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歌的起源_发展与地方色彩
中_国_民_歌
代表作: 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沂蒙山小调》 《在中国大地上》 《说聊斋》 《父老乡亲》 《报答》 《白发亲娘》 《中国的月亮》 《我们是黄河泰山》 歌剧 《木兰诗篇》 《美人》 《香江明月夜》
宋祖英,1966年8月出 生。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 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 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 演员,被誉为“中国民歌 第
代表作
小白杨 好一片艳阳天 峨嵋酒家 母亲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想家的时候 一二三四歌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
王宏伟,总政歌舞团
男高音独唱演员,现技术 11级,文职7级,国家一级 演员。出生于新疆博尔塔 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祖 籍河南焦作市。擅长演唱 中国西北民歌,音域宽广、 音色独特,高音区极具魅 力。最高音是小字三组f,音域能跨越三个八度。
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集体劳动而歌唱 的民歌,可归纳为工程号子、渔船号子、搬 运号子、作坊号子、农事号子等。 音乐特点:以节奏见长,节奏紧密配合劳 动强度;音调铿锵有力、粗犷、豪迈;歌词 常是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合” 欣赏:《船夫号子》
2、山歌:又称山野之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 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民歌,地方色彩最浓、 风格最强。 音乐特点:节奏舒展而自由;曲调一般比较爽 朗,句尾多用甩腔;歌词多即兴创作,内容多 反映爱情生活;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各地山歌名称不同:陕北《信天游》、青海宁夏 《花儿》、山西《山曲》、内蒙《爬山调》、 四川《晨歌》、苗族《飞歌》、草原《牧歌》、 水乡《渔歌》 欣赏:云南《小河淌水》
3、小调:又称作小曲,是民歌中数量最多、 流传最广,更“艺术化”的品种。 音乐特点:节奏一般比较规整,结构比 较严谨;旋律较柔美、流利、委婉、含蓄; 歌词比较固定,常用“四季”“十二 月”“五更”等联缀每段歌词;演唱形式 以独唱为主,有二胡等乐器伴奏。 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农耕社会。
在那个时候,人们通过唱歌来纪念祖先、祈求丰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些歌曲往往是口头传承的,没有固定的谱曲和歌词,而是根据地域、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国民歌逐渐形成了多种类型和风格。
有山歌、田园歌、劳动歌、爱情歌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这些歌曲中,人们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对劳动和生活的执着和感悟,以及对家乡、亲人和爱人的深情厚意。
在近代,中国民歌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在20世纪初,中国爱国民主革命的斗争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民歌成为表达这些理念的重要工具。
同时,西方音乐的引入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也对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此,中国民歌逐渐融入了更广泛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形成了新的风格和特点。
今天,中国民歌依然在各地传承和发展着。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歌成为人们追求纯真、自然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平台和工具来传播和分享自己的民歌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中国民歌在传承和发展中保留了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记录着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感情。
通过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递中国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发表论文。
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
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
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也经历了不同的流变和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文化等方面对中国民歌的流变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和传统魅力。
一、历史渊源中国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流传着民歌。
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反映民间生活的歌谣和吟诗。
而在唐宋时期,民歌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民歌作品,广为流传。
在明清时期,民歌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中国民歌的流变可以概括为古代、中古世纪和近现代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风貌。
二、地域特色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民歌在不同地域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北方的民歌以叙事性和悲壮性为主,多以农耕生活和抗战故事为主题,歌词多为严肃而豪迈。
南方的民歌则以抒情性和婉转性为主,多以江南水乡和山川风景为题材,歌词多为柔情而婉约。
西南地区的民歌则以节奏感和热情性为主,多以少数民族文化和川滇风情为题材,歌词多为激情而豪放。
东北地区的民歌则以朴实性和豪放性为主,多以劳动生活和抗日故事为题材,歌词多为坚毅而豪放。
不同地域所形成的民歌风格各异,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元特色。
三、文化内涵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多彩。
民歌以其朴素、真挚、生动的表现手法,直接的反映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魅力。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民歌积淀了大量的古老文化元素,涵盖了人生哲理、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镜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民歌还是能够保持其传统的特色和魅力,继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且不断地为今天的人们所创作。
四、当代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2)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一、发展历程1. 古代民族音乐的形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不同的民族依靠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和保存自己的音乐文化。
古代的民族音乐主要包括古老的歌谣、祭祀音乐、宫廷音乐和战争音乐等。
2. 影响和融合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尤其是自唐宋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使得中国民族音乐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 现代的民族音乐自中国进入现代以来,民族音乐也随之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民族音乐受到了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和创新的演绎形式。
同时,中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使得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许多著名的民族音乐团体和音乐家涌现出来。
