。《吴越春秋》中有一首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流传下来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可见,民歌在原始社会里,就与人民的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了。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我想,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能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来。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关于民歌的起源问题有着种种说法,对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大都是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近些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有部分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疑义。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探讨民歌的起源,必须联系到艺术的起源。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的动因,古今中外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除艺术起源于劳动之说外,大致还有以下的说法:游戏说、摹仿说、天性说、梦幻说、语病说、灵性说、情欲说、美感说、感情传说、功利说、精力过剩说、能动说、本能说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人民音乐》1987年第1期发表了冯光钰先生的著文,文中指出:“事实上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等劳动歌曲,是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活产生的;而民歌中为数甚多的情歌,则大都是男女青年说爱时的歌唱;婚丧嫁娶一类的内容的风俗歌,是民间红白喜事中常见的歌唱活动;一些民间歌舞曲和小调常是生活在各种民俗节日演唱,与群众的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至于摇儿歌(摇篮曲)是一种抒发母爱的歌唱,等等。由此可见,如果研究的目光仅限在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范畴,就难免产生简单的分析,很可能将上述许多民歌排斥在‘民歌’之外,把理论研究凝固化或者从概念出发,作简单化的阐述,势必束缚民歌研究,也难于揭示民歌艺术的本质规律。”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是《诗经》,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当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诗经》共305首歌谣,其中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

这些民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说是各国诸侯向天子献乐时带来的。二说是周朝时国家养活着一些苦劣无子女的老人,让他们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老人们常摇着木铎(一种古乐器)询问路人,然后他们把民歌集中起来,由掌管音律的音乐象选择、修正以后再演奏给天子。这是当时统治者为了了解民间社会动态所采取的一种统治方法。因此《经诗》的内容肯定是经过统治者选择加工过的。鲁迅先生在他著的《且介亭文》中指出:“孔子究竟删过《诗经》没有,我不能确说,但看它先‘风’后‘雅’而末‘颂’,排列这么整齐,恐怕至少也费过乐师的手脚,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诗选。就是《诗经》的‘国风’里的东西,许多也有不识字的无名氏作品。因此比较优秀,大家

浅谈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与地方色彩

王钧平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文化艺术研究

65

2009年4月号上旬刊

相传,王官们拣出它可作行政上参考的记录了下来,此外消灭的还不知有多少。”

《诗经》里记录的歌词没有曲谱(因为当时可能没有记谱法),按音乐分类,分成“风”、“雅”、“颂”三大类。《诗经》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这一时期的民歌艺术特点是:①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及其本质;②善于用对比方法,突出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③运用比兴手法,使民歌作品鲜明而生动;④歌词多为四字句。

二、中国民歌的发展

我国的民歌题材包罗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我国民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远古时期、封建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

到了近代,以“学堂乐歌”为起点,乡土间自生自灭的原味民歌已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逐渐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引用民族调式、调性进行创作的现代民歌。无论是创作方式、作曲技术、演唱方法还是素材的选取、歌词内容的丰富等方面,现代民歌都比旧民歌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产生的大量优秀的民歌,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还是苦难的生活岁月里,它支撑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度过了漫长的黑夜,经受了严酷的生活考验,苦中求乐、苦中求生存、苦中求希望;它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泪、心酸、苦辣、甘甜,是我国各民族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历史文献。

三、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以上词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点,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这些要素也正是辨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据。

如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发音为e,而不是ai。

又如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与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从以上简析中可以见出,南北民歌音乐的审美色彩差异并非玄虚而不可捉摸的,它具体清楚地由音阶、结构、音调旋法和方言声韵衬词诸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而达成。我们完全有可能从词曲形式要素及其特点的细致分析中对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诸文化要素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地方色彩。

民歌色彩的形成由来已古,早在先秦汉魏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东音西音之别,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乐之异,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像中国的方言文化,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以此展示出其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中国民歌从远古时期、封建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一路走来。中国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每一个时代都有作为那个时代标志的新民歌问世。中国民歌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点。虽然那种自生自灭的原味民歌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文化审美要求,但民歌艺术文化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近百年来中国民歌虽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酸、甜、苦、辣,但民歌艺术最终以一种新时代的面貌站了起来,这种赋予时代新内容的现代民歌正以它固有的民族风格逐渐走向繁荣、走向辉煌、走向未来。相信不论是在当今还是未来,中国民歌将继续以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唱响在祖国大地上,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