二、特点与表现形式1. 采用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能够产生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达。
如琵琶、古筝、二胡、葫芦丝等都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代表。
2. 包含丰富的民族音节和旋律中国民族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独特的音节和旋律。
在其他音乐文化中,中国民族音乐通常采用五声音阶,与西方的七声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独特的音节和旋律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独具魅力。
3. 反映民族文化和情感中国民族音乐还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和情感特点。
民族音乐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民族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一些民间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和豁达的精神。
4. 结合舞蹈和戏曲艺术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不同,中国民族音乐常常与舞蹈和戏曲艺术相结合。
舞蹈和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更好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艺术。
简述民歌的发展历史
简述民歌的发展历史1.起源:民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它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和传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劳动号子、山歌、民谣等,这些歌曲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
2.形式与内容: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它的内容涵盖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爱情、劳动、风景、传说、历史等。
民歌的内容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山歌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内容多以表达情感为主,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而船歌则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内容多与船工的生活有关,具有流畅、优美的特点。
3.传播与演变:民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它随着人口的迁徙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演变。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民歌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形成新的特色,从而发展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民歌。
同时,民歌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如近代以来,民歌逐渐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现代民歌。
4.重要价值:民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首先,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族的历史、风俗、信仰和价值观,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其次,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以其简单纯朴、自然真挚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最后,民歌还具有社会教育价值,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传承道德规范、促进人际交往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5.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歌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民歌不仅保留了传统民歌的特色和精髓,还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演唱方式,如摇滚、电子音乐等。
同时,现代民歌还拓展了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如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民歌文化。
此外,现代民歌还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和创新,如与舞蹈、戏剧等艺术的融合,为民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简述中国民歌发展史
简述中国民歌发展史
中国民歌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民主歌曲的形式下,主要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描述。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的阶段。
这一时期,一些爱国主义的民间歌曲诞生,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发展民族音乐和艺术,中国民歌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民歌着重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工农兵的精神。
一些经典的民歌如《东方红》、《我的祖国》、《昆明湖》等在这个时期被广泛传唱。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至1976年)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中国民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许多民歌被禁止演唱,歌曲内容也受到政治审查。
这段时间内,民歌发展受到了停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民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中国的民歌作品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民歌作品的创作主题包括个人情感、人民生活、社会问题等。
另外,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民歌也开始与国际音乐流派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总体而言,中国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革。
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从政治运动到文化多元化,中国民歌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不同时代和社会对音乐的需求和追求。
浅谈中国传统民歌的概念起源与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民歌的概念起源与传承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文化的珍贵瑰宝,它承载了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浓厚的历史痕迹和地域特色。
本文将从概念起源和传承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民歌进行浅谈。
一、概念起源传统民歌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的歌唱文化。
民歌是指由民间创作、传唱并代代相传的歌曲形式,它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影响。
在古代,民歌通常用于表达人民的心声、宣泄情感和传递信息。
这些歌曲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寓意了人们的愿望和追求。
传统民歌的概念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诗歌创作有所不同。
民歌通常采用民间语言,以易于传唱和理解为特点,表达了庶民百姓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诗歌则是由文人雅士用古典文学语言创作的,更多地体现了文人的思想与审美情趣。
二、传承与演变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与历史、地理、民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民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1. 地域传统民歌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传统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北方的山歌、苏北的弄腔、西南地区的花岗岩山谣等都是地域传统民歌的代表。
这些歌曲通过独特的调式和歌词,展示了各地区不同的自然风情、生活习俗和民间传说。
2. 民族传统民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民歌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藏族的古格舞曲、哈尼族的花鼓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传统民歌,它们以独特的舞蹈形式和律动感吸引人们的注意。
3. 代代相传的传承方式在中国古代,民歌往往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
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通过族群集体的方式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歌,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民歌也逐渐以书面记录和音频视频的形式保存和传播,更方便广大人民进行学习和欣赏。
总结:中国传统民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生活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发展变迁,还反映了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民歌,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她虽生于中国,却香飘海外。
中国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色彩,绘画术语,用于音乐中,表达各地民歌在音乐风格中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民歌色彩的形成,早在先秦、汉魏时期,就有南方北方、东音西音之别。
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异。
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像中国的方言文化。
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以此展示它的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的色彩斑斓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论。
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族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稍稍懂得音乐的人,都不难从听觉上模糊感受到各地民歌的色彩差异。
但一般只能停留在“镜中花,水中月”的状态,要想细致地区分和准确辨认,说出一些道理往往很难。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民歌色彩的具体表现形式,缺少理性探讨的方法和手段。
其实若解开其中的奥秘,势必先要分析出民歌色彩形成的要素。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唱词的`特点,通常可作为辅助性的探讨因素。
音乐形成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
词汇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和音韵调等要素的特点。
这些要素,正是分析民歌地方色彩的依据。
以两首民歌为例,从中了解民歌风格的具体体现和辨析方法: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表徵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23,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2、356,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及区域性
的独特个性 , 各地 民歌都有不 同的个性 , 成不 同的美感效 应 , 构
由此形成千差万别 的“ 地方色彩 ” 中国幅员辽 阔 , 。 导致各地在语
和音乐均有 中性色调 。千里江汉平 原潜江县 的打 麦歌《 崔咚崔》
又称《 崔咚》 即是典型 的中音 色彩曲例 。全 曲语 言诙谐风趣 , 打 ,
黑龙江 靳威娜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及区域性
嗣淑 港、 文化乃 复 郜产粤 影响 ‘ 一 秣 走 薯 毒 照拳往 嚣 警 事艄峨 移 晕 瘦避畸 两蕾的 ’ 噬 l 蚤乐知诫蠢 凰瓠碱鹕黄拳 妊禳 螽 兔缝各簧 皋 涵 琏砖专 谖氏嗷 簧畦; |1I 专毒 I
化上 。 音 腔所代表的具有 丰富独立意义 的“ 单个音” 中国民歌的 在 各种 品种中广泛地存 在。凡是接触过 中国民歌 的人 对此都有着 微妙 的感觉 。音腔变 化体现 了中国传统 音乐 中对音 响细节的追 求 ,而追求 细节美 的最小单 位便体 现在单 个音 的进行过 程 , 即
更 深一层次 的划分 , 才能找出其间 的色彩差异 。 四、 南北中 的色 彩蔓鼻 从宏观层次看 ,中国民歌 可划分 为北方 南方和 中部 三大色
慢 一快 ” 行 板 一小快 板 一谐谑 曲 一行 板 ” 样的具 有套 曲原 或“ 这 则的乐 曲通 常也有严格 的速度 术语 。而 中国音 乐中对这类渐 变 的速 度变化通常没 有明确 的指示 , 全靠演 奏者 ( 或演 唱者 ) 自己
般来说 , 很少有从快到慢 的渐变 , 通常是 由散起到慢至快 的发 展 。西方 音乐 中速度 的改 变总是 有 明确 的标记来 标 明 。 快 一 “
一
关于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关于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关于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已经十分繁荣。
战国后期,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
《楚辞》中的不少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热烈面富于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事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
李隆基登位,杨玉环得宠,建立了杨家的裙带关系,她的姊妹都被封为夫人,气焰之盛竟至“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谣曰:“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是指中国的民间音乐形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以及多民族的存在,中国民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和主题三个方面浅析中国民歌的流变。
中国民歌的流变受到历史的影响。
中国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府歌辞和民间口头传统。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歌是人们表达感情、记录历史和宣扬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唐代的诗经就是汇集了许多古代民歌而成。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民歌。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涉及到了社会问题、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
中国民歌的流变还受到地域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
不同地区的民歌往往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西南地区的民歌受到了藏、彝、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以山歌、梆子等表现形式为主,内容多涉及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
而东北地区的民歌则以忧郁、悲歌为主,反映了当地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历史遭遇。
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异,但都承载了地域特色和人民情感,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
中国民歌的流变还受到主题的影响。
中国民歌的主题广泛且多样化,从爱情、友情、家乡、革命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爱情题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悟。
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民歌《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等,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中国民歌还以表达人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唤为主题,如《春天的故事》、《红日》等,反映了民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国民歌的流变。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歌的流变与历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民歌始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经过商周、秦汉、唐宋等时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民歌流行于全国各地,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被广泛传唱,为社会各界所接受。
二、音乐形式中国民歌的音乐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府提倡革命性的民歌,这种民歌非常强调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要求具有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
但是,这种民歌往往只是表达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使得民歌在流行中逐渐失去了情感和文化的内涵。
而后来的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民歌逐渐恢复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特色。
很多新型的民歌出现了,各种区域性和民间的音乐影响了中国民歌的发展方向,使得中国民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和鲜活化。
三、文化内涵中国民歌在流变中逐渐发展出了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包括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和与情感相关的内容。
中国民歌将困苦的农民、工人、贫苦的青年和少数民族文化等等紧紧地融入了歌曲中,使得中国民歌传递了大量的强烈的感性价值。
同时,具有感性价值的中国民歌与中国文化传统联系密切,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庄重性、纯朴性诉说得淋漓尽致。
四、时代特征中国民歌的流变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中国民歌也经历了从革命到改革的蜕变。
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歌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其音乐风格更加现代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例如“丝绸之路”和“新民谣”等等。
在21世纪,中国民歌与国际接轨,并且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总之,中国民歌的流变是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
中国民歌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推陈出新,历久弥新,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浅谈中国民歌的起源_发展与地方色彩
2009年4月号上旬刊了动人的情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让欣赏者在愉悦甚至是如醉如痴的状态中,唤起内心的崇高的和美好的感情,增强了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人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
参考文献:[1]邵义强.钢琴与钢琴音乐[M].音乐乐谱出版社.[2]张大胜.钢琴音乐研究[M].全音乐谱出版社.[3]卡尔莱默尔.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4]杨丹.如何欣赏音乐[M].中国社会出版社.[5]张俊.音乐与音乐欣赏[M].中南大学出版社.[6]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7]理查德·贝克.音乐的魅力[M].人民音乐出版社.[8]洛秦.钢琴的故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宋念申.音乐边上[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0]赵晓生.走进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并指出,由于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差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国各地区民歌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
关键词:中国民歌起源发展地方色彩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它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及风土人情。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瑰宝,是民族音乐之魂。
而民歌的起源则是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关键性的第一步。
在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一、中国民歌的起源劳动创造了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
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随着劳动产生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创作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用它来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直接为生产服务。
《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记载。
《吴越春秋》中有一首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流传下来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民歌是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一种音乐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变革,其类型、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演变。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民歌的流变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同时也能反映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中国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民歌多是反映农神、狩猎和祭祀等方面的音乐,这些歌曲又以山歌、野歌、水歌为主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歌也逐渐与生活相融合,在表现手法和内容方面有了更大的多样性。
唐代的《琵琶行》、宋代的《念奴娇》等文学作品便有很强的民歌色彩,成为了中国民歌发展的里程碑。
近代以来,中国民歌经历了更大的变革,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流行曲和摇滚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期,民歌除了表现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外,还开始注重人生思考、生活体验和情感表现,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面貌。
毛泽东时代,民歌成为了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大量的红色歌曲应运而生,如《东方红》、《可爱的中国》、《走进新时代》等,它们是中国民歌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歌风格更加多元化,涌现出大量的新生代歌手,包括杨洪基、郑钧、刘欢、宋祖英、童丽等,他们的音乐和表现手法更为时尚和流行,深受年轻人喜爱。
与此同时,地方特色民歌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像云南的迪庆草原歌、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威海山歌等等,这些歌曲以各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民俗为主题,传递出深厚的地方文化。
近年来,中国民歌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音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音乐产业的不断升级,民歌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包括流行歌曲、慢摇、嘻哈等等,同时也推动了新生代歌手的涌现。
中国民歌不仅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也代表着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和时尚化。
总之,中国民歌的流变史上,不仅记录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多元性。
民歌以其朴实、淳朴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历史的荣辱、人类的喜悦和悲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民族音乐传统:各地民歌赏析
民07族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传
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传播途径
传统途径
• 民间传承:民间歌手、乐师通过口头 教授和心传身教的方式传承民歌。 • 文人加工:文人墨客对民歌进行收集、 整理、加工,使民歌得以流传。
现代途径
• 唱片、录音:现代科技手段使民歌得 以保存和传播。 • 网络传播:互联网使民族音乐在全球 范围内传播,如网易云音乐、YouTube 等。 • 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传承民族音 乐,如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等。
传承方式
• 口传心授:民间歌手、乐师通过口头教授和心传身教的方式传承民歌。 • 文人加工:文人墨客对民歌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使民歌得以流传。 • 唱片、录音:现代科技手段使民歌得以保存和传播。
03
南方民歌赏析
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代表作品
• 《茉莉花》:江苏民歌,柔和优美, 反映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 《采茶调》:广东民歌,节奏舒缓、 轻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 《川江号子》:四川民歌,高亢激昂, 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新民乐: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相结合,如《平凡之路》、《岁月神偷》等。 • 现代演奏技巧:运用现代演奏技巧表现民族音乐,如钢琴、吉他等乐器的民族音乐演奏。 • 跨文化交流: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如中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等。
民歌与乐器的结合
• 民歌伴奏:民间歌手演唱民歌时,乐器为其伴奏,如琵琶、二胡、笛子等。 • 民歌改编:将民歌改编为器乐曲,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 • 民歌与乐器的合奏:多种乐器共同演奏民歌,如民族乐团、民间乐队等。
浅谈中国现代民族歌曲发展过程及其艺术风格
浅谈中国现代民族歌曲发展过程及其艺术风格中国现代民族歌曲是指在20世纪以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民族思想、情感、生活等内容的歌曲。
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密切相关,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随着中国近代史的进展,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渐渐觉醒。
在20世纪初期,大量的抗争、反侵略的战斗歌曲应运而生。
这些歌曲以热烈、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威武雄壮的歌词,表现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
其中著名的代表有《义勇军进行曲》、《武昌起义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这一时期,民族歌曲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转化。
民族歌曲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爱情与幸福的希望和向往。
同时也以深情、柔和的音乐语言表现人民对于祖国、亲人与家园的热爱和感恩。
在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族歌曲有《茉莉花》、《千里之外》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民族歌曲为追求艺术多元化、具有广泛民众吸引力等特点,开始全面尝试融合多种音乐风格。
此时的民族歌曲风格大多数具有浓厚的流行音乐色彩,并融入了摇滚、乡村等多种音乐元素,包括了一部分情景及电影音乐。
这些歌曲既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在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族歌曲有《黄土高坡》、《小苹果》等。
总体而言,中国的现代民族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艺术风格也从最初的战斗歌曲到后来的感性、情感、流行与多元化路线变迁。
这种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人民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
民族歌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魅力,不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各地民众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也经历了流变的过程,从最初的原生态民歌到现代民歌,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民歌的流变历程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演变。
中国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最早的民歌是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诞生的,它们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生产活动。
这些古老的民歌多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曲调简单、直白,歌词真挚淳朴,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原生态的民歌,多以古老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为载体,贯穿于古代各地的农耕生活之中,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民歌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在封建社会时期,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其中最有名的是士兵们在战场上唱的军歌。
这些军歌以悲壮的旋律和慷慨激昂的歌词,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痛苦。
它们是当时社会动荡时期的一种文化表现,成为了士兵们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
除了军歌之外,还有一些流行的古代民歌,如《江河水》、《梦醒时分》等,它们多以江河湖海为题材,描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怀念。
到了现代社会,中国民歌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中国民歌开始吸收了更多的外来元素,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旋律和编曲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歌词的内容也开始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和战争题材外,还有描写爱情、友情、家乡等各种情感的民歌。
这些新的民歌展现了中国民众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文化不断淡出的过程中,现代音乐市场对流行音乐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使得一些传统民歌面临流失和淘汰的危险。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也在不断地流变和演变,从最初的以口头传承为主到现在的多种传播途径,中国民歌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今天我们就来简要浅析一下中国民歌的流变。
一、口头传承时期中国民歌起源于千百年前,最初是以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传唱,因此在这个时期,民歌的传播范围有限,大多局限于当地的某一个小范围。
这也造成了中国民歌在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民歌在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色,这也是中国民歌流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录音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随着音乐录音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民歌得以被记录下来并得以广泛传播。
这一时期,中国民歌的传播范围得以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地方范围,而是可以被更广泛的群众聆听。
这也使得民歌的传唱更加便利和方便,也为后来的流变奠定了基础。
三、文艺复兴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音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时期,中国民歌得到了大力发展,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得到了提升,也在演唱和演出方面有了更多的呈现。
中国民歌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旋律和歌词上也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
四、舞台表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而民歌也逐渐走上了更加广大的舞台。
从最初的在农村和乡村进行的传统演唱,到后来的走上城市舞台,中国民歌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民歌在这一时期也与更多的音乐类型进行了融合,创作出了更多新潮的作品。
五、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民歌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中国民歌得以传遍全国,也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轻松地接触到民歌音乐。
新媒体时代也为更多的音乐人和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和交流平台,使得中国民歌在这一时期得以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
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民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流变,既有新的创作和发展,也有部分传统曲目渐渐遗忘。
本文将对中国民歌的流变进行浅析,探索其演变和特点。
一、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最早的民歌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仪式中产生的歌谣,表现了当时部落社会的生活场景和民族风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民歌逐渐扩展到了农村和城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裁,如山歌、田歌、曲艺、花鼓戏等。
这些歌曲不仅歌颂着美好的生活,表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热爱,也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二、中国民歌的流变与特点1. 地域特色鲜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歌,有北方的悲壮豪放,南方的婉约细腻,西部的豪放激昂,东部的婉转飘扬等,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
2. 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民歌在不断流变之中,既有传统曲目的传承和发展,也有新歌曲的不断创作和涌现,如《茉莉花》、《走进新时代》等,这些歌曲既传承了传统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使得中国民歌焕发出新的活力。
3. 口传心授的特点中国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头传唱,没有统一的乐谱,主要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保留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体现了中国民歌的鲜明个性和深厚魅力。
4. 承载着民族情感和社会思潮中国民歌是中国民众对生活、对家国情怀的真实反映,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社会的思潮,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民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流变,首先是传承保护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一些传统民歌在现代社会逐渐被淡忘,传承和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其次是创作创新问题,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号上旬刊了动人的情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让欣赏者在愉悦甚至是如醉如痴的状态中,唤起内心的崇高的和美好的感情,增强了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人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
参考文献:[1]邵义强.钢琴与钢琴音乐[M].音乐乐谱出版社.[2]张大胜.钢琴音乐研究[M].全音乐谱出版社.[3]卡尔莱默尔.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4]杨丹.如何欣赏音乐[M].中国社会出版社.[5]张俊.音乐与音乐欣赏[M].中南大学出版社.[6]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7]理查德·贝克.音乐的魅力[M].人民音乐出版社.[8]洛秦.钢琴的故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宋念申.音乐边上[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0]赵晓生.走进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并指出,由于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差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国各地区民歌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
关键词:中国民歌起源发展地方色彩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作的优秀文化的结晶,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它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及风土人情。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瑰宝,是民族音乐之魂。
而民歌的起源则是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关键性的第一步。
在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一、中国民歌的起源劳动创造了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
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随着劳动产生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创作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用它来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直接为生产服务。
《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记载。
《吴越春秋》中有一首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流传下来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
”可见,民歌在原始社会里,就与人民的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了。
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我想,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能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来。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关于民歌的起源问题有着种种说法,对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大都是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近些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有部分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疑义。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探讨民歌的起源,必须联系到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的动因,古今中外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除艺术起源于劳动之说外,大致还有以下的说法:游戏说、摹仿说、天性说、梦幻说、语病说、灵性说、情欲说、美感说、感情传说、功利说、精力过剩说、能动说、本能说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人民音乐》1987年第1期发表了冯光钰先生的著文,文中指出:“事实上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等劳动歌曲,是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活产生的;而民歌中为数甚多的情歌,则大都是男女青年说爱时的歌唱;婚丧嫁娶一类的内容的风俗歌,是民间红白喜事中常见的歌唱活动;一些民间歌舞曲和小调常是生活在各种民俗节日演唱,与群众的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至于摇儿歌(摇篮曲)是一种抒发母爱的歌唱,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研究的目光仅限在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范畴,就难免产生简单的分析,很可能将上述许多民歌排斥在‘民歌’之外,把理论研究凝固化或者从概念出发,作简单化的阐述,势必束缚民歌研究,也难于揭示民歌艺术的本质规律。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是《诗经》,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当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
《诗经》共305首歌谣,其中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
这些民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说是各国诸侯向天子献乐时带来的。
二说是周朝时国家养活着一些苦劣无子女的老人,让他们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老人们常摇着木铎(一种古乐器)询问路人,然后他们把民歌集中起来,由掌管音律的音乐象选择、修正以后再演奏给天子。
这是当时统治者为了了解民间社会动态所采取的一种统治方法。
因此《经诗》的内容肯定是经过统治者选择加工过的。
鲁迅先生在他著的《且介亭文》中指出:“孔子究竟删过《诗经》没有,我不能确说,但看它先‘风’后‘雅’而末‘颂’,排列这么整齐,恐怕至少也费过乐师的手脚,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诗选。
就是《诗经》的‘国风’里的东西,许多也有不识字的无名氏作品。
因此比较优秀,大家浅谈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与地方色彩王钧平(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文化艺术研究652009年4月号上旬刊相传,王官们拣出它可作行政上参考的记录了下来,此外消灭的还不知有多少。
”《诗经》里记录的歌词没有曲谱(因为当时可能没有记谱法),按音乐分类,分成“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这一时期的民歌艺术特点是:①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及其本质;②善于用对比方法,突出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③运用比兴手法,使民歌作品鲜明而生动;④歌词多为四字句。
二、中国民歌的发展我国的民歌题材包罗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
我国民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远古时期、封建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
到了近代,以“学堂乐歌”为起点,乡土间自生自灭的原味民歌已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逐渐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引用民族调式、调性进行创作的现代民歌。
无论是创作方式、作曲技术、演唱方法还是素材的选取、歌词内容的丰富等方面,现代民歌都比旧民歌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产生的大量优秀的民歌,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还是苦难的生活岁月里,它支撑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度过了漫长的黑夜,经受了严酷的生活考验,苦中求乐、苦中求生存、苦中求希望;它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泪、心酸、苦辣、甘甜,是我国各民族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历史文献。
三、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
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
以上词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点,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这些要素也正是辨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据。
如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发音为e,而不是ai。
又如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与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
从以上简析中可以见出,南北民歌音乐的审美色彩差异并非玄虚而不可捉摸的,它具体清楚地由音阶、结构、音调旋法和方言声韵衬词诸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而达成。
我们完全有可能从词曲形式要素及其特点的细致分析中对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
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诸文化要素密切相关。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地方色彩。
民歌色彩的形成由来已古,早在先秦汉魏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东音西音之别,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乐之异,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像中国的方言文化,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以此展示出其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中国民歌从远古时期、封建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一路走来。
中国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每一个时代都有作为那个时代标志的新民歌问世。
中国民歌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点。
虽然那种自生自灭的原味民歌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文化审美要求,但民歌艺术文化并没有因此而衰落。
近百年来中国民歌虽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酸、甜、苦、辣,但民歌艺术最终以一种新时代的面貌站了起来,这种赋予时代新内容的现代民歌正以它固有的民族风格逐渐走向繁荣、走向辉煌、走向未来。
相信不论是在当今还是未来,中国民歌将继续以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唱响在祖国大地上,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66。